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溶液基础练习题(含解析)2023-2024九年级化学京改版(2013)下册

第9章 溶液 基础练习题
一、单选题
1.在一定温度下稀释某溶液,则下列诸量中不变的是(  )
A.溶质的质量 B.溶剂的质量
C.溶液的质量 D.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
2.把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A.硝酸钾 B.小卵石 C.植物油 D.胡椒粉
3.甲、乙两种均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设它们从溶液中析出时也都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若甲、乙两溶液的质量相等,则两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一定相等
B.t1℃时,用不断搅拌的方法,能增大乙在水中的溶解度
C.将t2℃的甲溶液170g降温至t1℃,析出的甲一定是34g
D.t2℃时将40g甲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4.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除去甲物质中少量乙物质可采取蒸发的方法
B.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C.20℃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40%
D.30℃时,要使质量均为60克的甲和乙溶解,需水量多的是乙
5.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盐 B.芝麻酱 C.面粉 D.花生油
6.农业上常用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选种。实验室配制100g该浓度溶液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操作顺序为④②①⑤③ B.②中需称量NaCl的质量为16g
C.选用10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D.步骤③的操作可以增大NaCl的溶解度
7.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t2℃时往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先后加入20g甲和20g乙(两种物质溶解时互不影响,且溶质仍是甲、乙),充分搅拌。将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到t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
B.要使乙从其浓溶液中析出,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C.温度降低到t1℃时,甲、乙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t2℃时,甲物质的溶液为饱和溶液,乙物质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8.灰汤粽是江南地区特色传统小吃,属于糯米肉粽。那是用旱稻草烧成灰,铺在白布上,拿开水一冲。滴下的热汤呈深褐色,内含大量的碱。把包好的白米粽浸泡在灰汤中一段时间(6小时左右),提出来煮熟,就是带碱味的灰汤粽。粽子的颜色为棕灰色半透明,吃起来不蘸白糖,而是浇上一种特制的糖油,那股子特别的清香,是其他粽子所不及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糖油也叫水糖油,即糖和水按照2:1的比例混合,搅拌至完全溶解,此过程中,水作溶剂
B.旱稻草具有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C.米粽煮熟过程中,仅包含化学变化,不包含物理变化
D.制作“灰汤”的过程中用到了过滤原理
9.下图是几种盐的溶解度曲线,根据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31.6%
B.40℃时,35g 氯化钠溶于 100g 水中,降温至 0℃时,可析出氯化钠晶体
C.30℃时,将 35g 硝酸钾和 35g 氯化钠同时溶于 100g 水中,蒸发时先析出的是氯化钠
D.60℃时,200g 水中溶解 80g 无水硫酸铜达饱和,降温至 30℃,可析出 30g 硫酸铜晶体
10.下列现象或做法的解释正确的是
A.铝制品易在表面形成氧化膜,所以铝锅要经常用清洁球擦洗
B.用洗洁精和汽油洗衣服上的少量油污,是因为它们具有乳化作用
C.电解水实验时,电源正极上产生的是氧气,电源负极上产生的是氢气
D.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均匀地分散在溶剂中保持静止不动,所以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11.要确定t℃时,溶有某固体溶质的溶液是否饱和,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
A.加热溶液 B.把溶液冷却 C.加入一些该物质 D.倒出一些溶剂
12.传统的海水晒盐工艺,可得到NaC1和MgCl2等物质,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gCl2的溶解度一定大于NaCl的溶解度
B.加水能使NaCl溶液从N点变到M点
C.t℃时,170gMgCl2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70g
D.t℃时,向MgCl2不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MgCl2,其溶解度会变大
13.t℃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为 S 克/100 克水,其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C%,则 S 与C 的数值关系为(  )
A.S>C B.S=C C.S<C D.无法判断
14.现有一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使它变为饱和溶液,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加入硝酸钾晶体
B.降低溶液的温度
C.蒸发部分溶剂
D.用吸管吸出一部分溶液
二、填空题
15.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都离不开水,回答下列问题:
(1)长期饮用硬水不利于人体健康,生活中可以通过 来鉴别硬水和软水;
(2)实验室在配制氯化钠溶液、石灰水的过程中,用的溶剂是 ;
(3)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 B.用活性炭可以去除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D.为防治水污染,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16.图一为甲和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图;图二为t℃某固体物质在不同质量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关系图。
(1)乙中混有少量甲,可采用 的方法提纯乙;
(2)若将a点时甲溶液转化为b点时的甲溶液,可采用的操作是:先蒸发一定量的水,再 ;
(3)图二中四个点所示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用M、N、Q、G及“=”、“>”或“<”表示) 。
17.下表是甲和乙在不同温度时水中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温度/℃ 10 20 30 40 50
溶解度/g 甲 30 33 35 38 41
乙 21 31 45 65 88
(1)在30℃时,物质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
(2)由表中的数据分析可知,甲和乙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xg。则x取值范围是 。
(3)探究20℃时配制乙溶液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与加入水的质量关系。结合图像判断,坐标图中符合实验结果的描点可能是 (填序号)。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4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乙>甲
②物质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③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④分别将5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乙大于甲
18.海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海水“晒盐”所采用的方法是 。
(2)海上航行缺乏饮用水时可采用如图装置获得淡水。用该装置将2000g含3%氯化钠的海水暴晒4小时后,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4%,则收集到的可饮用水为 g。
(3)海水中的硼酸(化学式为H3BO3)可用于玻璃行业,下表为硼酸的部分溶解度数据。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3 5 9 15 23
①由表可知,硼酸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60℃时,100g硼酸饱和溶液中含有硼酸 g(保留整数)。
19.认识消毒剂过氧乙酸,过氧乙酸(C2H4O3)是一种高效绿色的消毒剂。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有关过氧乙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选项序号)。
A 是一种氧化物 B 由三种元素组成 C 分子中含有臭氧(O3)分子 D 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2)凡是含有“”结构的物质都具有杀菌消毒作用。研究发现,过氧乙酸分子结构中也含有“”结构,所以过氧乙酸也具有杀菌消毒作用。获得这一结论所运用的科学方法属于 推理(填选项序号)。
A 归纳 B 演绎 C 类比
(3)过氧乙酸具有如下性质:
A 无色易挥发液体 B 有酸性 C 有很强的腐蚀性 D 易溶于水和乙醇 E 不稳定,易分解放出氧气 F 有毒性
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有 (填选项序号)。
(4)醋酸(C2H4O2)与过氧化氢在室温下混合均匀,即可反应生成过氧乙酸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配制1L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溶液。现有以下物品:
水、溶质质量分数20%的过氧乙酸溶液、量筒(规格分别为1000mL、50mL)、塑料桶、铁桶、木棍、口罩、护目镜、橡皮手套。
①需要20%的过氧乙酸溶液 mL(计算时,将水、20%和0.5%过氧乙酸溶液的密度都近似为1g/cm3)。
②戴好防护用品,用 mL量筒量取所需20%的过氧乙酸溶液倒入塑料桶中,按比例兑水,用木棍搅拌后,盖好桶盖备用。
③请你根据(3)中过氧乙酸的性质分析,进行配制时,不用铁桶的理由是 。
三、科学探究题
20.每年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1)净化水。未来黑科技—空气取水净水器,可收集空气中的水蒸气净化处理得到生活饮用水。其主要工作原理如图。

①取水过程中,HEPA过滤芯起到过滤作用。
实验室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混合物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下列混合物可以通过过滤分离的是 。
A.酒精和水 B.泥沙和水 C.铜粉和铁粉 D.食盐和水
②活性炭的作用是 。
③RO反渗透膜,能截留水中细菌、病毒以及镁离子和钙离子等多种金属离子,从而降低水的硬度。区分硬水和软水可以使用 ,振荡后产生大量浮渣、泡沫很少的是 (填“硬水”或“软水”)。
(2)使用水。20℃时,在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加入15g固体M,充分溶解后,逐渐升温,并测定不同温度时剩余固体M的质量。测定结果记录如表。

溶液的温度/℃ 20 35 50 65 75
剩余固体M的质量/g 10.4 8.0 5.0 0 0
①35℃时,烧杯中M溶液的质量是 g。
②65℃时,烧杯中M溶液 (填“一定”或“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③50℃时,使烧杯中固体全部溶解,至少需要再加入 g水。
(3)探究水。某“奇幻化学”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水的组成。

【实验记录】接通电源后,在两侧玻璃管内观察到的现象是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冒出,玻璃管A、B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
【查阅资料】水通电分解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氢气和氧气。
【猜想与假设】
猜想1:A管内收集到气体的是氢气,B管内收集到气体是氧气;
猜想2:A管内收集到气体的是氧气,B管内收集到气体是氢气。
【实验探究】同学甲: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两种气体;
同学乙: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两种气体。
同学乙在检验气体时观察到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是 (“A”或“B”)管气体。
【实验结论】猜想 正确。
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该实验表明,水不是一种元素,而是由 组成的。
【实验反思】实验时水中可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目的是 。
21.王同学准备用电解水实验探究水的元素组成,请你参与他的探究过程。
反应原理: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是: 。
实验用品: 药品:蒸馏水、氢氧化钠固体
器材:胶头滴管、药匙、规格为5mL、10mL、50mL的量筒各1只、烧杯、玻璃棒、橡皮塞、大试管、电池组、导线、托盘天平、石墨电 极、记号笔
实验步骤:
①配制36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小王同学在量取蒸馏水时,应选用的量筒规格是 ;若读数时仰视液面,则配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0%(填“>”、“<”或“=”。)
②设计并安装如图所示电解水装置。
③接通电源。小王同学发现两个电极上都没有气泡冒出,请仔细观察上图,帮小王找出原因: 。
④装置改进后,小王继续实验,待电解反应结束后,分别测量两支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请你设计一种最简单的量气方法: 。(提示:由于氢氧化钠溶液 具有强腐蚀性,不能直接用手接触!)
⑤拆洗仪器。 问题讨论:在实验中,小王同学不用蒸馏水而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实验的原因是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A、由于稀释过程中,利用加水的方法,故溶质质量不变,正确;B、在加水稀释溶液的过程中,溶剂质量增加,错误;C、由于稀释过程中,利用加水的方法,故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加,故溶液质量增加,错误;D、稀释溶液时加入水使溶剂的质量增加,故溶液的质量增加,而溶质的质量不变,错误。故选A。
点睛:将高浓度的溶液,稀释成低浓度的溶液时,利用加水的方法,在加水的过程中溶质不变。
2.A
【详解】A、硝酸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故选项正确;
B、小卵石难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C、植物油难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D、胡椒粉难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A。
3.D
【详解】A、由图可知,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同,t1℃时,若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相等,则两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一定相等,选项中没有指明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选项错误;
B、搅拌只能加快物质的溶解速率,不会改变物质的溶解度,由图可知,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选项错误;
C、t2℃时甲的溶解度为70g,t1℃时甲的溶解度为36g,则将t2℃的甲的饱和溶液170g降温至t1℃,析出的甲一定是34g,选项中没有指明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选项错误;
D、由图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为70g,则t2℃时将40g甲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只能溶解35g,形成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选项正确,故选D。
4.D
【详解】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A.由图可知,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且随温度降低而减小;乙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除去甲物质中少量乙物质可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B. 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在等量的溶剂中形成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C. 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 。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40g,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40g÷(40g+100g)×100%<40%;D. 30℃时,甲的溶解度为60g,要使质量均为60克的甲需水量为100g,而30℃时,乙的溶解度小于60g,所以60g乙溶解需要的水的量多于100g; 选D
5.A
【详解】A、食盐是氯化钠的俗名,氯化钠溶于水,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
B、芝麻酱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
C、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
D、花生油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
故选A。
6.D
【详解】A、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存放,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④②①⑤③,正确,不符合题意;
B、在实验室中要配制100g这种溶液,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需氯化钠的质量=100g×16%=16g,正确,不符合题意;
C、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100g-16g=84g,水的密度约为1×103 kg/m3,故水体积约84mL,选用100 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可以减小实验误差,正确,不符合题意;
D、步骤③的操作可以加快溶解速率,但不能增大NaCl的溶解度,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
7.C
【详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甲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乙物质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两者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为明显,选项A错误;
B、乙物质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所以从较高温度的饱和热液降低温度,其溶解度变大,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因此降低温度乙无法析出,选项B错误;
C、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20g,乙的溶解度为20g,所以此时在100g水中加入20g甲和20g乙,甲为不饱和溶液,乙为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甲的溶解度降低,但是此时甲的溶解度仍然大于20g,因此不会有甲固体析出,所以此时还是20g甲溶解在100g水中,而乙的溶解度增大,所以此时乙也没有析出,还是20g乙溶解在100g水中,因此甲和乙都是20g溶质溶解在100g水中,因此形成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选项C正确;
D、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20g,乙的溶解度为20g,所以此时在100g水中加入20g甲和20g乙,甲为不饱和溶液,乙为饱和溶液,选项D错误。故选C。
【点睛】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形成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形成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仍为饱和溶液。
8.C
【详解】A、糖和水按照2:1的比例混合形成溶液,糖为溶质,水为溶剂,说法正确;
B、稻草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旱稻草具有可燃性是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的性质体现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说法正确;
C、米粽煮熟过程中,米吸收热水时会膨胀而破裂,形状发生改变,发生物理变化,米中的蛋白质受热变性,发生了化学变化,米粽煮熟过程中,既包含化学变化,又包含物理变化,说法错误;
D、制作“灰汤”的过程中用旱稻草烧成灰,铺在白布上,拿开水一冲,滴下的热汤呈深褐色为“灰汤”,纱布起到了过滤的作用,说法正确。
故选C。
9.C
【详解】A、20℃时,硝酸钾溶解度31.6g,其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是×100%=24.0%,选项A错误;
B、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0℃时,氯化钠溶解度是35.7g,40℃时,35g 氯化钠溶于100g 水中,降温至 0℃时,不会析出氯化钠晶体,选项B错误;
C、30℃时,硝酸钾溶解度大于35g,将 35g 硝酸钾和 35g 氯化钠同时溶于 100g 水中,蒸发时先析出的是氯化钠,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选项C正确;
D、60℃时,硫酸铜溶解度是40g,200g 水中溶解 80g 无水硫酸铜达饱和,降温至 30℃,硫酸铜溶解度是25g,可析出30g 硫酸铜,硫酸铜晶体质量一定大于30g,选项D错误。故选C。
【点睛】硫酸铜溶液析出的是硫酸铜晶体即五水硫酸铜。
10.C
【详解】A、铝制品易在表面形成氧化膜,使铝具有抗腐蚀性,为避免氧化膜被破坏,所以铝锅不能用清洁球擦洗,A错。
B、用洗洁精去除油污是乳化,但是汽油去除油污是溶解,故B错。
C、电解水实验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电源正极上产生的是氧气,电源负极上产生的是氢气,C正确。
D、分子离子都是不断运动的,不是分散在溶剂中保持静止不动,故D错。
故选:C。
11.C
【详解】A、由于不知道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加热无法判断是否为饱和溶液,错误;
B、由于不知道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冷却无法判断是否为饱和溶液,错误;
C、保持温度不变,向溶液中加少量该溶质,溶质不能继续溶解则为该物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则是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正确;
D、由于溶液具有均一性,所以无法倒出溶剂,错误。
故选C。
12.C
【详解】A、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需要指明温度,因为温度影响物质的溶解度,错误;
B、N点在氯化钠溶解度曲线下,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M点在氯化钠曲线上,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加水不能使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错误;
C、t℃时,氯化镁的溶解度为70g,则100g水中最多溶解70g氯化镁形成氯化镁的饱和溶液。所以170g氯化镁饱和溶液中含有70g溶质氯化镁。正确;
D、同一温度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一定的,不会因为该物质的质量改变而改变,错误;
故选C。
13.A
【详解】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即 ,, ,则S>C。观察选项,A选项正确。故选A。
14.D
【详解】A项,由于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即其不饱和溶液)中所含的硝酸钾不足;所以,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可知,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可以使其变成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正确;
B项,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可知,要想将其不饱和溶液变成其饱和溶液,可以采用降温的方法来完成,正确;
C项,由于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即其不饱和溶液)中所含的溶剂水太多,所以,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可知,可以采用恒温蒸发掉部分水分的方法,使其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正确;
D项,由于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所以用吸管吸出一部分溶液,是不会将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即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错误。
15.(1)肥皂水
(2)水
(3)ABC
【详解】(1)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能够产生大量的泡沫,说明是软水;
(2)配制溶液常用的溶剂的为水;
(3)A、冰也是水,因此冰水属于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A正确;
B、活性炭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可以去除色素和异味,故选项B正确;
C、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书写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据此可以看出生成氢气和氧气体积比为2:1,故选项C正确;
D、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不得禁用,故选项D错误;
故选ABC。
16.(1)蒸发结晶
(2)将温度降至t1℃
(3)Q=G>M>N
【详解】(1)如图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故乙中混有少量甲,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故填:蒸发结晶;
(2)如图a点是甲溶液为t2℃时的不饱和溶液,且比b点时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若将a点时甲溶液转化为b点时的甲溶液,应先蒸发部分水,然后降温至t1℃;
(3)图中G、Q两点表示t℃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因此溶质质量分数相等,M、N均表示不饱和溶液,且N点对应的溶液中水更多,因此N点对应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小,因此G、Q、M、N四点对应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Q=G>M>N。
17. 7:20 33【详解】(1)3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溶解度:100g=35g:100g=7:20;
(2)由表格可知,甲,乙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温度范围在20℃~30℃,x取值范围是33(3)a、由图可知加入50g水时,仍有乙物质没有溶解完,溶液一直是饱和溶液,只要温度不变,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a错误;
b、随着水的不断加入,在75g水时看不到物质乙,这时饱和溶液可能变成不饱和溶液,再加入25g水,一定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变低,故b正确;
c、随着水的不断加入,在加入50g水是溶液中的物质没有溶解完,在75g水时看不到物质乙,加入100 g水时,不断稀释,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可能相等,故c错误;
d、在加入50g水时,溶液中有不溶物,为饱和溶液,再加入25g时,溶液还可能是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故d正确,故选bd;
(4)①因为不知道溶剂水的量,所以溶质质量不能比较,错误;
②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比乙的溶解度的影响大的多,因此可以采用蒸发结晶方法提纯甲,正确;
③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正确;
④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比乙的溶解度的影响大的多,2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5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大于乙,错误。
故选①④。
18. 蒸发结晶 500 增大 13
【详解】(1)海水“晒盐”是通过蒸发水分,得到粗盐,故所采用的方法是蒸发结晶;
(2)解:设收集到可饮用水的质量为x,根据蒸发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可得:2000g×3%=(2000g-x)×4%,x=500g;
(3)①由表可知,硼酸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②60℃时,硼酸的溶解度为:15g,100g硼酸饱和溶液中含有硼酸的质量为:。
19. BD B BCEF 25 50 过氧乙酸显酸性,能与铁反应
【详解】(1)A、 过氧乙酸含三种元素,不是氧化物,故A错误;
B、过氧乙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B正确。
C、过氧乙酸分子中不含有臭氧(O3)分子,C错误;
D、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16×3)=6:1:12,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故D正确。
故选:BD。
(2)凡是含有“”结构的物质都具有杀菌消毒作用。研究发现,过氧乙酸分子结构中也含有“”结构,所以过氧乙酸也具有杀菌消毒作用。获得这一结论所运用的科学方法属于演绎,故填:B。
(3)A 无色易挥发液体,物理性质;
B 有酸性,属于化学性质;
C 有很强的腐蚀性,化学性质;
D 易溶于水和乙醇,物理性质;
E 不稳定,易分解放出氧气,化学性质;
F 有毒性,化学性质。
故选:BCEF。
(4)C2H4O2与过氧化氢在室温下混合均匀,即可反应生成过氧乙酸和水,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5)①设需要过氧乙酸体积为x,则1000mL×1g/mL×0.5%=x×1g/mL×20%,x=25mL,故填:25。
②为准确量取过氧乙酸溶液,戴好防护用品,量取25mL液体,用50mL量筒量取,故填:50。
③请你根据(3)中过氧乙酸的性质分析,进行配制时,不用铁桶的理由是过氧乙酸显酸性,能与铁反应,故填:过氧乙酸显酸性,能与铁反应。
20. 漏斗 B 吸附作用 肥皂水 硬水 57 不一定 25 2:1 B 1 水氧气+氢气 分解 氢元素和氧元素 增强导电性
【详解】(1)①过滤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
过滤可以分离难溶性固体和液体。
A、酒精和水都是液体,不能使用过滤分离。不符合题意;
B、泥沙难溶于水,能用过滤分离泥沙和水。符合题意;
C、铜粉和铁粉是两种固体,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不符合题意;
D、食盐能溶于水,不能用过滤分离食盐和水。不符合题意;
故选B。
②活性炭疏松多孔,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起到的作用是吸附作用。
③可以使用肥皂水鉴别软水和硬水,加入肥皂水振荡,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
(2)①35℃时,剩余M的质量为8g,则溶解M的质量为15g-8g=7g。所以溶液的质量为50g+7g=57g。
②65℃时,剩余固体M的质量为0g,之前50℃有固体M剩余,之后75℃没有固体剩余,则此时可能50g水恰好溶解15gM形成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此时的溶液还可以继续溶解M是不饱和溶液。所以此时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③50℃时50g水溶解15g-5g=10gM达到饱和。则剩余5gM至少需要水。
(3)
实验记录:
电解水试验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产生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A连接负极、B连接正极。所以玻璃管A、B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
实验探究:
电解水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正极生成的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所以B管气体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实验结论:
电解水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A连接负极、B连接正极,则A中是氢气,B中是氧气,猜想1正确。
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是分解反应。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所以水不是一种元素,而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实验反思:
纯水导电性较差,所以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以解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增强导电性。
21.
50mL < 电路没有形成回路 用记号笔记下试管中的液面后取出试管,向试管中加水至记号,再将试管中的水倒 入量筒中量出体积 增强水的导电性
【详解】[反应原理]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步骤]①配制36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水28.8mL,量筒的选择方法是比所量液体的体积大,且最接近它的,所以选择50mL量筒;若读数时仰视液面,量取的液体体积会偏大,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
③由图可知,装置没有形成回路,则不能产生电流;
④若想量取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则可用记号笔记下试管中的液面后取出试管,向试管中加水至记号,再将试管中的水倒入量筒中量出体积;
⑤电解水时加入氢氧化钠或稀硫酸是为了 增强水的导电性。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期末测试(试题)-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含答案)

下一篇:第二单元溶液基础练习题(含解析)2023-2024人教版(五四学制)九年级化学全一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