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中考三年(2021-2023)化学模拟题分类汇编---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选择题(共22小题)
1.(2023 镇江一模)《化学教育》报道了如图所示的“氧化铜还原实验”一体化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用酒精灯加热CuO部位,无明显现象,证明CO2不能还原CuO
B.先用酒精灯加热炭粉再加热CuO,黑色固体变为红色,证明炭粉还原CuO
C.加热炭粉过程中发生反应:CO2+C2CO
D.反应后装置中气体的质量增加
2.(2023 邗江区四模)“超级黑”是一种用比头发细一万倍的碳纳米管制造的新型材料,它只吸收0.035%的光线,其传导热的效率为铜的7倍,坚固程度为钢的10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级黑”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在一定条件下,“超级黑”能够燃烧
C.“超级黑”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D.“超级黑”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
3.(2022 江阴市校级二模)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植物的光合作用是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
B.过多排放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
C.节约用电、绿色出行有助于实现碳中和
D.二氧化碳约占空气体积的0.94%
4.(2023 海陵区校级三模)物质的用途和性质密切相关,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石墨能导电,用于制作铅笔
B.氮气化学性质稳定,用于填充薯片包装袋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用于杀菌消毒
D.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用于工业炼铁
5.(2023 苏州二模)某班开展制取CO2的学生实验,以下是几组学生的实验片段,其中正确的是( )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加入石灰石
C.收集CO2 D.存放CO2
6.(2021 京口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是( )
A.实验中要先通CO2后加热
B.丁既可吸收CO2,也可收集CO
C.丙处试管可防止液体倒吸
D.甲、丁两处发生了化合、复分解反应
7.(2023 海门市一模)2023年2月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获首届可持续发展特别贡献奖,他呼吁所有人一同参与到绿色低碳的变革和创新中来,下列做法有利于“低碳”的是( )
A.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B.就地焚烧农作物秸秆
C.积极开展植树造林 D.尽量选择私家车出行
8.(2021 启东市二模)某小组以图1装置用CO还原CuO制取Cu,不同温度下反应4小时后固体物质的XRD图如图2所示(XRD图谱可用于判断某固体物质是否存在,不同固体出现的衍射峰的衍射角不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400℃时固体产物只有Cu
B.实验中,随着温度的升高,CuO先全部转化为Cu2O,再转化为Cu
C.取32gCuO放在图1管中,在一定温度下全部转化为Cu时,消耗CO的质量大于11.2g
D.取32gCuO放在图1管中,在一定温度下实验,最终得到固体产物Cu和Cu2O的质量的为27.2g,则生成的CO2质量为14.2g
9.(2023 亭湖区校级三模)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达奥斯议程”对话会上发表特别剂致辞,向世界庄严承诺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蜂”,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气候变暖是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
B.所谓“低碳”就是较低的碳单质排放
C.大力开发清洁能源有利实现“碳中和”
D.循环利用CO2制造合成燃料、肥料等物质
10.(2023 惠山区校级三模)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能完成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是( )
A.用②③制取二氧化碳 B.用②⑤制取氧气
C.用①④制取二氧化碳 D.用①③制取氧气
11.(2023 亭湖区校级模拟)学校兴趣小组进行了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三颈烧瓶中充满二氧化碳气体,分别用注射器迅速注入20mL、40mL、60mL蒸馏水进行三次实验,测出反应过程中温度几乎不变(水温、环境温度均为25℃)。压强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可用注射器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B.该实验进行了2次振荡,第1次振荡时间是100s﹣150s
C.该实验能表明,压强越大二氧化碳溶解速率越快
D.该实验条件下1体积水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
12.(2023 滨湖区校级二模)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实现全球碳中和的4种主要途径的贡献率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为实现碳替代,应开发利用新能源
B.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参与碳循环
C.为实现碳减排,应全面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D.海洋对大气中CO2的吸收和储存,有助于实现碳封存
13.(2023 姑苏区二模)金刚石、石墨和石墨烯的微观结构模型如图所示(图中所有小球均代表碳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三种物质均为黑色固体
B.三种物质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均生成CO2
C.金刚石和石墨的元素组成相同,性质也相同
D.石墨烯有超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说明石墨烯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相似
14.(2022 淮阴区三模)自然界中碳循环如如图所示,箭头表示碳的输送途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途径②消耗CO2的量白天比夜晚多
B.途径④可使空气中的CO2含量减少
C.途径①~④实现了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相互转化
D.途径③中某气体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2CO2
15.(2023 姑苏区校级二模)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打开K,向充满CO2的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立即关闭K,振荡,观察现象,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
C.装置内气体压强减小,最终与大气压相等
D.该实验说明CO2能与石灰水反应
16.(2023 锡山区校级二模)小明同学利用生活废弃材料组装了图装置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探究。已知a、d是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湿润棉花,b、c是用紫色石蕊溶液浸过的干燥棉花(夹持装置已略)。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制取二氧化碳时,饮料瓶应装大理石,注射器用于添加浓盐酸
B.实验过程中,棉花变色情况是a、d变红,且a的变色速度比d快
C.利用装置可以知道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与水发生反应
D.若用该装置制取氧气,可以使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17.(2022 沛县校级模拟)如图所示,在乙瓶中放入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在A处缓缓地持续通入混合气体X,下表中的物质及实验操作后的现象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选项 气体 X 甲中盛放的溶液(足量) 关闭Ⅰ阀打开Ⅱ阀
A 潮湿的混有一氧化碳的二氧化碳 浓硫酸 纸花不变色
B 干燥的混有一氧化碳的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溶液 纸花变为红色
C 潮湿且混有氯化氢的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溶液 纸花不变色
D 干燥且混有氯化氢的二氧化碳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纸花变为红色
A.A B.B C.C D.D
18.(2023 江宁区二模)下列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性质差异原因是原子构成不同
B.碳具有可燃性,常温下化学性质活泼
C.CO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D.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19.(2023 阜宁县二模)如图是两组物质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质X是O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
B.C6H12O6是有机物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
D.该转化不能维持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20.(2023 沭阳县一模)构建知识网络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如图为有关CO2的知识网络图,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A.物质③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B.物质②中的阳离子为:Ca2+
C.物质⑤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D.物质①和⑤在吸收足够热量后能转化为物质④
21.(2023 高新区一模)如图是二氧化碳的相关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1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B.实验2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
C.实验3说明二氧化碳不可燃,一般不助燃
D.实验4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22.(2021 盱眙县校级模拟)可用同一化学原理解释的现象是( )
①久置的石灰水,液面上出现一层硬壳状薄膜
②向澄清石灰水中,通过吸管不断吹入人体呼出的气体
③为了使石灰浆刷过的墙壁快点晾干,在室内生起一盆炭火,开始时墙壁潮湿
④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CO2气体,试液变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填空题(共2小题)
23.(2023 广陵区二模)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我们对二氧化碳有全面的认识。
Ⅰ.二氧化碳的发现
(1)1630年,海尔蒙特发现在一些地下洞穴内存在能使燃着的蜡烛熄灭的气体,该气体后来被证实是CO2.由此可推测出二氧化碳的性质是 (填字母)
A.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
B.二氧化碳不能支持蜡烛燃烧
C.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2)1772年,拉瓦锡进行木炭在纯氧燃烧的实验,发现只生成一种气体,由此得出该气体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拉瓦锡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后来,人们用更精确的实验方法证明了二氧化碳分子中碳、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
Ⅱ.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3)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收集纯净干燥的CO2
①装置B中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是 。
②装置C中试剂X应选用 (填字母)。
A.稀H2SO4
B.浓H2SO4
C.KOH溶液
③检验D中CO2已集满的操作是 。
Ⅲ.二氧化碳的捕集与资源化利用
(5)控制CO2排放,会减缓温室效应。将CO2注入深海成水层实现高压封存,深海高压可以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CO2的溶解度,海水封存CO2会使海水的pH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影响海洋生态。
(6)我国科学家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C6H10O5)n]的人工合成,部分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①写出如图中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的化学方程式 。
②在自然界中绿色植物可以通过 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淀粉。食物中的淀粉在人体内淀粉酶和水的作用下转化为 ,然后缓慢氧化,最终转化为CO2和H2O。
24.(2023 广陵区一模)CO2的捕集与资源化利用是化学研究的热点。
(1)干冰(固态CO2)可用于人工降雨,原理是 。
(2)北京冬奥会冰面采用了CO2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CO2由气态转化为固态的过程中,未发生改变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分子之间的间隔
B.分子的运动速率
C.分子的种类
(3)控制CO2排放,会减缓 效应。将CO2注入深海成水层实现高压封存,深海高压可以 (填“增加”“不变”或“减小”)CO2的溶解度,海水封存CO2会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海水的pH,影响海洋生态。
(4)淡化后的海水常用石灰浆和CO2混合的方法进行矿化后处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CO2加氢(Co一Ni催化剂)能合成用途广泛的乙醇(C2H6O),反应机理如图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中CO2和H2的质量比= 。
三.实验题(共1小题)
25.(2023 射阳县一模)某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制备CO2,并模拟自然界中CO2的循环。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用该装置制取气体的不足之处是 。
(3)为制得CO2的水溶液,CO2应从装置C的 (填“m”或“n”)端通入。
(4)将CO2的水溶液转移至烧杯,并组装装置如图D所示,置于阳光下一段时间,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 。
(5)若气体M只能选用装置E收集,推测M具有的性质有 。
①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②密度比空气大
③密度比空气小
④易溶于水或与水反应
江苏中考三年(2021-2023)化学模拟题分类汇编---碳和碳的氧化物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2小题)
1.(2023 镇江一模)《化学教育》报道了如图所示的“氧化铜还原实验”一体化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用酒精灯加热CuO部位,无明显现象,证明CO2不能还原CuO
B.先用酒精灯加热炭粉再加热CuO,黑色固体变为红色,证明炭粉还原CuO
C.加热炭粉过程中发生反应:CO2+C2CO
D.反应后装置中气体的质量增加
【考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答案】B
【分析】根据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了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铜在加热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结合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用酒精灯加热氧化铜部位,无明显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和氧化铜不反应,二氧化碳不能还原氧化铜,故选项说法正确。
B、先用酒精灯加热炭粉再加热氧化铜,黑色固体变为红色,是因为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了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证明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故选项说法错误。
C、加热炭粉过程中,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2CO,故选项说法正确。
D、反应中还原氧化铜生成了二氧化碳,反应后装置中气体的质量增加,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2023 邗江区四模)“超级黑”是一种用比头发细一万倍的碳纳米管制造的新型材料,它只吸收0.035%的光线,其传导热的效率为铜的7倍,坚固程度为钢的10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级黑”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在一定条件下,“超级黑”能够燃烧
C.“超级黑”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D.“超级黑”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
【考点】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答案】B
【分析】A、根据“超级黑”是碳元素形成的一种单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碳单质具有可燃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题意,“超级黑”是用比头发细一万倍的碳纳米管所制造,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超级黑”是用比头发细一万倍的碳纳米管所制造,是由碳元素一种元素组成的,一种新型的单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B、碳单质具有可燃性,在一定条件下“超级黑”能够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C、“超级黑”是一种用比头发细一万倍的碳纳米管制造的新型材料,因此不属于天然存在的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D、“超级黑”是碳元素形成的一种单质,碳元素的化合价为0,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超级黑”是用比头发细一万倍的碳纳米管所制造,掌握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化合价的确定、题中信息的应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2022 江阴市校级二模)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植物的光合作用是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
B.过多排放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
C.节约用电、绿色出行有助于实现碳中和
D.二氧化碳约占空气体积的0.94%
【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答案】D
【分析】A、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是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进行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进行分析。
C、根据节约用电、绿色出行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进行分析。
D、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进行分析。
【解答】解:A、植物的光合作用是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故A正确;
B、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过多排放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故B正确;
C、节约用电、绿色出行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有助于实现碳中和,故C正确;
D、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4.(2023 海陵区校级三模)物质的用途和性质密切相关,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石墨能导电,用于制作铅笔
B.氮气化学性质稳定,用于填充薯片包装袋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用于杀菌消毒
D.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用于工业炼铁
【考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常见气体的用途;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答案】B
【分析】A、石墨质软,可用于制铅笔芯,据此分析;
B、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据此分析;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据此分析;
D、根据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解答】解:A、石墨可用于制作铅笔,是因为石墨为深灰色固体,且质地较软,故选项A错误,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填充薯片包装袋,故选项B正确,该选项符合题意;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吸附色素和异味,故选项C错误,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工业炼铁,故选项D错误,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常见气体的用途、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了解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2023 苏州二模)某班开展制取CO2的学生实验,以下是几组学生的实验片段,其中正确的是( )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加入石灰石
C.收集CO2 D.存放CO2
【考点】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答案】A
【分析】A、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向试管中装块状或颗粒状固体药品的方法(“一横、二放、三慢竖”)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向试管中装块石灰石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石灰石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且用图中装置收集氧气时,长导管是出水管,短导管是进气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存放二氧化碳时,集气瓶应该正放在桌面,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步骤、各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2021 京口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是( )
A.实验中要先通CO2后加热
B.丁既可吸收CO2,也可收集CO
C.丙处试管可防止液体倒吸
D.甲、丁两处发生了化合、复分解反应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答案】D
【分析】根据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实验的注意事项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解答】解:A、在实验过程中二氧化碳能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而一氧化碳不纯时会加热会发生爆炸,则实验中是先通二氧化碳后加热,故A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且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可将溶液排出,即丁既可吸收CO2,也可收集CO,故B说法正确;
C、由装置的特点可知,丙处空试管的作用为防止氢氧化钠溶液倒流到热的玻璃管处,使玻璃棒炸裂,故C说法正确;
D、甲处是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在丁处两种化合物没有相互交换成分,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特点,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2023 海门市一模)2023年2月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获首届可持续发展特别贡献奖,他呼吁所有人一同参与到绿色低碳的变革和创新中来,下列做法有利于“低碳”的是( )
A.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B.就地焚烧农作物秸秆
C.积极开展植树造林 D.尽量选择私家车出行
【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答案】C
【分析】低碳环保生活是指减少日常作息时所耗用能量的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其目的主要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特别是二氧化碳,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低碳环保生活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解答】解:A、大力发展火力发电,煤等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空气污染物,故A不符合题意;
B、就地焚烧农作物秸秆会产生大气污染物,不符合“低碳”的理念,故B不符合题意;
C、树木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大量植树造林符合低碳绿色生活理念,故C符合题意;
D、尽量选择私家车出行可增加汽车尾气的排放,不利于保护环境,不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此题较基础,属于社会热点题,本题考查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解答。
8.(2021 启东市二模)某小组以图1装置用CO还原CuO制取Cu,不同温度下反应4小时后固体物质的XRD图如图2所示(XRD图谱可用于判断某固体物质是否存在,不同固体出现的衍射峰的衍射角不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400℃时固体产物只有Cu
B.实验中,随着温度的升高,CuO先全部转化为Cu2O,再转化为Cu
C.取32gCuO放在图1管中,在一定温度下全部转化为Cu时,消耗CO的质量大于11.2g
D.取32gCuO放在图1管中,在一定温度下实验,最终得到固体产物Cu和Cu2O的质量的为27.2g,则生成的CO2质量为14.2g
【考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答案】C
【分析】A.根据图示信息分析400℃时固体中含有的物质;
B.根据图示信息分析实验中,随着温度的升高,含铜物质的转化规律;
C.根据实验前通入一氧化碳的作用、实验中消耗一氧化碳的质量,实验后一氧化碳的作用进行分析;
D.利用氧元素的质量差量法进行计算。
【解答】解:A.根据图示可知,400℃时,固体中含有CuO、Cu2O和Cu,A错误;
B.根据图示可知,实验中,随着温度的升高,CuO先转化为Cu2O和Cu,Cu2O再转化为Cu,B错误;
C.设:与32gCuO完全反应需CO的质量为x。
CO+CuOCu+CO2
28 80
x 32g
,x=11.2g;
该实验为防止爆炸,反应前先入CO排尽空气,反应结束后为防止氧化,通CO直至冷却,取32gCuO放在图1管中,在一定温度下全部转化为Cu时,消耗CO的质量大于11.2g,C正确;
D.设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y。
CO+CuOCu+CO2 减少的氧元素质量
44 16
y 32g﹣27.2g
,y=13.2g,D错误;
故选:C。
【点评】利用一氧化碳的可燃性、还原性、毒性三个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9.(2023 亭湖区校级三模)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达奥斯议程”对话会上发表特别剂致辞,向世界庄严承诺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蜂”,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气候变暖是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
B.所谓“低碳”就是较低的碳单质排放
C.大力开发清洁能源有利实现“碳中和”
D.循环利用CO2制造合成燃料、肥料等物质
【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答案】B
【分析】碳达峰就是我们国家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再慢慢减下去;“碳中和”是指通过节能减排、植树造林等形式,抵消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相对“零排放”,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气候变暖是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向自然界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加,造成温室效应,故A说法正确;
B、所谓的“低碳”,是指减少含碳物质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以减少温室效应的影响,与碳单质无关,故B说法错误;
C、大力开发清洁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实现“碳中和”,故C说法正确;
D、循环利用CO2制造合成燃料、肥料等物质,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碳达峰”、“碳中和”的含义、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措施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2023 惠山区校级三模)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能完成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是( )
A.用②③制取二氧化碳 B.用②⑤制取氧气
C.用①④制取二氧化碳 D.用①③制取氧气
【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答案】B
【分析】根据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反应原理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反应的发生装置,根据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密度及水溶性来选择收集装置,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盐酸反应,属于固液常温型,即选用②;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能溶于水,应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即可用②④制取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
B、实验室可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此时可选用固体加热型装置①,也可用过氧化氢在以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不加热制取氧气,此时可选用固体不加热型装置②,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④收集气体,氧气不易溶于水,可采用排水法⑤收集气体,即可用①④、①⑤、②④、②⑤制取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A选项的分析,应用②④制取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B的分析,可用①④、①⑤、②④、②⑤制取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2023 亭湖区校级模拟)学校兴趣小组进行了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三颈烧瓶中充满二氧化碳气体,分别用注射器迅速注入20mL、40mL、60mL蒸馏水进行三次实验,测出反应过程中温度几乎不变(水温、环境温度均为25℃)。压强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可用注射器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B.该实验进行了2次振荡,第1次振荡时间是100s﹣150s
C.该实验能表明,压强越大二氧化碳溶解速率越快
D.该实验条件下1体积水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
【考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答案】D
【分析】A、根据装置气密性的检验分析;
B、根据振荡会促进二氧化碳的溶解,压强减小分析;
C、根据表中的压强变化分析;
D、根据如果该实验条件下1体积水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最终压强与初始压强相同分析。
【解答】解:A、该装置中涉及气体参与的反应,可以用注射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向下推动注射器,—段时间后,注射器恢复至原始,可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A说法正确;
B、振荡,可以加快二氧化碳的溶解,导致压强急剧减小,如图曲线可以看出,有两次压强减小,故该实验进行了2次振荡,该实验中第—次压强减小的时间是l00s﹣150s,所以第1次振荡时间是l00s﹣150s,故B说法正确;
C、由曲线可知,分别用注射器迅速注入20mL、40mL、60mL蒸馏水进行三次实验,溶解速率为60mL>40mL>20mL,故该实验能表明,压强越大二氧化碳溶解速率越快,故C说法正确;
D、由图可知,起始气压为l00kPa,加入20mL蒸馏水,溶解后,最终压强约为115kPa,说明该实验条件下,l体积水能溶解二氧化碳的体积小于1体积,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尤其是化学性质,并且考查了物理学中的压强方面的知识来进行解题的方法,学会分析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2023 滨湖区校级二模)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实现全球碳中和的4种主要途径的贡献率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为实现碳替代,应开发利用新能源
B.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参与碳循环
C.为实现碳减排,应全面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D.海洋对大气中CO2的吸收和储存,有助于实现碳封存
【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答案】C
【分析】A、根据碳替代占比为47%,所以为实现碳替代,应开发利用新能源进行分析;
B、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进行分析;
C、根据为实现碳减排,应该开发利用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进行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会生成碳酸进行分析。
【解答】解:A.由饼状图可知,碳替代占比为47%,所以为实现碳替代,应开发利用新能源,故A正确;
B.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从而维持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故B正确;
C.为实现碳减排,应该开发利用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而不是全面禁止使用化石燃料,故C错误;
D.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会生成碳酸,故海洋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和储存,有助于实现碳封存,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3.(2023 姑苏区二模)金刚石、石墨和石墨烯的微观结构模型如图所示(图中所有小球均代表碳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三种物质均为黑色固体
B.三种物质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均生成CO2
C.金刚石和石墨的元素组成相同,性质也相同
D.石墨烯有超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说明石墨烯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相似
【考点】碳的化学性质;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答案】B
【分析】A、根据碳单质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碳单质具有可燃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导电性和导热性属于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纯净的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石墨呈深灰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B、碳单质具有可燃性,三种物质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均生成CO2,故选项说法正确。
C、金刚石和石墨的元素组成相同,但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性质不完全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D、石墨烯有超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导电性和导热性属于物理性质,说明石墨烯的物理性质和金属相似,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碳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结构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2022 淮阴区三模)自然界中碳循环如如图所示,箭头表示碳的输送途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途径②消耗CO2的量白天比夜晚多
B.途径④可使空气中的CO2含量减少
C.途径①~④实现了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相互转化
D.途径③中某气体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2CO2
【考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答案】D
【分析】A、根据植物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而光合作用需在光照作用下进行进行分析。
B、根据碳酸钙能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进行分析。
C、根据动植物光合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而植物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进行分析。
D、根据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进行分析。
【解答】解:A、植物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而光合作用需在光照作用下进行,则途径②消耗CO2的量白天比夜晚多,故A正确;
B、岩石中的碳酸钙能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则途径④可使空气中的CO2含量减少,故B正确;
C、动植物光合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而植物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则途径①~④实现了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相互转化,故C正确;
D、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则气体燃烧应为天然气燃烧,故D不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5.(2023 姑苏区校级二模)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打开K,向充满CO2的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立即关闭K,振荡,观察现象,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
C.装置内气体压强减小,最终与大气压相等
D.该实验说明CO2能与石灰水反应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答案】B
【分析】根据氢氧化钙溶液吸收了二氧化碳后,锥形瓶中的压强减小解答.
【解答】解:打开K,将适量的澄清石灰水加入到充满CO2的锥形瓶中,立即关闭K,振荡,滴入的氢氧化钙溶液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二氧化碳的体积减少,瓶内压强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
A、滴入的氢氧化钙溶液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正确;
B、滴入的氢氧化钙溶液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二氧化碳的体积减少,瓶内压强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长颈漏斗的下端有气泡冒出,故错误;
C、滴入的氢氧化钙溶液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二氧化碳的体积减少,瓶内压强变小,最终与大气压相等,故正确;
D、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CO2能与石灰水反应,故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碳的性质,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反应应用的原理,以及反应出现的现象,然后分析试管内的压强变化.
16.(2023 锡山区校级二模)小明同学利用生活废弃材料组装了图装置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探究。已知a、d是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湿润棉花,b、c是用紫色石蕊溶液浸过的干燥棉花(夹持装置已略)。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制取二氧化碳时,饮料瓶应装大理石,注射器用于添加浓盐酸
B.实验过程中,棉花变色情况是a、d变红,且a的变色速度比d快
C.利用装置可以知道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与水发生反应
D.若用该装置制取氧气,可以使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答案】C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和装置属于固液常温型分析。
【解答】解:A、由于浓盐酸容易挥发产生HCl气体,与制取的二氧化碳混合使气体不纯,所以应选用饮料瓶装大理石,注射器装稀盐酸,故该选项错误;
B、通过大理石与稀盐酸的反应可以制取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因为a,d是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湿润棉花,所以可变红,b,c是干燥的,不变色。但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应该先接触到d,才能接触到a,因此a的变色速度比d慢,故该选项错误;
C、经上述分析可知,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与水发生反应,该选项正确;
D、此装置是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而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需要加热,故不能用该装置,该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氧化碳的性质。
17.(2022 沛县校级模拟)如图所示,在乙瓶中放入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在A处缓缓地持续通入混合气体X,下表中的物质及实验操作后的现象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选项 气体 X 甲中盛放的溶液(足量) 关闭Ⅰ阀打开Ⅱ阀
A 潮湿的混有一氧化碳的二氧化碳 浓硫酸 纸花不变色
B 干燥的混有一氧化碳的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溶液 纸花变为红色
C 潮湿且混有氯化氢的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溶液 纸花不变色
D 干燥且混有氯化氢的二氧化碳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纸花变为红色
A.A B.B C.C D.D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答案】B
【分析】A.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二氧化碳遇水生成酸来分析解答;
B.根据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分析解答;
C.根据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氯化氢和二氧化碳分析解答;
D.根据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能与氯化氢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来分析。
【解答】解:A.二氧化碳遇水生成酸才能使紫色的干燥的纸花变红色,潮湿的混有一氧化碳的二氧化碳通过浓硫酸后成为干燥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混合气体,不能使纸花变色,正确;
B.干燥的混有一氧化碳的二氧化碳通过氢氧化钠溶液成为湿润的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不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故不能使纸花变色,不正确;
C.潮湿且混有氯化氢的二氧化碳通过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氯化氢和二氧化碳,故最后没有能使纸花变色的气体,正确;
D.干燥且混有氯化氢的二氧化碳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能与氯化氢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遇水生成酸才能使紫色的干燥的纸花变红色,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8.(2023 江宁区二模)下列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性质差异原因是原子构成不同
B.碳具有可燃性,常温下化学性质活泼
C.CO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D.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考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答案】C
【分析】A、根据金刚石和石墨性质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金刚石和石墨性质差异,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B、碳具有可燃性,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项说法错误。
C、CO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
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用点燃的方法,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2023 阜宁县二模)如图是两组物质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质X是O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
B.C6H12O6是有机物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
D.该转化不能维持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考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答案】D
【分析】A、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来分析;
C、根据光合作用中的能量转化来分析;
D、根据碳循环、氧循环的意义来分析。
【解答】解:A、二氧化碳和水在叶绿素和光的作用下发生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和氧气,所以物质X为氧气,A正确;
B、C6H12O6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B正确;
C、光合作用是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葡萄糖中。所以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C正确;
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气又以气体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的生物圈中的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因此该转化可以维持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D不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光合作用及其反应的过程,光合作用是植物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而呼吸作用是有机物与氧气发生的缓慢氧化反应,两者从物质的情况看是两个相反的过程
20.(2023 沭阳县一模)构建知识网络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如图为有关CO2的知识网络图,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A.物质③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B.物质②中的阳离子为:Ca2+
C.物质⑤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D.物质①和⑤在吸收足够热量后能转化为物质④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答案】C
【分析】A、根据物质③是CH4,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
B、根据物质②是CaCO3进行分析;
C、根据物质⑤石墨、金刚石均为C的单质进行分析;
D、根据C+CO22CO进行分析。
【解答】解:A、物质③是CH4,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故A正确;
B、物质②是CaCO3,阳离子是 Ca2+,阴离子是,故B正确;
C、物质⑤石墨、金刚石均为C的单质,故C错误;
D、C+CO22CO,吸收足够热量后①和⑤能转化为物质④,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21.(2023 高新区一模)如图是二氧化碳的相关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1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B.实验2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
C.实验3说明二氧化碳不可燃,一般不助燃
D.实验4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答案】A
【分析】A、根据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和硫酸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进行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进行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不可燃,一般不助燃进行分析;
D、根据石灰水变浑浊,有新物质生成进行分析。
【解答】解:A、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和硫酸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会附着在石灰石表面,阻碍反应进一步发生,故A错误;
B、倒入二氧化碳气体的一侧向下沉,气体体积相同,则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故B正确;
C、将二氧化碳通入烧杯中蜡烛熄灭,可以说明二氧化碳不可燃,一般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故C正确;
D、澄清石灰水倒入有二氧化碳的瓶内,石灰水变浑浊,有新物质生成,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22.(2021 盱眙县校级模拟)可用同一化学原理解释的现象是( )
①久置的石灰水,液面上出现一层硬壳状薄膜
②向澄清石灰水中,通过吸管不断吹入人体呼出的气体
③为了使石灰浆刷过的墙壁快点晾干,在室内生起一盆炭火,开始时墙壁潮湿
④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CO2气体,试液变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压轴实验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答案】A
【分析】①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②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和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③碳燃烧时能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和石灰浆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④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解答】解:①②③中,都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原理相同。
而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是H2O+CO2=H2CO3。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各种化学反应的实质,并且对各种反应进行分析、归纳,从而找出它们的异同点.
二.填空题(共2小题)
23.(2023 广陵区二模)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我们对二氧化碳有全面的认识。
Ⅰ.二氧化碳的发现
(1)1630年,海尔蒙特发现在一些地下洞穴内存在能使燃着的蜡烛熄灭的气体,该气体后来被证实是CO2.由此可推测出二氧化碳的性质是 AB (填字母)
A.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
B.二氧化碳不能支持蜡烛燃烧
C.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2)1772年,拉瓦锡进行木炭在纯氧燃烧的实验,发现只生成一种气体,由此得出该气体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拉瓦锡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后来,人们用更精确的实验方法证明了二氧化碳分子中碳、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
Ⅱ.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3)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CO2↑+H2O 。
(4)收集纯净干燥的CO2
①装置B中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是 除去CO2中的HCl 。
②装置C中试剂X应选用 B (填字母)。
A.稀H2SO4
B.浓H2SO4
C.KOH溶液
③检验D中CO2已集满的操作是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二氧化碳已集满 。
Ⅲ.二氧化碳的捕集与资源化利用
(5)控制CO2排放,会减缓温室效应。将CO2注入深海成水层实现高压封存,深海高压可以 增大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CO2的溶解度,海水封存CO2会使海水的pH 减小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影响海洋生态。
(6)我国科学家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C6H10O5)n]的人工合成,部分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①写出如图中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的化学方程式 CO2+3H2CH3OH+H2O 。
②在自然界中绿色植物可以通过 光合作用 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淀粉。食物中的淀粉在人体内淀粉酶和水的作用下转化为 葡萄糖 ,然后缓慢氧化,最终转化为CO2和H2O。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答案】(1)AB;
(2)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3)CaCO3+2HCl═CaCl2+CO2↑+H2O;
(4)除去CO2中的HCl;B;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二氧化碳已集满
(5)增大;减小;
(6)CO2+3H2CH3OH+H2O;光合作用;葡萄糖。
【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不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来分析解答;
(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来分析解答;
(3)根据石灰石中的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来分析解答;
(4)①根据碳酸氢钠能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来分析解答;
②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与二氧化碳不反应分析解答;
③根据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来分析解答;
(5)根据温度相同时,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来分析解答;根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显酸性来分析解答;
(6)①根据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来分析解答;
②根据自然界中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淀粉来分析解答;根据淀粉在人体内淀粉酶和水的作用下转化为葡萄糖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1)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不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则地下洞穴内存在能使燃着的蜡烛熄灭的气体,该气体后来被证实是CO2,由此可推测出二氧化碳的性质是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二氧化碳不能支持蜡烛燃烧,故选:AB;
(2)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则拉瓦锡进行木炭在纯氧燃烧的实验,发现只生成一种气体,由此得出该气体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拉瓦锡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3)石灰石中的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
(4)①碳酸氢钠能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装置B中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是除去CO2中的HCl;
②装置C的作用是干燥二氧化碳,稀硫酸没有吸水性,不能用作干燥剂,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CO2,氢氧化钾溶液会吸收二氧化碳,因此试剂X为浓硫酸,故选:B;
③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则验满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二氧化碳已集满;
(5)温度相同时,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将CO2注入深海成水层实现高压封存,深海高压可以增大CO2的溶解度,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显酸性,则海水封存CO2会减小海水的pH,影响海洋生态;
(6)①由图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
②在自然界中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淀粉,食物中的淀粉在人体内淀粉酶和水的作用下转化为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葡萄糖在人体内经过缓慢氧化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故答案为:(1)AB;
(2)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3)CaCO3+2HCl═CaCl2+CO2↑+H2O;
(4)除去CO2中的HCl;B;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二氧化碳已集满
(5)增大;减小;
(6)CO2+3H2CH3OH+H2O;光合作用;葡萄糖。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考查的问题,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和题中的知识进行分析解。
24.(2023 广陵区一模)CO2的捕集与资源化利用是化学研究的热点。
(1)干冰(固态CO2)可用于人工降雨,原理是 干冰升华吸热 。
(2)北京冬奥会冰面采用了CO2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CO2由气态转化为固态的过程中,未发生改变的是 C (填字母序号)。
A.分子之间的间隔
B.分子的运动速率
C.分子的种类
(3)控制CO2排放,会减缓 温室 效应。将CO2注入深海成水层实现高压封存,深海高压可以 增加 (填“增加”“不变”或“减小”)CO2的溶解度,海水封存CO2会 减小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海水的pH,影响海洋生态。
(4)淡化后的海水常用石灰浆和CO2混合的方法进行矿化后处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
(5)CO2加氢(Co一Ni催化剂)能合成用途广泛的乙醇(C2H6O),反应机理如图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O2+6H2C2H6O+3H2O ,反应中CO2和H2的质量比= 22:3 。
【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二氧化碳的用途.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答案】(1)干冰升华吸热;
(2)C;
(3)温室;增加;减小;
(4)CO2+Ca(OH)2=CaCO3↓+H2O;
(5)2CO2+6H2C2H6O+3H2O;22:3。
【分析】(1)根据干冰升华吸热,可以用于人工降雨分析;
(2)根据CO2由气态转化为固态的过程中,分子间间隔变大,分子的运动速率变大,未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的种类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温度相同时,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显酸性分析;
(4)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分析;
(5)根据题干信息,质量比公式计算。
【解答】解:(1)干冰升华吸热,可以用于人工降雨,则干冰(固态CO2)可用于人工降雨,原理是干冰升华吸热。故答案为:干冰升华吸热;
(2)北京冬奥会冰面采用了CO2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CO2由气态转化为固态的过程中,分子间间隔变大,分子的运动速率变大,未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的种类,故选C。
(3)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则控制CO2排放,会减缓温室效应。温度相同时,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将CO2注入深海成水层实现高压封存,深海高压可以增加CO2的溶解度,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显酸性,则海水封存CO2会减小海水的pH,影响海洋生态。故答案为:温室;增加;减小;
(4)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故答案为:CO2+Ca(OH)2=CaCO3↓+H2O;
(5)CO2加氢(Co一Ni催化剂)能合成用途广泛的乙醇(C2H6O)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6H2C2H6O+3H2O,反应中CO2和H2的质量比=(2×44):(6×2×1)=22:3。故答案为:2CO2+6H2C2H6O+3H2O;22:3。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实验题(共1小题)
25.(2023 射阳县一模)某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制备CO2,并模拟自然界中CO2的循环。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试管 。
(2)实验室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发生装置是 A (填字母序号),用该装置制取气体的不足之处是 无法控制反应速率或无法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
(3)为制得CO2的水溶液,CO2应从装置C的 m (填“m”或“n”)端通入。
(4)将CO2的水溶液转移至烧杯,并组装装置如图D所示,置于阳光下一段时间,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收集到的气体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
(5)若气体M只能选用装置E收集,推测M具有的性质有 ③④ 。
①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②密度比空气大
③密度比空气小
④易溶于水或与水反应
【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答案】(1)试管;
(2)CaCO3+2HCl=CaCl2+H2O+CO2↑;A;无法控制反应速率或无法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3)m;
(4)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收集到的气体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5)③④。
【分析】(1)根据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
(2)根据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该装置制取气体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
(3)根据为制得CO2的水溶液,CO2应从装置C的m端通入进行分析。
(4)根据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产生的气泡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进行分析。
(5)根据M气体可用氢氧化钠干燥,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小,该气体易溶于水或与水反应,进行分析。
【解答】解:(1)由图可知,装置B中仪器①的名称是:试管;
(2)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该反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A;用该装置制取气体的不足之处是不能控制反应速率或不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3)为制得CO2的水溶液,CO2应从装置C的m端通入,这样反应比较充分;
(4)将CO2的水溶液转移至烧杯,并组装装置如图D所示,置于阳光下一段时间,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产生的气泡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检验氧气的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收集到的气体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5)①M气体可用氢氧化钠干燥,说明M气体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错误;
②用万用瓶收集该气体,从短管通入,说明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错误;
③用万用瓶收集该气体,从短管通入,说明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正确;
④可用水吸收尾气,说明该气体易溶于水或与水反应,正确。
故答案为:(1)试管;
(2)CaCO3+2HCl=CaCl2+H2O+CO2↑;A;无法控制反应速率或无法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3)m;
(4)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收集到的气体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5)③④。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