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基础实验2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同步练习(含解析) 沪教版(全国)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章基础实验2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化学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A.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加热溶液变成无色
B.铁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铁片表面变红
C.加热“铜绿”时,绿色固体变成黑色固体
D.向高锰酸钾溶液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硫,溶液紫红色变成无色
2.向盛有下列气体【①空气②人体呼出的气体③氧气④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的集气瓶中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振荡后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A.①④ B.①③ C.③ D.②③
3.下列现象和做法,仅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B.世博会开幕燃放烟花
C.冰箱里放活性炭用来除味
D.石灰水变浑浊
4.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或干冰)用途的是
A.人工降雨 B.灭火 C.火箭燃料 D.制碳酸饮料
5.实验桌上有三瓶无色的气体,分别是空气、氢气、二氧化碳,最简便的区分方法是
A.分别去闻三种气体的气味
B.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伸入盛有气体的瓶中,观察现象
C.将带火星的小木条分别伸入盛有气体的瓶中,观察现象
D.向盛有气体的瓶中分别倒入适量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6.下列集气方法中,即可以用来收集O2也可以用来收集CO2的是
A.排水法
B.向上排空气法
C.向下排空气法
D.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
7.下列对有关实验异常现象分析合理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瓶底炸裂——铁丝没有烧成螺旋状
B.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无明显现象——可能石灰水变质
C.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水槽里的水变红了——先熄灭酒精灯
D.电解水得到的氢气与氧气体积比大于2:1——氧气易溶于水
8.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的方法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
C.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 D.石灰石跟稀硫酸反应
9.“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南通市科学实验操作考试项目之一。如图表示小科在考试时进行制取、收集、检验、验满的四步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制取 B.收集
C.检验 D.验满
10.化学实验中常用到木条,下列实验中木条的使用不能达到目的是
A.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某气体中是否含有氧气
B.用燃着的木条区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C.用燃着的木条证明不同的气体中氧气含量不同
D.用小木条比较酒精灯火焰各层的温度
二、判断题
11.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可以用燃着的木条,木条熄灭即可。( )
12.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并且也可以和水反应,故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
13.在发生装置中不可以加入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但可以加入粉末状石灰石和稀硫酸( )
14.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熄灭,说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
15.碳燃烧可生成二氧化碳,但该反应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
三、科学探究题
16.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室用上述装置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若要制取和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其装置接口的连接顺序是 (用接口字母按顺序从左至右连接)。
(2)某同学利用石灰石和盐酸通过装置A、C来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C中有气泡冒出,澄清的石灰水未变浑浊,发现石灰水没有变浑浊。对此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澄清石灰水为什么没有变浑浊?
【猜想与验证】①甲同学认为可能石灰水已变质,他取少量澄清石灰水于试管中,向其中吹气,现象是 ,说明澄清石灰水没有变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乙同学认为制得的CO2中可能混有HCl。他作出此猜想的依据是 。他用试管取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再通入制得的气体,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他得出结论是CO2中混有HCl气体。
③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实验结论是错误的,理由是 。
请你和他们一起设计实验证明: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用试管取少量AgNO3和稀HNO3的混合溶液,通入制得的气体 有白色沉淀生成 CO2中混有HCl气体,化学方程式:HCl+AgNO3=AgCl↓+HNO3
提示:①紫色石蕊试液是常用的酸碱指示剂,遇酸变红色,遇碱变蓝色。
②AgCl是一种难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人们常用硝酸银溶液检验Cl-。
(3)【反思与评价】丁同学认为既然用盐酸会使制得的CO2不纯,何不用稀H2SO4代替盐酸。请问丁同学的想法对吗?并说明理由: 。
四、综合应用题
17.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带有标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3)F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防一层植物油的目的 是 ,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 填“有”或“没有”) 明显影响。
(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KMnO4)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装置是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5)某同学称取一定质量KMnO4放在大试管中,将温度控制在250℃加热制取O2,实验结束时,该同学发现收集到的O2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l:反应生成的MnO2分解放出O2;猜想Ⅱ:反应生成的锰酸钾(K2MnO4)分解放出O2 做出上述猜想的理由是 。
【实验验证】同学们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①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MnO2,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MnO2的质量不变。则猜想 错误。
②第二组同学取K2MnO4在250℃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也得出了猜想Ⅱ正确的结论。该组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是 。
【实验反思】通过以上实验探究,该生对“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有何认识:必须通过认真分析,用实验来加以证明。
18.利用下列实验来制取CO2并进行相关实验探究。
(1)制取CO2。
①简述检查A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
②用B装置(烧瓶)收集CO2时,如何证明CO2已经收集满了?
(2)探究CO2的性质,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图2所示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图中a处连接气体压力传感器),甲、乙、丙一个烧瓶容积均为250 mL,分别收集满CO2,三个注射器内各装有85mL液体。
步骤2:同时迅速将注射器内液体全部注入烧瓶中,关闭活塞;一段时间后,同时振荡烧瓶。
步骤3:利用“数字化实验”得到如图3所示的甲、乙、丙三个烧瓶内压强与时间的对应关系曲线1、2、3。
①烧瓶乙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曲线1中 BC段气压逐渐变小的原因是 ,曲线2与曲线3差别较大的原因是什么? 。
③对比曲线1与曲线3,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填序号)。
a.CO2能溶于水 b.CO2能与水发生反应 c.CO2能与 NaOH 溶液发生反应
④请设计实验,证明反应进行到400s时,烧瓶丙的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3)向盛有12g石灰石(杂质不参与反应)样品的锥形瓶中加入100g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溶液呈酸性,锥形瓶内固体与溶液的总质量为107.6g,请计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19.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
(1)小明同学在家里利用替代品进行相关实验。如:配制较多溶液时用玻璃杯代替如图1所示的仪器中的 (填仪器名称,下同);搅拌时用筷子代替 。
(2)①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表达式 。
②小明同学选用片状的鸡蛋壳和_ (填一种药品的名称)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并利用矿泉水瓶、玻璃杯、橡皮塞、导管、止水夹等组装了如图2所示甲、乙气体发生装置,比较甲、乙装置,甲装置的优点是 (填序号)。
A、反应过程中可以添加固体药品 B、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3)①小志同学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应选用图3中的 装置,该图中的一处错误为 ,反应的表达式为 。
②小丽同学称取一定质量的KMnO4固体放入大试管中,将温度控制在250℃加热制取O2 ,实验结束时,发现用排水法收集到的O2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①:反应生成的MnO2分解放出O2;
猜想②:反应生成的K2MnO4分解放出O2。
【实验验证】同学们分成两组,分别进行下列实验:
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MnO2,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MnO2的质量不变,则猜想 错误;第二组同学取K2MnO4在250℃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得出了有氧气产生的结论,从而证明猜想②正确。该组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是 。
【拓展延伸】实验发现,KClO3固体加热制取O2的反应速率很慢,但如果将KMnO4固体与KClO3固体混合加热,则KClO3的分解速率大大加快。请说明KMnO4在KClO3的分解反应中是否作催化剂,为什么?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A、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加热上述溶液,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溶液又由红色变为紫色,故错误;
B、铁片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所以将铁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铁片表面的现象是有紫红色的物质生成,故正确;
C、加热“铜绿”时,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会观察到绿色固体变成黑色固体,管壁出现小水珠,故正确;
D、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二氧化硫通入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由紫红色褪为无色,故正确。
2.B
【详解】①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太少,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②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多,能使石灰水变浑浊;③氧气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④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则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①③,故选B。
3.C
【详解】A、光合作用过程中消耗二氧化碳生成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燃放烟花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冰箱里放活性炭用来除味,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变化,故C符合题意;
D、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的缘故,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C
【详解】A、固体二氧化碳升华吸热,能用于人工降雨,正确;B、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用于灭火,正确;C、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用作火箭燃料,错误;D、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以用于制碳酸饮料,正确。故选C。
5.B
【详解】A、空气、氢气、二氧化碳三瓶气均没有气味、没有颜色,用闻气味的方法不能鉴别,错误;
B、若将燃着的小木条伸入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木条燃烧状况无明显变化;若将燃着的小木条伸入盛有氢气的集气瓶中,氢气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若将燃着的小木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木条立即熄灭,因为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将燃着的小木条伸入盛有气体的集气瓶中的方法可以区分三种气体,正确。
C、带火星的小木条在氧气中,能使的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在空气中、二氧化碳会熄灭,所以不能区分空气和二氧化碳,错误;
D、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澄清石灰水只能鉴别出二氧化碳,不能区分空气和氢气,错误。
故选B。
6.B
【详解】O2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CO2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既可以用来收集O2也可以用来收集CO2的是向上排空气法,故选B。
7.B
【详解】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瓶底炸裂,是因为在集气瓶底部没有预先放一些水或铺一层沙子,故选项分析不合理;
B、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不变浑浊,可能是石灰水变质,也可能是所用盐酸太浓,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从而不变浑浊,故选项分析合理;
C、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水槽里的水红了,是因为试管口未放棉花,导致加热时粉末状的物质进入水槽中,故选项分析不合理;
D、电解水得到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大于2:1,是因为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氧气的溶解性是不易溶于水,故选项分析不合理。
故选B。
8.C
【详解】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速度很慢,在氧气中燃烧剧烈,但操作繁琐,不易收集到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故A不正确;B、浓盐酸具有极强的挥发性,会使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不纯,故B不正确;C、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反应速度适中,操作安全方便,便于收集,故C正确;D、稀硫酸和石灰石反应,生成硫酸钙,微溶于水的硫酸钙覆盖在石灰石的表面,阻碍反应进一步进行,故D不正确。故选C。
9.C
【详解】A、用图示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长颈漏斗一定要伸入液面以下,以防产生的气体由长颈漏斗逸出,操作错误;
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二氧化碳,但集气瓶口应放置一玻璃片,操作错误;
C、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所以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常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操作正确;
D、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收集二氧化碳时的验满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熄灭,不可伸入集气瓶内,操作错误。
故选:C。
10.B
【详解】A、氧气能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剧烈,故选项说法正确;B、氮气和二氧化碳均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均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不能鉴别,故选项说法错误;C、木条燃烧要有氧气参与,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旺,故选项说法正确;D、用木条平放在酒精灯火焰中,根据碳化的速率,可以比较火焰各层的温度,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
11.错误
【详解】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可以用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用燃着的木条检验,因为除了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氮气等气体气体也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故错误。
12.错误
【详解】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原因是①通常状况下1L水大约能溶解1L二氧化碳气体,所以 CO2溶解性有限;②从导管口产生的气泡在水中能较快浮起而逸出。错误。
13.正确
【详解】由于碳酸钙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二氧化碳和水,硫酸钙微溶于水,附着在碳酸钙表面阻止反应进行,故在发生装置中不可以加入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但可以加入粉末状石灰石和稀硫酸,故正确。
14.错误
【详解】二氧化碳、氮气都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所以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不能证明瓶内气体是二氧化碳,故错误。
15.正确
【详解】碳燃烧时需要氧气,如果氧气不足还会产生一氧化碳,会导致收集的二氧化碳不纯,所以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故正确。
16. CaCO3+2HCl = CaCl2+CO2↑+H2O a→c→b→g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 =CaCO3↓+H2O 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HCl气体 CO2与水反应生成H2CO3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不对,石灰石中的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石灰石的表面上,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
【详解】(1)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 = CaCl2+CO2↑+H2O;气体从发生装置a排出后,进入干燥装置B,浓硫酸可以干燥二氧化碳,为了保证气体充分干燥,从长口c进气,短口b出气,然后进入收集装置,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因此采用向上排空法收集,从c出气后进入g;其装置接口的连接顺序是a→c→b→g。
(2)猜想与验证:
①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取少量澄清石灰水于试管中,向其中吹气,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②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进入澄清石灰水后,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二氧化碳则不会再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沉淀,产生浑浊的现象;
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溶液也显酸性,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后也会使溶液变红,因此不含有氯化氢也会出现相同实验现象;
(3)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硫酸钙、水和二氧化碳,而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到石灰石表面后,抑制反应进行,不利于二氧化碳的制取,故丁同学想法不对,石灰石中的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石灰石的表面上,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
17. 长颈漏斗 水槽 B C 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十二氧化碳 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 没有 A C/E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I 带火星的木条
【详解】(1)据图可以看出,①是长颈漏斗,②是水槽,故填:长颈漏斗;水槽
(2)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是固液常温型反应,故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故使用的是向上排空气发收集,故收集装置是C。故填:B;C;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十二氧化碳
(3)F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防一层植物油是为了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没有明显影响,因为将空气排出后的空气又被二氧化碳所填充,所以相当于等体积代换,故填: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没有
(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KMnO4)制取氧气,是固体加热型反应,故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故能使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收集装置是C或E,故填:A;C或E;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5)[提出猜想]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因为二氧化锰和锰酸钾中都含有氧元素,故做出上述猜想,故填: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实验验证]①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MnO2,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MnO2的质量不变,说明没有反应,则猜想I错误,故填:I
②第二组同学取K2MnO4在250℃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也得出了猜想Ⅱ正确的结论.该组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是使用带火星的木条,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说明生成氧气,故填:带火星的木条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对于装置的选取方法的应用及方程式的书写等知识,可以很好的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8. 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向锥形瓶中注水,若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说明气密性良好 将燃着的木条放到瓶口,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收集满 二氧化碳溶于水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比氢氧化钙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更多,所以导致曲线2与曲线3差别较大 b 83.3%
【分析】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详解】①检查A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向锥形瓶中注水,若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说明气密性良好。
②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用B装置(烧瓶)收集CO2时,证明CO2已经收集满的方法:将燃着的木条放到瓶口,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收集满。
(2)①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图2中AB段气压快速增大的原因是注射器中的液体迅速加入烧瓶中;曲线1变化幅度最小,则是装置甲,BC段气压逐渐变小的原因是二氧化碳溶于水,振荡烧瓶使二氧化碳反应的速率加快,气体的体积变小,导致压强变小,所以导致CD段气压快速变小的操作是振荡,曲线2与曲线3差别较大的原因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比氢氧化钙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更多,所以导致曲线2与曲线3差别较大。
③a、曲线1说明CO2能溶于水,故a正确;
b、曲线1和曲线3都不能说明CO2能与水发生反应,故b不正确;
c、曲线1和曲线3对比,说明CO2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故c正确。故选b。
④反应进行到400s时,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此时需要确定是否有剩余的氢氧化钠,所以就是检验是由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过程中先检验并除去碳酸钠,然后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确定是否含有氢氧化钠,具体操作为取锥形瓶内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原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向上层清液中加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说明原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3)设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反应生成的CO2的质量为
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答: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3.3%。
【点睛】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溶于水,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原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向上层清液中加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说明原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19.(1) 烧杯 玻璃棒
(2) 或 稀盐酸 B
(3) c 未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或 ①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不是,因为KClO3的分解速率大大加快是由于KMnO4加热分解生成的二氧化锰可以做KClO3的分解的催化剂
【详解】(1)烧杯可用于配制较多溶液,故用玻璃杯代替烧杯;
常用玻璃棒搅拌液体,故用筷子代替玻璃棒;
(2)①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符号表达式为:;
②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可选择片状的鸡蛋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甲装置可将固体置于底部有微小孔的矿泉水瓶中,关闭止水夹,使固液接触,反应开始,装置内压强增大,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弹簧夹,气体导出,固液接触,反应开始,故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故选B;
(3)①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c;
该图中的错误是:试管口未塞一团棉花,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会进入导管;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符号表达式为:;
实验验证:取一定质量的MnO2,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MnO2的质量不变,说明二氧化锰未分解,则猜想①错误;
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说明反应生成了氧气,说明猜想②正确;
拓展延伸: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锰,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从而氯酸钾的分解速率加快,故高锰酸钾不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3.3物质的组成同步练习(含解析) 沪教版(全国)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下一篇:陕西省重点中学2023-2024物理九年级第一学期模拟试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