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凉山州西昌航天学校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达标检测物理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度上期凉山州西昌航天学校八年级物理期末达标检测卷
一、选择题
1. 有五位同学测量同一物理课本的宽度,分别为18.52cm、18.51cm、18.80cm、18.49cm、18.50cm那么最接近真实值的是(  )
A. 18.505cm B. 18.51cm C. 18.56cm D. 18.564cm
【答案】B
【解析】
【详解】18.80cm与18.52cm、18.51cm、18.49cm、18.50cm相差太大,说明18.80cm是错误数据,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物理课本的宽度为
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 甲乙丙三人各乘一架飞机,从他们自己乘坐的飞机往外看,甲看到丙的飞机匀速下降,乙看到丙的飞机静止不动;丙看到楼房匀速下降,则正确的是(  )
A. v甲>v乙>v丙
B. v甲<v乙<v丙
C. v甲<v乙=v丙
D. v甲>v乙=v丙
【答案】D
【解析】
【分析】首先判断丙的运动状态,然后判断乙的运动状态,最后可判断甲的运动状态;
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详解】丙看到楼房匀速下降,说明丙在匀速上升,乙看到丙的飞机静止不动,说明乙也在匀速上升,且乙的速度等于丙的速度,甲看到丙的飞机匀速下降,说明甲在匀速上升,且速度大于乙和丙.故甲乙丙三人乘坐的飞机的速度大小关系为v甲>v乙=v丙.
故选D.
3. 甲,乙两名同学在操场直道上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0~6s内,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0~10s内,甲通过的路程比乙多10m
C. 甲前2s的平均速度大于其前6s的平均速度
D. 6~12s内,甲、乙的平均速度不相等
【答案】C
【解析】
【详解】A.0~6s内,甲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小,因此是减速运动;乙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因此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由图可知,0~10s内,甲通过的路程为40m;乙的平均速度为
则乙在0~10s内通过的路程
s1=v乙t1=5m/s×10s=50m
所以0~10s内,甲通过的路程比乙少10m,故B错误;
C.由图可知,甲前2s的平均速度
前6s的平均速度
因此v甲2>v甲6,故C正确;
D.由图可知,6~12s内,甲、乙都从30m到60m,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所以甲乙的平均速度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4.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还在发声的音叉,使吊着的乒乓球反复弹起。该实验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 击鼓时,用力不同,听其发声,观察纸屑被弹起的高度。该实验探究声音的响度与频率有关
C.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拨动听其发声,观察振动的快慢。该实验探究声音的音调与振幅的关系
D. 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铃声渐小。该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答案】AC
【解析】
【详解】A.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敲鼓时,用力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该实验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故B错误;
C.图中钢尺伸出长,振动慢,音调低;钢尺伸出短,振动快,音调高,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故C正确;
D.图中是将发声体放在真空罩中,随着空气的抽出,声音越来越小,所以该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D错误。
故选AC。
5. 如图所示,7个相同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后,用相同的力敲击它们,可以发出“1,2,3,4,5,6,7”的声音来。关于这种“水瓶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敲击时,声音是由瓶内的空气振动产生的
乙:最左边装水最多的瓶子发出的声音是上面七个音中的“7”
丙:7个水瓶发出声音的响度大致相同
丁:若改敲为吹,即用口向七个瓶中吹气,则右边装水最少的瓶子发出音调最低
A. 甲和丙 B. 丙和丁 C. 乙和丙 D. 甲和丁
【答案】B
【解析】
【详解】甲:敲击瓶子时,振动发声的物体是瓶子(包括瓶内的水),故甲错误;
乙:由图知,从左往右瓶内水的质量逐渐减小,从左往右敲击瓶子时瓶子振动越来越快(即振动频率越来越高),因此声音的音调会变高,则最右边水瓶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因此最右边瓶子发出的声音是上面七个音中的“7”,故乙错误;
丙:用相同的力敲击它们,它们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响度大致相同,故丙正确;
丁:用嘴贴着管口吹气,振动发声的物体是瓶中的空气,空气柱最短的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空气柱最长的发出声音的音调最低,因此右边装水最少的瓶子发出音调最低,故丁正确,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6. 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了两次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次实验时大气压都高于标准大气压
B. 水在沸腾的时候温度上升
C. 两次实验水的初温不同,所以没有办法比较出两次所用水的质量大小
D. 第一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比第二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多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两次实验中水的沸点都是98℃,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100℃,说明此时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故A错误;
B.水在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故B错误;
CD.用相同的装置进行了两次实验,由图乙可知第一次实验水的温度升高得较慢,说明第一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比第二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多,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7. 制取合金常用的方法是将两种或多种金属(也可为金属和非金属)加热到某一温度,使其全部熔化,再冷却成为合金。试据下表数据判断(其他条件均满足),下列合金不宜采用上述方法制取的是(  )
金属 钠 镁 铝 铜 铁
熔点/ 97.5 649 660 1083 1535
沸点/ 1883 1090 2467 2567 2750
A. 铁﹣铜合金 B. 钠﹣铝合金 C. 镁﹣铁合金 D. 铁﹣铝合金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铁的熔点为1535,铜的熔点为1083℃,则温度高于1535而低于2567时,金属不会汽化,可制取合金,故A不符合题意;
B.由钠的熔点97.5,铝的熔点为660,则温度高于660而低于883时,可利用此法制取钠﹣铝合金,故B不符合题意;
C.由铁的熔点为1535,镁的熔点和沸点分别为649、1090,显然铁熔化时镁已经汽化,则不可采用此法制取合金,故C符合题意;
D.由铁的熔点为1535,铝的熔点为660,则温度高于1535而低于2467时,可利用此法制取铁﹣铝合金,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 如图,小美站在湖边刚好能看见湖对岸一棵树在水中完整的像,下列说法正确是(  )
A. 小美所看到树的倒影和看到水里的鱼成像原理相同
B. 小美所看到树的倒影和看到水里的鱼的都是实像
C. 小美若想看到旁边更高的树完整的像,要继续向岸边走
D. 小美看湖底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发生折射
【答案】C
【解析】
【详解】AB.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树的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正立等大的虚像,属于平面镜成像;在水面看到水中的鱼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变浅的虚像,故AB错误;
C.首先作出G、H两点关于水面的对称点G'、H',即树HG在水中的虚像;因为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通过像点,所以,把人眼和H'连接起来作出反射光线,与水面的交点为入射点,再将H与入射点连接起来作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若要看到更高更完整的像,小美需要继续向岸边走,故C正确;
D.湖底的光线由水中斜射到空气中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池底变浅了,故D错误。
故选C。
9. 如图所示,人眼在A点看见河里B点有一条小鱼,若从A点射出一束激光,要使激光能照射到小鱼,该激光应射向( )
A. B点 B. B点上方
C. B点下方 D. B点左方或右方
【答案】A
【解析】
【详解】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光线向法线靠拢,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可知人看到的是鱼的虚像.连接AB,过折射点做法线,根据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的位置,虽然人看到的B点是鱼的虚像,鱼的实际位置在B点的正下方,因为激光在进入水的时候也会发生折射,所以照着B点,激光也就刚好落在鱼上了.如图所示:
故选A.
10. 如图所示,AC为入射光线,CB为折射光线,且AO<OB。已知AO=10cm,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f=10cm B. f=5cm C. f=8cm D. f=12cm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C为入射光线,CB为折射光线,A点发出的光线通过光心传播方向不变,会与CB交于B点,则B点是A点通过凸透镜成的像,其中AO是物距,OB为像距,因AO<OB,则像距大于物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物距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即

由选项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8cm。
故选C。
11. 在第二十二届中部农博会上,我省以食用菌品牌产品为主体参展,160多个食用菌产品集体“亮相”,彰显“沃野中原生态农业”的河南农业品牌整体形象,如图所示是小明在会场用数码相机(焦距不变)先后拍摄的同一个新品种花菇的两张照片,结合图片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照相机的镜头与近视眼镜的镜片属于同一类透镜
B. 甲照片中花菇的像是缩小的,乙照片中花菇的像是放大的
C. 拍摄乙照片时,相机应适当靠近花菇,镜头向外伸
D. 拍摄乙照片时,相机应适当远离花菇,镜头向外伸
【答案】C
【解析】
【详解】A.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近视眼镜是凹透镜,不属于同一类透镜,故A错误;
B.照相机成像时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片中花菇的像都是缩小的,故B错误;
CD.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乙照片中花菇大些,像变大了,应增大像距,减小物距,则拍摄乙照片时照相机的镜头需要伸出来一些,同时照相机靠近花菇,故D错误,C正确。
故选C。
12. 小明在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后,为进一步了解“视力矫正”的原理,移动蜡烛,先让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然后他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不同类型的眼镜片,关于本次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
A. 放置眼镜片之前,蜡烛在图示位置,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 放置眼镜片之前,蜡烛在图示位置,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C. 将远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使光屏靠近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D. 将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使光屏靠近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答案】C
【解析】
【详解】AB.由图知,物距大于2f,像距小于物距,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故AB错误;
C.远视镜片是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所以远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像将提前会聚,为使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采取的方法为:蜡烛靠近透镜,减小物距,增大像距;或者使光屏靠近透镜,使像成在光屏上;故C正确;
D.近视镜片是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所以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像将延迟会聚,为使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采取的方法为:蜡烛远离透镜,增大物距,减小像距;或者使光屏远离透镜,使像成在光屏上;故D错误。
故选C。
13. 关于密度公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由公式可知ρ与m成正比,m越大ρ越大
B. 由公式可知ρ与V成反比,V越大ρ越小
C. 同种物质的质量m跟它的体积V成正比
D. 对某种确定的物质而言,若其体积增加一倍,则它的密度一定变为原来的一半
【答案】C
【解析】
【详解】ABC.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同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密度是定值,当质量增大为原来的几倍时,其体积也增大为原来的几倍,而比值ρ不变,同种物质的质量m跟它的体积V成正比;不能认为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故AB错误,C正确;
D. 对某种确定的物质而言,若其体积增加一倍,质量也增加一倍,则它的密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14. 在室温下,小明利用一个质量为 300g 的玻璃瓶,设计测量某液体密度的实验,其步骤如下:①将玻璃瓶装满水(水的密度为 1.0g/cm3),称得总质量为 900g;②倒掉瓶中的水,待玻璃瓶干后,改装满某液体,称得总质量为 1800g。由上述实验步骤,可推算某液体的密度为( )
A. 1.5g/cm3 B. 2.0g/cm3 C. 2.5g/cm3 D. 3.0g/cm3
【答案】C
【解析】
【详解】水的质量
根据可得,瓶子的容积
液体的体积
液体的质量
所以,液体的密度
故选C。
15. a、b两个小球分别由、的甲、乙两种材料制成,两小球质量之比为ma∶mb=6∶5,体积之比为Va∶Vb=3∶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只有一个球是空心,则a球是空心的
B. 若只有一个球是空心,则空心球的空心部分与实心部分体积之比为1∶4
C. 若两球均是空心的,a球的空心部分体积可以比b球的空心部分体积大
D. 若只有一个球是空心,将空心球的空心部分装满水后,两球总质量相等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知道,甲、乙两种材料的体积之比(即实心部分的体积之比)
若只有一个球是空心,由前面计算知道,b球的体积大于其材料的体积,故b球一定是空心,a球一定是实心,故A错误;
B.因两球的体积之比为Va∶Vb=3∶4,则可设a球的体积为3V,b球的体积为4V,由前面计算知道,b球材料的体积为2V,b球空心部分的体积
Vb空=Vb-Vb实=4V-2V=2V
所以,空心球的空心部分与实心部分体积之比为
故B错误;
D.将空心球的空心部分装满水后,水的体积等于空心部分的体积,则两球总质量之比
故D正确;
C.若两球均是空心的,由于
可设a球材料的体积为3V′,则b球材料的体积为2V′,则两球的实际体积之比为
整理可得
所以,a球的空心部分体积不可能比b球的空心部分体积大,故C错误。
故选D。
二、填空题
16. 如图甲,被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__;如图乙,停表的读数为______。
【答案】 ①. 5.60 ②. 226.1
【解析】
【详解】[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所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1.00cm刻度线对齐,右侧与6.60cm刻度线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L=6.60cm-1.00cm=5.60cm
[2]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3”和“4”之间,偏向“4”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3min=180s。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46.1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46.1s,即停表的读数为
t=180s+46.1s=226.1s
17. 水平地面上的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在同一直线做匀速运动。如图所示是甲、乙的s—t图像。乙的速度为__________________米/秒;甲在第4秒内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_______米;运动6秒时,甲、乙的距离为0.9米,甲、乙的运动方向__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相反”);若运动12秒时,甲、丙两车相距0.5米,则丙的速度______________甲的速度(选填“一定大于”、“可能大于”或“一定小于”)。
【答案】 ①. 0.05 ②. 0.1 ③. 相反 ④. 可能大于
【解析】
【详解】[1]由图可知,乙车运动0.6米,用时12秒,则乙车的速度
[2]由图可知,甲车运动0.4米,用时4秒,则甲车速度
则第4秒内通过的路程
[3]由图可知,运动6秒时,甲运动的距离为0.6米,乙运动的距离为0.3米,由于甲、乙的距离为0.9米,即甲、乙运动的距离之和,所以甲、乙反向运动。
[4]运动12秒时,甲、丙两车相距0.5米,由于不知道丙车速度,所以可以为甲车在前、丙车在后,也可以为丙车在前、甲车在后,故丙的速度可能大于甲的速度。
18. 小漫自己制作了一个哨子,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
(1)这哨声是由管内的________振动而产生的。上下推拉活塞,可以改变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2)如图乙所示,A、B、C图活塞在管中不同位置时,用嘴吹管的上端能分别吹出“do(1)”、“re(2)”、“mi(3)”三个音阶,则do(1)这个音阶与_______图位置对应。
【答案】 ①. 空气 ②. 音调 ③. B
【解析】
【分析】
【详解】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1)[1]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的振动必然会产生声音,吹哨时,哨声是由管内的空气振动而产生的。上下推拉活塞,哨子内的空气柱长度发生变化,空气柱振动的频率变化,所以音调发生改变。
(2)[3]管内空气柱越长,音调越低,“do(1)”、“re(2)”、“mi(3)”三个音阶中,do(1)这个音阶的音调最低,空气柱最长,与B图位置对应。
19. 厨房里处处都有物态变化(本题除选填外,其他空只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1)人们的饮用水约70%来自于固体冰川_______形成的淡水,图甲是水壶烧水的情景,水沸腾时,水中会出现大量气泡,且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此时气泡内是________(选填:“水蒸气”或“空气”),壶嘴上方的“白气”是水蒸气_______形成的;
(2)图乙是从冰箱冷冻室里拿出的一块冻肉,过一会儿看到其表面有一层“白霜”,这是一种_______现象;用湿手触摸片刻会感觉手指被“黏”住了,这是因为手上的水_______的原因;
(3)没有什么烦恼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光滑细嫩的冻豆腐(图丙)涮火锅必备,它经冷冻再解冻以后,会出现许多小孔,小孔产生的原因是豆腐里的水___________(选填“先凝固后汽化”、“先汽化后凝华”或“先凝固后熔化”)而形成的。此时,端上来的一盆海鲜,仙雾缭绕美轮美奂,如图丁所示,这是利用干冰_______吸热。
【答案】 ①. 熔化 ②. 变大 ③. 水蒸气 ④. 液化 ⑤. 凝华 ⑥. 凝固 ⑦. 先凝固后熔化 ⑧. 升华
【解析】
【详解】(1)[1]冰川变成水是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过程。
[2][3]水沸腾时,水中会出现大量气泡,该气泡是水蒸气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受到水的压强减小,体积变大。
[4]水壶烧水时的“白气”是水先汽化后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2)[5]从冰箱冷冻室里拿出一块冻肉,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冻肉凝结成小冰晶,形成霜。
[6]触摸片刻会感觉手指被“黏”住了,这是因为冻肉上的冰遇热熔化成水后又凝固把手和肉粘在一起的缘故。
(3)[7]豆腐中含有大量的水分,豆腐冷冻时这些水分就会凝固为小冰晶,同时体积变大,这些小冰晶将整块豆腐挤压成蜂窝形状;待豆腐解冻后,小冰晶熔化为水,就留下了很多小孔。
[8]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就是看到的“雾” 。
20. 如图所示,小华同学用激光笔照射水面,在水槽壁上出现两个红点A和B.
(1)若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欲使A点下移至A1,应使入射光线MO绕着点O沿______(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同时观察到另一亮点B会移动到点______(选填“B1”或“B2”).
(2)若保持入射光线不变,欲使B点下移至B2,应使水面_____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在水面变化过程中,折射角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答案】 ①. 顺时针 ②. B1 ③. 上升 ④. 不变
【解析】
【详解】(1)[1]当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同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现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欲使光点A下移至A1处,则反射光线偏离法线,反射角增大,入射角也需增大,所以入射光线应绕着O点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2]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会相应增大,因此,会观察到另一亮点B会上升,移动到点B1.
(2)[3][4]在水面变化过程中,由于入射光线不变,即入射角不变,则折射角也不发生改变,因此过B2点作OB的平行线即光点下移的折射光线,会发现入射点应右移,即欲使B点下移至B2,水面需上升.
21. 图甲中,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眼睛在A处恰好看不到硬币,如果将一个平面镜放在适当的位置,小明在A处能通过平面镜看到硬币的 ___________(“实像”或“虚像”),这是利用光的 ___________原理;如果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小明在A处则能够看到水中硬币的 ___________(“实像”或“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 ___________原理。图乙所示是 ___________(近视/远视)眼的成像情景,应该佩戴 ___________透镜进行矫正。图丙所示为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记载用冰透镜取火的情景:“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这是利用了 ___________透镜对光线的 ___________作用。
【答案】 ①. 虚像 ②. 反射 ③. 虚像 ④. 折射 ⑤. 近视 ⑥. 凹 ⑦. 凸 ⑧. 会聚
【解析】
【详解】[1][2]来自硬币的光经过平面镜会发生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反射光线看去,感觉光线好像是从镜子的后面射来的,这便是硬币的虚像(虚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所以小明通过平面镜看到了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反射。
[3][4]当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时,来自硬币的光线会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从而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折射光线进入人眼时,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便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虚像的位置比物体的实际位置偏高,即硬币在虚像的下方;
[5][6]图乙中来自远处的光线经晶状体后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是近视眼;近视眼晶状体曲度过大,会聚能力较强,应该配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进行矫正。
[7][8]古人将冰磨成一种冰透镜,该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属于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能使太阳光会聚焦点,从而能点燃艾草取火。
22. 某医院急诊室的氧气瓶中,氧气的密度为5 kg/m 3,给急救病人供氧用去了氧气质量的一半,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是 kg/m 3;病人需要冰块进行物理降温,取450g水凝固成冰后使用,其体积增大了 cm3.(ρ冰=0.9×103kg/m 3)
【答案】2.5 ; 50
【解析】
【详解】氧气瓶中,氧气的密度为5 kg/m3,给急救病人供氧用去了氧气质量的一半,但剩余氧气仍要占满氧气瓶,氧气的体积不变,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是原密度的一半,为2.5kg/m3;
450g水的体积:V水=,
ρ冰=0.9×103kg/m 3=0.9g/cm3,
450g冰的体积:V冰=,
450g水凝固成冰后使用,其体积增大:△V= V冰- V水=500cm3-450cm3=50cm3.
23. 小明用天平和量筒测一块铝块的密度。他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游码至标尺左端“0”刻度线处,此时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为使天平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_____调节(选填“左”或“右”);用天平测得铝块质量为40g,再用量筒测量的体积情况如图乙,读出铝块的体积为_____cm3,算出铝块的密度是 _____kg/m3,该铝块是 _____(选填“空心”或“实心”)的。(ρ铝=2.7×103kg/m3)
【答案】 ①. 左 ②. 20 ③. 2×103 ④. 空心
【解析】
【详解】[1]由图甲可知,现在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为使天平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
[2][3][4]用量筒和水测得铝的体积为
V=40mL﹣20mL=20mL=20cm3
则铝块密度为
所以是空心的。
三、作图题
24. 将一平面镜斜放在装有水的水槽中,有一束光线垂直射向水面如图乙所示,请画出这束光线在水中行进最后射出水面的光路图.
【答案】
【解析】
【详解】光垂直射到空气和水的界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再射到平面镜上,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反射光线,光又射到水和空气的界面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即折射光线向界面偏折.如图:
25. 如图所示,O’是 O 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画出线段 AB 在该平面镜中成的像
( )
【答案】
【解析】
【详解】物和像关于镜面对称分布,根据O点和它的像点连线,做它们连线的中垂线即为平面镜的位置.而AB的像也是和AB关于镜面对称分布的,同样物象连线被平面镜垂直平分分别做出AB的像点,连接就是它们的像.如下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
26. 如图甲所示是小红同学“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水沸腾时温度计的读数,图丙中的a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与时间()。
(1)甲图组装实验器材时,合理的顺序是____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__________在水中;
(2)实验中某次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水的沸点是__________℃,可知实验时气压__________标准大气压。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_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_____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3)如图A、B所示的是观察水沸腾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两种情景,其中水沸腾时的情景为__________(填“A”或“B”);
(4)小红又重新向烧杯中多加入了水,再次做了实验,其中丙图中___________(选填“b”、“c”或“d”)是描述其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
(5)撤去酒精灯后,液体仍能沸腾一小段时间,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 ①. 自下而上 ②. 浸入##浸没 ③. 98 ④. 低于 ⑤. 吸收 ⑥. 不变 ⑦. A ⑧. c ⑨. 见解析
【解析】
【详解】(1)[1][2]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因此必须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3][4]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则水的沸点为98℃,因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水的沸点随着气压的减小而减小,因此可知,实验时的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
[5][6]液体沸腾时要有两个条件,温度要达到沸点,还要不断地加热。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温度达到沸点后保持不变。
(3)[7]沸腾之前,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水温,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泡变小,图B符合水沸腾前的现象;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因此图A是水沸腾时的情景。
(4)[8]小红又重新向烧杯中多加入了水,则水沸腾时所需要的时间增加,水的沸点不变,因此丙图中的c是描述其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
(5)[9]酒精灯加热时,铁圈和石棉网的温度升高,高于水的温度,当移开酒精灯时,水还会从铁圈和石棉网吸收热量,继续沸腾一小段时间。
27. 小明探究凸透镜的成像原理,与老师一起研制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水透镜模拟眼睛,光屏模拟视网膜,通过对水透镜注水或抽水可改变水透镜的厚薄.蜡烛、光屏和水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1)实验时,首先要使烛焰、水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_____上,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心.
(2)三者摆放位置如图甲所示,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像未画出),该像为倒立、_____的实像.此时水透镜的焦距f的范围为_____.
(3)用水透镜模拟正常眼睛,将图甲中的烛移动到光具座上40cm处,光屏不动,此时应对水透镜_____(填“注水”或“抽水” ),使其焦距变_____(填“长”或“短” ),才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4)用水透镜模拟爷爷的老花眼,如图乙所示,若爷爷不戴老花镜时恰好能够看到图中位置上的蜡烛,在图中的虚线框内安装上适当度数的老花镜的镜片,则爷爷将能看清蜡烛位置_____(填“左侧”或“右侧” )的物体.小明因为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变成了近视眼,应该配戴_____(填“凸“或“凹” )透镜矫正.
【答案】 ①. 同一高度 ②. 缩小 ③. 10cm<f<20cm ④. 注水 ⑤. 短 ⑥. 右侧 ⑦. 凹
【解析】
【详解】(1)[1]烛焰、水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央;
(2)[2]由图甲可知,此时物距大于像距,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此时物距u=50cm,50cm>2f,像距v=20cm,f<20cm<2f,解得10cm<f<20cm;
(3)[4][5]物距减小后,像距应增大,如果像的位置不变,则凸透镜的焦距要变短,凸透镜的厚度要增加,故此时应注水;
(4)[6]老花镜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水凸透镜前放置老花镜后,透镜的折光能力变强,焦距变小,光屏位置不变,相当于像距变大,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的成像原理可知,爷爷能够看清右侧的物体;
[7]近视眼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对近视眼的矫正可通过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进行纠正.
28. 洛阳牡丹石又名牡丹玉,墨绿色的石体上嵌有天然形成的白色,青色的牡丹花,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小乐想了解牡丹石的密度。于是找到两块大小不同的牡丹石,来到实验室完成如下操作。准备实验器材:托盘天平,量筒,烧杯、水,细线。
(1)将天平放置在 ___________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如图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
(2)用托盘天平测得小块儿牡丹石的实验数据,如图甲所示,则其质量为___________克;
(3)将小块牡丹石放入装有20mL水量筒中后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牡丹石的体积为___________m3,根据实验原理___________计算出小牡丹时的密度是___________kg/m3;
(4)小乐想用同样的方法测出大块儿牡丹石的密度,发现大牡丹石不能直接放入量筒。于是聪明的小乐进行了如下的操作:
①用天平测量大牡丹石的质量m1;
②将大牡丹石放入盛水烧杯后,测量烧杯质量m2,并标记水面位置;
③捞出大牡丹石后,再补水到标记处后测量烧杯的质量m3;
根据测的质量值,得出大牡丹石的密度表达式为:___________(用符号表示);
(5)小乐再次完成(3)中测量过程,发现第二次取出大牡丹石时沾了更多的水。经他的分析认为再次测量后,算得到的密度值与前者密度值相比_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仍然不变)
【答案】 ①. 水平 ②. 右 ③. 29 ④. 10-5 ⑤. ⑥. 2.9×103 ⑦. ⑧. 仍然不变
【解析】
【详解】(1)[1][2]实验天平前,将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左侧,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2)[3]由图甲可知,牡丹石的质量
m=20g+5g+4g=29g
(3)[4][5][6]测量牡丹石的密度,需要测量质量和体积,由得到它的密度,实验原理是。牡丹石的体积
V=30mL-20mL=10mL=10cm3=10-5m3
牡丹石的密度
(4)[7]补的水的质量为
m水=m3-m2+m1
所以补的水的体积,即大牡丹石的体积为
大牡丹石的密度
(5)[8]大牡丹石从水中取出时带出一部分水,当倒入水时大牡丹石带出的水已经补充到烧杯中,大牡丹石的质量和体积测量值是准确的,所以大牡丹石的密度测量值也是不变的。
五、计算题
29. 一辆汽车在距前面山崖处,假设在下列两种情况下,汽车鸣笛后都是经过4s听到回声(空气中声速340m/s)。
(1)若汽车静止不动,求鸣笛时车和山崖间的距离;
(2)若车以20m/s速度向靠近山的方向匀速行驶,则鸣笛时车和峭壁间的距离为多少?
(3)若汽车在高速公路某处看到了如图所示的标志牌,实际用80分钟到达贵阳,试通过计算说明汽车在此路段是否超速?
【答案】(1)680m;(2)720m;(3)汽车在此路段没有超速
【解析】
【详解】解:(1)声音传播的路程
s声=v声t=340m/s×4s=1360m
若汽车静止不动,鸣笛时车和山崖间的距离
(2)汽车行驶的路程
s车=v车t=20m/s×4s=80m
鸣笛时车和峭壁间距离
(3)由交通标志牌可知,从交通标志牌到贵阳的路程s=120km,所用的时间t′=80min,汽车从交通标志牌到贵阳的平均速度
故汽车在此路段没有超速。
答:(1)若汽车静止不动,鸣笛时车和山崖间的距离为680m;
(2)鸣笛时车和峭壁间距离为720m;
(3)汽车在此路段没有超速。
30. 如图甲所示,容积为600cm3的圆柱形容器和一个体积为80cm3的金属铝球置于水平桌面上,容器内盛某种液体时,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与液体的体积关系如图乙所示(ρ=2.7×103kg/m3),求:
(1)该液体的密度是多少?
(2)容器内盛满这种液体后,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是多少?
(3)容器内盛满这种液体后,再将小球轻轻地放入容器中,小球沉入容器底,待液体溢尽,擦干容器壁,测得容器、水和小球的总质量为809g,小球的质量为多少?
(4)该小球是实心还是空心?如果是空心,则空心体积为多大?
【答案】(1)1g/cm3;(2)700g;(3)189g;(4)小球是空心的,10cm3
【解析】
【详解】解:(1)由乙图可知,液体体积为0时的总质量为100g,则容器的质量为m容器=100g,液体体积为V液=200cm3时,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m总=300g,则液体的质量
m液=m总-m容器=300g-100g=200g
液体的密度
(2)容器内盛满这种液体时,液体的体积
V液′=V=600cm3
液体的质量
m液′=ρ液V液′=1g/cm3×600cm3=600g
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
m总′=m容器+m液′=100g+600g=700g
(3)容器内盛满这种液体后,再将小球轻轻地放入容器中,小球沉入容器底,则小球排开液体的体积
V溢=V球=80cm3
溢出液体的质量
m溢=ρ液V溢=1g/cm3×80cm3=80g
待液体溢尽,擦干容器壁,测得容器、水和小球的总质量为809g,因为
m剩=m容器+m液′+m球-m溢
则小球的质量
m球=m剩+m溢-m液′-m容器=809g+80g-600g-100g=189g
(4)小球中铝的体积
因为
V铝所以该小球是空心的,空心体积
V空=V球-V铝=80cm3-70cm3=10cm3
答:(1)该液体的密度是1g/cm3;
(2)容器内盛满这种液体后,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是700g;
(3)小球的质量为189g;
(4)该小球是空心,空心体积为10cm3。2023-2024学年度上期凉山州西昌航天学校八年级物理期末达标检测卷
一、选择题(15分)
1. 有五位同学测量同一物理课本的宽度,分别为18.52cm、18.51cm、18.80cm、18.49cm、18.50cm那么最接近真实值的是(  )
A. 18.505cm B. 18.51cm C. 18.56cm D. 18.564cm
2. 甲乙丙三人各乘一架飞机,从他们自己乘坐的飞机往外看,甲看到丙的飞机匀速下降,乙看到丙的飞机静止不动;丙看到楼房匀速下降,则正确的是(  )
A. v甲>v乙>v丙
B. v甲<v乙<v丙
C. v甲<v乙=v丙
D. v甲>v乙=v丙
3. 甲,乙两名同学在操场直道上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0~6s内,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0~10s内,甲通过的路程比乙多10m
C. 甲前2s的平均速度大于其前6s的平均速度
D. 6~12s内,甲、乙的平均速度不相等
4.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还在发声的音叉,使吊着的乒乓球反复弹起。该实验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 击鼓时,用力不同,听其发声,观察纸屑被弹起的高度。该实验探究声音的响度与频率有关
C.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拨动听其发声,观察振动的快慢。该实验探究声音的音调与振幅的关系
D. 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铃声渐小。该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5. 如图所示,7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后,用相同的力敲击它们,可以发出“1,2,3,4,5,6,7”的声音来。关于这种“水瓶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敲击时,声音是由瓶内的空气振动产生的
乙:最左边装水最多的瓶子发出的声音是上面七个音中的“7”
丙:7个水瓶发出声音的响度大致相同
丁:若改敲为吹,即用口向七个瓶中吹气,则右边装水最少的瓶子发出音调最低
A. 甲和丙 B. 丙和丁 C. 乙和丙 D. 甲和丁
6. 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了两次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次实验时大气压都高于标准大气压
B. 水在沸腾的时候温度上升
C. 两次实验水的初温不同,所以没有办法比较出两次所用水的质量大小
D. 第一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比第二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多
7. 制取合金常用的方法是将两种或多种金属(也可为金属和非金属)加热到某一温度,使其全部熔化,再冷却成为合金。试据下表数据判断(其他条件均满足),下列合金不宜采用上述方法制取的是(  )
金属 钠 镁 铝 铜 铁
熔点/ 97.5 649 660 1083 1535
沸点/ 1883 1090 2467 2567 2750
A. 铁﹣铜合金 B. 钠﹣铝合金 C. 镁﹣铁合金 D. 铁﹣铝合金
8. 如图,小美站在湖边刚好能看见湖对岸一棵树在水中完整的像,下列说法正确是(  )
A. 小美所看到树的倒影和看到水里的鱼成像原理相同
B. 小美所看到树的倒影和看到水里的鱼的都是实像
C. 小美若想看到旁边更高的树完整的像,要继续向岸边走
D. 小美看湖底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发生折射
9. 如图所示,人眼在A点看见河里B点有一条小鱼,若从A点射出一束激光,要使激光能照射到小鱼,该激光应射向( )
A. B点 B. B点上方
C. B点下方 D. B点左方或右方
10. 如图所示,AC为入射光线,CB为折射光线,且AO<OB。已知AO=10cm,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f=10cm B. f=5cm C. f=8cm D. f=12cm
11. 在第二十二届中部农博会上,我省以食用菌品牌产品为主体参展,160多个食用菌产品集体“亮相”,彰显“沃野中原生态农业”的河南农业品牌整体形象,如图所示是小明在会场用数码相机(焦距不变)先后拍摄的同一个新品种花菇的两张照片,结合图片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照相机的镜头与近视眼镜的镜片属于同一类透镜
B. 甲照片中花菇的像是缩小的,乙照片中花菇的像是放大的
C. 拍摄乙照片时,相机应适当靠近花菇,镜头向外伸
D. 拍摄乙照片时,相机应适当远离花菇,镜头向外伸
12. 小明在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后,为进一步了解“视力矫正”的原理,移动蜡烛,先让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然后他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不同类型的眼镜片,关于本次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
A. 放置眼镜片之前,蜡烛在图示位置,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 放置眼镜片之前,蜡烛在图示位置,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C. 将远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使光屏靠近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像
D. 将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使光屏靠近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13. 关于密度公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由公式可知ρ与m成正比,m越大ρ越大
B. 由公式可知ρ与V成反比,V越大ρ越小
C. 同种物质的质量m跟它的体积V成正比
D. 对某种确定的物质而言,若其体积增加一倍,则它的密度一定变为原来的一半
14. 在室温下,小明利用一个质量为 300g 的玻璃瓶,设计测量某液体密度的实验,其步骤如下:①将玻璃瓶装满水(水的密度为 1.0g/cm3),称得总质量为 900g;②倒掉瓶中的水,待玻璃瓶干后,改装满某液体,称得总质量为 1800g。由上述实验步骤,可推算某液体的密度为( )
A. 1.5g/cm3 B. 2.0g/cm3 C. 2.5g/cm3 D. 3.0g/cm3
15. a、b两个小球分别由、的甲、乙两种材料制成,两小球质量之比为ma∶mb=6∶5,体积之比为Va∶Vb=3∶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只有一个球是空心,则a球是空心的
B. 若只有一个球是空心,则空心球的空心部分与实心部分体积之比为1∶4
C. 若两球均是空心的,a球的空心部分体积可以比b球的空心部分体积大
D. 若只有一个球是空心,将空心球的空心部分装满水后,两球总质量相等
二、填空题(35分)
16. 如图甲,被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__;如图乙,停表的读数为______。
17. 水平地面上的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在同一直线做匀速运动。如图所示是甲、乙的s—t图像。乙的速度为__________________米/秒;甲在第4秒内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_______米;运动6秒时,甲、乙的距离为0.9米,甲、乙的运动方向__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相反”);若运动12秒时,甲、丙两车相距0.5米,则丙的速度______________甲的速度(选填“一定大于”、“可能大于”或“一定小于”)。
18. 小漫自己制作了一个哨子,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
(1)这哨声是由管内的________振动而产生的。上下推拉活塞,可以改变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2)如图乙所示,A、B、C图活塞在管中不同位置时,用嘴吹管的上端能分别吹出“do(1)”、“re(2)”、“mi(3)”三个音阶,则do(1)这个音阶与_______图位置对应。
19. 厨房里处处都有物态变化(本题除选填外,其他空只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1)人们的饮用水约70%来自于固体冰川_______形成的淡水,图甲是水壶烧水的情景,水沸腾时,水中会出现大量气泡,且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此时气泡内是________(选填:“水蒸气”或“空气”),壶嘴上方的“白气”是水蒸气_______形成的;
(2)图乙是从冰箱冷冻室里拿出的一块冻肉,过一会儿看到其表面有一层“白霜”,这是一种_______现象;用湿手触摸片刻会感觉手指被“黏”住了,这是因为手上的水_______的原因;
(3)没有什么烦恼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光滑细嫩的冻豆腐(图丙)涮火锅必备,它经冷冻再解冻以后,会出现许多小孔,小孔产生的原因是豆腐里的水___________(选填“先凝固后汽化”、“先汽化后凝华”或“先凝固后熔化”)而形成的。此时,端上来的一盆海鲜,仙雾缭绕美轮美奂,如图丁所示,这是利用干冰_______吸热。
20. 如图所示,小华同学用激光笔照射水面,在水槽壁上出现两个红点A和B.
(1)若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欲使A点下移至A1,应使入射光线MO绕着点O沿______(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同时观察到另一亮点B会移动到点______(选填“B1”或“B2”).
(2)若保持入射光线不变,欲使B点下移至B2,应使水面_____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在水面变化过程中,折射角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1. 图甲中,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眼睛在A处恰好看不到硬币,如果将一个平面镜放在适当的位置,小明在A处能通过平面镜看到硬币的 ___________(“实像”或“虚像”),这是利用光的 ___________原理;如果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小明在A处则能够看到水中硬币的 ___________(“实像”或“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 ___________原理。图乙所示是 ___________(近视/远视)眼的成像情景,应该佩戴 ___________透镜进行矫正。图丙所示为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记载用冰透镜取火的情景:“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这是利用了 ___________透镜对光线的 ___________作用。
22. 某医院急诊室的氧气瓶中,氧气的密度为5 kg/m 3,给急救病人供氧用去了氧气质量的一半,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是 kg/m 3;病人需要冰块进行物理降温,取450g水凝固成冰后使用,其体积增大了 cm3.(ρ冰=0.9×103kg/m 3)
23. 小明用天平和量筒测一块铝块的密度。他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游码至标尺左端“0”刻度线处,此时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为使天平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_____调节(选填“左”或“右”);用天平测得铝块质量为40g,再用量筒测量的体积情况如图乙,读出铝块的体积为_____cm3,算出铝块的密度是 _____kg/m3,该铝块是 _____(选填“空心”或“实心”)的。(ρ铝=2.7×103kg/m3)
三、作图题(10分)
24. 将一平面镜斜放在装有水的水槽中,有一束光线垂直射向水面如图乙所示,请画出这束光线在水中行进最后射出水面的光路图.
25. 如图所示,O’是 O 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画出线段 AB 在该平面镜中成的像
( )
四、实验探究题(24分)
26. 如图甲所示是小红同学“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水沸腾时温度计的读数,图丙中的a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与时间()。
(1)甲图组装实验器材时,合理的顺序是____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__________在水中;
(2)实验中某次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水的沸点是__________℃,可知实验时气压__________标准大气压。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_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_____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3)如图A、B所示的是观察水沸腾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两种情景,其中水沸腾时的情景为__________(填“A”或“B”);
(4)小红又重新向烧杯中多加入了水,再次做了实验,其中丙图中___________(选填“b”、“c”或“d”)是描述其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
(5)撤去酒精灯后,液体仍能沸腾一小段时间,原因是__________。
27. 小明探究凸透镜的成像原理,与老师一起研制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水透镜模拟眼睛,光屏模拟视网膜,通过对水透镜注水或抽水可改变水透镜的厚薄.蜡烛、光屏和水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1)实验时,首先要使烛焰、水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_____上,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心.
(2)三者摆放位置如图甲所示,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像未画出),该像为倒立、_____的实像.此时水透镜的焦距f的范围为_____.
(3)用水透镜模拟正常眼睛,将图甲中的烛移动到光具座上40cm处,光屏不动,此时应对水透镜_____(填“注水”或“抽水” ),使其焦距变_____(填“长”或“短” ),才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4)用水透镜模拟爷爷的老花眼,如图乙所示,若爷爷不戴老花镜时恰好能够看到图中位置上的蜡烛,在图中的虚线框内安装上适当度数的老花镜的镜片,则爷爷将能看清蜡烛位置_____(填“左侧”或“右侧” )的物体.小明因为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变成了近视眼,应该配戴_____(填“凸“或“凹” )透镜矫正.
28. 洛阳牡丹石又名牡丹玉,墨绿色的石体上嵌有天然形成的白色,青色的牡丹花,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小乐想了解牡丹石的密度。于是找到两块大小不同的牡丹石,来到实验室完成如下操作。准备实验器材:托盘天平,量筒,烧杯、水,细线。
(1)将天平放置在 ___________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如图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
(2)用托盘天平测得小块儿牡丹石的实验数据,如图甲所示,则其质量为___________克;
(3)将小块牡丹石放入装有20mL水的量筒中后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牡丹石的体积为___________m3,根据实验原理___________计算出小牡丹时的密度是___________kg/m3;
(4)小乐想用同样的方法测出大块儿牡丹石的密度,发现大牡丹石不能直接放入量筒。于是聪明的小乐进行了如下的操作:
①用天平测量大牡丹石的质量m1;
②将大牡丹石放入盛水烧杯后,测量烧杯质量m2,并标记水面位置;
③捞出大牡丹石后,再补水到标记处后测量烧杯的质量m3;
根据测质量值,得出大牡丹石的密度表达式为:___________(用符号表示);
(5)小乐再次完成(3)中测量过程,发现第二次取出大牡丹石时沾了更多的水。经他的分析认为再次测量后,算得到的密度值与前者密度值相比_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仍然不变)
五、计算题(16分)
29. 一辆汽车在距前面山崖处,假设在下列两种情况下,汽车鸣笛后都是经过4s听到回声(空气中声速340m/s)。
(1)若汽车静止不动,求鸣笛时车和山崖间的距离;
(2)若车以20m/s速度向靠近山的方向匀速行驶,则鸣笛时车和峭壁间的距离为多少?
(3)若汽车在高速公路某处看到了如图所示的标志牌,实际用80分钟到达贵阳,试通过计算说明汽车在此路段是否超速?
30. 如图甲所示,容积为600cm3的圆柱形容器和一个体积为80cm3的金属铝球置于水平桌面上,容器内盛某种液体时,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与液体的体积关系如图乙所示(ρ=2.7×103kg/m3),求:
(1)该液体的密度是多少?
(2)容器内盛满这种液体后,液体和容器总质量是多少?
(3)容器内盛满这种液体后,再将小球轻轻地放入容器中,小球沉入容器底,待液体溢尽,擦干容器壁,测得容器、水和小球的总质量为809g,小球的质量为多少?
(4)该小球是实心还是空心?如果是空心,则空心体积为多大?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化学与能源(含解析) ---江苏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模拟题分类汇编

下一篇:2023-2024京改版物理八年级全册期末常考题型专练1 (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