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槟榔中学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适应性练习化学试题(七)(含解析)

2023~2024学年槟榔中学九年级化学适应性练习(七)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Ca-40 Cu-64】
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行为不利于实现低碳理念的是
A.露天焚烧垃圾 B.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C.使用新技术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 D.利用风能实现清洁发电
2.“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不同点比较错误的是
A.化学性质:CO2能与水反应;CO具有还原性
B.用途:CO2可用于制冷剂等;CO可做气体燃料,冶炼金属
C.结构: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D.物理性质:CO2密度大于空气,会溶于水;CO密度小于空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3.碘元素是人体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必要成分。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碘原子、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g B.碘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C.碘元素和氯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D.碘元素和氯元素的本质区别是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4.漂白粉用于泳池的杀菌消毒,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2。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1 C.-2 D.+2
5.流感病毒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公共场所尤其要注意消毒杀菌。戊二醛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消毒剂,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注“一”、“=”表示原子之间相互连接)。以下信息正确的是
A.戊二醛属于氧化物
B.戊二醛由15个原子构成
C.戊二醛的化学式为C5H7O2
D.戊二醛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
6.为了减少污染,某工厂用硫化钠溶液来吸收工厂烟气中的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
A.Na2SO3 B.NaHSO4 C.NaHSO3 D.Na2SO4
7.为实现二氧化碳的绿色利用,科学家用固碳酶作催化剂设计如下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
A.固碳酶在反应前后性质保持不变
B.转化过程中原子种类和个数均改变了
C.X的化学式为CH2
D.反应②可能有氢气参加反应
8.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A.除去CO中混有的CO2:通过灼热的铜网
B.除去CuO粉末中的碳粉:空气中灼烧
C.除去Cu中的CuO:加入过量的碳粉并高温
D.除去CO2中混有的CO:在氧气中点燃
9.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甲和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7
C.4g甲与10g丁可以恰好完全反应
D.当丁的质量为19g时,容器内乙的质量为7g
10.某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比较呼出气体中、、含量的多少,设计了以下实验,实验装置及步骤如下(已知溶液可吸除气体,实验中所用药品均足量,注射器活塞摩擦忽略不计).
实验步骤: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向装置中加入药品,关闭b、c弹簧夹
②打开弹簧夹a,向瓶Ⅰ中吹入一定量气体后,关闭a,冷却到室温,可观察到水进入到注射器中
③打开b、c,将注射器活塞推到零刻度,瓶Ⅱ中液面下降,进入到量筒内的液体体积为
④关闭b、c,用聚光镜引燃白磷,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室温.打开c待液面不变时,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为
下列有关该实验说法错误是
A.该实验可验证难溶于水,不支持白磷燃烧
B.若不考虑呼出的水蒸气,该实验可测得呼出气体中含量为
C.该实验还可测得呼出的气体样品中的体积为
D.若步骤④中量液时俯视读数,会导致含量的测定结果偏大
二、非选择题(共8题,共70分)
11.请回答下列问题。
(1)CO2的过度排放会造成 (环境问题)。
(2)天然植物可以吸收CO2。植物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合成葡萄糖(C6H12O6)的过程如图所示,请写出该过程的反应方程式 。
(3)氧化钙等物质可用于捕集CO2。该方法以CaO捕集CO2后,将所得产物在高温下煅烧可重新获得CaO,生成的CaO疏松多孔,结构与活性炭相似,在捕集过程中对CO2具有良好的___性。
(4)“碳”利用:
①在大力提倡低碳生活,同时开发出多种二氧化碳再利用技术。如高温下用CH4与CO2反应生成H2和CO,图2是此变化的产率与温度的关系,从节能的角度看最适宜的温度为 。
②超临界CO2是指温度与压强达到一定值时,CO2形成气态与液态交融在一起的流体,研究发现超临界CO2流体和水相似,溶解能力强,被誉为“绿色环保溶剂”。下列关于超临界CO2流体的说法正确的 (填序号)。
A.它是混合物
B.它的化学性质与普通二氧化碳相同
C.它的分子不再运动
D.它溶解能力强属于物理性质
12.神奇的转化——二氧化碳合成淀粉。2021年9月,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在《Science》杂志发表论文,表示其研究团队在人工合成淀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部分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我国科学家人工合成淀粉的过程:在催化剂作用下,将二氧化碳和氢气转化为甲醇(CH3OH)和水,再经过较复杂的变化将甲醇转化为淀粉【(C6H10O5)n】。经检测,人工合成淀粉与光合作用生成的淀粉一模一样。
(1)植物合成淀粉
从能量转化角度看,绿色植物固定了太阳能,将太阳能转化为 。
(2)人工合成淀粉
①人工合成淀粉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②该过程中生成甲醇的化学方程式 。
(3)淀粉的合成实现了无机物到有机物的转化。有人认为化学变化无所不能,甚至点石成金都有可能实现。请结合你对化学变化实质和元素概念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 。
13.人类在向大自然获取物质和能源的过程中,对物质的循环产生影响。有研究表明,大气中的碳元素只占地球碳总量的0.0000319%,通常这部分碳是通过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实现平衡。由于人类过度开采使用化石燃料,导致工业革命以来碳排放量急剧增加,打破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中国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碳循环”与“碳中和”中的“碳”,含义是否相同?为什么? 。
(2)有人认为碳循环过程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始终保持不变,但这个观点是错误的,请提供证据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人类活动中产生大量CO2的来源有 。
(4)“碳捕捉和封存”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
①重庆合川实验基地通过如上图技术将CO2压入地下实现CO2的封存。在CO2捕集过程中CO2分子间隔 (填“变大”、“不变”、“变小”)。
②2022年3月,全球首套年产1000吨二氧化碳加氢制汽油中试装置在山东邹城试车成功,生产出符合标准的清洁汽油产品。其原理为:二氧化碳和氢气首先在Fe3O4催化下反应为一氧化碳和水;生成的一氧化碳在Fe5C2催化下转化为a-烯烃;随后,该烯烃中间物迁移到分子筛上的酸性位上,选择性生成汽油馏分。
其中,第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制得的汽油中存在甲、乙两种物质,其分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能证明甲、乙是不同物质的依据有 。
14.有四种纯净物A、B、D、E其中A、B、E组成中均含有相同的一种元素。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转化过程中部分条件和其他物质未全写出)。B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回答下列问题:
(1)B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 。
(2)若A和D是同一种物质,则A的化学式为 。
(3)若A和E是同一种物质,则A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5.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探究CO2的相关性质。
(1)实验室制取CO2的药品 (物质名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 的现象,可得出CO2使紫色石蕊变红的原因;
(3)为了证明二氧化碳是否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实验中装置B内浓硫酸的作用是 。
(4)依据装置F中观察到点燃的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可得出CO2的性质有 。
16.实验室制取气体时所需的一些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
(2)实验室用图1中的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中,取用该固体药品所需的仪器是 ;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集满的现象是 。
(3)实验室常用锌粒和稀硫酸溶液混合制取氢气,已经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小明要在实验室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氢气,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填字母,在图1中选择),该发生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操作是: 。
(4)在制取CO2过程中若要组装可以控制反应速率的发生装置,需从图2中选择的仪器有 。
(5)如图可以进行许多实验。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填序号)
①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从c导管进气
②检验二氧化碳:在瓶中盛澄清石灰水,气体从c导管进气
③测量氧气的体积:在瓶中盛满水,气体从d导管进气,c导管连接量筒
④观察气体的流速:在瓶中盛少量水,气体从d导管进入
17.化学实验活动小组的同学,在探究还原CuO反应时,完成了如下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I、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很快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请写出C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结束时,应先用止水夹夹住橡胶管,再撤离酒精灯和石灰水,其原因是 。
Ⅱ、小组中小明同学通过仔细阅读教材,认为当木炭较多、温度较高时,该反应产生的气体中可能含有CO和CO2,小组的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设计实验进行了验证:
已知:碱石灰是NaOH和CaO的混合物,可以吸收CO2和水;CO不与碱石灰和水发生反应
(3)实验时检查完气密性后,在点燃酒精灯前,要先打开K通入N2一段时间,其作用为 。
(4)D中玻璃管盛装的试剂为CuO,E中盛装的试剂为澄清的石灰水。若A装置产物中确有CO,则应观察到的现象有: 。
(5)E装置在此实验中的除了检验并吸收CO2外,还能 。
Ⅲ、小明同学查阅资料,发现在还原CuO过程中除了生成铜,还有可能生成Cu2O(氧化亚铜)。小明同学按照上图中的D装置用CO夺取CuO中的O来制取Cu,同时生成CO2。不同温度下反应4小时后固体物质的XRD图如图所示(XRD图谱可用于判断某固体物质是否存在,不同固体出现的衍射峰的衍射角不同)。
(6)当温度为300℃时,固体产物有 。
(7)在一定温度下,取32gCuO放在D装置的管中进行实验,最终获得固体产物Cu和Cu2O的混合物总质量为27.2g,则生成的CO2质量为 。
18.小明将一瓶500mL可乐倒入锅中进行加热至40℃,然后保持温度不变持续加热(碳酸在标准大气压下温度达到28℃~36℃时会分解),直到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待冷却室温后,将锅中的可乐进行称重,质量为518.68g。在不考虑水的蒸发的情况,求可乐中最多含碳酸多少克?
(可乐的密度约为1.04g·mL-1,相关反应方程式)
试卷第8页,共9页
1.A
【详解】A、露天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不利于实现低碳,故A选项正确;
B、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有助于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实现低碳,故B选项错误;
C、使用新技术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可以节约能源,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低碳,故C选项错误;
D、利用风能实现清洁发电可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低碳,故D选项错误。
故选A。
2.D
【详解】A、CO2能与水反应,CO具有还原性,都需要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B、CO2可用于制冷剂等,CO具有可燃性、还原性,可用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C、从化学式上看出,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CO2密度大于空气,会溶于水;CO密度小于空气,都属于物理性质,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不能很好与氧气结合而中毒生成新物质,属于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3.A
【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故选项说法错误;
B、碘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碘元素和氯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故选项说法正确;
D、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 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碘元素和氯元素的本质区别是原子的质子数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4.B
【详解】次氯酸钙中,钙元素化合价为+2价,氧元素化合价为-1价,设氯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2)+2x+(-2)×2=0,解得x=+1,故选B。
5.D
【详解】A、氧化物是指含有两种元素,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由图可知,戊二醛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该选项不正确;
B、由图可知,1个戊二醛分子中含有15个原子,戊二醛是由很多分子构成,该选项不正确;
C、由图可知,1个戊二醛分子中含有5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和8个氢原子,化学式为C5H8O2,该选项不正确;
D、戊二醛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该选项正确。
故选D。
6.C
【详解】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等号左边有4个钠原子、7个硫原子、4个氢原子和12个氧原子,等号右边除4X外,有3个硫原子,则4X中含有4个钠原子、4个硫原子、4个氢原子和12个氧原子,则1个X中含有1个钠原子、1个硫原子、1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化学式为NaHSO3,故选C。
7.D
【详解】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所以固碳酶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保持不变。A不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转化过程中原子种类和个数均不能改变。B不正确;
C、据图可知X的化学式为C2H4。C不正确;
D、据图可知,反应②是CO生成C2H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②可能有氢气参加反应。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D。
8.B
【详解】A、二氧化碳与灼热的铜网不反应,不会除去二氧化碳。A不正确;
B、CuO粉末中的碳粉在空气中灼烧碳粉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可以除去碳粉。B正确。
C、CuO与过量的碳粉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但碳粉是过量的,引进了未反应的碳粉。C不正确;
D、由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CO2中混有的CO含量少,在氧气中也不能燃烧。D不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B。
9.C
【详解】A、反应后乙质量增大,是生成物,甲、丁质量减小,都是反应物,即甲、丁、反应生成乙,符合多变一的特征,该反应是化合反应,错误;
B、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6-8)g:(32-4)g=2:7,由于没有确定两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不能确定甲和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错误;
C、该反应中,甲、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6-8)g:(24-4)g=2:5,所以4g甲与10g丁可恰好反应,正确;
D、该反应中,丁、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24-4)g:(32-4)g=20:28=5:7,当丁的质量为19g时,参加反应的丁质量=(24-19)g=5g,则生成乙的质量为7g,容器内乙的质量=4g+7g=11g,错误。
故选C。
10.C
【分析】根据题意,步骤②呼出的气体使水倒流入注射器,因此呼出的气体体积为V1mL,③打开b、c,将注射器活塞推到零刻度,瓶Ⅱ中液面下降,进入到量筒内的液体体积为V2mL,根据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被吸收,因此量筒内的液体体积与呼出气体的差为二氧化碳的体积;④关闭b、c,用聚光镜引燃白磷,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室温.打开c待液面不变时,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为V3mL,白磷燃烧消耗氧气,因此量筒内仍有液体,说明呼出的气体中还含有氮气,但但氮气不溶于水也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还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据此解答。
【详解】A、根据分析,最终量筒内仍有液体说明氮气难溶于水,不支持白磷燃烧,选项正确;
B、根据分析,若不考虑呼出的水蒸气,呼出的二氧化碳体积是该实验可测得呼出气体中CO2含量为V1-V2,故该实验可测得呼出气体中CO2含量为,选项正确;
C、该实验还可测得呼出的气体样品中含有N2,但是量筒内液体体积只能说明呼出气体中氮气的体积约为V3mL,因为在呼出的气体中仍含有稀有气体等,故氮气体积不是V3mL,选项错误;
D、若步骤④中量液时俯视读数则会导致读数偏大,则N2含量的测定结果偏大,选项正确。
11.(1)温室效应增强
(2)
(3)吸附
(4) 900℃ BD
【详解】(1)CO2的过度排放会造成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增强。故填:温室效应增强。
(2)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使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和叶绿素条件下反应生成葡萄糖和氧气,化学方程式。故填:。
(3)由于生成的CaO疏松多孔,结构与活性炭相似,所以在捕集过程中对CO2具有良好的吸附性。故填:吸附。
(4)①据图2可知,最适宜的温度为900℃。故填:900℃。
②A、CO2流体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是纯净物。A不正确;
B、CO2流体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分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它的化学性质与普通二氧化碳相同。B正确;
C、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断运动。C不正确;
D、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溶解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所以溶解能力强属于物理性质。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BD。
12.(1)化学能
(2) 162n
(3)化学变化无所不能,甚至点石成金都有可能实现,该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的分裂和原子的重组,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微粒,化学反应前后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则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石头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中不含有金元素,则化学变化不可能实现点石成金
【详解】(1)光合作用的原理是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条件下在叶绿体上生成葡萄糖和氧气,从能量转化角度看,绿色植物固定了太阳能,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2)①人工合成淀粉与光合作用生成的淀粉一模一样,化学式为(C6H10O5)n,所以人工合成淀粉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n)+(1×10n)+(16×5n)=162n;
②在催化剂Ⅰ催化作用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化学变化无所不能,甚至点石成金都有可能实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的分裂和原子的重组,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微粒,化学反应前后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则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石头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中不含有金元素,则化学变化不可能实现点石成金
13.(1)不相同,前者是指碳元素,后者是指二氧化碳
(2)
(3)化石燃料的燃烧或动植物的呼吸或微生物的分解等
(4) 变小 CO2+H2CO+H2O 分子构成不同
【详解】(1)“碳循环”与“碳中和”中的“碳”,含义不同因为前者是指碳元素,后者是指二氧化碳;
(2)碳循环过程中有碳单质参与反应,如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碳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4价,发生了改变,所以碳循环过程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始终保持不变的说法不正确,证据是:;
(3)自然界中CO2来源有化石燃料的燃烧或动植物的呼吸或微生物的分解等;
(4)①CO2压入地下实现CO2的封存,过程中体积减小,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②二氧化碳和氢气首先在Fe3O4催化下反应为一氧化碳和水,该反应方程式为:CO2+H2CO+H2O;
③制得的汽油中存在甲、乙两种物质,其分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能证明甲、乙是不同物质的依据有分子构成不同。
14.(1)
(2)C
(3)
【详解】(1)B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推出B为二氧化碳,则发生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A和D是同一种物质,A能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B,A能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B,B能与D反应,可推出A为碳,B能与D在高温下反应生成E,可推出E为一氧化碳,A为碳,故A的化学式为:C;
(3)若A和E是同一种物质,A能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B,A能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B,B能与D反应生成E,可推出D为碳,A和E为一氧化碳,则A与氧化铜反应为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与D反应为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5.(1) 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
(2)C中干花不变红D中湿花变红
(3)干燥二氧化碳
(4)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详解】(1)实验室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正确二氧化碳,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故填: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
(2)CO2使紫色石蕊变红实际上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所以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C中干花不变红说明二氧化碳本身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D中湿花变红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故填:C中干花不变红D中湿花变红。
(3)由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实验中装置B内浓硫酸的作用是干燥二氧化碳,避免水蒸气的干扰。故填:干燥二氧化碳。
(4)点燃的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化学性质是不燃烧不支持燃烧。故填: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16.(1) 锥形瓶 集气瓶
(2) 药匙 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冒出
(3) BC 用弹簧夹密封导气管,向长颈漏斗中注水,至长颈漏斗下端在液面以下,继续注入水,若观察到水柱的高度差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合理即可)
(4)④⑥
(5)①②③
【详解】(1)据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锥形瓶,b是集气瓶;
(2)A装置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试管口没有棉花,应该是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中,取用固体药品所需的仪器是药匙;若用C装置是排水法收集氧气,集满的现象是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冒出;
(3)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排水法收集的氢气较纯净,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BC;检查B装置气密性的操作和现象是:用弹簧夹密封导气管,向长颈漏斗中注水,至长颈漏斗下端在液面以下,继续注入水,若观察到水柱的高度差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
(4)实验室是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不需要加热,发生装置需要控制反应速率,则需要控制反应物的量,根据图2中仪器可以选④⑥;
(5)①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气体从c导管进气,故正确;
②检验二氧化碳:在瓶中盛澄清石灰水,检验除杂应该长进短出,气体从c导管进气,故正确;
③测量氧气的体积:在瓶中盛满水,氧气密度比水小,气体从d导管进气,c导管连接量筒,故正确;
④观察气体的流速:在瓶中盛少量水,气体从c导管进入,故错误。
故选①②③。
17.(1)
(2)防止液体倒吸入试管内,使试管炸裂
(3)排净装置中空气,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影响实验结果
(4)D中黑色固体逐渐变红,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收集多余的一氧化碳,防止空气污染
(6)CuO、Cu2O、Cu
(7)13.2g##13.2克
【详解】(1)碳和氧化铜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结束时,应先用止水夹夹住橡胶管,再撤离酒精灯和石灰水,可以防止液体倒吸入试管内,使试管炸裂;
(3)实验时检查完气密性后,在点燃酒精灯前,要先打开K通入N2一段时间,其作用为 排净装置中空气,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影响实验结果;  
(4)D中玻璃管盛装的试剂为CuO,E中盛装的试剂为澄清的石灰水。若A装置产物中确有CO,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现象为:D中黑色固体逐渐变红,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由于该实验中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一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不反应,则E装置在此实验中的除了检验并吸收CO2外,还能收集多余的一氧化碳,防止空气污染;
(6)由图可知,当温度为300℃时,固体产物有CuO、Cu2O、Cu;
(7)在一定温度下,取32gCuO放在D装置(D装置用CO夺取CuO中的O来制取Cu,同时生成CO2)的管中进行实验,最终得到固体产物Cu和Cu2O的混合物总质量为27.2g,固体质量减少的质量即为一氧化碳得到氧元素的质量:32g-27.2g=4.8g,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
则有
y=13.2g,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3.2g。
18.解:根据题意得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质量=500mL×1.04g·mL-1-518.68g=1.32g。
设:可乐中最多含碳酸质量为。
答:可乐中最多含碳酸1.86g。
【详解】详见答案。
答案第8页,共9页
答案第9页,共9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训练题-----工业流程题(含解析)

下一篇: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百家湖中学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