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人教九上化学期末临考押题卷01(原卷版+解析版)


2023-2024人教九上化学期末临考押题卷
注意事项:
1.化学试卷共两大题17小题,满分40分。化学与物理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3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a-40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 物质变化无处不在。下列变化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燃料燃烧
B. 活性炭净水
C. 稀有气体通电发光
D. 石墨导电
2. 2021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 推广使用新能源 B. 大力提倡使用一次性餐具
C. 生活垃圾分类投放 D. 人走灯灭、节能减排
3. 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称量固体 B.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加热液体 D. 闻药品气味
4. 下列位置或场所的标识,错误的是
A.水龙头附近 B.运酒精罐车上 C.城市居民楼道内 D.加油站内
A. A B. B C. C D. D
5. 锂电池在生活中应用广泛。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锂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 锂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C. 锂原子的质子数为3 D. 锂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g
6.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免洗手消毒凝胶消毒杀菌。某品牌消毒凝胶的成分中含有正丙醇(化学式为C3H8O)。下列有关正丙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属于氧化物 B. 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C. 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D. 含有4个氢分子
7. 以CO2为原料通过光催化转化为CH4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保持不变 B. CH4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
C. 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 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和数日均不变
8. 建立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 端午时节粽飘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氧气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C. 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水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D.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9. 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四个实验,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A.探究二氧化碳溶于水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A. A B. B C. C D. D
10. 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下列知识归纳错误的是
A性质与用途 B.构成物质的微粒
①氢气做燃料——可燃性 ②用氮气作食品保护气——稳定性 ①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②原子得失电子变离子,电子层数不一定变化
C.物质的除杂 D.生活安全常识
①除去CO2中的CO——通过灼热的CuO ②除去氧化钙中混有少量为CaCO3——高温煅烧 ①CO中毒——将患者迅速转移到通风处 ②夜间发现家里燃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A. A B. B C. C D. D
11. 误差分析是定量实验的重要内容。下列误差分析错误的是
A. 电解水实验中因加入少量硫酸钠,导致收集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大于2:1
B. 用托盘天平称量5.1g食盐时(1g以下用游码),砝码和物品放置颠倒,导致称量结果偏小
C. 用量筒量取10mL水,仰视读数,导致量取水的体积偏大
D.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12. 为探究甲烷燃烧产物的成分,按照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装置A中无水硫酸铜呈现蓝色,说明燃烧产物中含有水
B. 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燃烧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
C. 装置D中黑色物质变成红色,装置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燃烧产物中含有一氧化碳
D. 气球的作用仅仅是用于收集剩余的二氧化碳气体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碳纤维是指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强度、高模量的新式纤维材料,由石墨微晶沿纤维轴向方向堆砌而成。碳纤维“外柔内刚”,质量比金属铝轻。但强度却高于钢铁,具有耐腐蚀、高模量的特性,比热及导电性介于非金属和金属之间,X射线透过性好,在国际上被誉为“黑色黄金”。
(1)碳纤维属于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石墨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第_______周期,在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形成相应离子,其离子符号为________。
14.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较纯净的氢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组合是____(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为保证安全,点燃氢气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
(3)实验室选择用装置C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15. 实验室进行回收二氧化锰的流程如图所示,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注: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
(1)操作a的名称是_____,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__。
(2)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3)向固体混合物中加足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
16. 在探究课上,老师给同学们一包黑色粉末,该粉末是由铁粉和氧化铜粉末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为了确定该粉末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假设】
(1)①黑色粉末是铁粉;
②黑色粉末是氧化铜粉末;
③黑色粉末是_________。
【设计方案】取少量黑色粉末,放入硬质玻璃管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片刻后加热充分反应。(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2)请完成下表:(不考虑铁粉和氧化铜粉末可能发生反应)
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 结论
_________ 猜想①成立
黑色粉末全部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②___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________ 猜想③成立
【实验结论】经过分析实验现象,确认猜想③成立。
【拓展延伸】
(3)根据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请你写出猜想②成立时,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反思评价】
(4)实验完成后,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直至玻璃管冷却至室温。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的目的是__________。
(5)从环保角度上看,上述设置有不足之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
(6)实验中,用酒精灯直接加热,反应比较缓慢,为了提高反应温度而增大反应速率,请你设计提高火焰温度的改进措施:___________。
17. 称取12.5g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杂质不参加反应)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50g稀盐酸,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结束后称量烧杯中剩余物质总质量为58.1g(不包括烧杯的质量,且溶解的气体质量忽略不计)。试计算:
(1)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
(2)12.5g石灰石中含碳酸钙的质量。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2023-2024人教九上化学期末临考押题卷
注意事项:
1.化学试卷共两大题17小题,满分40分。化学与物理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3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a-40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 物质变化无处不在。下列变化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燃料燃烧
B. 活性炭净水
C. 稀有气体通电发光
D. 石墨导电
【答案】A
【解析】
【详解】A、燃料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活性炭净水,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稀有气体通电发光,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石墨导电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2. 2021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 推广使用新能源 B. 大力提倡使用一次性餐具
C. 生活垃圾分类投放 D. 人走灯灭、节能减排
【答案】B
【解析】
【详解】A、推广使用新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A不合题意;
B、提倡使用一次性餐具既浪费资源,又增加了垃圾的产生,会造成污染,B符合题意;
C、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既能将可回收垃圾重新利用,节约资源,又能减少环境污染,C不合题意;
D、人走关灯、少开空调可以节约电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D不合题意。
故选B。
3. 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称量固体 B.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加热液体 D. 闻药品气味
【答案】A
【解析】
【详解】A、没有按照左物右码的原则来称量,故A错误;
B、手握试管,试管内温度升高,压强变大,观察到烧杯内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气密性良好,故B正确;
C、能液体加热时,试管与桌面成45°角,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加热时,先预热,再对准药品部位加热,故C正确;
D、应该用手扇集气瓶口使少量气体进入鼻腔,闻气味,故D正确。
故选A。
4. 下列位置或场所的标识,错误的是
A.水龙头附近 B.运酒精罐车上 C.城市居民楼道内 D.加油站内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图标为节约用水标志,贴在水龙头附近,做法正确;
B、图标为有毒物品标志,酒精无毒,具有可溶性,应贴易燃液体标志,做法错误;
C、图标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标志,贴在城市居民楼道内,做法正确;
D、图标为严禁烟火标志,贴在加油站内,做法正确。
故选B。
5. 锂电池在生活中应用广泛。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锂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 锂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C. 锂原子的质子数为3 D. 锂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g
【答案】D
【解析】
【分析】元素周期表信息图中,元素名称的左上角的数字为元素的原子序数,右上角为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下边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详解】A、由汉字结构带“钅”字旁可知,锂属于金属元素,故A正确;
B、锂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一个电子,故B正确;
C、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故锂原子的质子数为3,故C正确;
D、锂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单位是“1”,不是“g”,故D错误。
故选D。
6.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免洗手消毒凝胶消毒杀菌。某品牌消毒凝胶的成分中含有正丙醇(化学式为C3H8O)。下列有关正丙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属于氧化物 B. 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C. 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D. 含有4个氢分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正丙醇化学式可知该物质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
B、正丙醇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故B正确;
C、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8):16=9:2:4,故C错误;
D、由正丙醇化学式可知:该物质的每个分子里含有3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故D错误。
故选B。
7. 以CO2为原料通过光催化转化为CH4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保持不变 B. CH4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
C. 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 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和数日均不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反应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
【详解】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B、在CH4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由化合价原则可推出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故选项说法正确;
C、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微粒的变化和方程式的意义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均发生了变化,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8. 建立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 端午时节粽飘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氧气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C. 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水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D.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A、端午时节粽飘香,是因为粽子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粽香,故A正确;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所以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故B正确;
C、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C错误;
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但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故D正确。
故选C。
9. 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四个实验,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A.探究二氧化碳溶于水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瓶内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软塑料瓶变扁,故A正确;
B、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属于固体,瓶内压强减小,水进入瓶内,可以测出氧气的含量,故B正确;
C、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后二氧化碳气体逸出,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C错误;
D、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薄铜片上的白磷能与氧气接触,温度能达到着火点,水中的白磷不能与氧气接触,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可得出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故D正确;
故选C。
10. 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下列知识归纳错误的是
A.性质与用途 B.构成物质的微粒
①氢气做燃料——可燃性 ②用氮气作食品保护气——稳定性 ①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②原子得失电子变为离子,电子层数不一定变化
C.物质的除杂 D.生活安全常识
①除去CO2中的CO——通过灼热的CuO ②除去氧化钙中混有少量为CaCO3——高温煅烧 ①CO中毒——将患者迅速转移到通风处 ②夜间发现家里燃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①氢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②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食品保护气,故A正确;
B、①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②原子得到电子形成离子,电子层数不发生改变;原子失去电子形成离子,电子层数减少,故B正确;
C、①CO与灼热的CuO发生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达到除杂的目的;②碳酸钙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达到除杂的目的;故C正确;
D、①CO中毒,将患者迅速转移到通风处,离开一氧化碳弥漫的中毒环境,使患者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避免一氧化碳继续毒害人体;②燃气属于可燃性气体,与空气的混合气体,遇电火花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夜间发现家中燃气泄漏,不能立即开灯,应该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故D错误。
故选D。
11. 误差分析是定量实验的重要内容。下列误差分析错误的是
A. 电解水实验中因加入少量硫酸钠,导致收集氢气和氧气体积比大于2:1
B. 用托盘天平称量5.1g食盐时(1g以下用游码),砝码和物品放置颠倒,导致称量结果偏小
C. 用量筒量取10mL水,仰视读数,导致量取水的体积偏大
D.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电解水实验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是为了增强导电性,收集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大于2:1 ,是由于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故A错误;
B、托盘天平称取5.1g氯化钠,药品和砝码放反,药品质量=砝码-游码,会导致氯化钠偏少,故B正确;
C、量筒量取液体时,仰视读数,读数偏小,会导致液体的实际体积偏大,故C正确;
D、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若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读数,倒吸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会偏小,测量结果会偏小,故D正确。
故选A。
12. 为探究甲烷燃烧产物的成分,按照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装置A中无水硫酸铜呈现蓝色,说明燃烧产物中含有水
B. 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燃烧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
C. 装置D中黑色物质变成红色,装置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燃烧产物中含有一氧化碳
D. 气球的作用仅仅是用于收集剩余的二氧化碳气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A、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则装置A中无水硫酸铜呈现蓝色,说明燃烧产物中含有水,该选项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燃烧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该选项说法正确;
C、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能和黑色的氧化铜反应生成红色的铜和二氧化碳,则装置D中黑色物质变成红色,装置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燃烧产物中含有一氧化碳,该选项说法正确;
D、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空气,则气球的作用不仅收集剩余的二氧化碳气体,还收集未反应的一氧化碳,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碳纤维是指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强度、高模量的新式纤维材料,由石墨微晶沿纤维轴向方向堆砌而成。碳纤维“外柔内刚”,质量比金属铝轻。但强度却高于钢铁,具有耐腐蚀、高模量的特性,比热及导电性介于非金属和金属之间,X射线透过性好,在国际上被誉为“黑色黄金”。
(1)碳纤维属于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石墨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第_______周期,在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形成相应的离子,其离子符号为________。
【答案】13. 混合物
14.
15. ①. 三##3 ②. Al3+
【解析】
【小问1详解】
碳纤维是指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强度、高模量的新式纤维材料,由石墨微晶沿纤维轴向方向堆砌而成,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小问2详解】
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铝元素的原子有3个电子层,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第三周期,最外层电子数是3,在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形成带3个正电荷的铝离子,符号为:Al3+。
14.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较纯净的氢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组合是____(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为保证安全,点燃氢气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
(3)实验室选择用装置C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答案】14. 长颈漏斗
15. ①. BE ②. ③. 检验纯度
16.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
【解析】
【小问1详解】
仪器①为长颈漏斗;
【小问2详解】
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该反应为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选择B,由于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可选择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由于氢气难溶于水,可选择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氢气更纯净,所以选择BE;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因为氢气属于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时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因此在点燃氢气前,必须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小问3详解】
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且能溶于水,故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15. 实验室进行回收二氧化锰的流程如图所示,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注: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
(1)操作a的名称是_____,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__。
(2)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3)向固体混合物中加足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
【答案】15. ①. 过滤 ②. 漏斗
16. ①. ②. 催化作用
17 使氯化钾完全溶解(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操作a后将固体和液体分离,是过滤;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
【小问2详解】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及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作催化剂,起催化作用;
【小问3详解】
氯化钾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向固体混合物中加足量水,使氯化钾完全溶解,与二氧化锰分离。
16. 在探究课上,老师给同学们一包黑色粉末,该粉末是由铁粉和氧化铜粉末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为了确定该粉末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假设】
(1)①黑色粉末是铁粉;
②黑色粉末是氧化铜粉末;
③黑色粉末是_________。
【设计方案】取少量黑色粉末,放入硬质玻璃管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片刻后加热充分反应。(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2)请完成下表:(不考虑铁粉和氧化铜粉末可能发生反应)
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 结论
_________ 猜想①成立
黑色粉末全部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②___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________ 猜想③成立
【实验结论】经过分析实验现象,确认猜想③成立。
【拓展延伸】
(3)根据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请你写出猜想②成立时,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反思评价】
(4)实验完成后,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直至玻璃管冷却至室温。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的目的是__________。
(5)从环保角度上看,上述设置有不足之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
(6)实验中,用酒精灯直接加热,反应比较缓慢,为了提高反应温度而增大反应速率,请你设计提高火焰温度的改进措施:___________。
【答案】16. 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
17. ①. 黑色粉末无变化 ②. 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成立黑色粉末部分变红 ③.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8.
19. 防止生成铜被氧化
20. 在b处放一盏燃着的酒精灯(合理即可)
21. 在酒精灯火焰上罩上金属网罩(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所给信息,黑色粉末也可能是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
【小问2详解】
根据铁粉不能和一氧化碳反应,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根据猜想①成立,则黑色粉末无变化,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若黑色粉末全部变红,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黑色粉末全部是氧化铜,猜想②成立;
若黑色粉末是铁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通入一氧化碳加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若猜想③正确,则黑色粉末部分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小问3详解】
猜想②成立,则黑色粉末是氧化铜粉末,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实验完毕后,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的目的是防止生成的铜重新被氧化;
【小问5详解】
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此实验装置的不足之处是没有尾气处理装置,解决的方法是在b处放一盏燃着的酒精灯或系一只气球来收集尾气;
【小问6详解】
在酒精灯火焰上罩上金属网罩,可以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17. 称取12.5g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杂质不参加反应)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50g稀盐酸,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结束后称量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58.1g(不包括烧杯的质量,且溶解的气体质量忽略不计)。试计算:
(1)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
(2)12.5g石灰石中含碳酸钙的质量。
【答案】(1)碳酸钙中钙的质量分数=
答: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CO2的质量为12.5g+50g﹣58.1g=4.4g;
设12.5g石灰石中含碳酸钙的质量为
答:12.5g石灰石中含碳酸钙的质量为10g。
【解析】
小问1详解】
解析见答案;
【小问2详解】
解析见答案。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专题7初识酸、碱和盐检测题(含解析)2023-2024九年级化学仁爱版下册

下一篇:【2023人教九上化学期末临考集训】典型选择题集锦(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