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答案)

2024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装置如图1所示。
(1)为了更好的完成实验,最好选用___________(选填“无色”或“茶色”)玻璃板,玻璃板应___________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可用___________(填器材名称)来检验;
(2)将棋子A置于玻璃板前方,观察到A的两个像,在玻璃板后方放置棋子B,使之与棋子A较亮的像重合。在白纸上记下棋子A和B的位置,如图2所示,此时物到镜面的距离为___________,像到镜面的距离为___________(选填“AC”、“AD”、“BD”或“BC”)。可沿___________方向(选填“MN”或“PQ”)移动棋子A多次实验,寻找普遍规律。
2.小京同学利用图所示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其中透明玻璃与水平纸面垂直,蜡烛A和蜡烛B完全相同。
(1)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在玻璃板后放蜡烛B,透过玻璃板观察蜡烛B,直到从多个方向观察______;
(2)蜡烛A的高度为6cm,像的高度为______cm;
(3)将蜡烛A靠近玻璃时,蜡烛A所成像的高度_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3.李华同学在实验室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图所示,保持玻璃板与直尺垂直,取两支外型相同的蜡烛和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进行观察和调整。
(1)利用直尺是为了便于测量像与物到平面镜的___________;
(2)选择两支外型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___关系;
(3)确定出蜡烛所成像的位置后,在像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4)在物理实验中,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经常需要多次测量。下列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与本实验多次测量的目的相同的是___________(选填字母符号)。
A.“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时,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多次测量
B.“用刻度尺测长度”时,需要多次测量被测物体的长度
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选择的实验器材有:薄玻璃板、两支蜡烛、刻度尺、火柴、白纸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器材选用薄玻璃板而非平面镜的原因是    。
(2)实验时,小明将白纸对折,如图甲所示,铺在水平桌面上,沿折痕画线作为玻璃板底边所在的位置,在实验过程中应始终保持其与纸面    。
(3)小明将点燃的蜡烛置于玻璃板前,透过玻璃板观察到蜡烛的像,如图甲所示。然后将另一支未点燃的蜡烛放到像的位置,在白纸上记录此时两支蜡烛的位置,变换点燃蜡烛的位置,重复上述操作。将白纸上像和蜡烛位置的对应点连接,并测量点到平面镜的距离,如图乙所示。由此得出结论: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    相等。
(4)在完成步骤(3)后小明发现,像和蜡烛位置的连线垂直于玻璃板,结合(3)的结论,小明认为自己已经发现了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你认为小明对这一规律的总结过程是否科学合理?   ,原因是    。
5.实验桌上有如图1所示的装置(透明玻璃板为平面镜)、刻度尺和如图2所示的两根外形完全相同且长度可调的伸缩杆A和B,小阳计划用这些器材探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是否有关。
①将伸缩杆A放在平面镜前适当位置,将伸缩杆B放到平面镜的另一侧,调节B的位置和高度,从不同角度观察,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测量并记录实验数据;
②改变伸缩杆A到平面镜的距离,将伸缩杆B放到平面镜的另一侧,调节B的位置和高度,从不同角度观察,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测量并记录实验数据;
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小阳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
(2)请你针对小阳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写出改进措施:______。
6.小明和小聪在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研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时:
(1)小明选择玻璃板进行实验。为了便于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小明应取来两支___________的蜡烛,在玻璃板一侧点燃蜡烛A,在另一侧将未点燃的蜡烛B放到A像的位置,发现它们完全重合,说明___________。
(2)小聪选择平面镜进行实验。他想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把刻度尺贴在平面镜上测出像的高度,你同意他的方法吗?为什么?___________。
(3)利用玻璃板和平面镜都能看到蜡烛A的像,是因为光在它们表面发生___________后进入人眼。经观察对比后发现在玻璃板中成的像稍暗些,其原因是___________。
7.用如图甲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玻璃板应______放置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
(2)将蜡烛1放在A位置,可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拿一支相同的蜡烛2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1的像______时,该位置记为A';
(3)将光屏放在A'位置,任意转动都承接不到像,可知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像;
(4)改变蜡烛1的位置,重复步骤(2),可得像与物位置的对应关系如图乙,可知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关于镜面______;
(5)将图乙中C处的蜡烛沿直线CC'向玻璃板方向移动1cm,此时像与物之间的距离是______cm,像的大小的变化情况是______。
8.小军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实验桌上还有相同的蜡烛A和B、刻度尺、白纸等实验器材。
(1)实验室有厚度不同的两块透明玻璃板,应选用_________玻璃板做为平面镜进行实验。(选填“薄”或“厚”)
(2)实验中,小军把一只点燃的蜡烛A竖直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蜡烛B竖直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在玻璃板前面透过玻璃板从_________观察,都能看到它跟蜡烛A的像重合,这样就用蜡烛B确定了蜡烛A的像的位置。
(3)想要知道蜡烛 A 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你的判断办法是___________。
9.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桌面上铺张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子。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表示平面镜的位置。把一直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是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与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实验时注意观察蜡烛的大小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亮”或“较暗”);
(2)除了图中提供的器材外,实验中还需要一种测量工具是___________;
(3)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既确定了像的位置,又验证了像与物的___________关系;
(4)将蜡烛A逐渐靠近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___________(选填“变大”或“不变”或“变小”);
(5)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竖立光屏,在光屏上不能承接到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
10.如图甲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坐标纸铺在水平桌面上,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A的像A′。
(1)为了确定像A的位置,拿一支与A相同的   (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坐标纸面上来回移动,直到蜡烛B与像A′   ,分别记录像与物在坐标纸上对应点的位置。用坐标纸代替白纸做实验的好处是   。
(2)根据坐标纸上的信息得出的结论是   ;
(3)若在蜡烛B和玻璃板之间竖直放置一张不透明的白纸,在玻璃板上   (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
11.利用图甲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再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完全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1)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无论如何移动,都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像。
(2)图乙是小强某次测量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L为____________cm;将蜡烛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若将玻璃板向左倾斜,如图丙所示,观察到蜡烛A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图中的______(选填“①”或“②”)处。
12.在光现象的学习过程中,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1)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按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纸版上显示出了入射光AO和反射光OB的径迹,他想把光的径迹保留在纸板上以便研究,请你为他设计一个保留的方法:   。当在图甲上出现反射光OB后,小明将一透明塑料硬板按图乙方式放置,并以ON为轴旋转该塑料板,观察塑料板上能否出现反射光,他的设计意图是为了探究   ,小明让光沿BO方向入射,发现反射光沿OA方向射出,说明在反射现象中   。
(2)如图丙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将点燃的蜡烛A竖直放在薄玻璃板的一侧,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另一侧的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调整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   ,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置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说明   。
1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我们一般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这样既能看见物体的像,也能透过玻璃板看见另一侧的物体,便于确定物体像的位置但在实验中,由于玻璃板前后两个面都能成像,并且玻璃板的厚度对研究成像规律也有影响。聪明的小明利用生活中梳洗用的两块小镜子该平面镜的前表面为反射面也完成了实验,小明的实验步骤如下:
(1)如图甲所示,将两块平面镜分开一定距离固定于不锈钢框架上,将铅笔A、B放在平面镜前,可以看见铅笔通过平面镜成上下两段不完整的_________像(选“虚”或“实”),此像虽然不完整,但比玻璃板成像要_________。
(2)小明用与铅笔AB完全一样的铅笔找到了铅笔像的位置,他具体的操作是:_________。
(3)为了消除平面镜厚度对物距和像距测量的影响,小明用图乙的方法测出了物距和像距,图丙为图乙的简化图,图丙中_________表示像距(选填“BD”或“BC”)
(4)改变铅笔A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并分别用直尺测出A和B到反射面的距离,记录在表中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
14.小明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玻璃板M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两支蜡烛A和B,将蜡烛A放置于玻璃板前固定并点燃。如图甲所示:
(1)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
(2)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________,这是为了________。在蜡烛A所在侧透过玻璃板观察到另一侧蜡烛A的像,并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所成像重合,看上去蜡烛B也被点燃,以此可以确定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他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等效替代法”或“理想模型”)。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放一光屏,________(选填“能”、“不能”)在光屏上成像。
(4)小明在蜡烛B处做好标记号,测得B到A的距离为10cm,再移出蜡烛B,将玻璃板平移到B位置,此时所成像与前一次成像的大小比较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第二次所成像到蜡烛A的距离为________cm。
(5)如图乙所示,将玻璃板与水平桌面成45°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让蜡烛A沿着桌面向右做直线运动,将看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的像________运动(选填“水平向右”、“水平向左”、“竖直向上”或“竖直向下)。
15.某兴趣小组为了验证“人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近大远小”这个观点是否正确,找来了玻璃板、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白纸、刻度尺、火柴等器材。
(1)探究过程如下:
①如图所示,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白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②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在玻璃板后移动未点燃的蜡烛B,发现在某一位置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在白纸上标记蜡烛A和B的位置;
③改变蜡烛A的位置,在玻璃板后移动蜡烛B,始终能找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的位置,标记蜡烛A和B的位置;
④在蜡烛所成像的位置放一张白纸,发现白纸上不能得到蜡烛的像;
⑤用刻度尺分别测量蜡烛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数据记录如表2。
表2
次数 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cm 蜡烛A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 蜡烛的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1 5.02 5.01 相等
2 10.02 10.02 相等
3 15.01 15.00 相等
(2)分析了表2的实验数据,得到以下结论:
①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__;
②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说明“人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近大远小”的观点是错误的;
③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3)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做这个实验时应选择较___________(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
2024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参考答案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装置如图1所示。
(1)为了更好的完成实验,最好选用___________(选填“无色”或“茶色”)玻璃板,玻璃板应___________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可用___________(填器材名称)来检验;
(2)将棋子A置于玻璃板前方,观察到A的两个像,在玻璃板后方放置棋子B,使之与棋子A较亮的像重合。在白纸上记下棋子A和B的位置,如图2所示,此时物到镜面的距离为___________,像到镜面的距离为___________(选填“AC”、“AD”、“BD”或“BC”)。可沿___________方向(选填“MN”或“PQ”)移动棋子A多次实验,寻找普遍规律。
【答案】 ①. 茶色 ②. 垂直 ③. 刻度尺 ④. AC ⑤. BC ⑥. PQ
2.小京同学利用图所示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其中透明玻璃与水平纸面垂直,蜡烛A和蜡烛B完全相同。
(1)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在玻璃板后放蜡烛B,透过玻璃板观察蜡烛B,直到从多个方向观察______;
(2)蜡烛A的高度为6cm,像的高度为______cm;
(3)将蜡烛A靠近玻璃时,蜡烛A所成像的高度_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答案】 ①. 都与蜡烛A的像重合 ②. 6 ③. 不变
3.李华同学在实验室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图所示,保持玻璃板与直尺垂直,取两支外型相同的蜡烛和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进行观察和调整。
(1)利用直尺是为了便于测量像与物到平面镜的___________;
(2)选择两支外型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___关系;
(3)确定出蜡烛所成像的位置后,在像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4)在物理实验中,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经常需要多次测量。下列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与本实验多次测量的目的相同的是___________(选填字母符号)。
A.“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时,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多次测量
B.“用刻度尺测长度”时,需要多次测量被测物体的长度
【答案】 ①. 距离关系 ②. 大小 ③. 虚像 ④. A
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选择的实验器材有:薄玻璃板、两支蜡烛、刻度尺、火柴、白纸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器材选用薄玻璃板而非平面镜的原因是    。
(2)实验时,小明将白纸对折,如图甲所示,铺在水平桌面上,沿折痕画线作为玻璃板底边所在的位置,在实验过程中应始终保持其与纸面    。
(3)小明将点燃的蜡烛置于玻璃板前,透过玻璃板观察到蜡烛的像,如图甲所示。然后将另一支未点燃的蜡烛放到像的位置,在白纸上记录此时两支蜡烛的位置,变换点燃蜡烛的位置,重复上述操作。将白纸上像和蜡烛位置的对应点连接,并测量点到平面镜的距离,如图乙所示。由此得出结论: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    相等。
(4)在完成步骤(3)后小明发现,像和蜡烛位置的连线垂直于玻璃板,结合(3)的结论,小明认为自己已经发现了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你认为小明对这一规律的总结过程是否科学合理?   ,原因是    。
【答案】(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垂直;(3)距离;(4)合理;小明将每次实验对应的A和B的位置在白纸上连线后,发现这些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在综合上述实验的所有结果,总结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5.实验桌上有如图1所示的装置(透明玻璃板为平面镜)、刻度尺和如图2所示的两根外形完全相同且长度可调的伸缩杆A和B,小阳计划用这些器材探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是否有关。
①将伸缩杆A放在平面镜前适当位置,将伸缩杆B放到平面镜的另一侧,调节B的位置和高度,从不同角度观察,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测量并记录实验数据;
②改变伸缩杆A到平面镜的距离,将伸缩杆B放到平面镜的另一侧,调节B的位置和高度,从不同角度观察,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测量并记录实验数据;
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小阳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
(2)请你针对小阳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写出改进措施:______。
【答案】 ①. 没有改变伸缩杆A的高度 ②. 应改变伸缩杆A的高度,将伸缩杆B放到平面镜的另一侧,调节B的位置和高度,从不同角度观察,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测量并记录实验数据。
6.小明和小聪在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研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时:
(1)小明选择玻璃板进行实验。为了便于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小明应取来两支___________的蜡烛,在玻璃板一侧点燃蜡烛A,在另一侧将未点燃的蜡烛B放到A像的位置,发现它们完全重合,说明___________。
(2)小聪选择平面镜进行实验。他想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把刻度尺贴在平面镜上测出像的高度,你同意他的方法吗?为什么?___________。
(3)利用玻璃板和平面镜都能看到蜡烛A的像,是因为光在它们表面发生___________后进入人眼。经观察对比后发现在玻璃板中成的像稍暗些,其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 ①. 相同 ②.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③. 不同意,刻度尺的刻度线应紧贴被测物体,而像与刻度尺有一段距离 ④. 反射 ⑤. 平面镜只反射光,而玻璃板除反射外还有部分光发生折射,故玻璃板反射的光比平面镜少.,玻璃板中成的像看起来稍暗些。
7.用如图甲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玻璃板应______放置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
(2)将蜡烛1放在A位置,可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拿一支相同的蜡烛2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1的像______时,该位置记为A';
(3)将光屏放在A'位置,任意转动都承接不到像,可知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像;
(4)改变蜡烛1的位置,重复步骤(2),可得像与物位置的对应关系如图乙,可知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关于镜面______;
(5)将图乙中C处的蜡烛沿直线CC'向玻璃板方向移动1cm,此时像与物之间的距离是______cm,像的大小的变化情况是______。
【答案】 ①. 竖直 ②. 完全重合 ③. 虚 ④. 对称 ⑤. 10 ⑥. 不变
8.小军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实验桌上还有相同的蜡烛
A和B、刻度尺、白纸等实验器材。
(1)实验室有厚度不同的两块透明玻璃板,应选用_________玻璃板做为平面镜进行实验。(选填“薄”或“厚”)
(2)实验中,小军把一只点燃的蜡烛A竖直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蜡烛B竖直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在玻璃板前面透过玻璃板从_________观察,都能看到它跟蜡烛A的像重合,这样就用蜡烛B确定了蜡烛A的像的位置。
(3)想要知道蜡烛 A 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你的判断办法是___________。
【答案】 ① 薄 ②. 不同角度 ③. 根据实像能够被光屏呈现,而虚像不能,故用一个光屏接收蜡烛A的像,如果能在光屏上呈现蜡烛A的像则是实像,如果不能用光屏接收则是虚像。
9.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桌面上铺张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子。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表示平面镜的位置。把一直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是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与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实验时注意观察蜡烛的大小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亮”或“较暗”);
(2)除了图中提供的器材外,实验中还需要一种测量工具是___________;
(3)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既确定了像的位置,又验证了像与物的___________关系;
(4)将蜡烛A逐渐靠近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___________(选填“变大”或“不变”或“变小”);
(5)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竖立光屏,在光屏上不能承接到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
【答案】 ①. 较暗 ②. 刻度尺 ③. 大小 ④. 不变 ⑤. 虚
10.如图甲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坐标纸铺在水平桌面上,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A的像A′。
(1)为了确定像A的位置,拿一支与A相同的   (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坐标纸面上来回移动,直到蜡烛B与像A′   ,分别记录像与物在坐标纸上对应点的位置。用坐标纸代替白纸做实验的好处是   。
(2)根据坐标纸上的信息得出的结论是   ;
(3)若在蜡烛B和玻璃板之间竖直放置一张不透明的白纸,在玻璃板上   (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
【答案】(1)未点燃;完全重合;便于测量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2)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3)能。
11.利用图甲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再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完全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1)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无论如何移动,都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像。
(2)图乙是小强某次测量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L为____________cm;将蜡烛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若将玻璃板向左倾斜,如图丙所示,观察到蜡烛A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图中的______(选填“①”或“②”)处。
【答案】(1)虚 (2)3.50 不变 (3)② 
12.在光现象的学习过程中,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1)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按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纸版上显示出了入射光AO和反射光OB的径迹,他想把光的径迹保留在纸板上以便研究,请你为他设计一个保留的方法:   。当在图甲上出现反射光OB后,小明将一透明塑料硬板按图乙方式放置,并以ON为轴旋转该塑料板,观察塑料板上能否出现反射光,他的设计意图是为了探究   ,小明让光沿BO方向入射,发现反射光沿OA方向射出,说明在反射现象中   。
(2)如图丙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将点燃的蜡烛A竖直放在薄玻璃板的一侧,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另一侧的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调整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   ,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置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说明   。
【答案】(1)用笔描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路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光路是可逆的;(2)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大小相等;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1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我们一般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这样既能看见物体的像,也能透过玻璃板看见另一侧的物体,便于确定物体像的位置但在实验中,由于玻璃板前后两个面都能成像,并且玻璃板的厚度对研究成像规律也有影响。聪明的小明利用生活中梳洗用的两块小镜子该平面镜的前表面为反射面也完成了实验,小明的实验步骤如下:
(1)如图甲所示,将两块平面镜分开一定距离固定于不锈钢框架上,将铅笔A、B放在平面镜前,可以看见铅笔通过平面镜成上下两段不完整的_________像(选“虚”或“实”),此像虽然不完整,但比玻璃板成像要_________。
(2)小明用与铅笔AB完全一样的铅笔找到了铅笔像的位置,他具体的操作是:_________。
(3)为了消除平面镜厚度对物距和像距测量的影响,小明用图乙的方法测出了物距和像距,图丙为图乙的简化图,图丙中_________表示像距(选填“BD”或“BC”)
(4)改变铅笔A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并分别用直尺测出A和B到反射面的距离,记录在表中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
【答案】虚 清晰 将铅笔B放在平面镜后,使B与A的像看起来是一个完整的铅笔 BD 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14.小明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玻璃板M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两支蜡烛A和B,将蜡烛A放置于玻璃板前固定并点燃。如图甲所示:
(1)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
(2)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________,这是为了________。在蜡烛A所在侧透过玻璃板观
察到另一侧蜡烛A的像,并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所成像重合,看上去蜡烛B也被点燃,以此可以确定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他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等效替代法”或“理想模型”)。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放一光屏,________(选填“能”、“不能”)在光屏上成像。
(4)小明在蜡烛B处做好标记号,测得B到A的距离为10cm,再移出蜡烛B,将玻璃板平移到B位置,此时所成像与前一次成像的大小比较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第二次所成像到蜡烛A的距离为________cm。
(5)如图乙所示,将玻璃板与水平桌面成45°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让蜡烛A沿着桌面向右做直线运动,将看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的像________运动(选填“水平向右”、“水平向左”、“竖直向上”或“竖直向下)。
【答案】
(1)确定像的位置;(2)大小相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等效替代法;
(3)不能;(4)不变;20;(5)竖直向下。
15.某兴趣小组为了验证“人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近大远小”这个观点是否正确,找来了玻璃板、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白纸、刻度尺、火柴等器材。
(1)探究过程如下:
①如图所示,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白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②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在玻璃板后移动未点燃的蜡烛B,发现在某一位置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在白纸上标记蜡烛A和B的位置;
③改变蜡烛A的位置,在玻璃板后移动蜡烛B,始终能找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的位置,标记蜡烛A和B的位置;
④在蜡烛所成像的位置放一张白纸,发现白纸上不能得到蜡烛的像;
⑤用刻度尺分别测量蜡烛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数据记录如表2。
表2
次数 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cm 蜡烛A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 蜡烛的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1 5.02 5.01 相等
2 10.02 10.02 相等
3 15.01 15.00 相等
(2)分析了表2的实验数据,得到以下结论:
①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__;
②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说明“人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近大远小”的观点是错误的;
③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3)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做这个实验时应选择较___________(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
【答案】 ①. 相等 ②. 无关 ③. 虚像 ④. 薄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Unit 22 I always behave myself! 知识点 讲义+练习(含答案)

下一篇:Unit 25 Karen saves some money 知识点 讲义+练习(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