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溶解度同步练习 京改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含解析)

9.3溶解度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甲、乙两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甲物质的溶解度
C.t2℃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乙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若甲中含有少量的乙,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2.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60℃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10%
B.40℃时70gA物质放入100g水溶解后升温至60℃时,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C.6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40℃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
D.60℃时A、B、C三种物质的溶液中A物质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最多
3.为探究硝酸钾的溶解性,某同学按如下步骤进行了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KNO3 溶解度/g 20.9 31.6 45.8 63.9 85.5 110.0
A.①③中的溶液均是不饱和溶液
B.②中的固体的质量是4.2g
C.保持温度不变,若在③中加入25gKNO3固体可得到饱和溶液
D.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满足③>②>①
4.如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根据该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硝酸钾大
B.欲除去硝酸钾中少量氯化钠可以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C.将硝酸钾溶液从40℃降温至20℃,一定有晶体析出
D.40℃时,等质量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硝酸钾溶液中含水少
5.碳酸钠和氯化钠、氢氧化钙三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1℃时,Na2CO3和NaCl的溶质质量相等
B.t2℃时,Na2CO3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40%
C.向40℃时的饱和澄清石灰水降温到20℃,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要从Na2CO3饱和溶液中得到碳酸钠晶体,最后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6.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对该温度下它的饱和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36:136
B.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6:100
C.溶液的质量一定是136g
D.溶剂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00:136
7.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将植物油加入水中搅拌,可得到溶液
B.75%的医用酒精消毒液,溶质是酒精,溶剂是水
C.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D.饱和溶液中一定不能再溶解其他物质
8.不含结晶水的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降低温度一定能使甲从其溶液中结晶出来
B.t1℃时,甲、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C.t2℃时,向50g饱和乙溶液中加入1g乙,充分搅拌后溶液质量仍是50g
D.将t2℃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
9.20℃时,两只烧杯内装有等量水,向其中分别加入甲、乙两种固体,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如下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A点所示乙溶液中加入少量固体甲,能继续溶解
C.将A、B点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均有晶体析出
D.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10.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随温度升高,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均增大
B.将t2℃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C.将t2℃时等质量的a、b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a大于b
D.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则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
二、判断题
11.把一杯饱和NaCl溶液加热蒸发掉一些水分后,冷却至原来的温度,保持不变的溶液的质量( )
12.所有物质的溶解度一定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13.不饱和溶液一定可以通过蒸发溶剂变成饱和溶液( )
14.常温下把11gCa(OH)2 放入100g水中制成饱和溶液,此时溶液中含溶质质量11g( )
15.难溶物质的溶解度为零( )
三、科学探究题
16.疫情期间,某兴趣小组同学对某品牌维生素C泡腾片与水作用,不断产生小气泡的现象产生了好奇,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
1.维生素C泡腾片加水产生气泡是由于所含的柠檬酸(C6H8O7)和小苏打(NaHCO3)发生了化学反应。
2.服用维生素C泡腾片时应用冷水或温开水溶解。
探究一: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1)小红依据化学反应前后 不变的规律,猜想气体可能是:
猜想一:二氧化碳;猜想二:氧气;猜想三:氢气。
(2)小明结合生活经验,排除了猜想三,理由是 。
并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检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收集一瓶气体,向瓶内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不复燃 猜想一正确
收集一瓶气体,向瓶内倒入液体X,振荡 液体变浑浊
(3)倒入的液体X是 (填试剂名称),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探究二:加水温度不同,对收集的气体量有何影响?
小明在进行上述实验时发现,当药品用量相同时,用不同温度的水溶解药品,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不同,于是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实验探究】小明用15℃水和45℃水分别溶解药品,收集所产生的气体,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A中加入一片维生素C泡腾片,再加入水,迅速塞紧胶塞。量筒C用于收集A中产生的气体所排出的液体。B中植物油的作用是 。
实验记录如下,请填写表中空白。
实验序号 加入水的体积 加入水的温度 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
1 200mL 15℃ a mL
2 45℃ bmL
记录数据,小明收集到的气体体积:a【实验结论】加水温度越高,收集到的气体量越多。
【交流反思】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在反应物用量相同,产生的气体量也相同的前提下,实验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验证了这种可能性。
【拓展延伸】维生素C泡腾片溶于水产生的气体有助于改善口感,提高治疗的效果,但水温不宜过高,否则会破坏药物成分,降低疗效。
四、综合应用题
17.如图3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 。
(2)t2℃时,将50ga物质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3)若a中含有少量b,可用 (蒸发结晶/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4)t2℃时,等质量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5)欲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如下图:

①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 (填字母序号)。
②经检测,所配制的溶液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 (填字母序号)。
a.称量前天平未调平,指针偏右
b.氯化钠固体不纯
c.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d.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18.CO2的捕集与资源化利用是化学研究的热点。
(1)控制CO2的排放,是为了减缓 效应,加压水洗法可捕集CO2,是因为压强增大时CO2在水中的溶解度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石灰石循环法可用于捕集烟气中CO2,该方法以CaO捕集CO2,将所得产物在高温下煅烧可重新获得CaO,高温煅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生成的CaO疏松多孔,结构与活性炭相似,其在捕集过程中对CO2具有良好的 性。
(3)对CO2气体加压,降温,可获得干冰,从构成物质的微粒视角分析,该过程主要改变的是 。
(4)CO2可用于食品保鲜,实验测得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1所示。
①气体中CO2体积分数增大时,造成图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溶液中 浓度增大(填化学式)。
②智能化食品包装通过颜色变化显示包装内CO2气体含量的变化,举出一种可通过颜色变化用于该智能化包装的物质 。
(5)已知一定条件下CO2与H2以质量比11:2反应可生成CH4,与该反应类似,不同条件下,CO2与H2反应也能生成甲醇(CH4O)。生成甲醇时参加反应的CO2与H2的质量比为 。
(6)为研究某公园中植物与大气间碳交换,对该公园一年内每天的气温及光合有效辐射进行测量,结果见图-2和图-3,通过测量其一年内每天空气中CO2含量等数据,分析所得碳交换的结果见图-4。碳交换以每月每平方米植物吸收或释放CO2的质量表示,正值为净吸收CO2,负值为净释放CO2。
①由上图可推测,影响公园中植物与大气碳交换的因素有 。
②为进一步研究环境因素对公回中植物与大气碳交换的影响,从光合作用的角度出发,还需测量的重要因素是其一年内每天 的变化。
19.分析处理图表中的信息是学习化学的种重要方法。
(1)下表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g水)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KNO3 13.3 20.9 32 45.8 64 85.5 110 138 169 202 246
NaCl 35.7 35.8 36 36.3 36.6 37 37.3 37.8 38.4 39 39.8
①30℃时,KNO3溶液的最大浓度(溶质质量分数)为 (只列计算式,不需要计算结果).
②根据表内数据可知,KNO3和NaCl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X,则X的取值范围是 。
(2)根据电解水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从宏观上观察:图示a、b管中产生的体积比约为2:1,则他们的质量比为 。
②从微观上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字母)。
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3)如图是对20℃一定质量的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结晶的实验过程,请回答。

①蒸发前原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n的数值是 。
②依据上述实验,你认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是 (填序号)。
a.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随温度升高面减小 c.无法判断。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 , 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等,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B.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指名温度时,不能比较溶解度的大小。C. 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t2℃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乙的溶解度变小,析出晶体,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D. 由图可知,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且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将高温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析出的基本都是甲,所以若甲中含有少量的乙,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选D
点睛: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溶剂的量都是100g,所以分析溶质的质量分数时,只需要比较溶质的多少即可。溶解度变大时,溶质不变,溶解度减小时溶质质量等于减小后的溶解度
2.B
【详解】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6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110g,则60℃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叙述不正确;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40℃时,A物质的溶解度<70g,则40℃时70gA物质放入100g水不能完全溶解,得到A的饱和溶液,后升温至60℃时,A的溶解度为110g>70g,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叙述正确;
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6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由于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大,当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时,降温至40℃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题干中未指明三种饱和溶液的质量,故无法判断,叙述不正确;
D、由溶解度曲线可知:60℃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A>B>C,则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浓度A>B>C。当A、B、C三种物质的溶液为等质量的饱和溶液时,A物质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最多,未指明三种溶液为饱和溶液,且质量相等,故无法判断,叙述不正确。
故选B。
3.C
【详解】A、硝酸钾在20℃时的溶解度是31.6g,含义是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31.6g,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则20℃中,50g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15.8g,则①为不饱和溶液;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50g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55g,③中只有硝酸钾20g,故③为不饱和溶液,说法正确;
B、根据A选项分析可知,20℃中,50g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15.8g,②中未溶解的固体的质量是 10g+10g-15.8 g=4.2g,说法正确;
C、根据A选项分析可知,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50g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55g,③中只有硝酸钾20g,保持温度不变,若在③中加入55g -20g=35g,硝酸钾固体可得到饱和溶液,说法错误;
D、②中硝酸钾的溶质质量分数是,③中硝酸钾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②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③>②,①②溶液中的溶剂的质量相等,②中溶质的质量比①中的多,故①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②>①,说法 正确。
故选C。
4.D
【详解】A、未说明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无法直接根据溶解度曲线比较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A错误;
B、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变化比较大,所以除去硝酸钾中含有的少量NaCl应采用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故B错误;
C、不知道40℃时硝酸钾溶液是否饱和,因此不一定有晶体析出,故C错误;
D、由于40°C时,KNO3的溶解度比NaCl的溶解度大,所以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等质量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硝酸钾溶液中含溶质较多,溶剂较少,D正确。
故选D。
5.C
【详解】A、t1℃时,Na2CO3和NaCl的溶解度相同,但溶液的质量不确定,无法比较溶质质量的大小,故A错误;
B、t2℃时,Na2CO3的溶解度是40g,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8.6%;故B错误;
C、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将40℃时的饱和澄清石灰水降温到20℃,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C正确;
D、由于Na2CO3溶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较大,要从饱和Na2CO3溶液中得到碳酸钠晶体,最好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故D错误。
故选C。
6.C
【详解】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是指在20℃时,36g氯化钠完全溶解在100g水中形成136g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所以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36:136,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6:100;溶剂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00:136,对应溶解度的溶液的质量是136g,但并不是该温度下所有食盐溶液都是136g,可能是任意克数。故选C。
【点睛】理解溶解度概念中的四要素:一定温度、100g溶剂、饱和状态,溶质质量(单位是g)是解题的关键。
7.B
【详解】A、植物油难溶于水,将植物油加入水中搅拌,不能得到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75%的医用酒精消毒液,溶质是酒精,溶剂是水,符合题意;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饱和溶液还能再溶解其它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C
【详解】A、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但降低甲的不饱和溶液的温度至某一温度时,若溶液仍未饱和,则不能析出晶体,A错误;
B、t1℃时,甲、丙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但溶液质量未知,无法确定溶质的质量关系,B错误;
C、一定温度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不能再继续溶解该物质,故向50 g饱和乙溶液中加1 g乙物质,无法溶解,溶液质量仍是50g,C正确;
D、将t2℃时甲、乙、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甲、乙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溶解度:乙大于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乙大于甲;而丙的溶解度增大,溶液中溶质、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仍为t2℃时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t1℃甲的溶解度大于t2℃丙的溶解度,故降温后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为乙>甲>丙,D错误。
故选C。
9.B
【详解】A. 没有具体温度,不能判断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错误;
B. 由图可知,A点后加入甲物质,其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继续变大,故A点所示乙溶液中加入少量固体甲,能继续溶解,正确;
C. 不确定甲乙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情况,将A、B点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不能判断是否有晶体析出,错误;
D. 不确定甲乙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情况,不能判断提纯甲的方法,错误;
故选B。
10.C
【详解】A、随温度升高,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均增大错误。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A错;
B、t2℃三种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a、b两溶液有晶体析出,c溶液没有晶体析出,由饱和溶液质量分数=,得降温至t1℃时溶液质量分数大于a溶液质量分数,c溶液降温至t1℃溶液没有变化,溶质质量分数由t2℃的溶解度得到,即降温后三者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为b>a>c,故B错误;
C、将t2℃时等质量的a、b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a大于b,因为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比b大,故C正确;
D、t1℃时,a、c两溶液没有指明是饱和溶液,根据溶解度相等无法作比较,故D错误。
故选C。
11.错误
【详解】把一杯饱和NaCl溶液加热蒸发掉一些水分后,溶液中的溶剂的质量减少,冷却至原来的温度,有部分氯化钠结晶析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少,则溶液的质量减少,蒸发前后,溶液的温度不变,则保持不变的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选项错误,故填错误。
12.错误
【详解】绝大部分的固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但是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气体的溶解度也是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错误。
13.错误
【详解】部分不饱和溶液可以通过蒸发溶剂的方式变成饱和溶液,但是有一部分溶质比溶剂更容易挥发的溶液就不能采用这种方法,比如盐酸溶液,故错误。
14.错误
【详解】氢氧化钙属于微溶物,微溶于水的固体物质在常温时的溶解度为0.01g~1g之间,故此时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在0.01g~1g之间。
15.错误
【详解】在20℃时,某种物质溶解度在0.01克以下,一般可以称其为难溶物质,故错误。
16. 元素种类 H2易燃易爆 澄清石灰水 防止二氧化碳溶解在(B 装置的)水中 200 mL 二氧化碳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合理即可)
【详解】[查阅资料](1)柠檬酸(C6H8O7)和小苏打(NaHCO3)中含有碳、钠、氢、氧元素组成,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气体可能为氢气或二氧化碳或氧气。
(2)氢气易燃易爆,则产生的气体应该不是氢气。
(3)若猜想一正确,即为二氧化碳气体,而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液体X为澄清石灰水;
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探究]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植物油能防止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
根据单一变量原子,则实验2加入的水的体积应与实验1相同,即为200mL。
[交流反思]由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则温度不同,收集的气体体积不同。
17.(1)在 t1℃时,a 和 c 的溶解度相等,为25g。
(2)140 ;
(3)降温结晶
(4)c >b >a
(5) DEABC bc
【详解】(1)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P点的含义是在 t1℃时,a 和 c 的溶解度相等,为25g。
(2)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2℃时,a的溶解度是4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40ga,所以将50ga物质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100g+40g=140g。
(3)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a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b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若a中含有少量b,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4)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2℃时,溶解度a>b>c。所以等质量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 >b >a。
(5)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配制步骤是,计算、取药品称量、量取水、溶解。分析图示可知,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DEABC;
a、称量前天平未调平,指针偏右 ,左盘需加入较多的氯化钠才能使天平平衡,多取了溶质,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b、氯化钠固体不纯,溶质少,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c、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实际量取的水偏多,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d、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因为溶液具有均一性,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综上所述:选择b、c。
18. 温室 增大 吸附 分子间隔 H2CO3 石蕊溶液 22:3 气温、光照强度 水分含量
【详解】(1)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过高会加剧温室效应,所以控制CO2的排放,是为了减缓温室效应,加压水洗法可捕集CO2,是因为压强增大时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
(2)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碳酸钙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化高温学方程式为,生成的CaO 疏松多孔,结构与活性炭相似,其在捕集过程中对CO2具有良好的吸附性;
(3)对CO2气体加压、降温,可获得干冰,从构成物质的微粒视角分析,该过程主要改变的是分子间隔;
(4)①气体中CO2体积分数增大时,pH变小,溶液的酸性增强,即溶液中碳酸的浓度增大;故填:H2CO3;
②酸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所以可使用石蕊试液;故填:石蕊试液;
(5)在一定条件下,CO2与H2反应能生成甲醇(CH4O)和水,化学方程式为,参加反应的CO2与H2的质量比;
(6)①由如图可推测,影响公园中植物与大气碳交换的因素有气温、光照强度;
②水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所以为进一步研究环境因素对公园中植物与大气碳交换的影响,从光合作用的角度出发,还需测量的重要因素是其一年内每天水分含量的变化。
19. ×100% 36~36.3 1:8 B 不饱和 9 C
【详解】(1)下表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g水)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KNO3 13.3 20.9 32 45.8 64 85.5 110 138 169 202 246
NaCl 35.7 35.8 36 36.3 36.6 37 37.3 37.8 38.4 39 39.8
①30℃时,KNO3溶液的最大浓度(溶质质量分数)为是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②根据表内数据可知,KNO3和NaCl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X,则X的取值范围是36~36.3;
(2)根据电解水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①.从宏观上观察:图示a、b管中产生的体积比约为2:1,反应方程式为,2H2O 2H2↑+ O2↑,由方程式可知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
②从微观上分析:
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选项说法正确;
b.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选项说法错误;
c.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
(3)①.由题中信息可知,第一次蒸发10g水不饱和溶液,第三次还是蒸发饱和溶液中10g水,析出晶体应该是4g,n的数值是9;
②.上述实验是在恒温条件下进行的,不能判断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故选C。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10.3金属的冶炼与防护同步练习 京改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含解析)

下一篇:专题02空气和常见化合物(含解析) 2024年九年级化学寒假提升学与练(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