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物体的运动 自测卷(无答案)-2023-2024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初二物理练习卷 物体的运动
班级 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4 分)
对一名中学生来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他的百米赛跑的时间约为 8s
他正常情况下的心跳频率约为 72 Hz
他正常步行速度约为 5 m/s D.一根新铅笔的长约为 17cm
汽车速度是 36km/h,短跑运动员的速度是 10m/s,自行车 1min 通过 0.6km 的路程,则( )
A.自行车的速度最大 B.短跑运动员速度最大
C.汽车速度最大 D.三者速度一样大
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一组是( )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甲、乙两人用两个刻度尺,分别测同一物体的长度,甲测得的结果是 6.50dm,乙测得的结果是 0.648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人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相同B.两人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C.两人结果中必定有一个是错误的D.甲读数比乙准确
对于一个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关于v 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t
A.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的速度就越大 B.物体运动所用的时间越长,物体的速度就越小C.该物体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D.该物体的速度不随路程和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它在 3 秒内通过 36 米的路程,则它在前 2 秒内的路程是( )
A.72m B.12m
C.24m D.无法确定
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的全过程中,前一半路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30km/h,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60km/h,则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
A.35km/h B.40km/h C.45km/h D.50km/h
要测量一枚硬币的厚度,在下列方法中,能减小误差的最好方法是( )
A.用刻度尺仔细测量硬币的厚度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用刻度尺测量 10 枚硬币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 10,即可求出一枚硬币的厚度
用刻度尺分别测量 10 枚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熟了的苹果,从树上掉落下来,下列图像中可以大致反映该苹果下落过程中速度 v 随时间 t
变化情况的是 ( )
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同一本物理书的宽度,五次测量结果分别为 18.50cm、18.52cm、18.49cm、18.05cm、18.51cm,则该物理书的宽度应该记为( )
A. 18.51cm B. 18.505cm C. 18.41cm D. 18.414cm
2015 年 12 月 10 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兴 1C” 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小明想估算一下运载火箭在发射后的第一个 10 s 内的平均速度.他上网查到运载火箭全长 54. 8 m.然后从网上下载了“中兴 1 C”卫星发射的视频,分别截取火箭刚发射时和第 10 s 的图片,如图所示.则火箭发射后第一个 l0s 内的平均速度值应最接近 ( )
A. 4 m/s B. 7 m/s C. 10 m/s D. 13 m/s
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前 2s 内,小华跑较快 D.全程中,小华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
初二物理 物体的运动
班级 姓名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2 分)
如下图,木块的长度是 cm;温度计的读数是 ℃;秒表显示的时间是 s。
单层石墨烯厚度仅为 0.35nm= cm,其厚度约头发丝直径的二十万分之一,则头发丝直径约 70 。(填上合适的单位)
小李同学在 50 米赛跑时,在前 4s 内加速跑完了 18m,接着保持 8m/s 的速度跑完余下的路程,则他 50 米赛跑的成绩是 s,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为 m/s,合 km/h.
(1)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如下表所示:
根据表中成绩可知.跑得最快的是 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运动的快慢采用的是 的方法。
(2)如图所示是小明某次步行后手机“微信运动”功能记录的数据。如果小明此次步行时间是 3000 s,步长是 0.5 m,则他总走了 m,那么他步行的速度是 m/s.
某物体沿直线向前运动,其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v-t 图)如下图左所示,物体
在 0~2s 内做的是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 0~2s 内和 2~4s
内运动的路程分别记为 S1 和 S2,其大小关系是:S1 S2.(选填“>”、“<”或“=”).
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 和 ;乙车和丙车的速度大小之比为 v 乙:v 丙= , 乙丙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t 乙:t 丙= 。
交通部门常用超声波测速仪来检测车速。超声波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所示。某次测速中, 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 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该被测汽车前后两次接收到超声波的时间间隔是 s,这段时间中汽车通过的距离为 m, 该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km/h(已知当时环境超声波的速度为 336m/s)。在高速公路上每隔一距离都会有超声波测速装置和限速标志,这主要是为了防止车辆车速过大,具有较大能,容易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
三、简答题(每空/小题 2 分,共 54 分)
在做“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时,小明取内径约为 0.8cm,长为 100cm 的玻璃管注满水,管中留一小气泡,将玻璃管反转后,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如图甲所示。
本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 。为便于时间的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 (快/慢)。
实验中起始点 O 点不选在管子最底端处,因为 ;此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 的。
玻璃管上以O 点为起点每隔20 cm 做一标记(如图甲),用秒表测出气泡运动到20cm、40cm、 60cm、80cm 所用时间并记录在丙表。根据这些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气泡运动的 s-t 图像.
由图像可知:一段路程后,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近似成 (“正比”/“反比”),运动速度可以看做是不变的,大小为 cm/s,若实验过程气泡长 4cm,气泡以这个速度完全通过“20-40cm”区间所用的时间为 s,气泡完全在这个区间里面的时间为 s。
小明换用其他玻璃管又做了 2 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分析数据可知: (选填“大”或“小”)气泡运动较快.由于气泡上升较快,会造成时间的测量难度较大,为了解决这一困难,根据小明的实验数据,请你提出一点建议: .
小明用两个相同的圆纸片,分别裁去一个扇形,做成图甲所示的 M、N 两个纸锥。
小明想通过比较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到水平地面的先后,来确定纸锥下落的快慢,他该选择图 (选填“乙”或“丙”)所示的位置开始释放。
小明用频闪相机分别拍下纸锥下落过程,其中之一如图丁。
(图中纸锥与实际大小之比 1:10)
①为测量出纸锥 M、N 在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他依据是原理是 ;实验过程小明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戌表中,表头①②处应分别填写 和 。
②记录完成后,小明重点研究了图丁所示纸锥的运动情况,下列能反映出该纸锥下落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是 (选填图戊中的选项字母)
③已知照相机每隔 0.2s 曝光一次,纸锥实际经过 AB 时的平均速度为 m/s。(保留两位)
(戌)
试验后小明在和其他小组间交流时,发现不同小组测得的相同高度下不同纸锥下落的平均速度不同,为此提出两个猜想:
猜想一:纸锥下落的平均速度可能与纸锥锥角的大小有关:
猜想二:纸锥下落的平均速度可能与纸锥的质量(剩余纸的多少)有关:
小明在某次实验中看到 N 纸锥先落地,从而得出锥角小的纸锥下落平均速度大,对此你认为
小明所得的结论 (“可靠”“/ 不可靠”),你判断的理由是 。
在实际实验时,小明发现该实验有两处操作比较困难:
①某些纸锥下落时摇摇晃晃,运动的轨迹类似于“S 型”,运动的路程与测量结果不符,请你帮忙改进,你的方法是 (写出一种即可);
②如果不使用频闪相机,而选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实际操作时纸锥 (下落的距离
/下落的时间)较难测量,对此,我们可以做如下改进:
a 采用锥角较 的纸锥进行实验(选填“大”或“小”);
b 增加纸锥下落的 。
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汽车在反应过程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中做变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
若汽车以 72 km/h 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突然遇到意外情况紧急停车时,在反应过程中,以原来的速度汽车行驶了 14 m,求司机的反应时间是多少秒
若制动过程中所用时间为 2. 3 s,汽车在两个过程通过的总距离为 30 m,求汽车从发现情况到车辆停止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m/s
随着铁路的发展,高铁时代已经来临,下表为某次高铁列车从上海到南京的运行时刻表。
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列车由上海驶往无锡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列车从上海到苏州和从常州到南京,哪一路段运行的较快?请通过计算比较。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2024上学期京改版八年级物理期末模拟试题(北京地区适用)(含解析)

下一篇: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题(含解析)2023-2024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