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人教九上化学期末临考集训】填空题集锦(原卷版+解析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常见填空题集锦
1.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填空。
(1)保持氦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
(3)标出H2O中氢元素的化合价 。
(4)写出如图所示粒子的符号 。

(5)高铁酸钠由Na+和构成,则高铁酸钠的化学式为 。
【答案】(1)He
(2)Al
(3)
(4)Mg2+
(5)Na2FeO4
【详解】(1)氦气由氦原子构成,保持氦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为氦原子,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故填:He;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故填:Al;
(3)水中氢元素显+1价,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标在数字前面。故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4)质子数=原子序数,12号元素是镁元素,该粒子中,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 表示镁离子,镁离子是镁原子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后形成的,故填:Mg2+;
(5)高铁酸钠由钠离子和高铁酸根离子构成,钠离子显+1价,高铁酸根离子显-2价,化学式为:Na2FeO4。
2.科学思维是在化学学习中基于事实与逻辑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主要包括比较、分类,归纳科学方法。经过半学期化学学习,小金同学归纳了下列有关化学知识。请你帮他完善下列空白:
(1)空气中所含有的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
(2)量取16mL液体,应选用 ,若量取过程中俯视刻度线,则使所量液体体积 (选“小于”“等于”“大于”)16mL。
A.10mL量筒 B.20mL量筒 C.50mL量筒 D.胶头滴管
(3)小金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下图所示,她称取的烧杯实际质量为 g。

(4)少量酒精洒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 。
【答案】(1)二氧化碳/CO2
(2) BD 小于
(3)28.9
(4)用湿抹布盖灭
【详解】(1)二氧化碳可以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空气中所含有的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2)择量筒时,应该根据液体的体积,尽可能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要量取16mL液体,应选20mL量筒为宜,还需要胶头滴管搭配使用,故选BD。
若量取过程中俯视刻度线,会使读数大于实际量取的体积,则使所量体积小于16mL。
(3)使用托盘天平应该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左盘的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由图可知,砝码与物体位置放反了,则烧杯的质量=右盘质量=左盘质量-游码质量=20g+10g-1.1g=28.9g。
(4)少量酒精洒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既隔绝了空气,又降低了温度,达到灭火的目的。
3.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式。
(1)从宏观角度分析,氮气是由 组成的(填“氮元素”或“氮原子”)。
(2)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101的元素被命名为“钔”(元素符号为Md),用来纪念门捷列夫编制元素周期表所作出的巨大贡献。钔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58,则钔原子的质子数为 。
(3)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图中粒子属于金属元素的有 种(填数字);
②氟和氯两种元素的原子 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③由钠和氧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氧化钠的化学式为 。
(4)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根据图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氮元素
(2)101
(3) 2 最外层电子数 Na2O
(4)
【详解】(1)物质由元素组成,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故填:氮元素;
(2)钔的原子序数为101,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则钔原子的质子数为101,故填:101;
(3)①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由此可知,A为非金属元素原子,B为非金属元素的原子,C为金属元素原子,D为金属元素原子,E为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所以图中粒子属于金属元素的有2种,故填:2;
②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的数目有关,氟和氯两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故填:最外层电子数;
③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在化合物中显+1价,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在化合物中显-2价,因此由钠和氧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氧化钠,其化学式为Na2O,故填:Na2O;
(4)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氢气与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氯化氢,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4.温室效应加剧引起的气候异常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我国由此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并将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
(1)“碳达峰”与“碳中和”中的“碳”指的物质是 。
(2)造成温室效应加剧的主要原因是煤、 和天然气的过度使用。
(3)植树造林是完成“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其原理是利用绿色植物的 作用,以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
(4)生活中,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有助于完成目标。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填字母)。
A.不用电器时及时关闭电源
B.外出时多步行或骑自行车
C.产生纸质垃圾时焚烧处理
【答案】 二氧化碳或CO2 石油 光合 C
【详解】(1)“碳达峰”与“碳中和”中的“碳”指的物质是二氧化碳;
(2)造成温室效应加剧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过度使用,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3)植树造林是完成“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其原理是利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减少温室气体;
(4)A、不用电器时及时关闭电源,可以节约能源,减少污染,不符合题意;
B、外出时多步行或骑自行车,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不符合题意;
C、产生纸质垃圾时焚烧处理,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符合题意。
故选C。
5.燃烧与灭火紧密联系着我们的生活。请你依据下列实验探究,回答相关问题。
(1)在空气中点燃镁条,观察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说明该反应 (填“放出”或“吸收”)能量,生成白色固体MgO,说明镁发生了 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2)CO2可用于灭火,是否也可熄灭燃着的镁呢?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①实验探究
取两块大小相同的干冰,在一块干冰中央挖一个小穴,放入一些镁屑,用红热的铁棒点燃镁屑。(见图1)
迅速将另一块干冰盖上,镁在两块干冰间剧烈反应,发出耀眼的白光,像冰块中装入一个明亮的电灯泡一样。(见图2和图3)
取走上面一块干冰,观察到有白色固体产生(见图4),用铁片拨开图4产物的表面(见图5),还观察到的现象是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反思交流
小组实验后讨论,对初中教材中燃烧的条件有了新的认识,请你代为表达。
【答案】(1) 放出 氧化
(2) 有黑色固体产生
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合理即可)
【详解】(1)镁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说明该反应是放出能量;反应后得到氧化镁,则镁与氧元素发生了氧化反应。
(2)①镁和二氧化碳反应,得到了白色固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白色固体是氧化镁,生成物中还缺少碳元素,结合图5的现象,应该产生黑色的固体碳;二氧化碳和镁反应产生氧化镁和碳,方程式:;
②根据实验,发现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合理即可)。
6.氮化硅是新型陶瓷材料。用化学用语填空。
(1)硅元素在地壳中含量(质量分数)位居第 (填数字)。
(2)3个硅原子 ;2个氮气分子 。
(3)氮化硅中硅、氮元素化合价分别为+4和-3,其化学式为 。
【答案】(1)2
(2) 3Si 2N2
(3)Si3N4
【详解】(1)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是:氧、硅、铝、铁,故填:2。
(2)用元素符号直接表示原子,原子的数目在元素符号前面添加,则3个硅原子表示为:3Si;在元素符号右下角添加数字表示分子中含有的原子个数,分子的数目在符号的前面加数字,则2个氮气分子表示为:2N2。
(3)利用化合价书写化学式,正价在前,负价在后,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氮化硅的化学式是Si3N4。
7.明矾[KAl(SO4)2 12H2O]是一种常用的净水剂。完成下列填空。
(1)明矾中含 种元素,其中钾与硫的原子个数比为 。
(2)明矾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 ,氧原子的质子数为 。
(3)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铝离子的符号为 。
【答案】(1) 五/5 1:2
(2) +1 8
(3) Al3+
【详解】(1)由化学式可知,明矾中含K、Al、S、O、H五种元素;
位于化学式中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下角,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的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故明矾中钾与硫的原子个数比为:1:2;
(2)明矾中氢元素存在于结晶水中,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氧是8号元素,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8,故氧原子的质子数为8;
(3)铝是13号元素,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故铝原子核外第一层有2个电子,第二层有8个电子,第三层有3个电子,故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
铝离子是铝原子失去最外层3个电子后形成的,从而带上3个单位的正电荷,故铝离子表示为:Al3+。
8.取用药品应注意操作规范。

(1)取用粉末状固体时,先使试管 ,用 把药品送至试管底部,再直立试管。
(2)某同学向量筒倾倒液体时的操作如图,纠正其中的两处错误: , 。
【答案】 倾斜 药匙或纸槽 把瓶塞倒放 手持量筒,使量筒倾斜
【详解】(1)取用粉末状固体时,先使试管倾斜,再用药匙或纸槽小心地将药品送至试管底部,再直立试管,目的是避免药品沾到管口或试管内壁上;
(2)瓶塞正放,会使试剂受到污染,也会使药品腐蚀桌面,正确的操作是把瓶塞倒放;量筒直立于桌面上,很容易外撒,应手持量筒,使量筒倾斜。
9.根据下列实验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图1 称量药品质量 图2量取液体
图3检查装置气密性 图4加热固体
(1)图1中除了砝码和金属块位置放反了,还有一处明显错误是 ,称量前需要调节天平,游码归零,如发现横梁指针向左偏,此时应 ,若左盘中的砝码及游码指示位置如图所示,则金属块的实际质量应为 g。
(2)指出图2中两处错误: 、 。如图2所示则所量取液体的实际体积将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小亮同学用图3所示方法检查该装置气密性,他没有看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因此判断该装置漏气,你认为他的判断 (填“是”或“不”)合理,说明理由: 。
(4)改正图4中两处明显的错误① ,② 。
【答案】(1) 用手直接拿砝码 将平衡螺母向右调 32.6
(2) 胶头滴管伸入量筒内 仰视读数 偏大
(3) 不 因为长颈漏斗下端没有封住,用手捂住锥形瓶,受热后气体膨胀,气体会沿着长颈漏斗逸出,导致看不到导气管口有气泡(合理即可)
(4) 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铁夹应夹在距试管口约三分之一处
【详解】(1)取用砝码用镊子不能用手,根据图一可知,还有一处明显错误是用手直接拿砝码;调节天平平衡时,向左偏要向右拧平衡螺母;向右偏,要左拧平衡螺母;所以横梁指针向左偏,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右拧;左码右物物质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质量,物体质量=435g-2. 4g=32. 6g;
(2)胶头滴管要垂悬在量筒上方,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2中两处锴误是胶头滴管伸入量筒内,仰视读数;仰视读数,则所量取液体的实际体积将偏大;
(3)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将导管伸入水中,长颈漏斗下端液封,用手捂住锥形瓶,受热后气体膨胀,气体会沿长颈漏斗逸出,若看不到导气管口有气泡,说明装置漏气;他的判断不合理,因为长颈漏斗下端没有封住,用手捂住锥形瓶,受热后气体膨胀,气体会沿着长颈漏斗逸出,导致看不到导气管口有气泡(合理即可);
(4)给固体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且铁夹应夹在距试管口约三分之一处,图4中两处明显的错误是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铁夹应夹在距试管口约三分之一处。
10.诗人陆游的笔记中记载“书灯勿用铜盏,想瓷盏最省油,蜀中有夹瓷盏…可省油之半”“一端作小窍,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夹瓷盏被称为省油灯,用棉绳做炷(灯芯),上层盏盛油,下层盏盛水。其结构示意图如图。
(1)图中属于可燃物的是 和 ,这是燃烧的 个条件之一。
(2)省油灯的原理是:油燃烧 ,上层内盏油温 ,下层盏内水吸热,减少油的 ,以达到省油的目的。
(3)“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说明下层盏中的水不断减少。对该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多选,填字母序号)。
a.水分子受热分解 b.水分子不断运动
c.水分子间隔变大 d.水分子数目减少
【答案】 炷 油 三 放热 升高 蒸发 bcd
【详解】(1)燃烧三要素: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图中属于可燃物的是炷和油,这是燃烧的三个条件之一,故填:炷;油;三。
(2)油燃烧放热,上层内盏油温升高,下层盏内水吸热,可以减少油的蒸发,以达到省油目的,故填:放热;升高;蒸发。
(3)下层盏中的水不断减少,是因为水受热,水分子间隔变大,水分子不断运动,运动加快,跑到了外界,故下层盏中的水不断减少,故选:bcd。
11.火是文明的起源,取火的方法,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1)古代人使用的“火折子”吹气即可燃,“火折子”的制作材料中有硫磺。硫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1830年,法国人发明了摩擦火柴,将白磷、硫、KClO3、MnO2混合做火柴,摩擦生热使白磷燃烧,,利用白磷燃烧的热量使KClO3分解,然后是硫燃烧。该过程中KClO3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推测摩擦过程中白磷比硫先燃烧的原因是 。
(3)19世纪中期,瑞典人创造出安全火柴,将红磷涂在火柴盒的摩擦面上,硫、KClO3、MnO2则藏于火柴头中。火柴划燃的瞬间,火苗异常旺,对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推测不合理的是 (填序号)。
A 火柴头里的硫比火柴梗燃烧更剧烈
B MnO2分解产生氧气助燃
C KClO3分解产生氧气助燃
【答案】 白磷着火点比硫低 B
【详解】(1)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和MnO2在加热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摩擦过程中白磷比硫先燃烧,是因为白磷着火点比硫低;
(3)A、硫燃烧产生的热量是火柴梗燃烧,故火柴头里的硫比火柴梗燃烧更剧烈,故正确;
B、加热MnO2不会分解产生氧气,故错误;
C、KClO3受热分解产生的氧气能助燃,故正确。
12.下图1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图2为几种粒子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氩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硫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
(2)X元素名称 ;
(3)图2中与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4)图2所示粒子共表示 种元素,其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 。
【答案】(1) 39.95 16
(2)氯元素/氯
(3)A
(4) 三/3 D
【详解】(1)以氩的单元格为例:18—表示原子序数,Ar—表示元素符号,氩—表示元素名称,39.95—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所以氩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9.95;由硫的单元格可知硫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6;
(2)由元素周期表可知:X为第17号元素,是氯元素;
(3)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硫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所以与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A;
(4)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所以共有三种元素;当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层时,最外层电子数为2是稳定结构,当第二层或第三层为最外层时,最外层电子数为8是稳定结构,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D;
13.如图为A、B、C、D、E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按要求填空:
(1)x的值是 。
(2)微粒A对应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周期。
(3)微粒D和微粒E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4)A、B、C、D、E五种粒子对应的元素有 种。
【答案】 8 二 Na2S 四
【详解】(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x=2+6=8;
(2)微粒A的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
(3)D、质子数=原子序数,11号元素是钠元素,该微粒中,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是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形成的钠离子,E、质子数=原子序数,16号元素是硫元素,该微粒中,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是硫原子得到2个电子后形成的硫离子,故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S;
(4)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B、C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A、B、C、D、E五种粒子对应的元素有4种。
14.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下图是某密闭容器中氢气燃烧并降至室温的微观示意图。

(1)从微观过程可分析出,变化I的变化过程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下同)变化;Ⅱ的变化过属于 变化:从宏观的角度看,变化I和变化Ⅱ的本质区别是 ;从微观的角度看,变化I和变化Ⅱ的本质区别是 。
(2)变化I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最小微粒的名称是 。
(3)下列关于变化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填写序号);
A.分子的种类不变 B.分子大小不变
C.分子的数目改变 D.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变
(4)根据上图能获得很多信息,写出一条与化学反应有关的信息 。
【答案】(1) 化学 物理 是否生成了新物质 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
(2)氢原子和氧原子
(3)ABD
(4)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详解】(1)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变化I的过程是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分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II的变化只是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水分子本身没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从宏观的角度看,变化I是化学变化,变化II是物理变化,二者的本质区别是:是否生成新物质;
从微观的角度看,变化I中分子变了,属于化学变化,变化II中的分子本身没变,属于物理变化,所以二者的本质区别是: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
(2)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变化I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最小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3)变化Ⅱ是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小,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的种类、分子大小、分子的数目、分子的化学性质均不变;故选:ABD;
(4)根据如图与化学反应有关的信息是: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15.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为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B中n= 。
②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填字母)。
③A和C两种粒子的 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图二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①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粒子个数比为 。
②在化学变化中, (填“分子”或“原子”)不能再分。
【答案】(1) 8 CD/DC 最外层电子数
(2) 1:1 原子
【详解】(1)①B质子数为11,表示11号元素,即为钠元素,图示为钠原子结构示意图,在钠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即为11=2+n+1,故其中n=8。
②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图示四种粒子中CD质子数相等,属于同种元素;
③A和C两种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①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粒子个数比为1:1;
②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16.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科学技术的进步证明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图Ⅰ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按要求回答问题:
(1)元素①的元素符号是 ,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Ⅱ所示,则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是 。
(2)元素②与元素③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3)图Ⅲ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 O 8
(2)AlCl3
(3)H2+Cl22HCl
【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原子结构示意图进行分析;
(2)根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确定元素种类,然后书写化学式进行分析;
(3)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进行分析。
【详解】(1)通过分析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元素①为8号元素氧元素,元素符号是O,原子序数=质子数,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是8;
(2)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元素②是13号元素铝元素,元素③是17号元素氯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Cl3;
(3)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氢气和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7.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
(1)现阶段的能源结构仍以化石燃料为主,化石燃料包括煤、 和天然气。
(2)下列燃料在O2中燃烧时,不会产生CO2的是 (填序号)。
A.天然气 B.氢气 C.肼(N2H4)
(3)捕集、利用和封存CO2是实现碳中和的一种途径。矿物质碳化封存的反应之一是氧化镁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 石油 BC MgO+CO2=MgCO3
【详解】(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故填:石油。
(2)A、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符合题意。
B、氢气燃烧生成水,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符合题意。
C、肼不含碳元素,燃烧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符合题意。
故选:BC。
(3)氧化镁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镁,故填:MgO+CO2=MgCO3。
18.图一是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图二是水电解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X的数值是 ,在化学反应中,镁原子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图二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生成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
【答案】(1) 24.31 8 失去
(2) 分解反应 2:1/1:2
【详解】(1)元素信息图中最下方的数字就是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由图可知,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31,故填24.31;
该微粒核外有3个电子层,则第二层的电子数X为8,故填8;
由图可知,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形成带正电荷的镁离子,故填失去。
(2)由图可知,图2中的反应是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与氧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新物质的反应,符合分解反应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填分解反应;
由图可知,该反应生成的氢分子与氧分子的数目比为2:1,氧分子与氢分子的数目比为1:2,故填2:1或1:2。
19.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一种净水机可以将水厂原水直接净化为饮用水,其中处理流程如下图所示:

(1)净水机中,PP棉净水原理和化学基本实验操作中 的原理相似,实验室进行该操作时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含滤纸)和 (填仪器名称)。
(2)颗粒活性炭可去除异味和余氯,这是因为活性炭具有良好的 性。
(3)日常生活中,常用 区分硬水和软水。
(4)请写出一条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措施 。
【答案】(1) 过滤 玻璃棒
(2)吸附
(3)肥皂水
(4)洗手时水龙头开小些(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详解】(1)PP棉能够将不溶物与水分离,过滤是将不溶物与溶液分离,故PP棉净水原理和化学基本实验操作中的过滤相似,故填:过滤;
过滤所需要的仪器是烧杯、漏斗、玻璃棒、铁架台,根据题意故填:玻璃棒;
(2)活性炭疏松多孔能够吸附有毒有色有异味的物质,故填:吸附性;
(3)区分硬软水使用肥皂水,加入肥皂水后产生大量泡沫的是软水,有大量浮渣的是硬水,故填:肥皂水;
(4)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措施:洗手时水龙头开小些(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20.石墨、活性炭和木炭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回答下列问题:
(1)石墨的用途可以是______。
A.用于制铅笔芯 B.用作电极 C.用于切割大理石
(2)活性炭作冰箱除味剂,是利用其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3)木炭可用作燃料。木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AB
(2)物理
(3)
【详解】(1)A、石墨具有滑腻感,且为深灰色,可用于制铅笔芯,故选项正确;
B、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作电极,故选项正确;
C、石墨很软,不能用于切割大理石,故选项错误;
故选:AB;
(2)活性炭作冰箱除味剂,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利用其物理性质;
(3)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1.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独特的研究方法。
(1)图1和图2分别代表碳的两种单质,图2代表的物质是 (写物质名称),它们的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原因是构成它们的原子 不同。
(2)从微观角度分析,图3中过程①表示 的过程,写出图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 石墨 排列方式 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氧原子
【详解】(1)图1和图2分别代表碳的两种单质,图2代表的物质是石墨,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它们的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原因是构成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2)由图可知,图3表示的为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反应,;过程①表示水分子分解为氢氧原子的过程。
2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根据下表(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1)请从上表中查出关于硅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镁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有 个电子层,镁离子的符号为 。
(3)第11号元素与第17号元素组成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4)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纵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 (填标号)。
①C和Si ②B和Mg ③A1和Si ④F和Cl
【答案】(1)28.09
(2) 3 Mg2+
(3) NaCl 离子
(4)①④
【详解】(1)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硅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
(2)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2,故镁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第一层有2个电子,第二层有8个电子,第三层有2个电子,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从而带上2个单位的正电荷,形成镁离子,故镁离子的符号为:Mg2+;
(3)由图可知,第11号元素是钠元素,第17号元素是氯元素,它们组成的物质是氯化钠,钠元素通常显+1价,氯元素通常显-1价,化学式为NaCl;
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填:离子;
(4)①C和Si属于同一主族,化学性质相似;
②B和Mg不在同一主族,化学性质不相似;
③A1和Si位于同一周期,化学性质不相似;
④F和Cl位于同一主族,化学性质相似。
故填:①④。
23.阅读下面的短文并回答问题。
为应对CO2等温室气体引起的气候变化问题,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我国提出争取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现阶段我国的能源结构以化石燃料为主,其燃烧释放出大量的CO2.通过植树造林、海洋封存、矿石碳化和综合利用等途径可降低大气中CO2浓度。
矿石碳化:利用矿石中的氧化镁或氧化钙等,在一定条件下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镁或碳酸钙等,但过程缓慢。
综合利用:工业上可以将CO2转化成甲醇(CH3OH)等资源,CO2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甲醇和一种常见的液体氧化物。一定条件下,该反应在有、无分子筛膜时甲醇的产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1)化石燃料包括煤、 、天然气。
(2)CO2可以封存在海洋里,但会引起海水酸化,体现出二氧化碳的性质是 。
(3)写出利用CO2合成甲醇的化学方程式: ,参加反应的CO2与氢气的质量比为 。
(4)由上图可知,为提高甲醇的产率,合成甲醇应选择的最佳条件为 。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碳达峰、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碳单质
B.大气中CO2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也会造成酸雨
C.植树造林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CO2,光合作用属于物理变化
D.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可以减少CO2的排放
E.矿石碳化过程中,可能发生反应
【答案】(1)石油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3) 22:3
(4)温度为210℃,有分子筛膜
(5)DE
【详解】(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故填:石油。
(2)CO2可以封存在海洋里,但会引起海水酸化,因为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所以会引起海水酸化;故填: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3)由文中信息可知,CO2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甲醇和一种常见的液体氧化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可确定液体氧化物为水,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CO2与氢气的质量比为44:(1×6)=22:3;故填:;22:3。
(4)由图可知,在温度为210℃,有分子筛膜时,甲醇的产率最高,所以合成甲醇应选择的最佳条件为温度为210℃,有分子筛膜;故填:温度为210℃,有分子筛膜。
(5)A. 碳达峰、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二氧化碳,而不是碳单质,错误;
B. 大气中CO2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但不会造成酸雨,酸雨是pH<5.6的雨水,错误;
C. 植树造林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CO2,并生成氧气,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D. 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可以有效减少CO2的排放,正确;
E. 矿石碳化:利用矿石中的氧化镁或氧化钙等,在一定条件下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镁或碳酸钙等,则矿石碳化过程中,可能发生反应是,正确;
故选DE。
24.山西省大力实施文化强省战略,着力推进文旅融合,通过转型跨越,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下面展示了几个旅游景点,请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就相关问题表达观点,完成以下小题。
(1)图Ⅰ:西侯度遗址是中国最早的人类用火证据,。曾为全国二青会圣火采集留下了举国关注的佳话。
圣火采集,选用主要成分 的天然气作为清洁燃料,圣火燃烧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图Ⅱ:壶口瀑布以排山倒海的雄姿著称于世,彰显中华母亲河的博大恢宏。黄河已成为造福百姓的幸福河,生活诸多方面都离不开她,黄河水在发展经济方面可用于 (合理即可)。浑浊的河水给畜牧饮用时,事先应进行的简单处理是 (合理即可)。
(3)图Ⅲ:“万年冰洞”诞生于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时期。冰洞内冰的物质成分用化学式表示为 ,与同质量的水相比,其体积变 ,分子间的间隔变 。
(4)为保护我省地面旅游资源,西侯度遗址上的木制建筑应严禁烟火,理由是 (合理即可)。为保障壶口瀑布等景点的环境卫生,应做到 (合理即可)。
【答案】 甲烷/CH4 灌溉/发电(合理即可) 沉降泥沙/静置沉淀(合理即可) H2O 大 大 木材是可燃物/木材具有可燃性(合理即可) 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合理即可)
【详解】(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化学式为CH4;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黄河水可以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发电等(合理即可);浑浊的河水给畜牧饮用时,事先应进行的简单处理是静置沉淀,去除泥沙(合理即可)。
(3)水凝固结冰,所以冰的化学式为H2O;水有反常膨胀现象,水结冰后体积膨胀变大,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4)严禁烟火,理由是木材是可燃物,严禁烟火是防止其温度达到着火点,引发火灾;为保障壶口瀑布等景点的环境卫生,应做到不随意丢弃塑料袋、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等。
25.我国古代化学史中有许多杰出成就,如火药、造纸、陶器等。
(1)唐代《丹经》记载用硝石、硫黄、炭化的皂角经“伏火法”制成火药,其爆炸原理为 ,a的化学式为 。
(2)《齐民要术》记载用硫磺熏蒸纸张防蛀虫等。硫磺在氧气中点燃,现象为 ,生成的气体会带来的环境问题是形成 。
(3)古陶瓷光彩夺目,很多颜色与铜和铁的化合物成分有关,孔雀石主要成分Cu2(OH)2CO3,加热分解可制陶瓷着色剂和釉质原料,取11.1g Cu2(OH)2CO3加热,剩余固体质量及成分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

①当温度高于 ℃时,Cu2(OH)2CO3开始分解得到CuCO3、CuO及一种常温下为常见液体的物质,该物质的化学式为 。
②图中a—b段,剩余固体质量保持10.2g一段时间不变的原因是 。
③温度高于1000℃时,CuO受热分解,得到Cu2O和一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结合图中数据,CuO完全分解产生气体的质量为 g。
④图中b—c段,分解产生的气体能与木炭发生吸热反应,其方程式为 。
【答案】(1)
(2) 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酸雨
(3) 60 此时碳酸铜没有分解 0.8
【详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反应前有2个钾原子、2个氮原子、6个氧原子、1个硫原子、3个碳原子,反应后有2个钾原子、6个氧原子、1个硫原子、3个碳原子,因此a是氮气,化学式是:N2;
(2)硫在空气中燃烧时现象是: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的二氧化硫能够形成酸雨,污染空气;
(3)①如图所示,在60℃时固体开始减少,说明此时反应发生,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元素种类不变以及题意说明该物质是水,化学式是:H2O;
②图中a—b段,剩余固体质量保持10.2g一段时间不变的原因是此时温度不能使碳酸铜分解,因此质量不变;
③如图氧化铜在1000℃时分解制最终固体不再减少时是7.2g,则生成的气体质量是8g-7.2g=0.8g;
④图中b—c段,分解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木炭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其方程式为:。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九年级化学上册常见填空题集锦
1.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填空。
(1)保持氦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
(3)标出H2O中氢元素的化合价 。
(4)写出如图所示粒子的符号 。

(5)高铁酸钠由Na+和构成,则高铁酸钠的化学式为 。
2.科学思维是在化学学习中基于事实与逻辑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主要包括比较、分类,归纳科学方法。经过半学期化学学习,小金同学归纳了下列有关化学知识。请你帮他完善下列空白:
(1)空气中所含有的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
(2)量取16mL液体,应选用 ,若量取过程中俯视刻度线,则使所量液体体积 (选“小于”“等于”“大于”)16mL。
A.10mL量筒 B.20mL量筒 C.50mL量筒 D.胶头滴管
(3)小金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下图所示,她称取的烧杯实际质量为 g。

(4)少量酒精洒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 。
3.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式。
(1)从宏观角度分析,氮气是由 组成的(填“氮元素”或“氮原子”)。
(2)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101的元素被命名为“钔”(元素符号为Md),用来纪念门捷列夫编制元素周期表所作出的巨大贡献。钔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58,则钔原子的质子数为 。
(3)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图中粒子属于金属元素的有 种(填数字);
②氟和氯两种元素的原子 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③由钠和氧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氧化钠的化学式为 。
(4)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根据图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温室效应加剧引起的气候异常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我国由此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并将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
(1)“碳达峰”与“碳中和”中的“碳”指的物质是 。
(2)造成温室效应加剧的主要原因是煤、 和天然气的过度使用。
(3)植树造林是完成“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其原理是利用绿色植物的 作用,以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
(4)生活中,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有助于完成目标。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填字母)。
A.不用电器时及时关闭电源
B.外出时多步行或骑自行车
C.产生纸质垃圾时焚烧处理
5.燃烧与灭火紧密联系着我们的生活。请你依据下列实验探究,回答相关问题。
(1)在空气中点燃镁条,观察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说明该反应 (填“放出”或“吸收”)能量,生成白色固体MgO,说明镁发生了 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2)CO2可用于灭火,是否也可熄灭燃着的镁呢?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①实验探究
取两块大小相同的干冰,在一块干冰中央挖一个小穴,放入一些镁屑,用红热的铁棒点燃镁屑。(见图1)
迅速将另一块干冰盖上,镁在两块干冰间剧烈反应,发出耀眼的白光,像冰块中装入一个明亮的电灯泡一样。(见图2和图3)
取走上面一块干冰,观察到有白色固体产生(见图4),用铁片拨开图4产物的表面(见图5),还观察到的现象是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反思交流
小组实验后讨论,对初中教材中燃烧的条件有了新的认识,请你代为表达。
6.氮化硅是新型陶瓷材料。用化学用语填空。
(1)硅元素在地壳中含量(质量分数)位居第 (填数字)。
(2)3个硅原子 ;2个氮气分子 。
(3)氮化硅中硅、氮元素化合价分别为+4和-3,其化学式为 。
7.明矾[KAl(SO4)2 12H2O]是一种常用的净水剂。完成下列填空。
(1)明矾中含 种元素,其中钾与硫的原子个数比为 。
(2)明矾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 ,氧原子的质子数为 。
(3)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铝离子的符号为 。
8.取用药品应注意操作规范。

(1)取用粉末状固体时,先使试管 ,用 把药品送至试管底部,再直立试管。
(2)某同学向量筒倾倒液体时的操作如图,纠正其中的两处错误: , 。
9.根据下列实验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图1 称量药品质量 图2量取液体
图3检查装置气密性 图4加热固体
(1)图1中除了砝码和金属块位置放反了,还有一处明显错误是 ,称量前需要调节天平,游码归零,如发现横梁指针向左偏,此时应 ,若左盘中的砝码及游码指示位置如图所示,则金属块的实际质量应为 g。
(2)指出图2中两处错误: 、 。如图2所示则所量取液体的实际体积将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小亮同学用图3所示方法检查该装置气密性,他没有看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因此判断该装置漏气,你认为他的判断 (填“是”或“不”)合理,说明理由: 。
(4)改正图4中两处明显的错误① ,② 。
10.诗人陆游的笔记中记载“书灯勿用铜盏,想瓷盏最省油,蜀中有夹瓷盏…可省油之半”“一端作小窍,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夹瓷盏被称为省油灯,用棉绳做炷(灯芯),上层盏盛油,下层盏盛水。其结构示意图如图。
(1)图中属于可燃物的是 和 ,这是燃烧的 个条件之一。
(2)省油灯的原理是:油燃烧 ,上层内盏油温 ,下层盏内水吸热,减少油的 ,以达到省油的目的。
(3)“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说明下层盏中的水不断减少。对该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多选,填字母序号)。
a.水分子受热分解 b.水分子不断运动
c.水分子间隔变大 d.水分子数目减少
11.火是文明的起源,取火的方法,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1)古代人使用的“火折子”吹气即可燃,“火折子”的制作材料中有硫磺。硫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1830年,法国人发明了摩擦火柴,将白磷、硫、KClO3、MnO2混合做火柴,摩擦生热使白磷燃烧,,利用白磷燃烧的热量使KClO3分解,然后是硫燃烧。该过程中KClO3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推测摩擦过程中白磷比硫先燃烧的原因是 。
(3)19世纪中期,瑞典人创造出安全火柴,将红磷涂在火柴盒的摩擦面上,硫、KClO3、MnO2则藏于火柴头中。火柴划燃的瞬间,火苗异常旺,对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推测不合理的是 (填序号)。
A 火柴头里的硫比火柴梗燃烧更剧烈
B MnO2分解产生氧气助燃
C KClO3分解产生氧气助燃
12.下图1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图2为几种粒子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氩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硫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
(2)X元素名称 ;
(3)图2中与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4)图2所示粒子共表示 种元素,其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 。
13.如图为A、B、C、D、E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按要求填空:
(1)x的值是 。
(2)微粒A对应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周期。
(3)微粒D和微粒E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4)A、B、C、D、E五种粒子对应的元素有 种。
14.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下图是某密闭容器中氢气燃烧并降至室温的微观示意图。

(1)从微观过程可分析出,变化I的变化过程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下同)变化;Ⅱ的变化过属于 变化:从宏观的角度看,变化I和变化Ⅱ的本质区别是 ;从微观的角度看,变化I和变化Ⅱ的本质区别是 。
(2)变化I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最小微粒的名称是 。
(3)下列关于变化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填写序号);
A.分子的种类不变 B.分子大小不变
C.分子的数目改变 D.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变
(4)根据上图能获得很多信息,写出一条与化学反应有关的信息 。
15.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为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B中n= 。
②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填字母)。
③A和C两种粒子的 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图二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①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粒子个数比为 。
②在化学变化中, (填“分子”或“原子”)不能再分。
16.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科学技术的进步证明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图Ⅰ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按要求回答问题:
(1)元素①的元素符号是 ,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Ⅱ所示,则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是 。
(2)元素②与元素③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3)图Ⅲ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7.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
(1)现阶段的能源结构仍以化石燃料为主,化石燃料包括煤、 和天然气。
(2)下列燃料在O2中燃烧时,不会产生CO2的是 (填序号)。
A.天然气 B.氢气 C.肼(N2H4)
(3)捕集、利用和封存CO2是实现碳中和的一种途径。矿物质碳化封存的反应之一是氧化镁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8.图一是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图二是水电解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X的数值是 ,在化学反应中,镁原子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图二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生成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
19.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一种净水机可以将水厂原水直接净化为饮用水,其中处理流程如下图所示:

(1)净水机中,PP棉净水原理和化学基本实验操作中 的原理相似,实验室进行该操作时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含滤纸)和 (填仪器名称)。
(2)颗粒活性炭可去除异味和余氯,这是因为活性炭具有良好的 性。
(3)日常生活中,常用 区分硬水和软水。
(4)请写出一条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措施 。
20.石墨、活性炭和木炭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回答下列问题:
(1)石墨的用途可以是______。
A.用于制铅笔芯 B.用作电极 C.用于切割大理石
(2)活性炭作冰箱除味剂,是利用其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3)木炭可用作燃料。木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1.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独特的研究方法。
(1)图1和图2分别代表碳的两种单质,图2代表的物质是 (写物质名称),它们的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原因是构成它们的原子 不同。
(2)从微观角度分析,图3中过程①表示 的过程,写出图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根据下表(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1)请从上表中查出关于硅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镁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有 个电子层,镁离子的符号为 。
(3)第11号元素与第17号元素组成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4)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纵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 (填标号)。
①C和Si ②B和Mg ③A1和Si ④F和Cl
23.阅读下面的短文并回答问题。
为应对CO2等温室气体引起的气候变化问题,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我国提出争取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现阶段我国的能源结构以化石燃料为主,其燃烧释放出大量的CO2.通过植树造林、海洋封存、矿石碳化和综合利用等途径可降低大气中CO2浓度。
矿石碳化:利用矿石中的氧化镁或氧化钙等,在一定条件下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镁或碳酸钙等,但过程缓慢。
综合利用:工业上可以将CO2转化成甲醇(CH3OH)等资源,CO2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甲醇和一种常见的液体氧化物。一定条件下,该反应在有、无分子筛膜时甲醇的产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1)化石燃料包括煤、 、天然气。
(2)CO2可以封存在海洋里,但会引起海水酸化,体现出二氧化碳的性质是 。
(3)写出利用CO2合成甲醇的化学方程式: ,参加反应的CO2与氢气的质量比为 。
(4)由上图可知,为提高甲醇的产率,合成甲醇应选择的最佳条件为 。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碳达峰、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碳单质
B.大气中CO2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也会造成酸雨
C.植树造林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CO2,光合作用属于物理变化
D.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可以减少CO2的排放
E.矿石碳化过程中,可能发生反应
24.山西省大力实施文化强省战略,着力推进文旅融合,通过转型跨越,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下面展示了几个旅游景点,请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就相关问题表达观点,完成以下小题。
(1)图Ⅰ:西侯度遗址是中国最早的人类用火证据,。曾为全国二青会圣火采集留下了举国关注的佳话。
圣火采集,选用主要成分 的天然气作为清洁燃料,圣火燃烧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图Ⅱ:壶口瀑布以排山倒海的雄姿著称于世,彰显中华母亲河的博大恢宏。黄河已成为造福百姓的幸福河,生活诸多方面都离不开她,黄河水在发展经济方面可用于 (合理即可)。浑浊的河水给畜牧饮用时,事先应进行的简单处理是 (合理即可)。
(3)图Ⅲ:“万年冰洞”诞生于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时期。冰洞内冰的物质成分用化学式表示为 ,与同质量的水相比,其体积变 ,分子间的间隔变 。
(4)为保护我省地面旅游资源,西侯度遗址上的木制建筑应严禁烟火,理由是 (合理即可)。为保障壶口瀑布等景点的环境卫生,应做到 (合理即可)。
25.我国古代化学史中有许多杰出成就,如火药、造纸、陶器等。
(1)唐代《丹经》记载用硝石、硫黄、炭化的皂角经“伏火法”制成火药,其爆炸原理为 ,a的化学式为 。
(2)《齐民要术》记载用硫磺熏蒸纸张防蛀虫等。硫磺在氧气中点燃,现象为 ,生成的气体会带来的环境问题是形成 。
(3)古陶瓷光彩夺目,很多颜色与铜和铁的化合物成分有关,孔雀石主要成分Cu2(OH)2CO3,加热分解可制陶瓷着色剂和釉质原料,取11.1g Cu2(OH)2CO3加热,剩余固体质量及成分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

①当温度高于 ℃时,Cu2(OH)2CO3开始分解得到CuCO3、CuO及一种常温下为常见液体的物质,该物质的化学式为 。
②图中a—b段,剩余固体质量保持10.2g一段时间不变的原因是 。
③温度高于1000℃时,CuO受热分解,得到Cu2O和一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结合图中数据,CuO完全分解产生气体的质量为 g。
④图中b—c段,分解产生的气体能与木炭发生吸热反应,其方程式为 。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题:平行四边形(含答案)

下一篇: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