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综合素质评价试卷(有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综合素质评价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 分,共33 分)
1.在校园楼梯、走道上禁止奔跑,我们在走道上行走速度合适的是( )
A.1 cm/s B.1 dm/s C. 1m /s D.10 m/s
2.在商场内乘坐观景电梯上升时,乘客说自己是静止的,该乘客所选的参照物是 ( )
A.地面 B.上升的电梯 C.商场内的收银员 D.货架上的商品
3. “小宸能唱很高的音”,这是指他的歌唱声音 ( )
A.速度快 B.时间长 C.音色好 D.音调高
4.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震耳欲聋——形容声音的音调很高
B.闻其声,知其人——是因为人与人的音色不同
C.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可以直接减弱噪声
D.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因为声能传递信息
5.以下对魅力广元秀丽风景中光现象的描述及分析,正确的是( )
A.皇泽大桥与水中倒影交相呼应,倒影的形成是光的折射现象
B.雄伟的剑门关关楼在阳光下的影子,是光的色散现象
C.白天我们能看到广元市的标志建筑——凤凰楼,因为凤凰楼是光源
D.看到倒垂在嘉陵江水中的树枝被“折断”,是光的折射现象
6.千山四季风景如画,其中有关物态变化的现象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 )
A.春天,湖面的冰逐渐消融 B.夏季,绵绵细雨落入山涧
C.秋天,山顶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慢慢消散 D.冬季,皑皑白雪覆盖山峰
7.下列诗句中涉及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
A.“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雾失楼台,月迷津渡”——“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冰”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8. “风云四号”卫星是我国发射的地球同步气象卫星,它距地表高度约36 000 km,利用红外遥感技术拍摄合成如图所示的微信启动页。寓意从“人类起源”到“华夏文明”的历史发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卫星能够拍摄到地球,是因为地球是光源
B.图中人的影子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C.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9.关于图中“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中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u为fB.图中凸透镜成像规律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
C.图中光路图说明光在不同介质间传播的方向一定改变
D.从不同方向能看清光屏上的像,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漫反射
10.下列实际应用中,主要从密度的角度考虑的是 ( )
A.用钨作为白炽灯泡灯丝的材料 B.用液态氢作为燃料给火箭提供动力
C.用透明玻璃做窗户 D.用塑料泡沫作为电影场景中倒塌的“墙壁”
11.分别由不同物质a、b、c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a实心体的密度最大 B. b实心体的密度是
C. c实心体的密度是a的两倍 D.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
二、填空与作图题(18、19 题各3分,其余每空1分,共19分)
12.蒙内(蒙巴萨——内罗毕)铁路是我国用中国技术,按中国标准帮肯尼亚修建的标轨铁路。列车从蒙巴萨出发,以120km/h的速度运行4 h后到达内罗毕,铁路全程约 km,行驶的过程中,以列车为参照物,路旁的建筑物是 (填“运动”或“静止”)的。
13.如图所示,天津水乐桥上直径为110 m的摩天轮,有着“天津之眼”的美誉,它与水中的倒影相映成趣。倒影的形成是由于光的 ,倒影中“摩天轮”的直径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0m。
14.用冰取火,似乎不可思议。但这绝非讹传,据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记载,我国古代就把冰块制成透镜,利用透镜对光的 作用将物体点燃,如图所示。用这类透镜制作的眼镜片,可以用来矫正 眼。
15.学校组织同学们利用投影仪观看“天宫课堂”第二课。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 透镜,屏幕上的彩色画面是由红、绿、 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坐在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屏幕画面,是因为光在屏幕表面发生 (填“镜面”或“漫”)反射。
16.如图所示是一玩具望远镜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则物镜的成像情况与 相同,目镜的成像情况与 相同。(均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17.暖气通常安置于房间的地面上,由于低处热空气密度比冷空气密度 (填“大”或“小”)而 (填“上升”或“下降”),周围冷空气就补充过来,形成冷、热空气的交互循环,更有利于整个房间变得温暖。
18.如图所示,一条光线垂直界面AC 进入玻璃砖后,在界面AB 上只发生反射,在图中画出该光线经界面AB反射和从界面BC离开玻璃砖后的光线。
19.如图所示,凸透镜与凹透镜的一个焦点重合,请根据入射光线,画出相应的出射光线。
三、实验与探究题(20 题 10分,21、22 题各 8分,共26 分)
20.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
(1)用透明玻璃板替代平面镜是便于确定像的 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2)如图所示,将玻璃板 放置在水平白纸上,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能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一支与A 完全相同的蜡烛 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与A的像完全重合,此现象说明 。
(3)想要判断蜡烛A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你的办法是 。
21.小军同学测量一个长方体物体的密度。
(1)调节天平平衡时,小军同学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横梁静止时天平情况如图甲所示。小军同学能否立即去调节平衡螺母: ,请说明理由: 。
天平调节好后,小军测量物体的质量,天平平衡时情况如图乙所示。接下来他用刻度尺测量了长方体的长、宽、高、计算出物体的体积为
(2) 小军回家告诉姐姐说:“我今天在学校测量出一个固态物体的密度为g/cm ,它是密度表所列物质的一种。它应该是哪种物质 ”请你替小军的姐姐做出正确回答: (填物质名称)。
22.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 (填“A”“B”A。或“C”)的位置。为使冰块均匀受热,应选用 (填“大冰块”或“碎冰”)进行实验。
(2)实验过程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冰的温度为 . C。
(3)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第6 min,处于 (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冰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温度 ;冰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
四、综合运用题(23 题10 分,24 题12分,共22分)
23.“十一”假期,小明和爸爸来到祖国边疆和田旅游,买了一个由和田玉制作的茶壶,如图所示。他很想知道这种和田玉的密度,于是他用天平测出壶盖的质量为44.4g ,再把壶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并测得溢出水的质量是14.8g 。则:
(1)和田玉的密度约为多少
(2)若测得整个空茶壶的质量为159 g,则该茶壶所含玉石的体积为多大
24. ZTZ-99式主战坦克,又称99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最新的主战坦克,其主要参数如图所示。
(1)在一次演习中,红方某坦克连装备为全新的99式坦克,在上午10时接到上级指示,要奔赴相距87.5k m的目标地,若该坦克连接到指示就立即出发,求最快在什么时刻能到达目的地。
(2)在行驶途中,该坦克连车队要经过一座由舟桥部队临时架设的浮桥,浮桥长142.7m。已知第一辆坦克匀速通过浮桥的时间是50s,求这辆坦克通过浮桥时的速度。
(3)该坦克连车队共有10辆坦克,车队所有坦克经过浮桥前后均保持匀速,且速度相同,每相邻两辆坦克之间的间距相等。车队保持固定长度的队形通过这座浮桥的时间为3m in,求车队每相邻两辆坦克间的间距为多大。(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期末综合素质评价
一、1. C 2. B
3. D 点拨:“小宸能唱很高的音”,这是指他的声带振动快,其发出声音的音调高。
4. B 点拨: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大,即声音的响度大,A不正确;闻其声,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B 正确;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只能监测出噪声的大小,不能减弱噪声,C不正确;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因为声能传递能量,D不正确。
5. D 点拨:平静的湖面相当于平面镜,倒影的形成是光的反射现象,A 错误;光照射下,剑门关关楼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 B 错误;标志性建筑不会发光,所以不是光源,白天我们能看到凤凰楼是因为该建筑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C错误;看到倒垂在嘉陵江水中的树枝被“折断”,是光的折射现象,故 D 正确。
6. C 点拨:冰逐渐消融,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过程;细雨是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慢慢消散,小水滴吸收热量汽化成为水蒸气;雪是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7. C 点拨: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冰晶,A 错误;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B 错误;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C 正确;冰是空气中的液态水凝固形成的冰晶,D错误。
8. D
9. D 点拨:图中物距大于像距,物大于像,此时为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原理,A、B错误;经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C错误;从不同方向能看清光屏上的像,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漫反射,D正确。
10. D
11. B 点拨:由图象可知,当三个实心体的质量都为1 kg
时,a实心体的体积最大,c实心体的体积最小,所以a实
心体的密度最小,c实心体的密度最大。当体积为4×
时,a 实心体的密度
b实心体的密度
r实心体的密度
由此可知c实心体的密度是 a 实心体的四倍;同种物质密度一定,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当质量增大时,体积也跟着增大,但它们的比值是不变的,所以密度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都无关。
二、12.480;运动 点拨:行驶路程 s= vt =120 km/h×4 h=480 km,以列车为参照物,路旁的建筑物是运动的。
13.反射;等于
14.会聚;远视
15.凸;蓝;漫 点拨: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投影仪是利用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16.照相机;放大镜
17.小;上升
18.解:如图所示。
点拨:光从空气垂直入射到玻璃界面上,传播方向不变,光在AB界面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都为45°,反射光线垂直入射到玻璃与空气界面后进入空气中,在作图时,注意先作出法线。
19.解:如图所示。
三、20.(1)位置 (2)竖直;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3)观察像能否成在光屏上
点拨:(1)玻璃板透明,用透明玻璃板替代平面镜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2)如图所示,将玻璃板竖直放置在水平白纸上,把点燃的蜡烛A 放在玻璃板的前面,能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一支与A 完全相同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与A的像完全重合,此现象说明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3)想要判断蜡烛A 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你的办法是观察像能否成在光屏上,光屏上出现像则为实像,光屏上没有出现像则为虚像。
21.(1)不能;游码未归零 (2)0.9;蜡
点拨:(1)小军同学不能立即去调节平衡螺母,原因是游码未归零。(2)图中游码标尺的分度值为 0.2g,物体的质量 m =20g+10g+5g +1g =36 g,物体的体积为40 cm ,物体的密度 因为此物体是固态物体,所以是蜡。
22.(1)C;碎冰 (2)-3 (3)固液共存;保持不变;晶体
四、23.解:
24.解:(1)坦克最快能到达目的地的时间 1.25 h =1 h15 min,
坦克最快到达目的地的时刻为10:00 + 1 h15 min =11:15。
(2)第一辆坦克 50s行驶的路程 150 m,第一辆坦克通过浮桥时的速度 3m /s。
(3)车队过桥行驶的总路程。 540 m,车队的总长度L总=540 m-142.7 m=397. 3m ,所有间隔的总长度L间总 =397.3m -7.3×10 m=324.3m ,每相邻两辆坦克间的间距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6单元综合训练(含答案)

下一篇:【2023秋人教九年级物理期末专题精练】第18章 电功率(易错题专题训练)(原卷+解析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