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海水中的化学基础练习题(含解析)2023-2024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

第三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基础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下图是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根据海水晒盐的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海水进入贮水池、①、结晶池发生了化学变化
B.在①中,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加
C.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D.在①中,海水中水的质量逐渐减少
2.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的转化不可一步实现的是
A.CaCO3→Ca(OH)2 B.CO2→CO
C.Na2CO3→NaNO3 D.Fe2O3→Fe2(SO4)3
3.下列化学用语表示的意义不正确的是( )
A.两个氢原子:2H
B.小苏打:NaHCO3
C.2 个铵根离子:2NH4+
D.﹣2 价的硫元素 S2﹣
4.根据你的经验,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
A.将黄色的玉米面和白面掺在一起搅拌后观察扩散现象
B.用甘蓝制作指示剂,检验纯碱溶液的酸性
C.某河水经活性炭净化后变成无色无味
D.食盐中掉进了沙子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提纯
5.碳酸氢钠用于焙制糕点,在时分解:。现取,在敞口容器中加热到质量不再改变为止,减少的质量为( )
A. B. C. D.
6.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物质 目的 实验操作
A NaOH是否变质 检验 取样,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B (NH4)2SO4和K2SO4 鉴别 分别取样,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C 50g质量分数为10 %的NaC1溶液 配制 计算,称量5.0gNaC1固体,量取50.0mL水,搅拌溶解
D 粗盐中混有MgCl2、CaCl2、Na2SO4杂质 提纯 取样溶解,依次滴加过量的NaOH、Na2CO3、BaCl2和稀盐酸四种溶液,过滤、蒸发结晶
A.A B.B C.C D.D
7.关于中国化学家的贡献,叙述错误的是
A.张青莲测定了锌、锑、铟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侯德榜制烧碱的方法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
C.徐光宪为我国稀土分离技术和核燃料萃取技术作出了重要贡献
D.屠呦呦发现并提取了治疗疟疾的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8.下列关于海水晒盐及粗盐提纯的说法错误的是
A.冬天气温低,更有利于海水中食盐析出
B.海水晒盐属于蒸发结晶
C.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步骤:溶解、过滤、蒸发
D.除去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方法是将杂质离子转化为沉淀或气体而除去
9.下列关于资源、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空气中的各种成分作为原料可用于生产化肥、化工产品等,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能源
B.燃料充分燃烧,对于节约能源非常重要
C.海洋蕴藏丰富的化学资源,海水中含有的化学物质有80多种
D.我国是世界上已知矿物种类比较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其中铜、铝、锰等储量居世界前列
10.下图是海水晒盐的流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贮水池和海水中的成分基本不变
B.蒸发池中的氯化钠溶液属于饱和溶液
C.步骤④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
D.母液中不含食盐
11.关于粗盐提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
B.上面二步中都要用到玻璃棒,它们的作用是相同的
C.过滤时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防止滤液浑浊
D.蒸发时看到大量食盐析出时,停止加热用余热将水蒸干
二、填空题
12.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和数字填空:
(1)3个硫原子 。
(2)氧离子 。
(3)小苏打 。
(4)标出硝酸钡中钡元素的化合价 。
13.已知A、B、C为初中化学上常见的物质, 并且存在下面关系(条件略去):A→ B → C → A.请写出一组符合要求的A、B、C三种物质.
14.某同学利用稀盐酸、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之间的下列反应,探究酸、碱、盐之间能发生哪些反应:
A.HCl+Ba(OH)2 B.HCl+Na2CO3 C.BaCl2+Na2CO3
(1)在实验A中,确定两种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最好借助的指示剂是 ;
(2)实验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3)在实验C中证明反应发生的实验现象: ;
(4)将上述三个反应完成后所得到的物质混合在同一个烧杯中,发现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得到无色澄清的废液。综合分析有关反应和实验现象推断,所得废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为 ;
(5)关于(4)中废液的用途中不合理的是 。
A 利用废液制备氯化钠溶液: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制备氯化钠
B 检验氯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向其中加入过量废液检验其中是否有碳酸钠
C 检验某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完全变质:把固体溶解后,向其中加入过量该废液,观察现象
三、推断题
15.已知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中的四种常见物质,丁是甲与乙、乙与丙反应的生成物之一(反应条件均已略去),转化关系如图:
(1)常温下,若丁为红色粉末,甲为黑色粉末,则丙的化学式是 ,甲与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丁为常见难溶性盐,常温下甲为气体,则丙所属的物质类别是 (选填: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甲与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四、流程题
16.金属﹣工业的脊梁。金属及合金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和航天军工。
资料:水圈和岩石圈中含有丰富的镁元素。工业生产中,可用菱镁矿做原科制备金属镁,流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①和②属于分解反应,写出②的化学方程式 。
(2)通过化学反应,以岩石圈的矿石为原料还可以制备很多其他金属,请举一例说明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制备原理)。
(3)如图是镁原子结构示意图,镁化学性质活泼,原因是
五、科学探究题
17.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咨询老师准备用亚硫酸钠溶液与浓硫酸反应来制备一定量的SO2()。老师给他们提供了一瓶亚硫酸钠溶液并告知该瓶溶液放置时间可能较长,不知是否变质。兴趣小组的同学分成甲、乙两小组对该瓶亚硫酸钠溶液成分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①该瓶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②该瓶溶液中亚硫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查阅资料】(1)Na2SO3有较强还原性,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
(2)Na2SO3能与酸反应产生SO2气体;
(3)SO、SO均能与Ba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BaSO3可溶于稀盐酸。
【作出猜想】
猜想1:没有变质,成分是Na2SO3;
猜想2:完全变质,成分是Na2SO4;
你认为还可能有的猜想3: 。
【实验探究1】甲、乙两组分别进行实验探究溶液是否变质以及变质程度:
小组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甲组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 产生气泡 没有变质,还是Na2SO3
乙组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再加入足量稀盐酸 已部分变质
【评价】有同学质疑甲组方案不合理,理由是 。
【实验探究Ⅱ】甲组设计如下实验测定Na2S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连好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在锥形瓶中放入126g该样品;打开活塞K,鼓入一定量的氮气,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关闭活塞K;
(2)实验前称量C装置的质量;
(3)用注射器推入浓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4)打开活塞K,再缓缓鼓入一定量的氮气,关闭活塞K;
(5)再次称量C装置的质量发现比反应前增重6.4g。D装置的作用为 ;计算出该溶液中Na2SO3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至1%)。
【解释】若没有进行第4步操作,则测得亚硫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实际的 (填“偏小”或“偏大”);
【反思】由此可得出,保存亚硫酸钠时应 。
六、计算题
18.以石灰石为原料制得的碳酸钙应用十分广泛。
(1)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牙膏里面都含有一定量的摩擦剂(主要成分碳酸钙),根据你的推测,摩擦剂应具备下列性质中的___________(填字母)。
A.易溶于水 B.难溶于水 C.坚硬 D.柔软 E.颗粒较大 F.颗粒较小
(2)甲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为:
乙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为:
①你认为甲、乙两位同学谁的实验方案更好,理由是 。
②甲同学向氯化钙中加入足量5.3%的碳酸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滴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1所示。试计算反应所得碳酸钙的质量 (写出计算过程)。
(3)碳酸钙是常见的补钙剂,某钙片标签如图2所示,若药品中的钙元素完全来自碳酸钙,则此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可通过蒸发结晶的方法得到粗盐,故①为蒸发池,海水进入贮水池、①、结晶池,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①为蒸发池,在①中,蒸发溶剂,溶剂质量减少,溶质质量不变,故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
C、析出晶体后的母液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D、①是蒸发池,水分被蒸发,故在①中,海水中水的质量逐渐减少,符合题意。
故选D。
2.A
【分析】由一步实现的物质间的转化,要求源反应通过一个反应即可转化生成目标物质,若源物质需要通过两个或更多反应转化生成目标物质则不符合“一步实现”的要求;据此,利用各组内物质的性质、变化规律,找出可实现源物质生成目标物质的反应,完成对转化的判断。
【详解】A、碳酸钙不能与碱反应,因为碱与盐的反应,反应物需可溶,而碳酸钙是难溶性物质,故A不能一步实现;
B、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条件下可转化为一氧化碳,故B能一步实现;
C、碳酸钠可以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碳酸钠还可以和硝酸钙反应生成硝酸钠和碳酸钙沉淀,故C能一步实现;
D、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故D能一步实现。
故选A。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相互反应的化学性质,只要熟练反应的规律就能较容易的选出正确答案。
3.D
【详解】A、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表示原子个数直接在原子符号左边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氢原子表示为,A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化学式为,B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铵根离子的符号为,表示离子个数直接在离子符号左边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铵根离子表示为,C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表示元素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正上方,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则-2价的硫元素表示为,D选项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
4.A
【详解】A、玉米面与白面都是固体粉末,所以将黄色的玉米面与白面掺在一起搅拌后不容易观察扩散现象,故A不正确;
B、某些植物的花瓣中含有能够遇酸碱会变色的物质,可作酸碱指示剂,检验纯碱溶液的酸碱性,甘蓝遇碱变蓝色,故B正确。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某河水经活性炭净化后变成无色无味,故C正确;
D、食盐是可溶性固体,沙子是不溶性固体,因此食盐中掉进了沙子可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提纯,故D正确。故选A。
5.B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在敞口容器中加热到质量不再改变为止,剩余物质为固体碳酸钠。此题为固体的差量计算,设减少的质量为x。
6.B
【详解】A、氢氧化钠变质是氢氧化钠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均显碱性,均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不能检验,故A不正确;
B、硫酸铵和熟石灰研磨产生氨气,由刺激性气味,硫酸钾和熟石灰研磨,无气味,可以鉴别,故B正确;
C、50g质量分数为10 %的NaC1溶液,氯化钠的质量为,水的质量为,水的体积为,量取水的体积为45mL,故C不正确;
D、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可以除去氯化镁,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可以除去氯化钙,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过量的硫酸钠无法除去,故D不正确。故选B。
7.B
【详解】A、张青莲测定了锌、锑、铟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故A叙述正确;
B、侯德榜制纯碱(而不是烧碱)的方法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 ,故B叙述错误;
C、徐光宪为我国稀土分离技术和核燃料萃取技术作出了重要贡献,故C叙述正确;
D、屠呦呦发现并提取了治疗疟疾的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故D叙述正确;
故选B。
8.A
【详解】A、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故冬天气温低,不利于海水中食盐析出,符合题意;
B、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故海水晒盐属于蒸发结晶,不符合题意;
C、粗盐提纯的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不符合题意;
D、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可将杂质离子转化为沉淀或气体,从而将其分离出来除去,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B
【详解】A、空气中的各种成分作为原料广泛用于生产化肥、化工产品、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而不是能源,故选项说法错误;
B、燃料充分燃烧可以放出大量的热,对于节约能源非常重要,故选项说法正确;
C、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约有80多种,海水中含有的化学物质多于80多种,故选项说法错误;
D、我国是世界上已知矿物种类比较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矿物储量也很丰富,钨、钼、钛、锑等储量居世界前列,选项说法错误;
答案为:B。
10.A
【分析】根据海水晒盐的流程图、海水晒盐的原理以及各设备的作用来分析。
【详解】A、流程图中贮水池的主要作用是暂时储存海水,因此贮水池和海水中的成分基本不变,故选项正确;
B、蒸发池中的氯化钠溶液没有达到饱和状态,故选项错误;
C、步骤④是由饱和溶液中分离出晶体,得到的母液仍为相同温度下食盐的饱和溶液,温度不变,则溶解度不变,因此溶质的质量分数没有改变,故选项错误;
D、母液是食盐的饱和溶液,其中的溶质是食盐,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睛】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海水晒盐的原理和过程,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11.B
【详解】A、该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上面三步中都要用到玻璃棒,它们的作用是不相同的,此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C、过滤时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防止滤液浑浊,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蒸发时看到大量食盐析出时,停止加热用余热将水蒸干,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1)3S
(2)O2-
(3)NaHCO3
(4)
【详解】(1)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多个原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硫原子表示为:3S;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氧离子表示为:O2-;
(3)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碳酸氢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构成,钠离子显+1价,碳酸氢根离子显-1价,化学式为:NaHCO3;
(4)硝酸钡中钡元素显+2价,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标在数字前面。故硝酸钡中钡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13.CaCO3 、 CaO 、 Ca(OH)2 【或Cu、 CuO、 CuSO4】等合理即可
【详解】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与水化合生成氢氧化钙;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与水化合生成氢氧化钙;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因此A是碳酸钙,其化学式为CaCO3;B是氧化钙,其化学式为CaO;C是氢氧化钙,其化学式为Ca(OH)2。
14. 酚酞试液 Na2CO3+2HCl═2NaCl+H2O+CO2↑ 产生白色沉淀 NaCl、BaCl2 C
【详解】(1)氢氧化钡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为红色,滴入稀盐酸后红色会逐渐褪去,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钡溶液能够发生化学反应,所以最好借助的指示剂是酚酞试液,故填酚酞试液。
(2)稀盐酸与碳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3)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钡的白色沉淀,所以证明反应发生的实验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故填产生白色沉淀。
(4)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钡沉淀,碳酸钡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反应完成后所得到的物质混合在同一个烧杯中,发现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得到无色澄清的废液,所得废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为NaCl、BaCl2,故填NaCl、BaCl2。
(5)A 废液中的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选项正确;
B 废液中的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化钠中混有碳酸钠,选项正确;
C 废液中可能含有稀盐酸,盐酸会与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反应,进而影响氢氧化钠、碳酸钠的检验,选项错误,故填C。
15.(1) CO(合理即可)
(2) 盐
【详解】(1)常温下,若丁为红色粉末,甲为黑色粉末,甲能与乙转化为丁,丙能与乙转化为丁,可推出丁为铜,甲为碳,乙为氧化铜,丙为一氧化碳,代入验证,符合题意。
由分析可知,丙为一氧化碳,化学式为:CO;
甲与乙的反应为碳和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丁为常见难溶性盐,常温下甲为气体,甲能与乙转化为丁,可推出甲为二氧化碳,则乙为氢氧化钙,丁为碳酸钙,乙能与丙转化为丁,丙可能是碳酸钠,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甲与乙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6. 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 ①③⑤
【详解】(l)②是电解氯化镁生成镁和氯气,化学方程式为。
(2)通过化学反应,以岩石圈的矿石为原料还可以制备铁,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3)根据图2镁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为2,小于4,易失去电子,故镁化学性质活泼。硫酸铜、硫酸和氧气能和铁反应,故填: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①③⑤。
17. 部分变质,成分是Na2SO3和Na2SO4 先产生白色沉淀,沉淀部分溶解,产生气泡 含有硫酸钠和亚硫酸钠的溶液也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笞案合理即可)。 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氢化碳进入装置C 10% 偏小 密封保存
【详解】[作出猜想]猜想1:没有变质,成分是Na2SO3;
猜想2:完全变质,成分是Na2SO4;
猜想3:部分变质,成分是Na2SO3、Na2SO4。
故填:部分变质,成分是Na2SO3、Na2SO4。
[实验探究Ⅰ]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产生气泡,说明溶液中含有亚硫酸钠;
乙组结论是部分变质,那么样品中含有亚硫酸钠和硫酸钠,加入氯化钡溶液,会生成亚硫酸钡和硫酸钡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产生气泡,说明溶液中含有硫酸钠和亚硫酸钠,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小组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甲组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 产生气泡 没有变质,还是Na2SO3
乙组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再加入足量稀盐酸 先产生白色沉淀,沉淀部分溶解,产生气泡 已部分变质
[评价]有同学质疑甲组方案不合理,理由是含有硫酸钠和亚硫酸钠的溶液也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故填:含有硫酸钠和亚硫酸钠的溶液也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
[实验探究Ⅱ] (5)D装置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装置C;故填: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装置C;
再次称量C装置的质量发现比反应前增重6.4g,说明反应生成了6.4g二氧化硫,
设亚硫酸钠质量为x,
x=12.6g
该溶液中Na2SO3的质量分数为:
故填:10%;
[解释] 若没有进行第4步操作,会有部分二氧化硫气体滞留在装置不能被氢氧化钠吸收,导致结果偏小;
[反思] 由此可得出,亚硫酸钠在空气中容易变质,应该密封保存
【点睛】本题难度不是很大,掌握科学探究的环节及物质的性质,并结合题干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是解题关键。
18.(1)BCF
(2) 乙同学,原料简单易得,节约成本(合理即可) 解:设反应所得碳酸钙的质量为x
x=5g
答:反应所得碳酸钙质量为5g。
(3)60%
【详解】(1)摩擦剂在牙膏中通过摩擦,将牙齿表面的污垢清除下来,摩擦剂应具备的性质有:难溶于水、坚硬、颗粒较小,故选BCF。
(2)①甲同学,反应条件是常温,节约能源或乙同学,原料简单易得,二氧化碳充分利用,节约成本。
②见答案。
(3)一片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为0.6g÷=1.5g,故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60%。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第二单元溶液基础练习题(含解析)2023-2024人教版(五四学制)九年级化学全一册

下一篇:2023-2024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高一(上)期末化学模拟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