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中化学第1单元课题1物质的分类与转化课时练习
1.(2023上·天津河西·高一统考期中)下列实验中,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除去中混有的CO:在足量的氧气中点燃
B.分离Fe和Cu固体:加足量稀硫酸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检验溶液中混有NaCl:取样,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白色沉淀
D.鉴别两种氮肥:取样,分别加入溶液,观察现象
【答案】D
【详解】A. 中混有的CO:在足量的氧气中点燃,由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一氧化碳的含量也较低,无法将其点燃,即使能点燃,也难以控制氧气用量而不能提纯,故A错误;
B.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过滤只能得到铜,无法分离铁和铜,故B错误;
C.取样,滴加硝酸银溶液,由于碳酸钠、氯化钠溶液分别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碳酸银、氯化银,产物均为白色沉淀,故无法确定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钠,故C错误;
D.取样,分别加入溶液到两种氮肥中,前者可产生白色硫酸钡沉淀、后者不反应,则观察到不同现象,故可鉴别两种氮肥,故D正确。
故选D。
2.(2023上·江苏·高一校联考阶段练习)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详解】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Cu位于H元素的后边,不能与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产生CuCl2,因此不能发生上述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A错误;
B.NaOH与H2SO4发生中和反应产生Na2SO4,但Na2SO4与K2CO3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因此不能产生Na2CO3,因此不能发生上述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B错误;
C.C与足量氧气在点燃时反应产生CO2气体,CO2被NaOH溶液充分吸收,反应产生NaHCO3,可以实现上述物质之间的直接转化,C正确;
D.Ca(OH)2与HCl发生中和反应产生CaCl2,但由于酸性:HCl>H2CO3,因此CaCl2溶液与CO2气体不能发生反应,故不能发生上述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3.(2023上·湖南长沙·高一长郡中学校考期中)分类法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常用科学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 )
①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②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③酸性氧化物均能溶于水,且与水化合生成酸
④根据酸分子中所含氢原子的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A
【详解】①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①正确;
②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可能是混合,如O2和O3组成的物质,②正确;
③酸性氧化物中SiO2不溶于水,不能与水化合生成硅酸,③错误;
④根据酸分子能电离出的氢离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④错误;
综上所述,分类合理的是①②,故选A。
4.(2023上·河北邢台·高一邢台市第二中学校联考阶段练习)中华诗词是中华文化瑰宝中的明珠,也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下列对古诗词所涉及的化学知识的解读错误的是( )
A.“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黄酒属于分散系
B.“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铁生锈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C.“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雾属于气溶胶
D.“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铁质铠甲能导电,属于电解质
【答案】D
【详解】A.黄酒是酒精分散在水中形成的溶液,属于分散系,故A正确;
B.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发生的复杂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
C.雾是小水滴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气溶胶,故C正确;
D.铁质铠甲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D。
5.(2023上·山东淄博·高一山东省淄博第四中学校考阶段练习)有关物质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中部分的反应可能是置换反应
B.反应②一定有盐参加反应
C.向Ca(OH)2溶液中加入CaO,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D.物质X是一种常见的酸性氧化物
【答案】D
【分析】依据转化关系可知,X可与碳酸钙相互转化,且与氢氧化钙反应,可知X为二氧化碳,结合相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判断解答。
【详解】A.由题图中物质之间的反应可知,所有反应均不属于置换反应,A错误;
B.由于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二氧化碳不属于盐,即反应②不一定有盐参加反应,B错误;
C.向Ca(OH)2溶液中加入CaO,若是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分数不会增大,C错误;
D.由于二氧化碳、碳酸钙之间能相互转化,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X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属于酸性氧化物,D正确;
故答案为:D。
6.(2023上·陕西咸阳·高一兴平市西郊高级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分类是认识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各组物质,按纯净物、碱、酸性氧化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胆矾、小苏打、一氧化碳 B.碱石灰、纯碱、二氧化氮
C.液氯、烧碱、二氧化硫 D.盐酸、生石灰、干冰
【答案】C
【详解】A.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碳酸氢钠属于盐,不属于碱;一氧化碳是不成盐氧化物,不是酸性氧化物,故A错误;
B.碱石灰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形成的混合物,不是纯净物;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不是酸性氧化物,故B错误;
C.液氯是只含有氯气一种物质的纯净物;烧碱是氢氧化钠的纯净物,属于碱;二氧化硫是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酸性氧化物,故C正确;
D.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不属于纯净物;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属于碱性氧化物,不属于碱,故D错误;
故选C。
7.(2023上·福建厦门·高一厦门市第十中学校考期中)多糖基复合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多糖基复合纳米颗粒分散到水中形成可分散系,下列关于该分散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分散系属于胶体
B.多糖基复合纳米颗粒直径较大,不能透过滤纸
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氯化钡溶液和该分散系
D.一束光通过该分散系,可观察到光亮的通路
【答案】B
【详解】A. 多糖基复合纳米材料(直径10-9~10-7m),分散到水中,该分散系为胶体,故A正确;
B. 多糖基复合纳米分散到水中形成胶体,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但能透过滤纸,故B错误;
C. 胶体有丁达尔效应而溶液没有,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氯化钡溶液和该分散系,故C正确;
D. 胶体有丁达尔效应,一束光通过该分散系,可观察到光亮的通路,故D正确;
故选B。
(2023上·山东淄博·高一高青县第一中学校考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B.和互为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分别属于电解质、非电解质
D.由一种元素的阴离子与另一种元素的阳离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答案】C
【详解】A.酸性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故A错误;
B.和互为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C.熔融状态能导电,属于电解质;自身不能电离,属于非电解质,故C正确;
D.由一种元素的阴离子与另一种元素的阳离子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Na+与 构成的物质是Na2O、Na2O2的混合物,故D错误;
选C。
9.(2023上·北京怀柔·高一北京市怀柔区第一中学期中)青蒿素分子式为,相对分子质量282.33。无色针状晶体,味苦。青蒿素属于( )
A.单质 B.化合物 C.氧化物 D.混合物
【答案】B
【详解】A.青蒿素分子式为,有固定组成,属于纯净物,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物,故A错误;
B.化合物青蒿素分子式为,有固定组成,属于纯净物,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物,故B正确;
C.青蒿素分子式为,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C错误;
D.化合物青蒿素分子式为,有固定组成,属于纯净物,故D错误;
选B。
10.(2021上·山西大同·高一校考阶段练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与碱发生反应
②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但碱性氧化物一定都是金属氧化物
③蔗糖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和电解质
④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⑤因为胶粒比溶液中溶质粒子大,所以胶体可以用过滤的方法把胶粒分离出来
⑥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胶粒直径介于1nm到l00nm之间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答案】A
【详解】①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与碱发生反应,①正确;
②Na2O2是金属氧化物而不是碱性氧化物,但是碱性氧化物一定都是金属氧化物,②正确;
③蔗糖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和弱电解质,③正确;
④纯碱的化学式是Na2CO3,是盐而不是碱,④错误;
⑤虽然胶粒比溶液中溶质粒子大,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但是能透过滤纸,所以胶体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胶粒分离出来,⑤错误;
⑥氢氧化铁胶体粒子带正电荷,相互之间存在排斥现象,这是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⑥错误;
①、②、③三个说法正确,④、⑤、⑥三个说法错误;
答案选A。
11.(2022上·江西宜春·高二上高二中校考阶段练习)X、Y、Z各代表一种物质,若X+Y=Z+H2O,则X和Y的反应不可能是( )
A.盐和盐的反应 B.酸与碱的反应
C.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反应 D.酸性氧化物和碱的反应
【答案】C
【详解】A.和反应会生成和水, A错误;
B.酸与碱反应产生盐和水, B错误;
C.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生成物只有一种,C正确;
D.酸性氧化物和碱反应产生盐和水, D错误;
故选C。
12.(2017上·贵州毕节·高三贵州省大方县第一中学阶段练习)铜器久置于空气中会和空气中的水蒸气、、作用产生“绿锈”,该“绿锈”俗称“铜绿”,又称“孔雀石”[化学式为],“铜绿”能跟酸反应生成铜盐、和。某同学利用下述系列反应实现了“铜→铜绿→……→铜”的转化。
(1)从三种不同分类标准回答,“铜绿”属于哪类物质: 。
(2)请写出“铜绿”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④⑤的化学方程式:
④ ;
⑤ 。
(4)上述转化过程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答案】(1)盐、铜盐、碱式盐(或碳酸盐)
(2)
(3)
(4) ① ②③ ④
【分析】铜在空气中与氧气、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铜绿,铜绿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加热分解为氧化铜和水,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水,所以A是氯化铜、B是氧化铜。
【详解】(1)“铜绿”是,由铜离子、碳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构成,属于盐;含有铜离子属于铜盐;含有碳酸根离子,属于碳酸盐,含有氢氧根离子,属于碱式盐。
(2)“铜绿”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二氧化碳、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反应④是氢氧化铜加热分解为氧化铜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反应⑤是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铜在空气中与氧气、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多种物质生成1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跟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氯化钠,属于复分解反应;氢氧化铜加热分解为氧化铜和水,属于分解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①,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②③,属于分解反应的是④。
13.(2023上·重庆九龙坡·高一统考开学考试)早在战国时期,《周礼·考工记》就记载了我国劳动人民制取氢氧化钾以漂洗丝帛的工艺。大意是:先将干燥的木头烧成灰(含),用其灰汁浸泡丝帛,再加入石灰即可。其反应过程如图。
(1)操作a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
(2)反应过程中未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3)反应过程中能够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4)氢氧化钙与灰汁(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古人不提前制备大量氢氧化钾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达)。
【答案】(1)漏斗
(2)置换反应
(3)CaCO3
(4)Ca(OH)2+K2CO3=CaCO3↓+2KOH
(5)2KOH+CO2=K2CO3+H2O
【分析】结合流程,操作a为分离溶液和不溶物,为过滤操作。
【详解】(1)操作a为过滤,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
(2)碳酸钙高温分解为分解反应,氧化钙和水反应为化合反应,氢氧化钙和碳酸钾反应为复分解反应,则反应过程中未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3)结合流程图,反应过程中能够循环利用的物质是CaCO3;
(4)氢氧化钙与灰汁(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K2CO3=CaCO3↓+2KOH;
(5)氢氧化钾容易和空气中的CO2反应,则古人不提前制备大量氢氧化钾的原因是2KOH+CO2=K2CO3+H2O。
14.(2023上·河北石家庄·高一阶段练习)FeCl3是黑棕色晶体,主要用于金属蚀刻,污水处理。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物质的分类方法,FeCl3应属于 (填序号)。
①酸;②氯化物;③混合物;④盐;⑤化合物;⑥电解质;⑦易溶于水物质
(2)将饱和FeCl3溶液逐滴加入沸水中,继续煮沸可制取氢氧化铁胶体,氢氧化铁胶体可处理污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判断胶体制备是否成功可利用胶体的 ;某同学在实验中没有使用蒸馏水,而是用自来水,结果生成了红褐色沉淀,原因是 。
(3)宋代《千里江山图》描绘了山清水秀的美丽景色,历经千年色彩依然,其中绿色来自孔雀石颜料(主要成分为Cu(OH)2·CuCO3),青色来自蓝铜矿颜料(主要成分为Cu(OH)2·2CuCO3)。 其中孔雀石颜料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请写出Cu(OH)2·CuCO3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②④⑤⑥⑦
(2)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丁达尔效应 发生了聚沉
(3) 混合物 Cu(OH)2·CuCO3+4HCl=2CuCl2+3H2O+CO2↑
【详解】(1)FeCl3是由铁元素和氯元素形成的纯净物,属于盐类,易溶于水,溶于水电离,也属于电解质,答案选②④⑤⑥⑦。
(2)将饱和FeCl3溶液逐滴加入沸水中,继续煮沸可制取氢氧化铁胶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胶体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判断胶体制备是否成功可利用胶体的丁达尔效应;某同学在实验中没有使用蒸馏水,而是用自来水,结果生成了红褐色沉淀,由于自来水中含有其它电解质,胶体遇电解质发生聚沉,因此原因是发生了聚沉。
(3)孔雀石颜料的主要成分为Cu(OH)2·CuCO3,所以属于混合物,Cu(OH)2·CuCO3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CuCO3+4HCl=2CuCl2+3H2O+CO2↑。
15.(2023上·云南红河·高一蒙自一中校联考阶段练习)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进行胶体的制备实验。
甲同学:向饱和溶液中加少量NaOH溶液。乙同学:直接加热饱和溶液。
丙同学:向25mL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正确的同学是 (填“甲”“乙”或“丙”),该正确操作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证明有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是用一束强光从侧面照射,观察现象,该过程利用的胶体性质是 。
(3)丙同学在做实验时加热时间过长,结果形成了悬浊液,导致胶体发生了 现象。
(4)戊同学认为制备的胶体中混有杂质,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提纯,该操作名称为 ,放置2min后,取少量半透膜(完好)外的液体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用稀硝酸酸化的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
【答案】(1) 丙 FeCl3+3H2O Fe(OH)3 (胶体)+3HCl
(2)丁达尔效应
(3)破坏了胶体的组成,会导致胶体聚沉,使之形成大颗粒的沉淀
(4) 渗析 有白色沉淀生成
【详解】(1)制备Fe(OH)3 胶体是把FeCl3 饱和溶液滴加到沸水中,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不能用NaOH溶液,否则产生的是Fe(OH)3 沉淀,丙同学操作正确;该正确操作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 Fe(OH)3 (胶体)+3HCl;
(2)检验胶体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丁达尔效应;
(3)加热时间过长破坏了胶体的组成,会导致胶体聚沉,使之形成大颗粒的沉淀;
(4)胶体粒子不能通过半透膜,溶液可以通过,分离Fe(OH)3胶体中混有FeCl3杂质,可以用渗析的方法,分离出FeCl3,FeCl3进入烧杯的蒸馏水中,取少量半透膜外的液体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用稀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可以观察到有白色的AgCl沉淀生成。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
2024年高中化学第1单元课题1物质的分类与转化课时练习
1.(2023上·天津河西·高一统考期中)下列实验中,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除去中混有的CO:在足量的氧气中点燃
B.分离Fe和Cu固体:加足量稀硫酸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检验溶液中混有NaCl:取样,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白色沉淀
D.鉴别两种氮肥:取样,分别加入溶液,观察现象
2.(2023上·江苏·高一校联考阶段练习)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A.
B.
C.
D.
3.(2023上·湖南长沙·高一长郡中学校考期中)分类法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常用科学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 )
①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②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③酸性氧化物均能溶于水,且与水化合生成酸
④根据酸分子中所含氢原子的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2023上·河北邢台·高一邢台市第二中学校联考阶段练习)中华诗词是中华文化瑰宝中的明珠,也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下列对古诗词所涉及的化学知识的解读错误的是( )
A.“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黄酒属于分散系
B.“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铁生锈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C.“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雾属于气溶胶
D.“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铁质铠甲能导电,属于电解质
5.(2023上·山东淄博·高一山东省淄博第四中学校考阶段练习)有关物质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中部分的反应可能是置换反应
B.反应②一定有盐参加反应
C.向Ca(OH)2溶液中加入CaO,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D.物质X是一种常见的酸性氧化物
6.(2023上·陕西咸阳·高一兴平市西郊高级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分类是认识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各组物质,按纯净物、碱、酸性氧化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胆矾、小苏打、一氧化碳 B.碱石灰、纯碱、二氧化氮
C.液氯、烧碱、二氧化硫 D.盐酸、生石灰、干冰
7.(2023上·福建厦门·高一厦门市第十中学校考期中)多糖基复合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多糖基复合纳米颗粒分散到水中形成可分散系,下列关于该分散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分散系属于胶体
B.多糖基复合纳米颗粒直径较大,不能透过滤纸
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氯化钡溶液和该分散系
D.一束光通过该分散系,可观察到光亮的通路
8.(2023上·山东淄博·高一高青县第一中学校考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B.和互为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分别属于电解质、非电解质
D.由一种元素的阴离子与另一种元素的阳离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9.(2023上·北京怀柔·高一北京市怀柔区第一中学期中)青蒿素分子式为,相对分子质量282.33。无色针状晶体,味苦。青蒿素属于( )
A.单质 B.化合物 C.氧化物 D.混合物
10.(2021上·山西大同·高一校考阶段练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与碱发生反应
②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但碱性氧化物一定都是金属氧化物
③蔗糖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和电解质
④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⑤因为胶粒比溶液中溶质粒子大,所以胶体可以用过滤的方法把胶粒分离出来
⑥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胶粒直径介于1nm到l00nm之间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11.(2022上·江西宜春·高二上高二中校考阶段练习)X、Y、Z各代表一种物质,若X+Y=Z+H2O,则X和Y的反应不可能是( )
A.盐和盐的反应 B.酸与碱的反应
C.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反应 D.酸性氧化物和碱的反应
12.(2017上·贵州毕节·高三贵州省大方县第一中学阶段练习)铜器久置于空气中会和空气中的水蒸气、、作用产生“绿锈”,该“绿锈”俗称“铜绿”,又称“孔雀石”[化学式为],“铜绿”能跟酸反应生成铜盐、和。某同学利用下述系列反应实现了“铜→铜绿→……→铜”的转化。
(1)从三种不同分类标准回答,“铜绿”属于哪类物质: 。
(2)请写出“铜绿”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④⑤的化学方程式:
④ ;
⑤ 。
(4)上述转化过程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13.(2023上·重庆九龙坡·高一统考开学考试)早在战国时期,《周礼·考工记》就记载了我国劳动人民制取氢氧化钾以漂洗丝帛的工艺。大意是:先将干燥的木头烧成灰(含),用其灰汁浸泡丝帛,再加入石灰即可。其反应过程如图。
(1)操作a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
(2)反应过程中未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3)反应过程中能够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4)氢氧化钙与灰汁(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古人不提前制备大量氢氧化钾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达)。
14.(2023上·河北石家庄·高一阶段练习)FeCl3是黑棕色晶体,主要用于金属蚀刻,污水处理。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物质的分类方法,FeCl3应属于 (填序号)。
①酸;②氯化物;③混合物;④盐;⑤化合物;⑥电解质;⑦易溶于水物质
(2)将饱和FeCl3溶液逐滴加入沸水中,继续煮沸可制取氢氧化铁胶体,氢氧化铁胶体可处理污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判断胶体制备是否成功可利用胶体的 ;某同学在实验中没有使用蒸馏水,而是用自来水,结果生成了红褐色沉淀,原因是 。
(3)宋代《千里江山图》描绘了山清水秀的美丽景色,历经千年色彩依然,其中绿色来自孔雀石颜料(主要成分为Cu(OH)2·CuCO3),青色来自蓝铜矿颜料(主要成分为Cu(OH)2·2CuCO3)。 其中孔雀石颜料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请写出Cu(OH)2·CuCO3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5.(2023上·云南红河·高一蒙自一中校联考阶段练习)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进行胶体的制备实验。
甲同学:向饱和溶液中加少量NaOH溶液。乙同学:直接加热饱和溶液。
丙同学:向25mL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正确的同学是 (填“甲”“乙”或“丙”),该正确操作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证明有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是用一束强光从侧面照射,观察现象,该过程利用的胶体性质是 。
(3)丙同学在做实验时加热时间过长,结果形成了悬浊液,导致胶体发生了 现象。
(4)戊同学认为制备的胶体中混有杂质,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提纯,该操作名称为 ,放置2min后,取少量半透膜(完好)外的液体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用稀硝酸酸化的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