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八年级物理试题
考生注意:所有试题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生活中经常对某些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教室门的宽度约为 B.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
C.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 D.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很多诗句中蕴含着物理知识。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人们是通过音色辨别出钟声的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声是由于空气振动产生的
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3.在防范新冠肺炎疫情中,体温计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图所示是一支常用体温计,下列关于该体温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此体温计的分度值是
B.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
C.在使用前应用手捏住其上端,用力向下甩一甩
D.如果没有酒精来给体温计消毒,也可以把体温计放在沸水中消毒
4.下列各选项对所列四幅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图为近视眼的形成示意图
B.乙图中,抽掉玻璃罩内的空气后,在罩外听到的铃声会减小
C.丙图中,只敲击右边的音叉,而左边的音叉也会发声,这是一种回声现象
D.丁图中,对温度计的正确读数方式为a
5.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的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成的是实像 B.乙图中成像条件与投影仪相同
C.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 D.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所成的像变大
6.如图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海波在AB段温度升高,开始熔化
B.海波在BC段温度不变,没有吸热
C.海波的凝固点是48℃
D.8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
7.谚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十月打了霜,来年粮满仓”,如图甲,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B.“大雾不过响,过响听雨响”,如图乙,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草上露水凝,天气一定晴”,如图丙,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D.“大雪河封住,冬至不行船”,如图丁,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8.白天天晴时,我们在校园树荫下的地面上常看到一些圆形光斑,关于光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光斑是树叶的影子 B.光斑是树叶的实像
C.光斑是太阳的实像 D.光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9.如图是某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动的图象,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物体在0~2s内做变速运动
B.物体在2~4s内运动速度是5m/s
C.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相等
D.物体在6s内运动速度是2.5m/s
10.如图所示是甲和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密度随体积增大而增大
B.当甲和乙两物质质量相同时,乙物质的体积较大
C.体积为5cm3的乙物质,质量为10g
D.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是4:1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8分)
11.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很多诗句与运动有关。如“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中,“行船动”是 为参照物,“远树来”是以 为参照物。
12.显微镜和望远镜都由两组透镜组成,每组透镜都相当于一个 (选填“凸”或“凹”)透镜。这种透镜对平行光有 作用。平静水面上的“倒影”是光的 形成的。手机屏幕的彩色画面是由红、 、蓝三种色光组成的。
13.天问一号于2020年7月23日,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1)小明查阅资料得知火箭速度达到时才可以脱离地球,由此可知火箭在升空过程中做 运动(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
(2)火星探测器发射的时候,火星探测器相对于火箭是 的,相对于地球是 的;
(3)如果探测器在太空发射很强的超声波,但在地球上不能收到信号,原因是 。
14.小小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1m处,镜中的像距平面镜 m。若他远离平面镜后退0.5m,则镜中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此时像距离人 m远。
15.一个杯里装有牛奶,其中牛奶的质量是,那么牛奶的密度是 。小聪喝了半杯,剩余半杯牛奶的密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6.在新冠病毒肆意地侵害人类的时候,各单位、住户除了用“84”消毒液喷洒和过氧乙酸熏蒸预防外,还常用 (红外/紫外)线灯来灭菌。另外,个别科研部门在与新冠的斗争中研制出了多种快速(不超0.5s)测量体温的仪器,它们是利用 (红外/紫外)线测温的,红外线和紫外线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 (填“相同”/“不相同”)。
三、识图作图与实验探究题(共6小题,17.18.19题每图2分,20.21.22题每空2分,共32分)
17.如图,A′B′是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AB(保留作图痕迹)。
18.如图,入射光线与水面成30°角斜射入水中,请作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度。
19.请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路图补充完整。
20.如图所示,小文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小文发现烧杯中有大半杯热水,就倒掉一部分水再点燃酒精灯加热,她这样做是为了 ;
(2)组装实验装置时,应该先调整图甲中 (选填“酒精灯”或“温度计”)的高度,除了图甲中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 ;
(3)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小文绘制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此时大气压强 (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
21.小明为了测量小石块的密度,进行了以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的0刻度线处,横梁静止时,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移动,使天平平衡;
(2)将小石块放置于天平的左盘,往另一个托盘中添加砝码,并移动游码,当天平再恢复平衡时,托盘中的砝码以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是 g;
(3)用量筒测量小石块体积的过程如图丙所示,小石块的密度是 ;
(4)若实验中将(2)和(3)步骤对调,那么测量结果将 (填“偏大”或“偏小”)。
2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确定焦距时所做的实验,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当烛焰距凸透镜时,光屏上能成倒立的 的实像(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
(2)在上一步实验调整好像的位置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要使光屏上还能呈清晰的像,可将光屏适当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3)若凸透镜被遮住一半,则像是否完整? ,(选填“完整”或“不完整”)像有什么化? 。
四、简答与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第23题4分,第24题6分,第25题10分,共2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步骤和公式,只写出最后结果不给分)
23.小南晚上在家里房间做作业时,突然看到窗外一道闪电出现,2秒后才听到轰轰隆隆的雷声,为了不让雷声影响做作业,小南赶紧关好窗户。请解释小南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的原因和关窗的目的。
24.一快艇以20m/s的速度在湖面上朝着对面高山方向匀速直线行驶,在A处鸣笛后,经过4s后在B处听到对面处的高山传来的回声(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求:
(1)A处到B处的距离
(2)4s内声波在空气中所传播的路程
(3)A处离高山有多远?
25.学习了密度知识以后,小明对家中的一把紫砂壶产生了兴趣,如图所示,他想知道这种材料的密度。于是他用天平测出壶盖的质量为37.5g,再把壶盖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并测得溢出水的质量是15g,请你帮小明算出:
(1)壶盖的体积为多少cm3?
(2)紫砂壶材料的密度是多少g/cm3?
(3)若测得整个空茶壶所用材料的体积是60cm3,这个茶壶的质量有多少g?
(4)若装满水后,水和壶的总质量为650g,则壶的容积是多少cm3?
试卷第2页,共6页
1.C
【详解】A.根据常见物体的长度可知,教室门的宽度约为90cm,故A不符合题意;
B.人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变化幅度不大,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比此要低,约为25℃,故B不符合题意;
C.十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0g,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故C符合题意;
D.根据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可知,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A
【详解】A.“夜半钟声到客船”——由于不同物体的材质和结构不同,所以不同物体的音色不同,故钟声是根据音色判断出的,故A正确;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 “高”是指声音响亮、音量大,即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
C.“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由于一切声音都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所以琵琶声是由琵琶弦的振动产生的,故C错误;
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听到狗的叫声,知道人回来了,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A。
3.D
【详解】A.由图可知,体温计的1℃之间有10小格,分度值为0.1℃,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所用的液体是水银。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体温计在使用前应用手捏住其上端,用力向下甩一甩,使水银液柱回到玻璃泡中。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因为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沸水的温度约为100℃,所以不可以把体温计放在沸水中消毒,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4.B
【详解】A.甲图,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是远视眼的成像情况,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抽气筒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空气慢慢变少,闹铃声会减小,故B正确;
C.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与之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振动,这个现象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是一种共鸣现象,故C错误;
D.温度计进行读数时,视线应与液柱的凹液面的底部相平,所以,正确读数方式为b,故D错误。
故选B。
5.B
【详解】A.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凸透镜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故甲图中成的是虚像,乙图中成的是实像,故A错误;
B.乙图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故B正确;
C.甲图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故C错误;
D.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物距变大,由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像距变小,所成的像变小,故D错误。
故选B。
6.C
【详解】A.由图像可知,AB段物质处于固态,还没有熔化,温度慢慢升高,故A错误;
B.图像中的BC段表示物质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的熔化过程,故B错误;
C.同一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所以海波的凝固点和熔点都是48℃,故C正确;
D.图中的BC段对应6~12min,则8min时物质还在熔化过程中,第12min物质全部熔化,故D错误。
故选C。
7.C
【详解】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固态的小冰晶,凝华过程需要放热,故A错误;
BC.雾和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液滴,液化过程需要放热,故B错误,C正确;
D.物体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冰是水凝固形成的,凝固过程需要放热,故D错误。
故选C。
8.C
【详解】大树上的树叶很多,树叶与树叶之间会形成很多小的缝隙。太阳光从这些小缝隙中照射下来,实际上就是小孔成像,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所以在地面上会形成太阳的实像,也就是一些圆形的光斑,像的形状和太阳一样。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9.D
【详解】A.由题图可知,在0~2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与运动时间成正比,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在2~4s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根据可得,其速度为零,故B错误;
C.物体在前2s内运动的路程为5m,后2s内运动的路程为
s2=15m-5m=10m
即在相等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不相等,则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不相等,故C错误;
D.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为
故D正确。
故选D。
10.C
【详解】A.甲物质的密度与体积大小无关,故A错误;
B.当甲和乙两物质质量相同时,乙物质的体积较小,故B错误;
C.由图得,当乙的质量为4g时,体积为2cm3,乙密度为
由得,体积为5cm3的乙物质,质量为
故C正确;
D.由图得,当甲的质量为2g时,体积为4cm3,甲密度为
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是
故D错误。
故选C。
11. 树 船
【详解】[1][2]诗句“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其中“行船动”是说船是运动的,则所选的参照物是树;“远树来”是说树 是运动的,则所选的参照物是行船或船上的人。
12. 凸 会聚 反射 绿
【详解】[1][2]显微镜和望远镜都包括物镜和目镜,每组透镜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平行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二者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3]水面相当于凸透镜,平静水面上的“倒影”相当于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
[4]光的三原色:红、绿、蓝。光的三原色能合成各种色光,手机屏幕的彩色画面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组成的。
13. 变速 静止 运动 真空不能传声
【详解】(1)[1]火箭从发射塔开始发射升空的过程,火箭速度加快,故在升空过程中做的不是匀速运动,是变速运动。
(2)[2][3]火星探测器相对于火箭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火星探测器相对于火箭是静止的;火星探测器相对于地球位置发生变化,所以火星探测器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
(3)[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太空是真空状态,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在地球上不能收到信号。
14. 1 不变 3
【详解】[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是相等的,当小小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1m处,镜中的像距平面镜也是1m。
[2][3]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是等大的,若他远离平面镜后退0.5m,他大小不变,则镜中像的大小不变;此时他与平面镜的距离为
L=1m+0.5m=1.5m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此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为1.5m,所以此时像距离人
l=1.5m+1.5m=3m
15. 不变
【详解】[1]牛奶的体积为
牛奶的密度为
[2]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与质量、体积、形状无关,将牛奶喝掉一半后,质量减半,体积减半,但牛奶种类和状态没有变化,所以密度不变。
16. 紫外 红外 相同
【详解】[1]紫外线可以杀菌消毒,所以可以用紫外线灯来灭菌。
[2]红外线对温度比较敏感,所以可以利用红外线测温。
[3]紫外线和红外线都属于不可见光,都是光速,所以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相同。
17.
【详解】过A′B′向平面镜作垂线,并延长至等长,得到点A和B,连接A、B就是物体AB,如图所示:
18.
【详解】先过入射点作法线,在法线的右侧的空气中作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水面夹角为30°,则入射角为60°,故反射角为60°;在法线的右侧的水中作出折射光线,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下图:
19.
【详解】(1)对于凸透镜:①过光心的,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其传播方向不变;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
(2)对于凹透镜:①入射光线平行主光轴,则折射光线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②折射光线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则入射光线将平行于主光轴;如下图所示:
20. 缩短将水加热至沸腾所用的时间##缩短实验时间 酒精灯 秒表 低于
【详解】(1)[1]倒掉一部分水再点燃酒精灯加热,她这样做是为了减少水的质量,从而缩短加热时间,加快水的沸腾。
(2)[2]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先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
[3]实验中要记录不同时间下水的温度变化情况,因此需要用到秒表。
(3)[4]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由图象知,水从第4min开始沸腾,沸腾过程中的温度是99℃不再升高,所以水的沸点为99℃;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气压越低,沸点越小,此时水的沸点低于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100℃,所以当时的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21. 左 56.2 偏大
【详解】(1)[1]使用天平之前,首先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由图可知指针向右偏,说明右端下沉,左端上翘,所以平衡螺母向左调节,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2)[2]如图乙所示,标尺的分度值为0.2g,游码对应的质量为1.2g,则小石块的质量为
(3)[3]图丙中水的体积60mL,水和石块的总体积为80mL,石块的体积为
石块的密度为
(4)[4]若实验中将(2)和(3)步骤对调,即先测量体积,则在石块上会沾有水,测量质量会偏大,由可知,密度会偏大。
22. 11.0 放大 右 完整 变暗了
【详解】(1)[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凸透镜光心到焦点的距离
L=41.0cm-30.0cm=11.0cm
则凸透镜的焦距
f=L=11.0cm
[2]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此时
2f>u>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3]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原来会聚的光线推迟会聚,因此要使光屏上还能呈清晰的像,可将光屏适当向右移动。
(3)[4][5]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的下半部,照样能会聚成完整的像,只是折射光线减少,像会变暗一点。
23.见解析
【详解】(1)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之所以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所以先看到的是闪电,后听到雷声。
(2)雷声对于正在做作业的学生来说属于噪声,关窗是为了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
24.(1)80m;(2)1360m;(3)720m。
【详解】(1)A处到B处的距离:
s1=v1t=20m/s×4s=80m;
(2)4s内声波在空气中所传播的路程:
s2=v2t=340m/s×4s=1360m;
(3) A处离高山的距离:
s==720m。
答:(1) A处到B处的距离是80m;
(2)4s内声波在空气中所传播的路程是1360m;
(3)A处离高山720m。
25.(1)15cm3;(2)2.5g/cm3;(3)150g;(4)500cm3
【详解】解:(1)由题意可知,壶盖的体积与溢出水的体积相等,由可得壶盖的体积为
(2)紫砂壶材料的密度为
(3)茶壶的质量为
m壶=ρ壶V壶=2.5g/cm3×60cm3=150g
(4)若装满水后,水和壶的总质量为650g,则壶内水的质量为
m水=m总-m壶=650g-150g=500g
则壶的容积为
答:(1)壶盖的体积为15cm3;
(2)紫砂壶材料的密度是2.5g/cm3;
(3)茶壶的质量有150g;
(4)壶的容积是500cm3。
答案第8页,共8页
答案第7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