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高一(上)期末化学模拟试卷

2023-2024学年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高一(上)期末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满分48分,每小题3分)
1.(3分)分类是化学学习与研究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①硫酸、烧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②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③金属氧化物都属于碱性氧化物;
④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⑤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⑥非金属氧化物都属于酸性氧化物;
⑦根据溶液导电能力强弱,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A.只有②④⑥⑦ B.只有①③⑤⑦ C.只有③④⑥ D.只有①②⑤
2.(3分)下列能发生丁达尔现象的分散系是(  )
A.纯水 B.溴水
C.蔗糖水 D.蛋白质溶液
3.(3分)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NaNa2O2O2CO2
B.NaClNa2CO3NaOHCu(OH)2
C.Fe3O4FeFeCl3Fe(OH)3
D.CuSO4Cu(OH)2CuOCu
4.(3分)合金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关于合金说法正确的是(  )
A.合金不一定是金属和金属熔合而成
B.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金属小
C.生铁的含铁量比钢高
D.合金不属于金属材料
5.(3分)在给定的四种溶液中,加入以下各种离子,各离子能在原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有(  )
A.滴加石蕊试液显红色的溶液:Fe3+、NH4+、Cl﹣、I﹣
B.pH值为1的溶液:Cu2+、Na+、Mg2+、NO3﹣
C.水电离出来的c(H+)=10﹣13mol/L的溶液:K+、HCO3﹣、Br﹣、Ba2+
D.所含溶质为Na2SO4的溶液:K+、CO32﹣、NO3﹣、Al3+
6.(3分)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Ag(NH3)2]NO3溶液中通入H2S:2Ag++H2S═Ag2S↓+2H+
B.将稀硫酸加入硫代硫酸钠溶液中:S24H+═2SO2↑+S↓+2H2O
C.(NH4)2Fe(SO4)2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至Fe2+恰好完全沉淀:Fe2++22Ba2++2OH﹣═2BaSO4↓+Fe(OH)2↓
D.Fe与稀硝酸反应,当n(Fe):n(HNO3)=1:2时,3Fe+28H+═3Fe2++2NO↑+4H2O
7.(3分)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mol甲醇中含有C﹣H键的数目为4NA
B.常温常压下,44 g C3H8中含有的碳碳单键数为3NA
C.2.3g甲苯和丙三醇(C3H8O3)的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0.2NA
D.标准状况下,2.24 L溴乙烷中含共价键数目为0.7NA
8.(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84号元素位于第六周期第ⅥA族
B.H2O和D2O互为同素异形体
C.Se和Se分别含44个和46个质子
D.氯化铵的电子式为
9.(3分)配制0.1mol/L的NaOH溶液,下列哪些操作会使实验结果偏高(  )
A.用滤纸称量NaOH固体
B.移液前容量瓶内有水珠
C.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10.(3分)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A.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
B.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盐酸,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则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
C.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再滴加氯水,变红,说明原溶液一定有Fe2+
D.将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时,火焰呈黄色,则溶液中一定无K+
11.(3分)某硝酸盐受热分解生成金属氧化物、二氧化氮和氧气,若生成的二氧化氮和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8:1,则金属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是(  )
A.升高 B.降 低 C.不变 D.无法确定
12.(3分)下列反应改变某种条件,不会改变生成物的是(  )
A.Cl2与NaOH溶液的反应:改变NaOH溶液的温度
B.Al与H2SO4溶液的反应:改变H2SO4溶液的浓度
C.H2S与O2的燃烧反应:改变O2的量
D.S与O2的燃烧反应:改变O2的量
13.(3分)如图所示的装置,在铁圈和银圈的焊接处,用一根棉线将其悬吊在盛水的烧杯中,使之平衡.小心地向烧杯中央滴入CuSO4溶液,片刻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A.铁圈和银圈左右摇摆不定
B.保持平衡状况
C.银圈向下倾斜
D.铁圈向下倾斜
14.(3分)关于碱金属单质的性质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空气中燃烧的生成物都是过氧化物
B.与盐溶液反应时都能生成碱和氢气
C.熔沸点随原子序数增加而降低
D.还原性随原子电子层数的增加而增加
15.(3分)现有下列短周期元素性质的数据:下列关于表中11种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元素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原子半径(10﹣10m) ﹣ 0.37 0.74 0.75 0.77 0.82 0.99 1.10 1.52 1.60 1.86
最高或最 低化合价 0 +1 +5 +4 +3 +7 +5 +1 +2 +1
﹣2 ﹣3 ﹣4 ﹣1 ﹣3
A.上表中11种元素中形成的非金属单质都有非极性共价键
B.②⑨处于同一周期,④⑧处于同一主族
C.上表中11种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⑦号酸性最强
D.⑥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16.(3分)如图甲所示,纯电动公交车逐渐成为杭州街头常见的身影,磷酸铁锂电池是杭州市纯电动公交车所用的电池,现要从废旧磷酸铁锂电池中回收Fe、Al、Li等物质,采用图乙所示方法.已知:磷酸铁锂电池溶解在H2SO4中含有Fe3+、Al3+、Li+、SO42﹣、PO43﹣等离子及少量不溶物,滤液c中含有大量Li+离子,Li2CO3可溶于冷水,不溶于热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向滤液a中加入适量H2SO4溶液,可以得到白色沉淀
B.滤液b中加入氨水的目的是使Fe3+沉淀,滤渣c为红褐色
C.要将Li从溶液中析出,可在滤液c中加入足量Na2CO3溶液,加热浓缩,冷却结晶
D.图中的氨水可以用适量NaOH溶液代替
二.填空题(共4小题,满分52分)
17.(16分)汽车的方向盘和前排乘客座位前的仪表板内都有折叠安全气囊,该安全气囊中含有叠氮化钠(NaN3)、硝酸钾(KNO3)、二氧化硅(SiO2)粉等。完成下列填空:
(1)关于KNO3,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KNO3电离需要通电
B.KNO3的焰色反应为蓝色
C.熔融状态的KNO3中含自由移动的K+和NO3﹣
D.固态KNO3不导电,因其中不含K+和NO3﹣
(2)行驶的汽车发生有足够强度的意外碰撞时,碰撞传感器将激活特定的电路,放电使NaN3迅速分解,生成Na并放出N2,写出NaN3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3)生成的Na与KNO3发生二次反应:10Na+2KNO3═K2O+5Na2O+N2↑,标出式子的单线桥:   ,其中生成2个氮气分子时,转移    个电子,该反应的还原剂与氧化剂的个数比为    。
18.(12分)磷尾矿难溶于水,主要含Ca5(PO4)3F和CaCO3 MgCO3.某研究小组提出了用磷尾矿制备CaCO3、Mg(OH)2、P4和CO的方案,其工艺流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磷精矿[Ca5(PO4)3F]分解温度   (填“高于”、“低于”)950℃;
(2)NH4NO3溶液能从磷矿I中浸取出Ca2+的原因是   ,第一次浸取液用NH4NO3而不用的(NH4)2SO4原因是   .
(3)磷精矿与SiO2、C发生反应时被还原的物质是   .
(4)其产物CO在工业上有重要的综合应用,现以CO、H2O、熔融Na2O组成的电池装置如图所示.
COA石墨I负载BH2O石墨Ⅱ熔融Na2O
写出石墨Ⅰ电极上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   ,Na+向   (填写“石墨Ⅰ”或“石墨Ⅱ”)移动.
(5)CO也可由甲酸(HCOOH)制取,甲酸是易溶于水的一元弱酸.
①常温下关于1L 0.1mol L﹣1 HCOONa溶液,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
a.c(H+) c(OH﹣)=1×10﹣14
b.c(H+)+c(HCOOH)=c(OH﹣)
c.c(Na+)=c(HCOOH)+c(HCOO﹣)
d.c(Na+)>c(H+)>c(HCOO﹣)>c(OH﹣)
②向1L 0.1mol L﹣1 HCOONa溶液中加水稀释后,c(HCOOH) c(OH﹣)的数值   (填写“增大”“减小”或“不变”).
19.(14分)某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卤素的性质。
(1)NaOH溶液的作用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中,观察到NaBr溶液由无色变为橙黄色,由此可得到结论:
①氧化性:Cl2   (填“强”或“弱”)于Br2。
②非金属性:Cl2   (填“强”或“弱”)于Br2。
③用原子结构理论对②中的结论进行解释:   
(3)取一支试管,加入2 mL上述橙黄色溶液,再滴入几滴KI﹣淀粉溶液,观察到溶液变为蓝色。通过以上实验,   (填“能”或“不能”)得出结论:Br2的氧化性强于I2,理由是   。
20.(10分)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对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侯氏制碱法得到产品NH4Cl和Na2CO3(含少量NaHCO3),过程如图:
步骤Ⅰ.Na2CO3的制备
步骤Ⅱ.产品Na2CO3中NaHCO3含量测定
①称取产品2.500g,用蒸馏水溶解,定容于250mL容量瓶中;
②移取25.00mL。上述溶液于锥形瓶,加入2滴指示剂M,用0.1000mol L﹣1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溶液由红色变至近无色(第一滴定终点),消耗盐酸V1mL;
③在上述锥形瓶中再加入2滴指示剂N,继续用0.1000mol/L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第二滴定终点),又消耗盐酸V2mL;
④平行测定三次,V1平均值为22.26,V2平均值为23.51。
回答下列问题:
(1)生成NaHCO3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向母液中加入NaCl粉末,存在NaCl(s)+NH4Cl(aq)→NaCl(aq)+NH4Cl(s)过程。为使NH4Cl沉淀充分析出并分离,根据NaCl和NH4Cl溶解度曲线,需采用的操作为    、   、过滤、洗涤、干燥。
(3)步骤Ⅱ中的②移取25.00mL上述溶液于锥形瓶,应选用    (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
(4)指示剂N为    ,当达到第二滴定终点时,某同学仰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则NaHCO3质量分数的计算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5)产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    。
(6)NH4Cl用途广泛,请写出其中一种用途    。
2023-2024学年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高一(上)期末化学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满分48分,每小题3分)
1.(3分)分类是化学学习与研究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①硫酸、烧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②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③金属氧化物都属于碱性氧化物;
④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⑤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⑥非金属氧化物都属于酸性氧化物;
⑦根据溶液导电能力强弱,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A.只有②④⑥⑦ B.只有①③⑤⑦ C.只有③④⑥ D.只有①②⑤
【解答】解:①硫酸、烧碱是氢氧化钠、醋酸钠、生石灰是氧化钙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故①正确;
②蔗糖不能电离、硫酸钡熔融状态完全电离、水存在电离平衡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故②正确;
③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为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故③错误;
④分散系分散质微粒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故④错误;
⑤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是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分类标准合理,故⑤正确;
⑥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属于酸性氧化物,如CO为不成盐氧化物,故⑥错误;
⑦根据电解质电离的程度,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强电解质溶液导电性不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故⑦错误;
故选:D。
2.(3分)下列能发生丁达尔现象的分散系是(  )
A.纯水 B.溴水
C.蔗糖水 D.蛋白质溶液
【解答】解:纯水是纯净物,不是胶体;溴水、蔗糖水属于溶液;蛋白质溶液中,分散质的粒度介于1﹣100nm,属于胶体,胶体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故选:D。
3.(3分)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NaNa2O2O2CO2
B.NaClNa2CO3NaOHCu(OH)2
C.Fe3O4FeFeCl3Fe(OH)3
D.CuSO4Cu(OH)2CuOCu
【解答】解:A.钠在氧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氧气,氧气和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NaNa2O2O2CO2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故A正确;
B.NaCl溶液中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故NaClNa2CO3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故B错误;
C.Fe3O4与CO反应生成Fe,Fe3O4与CO2不发生反应,故C错误;
D.硫酸铜和氢氧化铝不反应,故CuSO4Cu(OH)2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故D错误;
故选:A。
4.(3分)合金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关于合金说法正确的是(  )
A.合金不一定是金属和金属熔合而成
B.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金属小
C.生铁的含铁量比钢高
D.合金不属于金属材料
【解答】解:A.合金不一定是金属和金属熔合而成,可以是金属和非金属熔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特征性质的混合物,故A正确;
B.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大,故B错误;
C.生铁的含碳量高于钢,生铁的含铁量比钢低,故C错误;
D.合金是金属或金属形成的合金,都属于金属材料,故D错误;
故选:A。
5.(3分)在给定的四种溶液中,加入以下各种离子,各离子能在原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有(  )
A.滴加石蕊试液显红色的溶液:Fe3+、NH4+、Cl﹣、I﹣
B.pH值为1的溶液:Cu2+、Na+、Mg2+、NO3﹣
C.水电离出来的c(H+)=10﹣13mol/L的溶液:K+、HCO3﹣、Br﹣、Ba2+
D.所含溶质为Na2SO4的溶液:K+、CO32﹣、NO3﹣、Al3+
【解答】解:A.滴加石蕊试液显红色的溶液,显酸性,Fe3+、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共存,故A错误;
B.pH值为1的溶液,显酸性,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B正确;
C.水电离出来的c(H+)=10﹣13mol/L的溶液,为酸或碱溶液,酸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HCO3﹣,碱溶液中HCO3﹣、OH﹣、Ba2+反应生成沉淀和水,故C错误;
D.CO32﹣、Al3+相互促进水解,不能共存,故D错误;
故选:B。
6.(3分)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Ag(NH3)2]NO3溶液中通入H2S:2Ag++H2S═Ag2S↓+2H+
B.将稀硫酸加入硫代硫酸钠溶液中:S24H+═2SO2↑+S↓+2H2O
C.(NH4)2Fe(SO4)2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至Fe2+恰好完全沉淀:Fe2++22Ba2++2OH﹣═2BaSO4↓+Fe(OH)2↓
D.Fe与稀硝酸反应,当n(Fe):n(HNO3)=1:2时,3Fe+28H+═3Fe2++2NO↑+4H2O
【解答】解:A..[Ag(NH3)2]NO3溶液中通入H2S,离子方程式为:2[Ag(NH3)2]++4H2S+2═Ag2S↓+4NH3↑+2NO↑+3S↓+4H2O,故A错误;
B.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反应生成硫、二氧化硫和水,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22H+═S↓+SO2↑+H2O,故B错误;
C.(NH4)2Fe(SO4)2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至Fe2+恰好完全沉淀,离子方程式为:Fe2+Ba2++2OH﹣═BaSO4↓+Fe(OH)2↓,故C错误;
D.Fe与稀硝酸反应,当n(Fe):n(HNO3)=1:2时,硝酸不足反应生成硝酸亚铁,离子方程式为:3Fe+28H+=3Fe2++2NO↑+4H2O,故D正确;
故选:D。
7.(3分)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mol甲醇中含有C﹣H键的数目为4NA
B.常温常压下,44 g C3H8中含有的碳碳单键数为3NA
C.2.3g甲苯和丙三醇(C3H8O3)的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0.2NA
D.标准状况下,2.24 L溴乙烷中含共价键数目为0.7NA
【解答】解:A.甲醇为CH3OH,1mol甲醇中含有C﹣H键的数目为3NA,故A错误;
B.44 g(1 mol)C3H8中含有的碳碳单键数为2NA,故B错误;
C.2.3g甲苯和丙三醇(C3H8O3)的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0.2NA,故C正确;
D.溴乙烷在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2.24L己烷物质的量不是0.1mol,故D错误。
故选:C。
8.(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84号元素位于第六周期第ⅥA族
B.H2O和D2O互为同素异形体
C.Se和Se分别含44个和46个质子
D.氯化铵的电子式为
【解答】解:A.第六周期零族元素原子序数为:2+8+8+18+18+32=86,故84号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六周期第VIA族,故A正确;
B.同素异形体是同种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H2O和D2O属于同种物质,故B错误;
C.Se和Se的质子数均为34个,前者含有的中子数为44,后者含有的中子数为46,故C错误;
D.氯离子电子式漏写最外层电子,氯化铵的电子式为,故D错误;
故选:A。
9.(3分)配制0.1mol/L的NaOH溶液,下列哪些操作会使实验结果偏高(  )
A.用滤纸称量NaOH固体
B.移液前容量瓶内有水珠
C.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解答】解:A.用滤纸称量NaOH固体,氢氧化钠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导致称取的氢氧化钠偏少,溶质的物质的量n偏小,故A错误;
B.移液前容量瓶内有水珠,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都不会产生影响,溶液的浓度不变,故B错误;
C.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导致溶液的体积V偏大,溶液的浓度偏低,故C错误;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溶液的体积V偏小,配制的溶液的浓度偏高,故D正确;
故选:D。
10.(3分)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A.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
B.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盐酸,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则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
C.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再滴加氯水,变红,说明原溶液一定有Fe2+
D.将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时,火焰呈黄色,则溶液中一定无K+
【解答】解:A.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白色沉淀可能是硫酸钡或氯化银,
如Na2SO4+BaCl2=BaSO4↓+2NaCl;也可能为BaCl2+2AgNO3=Ba(NO3)2+2AgCl↓,试样中可能含硫酸根离子也可能含银离子,故A错误;
B.和和稀盐酸都有无色无味的二氧化碳产生,离子方程式为:H+═H2O+CO2↑,2H+═H2O+CO2↑,故B错误;
C.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说明无三价铁离子,再滴加氯水,溶液变红,说明原溶液含有Fe2+,加入氯水后氧化为三价铁离子,遇KSCN溶液变红,故C正确;
D.用铂丝蘸取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说明该溶液一定存在Na+,不能确定是否存在K+,故D错误;
故选:C。
11.(3分)某硝酸盐受热分解生成金属氧化物、二氧化氮和氧气,若生成的二氧化氮和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8:1,则金属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是(  )
A.升高 B.降 低 C.不变 D.无法确定
【解答】解:某金属的硝酸盐受热分解生成NO2、O2和某金属氧化物,氮元素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4价,氧元素化合价由﹣2价升高为0价,生成的二氧化氮和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8:1,令NO2和 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8mol、1mol,氮原子得到的电子物质的量为8mol×(5﹣4)=8mol,氧原子失去的电子为1mol×2×[0﹣(﹣2)]=4mol。二者氮原子得到的电子大于氧原子失去的电子,根据电子转移守恒,金属原子应提供电子,所以金属元素化合价升高。
故选:A。
12.(3分)下列反应改变某种条件,不会改变生成物的是(  )
A.Cl2与NaOH溶液的反应:改变NaOH溶液的温度
B.Al与H2SO4溶液的反应:改变H2SO4溶液的浓度
C.H2S与O2的燃烧反应:改变O2的量
D.S与O2的燃烧反应:改变O2的量
【解答】解:A.Cl2与NaOH溶液反应时,因温度不同反应不同,常温下,Cl2与NaOH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及水,加热时,生成氯化钠、氯酸钠及水,故A错误;
B.Al与稀H2SO4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Al与浓硫酸钝化,故B错误;
C.H2S与少量的O2燃烧生成硫单质和水,H2S与足量的O2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水,故C错误;
D.S与O2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与氧气的用量无关,故D正确;
故选:D。
13.(3分)如图所示的装置,在铁圈和银圈的焊接处,用一根棉线将其悬吊在盛水的烧杯中,使之平衡.小心地向烧杯中央滴入CuSO4溶液,片刻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A.铁圈和银圈左右摇摆不定
B.保持平衡状况
C.银圈向下倾斜
D.铁圈向下倾斜
【解答】解:铁圈和银圈连接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该装置构成了原电池,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作正极,负极上铁失电子生成亚铁离子进入溶液,所以铁圈质量减少;银圈上铜离子得电子生成铜单质附着在银圈上,导致银圈质量增加,所以观察到的现象是:银圈向下倾斜。
故选:C。
14.(3分)关于碱金属单质的性质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空气中燃烧的生成物都是过氧化物
B.与盐溶液反应时都能生成碱和氢气
C.熔沸点随原子序数增加而降低
D.还原性随原子电子层数的增加而增加
【解答】解:A.锂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锂,钾燃烧生成超氧化钾,故A错误;
B.碱金属性质活泼,与盐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故B正确;
C.碱金属随原子序数增加,原子半径增大,金属键越弱,熔沸点越低,故C正确;
D.碱金属随原子序数增加,电子层数的增加,失去电子的能力越强,金属性越强,单质还原性越强,故D正确;
故选:A。
15.(3分)现有下列短周期元素性质的数据:下列关于表中11种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元素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原子半径(10﹣10m) ﹣ 0.37 0.74 0.75 0.77 0.82 0.99 1.10 1.52 1.60 1.86
最高或最 低化合价 0 +1 +5 +4 +3 +7 +5 +1 +2 +1
﹣2 ﹣3 ﹣4 ﹣1 ﹣3
A.上表中11种元素中形成的非金属单质都有非极性共价键
B.②⑨处于同一周期,④⑧处于同一主族
C.上表中11种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⑦号酸性最强
D.⑥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解答】解:短周期元素,①表现0价,为零族元素;②⑨ 都有最高价+1,处于ⅠA族,原子半径②<⑨< ,则②为H、⑨为Li、 为Na;③只有最低价﹣2,则③为O;④⑧都有+5、﹣3价,处于ⅤA族,且原子半径④<⑧,则④为N、⑧为P;⑤有+4\﹣4价,处于ⅣA族,原子半径,小于P,故⑤为C;⑦有+7、﹣1价,则⑦为Cl;⑩有+2价,没有负价,处于ⅡA族,原子半径仅小于Na,则⑩为Mg;⑥+3价,没有负价,处于ⅢA族,原子半径小于Cl,则⑥为B,
A.①表现0价,为零族元素,单质不存在共价键,故A错误;
B.④⑧都有+5、﹣3价,均处于ⅤA族,②为H、⑨为Li,二者处于同主族,故B错误;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为高氯酸,⑦为Cl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故C正确;
D.⑥为B,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D错误,
故选:C。
16.(3分)如图甲所示,纯电动公交车逐渐成为杭州街头常见的身影,磷酸铁锂电池是杭州市纯电动公交车所用的电池,现要从废旧磷酸铁锂电池中回收Fe、Al、Li等物质,采用图乙所示方法.已知:磷酸铁锂电池溶解在H2SO4中含有Fe3+、Al3+、Li+、SO42﹣、PO43﹣等离子及少量不溶物,滤液c中含有大量Li+离子,Li2CO3可溶于冷水,不溶于热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向滤液a中加入适量H2SO4溶液,可以得到白色沉淀
B.滤液b中加入氨水的目的是使Fe3+沉淀,滤渣c为红褐色
C.要将Li从溶液中析出,可在滤液c中加入足量Na2CO3溶液,加热浓缩,冷却结晶
D.图中的氨水可以用适量NaOH溶液代替
【解答】解:A.滤液a中含有偏铝酸钠,加入适量的H2SO4溶液,能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所以向滤液a中加入适量H2SO4溶液,可以得到白色沉淀,故A正确;
B.滤液b是硫酸铁,所以加入氨水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所以滤渣c为红褐色氢氧化铁,故B正确;
C.Li2CO3可溶于冷水,不溶于热水,所以不能冷却,应采用热过滤的方法分离,故C错误;
D.氢氧化铁不溶于氢氧化钠,所以氨水可以用适量NaOH溶液代替,故D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共4小题,满分52分)
17.(16分)汽车的方向盘和前排乘客座位前的仪表板内都有折叠安全气囊,该安全气囊中含有叠氮化钠(NaN3)、硝酸钾(KNO3)、二氧化硅(SiO2)粉等。完成下列填空:
(1)关于KNO3,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C 。
A.KNO3电离需要通电
B.KNO3的焰色反应为蓝色
C.熔融状态的KNO3中含自由移动的K+和NO3﹣
D.固态KNO3不导电,因其中不含K+和NO3﹣
(2)行驶的汽车发生有足够强度的意外碰撞时,碰撞传感器将激活特定的电路,放电使NaN3迅速分解,生成Na并放出N2,写出NaN3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2NaN32Na+3N2↑ 。
(3)生成的Na与KNO3发生二次反应:10Na+2KNO3═K2O+5Na2O+N2↑,标出式子的单线桥:  ,其中生成2个氮气分子时,转移  20 个电子,该反应的还原剂与氧化剂的个数比为  5:1 。
【解答】解:(1)A.KNO3电离是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进行的,不需要通电,故A错误;
B.KNO3的焰色反应为紫色,故B错误;
C.KNO3属于离子化合物,熔融状态的KNO3中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K+和NO3﹣,故C正确;
D.固态KNO3不导电,因其中不含自由移动的K+和NO3﹣,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2)放电使NaN3迅速分解,生成Na并放出N2,NaN3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NaN32Na+3N2↑,
故答案为:2NaN32Na+3N2↑;
(3)Na与KNO3发生二次反应:10Na+2KNO3═K2O+5Na2O+N2↑,该反应中10个Na共失去10个电子,2个N得到10个电子,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该反应的还原剂是Na,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KNO3,根据关系式:N2~10e﹣,生成2个氮气,转移电子20个,该反应的还原剂是Na,是氧化剂是KNO3,反应的还原剂与氧化剂的个数比为5:1,
故答案为:;20;5:1。
18.(12分)磷尾矿难溶于水,主要含Ca5(PO4)3F和CaCO3 MgCO3.某研究小组提出了用磷尾矿制备CaCO3、Mg(OH)2、P4和CO的方案,其工艺流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磷精矿[Ca5(PO4)3F]分解温度 高于 (填“高于”、“低于”)950℃;
(2)NH4NO3溶液能从磷矿I中浸取出Ca2+的原因是 NH4+水解使溶液呈酸性,与CaO、Ca(OH)2反应生成Ca2+ ,第一次浸取液用NH4NO3而不用的(NH4)2SO4原因是 CaSO4微溶于水,第一次若使用硫酸,不能完全浸取Ca2+ .
(3)磷精矿与SiO2、C发生反应时被还原的物质是 Ca5(PO4)3F .
(4)其产物CO在工业上有重要的综合应用,现以CO、H2O、熔融Na2O组成的电池装置如图所示.
COA石墨I负载BH2O石墨Ⅱ熔融Na2O
写出石墨Ⅰ电极上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 CO+O2﹣﹣2e﹣=CO2 ,Na+向 石墨Ⅱ (填写“石墨Ⅰ”或“石墨Ⅱ”)移动.
(5)CO也可由甲酸(HCOOH)制取,甲酸是易溶于水的一元弱酸.
①常温下关于1L 0.1mol L﹣1 HCOONa溶液,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d .
a.c(H+) c(OH﹣)=1×10﹣14
b.c(H+)+c(HCOOH)=c(OH﹣)
c.c(Na+)=c(HCOOH)+c(HCOO﹣)
d.c(Na+)>c(H+)>c(HCOO﹣)>c(OH﹣)
②向1L 0.1mol L﹣1 HCOONa溶液中加水稀释后,c(HCOOH) c(OH﹣)的数值 减小 (填写“增大”“减小”或“不变”).
【解答】解:磷尾矿[主要含Ca5(PO4)3F和CaCO3 MgCO3]在950℃下煅烧,其中碳酸钙和碳酸镁分解,生成气体的成分为二氧化碳(CO2),磷矿Ⅰ的主要成分为Ca5(PO4)3F、CaO、MgO,NH4NO3溶液中铵离子水解呈酸性,可溶解CaO,得到的浸取液Ⅰ含有Ca2+,可生成CaCO3,磷矿Ⅱ含有Ca5(PO4)3F、MgO,加入硫酸铵浸取,浸取液Ⅱ含有镁离子,可生成氢氧化镁,磷精矿加入二氧化硅、C等,在高温下发生4Ca5(PO4)3F+18SiO2+30C2CaF2+30CO+18CaSiO3+3P4;
(1)在950℃下煅烧磷尾矿,Ca5(PO4)3F没有分解,可知磷精矿[Ca5(PO4)3F]分解温度高于950℃,故答案为:高于;
(2)NH4NO3溶液中铵离子水解呈酸性,H+能从磷矿I中浸取出Ca2+,CaSO4是微溶于水的盐,则不选用(NH4)2SO4,故答案为:NH4+水解使溶液呈酸性,与CaO、Ca(OH)2反应生成Ca2+; CaSO4微溶于水,第一次若使用硫酸,不能完全浸取Ca2+;
(3)磷精矿与SiO2、C发生反应时发生的反应为4Ca5(PO4)3F+18SiO2+30C2CaF2+30CO+18CaSiO3+3P4,反应中P元素的化合价从+5价降为0价,发生还反应,可知被还原的物质是Ca5(PO4)3F,故答案为:Ca5(PO4)3F;
(4)石墨Ⅰ电极是负极,CO发生氧化反应,此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CO+O2﹣﹣2e﹣=CO2,石墨Ⅱ电极是正极,而原电池工作时Na+向正极移动,故答案为:CO+O2﹣﹣2e﹣=CO2;石墨Ⅱ;
(5)①常温下关于1L 0.1mol L﹣1 HCOONa溶液中;
a.常温下水的离子积c(H+) c(OH﹣)=1×10﹣14,故a正确;
b. 溶液中存在的电荷守恒式为c(Na+)+c(H+)=c(OH﹣)+c(HCOO﹣),物料守恒式为c(Na+)=c(HCOOH)+c(HCOO﹣),则c(H+)+c(HCOOH)=c(OH﹣),故b正确;
c.溶液中存在的物料守恒式为c(Na+)=c(HCOOH)+c(HCOO﹣),故c正确;
d.HCOONa是强碱弱酸盐,其溶液显碱性,c(OH﹣)>c(H+),故d错误;答案为d;
②向1L 0.1mol L﹣1 HCOONa溶液中加水稀释,促进HCOO﹣的水解,c(HCOO﹣)减小,c(HCOOH) c(OH﹣),则其减小,故答案为:减小.
19.(14分)某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卤素的性质。
(1)NaOH溶液的作用是 Cl2+2NaOH═NaCl+NaClO+H2O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中,观察到NaBr溶液由无色变为橙黄色,由此可得到结论:
①氧化性:Cl2 强 (填“强”或“弱”)于Br2。
②非金属性:Cl2 强 (填“强”或“弱”)于Br2。
③用原子结构理论对②中的结论进行解释: 同主族元素,从上至下,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依次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因此,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取一支试管,加入2 mL上述橙黄色溶液,再滴入几滴KI﹣淀粉溶液,观察到溶液变为蓝色。通过以上实验, 不能 (填“能”或“不能”)得出结论:Br2的氧化性强于I2,理由是 有可能是过量的Cl2将KI氧化为I2 。
【解答】解:(1)NaOH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完的氯气,防止其污染空气,反应为:Cl2+2NaOH═NaCl+NaClO+H2O;
故答案为:Cl2+2NaOH═NaCl+NaClO+H2O;
(2)实验中,观察到NaBr溶液由无色变为橙黄色,说明发生反应:Cl2+2NaBr=Br2+2NaCl,
①说明氯的氧化性强于溴;
故答案为:强;
②说明氯的非金属性强于溴;
故答案为:强;
③同主族元素,从上至下,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依次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因此,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故氯的非金属性强于溴;
故答案为:同主族元素,从上至下,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依次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因此,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2)中橙黄色溶液有可能是过量的Cl2,滴入几滴KI﹣淀粉溶液,有可能是过量的Cl2将KI氧化为I2,溶液变为蓝色,故不能得出结论:Br2的氧化性强于I2;
故答案为:不能;有可能是过量的Cl2将KI氧化为I2。
20.(10分)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对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侯氏制碱法得到产品NH4Cl和Na2CO3(含少量NaHCO3),过程如图:
步骤Ⅰ.Na2CO3的制备
步骤Ⅱ.产品Na2CO3中NaHCO3含量测定
①称取产品2.500g,用蒸馏水溶解,定容于250mL容量瓶中;
②移取25.00mL。上述溶液于锥形瓶,加入2滴指示剂M,用0.1000mol L﹣1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溶液由红色变至近无色(第一滴定终点),消耗盐酸V1mL;
③在上述锥形瓶中再加入2滴指示剂N,继续用0.1000mol/L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第二滴定终点),又消耗盐酸V2mL;
④平行测定三次,V1平均值为22.26,V2平均值为23.51。
回答下列问题:
(1)生成NaHCO3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3+CO2+H2O+NaCl=NaHCO3↓+NH4Cl 。
(2)向母液中加入NaCl粉末,存在NaCl(s)+NH4Cl(aq)→NaCl(aq)+NH4Cl(s)过程。为使NH4Cl沉淀充分析出并分离,根据NaCl和NH4Cl溶解度曲线,需采用的操作为  蒸发浓缩 、 冷却结晶 、过滤、洗涤、干燥。
(3)步骤Ⅱ中的②移取25.00mL上述溶液于锥形瓶,应选用  碱式 (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
(4)指示剂N为  甲基橙 ,当达到第二滴定终点时,某同学仰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则NaHCO3质量分数的计算结果  偏大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5)产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  4.2% 。
(6)NH4Cl用途广泛,请写出其中一种用途  作氮肥 。
【解答】解:(1)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浓氨水使溶液呈碱性,再通入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晶体和氯化铵,反应方程式为:NH3+CO2+H2O+NaCl=NaHCO3↓+NH4Cl,
故答案为:NH3+CO2+H2O+NaCl=NaHCO3↓+NH4Cl;
(2)根据NaCl和NH4Cl溶解度曲线,氯化铵的溶解度受稳定影响较大,应采用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获得氯化铵晶体,然后过滤、洗涤,干燥,
故答案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液显碱性,应选用碱式滴定管,
故答案为:碱式;
(4)指示剂M是在碳酸钠转化为碳酸氢钠时变色,此时溶液呈碱性,故M为酚酞,指示剂N是将碳酸氢钠完全反应生成碳酸后变色,此时溶液呈酸性,N应为甲基橙;第二个终点仰视读数,导致读数偏大,所测碳酸氢钠的量偏高,
故答案为:甲基橙;偏大;
(5)由反应可知碳酸钠消耗盐酸转化为碳酸氢钠,碳酸氢钠消耗盐酸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两步反应均按照1:1进行,可由碳酸钠转化生成的碳酸氢钠消耗的盐酸与碳酸钠第一步消耗的盐酸相等,即V2 23.51mL中由碳酸钠转的碳酸氢钠消耗量为V1 22.26mL,则原样品中碳酸氢钠消耗的盐酸为23.51mL﹣22.26mL=1.25 mL,产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4.2%,
故答案为:4.2%;
(6)NH4Cl可用作氮肥使用,
故答案为:作氮肥。
第1页(共1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第三单元海水中的化学基础练习题(含解析)2023-2024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

下一篇:2023北京西城外国语学校高二(上)期中化学(教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