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2022-2023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

2022-2023 学年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用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选对的得 2 分,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2 分) 下列估计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适宜洗澡的水温大约是 60℃
B. 中学生百米赛跑的速度约为 20m/s
C. 吃饭用的筷子长度约为 22cm
D. 人的心脏跳动一次所需时间约 30s
2.(2 分)南朝诗人萧绎在《早发龙巢》中写到“不疑行舫动, 唯看远树来”,其中“唯看
远树来”选取的参照物是( )
A. 河岸 B. 行舫
C. 岸边的房屋 D. 远处的树
3.(2 分) 声现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关闭门窗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 超声波粉碎结石是利用声波具有能量
C.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 3×108m/s
D.“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区分的
4. (2 分)下列 四幅 图是常见的光现象, 有关它们的说法错误 的是( )
A. 甲图中,水里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B. 乙图中,彩虹的形成与光的色散现象有关
C. 丙图中,放入水中的汤勺被“折断”,这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
D. 丁图中, 太阳光穿过树叶间的小孔在树荫下形成光斑,光斑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有关
5.(2 分) 如图所示, 小宇同学正在用“自拍神器”摄影留念。与用手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
利用自拍杆可以( )
A. 增大物距, 减小像的大小
B. 减小物距, 减小像的大小
C. 增大物距, 增大像的大小
D. 减小物距, 增大像的大小
6.(2 分) 小轿车驾驶室内装有冷暖空调, 可使驾驶室内冬暖夏凉, 但是在使用空调过程中
常易造成前方玻璃模糊, 对此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夏天, 要使玻璃清晰, 驾驶员应该用干抹布在驾驶室内擦拭
B. 这一物态变化过程中要吸热
C. 夏天,玻璃模糊属于汽化现象
D. 冬天, 要使玻璃清晰, 驾驶员应该打开车头处的排风口对车窗玻璃吹暖风
7.(2 分) 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电视节目深受观众的青睐, 对下列古诗文中
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进行解释, 其中正确的是( )
A.“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露在日出后逐渐消失是升华现象
B.“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 ”雾凇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 “大雪河冰封,冬至不行船。”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8.(2 分)如图所示是海波和蜂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在第 6min 时是固态
B. 甲在 ab 段不需要吸热
C. 甲是海波, 乙是蜂蜡
D. 甲和乙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相同
9.(2 分)有些物理量的大小不易直接观测,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量的变化却容易直接观测, 用易观测的量显示不易观测的量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例如:发声的音叉的振动
可以通过激起水花来体现。以下实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是( )
A. 引入光线用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B. 探究不同物质的熔化现象时, 比较冰和蜡烛的熔化特点
C. 液体温度计利用不同温度时液柱长度的变化来显示温度的高低
D. 探究蒸发快慢与空气流通速度关系的时候,确保液体温度和表面积等因素相同
10.(2 分) 下列关于密度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一杯水的密度比一滴水大
B. 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 球内气体密度变大
C. 固体的密度一定大于液体的密度
D. 温度计温度升高时,内部测量液体的密度不变
11.(2 分)甲、乙两种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
比是( )
A. 8: 1 B. 4: 3 C. 4: 1 D. 2: 1
12.(2 分) 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 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 m
及液体的体积 V,得到几组数据见下表( )
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 m/g 40 120
液体的体积 V/cm3 20 120
A. 该液体密度为 2g/cm3
B. 量杯质量为 24g
C. 该液体密度为 1g/cm3
D. 量杯中装有 60ml 该液体时, 量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 84g
二、填空题(本题共 5 小题, 每空 1 分,共 12 分。 把答案用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相应位
置)
13.(2 分) 用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 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mm ,所测铅
笔的长度为 cm。
14.(2 分)如图所示,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 用嘴对着试管口吹气;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柱
产生, 改变试管内的水量,会使声音的 发生改变。
15.(2 分) 冰的密度为 0.9×103千克/米 3 ,当冰熔化成水时,质量将 ,体积将
(两空均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16.(3 分)如图, 这是一款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 通过摄像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 所成的 是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 的 像(填“实”或“虚”);若
镜头的焦距为 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 cm。
17.(3 分) 就餐时小华发现服务员往一杯水中投入了干冰, 周围空气出现了“白雾”,菜肴 马上变得美轮美奂。这是因为干冰在 (选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中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 (选填物态变化名称)
成了小水珠。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本题共 5 小题, 其中 18、 19 题各 2 分, 其余每空 1 分,共 20 分。
按题目要求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作答)
18.(2 分)如图所示, S 是一个发光点, S′是它在平面镜中成的像,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
的位置和 SA 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19.(2 分) 请你完成图中的光路图。
20.(4 分) 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1)调整实验器材高度时, 蜡烛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
(2)他用同一凸透镜做了两次实验, 如图甲、乙所示,光屏上均有清晰的像(未画
出) 。
(3)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填字母)。
A.5cm
B.8cm
C.10cm
D.15cm
(4)在图乙中将一镜片放在烛焰和透镜之间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 将光屏向左移动,
则所加镜片可以矫正图 (选填“丙”或“丁”) 的视力缺陷。
21.(5 分) 实验小组利用天平、量筒和烧杯等器材测量牛奶的密度。
(1) 天平调平衡后, 将适量的牛奶倒入烧杯中, 并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 当
小明将砝码盒中最小的砝码放入右盘后, 横梁指针如图甲所示 (选填序号);
A. 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B.移动游码
C.取下最小的砝码后移动游码
(2)测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为 116g 后,将烧杯中的一部分牛奶倒入量筒,液面位置
如图乙所示 cm3;
(3) 测量烧杯和剩余牛奶的总质量, 天平横梁平衡时如图丙所示, 则烧杯和剩余牛奶的
总质量为 g;
(4)小明测量的牛奶密度为 kg/m3;
(5) 在向量筒倒入牛奶时, 如果不慎有牛奶溅出, 则测出的牛奶密度会 (选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2.(7 分) 如图 1 所示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图 2 是根据实验数
据描绘出的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请你完成下列内容:
(1)除了图 1 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有 。
(2)如图 2,由此判断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冰熔化过程经历了 min;加热到第 3min 时,物质的状态为 (选
填“液态”、“固态”或“固液共存”)。
(4)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 3 所示,其读数为 。
(5) 在加热过程中, 杯口上方出现“白气”,“白气”是水蒸气 (填写物态变
化)而成的。
(6) 在实验过程中,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试管, 而是把装有冰的试管放在水中加热,
而且冰的温度上升速度较 (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四、计算题(本题共 2 小题, 23 题 7 分, 24 题 7 分,共 14 分,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相 应位置作答,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重要演算步骤,计算过程中物理量必须
带上单位,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23.(7 分)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 汽车在反应过程做 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做变速直线运动,紧急停车时, 在反应过程中,制动过程中
所用的时间为 2.3s。 汽车在两个过程中通过的总距离为 30m。求:
(1)汽车在反应过程所用的时间。
(2)制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3)紧急停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24.(7 分)在物理实践活动中, 小明和小亮同学测量判断一个铁球是否是实心的。他的实 验操作如下:如图甲所示,把一只空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 向杯中缓慢加水至与杯口齐 平,测得杯子、铁球和水的总质量为 498g,将铁球从杯子取出水面后滴干水,测得杯子
和水的总质量为 340g, 向杯中加水至与杯口齐平, 测得此时水和杯子的总质量为 390g。
( )
(1)铁球的总体积是多少?
(2)求铁球的密度;
(3) 请说明判断铁球是否是实心的? 若是空心的, 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2022-2023 学年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用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选对的得 2 分,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2 分) 下列估计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适宜洗澡的水温大约是 60℃
B. 中学生百米赛跑的速度约为 20m/s
C. 吃饭用的筷子长度约为 22cm
D. 人的心脏跳动一次所需时间约 30s
【答案】C
【解答】解: A、人的正常体温在 37℃左右, 在 40℃左右;
B、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的平均速度略大于 10m/s, 一般在 7m/s 左右;
C、 一支 2B 铅笔的长度约 17cm,在 22cm 左右;
D、正常情况下,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 3s。
故选: C。
2.(2 分)南朝诗人萧绎在《早发龙巢》中写到“不疑行舫动, 唯看远树来”,其中“唯看
远树来”选取的参照物是( )
A. 河岸 B. 行舫
C. 岸边的房屋 D. 远处的树
【答案】B
【解答】解: 诗句“不疑行舫动, 唯看远树来”,则所选的参照物可能是行舫或舫上的人,
B 正确。
故选: B。
3.(2 分) 声现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关闭门窗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 超声波粉碎结石是利用声波具有能量
C.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 3×108m/s
D.“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区分的
【答案】B
【解答】解: A、关闭门窗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故 B 正确;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所以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 0;
D、音色是由发声体自身特点决定的,“闻其声,故 D 错误。
故选: B。
4. (2 分)下列 四幅 图是常见的光现象, 有关它们的说法错误 的是( )
A. 甲图中,水里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B. 乙图中,彩虹的形成与光的色散现象有关
C. 丙图中,放入水中的汤勺被“折断”,这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
D. 丁图中, 太阳光穿过树叶间的小孔在树荫下形成光斑,光斑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有关
【答案】D
【解答】解:
A、水里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故 A 正确;
B、雨后天空出现彩虹,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 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
C、放入水中的汤勺被“折断”,故 C 正确;
D、太阳光穿过树叶间的小孔在树荫下形成光斑,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故选: D。
5.(2 分) 如图所示, 小宇同学正在用“自拍神器”摄影留念。与用手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
利用自拍杆可以( )
A. 增大物距, 减小像的大小
B. 减小物距, 减小像的大小
C. 增大物距, 增大像的大小
D. 减小物距, 增大像的大小
【答案】A
【解答】解: 凸透镜成实像时, 物距越大, 像越小,“自拍神器”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
减小像的大小, 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
故选: A。
6.(2 分) 小轿车驾驶室内装有冷暖空调, 可使驾驶室内冬暖夏凉, 但是在使用空调过程中
常易造成前方玻璃模糊, 对此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夏天, 要使玻璃清晰, 驾驶员应该用干抹布在驾驶室内擦拭
B. 这一物态变化过程中要吸热
C. 夏天,玻璃模糊属于汽化现象
D. 冬天, 要使玻璃清晰, 驾驶员应该打开车头处的排风口对车窗玻璃吹暖风
【答案】D
【解答】解: A、夏天,车外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要使玻璃清晰,故 A 错误。
B、水蒸气液化时放热。
C、夏天, 故 C 错误。
D、冬天,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车玻璃,所以要使玻璃清晰,使玻璃的温度升高。故 D
正确。
故选: D。
7.(2 分) 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电视节目深受观众的青睐, 对下列古诗文中
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进行解释, 其中正确的是( )
A.“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露在日出后逐渐消失是升华现象
B.“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 ”雾凇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 “大雪河冰封,冬至不行船。”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答案】C
【解答】解: A、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 露在日出后逐渐消失是
汽化现象;
B、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故 B 错误;
C、冰是水凝固形成的;
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
故选: C。
8.(2 分)如图所示是海波和蜂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在第 6min 时是固态
B. 甲在 ab 段不需要吸热
C. 甲是海波, 乙是蜂蜡
D. 甲和乙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相同
【答案】C
【解答】解: A、甲是晶体有固定的熔点, 从第 4min 开始熔化, 在第 6min 时处于熔化
过程, 故 A 错误;
B、甲在 ab 段处于熔化过程, 温度不变,故 B 错误;
C、甲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海波是晶体, 乙没有固定的熔点, 蜡烛是非晶体, 故 C 正确;
D、甲是晶体, 无法比较熔化的时间。
故选: C。
9.(2 分)有些物理量的大小不易直接观测,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量的变化却容易直接观测, 用易观测的量显示不易观测的量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例如:发声的音叉的振动
可以通过激起水花来体现。以下实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是( )
A. 引入光线用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B. 探究不同物质的熔化现象时, 比较冰和蜡烛的熔化特点
C. 液体温度计利用不同温度时液柱长度的变化来显示温度的高低
D. 探究蒸发快慢与空气流通速度关系的时候,确保液体温度和表面积等因素相同
【答案】C
【解答】解: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音叉振动不容易直接观察, 说明音叉在振动。
A、研究光现象时, 采用的是模型法;
B、研究熔化现象时、蜡烛的熔化特点,故 B 错误;
C、液体温度的变化会引起体积的变化,采用的是转换法;
D、探究蒸发快慢与空气流通速度关系的时候,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故选: C。
10.(2 分) 下列关于密度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一杯水的密度比一滴水大
B. 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 球内气体密度变大
C. 固体的密度一定大于液体的密度
D. 温度计温度升高时,内部测量液体的密度不变
【答案】B
【解答】解: A、 一杯水与一滴水的密度是相同的;
B、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体积变小,故 B 正确;
C、常温下, 其密度大于各种固态物质的密度;
D、体温计内的液体在温度升高的过程中;由于温度升高,根据密度的计算公式 ρ = ,
故 D 错误。
故选: B。
11.(2 分)甲、乙两种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
比是( )
A. 8: 1 B. 4: 3 C. 4: 1 D. 2: 1
【答案】A
【解答】解: 由图象可知, 当 V 甲 =1cm3 时, m 甲 =2g;当 V 乙 =4cm3 时, m 乙 =5g,
则两种物体的密度分别为:
ρ 甲 = = =8g/cm3, ρ 乙 = = =3g/cm3,
则 ρ 甲: ρ 乙 =8g/cm5: 1g/cm3 =5: 1。
故选: A。
12.(2 分) 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 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 m
及液体的体积 V,得到几组数据见下表( )
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 m/g 40 120
液体的体积 V/cm3 20 120
A. 该液体密度为 2g/cm3
B. 量杯质量为 24g
C. 该液体密度为 1g/cm3
D. 量杯中装有 60ml 该液体时, 量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 84g
【答案】B
【解答】解: ABC、设量杯的质量为 m 杯 ,液体的密度为 ρ ,
由表可知,当液体体积为 V1 =20cm3 时, 液体和杯的总质量 m 总 4 =m1+m 杯 =40g,
由 ρ = 可得 3+m 杯 =40g﹣﹣﹣﹣﹣﹣﹣﹣﹣ ①
当液体体积为 V3 =120cm3 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 m 总 2 =m5+m 杯 =120g,
则 ρ×120cm3+m 杯 =120g ﹣﹣﹣﹣﹣﹣﹣﹣﹣﹣﹣﹣﹣﹣﹣﹣﹣﹣﹣﹣﹣ ②
由①②可得, ρ = 0.5g/cm3, m 杯 =24g,故 AC 错误;
D、 60ml =60cm3 的该液体质量 m8 = ρV3 =0.8g/cm3 ×60cm3 =48g,
量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 48g+24g =72g。故 D 错误。
故选: B。
二、填空题(本题共 5 小题, 每空 1 分,共 12 分。 把答案用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相应位
置)
13.(2 分) 用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 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 mm, 所测铅笔
的长度为 5.25 cm。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 由图知: 刻度尺上 1cm 之间有 10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 0.7cm
= 1mm;
铅笔左侧与 2.00cm 对齐,右侧在 8.2cm 和 7.8cm 中间, 所以铅笔的长度为 L =7.25cm﹣
2.00cm =3.25cm。
故答案为: 1; 5.25。
14.(2 分)如图所示,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嘴对着试管口吹气;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柱 振
动 产生,改变试管内的水量,会使声音的 音调 发生改变。
【答案】振动;音调。
【解答】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用嘴对着试管口吹气发出的声音是由管内空
气柱振动产生;
改变试管中的水,会使试管中空气柱的长度发生变化,会使声音的音调发生改变。
故答案为: 振动;音调。
15.(2 分)冰的密度为 0.9×103千克/米 3,当冰熔化成水时,质量将 不变 ,体积将 变
小 (两空均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答案】不变;变小。
【解答】解: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状
态改变了。
根据公式 ρ = ,可知当物体的质量不变时,冰熔化成水后,体积变小。
故答案为: 不变;变小。
16.(3 分)如图, 这是一款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 通过摄像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 所成的 是 缩小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 的 实 像(填“实”或“虚”); 若镜
头的焦距为 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 20 cm。
【答案】缩小;实; 20
【解答】解: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人的脸距离凸
透镜的距离应大于 20cm 时、缩小的实像。
故答案为: 缩小;实; 20。
17.(3 分) 就餐时小华发现服务员往一杯水中投入了干冰, 周围空气出现了“白雾”,菜肴 马上变得美轮美奂。这是因为干冰在 升华 (选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中 吸收 (选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 液化 (选填物态变化名称)成了
小水珠。
【答案】升华;吸收; 液化。
【解答】解:“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常温下易升华,周围空气出现了“白雾”,升华
吸热, 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珠即“白雾”。
故答案为: 升华;吸收。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本题共 5 小题, 其中 18、 19 题各 2 分, 其余每空 1 分,共 20 分。
按题目要求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作答)
18.(2 分)如图所示, S 是一个发光点, S′是它在平面镜中成的像,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
的位置和 SA 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 连接 SS′,做出 SS′的中垂线; 延长 SA 交镜面于点 O,如下图所示:
19.(2 分) 请你完成图中的光路图。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
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
20.(4 分) 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1)调整实验器材高度时, 蜡烛 需要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 点燃。
(2) 他用同一凸透镜做了两次实验, 如图甲、乙所示,光屏上均有清晰的像(未画出)
甲 。
(3)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C (填字母)。
A.5cm
B.8cm
C.10cm
D.15cm
(4)在图乙中将一镜片放在烛焰和透镜之间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 将光屏向左移动,
则所加镜片可以矫正图 丁 (选填“丙”或“丁”)的视力缺陷。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进行凸透镜成像实验时,烛焰、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所以需要点
燃蜡烛后再调节实验器材高度。
(2)凸透镜成实像时,甲图, 凸透镜成倒立;乙图, 凸透镜成倒立。
(3)甲图, 凸透镜成倒立,
当 u>2f, 2f>v>f 时;
u =50cm﹣20cm =30cm, 30cm>2f,
v =65cm﹣50cm =15cm, 2f>15cm>f,
解得, 15cm>f>7.6cm
乙图, 2f>u>f 时,
u =50cm﹣32cm =18cm, 2f>18cm>f,
v =73cm﹣50cm =23cm, 23cm>6f,
解得, 11.5cm>f>9cm
由①②得, 11.5cm>f>9cm,
所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10cm,故选 C。
(4)丙图, 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 需要凹透镜矫正。
丁图, 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需要凸透镜矫正。
在图乙中将一镜片放在烛焰和透镜之间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
的像, 是矫正远视眼的凸透镜。
故答案为:(1)需要;(2)甲;(4)丁。
21.(5 分) 实验小组利用天平、量筒和烧杯等器材测量牛奶的密度。
(1) 天平调平衡后, 将适量的牛奶倒入烧杯中, 并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 当
小明将砝码盒中最小的砝码放入右盘后, 横梁指针如图甲所示 C (选填序号);
A. 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B.移动游码
C.取下最小的砝码后移动游码
(2)测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为 116g 后,将烧杯中的一部分牛奶倒入量筒,液面位置
如图乙所示 40 cm3;
(3) 测量烧杯和剩余牛奶的总质量, 天平横梁平衡时如图丙所示, 则烧杯和剩余牛奶的
总质量为 72 g;
(4)小明测量的牛奶密度为 1.1×103 kg/m3;
(5)在向量筒倒入牛奶时,如果不慎有牛奶溅出,则测出的牛奶密度会 偏大 (选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1) C;(2) 40;(3) 72;(4) 1.1×103;(5)偏大。
【解答】解:(1)由图甲可知,当小明将砝码盒中最小的砝码放入右盘后,说明右盘所
放的砝码的质量偏大,使天平水平平衡;
(2)由图可乙知,量筒的分度值为 2mL3;
(3)如图丙所示,游码标尺的分度值是 2.2g;
(4)倒入量筒中牛奶的质量为: m' =116g﹣72g =44g,
牛奶的密度为: ρ = = = 2.1g/cm3 =3.1×103kg/m6;
(5) 如果不慎有牛奶溅出,会导致量筒中牛奶的体积偏小计算的密度偏大。
故答案为:(1) C;(2) 40;(4) 1.1×108;(5)偏大。
22.(7 分) 如图 1 所示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图 2 是根据实验数
据描绘出的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请你完成下列内容:
(1)除了图 1 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有 秒表 。
(2)如图 2,由此判断冰是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冰熔化过程经历了 3 min; 加热到第 3min 时,物质的状态为 固液共存 (选
填“液态”、“固态”或“固液共存”)。
(4)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 3 所示,其读数为 ﹣2℃ 。
(5) 在加热过程中,杯口上方出现“白气”,“白气”是水蒸气 液化 (填写物态变
化)而成的。
(6) 在实验过程中,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试管, 而是把装有冰的试管放在水中加热,
而且冰的温度上升速度较 慢 (选填“快”或“慢”), 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答案】(1)秒表; (2)晶体;(3) 3, 固液共存; (4)﹣2℃;(5)液化; (6)慢。 【解答】解:(1)实验中需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用秒表记录时间,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
秒表;
(2) 晶体和非晶体的最大区别在于: 晶体有固定的熔点,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冰是
晶体;
(3)冰在加热后 2 min 到 5 min 这段时间虽然不断的吸热, 温度却保持不变,持续了 3min; 熔化过程中为固液混合态; 由图象知加热到第 3 min 时,熔化过程冰处于固液共
存状态;
(4)由图乙知, 温度计的分度值为 1℃;
(5) 杯口上方出现“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6) 实验中将装有冰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 这样做目的是能使试管受热均匀, 所以冰的
温度上升速度较慢。
故答案为:(1)秒表;(2)晶体,固液共存;(5) 液化。
四、计算题(本题共 2 小题, 23 题 7 分, 24 题 7 分,共 14 分,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相
应位置作答,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重要演算步骤,计算过程中物理量必须
带上单位,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23.(7 分)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 汽车在反应过程做 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做变速直线运动,紧急停车时, 在反应过程中,制动过程中
所用的时间为 2.3s。 汽车在两个过程中通过的总距离为 30m。求:
(1)汽车在反应过程所用的时间。
(2)制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3)紧急停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 (1)由 v =可得
t1 = = =0.7s;
(2)制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v3 = =≈6.96m/s;
(3)紧急停车全程所用的总时间:
t =t2+t2 =0.7s+2.3s =6s,
紧急停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v = = =10m/s。
答:(1)汽车在反应过程所用的时间为 0.5s;
(2)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6.96m/s;
(3)紧急停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10m/s。
24.(7 分)在物理实践活动中, 小明和小亮同学测量判断一个铁球是否是实心的。他的实 验操作如下:如图甲所示,把一只空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 向杯中缓慢加水至与杯口齐 平,测得杯子、铁球和水的总质量为 498g,将铁球从杯子取出水面后滴干水,测得杯子
和水的总质量为 340g, 向杯中加水至与杯口齐平, 测得此时水和杯子的总质量为 390g。
( )
(1)铁球的总体积是多少?
(2)求铁球的密度;
(3) 请说明判断铁球是否是实心的? 若是空心的, 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答案】(1)铁球的总体积是 50cm3;
(2)铁球的密度是 3.16g/cm3;
(3)铁球是空心的, 空心部分的体积是 30cm3。
【解答】解:(1)如图丙所示, 再向杯内加满水的质量:
m 水 =m 丙﹣m 乙 =390g﹣340g =50g,
铁球的总体积等于再向杯中加的水的体积:
; (2)铁球的质量:
m 球 =m 甲﹣m 乙 =498g﹣340g =158g,
铁球的密度:
;
(3)因为p=.16g/cm, 小于,
铁的体积:
, 空心部分的体积:
。 答:(1) 铁球的总体积是 50cm3;
(2)铁球的密度是 3.16g/cm3;
(3)铁球是空心的, 空心部分的体积是 30cm3。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北京市高三上学期物理模拟试卷(四份资料打包含答案)

下一篇:专项06阅读理解B篇5(天津用)九年级英语(上)期末真题分项汇编(学生版+教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