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分必刷】八年级物理期末考试提分卷11(人教版含解析)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路灯下的人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B.光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改变
C.平静的湖面看到自己的脸是光的折射现象
D.阳光照射树荫下出现圆形光斑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结果
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发声的音叉不一定在振动
B.乐器发出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
C.环保部门在一些主干道旁设置噪声监测设备,是为了减弱噪声
D.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色
3.2015年10月5 日,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成为首位获自然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青蒿素受热易失去活性,为了从溶液中提取青蒿素,她创造性地选用乙醚代替水或酒精,这是利用乙醚具有( )
A.较小的密度 B.较小的比热容 C.较低的熔点 D.较低的沸点
4.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 )
A.两同学相遇时甲行驶了4km 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
C.相遇前甲的速度是相遇后甲的速度的1.5倍 D.整个过程乙的平均速度是甲平均速度的2倍
5.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会聚到一点
B.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经过透镜光心的光线方向都不变
C.放在凹透镜焦点上的点光源,它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D.凸透镜有两个虚焦点,凹透镜有两个实焦点
6.现在的教室作为标准化考场,都安装了如图所示的电子监控器,其主要由光学系统和光电转换系统两部分组成。光学系统收集监控区域内的景物信息,经光电转换系统转换成电信号并输送到监控中心。其中光学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利用( )
A.平面镜成实像 B.平面镜成虚像 C.凸透镜成实像 D.凸透镜成虚像
7.光射到平面镜上,入射角为15°,反射角为( )
A.15° B.20° C.30° D.60°
8.一位同学身高1.7m,站在1m的平面镜前,他在镜中的身高是( )
A.0.7m B.1m C.1.7m D.无法判断
9.2023年5月11日5时16分,天舟六号货运飞船成功对接空间站组合体,对接后,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货运飞船是静止的( )
A.地球 B.空间站组合体 C.月球 D.太阳
10.图为某同学游酒埠江时拍下的一张照片.根据这张照片可推断( )
A.山峰有多高,湖水有多深
B.照片中实景在上,倒影在下
C.群山通过照相机镜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D.倒影通过照相机镜头成倒立、缩小的虚像
11.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面关于此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
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形成
C.“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D.“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12.“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这段诗词蕴含多个科学道理.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所选取的参照物是( )
A.山 B.船 C.地面 D.河岸
13.下列光现象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A.海市蜃楼﹣﹣光的色散 B.水中倒影﹣﹣光的折射
C.形影不离﹣﹣光的直线传播 D.雨后彩虹﹣﹣光的反射
14.中国(长沙)国际智能制造装备博览会(简称“长沙智博会”)8月20号在长沙举行,多款智能机器人齐亮相,如焊接机器人、喷涂机器人等,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108m/s
B.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机器人的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
D.能区分机器人和工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15.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降低了室温
B.冰箱冷冻室内取出的冰棍上出现白色颗粒,是由于空气中的小水滴凝固而成
C.吃雪糕时雪糕周围冒的“冷气”与烧开水时壶嘴冒的“热气“,两者的形成原因相同
D.因为雪的形成过程中吸收热量,所以下雪时天气变冷
16.周日做完作业,小明和小芳同学在风景如画的中央公园湖畔骑自行车,如图所示是他们在某段平直路面上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0~10s两人所通过的路程相等
B.以湖畔的垂柳为参照物,小芳总是静止的
C.第10s末,两人的速度相等
D.小芳做匀速直线运动
17.下列成语与其物理知识相符的是( )
A.凿壁偷光﹣光的直线传播
B.井底之蛙﹣光的直线传播
C.猴子捞月﹣光的反射
D.杯弓蛇影﹣光的折射
18.现在很多地方设了电子眼,当汽车经过十字路口违章时,监控摄像头就会拍下照片,摄像头相当于一个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监控摄像头能够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
B.当汽车远离摄像头时,影像传感器上的像变大
C.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虚像
D.拍照时,汽车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19.下列说法中符合实际的有( )
A.普通中学生使用的课桌高度是0.8m
B.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主人
C.按照国家规定,夏天公共建筑内的空调温度应不低于37℃
D.15℃空气中的声速为40m/s
20.小红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到如图的位置,光屏中心正好出现清晰的像(未画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凸透镜的焦距为25cm
B.屏上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C.蜡烛燃烧变短,屏上像的位置会上升
D.取走光屏,则凸透镜不能成像
二、填空题
21.请阅读《偶然误差与系统误差》并回答问题。
《偶然误差与系统误差》
物理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离不开观察和测量, 我们都知道在测量过程中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那么为什么总会有误差呢?希望通过本文的阅读,同学们能够对误差有一定的了解。
误差分为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
偶然误差是由于在测量过程中,一系列因素微小的随机波动而形成的、具有相互抵偿性的误差。其产生的原因是实验过程中不稳定随机因素的影响, 如室温、相对湿度和气压等环境条件的不稳定,实验人员操作的微小差异以及仪器的不稳定等。偶然误差的大小和正负都不固定, 但多次测量就会发现, 绝对值相同的正负偶然误差出现的概率大致相等, 因此它们之间常能互相抵消,所以可以通过增加测定的次数取平均值来减小偶然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实验过程中某些固定的原因引起的一类误差,它具有重复性、单向性、可测性。即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测量时会重复出现, 使测定结果系统偏高或系统偏低,其数值大小也有一定的规律。例如, 虽然严格的按照操作说明使用了某种测量设备, 但由于系统误差的存在, 导致测定数据的平均值显著偏离其真实值。如果能找出产生误差的原因, 并设法测定其大小,那么系统误差可以通过校正的方法予以减少。造成系统误差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1)仪器误差, 这是由于仪器本身的缺陷或没有按规定条件使用仪器而造成的。如仪器的零点不准, 仪器未调整好, 外界环境(光线、温度、湿度、电磁场等)对测量仪器的影响等所产生的误差。(2)理论误差(方法误差), 这是由于测量所依据的理论公式本身的近似性,或实验条件不能达到理论公式所规定的要求,或者是实验方法本身不完善所带来的误差。例如热学实验中没有考虑散热所导致的热量损失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等。需要注意的是, 系统误差总是使测量结果偏大或者偏小,因此,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并不能消除系统误差。
误差虽然不可避免, 但我们经过科学的误差分析, 可以掌握本次测量的精确程度, 只要将精确度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即可。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1)系统误差有什么特点?写出一条即可 。
(2) 我们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 。(选填“偶然误差”或“系统误差”)
(3)我们在测量液体密度时,通常采用剩液法测量,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将液体全部倒入量筒测体积时由于挂壁现象而产生的误差,这个误差属于 。(选填“偶然误差”或“系统误差”)
22.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像(v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u表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用该凸透镜做放大镜使用时,被观察的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应在 cm以内;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3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3.小颖同学对同一物体进行了三次正确测量,结果分别是17.82cm、17.83cm、17.82cm,则测量结果应记作 。
24.体积为1米冰块的质量为 千克,全部融化成水后,水的质量为 千克,水的体积为 米冰的密度为千克米
25.我们在河边看到树木和建筑物的“倒影”和立竿见影的“影”,前者是由光的 引起的,后者是由光的 引起的.
三、作图题
26.根据图所给的折射光线,画出入射光线。
27.如图是小红检查视力时的情景,请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画出小红的眼睛通过平面镜看到自己右脚上P点的光路图。
( )
四、实验题
28.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需要的器材有:木板(附有刻度尺)、小车、木块、金属挡板等。
(1)本次实验的原理是: ;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的器材是: ;
(2)实验时应保持斜面倾角较小,是为了减小测量 (选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3)实验时先确定了小车的起点和终点分别为A和C,测得小车自A点从静止开始运动到C点所用时间为4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m/s。
29.小明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如下
(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应调节烛焰、凸透镜与光屏中心在 上.
(2)当装置如图甲所示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是倒立的、 的实像,那么光屏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填序号)
A.26cm B.16cm C.6cm
(3)实验中蜡烛在原来的位置越烧越短,则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会 (选填“往下移”、“不变”或“往上移”)
(4)若将印有字母“F”的纸片(图乙)放在离凸透镜6cm的地方,我们能看到的清晰的像是图丙中的 (请填序号).
五、计算题
30.宜昌礼让行人蔚然成风,礼让行人的规则是:如图的①②③是同宽度、同方向的三条车道,行人刚上车道①时,车道②内的机动车应在斑马线前停车让行,只有在行人通过车道②后,机动车方可从行人后方通行.
(1)酒后驾驶会大大增加司机的反应时间(司机从看到行人到采取刹车措施前的时间),非常危险.某次汽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假设司机反应时间为0.5s,这段时间汽车行驶的距离是多少m?
(2)如图所示,行人正准备通过路口,步行速度为1.2m/s.一个车道宽3m,汽车距离斑马线15m,如果汽车不改变车道,车速不超过多少无需刹车礼让?
31.一辆油罐车装了5.0×104dm3的汽油,技术部门从车上取出100mL的样品,测得其质量为80g。试求:
(1)所装汽油的密度?
(2)这辆油罐车所装汽油油的质量为多少吨?
参考答案:
1.D
【详解】路灯下的人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光若垂直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方向不改变,故B错误;平静的湖面看到自己的脸是光的发射现象,故C错误;阳光照射树荫下出现圆形光斑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结果,故D正确,故选D.
2.D
【详解】试题分析: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发声的音叉一定在振动,故A错误;从环保的角度,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可能成为噪音,因此乐器发现的声音也可能是噪音,故B错误;环保部门在一些主干道旁设置噪声监测设备,是为监测噪声的强弱,但不能起到减弱噪声的作用,故C错误;不同人声带的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才能打开的“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就是音色,故D正确.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声音的产生;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3.D
【详解】由题意可知,应使溶液在较低的温度时就能够沸腾,所以应选用较低沸点的液体,故选D。
4.C
【详解】A、由图象可知,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路程,在10min时两同学相遇,相遇时甲行驶了4km-1km=3km,故A错误;
B、由图象可知,甲同学10min经过的路程为3km,相遇前甲的速度是
v甲 =s甲/t=3km/10min=0.3km/min;乙同学10min经过的路程为1km,相遇前乙的速度是v乙 =s乙/t=1km/10min=0.1km/min,则v甲 =3v乙,故B错误;
C、由图象可知,相遇后甲15min-10min=5min经过的路程为1km,
速度v甲′=s甲′/t′=1km/5min=0.2km/min,v甲=1.5v甲′,故C正确;
D、由图象可知,整个过程,甲经过的总路程为4km,总时间为15min,甲的平均速度为v甲平=s甲总/t总=4km/15min=4/15km/min;乙经过的总路程为2km,总时间为15min,甲的平均速度为v乙平=s乙总/t总=2km/15min=2/15km/min;所以,v甲平=2v乙平,故D错误,故选C.
5.B
【详解】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但不是所有的光线都能会聚到一点上,故A错误;
B.透镜的中心叫做光心,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经过透镜光心的光线方向都不变,故B正确;
C.放在凸透镜焦点上的点光源,它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光线平行于主光轴,而放在凹透镜焦点上的点光源,它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光线不会平行于主光轴,故C错误;
D.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故D错误。
故选B。
6.C
【详解】电子监控器的镜头实际上是一个凸透镜,其成像原理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相同的,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选C。
7.A
【详解】在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当入射角是15°时,反射角也是15°,且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
8.C
【详解】该同学身高1.7m,该同学在平面镜中成像,像的大小跟该同学的身高相等,所以像高1.7m.
故选C
9.B
【详解】A.以地球为参照物,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的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故A不合题意;
B.以在轨运行的空间站组合体,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的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故B符合题意;
C.以月球为参照物,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的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故C不合题意;
B.以太阳参照物,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的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10.B
【详解】A.山峰的高度和湖水的深度没有关系,故A错误;
B.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的结果,平面镜成像时物像关于镜面对称,由图知,照片中实景在上,倒影在水面下,故B正确;
CD.照相机是利用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工作的,则群山和倒影都是通过照相机镜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D错误.
11.D
【详解】A.雾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故A错;
B.冰花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故B错;
C.玻璃窗上的“雾”是由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所以在玻璃窗的内表面,故C错;
D.玻璃窗上的“冰花”是由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所以在玻璃窗的内表面,故D正确;
12.B
【详解】“看山恰似走来迎”,被研究的物体是山在运动,山和船或山与水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所以选择人为参照物,不可能以山、地面及河岸为参照物,故选B.
13.C
【详解】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大气中传播形成的光的折射现象,故A错误.
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错误.
形影不离中的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正确为答案.
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属于光的色散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错误.
14.D
【详解】A.智能机器人的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故A错误;
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无法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真空不能传声,机器人的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故C错误;
D.我们可以通过音色来区分声音的特点,能区分机器人和工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故D正确。
故选D。
15.C
【详解】A.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加快了汗液的蒸发,蒸发从人体吸热,使人体的温度降低,故A错误;
B.冰箱冷冻室内取出的冰棍上出现白色颗粒,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棍凝华而成的小冰晶,故B错误;
C.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雪糕时,液化而成的小水滴;烧开水时壶嘴里冒“热气”,是由于从壶中热水汽化成的高温水蒸气遇到外界较冷的空气液化而成的小水滴,所以两者的形成原因相同,都是液化现象,故C正确;
D.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雪,凝华放热,雪只有在气温很低时才能形成,故D错误。
故选C。
16.AB
【详解】ACD.由v—t图像可知,小芳的运动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小芳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3m/s,小明的运动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斜线,说明小明做加速直线运动,第10s末,两人的速度相等,均为3m/s,根据s=vt可知,0 ~10s小芳通过的路程大于小明通过的路程,故A错误,符合题意,CD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v—t图像可知,小芳做匀速直线运动,以湖畔的垂柳为参照物,小芳与垂柳之间的位置始终在变化,所以以湖畔的垂柳为参照物,小芳总是运动的,故B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AB。
17.ABC
【详解】凿壁偷光,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故A的成语与其物理知识相符;井底之蛙,由于光是由直线传播的,只能看到头顶的一片天,故B的成语与其物理知识相符;猴子捞月,水中的月亮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C的成语与其物理知识相符;杯弓蛇影是弓在酒杯中形成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故D的成语与其物理知识相符不符合,故选ABC.
18.AD
【详解】A.监控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属于光的折射,故A正确;
B.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则当汽车远离摄像头时,影像传感器上的像变小,故B错误;
CD.监控摄像头是利用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的,即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正确,C错误。
故选AD。
19.AB
【详解】A.中学生的身高在165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0.8m左右,A符合实际;
B.因为每个人的发声音色不同,而声纹锁是依据音色来进行判断的,只能按照设定的音色打开,故B正确;
C.根据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相关文件可知,市内公共建筑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一般不得低于26℃,C不符合题意;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在15℃的空气中的声速才是340m/s,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AB。
20.BC
【详解】试题分析:A选项图中能在光屏上成像,并且物距大于像距,从图中得到物距u=48cm>2f,f<24cm,凸透镜的焦距是25cm错误;
B选项能在光屏上成像,并且物距大于像距,从图中得到物距u>2f,屏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选项蜡烛燃烧变短,屏上像的位置会上升;
D选项凸透镜成像与有无光屏无关,取走光屏,则凸透镜仍能成像.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1. 重复性(单向性、可测性) 偶然误差 系统误差
【详解】(1)[1]由题意可知,系统误差是与分析过程中某些固定的原因引起的一类误差,它具有重复性、单向性、可测性的特点。
(2)[2]由题意可知,偶然误差是由于在测定过程中一系列有关因素微小的随机波动而形成的具有相互抵偿性的误差。因此,我们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偶然误差。
(3)[3]在测量液体密度时,采用剩液法测量可避免将液体全部倒入量筒测体积时由于挂壁现象而产生的误差,这种误差是由于实验方法本身不完善所带来的,因此,属于系统误差。
22. 10 变小
【详解】[1]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距等于像距等于两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由图像可知
所以f=10cm;用该凸透镜做放大镜使用时,物距应小于焦距,所以被观察的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应在10cm以内。
[2]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30cm处的过程中,物距大于焦距,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
23.17.82cm
【详解】分析3次测量数据可以发现,这几个数据相差不大,没有错误数据;则测量的结果应记作
24.
【详解】(1).因为ρ冰=千克米,所以1米冰块的质量为千克,
(2).融化成水后水的质量仍为千克,
(3).水的密度为千克米,所以水的体积计算可得为米
25. 反射 直线传播
【分析】(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现象等;
(2)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就会发生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就是光的反射,我们能够看到不发光的物体也是由于光的反射;
【详解】(1)在河边看到树木和建筑物在河里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2)“立竿见影”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照射到不透明的竿上而形成影子.
26.
【详解】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的反向延长线经过另一侧焦点。如图所示:
27.
【详解】小红看见的是右脚上P点在镜子中所成的像,则先作出P点的像,连接眼睛与像点,找到光线在镜面的入射点,然后连接P点与入射点即可,作图如下
28.
秒表 时间 0.2
【详解】(1)[1]实验中通过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与小车通过的时间之比来测量速度,所以实验的原理是。
[2]实验中需要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与小车通过的时间,用刻度尺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所以实验中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秒表。
(2)[3]实验时保持斜面倾角较小,延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为了便于测量时间。
(3)[4]观察刻度尺可知,分度值为1cm,AC的路程为
小车自A点从静止开始运动到C点所用时间为4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
29. 同一高度 缩小 B 往上移 A
【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据此分析.
【详解】(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应调节烛焰、凸透镜与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可以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2)当装置如图乙所示,物距U,烛焰在光屏上成的清晰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则此时的物距U,像距在一二倍焦距之间,焦距f=10cm.所以光屏应在10cm和20cm之间.即可能是16cm.那么光屏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B.
(3)实验中蜡烛在原来的位置越烧越短,则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会往上移.
(4)若将印有字母“F”的纸片放在离凸透镜6cm的地方,此时的物距小于焦距,我们能看到的清晰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故看到的像是A.
30.(1)5m(2)10.8km/h
【详解】(1);由得,这段时间汽车行驶的距离是:
(2)行人通过车道②后所用时间:
汽车行驶到斑马线的时间:
汽车行驶到斑马线的速度:
故如果汽车不改变车道,车速不超过10.8km/h无需刹车礼让.
答:(1)假设司机反应时间为0.5s,这段时间汽车行驶的距离是5m;
(2)如果汽车不改变车道,车速不超过10.8km/h无需刹车礼让.
31.(1)0.8g/cm3;(2)40t
【详解】解:(1)样品石油的体积
V样品=100mL=100cm3
样品石油的质量m样品=80g;则石油的密度
(2)油罐车内石油的体积
V石油=5.0×104dm3=5.0×107cm3
由得这节油罐车所装石油的质量
m=ρ石油V石油=0.8g/cm3×5.0×107cm3=4×107g=4×104kg=40t
答:(1)石油的密度是0.8g/cm3;
(2)油罐车上所装石油的质量是40t。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