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专题复习:科学探究题(答案)

2023-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专题复习:科学探究题
1.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一:将10g水加入10g酒精中,一段时间后,称量混合液,质量仍为20g。
(1)该实验 (填“能”或“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 。
实验二:如图1将盛有硫酸铜溶液的小烧杯和铁钉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中称量,记录所称质量为,将铁钉浸到硫酸铜溶液,待反应一段时间后,再称量小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
(2)写出硫酸铜和铁钉的反应方程式 。实验数据 (选填“等于”、“小于”、“大于”)。
实验三:称取镁条和石棉网的质量为(如图2所示),然后在空气中点燃镁条;反应结束后将所得物质与石棉网一起再次称量,质量为。
(3)写出镁条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氧化镁的质量大于参加反应的镁条的质量;而实验事实是,原因是 。
【分析与总结】
(5)根据以上实验可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应在 容器中进行实验。
【拓展实验】兴趣小组按如图3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却发现产物白色固体中还有少量黄色固体。查阅资料得知:镁能与氮气剧烈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固体。
【反思与交流】
(6)空气中的含量远大于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MgO却远多于,原因是 。
2.为探究分子的运动及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以下三个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方案一】如图1所示。
(1)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2)该方案的不足之处是 (写出一点即可)。
【实验方案二】如图2、图3、图4所示。
图中无色透明塑料瓶的材质、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将滤纸折叠成大小、形状相同的纸花,在纸花上都均匀喷有酚酞溶液,用细线固定在瓶内,按照图2的操作方式分别用注射器向图3和图4的塑料瓶中同时注入5滴浓氨水,然后将针孔处密封,再将两个塑料瓶分别同时放入等体积的冷水和热水中。
(3)图3和图4的两瓶中观察到的相同现象是 ,不同现象是 。
(4)图3、图4采用对照实验的方法,变量只有一个,被控制的量有多个,请写出3个被控制的量: 、 、 。
【实验方案三】
如图5所示(已知:)。
(5)用长柄V形玻璃管进行实验,向左、右两端的V形玻璃管口分别同时滴入等量的浓氨水和浓盐酸(浓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塞紧橡皮塞。过一会儿后,从图5中观察到有白烟(白烟为氯化铵)且产生白烟的位置偏右,说明 。
【实验结论】
(6)上述实验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且分子运动速率与 和 有关。
3.“制氧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保健、急救、大型化工生产等都需要制氧,使用时通过试剂发生反应产生氧气,某兴趣小组对便携式家用制氧机开展探究。
Ⅰ.定性探究反应原理
(1)该制氧机中有一包过碳酸钠粉末和一包二氧化锰,向盛有过碳酸钠的烧杯中加入水,观察到产生气泡非常缓慢,向其中放入二氧化锰,立即有大量气泡产生。检验该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 。
(2)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在常温下可以快速制氧,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
(3)从便于携带的角度分析,上述两组药剂中_______更适合用作制氧机中的制氧剂。
A.过碳酸钠粉末和二氧化锰
B.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
Ⅱ.定量探究实际制氧效率
【资料】理论上生成150mL氧气,分别需要6%的过氧化氢溶液7.6mL,过碳酸钠1.4g。
(4)小组同学取上述两种药品分别加入0.2g二氧化锰进行对比实验,比较过氧化氢溶液和过碳酸钠制取氧气的效率。测得数据如图1(20min后几乎不产生氧气)请分析制氧剂选择过碳酸钠的依据是 。
Ⅲ.探究反应的装置
(5)小组同学利用饮料瓶、吸管、输液管等日常用品设计并制作了简易制氧机,如下图他们想为鱼缸中的鱼供氧,能达到目的的是 (填“甲”或“乙”)。该装置与化学制氧机相比,优点是 。

【拓展】
(6)一种家用制氧机的工作原理是用分子筛分离空气获得氧气,分子筛是一种内部分布有均匀微小孔径的固体,通过特制的分子筛把空气中的氧分子吸入孔穴而与其它分子分离,该变化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4.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某小组对空气的成分进行了项目式学习的探究。
【活动一】认识空气
(1)空气可以用于制造硝酸和氮肥,说明空气中含有 。
(2)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稀有气体可用于制作霓虹灯 B.氮气充入食品包装中可以防腐
C.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D.氧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活动二】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小组同学利用图1所示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3)进行该实验时,红磷需足量的目的是 。
(4)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水能倒吸入集气瓶的原因是 。
(5)红磷燃烧的现象是 。
【活动三】拓展探究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6)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图2所示装置来探究磷在空气中的燃烧及氧气含量的变化情况。
【实验步骤】该小组同学按图2组装好实验装置,利用凸透镜聚光照射燃烧匙中的红磷,一段时间后红磷燃烧,待熄灭后,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再次用凸透镜聚光照射,白磷居然也很快被点燃。
【实验分析】由实验可知,课本上用红磷燃烧的方法并不能精确地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理由是 。
【活动四】深度探究【活动三】装置内氧气的含量
(7)图3是该小组同学从开始实验到最后装置冷却至室温后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用传感器测得的图2中容器内氧气含量变化的曲线图。结合图3分析:
①在 (选填“A”、“B”、“C”、“D”或“E”)点时燃烧的红磷刚好熄灭了。
②白磷开始燃烧至燃烧结束对应的曲线是 (用字母表示)段。
③结合你的学习经验,若要寻找红磷或白磷的替代物,用图1或图2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该替代物应满足的条件是 、 (写2点)。
5.对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的再认识。请同学们认真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经典赏析】
(1)拉瓦锡用装置A定量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在密闭容器中,装置中的汞与空气中的 反应,生成固态物质。
【思路启迪】
(2)我们沿着科学家的足迹,对反应物进行了优化,分别用铜粉、红磷等进行实验,其原理都是采用 (填“物理”或“化学”)的方法,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从而达到物质的分离。
【实验回顾】课堂上老师和同学们利用装置B测定了氧气的含量:
(3)在用酒精灯加热铜粉部位时,要不断推拉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 ,装置中气球所起的作用为 。
(4)反应前后,测得数据如下,请完成表格:
硬质玻璃管中空气的体积 反应前注射器中空气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体积 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5mL 15mL 8mL
(5)实验反思,出现此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写一条即可)。
【拓展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实验室用装置C进行了探究。
(6)集气瓶中空气的体积为45mL,量筒中水的体积为50mL。能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现象是 。
(7)对该实验认识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未冷却到室温便打开止水夹,会导致测定氧气体积含量偏大
C.该实验可说明氮气难溶于水
6.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方法有很多种,我校各班兴趣小组对氧气制备及收集过程中的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I.“超越极限”小组做了如图1所示实验,当向乙烧杯中依次加入MnO2和H2O2溶液(液面至蜡烛高度的一半)时,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并产生大量水雾,蜡烛燃烧更旺,但过一会儿逐渐熄灭,而甲烧杯中蜡烛一直持续燃烧。
【问题1】导致乙烧杯中蜡烛熄灭的原因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燃烧产生的CO2使蜡烛熄灭;
猜想二:水雾导致蜡烛熄灭;
(1)图乙蜡烛燃烧更旺的原因是 (用符号表达式表示)。
(2)小组同学经过讨论,排除了猜想一,其理由是 。
(3)为验证猜想,小组同学向图甲烧杯中加入85℃的水(液面至蜡烛高度的一半,有大量水雾),观察到 的现象,说明猜想二正确。
【拓展实验】分别向三只烧杯中依次加入等量的MnO2和等体积、浓度不同的H2O2溶液,用传感器测定温度变化,结果如图2所示。
(4)该反应是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5)若实验室里用H2O2溶液制取氧气时,为减少氧气中的水蒸气含量,最好选用浓度为 (填“5%”或“10%”或“30%”)的H2O2溶液来制取。
7.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某小组对空气的成分进行了项目式学习。
【活动一】认识空气
(1)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稀有气体可用于制作霓虹灯
B.氮气充入食品包装中可以防腐
C.氧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D.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活动二】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小组同学利用图一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2)进行该实验时,红磷需足量的目的是 。
(3)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水能倒吸入集气瓶的原因是 。
【活动三】拓展探究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图二所示装置来探究磷在空气中的燃烧及氧气含量的变化情况。
【实验步骤】该小组同学按图二组装好实验装置,利用凸透镜聚光照射燃烧匙中的红磷(足量),一段时间后红磷燃烧,待熄灭后,将装有足量白磷(着火点为40℃)的燃烧匙提出水面,再次用凸透镜聚光照射,白磷居然也很快被点燃。
【实验分析】
(4)由实验可知,课本上用红磷燃烧的方法并不能精确地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理由是 。
【活动四】深度探究【活动三】装置内氧气的含量
(5)图三是该小组同学从开始实验到最后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整个实验过程中,用传感器测得的图二中容器内氧气含量变化的曲线图。结合图三分析:
①白磷开始燃烧至燃烧结束对应的曲线是 (填“BC”、“CD”、“DE”)段。
②结合你的学习经验,若要寻找红磷或白磷的替代物,用图一或图二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该替代物应满足的条件是 (写一点即可)。
8.用下列实验探究镁的性质
实验一:将打磨后的镁条插入装有空气的集气瓶中做燃烧的实验时,生成的白色固体中有少许淡黄色固体。
(1)生成白色固体的符号表达式为 。
(2)针对淡黄色固体,提出猜想:镁能与N2反应生成淡黄色的氮化镁固体。
将1.44g镁在N2中充分燃烧,生成淡黄色固体2.00g。氮化镁的化学式为 。在空气中燃烧镁条时,产物主要是白色固体,仅有少许淡黄色固体的原因是 。
实验二:镁(粉)与水蒸气的反应(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3)为了防止玻璃管中原有空气对实验的干扰,实验开始时,应先点燃 (选填“A”或“B”)处酒精灯。
(4)B处玻璃管内生成了白色固体氢氧化镁,肥皂水中产生了能上升到空中的肥皂泡。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肥皂泡,有爆鸣声。写出镁与水蒸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实验三:将镁条长期存放在空气中,表面会生成灰黑色固体。有同学认为该灰黑色固体不是氧化镁。为确定灰黑色固体的组成,进行如图2实验(假设每一步都吸收完全)
【资料】
①已知灰黑色固体为碱式碳酸镁,化学式为Mgx(OH)y(CO3)z,高温完全分解生成MgO、H2O、CO2。
②浓H2SO4吸收水蒸气,碱石灰能吸收水蒸气和CO2气体。
【实验】称取39.4g固体样品按如图进行实验,持续加热至完全分解,B、C装置最终分别增重1.8g、17.6g。
(5)加热前、后均需通入氮气,停止加热后通氮气的作用是 (选填字母)。
a.防止倒吸
b.使生成的H2O和CO2气体分别被后续B、C装置完全吸收
(6)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计算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为 g。
(7)已知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根据上述数据求出该化学式中x:y:z= 。
9.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氯酸钾热分解温度的测定产生兴趣,根据题意完成实验探究。
一、探究氯酸钾的分解温度
【阅读资料】氯酸钾的熔点为356℃,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受热物质的温度一般约为400℃。
【进行实验】
I.取一支大试管,向其中加入大约4.0g氯酸钾(含结晶水),固定在铁架台上(如图1)。
Ⅱ.把氧气体积分数传感器探头小心地插入试管内,连接数据采集器(已知氧气体积分数传感器超过最大测量值时将拉成一条直线)。
Ⅲ.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数据采集器得到的氧气体积分数随温度的变化图像如图2所示。
【分析讨论】
(1)实验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试管中发生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2)分析图2,加热前大试管内的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约为20.8%,刚开始加热时,试管内温度不断上升,但氧气的体积分数却略有下降,原因是 。
(3)在温度达到356℃时,氯酸钾开始熔化,温度还未到达400℃,氧气体积分数曲线就不再上升,原因是 ,此时 (选填“有”或“没有”)氧气生成。
【实验结论】
(4)重复多次实验,得到的数据都如图2所示,由此得出结论:氯酸钾分解温度和熔点温度 (选填“接近”或“不接近”)。
二、探究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质量配比对氯酸钾分解的影响
【继续探究】甲同学提出猜想:氯酸钾分解产生氧气时,如果使用催化剂,不论催化剂量的多少,催化效果是一样的。于是兴趣小组按照氯酸钾与二氧化锰不同的质量配比,按照图1所示装置继续进行实验,得到不同质量配比时氧气体积分数随温度变化图像如图3所示。
(5)根据图3可知,甲同学的猜想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参照数据,从节约药品角度看,在实验室制取氧气时,氯酸钾与二氧化锰质量比以 为宜。
(6)实验结束后,若要回收二氧化锰,可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
10.某同学将打磨过的铝箔加入到氢氧化钠(NaOH)溶液中,结果发现有气泡产生,为了解该气体的成分,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作出猜想】
猜想一:氧气;猜想二:氢气;猜想三:二氧化碳
(1)其他同学认为猜想三是错误的,理由是 。
【进行实验】
分别进行实验:
(2)利用图①装置进行实验:反应一段时间后,观察到 ,则猜想一错误。
(3)利用图②装置进行实验:反应一段时间,气体验纯后,在尖嘴处点火观察到 ,则猜想二正确。
【得出结论】
(4)氢氧化钠、水、铝能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1O2)和氢气,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1.蔗糖可以燃烧,受热容易分解。某兴趣小组对“蔗糖的组成”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蔗糖中含有哪些元素
【设计实验】我们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方案来验证蔗糖的元素组成:
方案一:将蔗糖在空气中点燃,分别用干燥的玻璃片和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置于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方案二: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前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然后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给蔗糖充分加强热。
【观察现象】
(1)方案一:干燥的玻璃片上有 ,澄清石灰水变 ;
方案二:玻璃管中残留有黑色固体,试管中有水滴出现。
【得出结论】
(2)蔗糖中含有 元素。
【反思与评价】
(3)蔗糖在空气中并不容易被点燃,但若在蔗糖中掺入少量烟灰,则很容易被点燃。烟灰在此可能起 作用。
(4)方案二中,先通入氮气,排尽硬质玻璃内的空气,其目的是 。
(5)请写出“方案二”蔗糖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拓展交流】
(6)以上两个实验 (填“方案一”或“方案二”)更合理;为什么 。
12.用实验证明碳酸型饮料(如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
(1)兴趣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打开汽水瓶盖,立即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将导管另一端伸入装有试剂的试管中。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不同的试剂进行实验。
甲同学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观察到试管内 ,由此得到结论:该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
乙同学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试管内 ,乙同学认为也能得到甲同学的结论。
【评价反思】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价。
(2)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方案比较合理,其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丁同学质疑乙同学的方案不够严密,认为也可能是该汽水中的柠檬酸随气体进入试管,而引起紫色石蕊溶液的变色。兴趣小组的同学针对丁同学提出的质疑进行了如下探究:
①查阅资料:柠檬酸为无色晶体,易溶于水和酒精;常温稳定,熔点为153℃,熔化后沸腾前分解,分解温度约为175℃;柠檬、柑橘等水果中含有柠檬酸。
②乙同学在自己实验的基础上,未增加任何试剂,接着进行了一步实验操作,该操作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可观察到 可以确认不是因为柠檬酸而引起紫色石蕊溶液的变色。
13.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进行有关分子性质的探究实验:
(1)实验Ⅰ中观察到烧杯 (填“甲”或“乙”)内液体变红色,可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2)为何实验Ⅰ中另一烧杯内液体不变红色,某同学提出可能与分子运动速率有关。
探究一: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实验Ⅱ中,观察品红扩散速度可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 (填“快”或“慢”)。
探究二:分子运动速率与分子质量的关系
【猜想假设】猜想 1:分子质量越小,分子运动越快; 猜想 2:分子质量越小,分子运动越慢。
【查阅资料】
①浓盐酸会挥发出氯化氢(HCl)气体,浓氨水会挥发出氨气(NH3),两种气体反应会产生白烟,即生成白色固体氯化铵(NH4Cl);
②氯化氢(HCl)分子质量大于氨气(NH3)分子质量。
【设计实验】
步 骤 现 象 结论
组装实验Ⅲ 装置,在玻璃管左右两端分别放置沾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花,观察现象。 玻璃管 (填“A”、“B” 或“C”)处先看到白烟 猜想 1正确
【反思交流】
①实验Ⅲ 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②从研究分子性质角度,实验Ⅲ较实验Ⅰ的优点是 (填序号)。
A.可证明分子间有间隔
B.可证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C.节约药品,操作简单
D.可证明分子运动与温度有关
14.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课本上的科学实验进行了自主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Ⅰ: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不同。
(1)实验1中要控制向两个集气瓶中加入的澄清石灰水 相同。
(2)实验2中观察到燃着的木条在呼出气体中较快熄灭,说明呼出气体和空气比较, 。
探究Ⅱ:兴趣小组同学们又设计了实验3: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查阅资料】
当温度达到40℃时,白磷可以燃烧,白磷和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均为五氧化二磷。
【实验准备】
锥形瓶内空气体积为100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25mL,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过程】
装入药品,按图所示连接好仪器,夹紧弹簧夹。先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很快被引燃,然后将锥形瓶从热水中取出。
【现象分析】
(3)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此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4)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气球的变化是 。
(5)待白磷熄灭、锥形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最后可观察到注射器中的水还剩下约 mL。
【实验结论】
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分数的1/5。
【反思总结】
(6)反应结束后,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据以上实验现象可以推测氮气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写出一条即可)。
15.化学兴趣小组在完成“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如图1)的实验后,想对该实验可选用的药品进行继续探究,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回顾旧知】
(1)红磷燃烧产生的明显现象是 ,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2)该实验的原理:红磷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瓶内的气压 (填“增大”或“减小”)。烧杯中的水倒吸进入瓶内,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就是被消耗的氧气的体积。
【提出问题】能不能用硫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查阅资料】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压强与气体所占的体积成正比。
【设计与实验】
小组同学按图2装置进行实验,分别将红磷、硫放入集气瓶中燃烧,采集数据如图3、图4 (注: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瓶内初始气压,p0和p2是反应结束恢复到室温时瓶内的气压)。
【问题与现象分析】
(3)开始反应时瓶内压强瞬间变大的主要原因是 。
(4)图4中,P0与P2几乎相等是因为 。
【结论与反思】
(5)由实验可知, (填“能”或“不能”)用硫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6.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课本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完毕后集气瓶中是否还含有氧气产生质疑,于是同学们设计了如图1装置来探究磷在空气中燃烧后氧气浓度的变化情况。
【提出问题】足量红磷在密闭的四颈平底瓶内燃烧熄灭后,容器中是否有氧气剩余?
【作出猜想】猜想①:有氧气剩余;猜想②:无氧气剩余。
【实验验证】该小组同学按图1组装好实验装置,利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燃烧匙上的红磷,红磷燃烧直至熄灭;待装置完全冷却后,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再次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白磷居然也被点燃。
(1)激光笔的作用是 。
(2)红磷燃烧产物与瓶底的热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磷酸,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实验结论】
(3)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猜想 正确。
(4)课本上用红磷燃烧的方法 (填“能”或“不能”)精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理由是 。
【拓展延伸】图2是该小组同学从开始实验到最后装置冷却后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用传感器测量容器内氧气浓度变化的曲线图。
(5)在图2中 (填“A、B、C、D、E”)点时红磷燃烧熄灭。
【反思与评价】
(6)兴趣小组分析对比曲线BC段和DE段,得出了“不同物质燃烧,需要的氧气浓度不一样”的结论。同学们由此联想到课本上的一个实验: (填物质名称)在空气中不能点燃,但在氧气中能点燃并剧烈燃烧。
17.某学习小组对人体呼出气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知识回顾】
(1)供给生物呼吸是氧气的重要用途,吸入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
(2)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 。
【粗略测量】
打开弹簧夹K1、K2,缓慢将袋中的气体全部排出。读出量筒中液体体积为V1mL。
关闭弹簧夹K1、K2,用激光笔照射白磷,白磷剧烈燃烧。待装置和气体冷却,打开K2,读出量筒中液体体积为V2mL。
(3)检查装置气密性。在医用输液袋中装入VmL呼出气体,为保证精确性,收集气体前输液袋应该 处理。如图一所示,集气瓶中装入VmL足量NaOH溶液以充分吸收CO2,带孔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白磷(通常条件下,白磷与NaOH溶液不反应)。连接成如图二所示装置,则方框内最合适的装置是 (在图一中选择)。
(4)数据分析:人体呼出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可表示为 ×100%;若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大于0.03%,则理论上可证明呼吸作用产生了CO2。
(5)粗略测量时万能瓶中装入氢氧化钠溶液VmL,如果没有装满瓶子,结果 (填“会”或“不会”)带来误差。
【精密测定】如图三所示,把O2、CO2、湿度(测水蒸气)传感器探头放入有少量空气的保鲜袋中,打开仪器开始采集数据,然后向袋内呼出气体。采集的数据如图四所示,纵坐标均为某气体体积分数(%),横坐标均为时间(s)。据图回答:
(6)表示O2体积分数变化的曲线是 (填“X”“Y”或“Z”)。
(7)Y曲线60s之后逐渐下降,可能原因是 。
参考答案:
1.(1) 不能 水和酒精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2) 等于
(3);
(4)反应生成的部分氧化镁扩散到空气中
(5)密闭
(6)相同条件下氧气比氮气更活泼
2.(1)酚酞溶液变为红色
(2)没有对比实验或氨气会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3) 纸花由下向上依次变红; 纸花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变红得更快
(4) 塑料瓶的材质 大小 形状(合理即可)
(5)氨分子运动速率比氯化氢分子快
(6) 温度/相对分子质量(与后一空对应) 相对分子质量/温度(与前一空对应)
3.(1)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则为氧气
(2)
(3)A
(4)20min内,过碳酸钠生成的氧气更多
(5) 甲 制作材料易得、造价低
(6)物理
4.(1)氮气/N2
(2)D
(3)将装置中的氧气耗尽;
(4)红磷燃烧消耗氧气,装置中气体减少,压强减小
(5)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
(6)反应后装置中氧气有剩余
(7) C DE 该物质需要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生成物不能是气体
5.(1)氧气/O2
(2)化学
(3) 使空气中的氧气与铜粉充分接触,完全反应 缓冲容器内的压强
(4)17.5%
(5)玻璃管中铜粉的量不足或未等装置冷却至室温就读数或装置漏气等
(6)量筒中水的体积减少至41mL
(7)AC
6. 甲烧杯中蜡烛一直持续燃烧,则说明乙烧杯中的蜡烛熄灭并不是因为产生的二氧化碳 加入85℃热水的烧杯中蜡烛先熄灭 放热 5%
7.(1)ABD
(2)使装置内的氧气被完全消耗
(3)红磷燃烧消耗氧气,装置中气体总体积减小,压强减小
(4)反应后装置中氧气有剩余
(5) DE/ED 生成物为固体,且不引入其他气体
8.(1)
(2) Mg3N2 氧气比氮气活泼,镁更容易和氧气反应
(3)A
(4)
(5)ab/ba
(6)20
(7)5:2:4
9.(1) 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2)药品中的结晶水汽化,稀释了氧气浓度
(3) 超过氧气体积分数传感器的最大测量值 有
(4)接近
(5) 不正确 4:1
(6)溶解、过滤、干燥
10.(1)反应物中不含有碳元素
(2)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
(3)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4)
11.(1) 水雾 浑浊
(2)碳、氢、氧
(3)催化
(4)防止空气中的物质影响实验结果
(5)
(6) 实验二 方案二中不受空气中的物质影响
12.(1)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溶液变红
(2)
(3) 加热试管 石蕊溶液变回紫色。
13.(1)乙
(2) 快 C HCl+NH3→NH4Cl C
14.(1)用量(或体积或滴数)
(2)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较低
(3)白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4)先胀大后变小
(5)5
(6)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15.(1) 产生大量白烟,放热
(2)减小
(3)红磷燃烧放热,装置中的温度升高,压强增大
(4)硫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生成的气体体积和消耗氧气的体积相同
(5)不能
16.(1)点燃白磷或红磷
(2)五氧化二磷+水→磷酸
(3)①
(4) 不能 当氧气浓度小到一定程度时,就不能支持燃烧,即红磷不能把装置中的氧气耗尽
(5)C
(6)铁丝
17.(1)21%
(2)
(3) 挤压袋子尽量排出原有空气 D
(4)
(5)会
(6)Z
(7)水蒸气冷凝成液态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专题复习:选择题(答案)

下一篇:人教版(PEP)六年级上册英语复习资料(可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