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检测题(含解析) 2023-2024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检测题
一、单选题
1.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此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取30℃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20℃时,乙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小于甲溶液中溶剂的质量
B.20℃时,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甲、乙两种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相等
C.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20℃,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D.甲中含有少量乙,可以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甲
2.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一组离子是
A.Cu2+、、Cl- B.Na+、、Cl-
C.Ba2+、K+、 D.OH-、、
3.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t1°C时三种物质中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
B.将t2°C时A和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C,两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t2°C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A
D.若A物质中混有少量C物质,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4.压强为101kPa下,硝酸钾和氨气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10 20 30 60
溶解度/g KNO3 20.9 31.6 45.8 110
NH3 70 56 44.5 20
A.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20℃时,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1.6%
C.60℃的KNO3饱和溶液降温至30℃,有晶体析出
D.NH3的溶解度只与温度大小有关
5.绘制知识网络是化学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价态一类别”二维图就是其中的网络图之一。如图是铁及其化合物的“价态一类别”二维图,下列有关说法或方程式正确的是

A.物质A的名称是氧化铁
B.①反应可能是
C.⑤反应可能是
D.⑤~⑨全部是复分解反应
6.古诗《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中蕴含了如图所示三种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aO俗名叫生石灰,是一种氧化物 B.“烈火焚烧若等闲”描述的是反应①的变化
C.反应②发生时,会放出热量 D.反应③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7.表提供了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据该表判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
A.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变大
B.20℃时,100g饱和KNO3溶液中含有31.6gKNO3
C.将40℃的KNO3饱和溶液升温至60℃,该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D.将80℃的KNO3饱和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
8.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与化学式完全对应的是
A.氯化钠 食盐 NaCl2 B.碳酸氢钠 纯碱 NaHCO3
C.氢氧化钙 熟石灰 CaO D.氢氧化钠 火碱 NaOH
9.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没有明显现象的是
A.碳酸钡固体与硫酸钠溶液 B.过量的稀硫酸与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C.生石灰与水混合 D.稀盐酸与氧化铁混合
10.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将a的溶液由降温到,一定有晶体析出
C.时,50g的a溶于50g水,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D.c的饱和溶液由降温到,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变
11.化学实验探究活动中,小明对某溶液溶质成分的几种猜测中合理的是(  )
A.H2SO4 NaOH NaCl B.KNO3 NaCl CuSO4
C.Na2CO3 NH4Cl HCl D.MgCl2 Na2SO4 KOH
12.下列对酸、碱、盐性质的归纳不正确的是( )
A.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B.碱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C.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D.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13.下列中的物质、主要成分的化学式及用途三者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石灰浆 CaO 可改良酸性土壤 B.食盐 NaCl 可作食品调味剂
C.大理石 CaCO3 可作建筑材料 D.小苏打 NaHCO3 可作发酵剂
二、填空题
14.小峰同学查阅了K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并绘制出相应的溶解度曲线。

温度/℃ 20 30 50 60 80
溶解度/g KCl 34 37 42.6 45.5 51.1
KNO3 31.6 45.8 85.5 110 169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KCl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a或b)。
(2)60℃时,将KCl和KNO3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20℃,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KCl KNO3(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KCl和KNO3在t℃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S),则S的取值范围是 g。
(4)30℃时,将50gKNO3固体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列出计算式即可,不必计算出结果)。
15.向一定量的氯化钡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钠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你认为滤液中溶质的组成最多有 种情况,这几种情况中一定含有 。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上述实验中氯化钡和硫酸钠二者刚好完全反应,并将有关内容填写在下表中。
验证的实验方法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
16.掌握仪器的使用并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实验,是保证化学实验成功和安全的关键,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后,测定某酸溶液的pH,测定的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在集气瓶中预先放一些水的目的是 。
(3)用氯化钠固体和水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在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其他实验操作均正确,所配制好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4)粗盐提纯的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和计算产率,前三步实验步骤都要用到的仪器是 。过滤操作中速度慢的原因可能是 (答一点即可)。
17.下图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示回答:
(1)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10℃时A、B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A B(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将30℃的A、B两种接近饱和的溶液通过升高温度可达到饱和的是 溶液。
(4)若将10℃的A、B两种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30℃,此时两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A B(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8.化学对我们认识和利用物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国发射的高分5号卫星对O2、SO2、CO2等进行监测,在环境检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①O3能吸收紫外线。与O3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化学式是 。
②SO2是一种大气污染物。SO2中S元素化合价是 ,S、O原子个数比是 ;SO2的摩尔质量为 g/mol; 1moSO2中约含 个S原子。
③大气中的CO2使地球保持温暖。将过多CO2转化为甲醇(CH3OH)等燃料的过程属于 (选填“物理”“化学”)变化;CH3OH由 种元素组成。
〖食盐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获取食盐的途径有多种〗
①开采岩盐,地下盐层含氯化钠等物质,灼烧氯化钠,火焰呈 色。
②熬制井盐。《天工开物》记载:抽取深井中的盐水,用井中产生的天然气作为燃料熬制井盐。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物质 每100g海水所含质量(g)
水 96.5
氯化钠 2.7
硫酸钠 0.2
……..
②海水晒盐。某地海水中主要物质的含量见上表。
20℃时的100g该海水,当水的蒸发量大于 g时,开始析出氯化钠。除去氯化钠中的硫酸钠应选用的试剂是 。
三、推断题
19.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物质A和B属于同种类别,B、C、D、E分别属于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B常用于灭火,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1)A和B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2)C→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D和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四、流程题
20.氯化亚铜CuCl是一种难溶于水和乙醇且在潮湿空气中易变质的物质,广泛应用于冶金、电镀、医药等行业、CuCl的制备流程如下:
(1)“操作Y”名称是 。
(2)CuCl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 。
(3)请配平“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 。
(4)在“滤液Ⅱ”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水除外)是 。(填化学式)
(5)“醇洗”的目的是 ,防止后续过程中氯化亚铜变质。
五、科学探究题
21.胃酸过多会引起不适,不同病症需要服用不同的抗酸药。实验小组同学对抗酸药选择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①抗酸药主要利用有效成分与胃液中的过量盐酸反应,药品用量一般为1~2片(约)。
②氧化镁和氧化铁均属于金属氧化物,与盐酸反应的原理相似。
③胃蛋白酶是胃中唯一的消化性蛋白酶,当pH为3~5时活性较好,当pH超过6时,因变性而失去活性。
④理想抗酸药应具备起效快速,避免产生气体刺激溃疡面等特点。
【进行实验】探究抗酸药是否引起胃内压强的变化。
锥形瓶中模拟胃酸过多的环境,将气球中的抗酸药加入锥形瓶中。
装置及药品 序号 抗酸药 现象
1 氢氧化铝片 气球无明显变化
2 碳酸氢钠片 气球明显膨胀
3 铝碳酸镁咀嚼片 气球无明显变化
4 氧化镁粉末 气球无明显变化
【解释与结论】
(1)碳酸氢钠的俗称是 。
(2)1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药品用量在1~2片内,针对“严重胃溃疡患者”不建议选用的抗酸药及理由是 。
(4)下列关于氧化镁粉末、氢氧化铝片分别与盐酸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都属于中和反应 B.反应后溶液均显碱性
C.都属于复分解反应 D.均有水生成
(5)如图所示,服用不同药物后胃液pH变化,医生对于胃酸过多的患者建议服用铝碳酸镁咀嚼片。根据查阅资料信息你认为铝碳酸镁咀嚼片的优势有 。

【反思与评价】
(6)查阅资料发现实验3无明显现象是与物质的用量有关。小明同学设计实验证明了铝碳酸镁咀嚼片中含有碳酸根离子,实验操作和现象:取6片铝碳酸镁咀嚼片于试管中, 。
六、计算题
22.取盐酸与氯化铜的混合溶液27g放入烧杯中,逐滴滴入质量分数为20%的NaOH溶液,产生沉淀质量与滴入NaOH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1)与氯化铜反应的NaOH溶液中含有的溶质质量为 g;
(2)原盐酸与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氯化铜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3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因此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甲小于乙,降温到20℃时,溶液中溶剂质量没有发生变化,因此乙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于甲溶液中溶剂的质量,选项A不正确;
B、如果甲、乙两种溶液都是20℃时的饱和溶液,由于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则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甲、乙两种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相等,否则甲、乙两种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不一定相等,选项B不正确;
C、因为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所以0℃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乙的饱和溶液。由于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升温过程中没有增加溶质,升温过程中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因此20℃时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选项C正确;
D、因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增大比较多,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甲中含有少量乙,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选项D不正确。故选C。
2.B
【详解】A、铜离子溶液显蓝色,不符合题意,A错误。
B、钠离子、碳酸根离子、氯离子不能形成气体、沉淀和水,没有颜色,可以共存,符合题意,B正确。
C、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共存,不符合题意,C错误。
D、氢氧根离子和铵根离子生成氨气和水,不能共存,不符合题意,D错误。
故选:B。
3.B
【详解】A、t1°C三种物质中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说法正确;
B、将t2°C时A和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C,C的溶液组成不变,相当于变成A的不饱和溶液,在t1°C时A是饱和溶液,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A大于C,说法错误;
C、t2°C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的是A,所以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A,说法正确;
D、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当A中含有少量C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说法正确;
故选:B。
4.C
【详解】A、由溶解度表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NH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B、20℃时,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31.6%,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60℃的KNO3饱和溶液降温至30℃,温度降低,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故选项说法正确。
D、NH3的溶解度不是只与温度大小有关,还与压强大小有关,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C
【详解】A、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而不是氯化亚铁,因为A是一种氧化物,且其中铁元素显+2价,所以该物质是氧化亚铁,故A错误;
B、①反应可能是碳和氧化铁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故B错误;
C、⑤反应是由氯化铁转化为氢氧化铁,可能是,故C正确;
D、反应⑨是由铁转化为氯化亚铁,铁是一种单质,所以该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6.D
【详解】A、CaO俗称生石灰,是由钙、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烈火焚烧若等闲”描述的是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故描述的是反应①的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C、反应②为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D、反应③也可以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该反应不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特点,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7.B
【详解】 A、观察表格数据可知,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变大,故A不符合题意;
B、观察表格数据可知,20℃时,100g水中可溶解31.6gKNO3, 故B符合题意;
C、观察表格数据可知,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变大,将40℃的KNO3饱和溶液升温至60℃,该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故C不符合题意;
D、观察表格数据可知,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将80℃的KNO3饱和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D
【详解】A、氯化钠,俗名食盐,化学式:NaCl,说法错误;
B、碳酸氢钠,俗名小苏打,化学式:NaHCO3,说法错误;
C、氢氧化钙,俗名熟石灰,化学式:Ca(OH)2,说法错误;
D、氢氧化钠,俗名火碱,化学式:NaOH,说法正确;
答案:D。
9.A
【详解】A、碳酸钡固体与硫酸钠溶液不反应,无明显现象,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引起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放热,因此过量的稀硫酸与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溶液温度升高,产生气泡,现象明显,不符合题意;
C、生石灰为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可以看到水沸腾,现象明显,不符合题意;
D、稀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稀盐酸与氧化铁混合,红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黄色,现象明显,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D
【详解】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A错误;
B、将a的溶液由t2℃降温到t1℃,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不一定有晶体析出,故B错误;
C、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根据溶解度概念可知,100g水最多溶解50ga,50g水 最多溶解25ga,溶液的质量分数=×100%=33.3%,故C错误;
D、c的饱和溶液由t2℃降温到t1℃,溶解度增大,不会析出晶体,溶剂质量也不变,所以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11.B
【分析】溶液所含的溶质彼此之间不能生成水、气体、沉淀。
【详解】A、硫酸、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两者不能共存,故A不正确;
B、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B正确;
C、Na2CO3、HCl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两者不能共存,故C不正确;
D、MgCl2与KOH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钾,两者不能共存,故D不正确。故选B。
12.D
【详解】A、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故A正确;
B、碱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故B正确;
C、酸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故C正确;
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有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碱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酸与碱的中和反应,故D错误;
故选D。
13.A
【详解】A、石灰浆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其化学式为,故选项符合对应关系不正确;
B、食盐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学式为 ,可作食品调味剂,故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C、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化学式为,可作建筑材料,故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D、小苏打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其化学式为,可作发酵剂,故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故选:A。
14.(1)b
(2)大于
(3)34~37
(4)
【详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表中的数据可知,氯化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图中表示KCl溶解度曲线的是b;
(2)60℃时,将KCl和KNO3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20℃,降温后,氯化钾和硝酸钾的溶解度均减小,均有溶质析出,还是饱和溶液,20℃时,溶解度:氯化钾大于硝酸钾,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KCl大于KNO3;
(3)KCl和KNO3在t℃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m),由表中数据可知,20℃时,溶解度:氯化钾大于硝酸钾,30℃时,溶解度:氯化钾小于硝酸钾,故20℃<t<30℃,则m的取值范围是34g~37g;
(4)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45.8g,所以将50g KNO3固体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只能溶解45.8g,得到的是饱和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5. 三/3 氯化钠/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1中,向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再取少量滤液于试管2中,向其中加入适量稀硫酸 均无明显现象 氯化钡和硫酸钠恰好完全反应
【详解】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质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当氯化钡过量时,滤液中溶质为氯化钠和过量的氯化钡;②当氯化钡和硫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时,溶质只含有氯化钠;③当硫酸钠过量时,溶质中含有氯化钠和硫酸钠。所以溶质组成最多有三种情况,且溶质中一定含有氯化钠。故填三或3;氯化钠或NaCl;
验证硫酸根离子时可用钡离子(如加入氯化钡溶液)检验;验证钡离子时可用硫酸根离子(如硫酸溶液)检验。而氯化钡和硫酸钠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则反应后的溶液中不含 、 。所以可取少量滤液于试管1中,向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取少量滤液于试管2中,向其中加入适量稀硫酸,也无明显现象,则可证明氯化钡和硫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故填取少量滤液于试管1中,向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再取少量滤液于试管2中,向其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均无明显现象;氯化钡和硫酸钠恰好完全反应。
16.(1)偏大
(2)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3)偏小
(4) 玻璃棒 滤纸和漏斗间有气泡(合理即可)
【详解】(1)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后,滴加酸液,会把酸液稀释,使酸性减弱,pH偏大,故填:偏大;
(2)为了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所以实验中要在集气瓶底部预留一些水,故填: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3)在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实际量取水的实际体积偏大,使溶液的质量偏大,其它实验操作均正确,所配制好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小,故填:偏小;
(4)粗盐提纯的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和计算产率,前三步实验步骤都要用到的仪器是玻璃棒;过滤操作中速度慢的原因可能是滤纸和漏斗间有气泡(或液体中含有过多的不溶性杂质,过滤前没有充分静置),故填:玻璃棒;滤纸和漏斗间有气泡(合理即可)。
17.(1)增大
(2)小于
(3)B
(4)小于
【详解】(1)根据溶解度曲线图,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逐渐升高,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根据溶解度曲线图,10℃时,A、B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A小于B。
(3)根据溶解度曲线图,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将30℃的A、B两种接近饱和的溶液通过升高温度可达到饱和的是B溶液。
(4)根据溶解度曲线图,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将10℃的A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30℃,溶液变为不饱和,但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的量都不变,仍然处在10℃时的状态,而将10℃的B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30℃,有晶体析出,溶液仍然饱和,但通过溶解度曲线图可知,30℃时B的溶解度大于10℃时A的溶解度,故此时两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A小于B。
18. O2 +4价 1:2 64 6.02×1023 化学 三 黄 89 氯化钡溶液
【详解】(1)O3和O2都是氧元素组成的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故填:O2。
(2)SO2是一种大气污染物,氧元素-2价,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SO2中S元素化合价是+4价,S、O原子个数比是1:2;SO2的相对分子质量32+162=64,故摩尔质量为64g/mol; 1moSO2中约含6.02 1023个S原子,故填:+4价;1:2;64;6.021023。
(3)大气中的CO2使地球保持温暖。将过多CO2转化为甲醇(CH3OH)等燃料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CH3OH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填:化学;三。
(4)地下盐层含氯化钠等物质,灼烧氯化钠,火焰呈黄色,故填:黄。
(5)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填: 。
(6)解设蒸发水的质量为x时恰好达到饱和,由图可知氯化钠溶解度约为36g,故 ,x=89g,硫酸钠和氯化钡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除去氯化钠中的硫酸钠应选用的试剂是氯化钡,故填:89;氯化钡溶液。
19.(1)化合反应
(2)
(3)
【分析】根据题意,B常用于灭火,则B为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D为碳酸钙,属于盐;又因为A和B属于同种类别,且A能和B反应,B也能转化为A,则A为水;而C能和二氧化碳反应且能转为碳酸钙,则C为氢氧化钙;又因为B、C、D、E属于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 B属于氧化物,C属于碱,D属于盐;而且E能和氢氧化钙反应、也能生成水,则E为酸,则E可能是盐酸。
【详解】(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该反应过程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填化合反应;
(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
(3)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
20. 过滤 +1 2 1 1 2 2 1 NaCl 保证CuCl表面干燥
【详解】(1)“操作Y”是将固体和液体分开,故为过滤;
(2)Cu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铜元素化合价为+1;
(3)“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从+2变成+1,硫元素的化合价从+4变成了+6,其他化合物化合价不变,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反应方程式为:;
(4)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的物质可以循环利用,“滤液Ⅱ”中含有氯化钠,正好是溶解硫酸铜可以用的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5)乙醇具有挥发性,“醇洗”的目的是保证CuCl表面干燥,防止在后续步骤中CuCl变质。
21.(1)小苏打
(2)
(3)碳酸氢钠片,因为碳酸氢钠与胃酸反应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会刺激溃疡面
(4)CD
(5)药品用量在1~2片内,铝碳酸镁咀嚼片起效快速、产气少,不刺激溃疡面、pH为3~5能保持胃蛋白酶的活性
(6)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详解】(1)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
(2)1发生反应为氢氧化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根据“理想抗酸药应具备起效快速,避免产生气体刺激溃疡面等特点”,则不能选择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药品。所以不选择碳酸氢钠片,因为碳酸氢钠与胃酸反应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会刺激溃疡面;
(4)A、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是氧化物与酸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
B、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氢氧化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氢氧化铝难溶于水,氧化镁和水不反应,反应后溶液不会呈碱性,不符合题意;
C、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氢氧化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这两个反应均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符合题意;
D、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氢氧化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均有水生成,符合题意。
故选CD;
(5)从图可知,铝碳酸镁pH开始上升时间最早,从表格可知,不会产生气体,从最终pH≈4可知,能保持胃蛋白酶的活性,即优势为药品用量在1~2片内,铝碳酸镁咀嚼片起效快速、产气少,不刺激溃疡面、pH为3~5能保持胃蛋白酶的活性;
(6)碳酸根离子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换,故检验碳酸根离子:取6片铝碳酸镁咀嚼片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22.(1)1.6
(2)解:设混合溶液中氯化铜的质量分数为x
x=10%
答:原盐酸与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氯化铜的质量分数为10%
【详解】(1)向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待盐酸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钠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氯化钠,故与氯化铜反应的NaOH溶液中含有的溶质质量为:(12g-4g)×20%=1.6g;
(2)见答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广东省深圳市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含解析)

下一篇:第15章电流和电路易错题评价(无答案)2023-2024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