基本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
教材版本
) (
单元名
称
)
物理 八年级 第一学期 沪科版 多彩的光
单元 组织方式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课时信息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光的反射 第四章 第一节
2 平面镜成像 第四章 第二节
3 光的折射 第四章 第三节
4 光的色散 第四章 第四节
5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第四章 第五节
6 神奇的眼睛 第四章 第六节
(一)课标要求:
本单元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 年版) 中属于一级主题“运动和相互作用” 中的二级主题“声和光”。这部分内容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从物理学视角了解光的含义, 初步 形成有关观念;发展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及交流合作能力,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和现代的相 关科技成就, 体会中华民族的智慧,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 与使命感。
具体内容要求如下:
●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通过实验,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
●探究并了解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了解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探究并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 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通过实验,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现象。
活动建议:
●用凸透镜制作简易望远镜,用其观察远处的景物。
●调查社区或城市光污染的情况,提出改进建议。
核心知识: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现象与反射定律、光的折射与折射规律、透镜成像规律与应 用等;
学业要求:
●了解光,能用这些知识解释自然界的有关现象,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具有初步的 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
● 知道光线物理模型, 能运用光的一些规律分析简单问题, 并获得结论; 能在解释自然现象 和解决实际问题时引用证据, 具有使用科学证据的意识, 能指出信息交流中有关结论的不 当之处,并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 能基于观察和实验, 提出与光现象有关的科学探究问题, 并作出有依据的猜想或假设; 在 关于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等科学探究实验中, 能制订初步的实验方案; 能 正确使用相关实验器材获取实验数据,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比较, 能发现数据的特点, 进行 初步的因果判断,得出实验结论;能陈述实验过程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
- 1 -
●知道物理学是对相关自然现象的描述与解释,具有对光等知识的学习兴趣和严谨认真、实 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关心我国古代和现代科技成就, 为中华民族的科技成就感到自豪, 逐 步养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 二)教材分析: 1.知识框架
2. 内容内在逻辑分析
本单元主要学习光源、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现象与反射定律、光的折射与折射规 律、透镜成像规律与应用等相关知识,内容内在联系主要由现象、规律和应用三条主线; 通过对生活中光现象、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现象的回顾与再认识,逐步在观察与实验的 基础上探究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与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等层层递进的系列规律探究, 在光线概念的引领下,让学生深入体会光的反射现象、光的反射定律与折射规律等知识应 用,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影、日食”等现象,用光的反射定律、折射规律解释平面镜成 像、色散、物体颜色、 “海市蜃楼”等有关现象, 在系列情境实验探究中,逐步了解凸透镜 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通过学生的深度参与、归纳:透镜成像规律、 人眼视物原理、 近视和远视的成因,最终拓展规律:“视力矫正”与“放大镜、照相机、显 微镜、望远镜”等原理的深度学习,从而实现“用凸透镜制作简易望远镜”——用其观察 远处的景物这一终极目标。通过本章知识的学习与系列作业和实践活动不断引导学生跨入 光学世界的大门。
(三)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对于“光”,既熟悉又陌生。 生活、生产中经常谈到, 小学科学中也初步建立 一定的 “前概念”理解,但这些只是关于光的经验性认识, 只有部分基本正确, 还存在许 多不合理的观念(比如光源的概念、像的概念等)。因此基于真实情境下光的学习, 符合教 学认知规律,同时又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学生学习热情高、好奇心强。因而通过知识单元 化、结构化重组的专业化和系统化的学习, 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思维突破,通过对生活中 常见现象的深度分析、推理、知识重构、 再学习后的深入理解, 可较容易建立光的反射与 折射相关规律,并学会解释生活现象等。从而建构“多彩的光”这一学科大概念。
( 四) 育人价值:
通过单元化学习的过程,在评价与作业设计优先的背景下,不断落实光现象、光的直
- 2 -
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相关核心知识,进一步巩固与应用相关知识的思维过程; 在对实际问题的思考与实践的过程,通过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过程,落实物理学科素养的 核心知识、关键能力与必备品质。通过一系列层层深入的科学探究过程,对原有知识及拓 展内容进行再学习、再创造的研究历程,不断拓展深度学习与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在合作 中能尊重他人、学会分享、尊重事实的科学研究理念,在考虑道德与规范的要求前提下, 不断促进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一) 知识技能方面
1.通过了解光有关现象, 体会运用所学光的知识解释有关的自然现象、日常生活中的 有关问题,具有初步的物理学科观念。
2.通过探究光的反射定律,逐步了解光的反射现象与规律,通过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体会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了解有关应用。
3.通过探究平面镜成像,掌握简单的实验技能,学会总结与分享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 进一步了解有关知识的简单应用。
4.通过小组合作的科学探究过程, 逐步了解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 散作用,通过进一步的探究过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5.初步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在放大镜、照相机中的应用,通过了解人眼成像的原理, 进一步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
6.通过实验,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现象。能用凸透镜制作简易望远镜, 并用其观察远处的景物。
7.通过对中学生视力的调查与了解, 强化保护视力的意识。通过调查社区或城市光污 染的情况, 提出改进建议。
(二)核心素养方面
1.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 能从物理学视角观察周围事物, 解释有关 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形成运动和相互作用观念。
2.会用所学模型分析常见的物理问题;能对相关问题和信息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具 有初步的科学推理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学论证能力,具有质疑创新的意识。
3.有科学探究的意识, 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形成猜想与假设, 具有初步的观察能
力,初步具有对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作出解释的能力等。
4.初步认识科学本质, 乐于思考与实践, 具有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体验战胜 困难、解决问题的喜悦,严谨认真,实事求是,善于跟他人分享与合作,有保护环境的意 识,具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三) 单元作业目标:
1.通过作业诊断学生学习成果,收集学习情况、设计后续教学,实现阶段性学业要求;
2.通过设计层次分明、类型多样的作业。在充分考虑课前作业、课堂作业、课后作业与 单元作业等不同类型作业的育人功能;
3.通过分层设计,基础类作业、 探究类作业、实践类作业等的巩固性、拓展性或开放性 作业特点,评价学生过去和当前的学习状况,为进一步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4.通过作业完成的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果,在明确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 题的同时,提出学生进一步发展的建议,以便帮助学生认识问题、做出改进。
5. 通过课时作业的“循环而递进”的评价过程落实物理学科素养并进行德育渗透与规则 教育,通过单元作业设计进行分层提升,实现面向全面、突出个性与开放性作业的育人功能 等,具体见分课时和单元《作业》。
- 3 -
整个单元学习的作业设计的设计思路为:整体设计为评价目标服务的原则,在进行评 价优先的前提下,先进行作业评价目标设定,再进行分课时作业设计(命题组教师分工合 作完成),最后进行单元质量检测作业设计(命题组教师集体完成),力争让阶段性、过程 性与终极性的评价贯穿始终——持续性学习评价。作业设计力求联系实际, 注重情境创设, 有针对性和层次性,便于学生理解学习内容。课时作业:主要包括课前作业、课堂作业与 课后作业及实践作业等, 侧重体现学习情境创设、课堂活动的不断递进、课堂学习成果的 复习与巩固功能,帮助学生建构概念、巩固学习内容、检测学习问题、开阔视野等;课后 作业(A、B组) 面向全体同学自主完成, 实践作业(C组) 为学生课外线上完成、线下交流, 主要面向全体学生,是学习小组的合作类活动,用于课后服务进行个性化指导;单元作业 体现综合强化功能,培养学生利用所学内容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作业的评价与育人 功能。大体设计包含基础类作业、探究类作业与实践类作业,可在课内线下自主完成或线 上自测完成 (利用“智慧课堂”、“云端”等网络平台面向全体学生推送),实践类作业面向 全体学生选用,主要为开放性小实验、小制作或深度探究类实践项目,也可在“课后服务” 中利用电子白板的交互性, 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分享。
(一) 具体设计思路如下:
(二) 单元作业设计细目表
单元作业目标 作业类型 预估完成 时间 (分)
课前作业 课堂作业 课后作业 A 组 课后作业 B 组 实践作业C 组
课时 1 作业 1 3 2 2 1 34
课时 2 作业 1 3 2 1 1 32
课时 3 作业 1 3 2 2 1 34
课时 4 作业 1 2 3 2 1 29
课时 5 作业 1 2 2 2 1 31
课时 6 作业 1 2 2 2 1 29
单元检测 作业 13 40
1 一周
- 4 -
5
1.课时作业设计
第一课时 光的反射
(一) 课前作业
001 活动作业 5 分钟
□线上 √线下 √自主完成 □合作完成
读一读:请你先行阅读课本 P53~56,再完成下面的活动与问题: 找一根能够弯折的不透明的吸管,当吸管是弯折状态下,用眼 睛能够从其一端看到另一端的出口吗? 如果将其拉直后,又会怎样呢?
能够利用光的相关知识加以简要说明,答案合理即可。
1.学习主动参与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2.学生对科学探索过程的兴趣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3.学生答题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
本题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通过活动、 自主探究:了解光有关现象, 具有初 步的物理学科观念,为课堂教学作准备,从而落实“让物理走向生活”,激 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
√较易 □中等 □较难
□引用 □改编 √原创
(二) 课堂作业
002 活动作业 3 分钟
□线上 √线下 □自主完成 √合作完成
取两个一样的硬纸片,重叠后,在中间同样的位置打一个小孔,和你的同 桌一到进行如图的探究: 你的眼睛在 A 点, 当 B、C 两个小孔和你的眼睛在 什么位置,你会发现两个小孔重合了? 做一做: 思考为什么?
眼睛与两个小孔大体在一条直线上时,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乐于思考,具有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独立思考,对光的传播现象提出自己的见解;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勇于实践, 分析现象、归纳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优秀 □良好 □合格
可利用“智慧课堂”进行实时推送,及时反馈、点评,通过现场学生 小组内的合作实践,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学会分析、归纳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形成相应的物理观念。
□较易 √中等 □较难
□引用 √改编 □原创
个人自评: □已掌握 □部分掌握 □没掌握 小组评价: □已掌握 □部分掌握 □没掌握
我的收获: ; 我的不足: ;
003 练习作业 3 分钟
□线上 √线下 √自主完成 □合作完成
一镜面水平放置,当一束光线与某镜面成 30°角入射时,此时的入射角是 ____,反射角是_____,请画图说明并标出入法线、入射角与反射角。
60° 60°,画图合理即可(图略)
乐于思考,具有积极参与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独立思考,对光的反射规律加以适当应用; □优秀 □良好 □合格
通过对反射规律分析, 规范画图表达自己观点。 □优秀 □良好 □合格
可利用“智慧课堂”进行实时推送,及时反馈, 通过现场学生作业评 价,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分析、归纳规律, 并能利用工具、图形将心中所想 表达出来,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达成跨学科能力的素养提升。
□较易 √中等 □较难
□引用 √改编 □原创
个人自评: □已掌握 □部分掌握 □没掌握 小组评价: □已掌握 □部分掌握 □没掌握
我的收获: ; 我的不足: ;
004 实践作业 5 分钟
□线上 √线下 √自主完成 √合作完成
在学校举办的运动会中,其中有一项是百米赛跑。(1) 如果终点的计时员 在听到枪声后才开始计时,请你计算一下他所测量的时间和运动员的真实 成绩相差多少? (空气中的声速: 340m/s,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裁判的这种听到枪声的计时方法会使运动员的成绩是偏好还是偏坏? 请你简单解释一下。
(1) 0.29 (2) 偏好 计时成绩偏小, 而百米赛跑比的是谁用的时 间少
乐于思考,具有联系生活,积极探索的热情;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分析信息,认识到光速比声速快的多;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利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 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 □优秀 □良好 □合格
可利用“智慧课堂”进行实时推送,及时反馈, 通过学生上台模拟情 境, 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学会分析、 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运用光速知识分 析及研究问题的习惯,落实应用物理所学的品质。
□较易 √中等 □较难
□引用 √改编 □原创
个人自评: □已掌握 □部分掌握 □没掌握 小组评价: □已掌握 □部分掌握 □没掌握
我的收获: ; 我的不足: ;
6
(三) 课后作业 (A 组)
□单元作业 √课时作业 √基础题 □提高题
1.了解光源的概念、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等; 2.了解光的反射现象,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了解有关应用。
课后巩固 6分钟
√线上 □线下 √自主完成 □合作完成
2
① ② ③ ④
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我 国唐代诗人李白的千古名句, 其中地上 的“人”是由于______________形成的 影子,从物理学角度来说,月亮 ________ (选“是”“不是”)光源。 √理解能力 □演绎推理能力 √分析综合能力 □实验探究能力 □应用数学处理 物理问题的能力 0.6 0.2 0.1 0.1
2.白天我们可以在阳光下看书, 是因 为太阳的光照到书本上时,发生了 _______反射的缘故;而早上我们对着 镜子能够看到自己的像,又是利用了 ______反射。 (选填“镜面反射”、“漫 反射”) √理解能力 □演绎推理能力 √分析综合能力 √实验探究能力 □应用数学处理 物理问题的能力 0.4 0.2 0.2 0.2
1.光的直线传播 不是 2.漫反射 镜面反射
本两小题为基础性作业,主要目标为课时巩固,可利用“QQ 作业”等方式进 行线上实时推送, 及时反馈, 学会从物理学视角观察事物, 进一步巩固 “光源、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等概念的理解;
难度:□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引用 √改编 □原创
1.作业中的亮点: ; 2.成长档案袋积分: 分; (5、4、3、2、1) 3.本次作业等级: 最佳作业 优秀作业 作业能手
1.学习主动参与度; □优秀□良好 □合格
2.学生对科学探索过程的兴趣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3.学生答题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
我的收获: 我的不足: 家长意见:
(三) 课后作业(B 组)
□单元作业 √课时作业 √基础题 □提高题
1.了解光源的概念、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等; 2.了解光的反射现象、反射规 律,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了解有关应用。
7
课后巩固 7分钟
√线上 □线下 √自主完成 □合作完成
2
① ② ③ ④
1.①镜中的花, ②树荫下的亮斑, ③ 岸边的树在水中的倒影,④自己在阳 光下的影子,⑤池水映明月。在上述 现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______,属 于光的____现象的;另一类是_____, 属于光的_____现象的。(填序号) √理解能力 √演绎推理能力 √分析综合能力 □实验探究能力 □应用数学处理 物理问题的能力 0.3 0.3 0.3 0.1
2.一束光线与平面镜成 25 度角入射, 此时反射角是______度,当入射光线 与镜面的夹角增大 15 度时, 反射光线 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度。 √理解能力 √演绎推理能力 √分析综合能力 √实验探究能力 √应用数学处理 物理问题的能力 0.2 0.3 0.3 0.2
1.②④ 光的直线传播 ③⑤ 光的反射 2. 65 100
本两小题为探究类作业,主要目标为课后巩固,可利用“QQ 作业”、“二维 码”等方式进行实时推送,及时跟踪反馈,进一步巩固概念的理解,领略 “对 称”之美、“和谐”之美;
难度:□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引用 √改编 □原创
1.作业中的亮点: ; 2.成长档案袋积分: 分; (5、4、3、2、1) 3.本次作业等级: 最佳作业 优秀作业 作业能手
1.学习主动参与度; □优秀□良好 □合格
2.学生对科学探索过程的兴趣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3.学生答题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
我的收获: 我的不足: 家长意见:
8
(四)实践作业 (C 组)
(
□单元作业
√
课时作业
) □基础题 √提高题
1.了解光源的概念、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等; 2.了解光的反射定律,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了解有关应用。。
课后巩固 5分钟
√线上 □线下 √自主完成 □合作完成
1
① ② ③ ④
【微项目 1】复习课本, 思考: 当你站在一个窗前, 逐渐走近窗口时,请注意 你通过窗户看到的窗外的 范围有什么变化?请你进 行大胆实践,并及时将观察到的画面、 大体过程拍照上传“物理学习 QQ 群” 进行分享,并用学过的知识加以解释, 解释过程线上分享,相互交流。 拓展一步:如果打开有玻璃的窗户, 通过玻璃表面反射去观察, 看到的范围 又有何变化? √理解能力 √演绎推理能力 √分析综合能力 √实验探究能力 √应用数学处理 物理问题的能力 0.1 0.4 0.3 0.2
越来越大 由光的直线传播知识可知,当你逐渐走近窗口时,你观察的视角 逐渐增大,所以你看到的范围会越来越大。
本题为课后提升类作业,强化对光的直线传播的理解、光的反射定律的运用 等; 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记录,落实核心素养, 并为下一节平面镜成像的 学习作准备, 增进跨语文学科的语言能力。
难度:□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引用 □改编 √原创
1.作业中的亮点: ; 2.成长档案袋积分: 分; (5、4、3、2、1) 3.本次作业等级: 最佳作业 优秀作业 作业能手
个人自评: □已掌握 □部分掌握 □没掌握
1.应用光的反射规律等的理解程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2.学生对科学探索过程的主动参与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3.学生答题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
我的收获: 我的不足: 家长意见:
说明: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
① 物理观念 ②科学思维 ③科学探究 ④科学态度与责任。
9
第二课时 平面镜成像
(一) 课前作业
001 活动作业 3 分钟
√线上 □线下 √自主完成 □合作完成
平时在家照镜子时, 如果你到镜子的距离逐渐变小, 你通过镜子看到的范围 有什么变化? 你再进一步观察镜中的自己又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说说看。
(1) 逐渐变大; (2) 答案合理即可;
1.学习主动参与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2.学生对科学探索过程的兴趣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3.学生答题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
本题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通过活动、自主探究: 了解平面镜成像现象, 具 有初步的物理学科观念, 为课堂教学作准备, 巩固上节光的传播与光的反射 知识,引导本节平面镜成像的学习。 从而落实“让物理走向生活”,激起学 习的兴趣和需求。
√较易 □中等 □较难
□引用 □改编 √原创
(二) 课堂作业
002 活动作业 2 分钟
□线上 √线下 √自主完成 √合作完成
依据生活经历,判断下图中准确显示小丑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是( )
D
乐于思考,具有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独立思考,对平面镜成像提出自己的见解;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勇于实践,对现象分析、试图找到成像规律。 □优秀 □良好 □合格
可利用“智慧课堂”进行实时推送,及时反馈, 通过现场学生小组内 的合作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学会分析、 试图找到平面镜成像规律,培 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
□较易 √中等 □较难
□引用 √改编 □原创
个人自评: □已掌握 □部分掌握 □没掌握 小组评价: □已掌握 □部分掌握 □没掌握
我的收获: ; 我的不足: ;
003 练习作业 (
完
) 3 分钟
□线上 √线下 √自主完成 √合作完成
(
A
B C D
)
10
某人以 0.5m/s 的速度向竖直放置的平面镜走近,人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 ______ (变大/不 变/变小),经过 2s 像向平面镜走近______m.
不变 1
乐于思考,具有积极参与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优秀 □良好 □合格
独立感悟,对平面镜成像规律加以适当应用; □优秀 □良好 □合格
综合运用, 对平面镜成像规律有深入理解。 □优秀 □良好 □合格
可利用“智慧课堂”进行实时推送,及时反馈, 通过现场学生作业评 价,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分析、归纳规律,并能利用工具、图形将心中所想 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达成跨学科能力的素养提升。
□较易 √中等 □较难
□引用 √改编 □原创
个人自评: □已掌握 □部分掌握 □没掌握 小组评价: □已掌握 □部分掌握 □没掌握
我的收获: ; 我的不足: ;
004 实践作业 5 分钟
□线上 √线下 √自主完成 √合作完成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现有一蜻蜓立于距水面 0.4m 处的 荷尖上.池水深 2m,则蜻蜓在水中的像距水面( ) A. 2m B.1.6 m C.0.4m D.2.4 m
C
乐于思考,具有联系生活,积极探索的热情;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分析信息,对平面镜成像规律有进一步理解;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利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 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 □优秀 □良好 □合格
可利用“智慧课堂”进行实时推送,及时反馈, 通过学生上台模拟情 境,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学会分析、解决问题, 巩固“光的反射定律”、“平 面镜成像的特点”等概念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及研究问 题的习惯,落实应用物理所学的品质。
□较易 √中等 □较难
□引用 √改编 □原创
个人自评: □已掌握 □部分掌握 □没掌握 小组评价: □已掌握 □部分掌握 □没掌握
我的收获: ; 我的不足: ;
(三) 课后作业(A 组)
□单元作业 √课时作业 √基础题 □提高题
1.通过探究平面镜成像,掌握简单的实验技能; 2.学会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了解有关知识的简单应用。
课后巩固 6分钟
√线上 □线下 √自主完成 □合作完成
11
2
① ② ③ ④
1.准备好中间破裂的 镜子(强调拿的时候注 意安全),并向上下两 侧平移一段距离, 如图 所示,照这样的镜子人 的位置保持不变,则人通过上、下 两半面镜子 ( ) √理解能力 √演绎推理能力 √分析综合能力 □实验探究能力 □应用数学处理 物理问题的能力 0.4 0.2 0.2 0.2
A.不能成像了 B.只能各成一半的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像在相同位置 D.都成完整的像,且像在不同位置
2.请你在图中画出点光源 S 在平面 镜中所成的像和 S 发出的经镜面 反射且过 P 点的光线. √理解能力 □演绎推理能力 √分析综合能力 √实验探究能力 √应用数学处理 物理问题的能力 0.4 0.2 0.2 0.2
1.C 2.
本两小题为提高性作业,主要目标为课时巩固,可利用“QQ 作业”等方式进 行实时推送,及时反馈, 有效整合数学中轴对称相关知识, 强化对平面镜成 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的的运用、作图能力的提升等。
难度:□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引用 √改编 □原创
1.作业中的亮点: ; 2.成长档案袋积分: 分; (5、4、3、2、1) 3.本次作业等级: 最佳作业 优秀作业 作业能手
1.学习主动参与度; □优秀□良好 □合格
2.学生对科学探索过程的兴趣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3.学生答题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
我的收获: 我的不足: 家长意见:
12
(三) 课后作业(B 组)
□单元作业 √课时作业 √基础题 □提高题
1.通过探究平面镜成像,掌握简单的实验技能; 2.学会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了解有关知识的简单应用。
课后巩固 8分钟
√线上 □线下 √自主完成 □合作完成
1
① ② ③ ④
如图, 小辉站在室内游泳池旁边, B 是他的眼睛的位置。游泳池的天花 板上有一盏吊灯 S.小辉站在游泳池 旁边看到了灯在游泳池中的像。(1) 请画出灯 S 在水面所成的像 S′.圆 形吊灯直径为 30cm,灯像的直径 [选填字母: A (大于 30cm)、 B (小 √理解能力 √演绎推理能力 √分析综合能力 □实验探究能力 √应用数学处理 物理问题的能力 0.3 0.3 0.3 0.1
于 30cm)、C (等 于 30cm) ]。(2) 请画出灯 S 发出 的光经水面反
射后照到人眼睛 B 点的光路。
答案: (1) C (2)
本小题为探究类作业, 主要目标为课后巩固,可利用“QQ 作业”、“二维 码”等方式进行实时推送, 及时跟踪反馈, 进一步巩固 “光源、光的反射” 等概念的理解,提升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的运用,提升审美情 趣、美术学科的画图能力;
难度:□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引用 √改编 □原创
1.作业中的亮点: ; 2.成长档案袋积分: 分; (5、4、3、2、1) 3.本次作业等级: 最佳作业 优秀作业 作业能手
1.学习主动参与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2.学生对科学探索过程的兴趣 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3.学生答题的语言组织表达能 力。 □优秀 □良好 □合格
13
我的收获: 我的不足: 家长意见:
(四)实践作业 (C 组)
(
□单元作业
√
课时作业
) □基础题 √提高题
1.通过探究光的反射定律,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2.了解有关应用,通过探究平面镜成像,掌握简单的实验技能;
课后巩固 5分钟
√线上 □线下 √自主完成 √合作完成
1
① ② ③ ④
【微项目 2】当你在一试衣镜面前 由近向远改变距离时,观察你的像 感觉会变小吗? 尝试小组合作探 究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请你进行 大胆实践, 并及时将观察到的画面、 大体过程拍照上传“物理学习QQ群” 进行分享,并用学过的知识加以解 释, 解释过程线上分享, 相互交流。 √理解能力 √演绎推理能力 √分析综合能力 √实验探究能力 √应用数学处理 物理问题的能力 0.1 0.4 0.3 0.2
能说明平面镜成等大像, 感觉像的大小变化是人眼近大远小的错觉,并 能借助直接观察物体的这类觉相类比,视角变化等加以说明。过程合理即可。
本题为课后提升类作业,强化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理解运用等; 通过 学生的实践、活动, 线上和线下的合作与交流,不断落实核心素养,增进跨 语文、信息学科等综合能力的提升。
难度:□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引用 √改编 □原创
1.作业中的亮点: ; 2.成长档案袋积分: 分; (5、4、3、2、1) 3.本次作业等级: 最佳作业 优秀作业 作业能手
个人自评: □已掌握 □部分掌握 □没掌握 小组互评: □已掌握 □部分掌握 □没掌握
1.应用光的反射规律等的理解程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2.学生对科学探索过程的主动参与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3.学生答题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
我的收获: 我的不足: 家长意见:
说明: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
① 物理观念 ②科学思维 ③科学探究 ④科学态度与责任。
14
第三课时 光的折射
(一) 课前作业
001 活动作业 5 分钟
√线上 □线下 √自主完成 □合作完成
图中是池塘上方警示牌和它在水中“倒影”的两幅照片, 图甲中的倒影有没 有牌本身明亮呢?其中的物理道理是什么?由于刮风,图乙中的水面有涟 漪,看图结合日常生活经验你认为图乙中的倒影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1) 图甲中的倒影没有牌子本身明亮,是因为一部分光线被反射到空气中, 一部分光线折射进入水中,使得水面反射的光线减少,所以“倒影”暗了 一些。(2) 水面有涟漪, 则一部分光线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了四 面八方,使得倒影有些模糊。
1.学习主动参与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2.学生对科学探索过程的兴趣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3.学生答题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
这 2 小题, 目的是创设真实问题情境, 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体会平面镜 成像规律, 让物理走向生活,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什么是光的折射”,可以 了解学生对于“光的折射”的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较易 □中等 □较难
□引用 □改编 √原创
(二) 课堂作业
002 活动作业 3 分钟
□线上 √线下 √自主完成 √合作完成
如图所示,一容器内盛有水,容器的下方有一阀门 K,一束与水平方向成 40°角的入射光由空气射入水中,在容器底部形成光斑。打开阀门让水从 小孔慢慢流出,在水流出的过程中,观察到的光斑的移动方向( )
A.向左移动 B.向右移动 C.不移动 D.无法判断
B [解析] 当水位在 a 时,一束光线斜射入盛水的容器中, 由 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在容器底部形成一个光斑在 P 点,当打 开阀门 K,容器里的水逐渐流出的过程中,当入射点逐渐降低 到 b 时,由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在容器底部形成的光斑在 P′ 点,所以在水逐渐流出的过程中,光斑将向右移动, 如图所示:
乐于思考,具有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独立思考,对光的折射现象提出自己的见解; □优秀 □良好 □合格
通过对折射现象分析,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 □优秀 □良好 □合格
15
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光的折射现象, 现场演示实验, 指导学生观察现象, 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光的折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引 导学生动手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
□较易 √中等 □较难
□引用 √改编 □原创
个人自评: □已掌握 □部分掌握 □没掌握 小组评价: □已掌握 □部分掌握 □没掌握
我的收获: ; 我的不足: ;
003 练习作业 3 分钟
□线上 √线下 √自主完成 √合作完成
1.如图所示,射水鱼发现水面上的小昆虫后,从口中快速喷出一束水柱, 将昆虫击落,而获取食物的景象,射水鱼寻找、观察 到昆虫靠的是光从______ (选填“空气进入到水”或 “水进入到空气”)的折射原理。射水鱼从水中观察 岸上的小昆虫时,看见的是小昆虫的______ (虚像, 实像),比实际的物体要高。如果小昆虫在射水鱼的正 上方,那么,入射角是______度;
答案: (1)空气进入水中(2)虚像(3) 0
乐于思考, 能根据实验现象, 学会画光的折射光 路图,并用以解释一些现象;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独立思考, 通过实验,认识光从空气射入其他 介质,或者从其他介质射入空气中折射规律; □优秀 □良好 □合格
在学习光的反射现象的基础上, 自发地去探讨光 的折射规律,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科学探 究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
通过 1 道基础题,让学生巩固学习, 知道光的折射现象,了解日常生 活中由于光的折射而产生的一些现,进一步领略自然界中光现象的美妙,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较易 √中等 □较难
□引用 √改编 □原创
个人自评: □已掌握 □部分掌握 □没掌握 小组评价: □已掌握 □部分掌握 □没掌握
我的收获: ; 我的不足: ;
004 实践作业 5 分钟
□线上 √线下 √自主完成 √合作完成
(1)一只燕子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当燕子距水面 6m 时,它的“倒影” 距水面________m,它在湖面的“倒影”是___________ (填“实”或 “虚”)像,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_形成的。 (2)如图所示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眼睛在 E 处恰好看不到它。小明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________; 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 小明在 E 处也能看到硬币的虚像, 这是利用了光的________现象。
16
(1) 6 虚像 光的反射(2)光沿直线传播 折射
乐于思考,具有联系生活,积极探索的热情;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分析信息,认识光的折射现象;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利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 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 □优秀 □良好 □合格
可利用“智慧课堂”进行实时推送,及时反馈, 通过学生上台模拟情 境,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学会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运用物理知识分 析及研究问题的习惯,落实应用物理所学的品质。
□较易 √中等 □较难
□引用 √改编 □原创
个人自评: □已掌握 □部分掌握 □没掌握 小组评价: □已掌握 □部分掌握 □没掌握
我的收获: ; 我的不足: ;
(三) 课后作业(A 组)
□单元作业 √课时作业 √基础题 □提高题
1.通过探究光的折射规律,体会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 2.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了解有关应用。
课后巩固 6分钟
√线上 □线下 √自主完成 □合作完成
2 能力要求权重 核心素养权重
① ② ③ ④
1.束光从空气斜射 到某液面上发生反 射和折射,入射光 线与液面成 30° 角,如图所示,反 √理解能力 □演绎推理能力 √分析综合能力 □实验探究能力 □应用数学处理 物理问题的能力 0.6 0.2 0.1 0.1
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 83°, 则反射角的大小为______,折射角 的大小为______。
2.鱼在水下 A 点看 岸上的物体蜻蜓, 图中 B、C 两点, 有 一点是蜻蜓,有一 √理解能力 □演绎推理能力 √分析综合能力 √实验探究能力 □应用数学处理 物理问题的能力 0.4 0.2 0.2 0.2
点是蜻蜓的像点, 请根据成象原理, 完成光路图。
1.60° 37° 2.
用 2 道数形结合题,让物理和数学中的几何知识紧密结合, 提升光线作图、 像的理解,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通过对日常折射现象的分析,让同学 热爱科学、关心社会、学会应用。
17
难度:□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引用 √改编 □原创
1.作业中的亮点: ; 2.成长档案袋积分: 分; (5、4、3、2、1) 3.本次作业等级: 最佳作业 优秀作业 作业能手
1.学习主动参与度; □优秀□良好 □合格
2.学生对科学探索过程的兴趣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3.学生答题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
我的收获: 我的不足: 家长意见:
(三) 课后作业(B 组)
□单元作业 √课时作业 √基础题 □提高题
1.通过探究光的折射规律,体会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 2.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了解有关应用。
课后巩固 7分钟
√线上 □线下 √自主完成 □合作完成
2 能力要求权重 核心素养权重
① ② ③ ④
1.光在空气和水的分界面处同时发 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如图所示,其 中折射角为 ∠__ (选填 “1”、“2”或 “3” ),分界面 为__ (选填 ①”“②” ), 当入射角减小时,反射光线与折射 光线的夹角将变_______。 √理解能力 √演绎推理能力 √分析综合能力 □实验探究能力 □应用数学处理 物理问题的能力 0.3 0.3 0.3 0.1
2. 小明站在池水旁观赏鱼, 恰好看 见空中一只小鸟飞过,分别用 A 代 表小明的眼睛、 B 代表看到的鱼、 C 代表看到的小鸟,请画出小明看见 鱼和小鸟的光路 图, 并用 “D”大 致标出鱼在池水 里的位置。 √理解能力 √演绎推理能力 √分析综合能力 √实验探究能力 √应用数学处理 物理问题的能力 0.2 0.3 0.3 0.2
18
1. 2 ② 大 2.
本两小题为探究类作业, 主要目标为课后巩固,可利用“QQ 作业”、“二 维码”等方式进行实时推送, 及时跟踪反馈, 进一步巩固 “光源、光的直线 传播、光的折射”等概念及规律,落实知识应用与作图能力的提升;
难度:□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引用 √改编 □原创
1.作业中的亮点: ; 2.成长档案袋积分: 分; (5、4、3、2、1) 3.本次作业等级: 最佳作业 优秀作业 作业能手
1.学习主动参与度; □优秀□良好 □合格
2.学生对科学探索过程的兴趣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3.学生答题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
我的收获: 我的不足: 家长意见:
(四)实践作业 (C 组)
(
□单元作业
√
课时作业
) □基础题 √提高题
1.通过探究光的折射规律,体会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 2.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了解有关应用。
课后巩固 5分钟
√线上 □线下 √自主完成 √合作完成
1 能力要求权重 核心素养权重
① ② ③ ④
【微项目 3】观看微课, 完成活动: 取一个透明的 玻璃杯,杯中加入适量 水,当你将一支筷子斜放 入水中, 观察筷子的形状 有变化吗?如果将筷子竖起在水中, 现象会发生什么变化?这时, 你再将 筷子从杯子的正中间, 慢慢杯壁移动 时,有会看到什么变化?请你进行大 胆实践, 并及时将观察到的画面、大 体过程拍成视频上传 “物理学习 QQ 群”进行分享, 并用学过的知识加以 解释,解释过程线上分享, 相互交流。 √理解能力 √演绎推理能力 √分析综合能力 √实验探究能力 √应用数学处理 物理问题的能力 0.1 0.4 0.3 0.2
能指出关键现象, 语言描述合理,运用光的折射、折射成像等加以说明,线
19
上视频角度适宜, 分享、交流过程充分、具体, 对后期像的描述准确即可。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光的折射规律”的探究, 学习对实验现象的分析, 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实践能力。
难度:□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引用 √改编 □原创
1.作业中的亮点: ; 2.成长档案袋积分: 分; (5、4、3、2、1) 3.本次作业等级: 最佳作业 优秀作业 作业能手
个人自评: □已掌握 □部分掌握 □没掌握
乐于思考, 让具有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知 道光的折射规律;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独立思考用比较法提出猜想, 经历“光的折射规 律”的探究, 学习对实验现象的分析, 初步掌握科 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用光的折射规律简单的解释一些现象, 在实验的 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习。 □优秀 □良好 □合格
我的收获: 我的不足: 家长意见:
说明: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
① 物理观念 ②科学思维 ③科学探究 ④科学态度与责任。
20
第四课时 光的色散
(一) 课前作业
001 活动作业 5 分钟
□线上 √线下 √自主完成 □合作完成
买衣服时, 不同位置的顾客都能看到衣服, 是由于光照射到衣服上发生 了_____反射现象;而选颜色时最好放在太阳光下,太阳光中的_________最 全,而且各种______的强度均匀,但店内日光灯的色光却达不到这一点。
漫 色光 色光
1.学习主动参与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2.学生对科学探索过程的兴趣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3.学生答题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
本题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运用生活常识, 引发学生思考:巩固光的反射、 漫反射的概念,体会物体是有颜色的,初步了解太阳光的由多种色光组成。
√较易 □中等 □较难
□引用 √改编 □原创
(二) 课堂作业
002 活动作业 3 分钟
□线上 √线下 √自主完成 √合作完成
细心的同学会发现, 学校多媒体教室幕布一般用白色而且粗糙的布制成, 请 你从光学的角度加以解释。
多媒体教室的幕布用白色而且粗糙的布做成,是因为白布能反射各种色光, 使观众所看到的像更加逼真, 并且光能在表面粗糙的布上发生漫反射, 反射 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能进入各位观众的眼睛,使观众都能看到幕布上的像。
乐于思考,具有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优秀 □良好 □合格
独立思考,对相关反射现象提出自己的见解; □优秀 □良好 □合格
通过对现象分析,列出光的色散的有关现象。 □优秀 □良好 □合格
可利用“智慧课堂”进行实时推送, 及时反馈, 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光现 象, 复习光的反射相关知识, 巩固太阳光是复色光, 体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提升学生用“规范语言”表达观点的能力。
□较易 √中等 □较难
□引用 √改编 □原创
个人自评: □已掌握 □部分掌握 □没掌握 小组评价: □已掌握 □部分掌握 □没掌握
我的收获: ; 我的不足: ;
003 练习作业 3 分钟
□线上 √线下 √自主完成 √合作完成
【阅读与认知】认识“霓”与 “虹” 虹是空中的小水珠经日光照射发生折射和反射作用而形成的。这种彩色 圆弧常出现两个,红色在外,紫色在内,颜色鲜艳的叫虹,又叫正虹;红色在
21
内,紫色在外,颜色较淡的叫霓,又叫副虹。由于霓比虹多经过一次折射,损失 了部分能量,所以霓比虹暗淡。谈谈你还有哪些认识?
答案合理即可。
能积极参与并通过亲自实践收集信息;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分析、处理信息,得出结论;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 □优秀 □良好 □合格
可利用“智慧课堂”进行实时推送, 及时反馈, 通过现场阅读, 增加学 生科普读物阅读量,提升探索自然的兴趣。 可推荐阅读 《十万个为什么》。
√较易 □中等 □较难
□引用 □改编 √原创
个人自评: □已掌握 □部分掌握 □没掌握 小组评价: □已掌握 □部分掌握 □没掌握
我的收获: ; 我的不足: ;
(三) 课后作业(A 组)
□单元作业 √课时作业 √基础题 □提高题
通过实验,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现象。
课后巩固 6分钟
□线上 □线下 √自主完成 √合作完成
2
① ② ③ ④
1.“红花要靠绿叶 扶”。看到红花是 因为花______ (选 填“吸收”或“反 射”) 红色光;舞 √理解能力 √演绎推理能力 √分析综合能力 □实验探究能力 □应用数学处理 物理问题的能力 0.6 0.2 0.1 0.1
台上黄色追光灯照在穿绿色裙子的 女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的裙子呈 ______色。如图所示, 一束太阳光经 过三棱镜到达白纸上, 白纸的 AB 间 出现了彩色光带, B 处为______光(选 填“红”或“紫”);将温度计放在 ______ (选填 “A”或 “B”) 的外侧 时,其示数增大更明显。
2.彩电遥控器是靠______来实现换 台的, 若将不透明物品遮挡在遥控器 前, 就不能实现遥控, 这说明红外线 ______ (能/不能) 穿透不透明物体; 若将遥控器对准墙壁, 调整好合适的 角度也能实现遥控, 说明光在墙壁上 发生了______现象。 √理解能力 √演绎推理能力 √分析综合能力 □实验探究能力 □应用数学处理 物理问题的能力 0.4 0.2 0.2 0.2
22
3.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解释,正确的 是( ) A.雨后彩虹是光的反射现象 B.盛开的二月兰只吸收蓝色光 C.城市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 是光的折射现象 D.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被称为 光的”三基色” √理解能力 √演绎推理能力 √分析综合能力 √实验探究能力 √应用数学处理 物理问题的能力 0.2 0.3 0.3 0.2
1.反射 黑 紫 A 2.红外线 不能 光的反射;3.D
通过 3 道基础题, 巩固所学知识, 加深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反射 定律、光的色散及物体的颜色的综合运用与理解,为进一步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难度:□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引用 √改编 □原创
1.作业中的亮点: ; 2.成长档案袋积分: 分; (5、4、3、2、1) 3.本次作业等级: 最佳作业 优秀作业 作业能手
1.学习主动参与度; □优秀□良好 □合格
2.学生对科学探索过程的兴趣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3.学生答题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
我的收获: 我的不足: 家长意见:
(三) 课后作业(B 组)
□单元作业 √课时作业 √基础题 □提高题
通过实验,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现象。
课后巩固 7分钟
□线上 □线下 √自主完成 √合作完成
2
① ② ③ ④
1.李明游玩时,用装有滤色镜的照 相机给一株绿叶白菊拍照, 在照相机 屏幕上显示的却是黑叶蓝花, 那么滤 色镜的颜色可能是 ( ) A.蓝色 B.红色 C.绿色 D.黄色 √理解能力 √演绎推理能力 √分析综合能力 √实验探究能力 √应用数学处理 物理问题的能力 0.1 0.4 0.4 0.1
23
2.太阳将要落山时看上去是红色的, 红马甲看起来也是红色的,但原理却 不同。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太阳只发出红光 B.空气对红光散射能力最弱 C.红马甲吸收红光 D.红马甲透过红光 √理解能力 √演绎推理能力 √分析综合能力 √实验探究能力 √应用数学处理 物理问题的能力 0.1 0.4 0.4 0.1
1.A 2.B
本两小题为课后提升类作业, 强化对光的色散的理解、物体的颜色知识运 用等;主要目标为课后巩固,可利用 “QQ 作业”、“二维码”等方式进行实时 推送,及时跟踪反馈;
难度:□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引用 √改编 □原创
1.作业中的亮点: ; 2.成长档案袋积分: 分; (5、4、3、2、1) 3.本次作业等级: 最佳作业 优秀作业 作业能手
1.学习主动参与度; □优秀□良好 □合格
2.学生对科学探索过程的兴趣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3. 应用光的色散现象等的理解程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我的收获: 我的不足: 家长意见:
24
(四)实践作业 (C 组)
(
□单元作业
√
课时作业
) □基础题 √提高题
通过实验,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现象。
课后巩固 5分钟
□线上 □线下 √自主完成 √合作完成
1
① ② ③ ④
【微项目 4】设计观察: 人造彩虹 [材料] 一碗清水 [步骤] 1.背向太阳站立; 2.含一口清水向空中喷出, 观察所看 到的现象; 3.改变口含清水的量与喷出角度, 直 到看到满意的彩虹。 [观察分析与记录] 我第 次观察到的现象最明显。 通过这个现象说明: 。 [延伸阅读] “月到中秋分外明”。请 查阅资料验证这种说法。 √理解能力 √演绎推理能力 √分析综合能力 √实验探究能力 √应用数学处理 物理问题的能力 0.1 0.4 0.3 0.2
答案合理即可,
这是一个实践观察思考类作业。通过观察实践,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激发学习欲望;更加深入地理解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复合而成的。 初步认识光 的色散本质, 提升探索自然的好奇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问题的喜悦,
难度:□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引用 □改编 √原创
1.作业中的亮点: ; 2.成长档案袋积分: 分; (5、4、3、2、1) 3.本次作业等级: 最佳作业 优秀作业 作业能手
个人自评: □已掌握 □部分掌握 □没掌握
能独立按步骤完成小实验;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优秀 □良好 □合格
基于实验现象,能进行简单分析。 □优秀 □良好 □合格
我的收获: 我的不足: 家长意见:
说明: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
① 物理观念 ②科学思维 ③科学探究 ④科学态度与责任。
25
第五课时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一) 课前作业
001 活动作业 5 分钟
√线上 □线下 √自主完成 □合作完成
(1)体验与感知:用套上一次性手套的手去摸一摸老花镜和近视眼镜的中 央、边缘的厚薄程度,并做比较。 (2)晚上在关灯的房间内,在老花镜前点上生日蜡烛,将折射光投射到墙 上,适当同时移动老花镜和蜡烛(两者距离稍大一点),你在墙上会发现什 么?
1、解答:老花镜:中央薄,边缘厚 2、解答:墙上出现了倒立的像 近视眼镜:中央厚, 边缘薄
1.学习主动参与度; □优秀□良好 □合格
2.学生对科学探索过程的兴趣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3.学生答题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
本题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 运用生活常识, 让学生感知: 凸透镜、凹透镜的 区别, 激起学习的兴趣和需求。
√较易 □中等 □较难
□引用 √改编 √原创
(二) 课堂作业
002 活动作业 3 分钟
□线上 √线下 √自主完成 √合作完成
实践探究题:在光具座上从左向右依次放置凸透镜(凹透镜)和光屏,在 凸透镜(凹透镜) 的左侧,向凸透镜投射激光手电筒的光, 左右移动光屏, (1)你会发现哪个透镜会将光斑变小?为什么? (2)哪个透镜折射后的光斑始终是变大的?为什么 ?
(1) 凸透镜 (2) 凹透镜 原因: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原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乐于思考,具有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独立思考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和凹透镜对光 线的发散作用;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勇于实践,为后面学习透镜的学习提供铺垫。 √优秀 □良好 □合格
通过现场学生小组内的合作实验, 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学会分析、归纳规律,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
□较易 √中等 □较难
□引用 √改编 □原创
个人自评: □已掌握 □部分掌握 □没掌握 小组评价: □已掌握 □部分掌握 □没掌握
我的收获: ; 我的不足: ;
26
003 实践作业 5 分钟
□线上 √线下 √自主完成 √合作完成
实验探究题(组内完成):用焦距为 10cm 的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凸透镜、蜡烛、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 (1) 要使像成在光屏上, 在蜡烛和透镜不动的情况下, 光屏就向______移 动(选填“左”或者“右”),直到屏上的像______为止。 (2)在完成(1)基础上,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透镜不动,光屏上 得到一个______、______实像。 (3) 从实验可知, 在凸透镜成实像的情况下, 蜡烛离凸透镜越近, 所成的 像越______,像距离凸透镜的距离越______。还可得到规律, ______点是 成虚实像的分界点, ______点是成放大像与缩小像的分界点。 (4)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蜡烛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 应该将光屏的向______移动。 (5) 你能利用上述实验的原理, 设法测出一个“放大镜的焦距, 并用它观 察远处的物体成缩小像或放大的实像吗?说说其中的道理?
(1)右 清晰 (2) 倒立 缩小 (3)大 远 一倍焦距 二倍焦 距 (4)上 (5) 略(合理即可)
乐于思考,积极探索的热情; □优秀 □良好 □合格
通过实验观察完成作业任务 □优秀 □良好 □合格
深度体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以及理解光路的可 逆性 □优秀 □良好 □合格
可利用“智慧课堂”进行实时推送,及时反馈,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观 察现象学会分析、解决问题, ,落实物理实验教学的特质。 培养初步的观察 能力、对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作出解释的能力。
□较易 √中等 □较难
□引用 √改编 □原创
个人自评: □已掌握 □部分掌握 □没掌握 小组评价: □已掌握 □部分掌握 □没掌握
我的收获: ; 我的不足: ;
(三) 课后作业(A 组)
□单元作业 √课时作业 √基础题 □提高题
1.通过科学探究, 逐步了解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2.通过进一步的探究过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课后巩固 6分钟
□线上 □线下 √自主完成 √合作完成
2
① ② ③ ④
27
1.在图 1 中完成凸透镜光路图,在 图 2 中完成凹透镜光路图。 √理解能力 □演绎推理能力 √分析综合能力 □实验探究能力 □应用数学处理 物理问题的能力 0.6 0.2 0.1 0.1
2.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可在距凸 透镜 15 cm 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 的光斑。若将某一物体放在此凸透 镜前 20 cm 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 节光屏的位置,可得到一个( )。 A .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倒立、 缩小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实像 D .正立、 放大的虚像 √理解能力 □演绎推理能力 √分析综合能力 √实验探究能力 □应用数学处理 物理问题的能力 0.4 0.2 0.2 0.2
1. 2.A
本两小题为基础性作业,主要目标为课时巩固,可利用“QQ 作业”等方式进 行实时推送, 及时反馈, 进一步巩固 “凸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以及凸透镜成 像”等规律的理解;
难度:□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引用 √改编 □原创
1.作业中的亮点: ; 2.成长档案袋积分: 分; (5、4、3、2、1) 3.本次作业等级: 最佳作业 优秀作业 作业能手
1.学习主动参与度; □优秀□良好 □合格
2.学生对科学探索过程的兴趣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3.学生答题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
我的收获: 我的不足: 家长意见:
(三) 课后作业(B 组)
□单元作业 √课时作业 √基础题 □提高题
1.通过科学探究, 逐步了解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2.通过进一步的探究过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课后巩固 7分钟
√线上 □线下 √自主完成 □合作完成
2
① ② ③ ④
28
1.在野外强阳光下用放大镜观察小 生物(如蚂蚁的活动) 时 ,一定要 注意蚂蚁和放大镜的距离,否则会 烧伤蚂蚁,为什么? √理解能力 √演绎推理能力 √分析综合能力 □实验探究能力 □应用数学处理 物理问题的能力 0.3 0.3 0.3 0.1
2.某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 律”实验时: (1) 如图 1 所示, 一束平行于凸 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 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 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 有______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______cm; (2)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中心、 ______中心和光屏中心大致在同一 高度上,其目的是______; (3) 如图 2,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 20cm 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烛 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 ______ (选填“放大”“等大”或 “缩小”)的实像; (4) 该同学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 35cm 刻度线处,在凸透镜位置不变 时,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 应向______ (选填“靠近”或“远 离”)凸透镜方向移动,才能在光 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 (5) 该同学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 45cm 刻度线处,小刚从凸透镜的右 侧通过凸透镜可以看到烛焰______ (选填“倒立”或“正立”) 的像, 此时______ (选填“能”或“不 能”)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像; (6) 若在实验时, 无论怎样移动光 屏,在光屏上都得不到像,请你指 出一条可能的原因: 。 √理解能力 √演绎推理能力 √分析综合能力 √实验探究能力 √应用数学处理 物理问题的能力 0.2 0.3 0.3 0.2
1. 答案: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 (1)会聚 10.0 (2) 凸透镜 使像总是呈现在光屏的中央
29
(3) 缩小 (4)远离 (5)正立 不能 (6) 成虚像/像距太大
本两小题为探究类作业, 主要目标为课后巩固,可利用“QQ 作业”、“二 维码”等方式进行实时推送, 及时跟踪反馈, 进一步巩固 “凸透镜对光线的 会聚作用和凸透镜成像规律”等的理解;
难度:□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引用 √改编 □原创
1.作业中的亮点: ; 2.成长档案袋积分: 分; (5、4、3、2、1) 3.本次作业等级: 最佳作业 优秀作业 作业能手
1.学习主动参与度; □优秀□良好 □合格
2.学生对科学探索过程的兴趣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3.学生答题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
我的收获: 我的不足: 家长意见:
(四)实践作业 (C 组)
(
□单元作业
√
课时作业
) □基础题 √提高题
1.通过科学探究, 逐步了解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2.通过进一步的探究过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课后巩固 5分钟
□线上 □线下 √自主完成 √合作完成
1
① ② ③ ④
【微项目 5】你用 手机拍拍照时(1) 如果要想拍的景 物范围大一些, 手 机离景物近一些 还是远一些? (2) 要想拍的蚂蚁大一点,手机离蚂蚁 的距离如何调节?为什么? √理解能力 √演绎推理能力 √分析综合能力 √实验探究能力 √应用数学处理 物理问题的能力 0.1 0.4 0.3 0.2
(1) 拍景物时, 要想范围大一些, 手机离景物远一些(2)手机离蚂蚁近一 些。因为物距越大,像越小, 反之, 则越大
本题为课后提升类作业,强化对凸透镜动态成像规律的理解,通过学生的实 践、活动,落实核心素养,增进跨学科的语言能力。
难度:□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引用 √改编 □原创
30
1.作业中的亮点: ; 2.成长档案袋积分: 分; (5、4、3、2、1) 3.本次作业等级: 最佳作业 优秀作业 作业能手
个人自评: □已掌握 □部分掌握 □没掌握
1.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程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2.学生对科学探索过程的主动参与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3.学生答题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
我的收获: 我的不足: 家长意见:
说明: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
① 物理观念 ②科学思维 ③科学探究 ④科学态度与责任。
31
第六课时 神奇的眼睛
(一) 课前作业
001 活动作业 5 分钟
□线上 √线下 √自主完成 □合作完成
近视眼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不便。你知道哪些不良用眼习惯?关于预 防近视眼,你有什么建议?
(1) 答案合理即可;(2)建议可参考下图:
1.学习主动参与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2.学生对科学探索过程的兴趣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3.学生答题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
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的自主探究,创设真实问题情境,让物理走向生活, 激起学习的兴趣和对近视原因探求。
√较易 □中等 □较难
□引用 □改编 √原创
(二) 课堂作业
002 活动作业 3 分钟
□线上 √线下 √自主完成 √合作完成
(1) 仔细阅读课本认真填空。来自物体的光线通过_____,经过_____成像 在______上,再经过神经系统传到大脑,经过大脑的处理,我们看到了物体. 物体在视网膜上成 的 像. (2) 12 ﹣ 18 岁是青少年近视的高发期, 长时间上网、看电视、玩手机都有 可能导致近视,以下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近视眼的成像情况和矫正方法 的是( ) A ②① B ③① C ②④ D ③④
(1) 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缩小,倒立,实。 (2) B
作业评价 鼓励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发挥教材的育人功能。 强调物理知识与人体机能的有机联系。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独立思考, 对近视眼的成因和校正做出正确判 断。加深物理知识的理解。 √优秀 □良好 □合格
通过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指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总结,培养学 生的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较易 √中等 □较难
32
□引用 √改编 □原创
个人自评: □已掌握 □部分掌握 □没掌握 小组评价: □已掌握 □部分掌握 □没掌握
我的收获: ; 我的不足: ;
003 课堂练习 3 分钟
□线上 √线下 √自主完成 √合作完成
小明进行 “视力的矫正”探究活动, 他将自己戴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 透镜之间,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缩小清晰的实像,拿开眼镜后,光屏 上的像变模糊了。小明为了使光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光屏和 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 他该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他不戴眼镜看书, 应该将书______ (“靠近”或“远离”)眼睛。
答案: 蜡烛靠近透镜, 靠近
乐于思考,具有探索积极参与的好奇心和求知 欲;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独立思考,对透镜加以适当应用。 □优秀 □良好 □合格
通过探究活动加深对近视眼成因和矫正视力的理解
□较易 √中等 □较难
□引用 √改编 □原创
个人自评: □已掌握 □部分掌握 □没掌握 小组评价: □已掌握 □部分掌握 □没掌握
我的收获: ; 我的不足: ;
(三) 课后作业(A 组)
□单元作业 √课时作业 √基础题 □提高题
1.初步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在放大镜、照相机中的应用; 2.通过了解人眼成像的原理, 进一步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
课后巩固 6分钟
□线上 □线下 √自主完成 √合作完成
2
① ② ③ ④
1.如图所示,手表的表壳上靠近旋 钮处有一个透明的玻璃“凸起” , 透过它可以看到放大的日历数字, √理解能力 □演绎推理能力 √分析综合能力 □实验探究能力 □应用数学处理 物理问题的能力 0.6 0.2 0.1 0.1
那么这个玻璃“凸 起”相当于一个 ______镜,透过它看 到的实际上是日历数 字的_____立的 ______像。
33
2.支付宝推出了“扫二维码,领红 包”的活动,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 维码即可获得红包。手机摄像头是 一个______ (填“凸透镜”或“凹 透镜”),摄像头靠近二维码时,所 成的像______ (填“变大”“变 小”或“不变”),该像是____ (填 “实”或“虚”)像。 √理解能力 □演绎推理能力 √分析综合能力 √实验探究能力 □应用数学处理 物理问题的能力 0.4 0.2 0.2 0.2
1.凸透、正、虚 2.凸透镜、变大、实
本组题为基础性作业, 主要目标为课时随堂作业选用, 用于学习过程中练习: 巩固“凸透镜成像”、“视力矫正”等概念的理解
难度:□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引用 √改编 □原创
1.作业中的亮点: ; 2.成长档案袋积分: 分; (5、4、3、2、1) 3.本次作业等级: 最佳作业 优秀作业 作业能手
1.学习主动参与度; □优秀□良好 □合格
2.学生对科学探索过程的兴趣 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3.学生答题的语言组织表达能 力。 □优秀 □良好 □合格
我的收获: 我的不足: 家长意见:
(三) 课后作业(B 组)
□单元作业 √课时作业 √基础题 □提高题
1.初步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在放大镜、照相机中的应用; 2.通过了解人眼成像的原理, 进一步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
课后巩固 7分钟
√线上 □线下 √自主完成 √合作完成
2
① ② ③ ④
1.放映幻灯时,银幕上的像与幻灯 片之间关系是( ) A.上下颠倒,左右不变 B.上下不变,左右相反 C.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D.上下不变,左右不变 √理解能力 √演绎推理能力 √分析综合能力 □实验探究能力 □应用数学处理 物理问题的能力 0.3 0.3 0.3 0.1
34
2.眼镜的规格通常不用焦距,而是 用“度”表示, 其数值等于焦距(以 米做单位)倒数的 100 倍。而近视 眼镜度数往往赋予负值,远视眼镜 则为正数。现在小明是近视眼,爷 爷是远视眼。经过眼科医生诊断。 他们一个人佩戴+500 度;一个佩戴 -300 度。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 以上两副眼镜哪个是小明的?哪 个是爷爷的? 2 小明和爷爷眼镜的焦距各是多 少? 3 如果小华的近视眼镜焦距是-0.1 米,那么,小华应该配戴眼镜的规格 是怎样的 √理解能力 √演绎推理能力 √分析综合能力 √实验探究能力 √应用数学处理 物理问题的能力 0.2 0.3 0.3 0.2
1.c:2. (1) -300 度是小明的,+500 度是爷爷的。(2) 小明眼镜焦距是-0.3 米,爷爷眼镜焦距是 0.2 米。(3) -1000 度
本组作业属于阅读类作业,用于课后进一步知识巩固、提升学生阅读、 分析能力,强化对透镜成像的运用理解。
难度:□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引用 √改编 □原创
1.作业中的亮点: ; 2.成长档案袋积分: 分; (5、4、3、2、1) 3.本次作业等级: 最佳作业 优秀作业 作业能手
1.学习主动参与度; □优秀□良好 □合格
2.学生对科学探索过程的兴趣 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3.学生答题的语言组织表达能 力。 □优秀 □良好 □合格
我的收获: 我的不足: 家长意见:
(四) 实践作业(C 组)
□单元作业 √课时作业 □基础题 √提高题
1.初步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在放大镜、照相机中的应用; 2.通过了解人眼成像的原理, 进一步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
活动作业 5 分钟
□线上 √线下 √自主完成 √合作完成
① ② ③ ④
35
【微项目 6】小明和爷 爷的眼镜放在一起, 虽然爷爷的眼镜是 老花镜,小明的眼 镜是近视镜,但是 两个眼镜的外形完 √理解能力 √演绎推理能力 √分析综合能力 √实验探究能力 √应用数学处理 物理问题的能力 0.2 0.3 0.3 0.2
全相同, 请你帮小明用三种最简单的 方法区分两个眼镜。
答:⑴摸形状:中间厚边缘薄的是远视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近视镜。 ⑵看成像:放在报纸上, 成缩小虚像的是近视镜,成放大虚像的是远视镜。 ⑶看对光的作用: 会聚光的是远视镜,发散光的是近视镜。
乐于思考,具有联系生活,积极探索的热情;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分析信息, 能解决物理问题, 口头表述自己的 观点。 □优秀 □良好 □合格
此题为课后巩固、提升类作业,用于课后进一步知识巩固、能力提升,强化 对透镜的应用的深刻理解并能解决现实问题。从而扩大自己视野。
□较易 √中等 □较难
□引用 改编 原创
个人自评: □已掌握 □部分掌握 □没掌握 小组评价: □已掌握 □部分掌握 □没掌握
我的收获: ; 我的不足: ;
说明: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
① 物理观念 ②科学思维 ③科学探究 ④科学态度与责任。
36
2.单元作业设计
(一)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
√单元作业 □课时作业 √基础题 √提高题
□课前预习 □课中反馈 √课后巩固 40分钟
□线上 √线下 √自主完成 □合作完成
13
一、填空题: (每空 2 分,共 36 分) 1.我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多彩。请你写出下列成语所描述光现象的成因。“水中捞 月”——光的______;“一叶障目”——光的______。 2.如图所示,小明想要利用一块平面镜,使跟水平方向成 40°角的 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则平面镜跟水平方向的夹角应是______ ° ; 保持入射光的位置不动,将平面镜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 的夹角将______ (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3. 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图中 A、B 是两段完全相同的 蜡烛。 (1) 安装玻璃板时, 必须保证玻璃板___________ (选填“水平”“竖直”或“倾斜”)放 置在水平桌面上; 实验时小明在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 A,将蜡烛 B 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 直到 B 与 A 的像完全重合, 这说明___________。该步骤中用蜡烛 B 代替蜡烛 A,比较蜡烛 A 的像的大小与蜡烛 A 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称为___________。 (2)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将蜡烛 B 移去,在相同位置上放上光屏, ___________ (选填“透过”或“不透过”) 玻璃板, 观察光屏, 光屏上___________ (选填 “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 A 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 (选填“实” 或“虚”)像。 (3) 实验结束后, 小明想, 若把玻璃板沿 MN 截成两部分, 如图乙所示, 并分别向两侧平移 一小段距离,则蜡烛通过左右两部分玻璃板成像的情况: ___________。 A.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4) 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了像与物对应的位置, 如图丙所示, 接下来的操作是: 将对应的像点和物点相连,判断连线是否与镜面垂直,同时测出___________进行比较,从 而找到平面境成像的一般规律。 4. 在学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小强选择了一块焦距未知的凸透镜,对凸透镜成像特点作了 进一步探究。 (1)为了测量凸透镜焦距,他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射向该凸透镜,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光屏上 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该点即为凸透镜的___________。他测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2)实验时应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调节到同一高度,目的是______; (3)如下图所示,蜡烛在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呈现出清晰的像,则此时烛焰所成的像是 (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倒立的实像, 生活中的 就是利
37
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如果使烛焰沿主轴向左移动, 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则光屏应向 ___________ (选填“左”或“右”) 移动, 且移动的距离___________ (选填“大于”“等 于”或“小于”); (4) 接着小滨又用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 “F”字样镶嵌在白色不透明方格板上代替烛焰作为 光源。将光源 “F”放在距该透镜处, 其大小如下图甲所示, 调整 后, 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 再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遮住, 在光屏上所成像可能是下图乙四幅图中的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光总是沿直线传播 B.光的传播速度是 3×108m/s C.光年是长度单位 D.明亮发光的月亮是光源 6.小涵站在平面镜前 0.5m 处观察自己在镜中的像( ) A.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 1m B.她向后退的过程中,像变小 C.她在镜中成的像是正立的实像 D.她以 0.5m/s 的速度靠近镜面,像以 1m/s 的速度靠近她 7. 图中,能正确表示光从室外通过窗户玻璃进入室内的光路图是( ) A.B.C.D. 8.凸透镜的焦距是 15cm,将物体放在主光轴距透镜焦点 5cm 处,所成的像一定不是( ) A.放大的 B.倒立的 C.正立的 D.虚像 9.关于红外线和紫外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切物体都能辐射紫外线 B.利用红外线可以加热物体 C.红外线测温仪是通过测温仪发出的红外线来测体温 D.紫外线对人体有好处,所以应尽可能多地接受紫外线的照射 10.如图所示的眼镜( ) A.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B.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C.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D.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11.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时,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图示位置 时烛焰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成像原理与投影仪成像原理相同 B.取走光屏,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从 凸透镜右侧适当位置可看到烛焰倒立、缩小的实像 C.凸透镜不动,只将蜡烛移到 15cm 处,光屏向左 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清晰的烛焰像 D.在蜡烛和透镜间放一个近视眼镜,光屏左移到适当位置也能呈现清晰的烛焰像 三、作图题 (共 15 分) 12.按题目要求作图: (1) 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6 分)
38
(2) 如图(a)作出点光源 S 经不透明挡板在地面所形成的影子 AB (影子部分用笔加粗)。(3 分) (3)如图(b)根据反射光线 OB 画出入射光线 AO,并标出入射角的大小。 (3 分) (4)如图(c)作出物体 AB 在平面镜中的像。 (3 分) 四、实验题 (8 分) 13.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测出一个老花镜的焦距, 并简要说明: 如何利用老花镜得到倒 立、放大的像或倒立、缩小的像。 (8 分)
自制一个简易望远镜 一周
14.你如何利用身边的素材, 自制一个简易望远镜? (1)需要材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成像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的望远镜大约能观察多远?谈谈你的制作体会? (4)你还有哪些改进的措施? 17 分
答案 1.反射 光的直线传播 2. 65 变小 3. (1)竖直 像和物体的大小相同 等效替代法 (2)不透过 不能 虚 (3) A (4)像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4.焦点 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 放大 投影仪 左 大于 D 5.C 6.D 7.A 8.B 9.B 10.A 11.B 12. 13. (1) 将老花镜正对太阳光, 用一张白色的纸屏,在其下方找到最小最亮的光 点,再利用刻度尺测出光点到镜面的垂直距离, 即为焦距; (其它答案合理可对照 评分。(4 分)(2)将老花镜离被观察物体较远(较近),物距大于 2 倍焦距(物距 大于 1 倍焦距小于 2 倍焦距) 时, 即可观察物体倒立、缩小的像(倒 立、放大的像)。(4 分) 14 . (1) 能说明使用焦距不同的两个凸透镜、较易实现的相关素 材即可; (2) 能说明两个凸透镜的两次成像,第一次成一倒立缩小实像,第 二次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说理明解即可; (3)与(4)的说明真实有 效、易重复实现即可给分。
我的收获: 我的不足: 家长意见: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