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同步训练卷-2023-2024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答案)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同步训练卷
一、选择题
1.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原理,解决实验问题,是化学独特的学科思想。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B.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
C.实验室制氧气
D.降低水的硬度
2.蜡烛(足量)在如图甲所示盛有空气的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火焰分三层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实验后向装置内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蜡烛熄灭后,瓶内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分数为84.04%
3.下列二氧化碳的用途与性质对应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它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密度比空气大
B.干冰能作制冷剂是因为干冰升华能吸收大量的热
C.二氧化碳能够制汽水,是因为二氧化碳不能支持呼吸
D.二氧化碳能做温室肥料,是因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4.在烛焰上方罩一干燥烧杯,片刻后取下烧杯,并迅速向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A.干燥烧杯无明显变化,倒入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干燥烧杯的外壁出现水雾,倒入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干燥烧杯的内壁出现水雾,倒入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干燥烧杯的内壁出现水雾,倒入的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5.下列为实验室区分或鉴别物质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选项 区分或鉴别的物质 实验方法
A 食盐和蔗糖粉末 用药匙取少量,尝味道
B 高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取等量粉末,分别加热看是否产生氧气
C 人呼出的气体和空气 分别把两种气体持续通入蒸馏水中,观察现象
D 氮气和二氧化碳 用燃着的木条伸入其中,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6.木炭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以下是小明同学对该实验的分析:
①两个实验的操作中都要防止液体倒吸
②两个实验中都可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
③两个实验的相关反应中,只有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④CO还原氧化铜实验时应先点燃C处酒精灯后点燃A处酒精灯
⑤反应结束后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的目的是防止氧化铜被氧化
⑥反应条件都是高温
以上说法正确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7.化学观念和科学思维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A.科学思维: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能使燃着木条熄灭的一定是二氧化碳
B.守恒思想: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证明该物质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宏微结合:CO和CO2都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化学性质相似
D.变化观:CO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8.下列实验操作(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方案)
A 除去水中的泥沙 过滤
B 验证某气体是否为氮气 将燃者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熄灭则为氮气
C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检验氧气 是否收集满 用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观察现象
D 探究石蜡燃烧后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 将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蜡烛 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9.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素养之一。下列宏观事实与相关解释或结论不一致的是
A.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这个实验,说明CO2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B.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
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mL,是由于分子间存在间隙
D.庆祝节假日时,美丽的霓虹灯与稀有气体的应用有关
10.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分离MnO2和KCl固体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
B.区分硬水和软水:用烧杯量取等量的水,分别滴加等量相同的肥皂水,振荡
C.区分CO2和N2两种气体:分别向盛有气体的集气瓶中伸入燃着木条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将镁条放在氧气中燃烧,比较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
11.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方案
目的 检验氢气燃烧的产物 证明呼出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探究分子间有间隔 证明人体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中的O2含量多
A.A B.B C.C D.D
12.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闻气味
B.区分过氧化氢溶液和水:加入二氧化锰
C.检验氧气已收集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
D.除去氯化钾中含有的少量氯酸钾:加入二氧化锰,充分加热
13.草酸(H2C2O4)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为蓝色。为验证草酸分解产物,将产物持续通入下列装置(假设每一步都反应进行完全),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该实验中①、②装置可以互换
B.一氧化碳有毒,所以要点燃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C.反应结束后,③中的固体物质一定属于混合物
D.该实验中③和④装置是为验证分解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
14.下图所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图①对比选择实验室制CO2所用的酸
B.图②证明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C.图③比较呼出气体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图④中产生的现象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二、非选择题
15.碳元素是人类接触和利用最早的元素之一碳和碳的化合物都是非常重要的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下图是几种碳单质的结构模型。
(1)图1中能表示石墨的是 (填序号)。
(2)科学家成功的从石墨中分离出单层的石墨片也称石墨烯(如图2所示)。石墨烯优异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其他奇特性质正激励着科学家们不断去探索。金刚石与石墨烯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 。
Ⅱ.CO2作为一种碳资源,被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及化学实验。
(3)生产化肥:二氧化碳和氨气可以生产尿素[CO(NH2)2]和碳酸氢铵。合成尿素的反应为CO2+2NH3=CO(NH2)2+X,X的化学式是 。
(4)探究CO2的性质
在缓慢通入二氧化碳的过程中,a、b、c处观察到的现象为 。
16.日常生活用品很多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
(1)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使用了贴金技艺,贴金技艺利用了金具有良好的 性,将黄金锤成极薄的薄片。
(2)下列铜制品的用途中,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 (填字母)。
A.铜火锅 B.铜导线 C.铜钟 D.铜钱
(3)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通常铝制品却很耐腐蚀,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古法炼铁的原理包含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将一定质量的锌粒投入含有CuSO4和FeSO4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若滤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则滤渣中一定含有 ,溶质为 。
17.空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
(1)下列情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A.工厂排放废气 B.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C.机动车辆排放尾气 D.建筑工地产生大量沙尘
(2)地球上的动植物多数离不开空气中的氧气,工业上常采用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此过程属于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后人仿照拉瓦锡的实验原理,用如图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打开止水夹之前,集气瓶中逐渐增多的物质的化学式为 。实验结束后,根据现象推出氮气的一条物理性质是 。
(4)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沈阳市确保2030年前高质量实现碳达峰。这里的“碳”指的是碳 (填“元素”或“原子”)。
18.为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有学者提出如图1所示的含碳物质转化的技术路线。
(1)“可燃冰”中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反应②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3)我国学者开发促进反应③的一种新型催化剂,催化过程微观示意图如图2。该过程的中间产物 (填化学式)、氧原子和氢原子进一步作用生成甲醇(CH3OH)和水。
(4)该技术路线有利用于实现 (填标号)。
A.碳循环利用 B.减少碳排放 C.减少白色污染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D
3.C
4.C
5.B
6.C
7.D
8.B
9.A
10.B
11.A
12.B
13.B
14.A
15.(1)b
(2)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3)H2O
(4)a、c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色,且c处先变红
16.(1)延展
(2)B
(3)
(4)
(5) Fe、Cu(或铁、铜) ZnSO4
17.(1)B
(2)物理
(3) P2O5 难溶于水
(4)元素
18.(1)
(2)分解反应
(3)CO
(4)AB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单元训练题(答案) -2023-2024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下一篇:第九单元溶液 单元同步卷-2023-2024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