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金属 复习题
一、选择题
1.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可以利用化学知识解释,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用井水洗衣服时,肥皂不易起泡沫且产生浮渣,其原因是井水可能是软水
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因为铁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和氧气发生了反应
C.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现象﹣﹣分子的大小可以随温度的改变而变化
D.若锅里的油着了火,可采取盖上锅盖的方式灭火,其原理是降低温度
2.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Al和Fe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关于该滤渣和滤液有下列四种说法,正确的是( )
A.向滤渣中加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B.向滤液中加稀盐酸,可能有沉淀产生
C.滤渣中一定含Ag,可能含有Fe和Al
D.滤液中一定含Fe(NO3)2,可能含Al(NO3)2
3.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
B.将氯化钡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有白色沉淀生成
C.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与氧化铁反应,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并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下列根据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不合理的是
选项 化学反应事实 影响反应的因素
A 红热的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反应物浓度
B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的温度
C 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缓慢,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催化剂
D 向等量相同浓度的盐酸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锌粒和铁粉,铁粉产生气体的速率比锌粒快 反应物种类
A.A B.B C.C D.D
5.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无水硫酸铜用于检验水分的存在
B.氢氧化钠用作炉具清洁剂
C.活性炭用于制糖工业
D.铝粉可用于涂在铁栏杆表面防锈
6.下列区分铜和黄铜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看颜色 B.用硝酸银溶液
C.用相互刻画的方法 D.用稀硫酸溶液
7.近两年,不少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综艺节目大放异彩,如《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从化学视角对下列俗语、成语、诗词的解释错误的是
A.“满架蔷薇一院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火上浇油”提高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曾青得铁则化为铜”体现了我国湿法冶金技术的应用
D.“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指清香的美酒来自于粮食缓慢氧化
8.区分下列各组物质,所加试剂或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烧碱和熟石灰 滴加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溶于水观察溶解性
B 黄金和黄铜 灼烧后观察颜色 加入稀盐酸
C 氧气和氢气 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 食盐水和稀硫酸 闻气味 滴加硝酸银溶液
A.A B.B C.C D.D
9.暖宝宝的主要成分有铁粉,主要是因为铁
A.会锈蚀 B.具有延展性 C.具有导电性 D.具有导热性
10.在已调平的托盘天平两边的等质量烧杯中各倒入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再向两烧杯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铝和镁,反应完毕后,若天平失去平衡,则下列情况可能的是:①铝、镁均有剩余;②铝、镁均耗尽;③镁耗尽,而铝有剩余
A.仅②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11.归类整理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A.乙醇和葡萄糖都属于有机物 B.石墨、塑料,人体都是导体
C.不锈钢和金刚石都属于合金 D.氨水、水银、生理盐水都是溶液
12.下列除去物质中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杂质) 方法
A ZnCl2溶液(CuCl2) 加入过量的锌粒,过滤
B MnO2(KCl) 将物质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CO(CO2) 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浓硫酸
D NaOH溶液[Ca(OH)2] 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13.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还原氧化铁,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实验过程中,黑色的粉末会逐渐变成红色
B.充分反应后,向剩余固体中加稀盐酸会产生气泡
C.该实验说明了CO只有还原性
D.硬质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二、填空与简答
14.现代社会使用大量的钢铁,钢铁与 同时接触容易生锈造成损失,在钢铁表面采用 方法可以防止钢铁生锈。我国古代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其原理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5.实验室现有高锰酸钾、块状石灰石、锌粒、稀盐酸、稀硫酸、棉花以及下列仪器及装置,请你回答有关问题。
(1)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氧气。需要对装置A进行的改进是 。
(2)实验室制取H2,可选择的收集装置有 (填序号)。
(3)若用装置F制取CO2,与装置B比较,除了利用废物的优点外,请写出其他一个优点 。该装置使用铜丝网而不使用铁丝网盛放固体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6.厉害了,我的国,我国大飞机C919首飞成功,新型材料也得到广泛应用。中华儿女正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撸起袖子加油干!”
(1)用来制造无人机的铝合金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自然界中存在碳-12、碳-13、碳-14三种不同的原子,这三种原子都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因是 。
(2)某种无人机的动力来源于锂电池,锂电池的工作原理是FePO4+LiLiFePO4,则锂电池放电时的反应类型是 反应;在LiFePO4中锂元素显+1价,磷元素显+5价.则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
(3)大飞机C919发动机上的压气机将高密度空气(高压压缩后的空气)压入燃烧室,能促进航空煤油燃烧,使燃油消耗减少16%。请你从微观角度解释高密度空气能使航空煤油燃烧更充分的原因是 ,应用该技术的重要意义是 (作答一点)。
17.金属是我们生活生产中重要的资源,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有关金属及其合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铝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②黄铜的硬度比铜的硬度大 ③钢的含碳量比生铁高 ④回收废旧是金属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
(2)用如图所示实验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每支试管中均放有完全相同的洁净铁片):
①甲同学认为,试管A发生的现象就能够说明铁的锈蚀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共同作用的结果。乙同学不同意他的观点,认为必须全面观察试管 (选填试管编号〕发生的现象,并经过科学严谨的推理,才能得出上述结论。
②试管D和E实验的目的是进一步探究铁在 的环境中是否更容易锈蚀。
(3)在硝酸亚铁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
①请写出使溶液质量减小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若反应充分后所得滤渣的总质量与反应前锌粉的质量相等,则滤渣中一定含有 ;滤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
18.某日,某市某废金属收购场发生火灾,十几吨金属镁爆燃,八辆装满清水的消防车却没有用武之地,最后用十三吨沙土才将大火扑灭。
(1)此场合不能用水灭火,因为金属镁在高温条件下会跟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沙土灭火的原理是使可燃物 ;
(3)火灾现场的另一种金属A却没有发生燃烧,但其表面变黑。由此判断:镁的金属活动性 A的金属活动性(填“>”“=”或“<”)。
19.A~H内初中化学常见物貭。已知A属于盐,常用作建筑材料,E是赤铁矿石的主要成分,F可用于中和酸性土壤,H的溶液呈浅绿色。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未完全棕标出)。
(1)写出A的化学式、F的名称:A ,F ;
(2)写出反应②、④的化学方程式:反应② ,反应④ ,其中反应④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3)少量气体B通入F的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其化学方程式为 。
20.工业上以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为原料炼铁的流程如下:
请根据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 。
(2)炼铁的固体原料需经过粉碎,其目的是 ,“高炉气体”中的 (填化学式)会导致酸雨。
(3)生铁的含碳量比钢 (填“高”或“低”),写出高炉中生成铁的化学方程式 。
(4)请你写出一种保护金属资源的具体措 。
三、科学探究题
21.学习化学后,同学们对课本上“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般可以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以及“支持燃烧的气体一般是氧气” 这两句话产生了质疑。在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选用金属钠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 1. 金属钠能否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 2.金属钠能否在其他气体(如CO2)中燃烧
[查阅资料]金属钠化学性质活泼,保存在煤油中;常温下,金属钠极易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钠,氧化钠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金属钠还能与水剧烈反应,放出氢气。
[实验探究一]
实验一:①找到标签为“Na”的试剂瓶;②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煤油后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金属钠融成一个银白色小球,在液面迅速转动,溶液中出现蓝色沉淀,但没有红色物质析出;③按照步骤②将金属钠放入水中,待反应结束后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色。
实验二:收集一瓶CO2气体,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到钠在CO2中继续燃烧,发光放热,冷却后观察到瓶内附着黑色颗粒,并粘附着白色物质。
[问题讨论]
(1)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的原因是 。
(2)根据上述资料分步写出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3)实验二中生成的黑色颗粒是 (填化学式),白色物质可能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认为白色物质是氧化钠;乙同学认为是碳酸钠;丙同学认为是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丁同学认为是氢氧化钠。
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丁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
[实验探究二]对白色物质是什么进行实验探究,方案设计如下:
方案1: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结论:白色物质中一定有氧化钠。
方案2: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盐酸,溶液中有气泡冒出。
结论:白色物质中一定有 。
方案3: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 (填序号,供选试剂: A.石灰水; B.氯化钙溶液; C. 硫酸铜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过滤,再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
[反思与评价] 小雨同学思考后提出实验方案1得出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 。
综上所述,你认为 (选填“甲、乙、丙”)的猜想成立。
四、计算题
22.为测定某镁银合金中金属镁的含量,称取10g合金粉末放入一洁净烧杯中,量取200g稀硫酸平均分四次加入,充分反应后,测得实验数据记录如图:
(1)Y= 。
(2)计算所用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用井水洗衣服时,肥皂不易起泡沫且产生浮渣,井水可能是硬水,故选项错误;
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因为铁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和氧气发生了反应,故选项正确;
C、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现象是分子的之间的间隔可以随温度的改变而变化,故选项错误;
D、若锅里的油着了火,可采取盖上锅盖隔绝氧气或空气的方式灭火,故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因为铁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和氧气发生了反应,防锈一般可采用喷漆、涂油等方式。
2.B
【分析】由于铝、铁、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铝>铁>银,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Al和Fe的混合粉末,铝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铝和银,当铝反应完全后,铁再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亚铁和银;由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说明了铝完全参加了反应,铁也与硝酸银进行了反应。
【详解】A、由上分析可知,铝完全参加了反应,铁不一定有剩余,向滤渣中加稀盐酸,不一定有气泡产生,故A错误;
B、由上分析可知,溶液中可能有硝酸银,向滤液中加稀盐酸,可能有沉淀产生,故B正确;
C、由上分析可知,滤渣中一定含Ag,可能含有Fe,一定不含Al,故C错误;
D、滤液中一定含Fe(NO3)2、Al(NO3)2,可能含AgNO3,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用不同的金属置换同种盐溶液,盐中金属先被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前的金属置换出来。
3.B
【详解】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不符合题意;
B、向氯化钡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氯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红棕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不符合题意;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D
【详解】A、氧气与空气的不同之处是氧气的浓度不同,红热的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说明反应物浓度是影响反应的因素,故A正确;
B、常温下与点燃的不同之处是温度不同,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说明反应的温度是影响反应的因素,故B正确;
C、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缓慢,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说明催化剂是影响反应的因素,故C正确;
D、向等量相同浓度的盐酸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锌粒和铁粉,铁粉产生气体的速率比锌粒快,这两个反应有两个变量,一是锌、铁,反应物种类不同;二是反应物一种粒状,一种是粉状,与酸的接触面积不同,不能得到相应的结论,故D错误。故选D。
【点睛】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多变量的问题时,每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
5.C
【详解】A、无水硫酸铜用于检验水分的存在,利用的是硫酸铜与水反应生成硫酸铜晶体,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氢氧化钠用作炉具清洁剂,是利用了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活性炭用于制糖工业,是利用了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D、铝粉用于制作防锈漆,是利用了铝能和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从而对铝起到保护作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6.B
【详解】A、铜是紫红色,黄铜是黄色,可以鉴别,故正确;
B、铜和黄铜中的锌都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现象相同,不可以鉴别,故错误;
C、黄铜和铜可以相互刻划比较硬度,出现划痕的是铜,没有明显现象的是黄铜,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正确;
D、铜与稀硫酸不反应,黄铜中的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正确。
故选B。
7.B
【详解】A、“满架蔷薇一院香”,是因为花中含有的香味分子在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的香味,故选项解释正确;
B、“火上浇油”是增加了可燃物,而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一般不会改变,故选项解释不正确;
C、“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即硫酸铜能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体现了我国湿法冶金技术的应用,故选项解释正确;
D、“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指清香的美酒来自于粮食的发酵制得的,属于缓慢氧化,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8.B
【详解】A、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方法一:滴加稀盐酸,两者与盐酸反应均无现象,不可以鉴别;方法二:由于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不完全正确;
B、黄铜是铜锌的合金,方法一:灼烧时,黄铜中的铜与氧气加热反应生成黑色物质,而黄金不反应,可以区分;方法二:黄铜中含有的锌可以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有气泡产生,而黄金不与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两者现象不同,可以区分;故B完全;正确;
C、方法一:氧气和氢气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均无现象,不可以鉴别;方法二::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氢气会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会有红色物质生成,而氧气与灼热的氧化铜无明显现象,两者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C不完全正确;
D、方法一:食盐水和稀硫酸均无气味,不可以鉴别;方法二:食盐水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钠,稀硫酸与硝酸银不反应生,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D不完全正确;
故选B。
9.A
【详解】“暖宝宝”取暖的原理是铁能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反应放出热量。
故选:A。
10.D
【详解】①两种金属剩余,表明酸完全反应,等量的酸会生成等量的氢气,天平仍然平衡;
②两种金属耗尽,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可知,等量的铝和镁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为:铝>镁,天平不平衡;
③镁耗尽铝有剩余分两种情况:当镁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二者生成的氢气一样多,天平保持平衡;当镁过量硫酸有剩余时,铝产生的氢气多,天平不平衡。根据题意可知天平失去平衡,所以可能的情况是②③。
故选D。
11.A
【详解】A、乙醇、葡萄糖都是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物,符合题意;
B、石墨、人体具有导电性,属于导体,塑料不导电,不属于导体,不符合题意;
C、不锈钢是铁的合金,金刚石是碳单质,不属于合金,不符合题意;
D、氨水、生理盐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水银是汞的俗称,不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D
【详解】A、过量的锌粒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锌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通过浓硫酸进行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Ca(OH)2能与过量的Na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碳酸钠(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D。
【点睛】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原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一般要遵守两个原则: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3.B
【详解】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玻璃管A中出现的现象是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选项错误;
B、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中含有铁,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向剩余固体中加稀盐酸,会产生气泡,选项正确;
C、用点燃的方法处理尾气,是因为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说明了CO具有可燃性,选项错误;
D、硬质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做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实验室,实验开始应先通入一氧化碳气体排除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实验结束时,应先停止加热,在通一会一氧化碳气体,防止生成的金属单质重新被氧化成金属氧化物。
14. 氧气和水 涂油(或刷漆等) Fe+CuSO4Cu+FeSO4
【详解】钢铁与水和氧气接触容易生锈造成损失,在钢铁表面采用涂一层油漆的方法可以防止钢铁生锈。
我国古代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其原理是Fe+CuSO4Cu+FeSO4。
15.(1)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2)D/E
(3) 可以控制反应的起始和停止
【详解】(1)实验室利用A装置制取氧气时,需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固体小颗粒进入导管,阻塞导管,故填: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2)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且不溶于水,所以收集氢气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或者排水法,故选择D、E;
(3)与装置B相比,装置F中有止水夹,可以控制反应的起始和停止,当制取结束时关闭止水夹,生成的气体不能排除,使装置内压强增大,会将液体压入到塑料瓶中,故填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起始和停止;
铁的化学性质比铜活泼,能够和盐酸反应,而铜不能,故选用铜网,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亚铁,反应方程式为:。
16. 混合物 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化合 +2 煤油分子与氧分子接触更充分 可以减弱环境污染(合理答案均可)
【详解】(1)用来制造无人机的铝合金属于混合物,合金属于混合物。碳-12、碳-13、碳-14三种不同的原子,这三种原子都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因是具有相同的质子数,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2) 锂电池的工作原理是FePO4+LiLiFePO4,则锂电池放电时的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原则,在LiFePO4中锂元素显+1价,磷元素显+5价.则铁元素的化合价是﹙+1﹚+x+﹙+5﹚+﹙-2﹚×4=0,x=+2。
(3) 高密度空气能促进航空煤油燃烧,使燃油消耗减少16%。从微观角度解释高密度空气能使航空煤油燃烧更充分的原因是煤油分子与氧分子接触更充分。应用该技术的重要意义是可以减弱环境污染。
17. ②④ ABC 盐、酸存在 Ag和Fe(或银和铁); Fe(NO3)2(或硝酸亚铁)
【详解】(1)①铝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错误;
②合金硬度大于成分金属,黄铜的硬度比铜的硬度大 ,正确;
③钢的含碳量比生铁低,错误;
④回收废旧是金属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正确;
故选②④。
(2)①B实验说明只有水铁不生锈;C实验说明只有氧气铁不生锈;D、E说明盐溶液和酸溶液可以加速铁的生锈;ABC对比说明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共同反应的结果。故必须全面观察试管ABC发生的现象才能得出上述结论。
②试管D和E实验的目的是进一步探究铁在盐溶液、酸溶液的环境中是否更容易锈蚀。
(3)金属活动性顺序为锌>铁>银;在硝酸亚铁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锌首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再和硝酸亚铁反应生成铁和硝酸锌,若还有锌则锌过量;
①
由化学方程式体现的质量关系可知,锌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的反应中生成固体质量大于溶解固体质量,导致溶液质量减小,反应为。
②若反应充分后所得滤渣的总质量与反应前锌粉的质量相等,则硝酸亚铁一定参与了反应,但是不确定反应的程度,故滤渣中一定含有生成的银和铁;滤液中一定含有生成的硝酸锌,可能含有过量的硝酸亚铁。
18. Mg+2H2OMg(OH)2+H2↑ 隔绝空气 >
【详解】(1)金属镁在高温条件下会跟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在高温下水是气态,因此氢气也不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2OMg(OH)2+H2↑;
(2)沙土使可燃物隔绝空气,达到灭火的原理;
(3)根据金属A却没有发生燃烧,只是其表面变黑,而金属镁在空气中能爆炸,可以判断镁的金属活动性大于A的金属活动性。
点睛: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种: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如森林失火时,经常砍到一条带树木(即造隔离带);2.隔绝氧气或空气;如油锅着火时,可盖严锅盖;3.使温度降低着火点以下,如用嘴吹灭燃烧的蜡烛。
19.(1) 氢氧化钙
(2) 置换
(3)
【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A属于盐,常用作建筑材料,能高温分解,故A是碳酸钙,生成的BC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中的一种,E是赤铁矿石的主要成分,故E是氧化铁,能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D和B,故B是二氧化碳,D是铁;F可用于中和酸性土壤,故F是氢氧化钙,C是氧化钙,H的溶液呈浅绿色,故H是硫酸亚铁,G是铜,据此解答。
【详解】(1)由分析可知:A的化学式为,F的名称为氢氧化钙,故第一空填:;第二空填:氢氧化钙;
(2)反应②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第三空填:;
④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新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第四空填:;第五空填:置换;
(3)少量气体B通入F的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水,故第六空填:。
【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0.(1)+4
(2) 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其充分反应 SO2
(3) 高
(4)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合理即可)
【详解】(1)碳酸钙的化学式为CaCO3;在化合物中钙元素显+2价,氧元素一般显-2价,设碳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3=0,则x=+4价;
(2)炼铁的固体原料需经过粉碎,其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其充分反应;高炉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会导致酸雨;
(3)生铁是含碳量为2%~4.3%的铁合金,钢是含碳量为0.03%~2%的铁合金,生铁的含碳量比钢高;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为原料在高温下与一氧化碳
(4)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有:防止金属锈蚀,由于金属锈蚀而浪费的金属约占三分之一,要想方设法防止金属生锈;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可节约原料、节省能源,是一种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合理有效的开采矿物,否则既浪费了资源,又损害了国家利益;寻找金属的代用品,减少了金属的使用等。
21. 防止钠与氧气、水反应变质(合理即可) C 反应物中无氢元素(或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碳酸钠(或Na2CO3) B 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也能使酚酞变红色 乙
【详解】[实验探究一]
(1)根据资料知,金属Na性质活泼,常温下极易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钠,氧化钠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金属钠还可以与水剧烈反应放出氢气,因此保存在煤油中。
(2)将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金属钠融成一个银白色小球,在液面迅速转动,溶液中出现蓝色沉淀,但没有红色物质析出,说明有氢氧化铜沉淀生成,没有铜单质;按照步骤②将金属钠放入水中,待反应结束后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色,说明有碱性物质生成。推测将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生成的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二氧化碳和金属钠反应生成了黑色的物质应该是碳和白色的物质不可能是氢氧化钠,因为反应物中无氢元素,故丁同学的猜想错误。
[实验探究二]
方案2
结论:因为滴加足量盐酸,溶液中有气泡冒出,可证明有碳酸钠。
方案3
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某试剂后出现白色沉淀,然后过滤,再向溶液里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说明该试剂能够和碳酸钠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且反应后的溶液不显碱性。石灰水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显碱性;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硫酸铜和碳酸钠不能生成白色沉淀。故应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填B;也说明了白色固体中没有水溶液显碱性的氧化钠。
[反思与评价] 向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不能说明白色
物质中一定有氧化钠,因为碳酸钠也显碱性。
综上所述,乙的猜想成立。
【点睛】本考点属于信息题,结合所给资料信息考查了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氧气、水和二氧化碳与钠反应的有关性质和反应的类型。还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中,元素的种类反应前后不变,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综合性比较强。
22.(1)0.4
(2)设50g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x=9.8g
所用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析】(1)
由图中信息可知,前三次加入稀硫酸时,每加入50g稀硫酸,生成0.2g氢气,所以加入100g稀硫酸时,生成氢气共0.4g;
(2)由0.2g氢气的质量结合方程式中氢气和硫酸的质量关系,可计算出50g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进而计算出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详细计算过程见答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