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单元同步练习题
一、单选题
1.参照反应的能量随反应历程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该反应的
C.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D.图中可以看出,HBr的能量一定高于的能量
2.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及其描述正确的是
A.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 kJ/mol,则甲烷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kJ/mol
B.500℃,30MPa下,将0.5 mol 和1.5 mol 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放热19.3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kJ/mol
C.已知 ; ,则
D.含20.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硫酸完全中和,放出28.7 kJ的热量,则稀醋酸和稀NaOH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kJ/mol
3.肼在不同条件下分解产物不同,200℃时在Cu表面分解的机理如图1。
已知200℃时:
反应Ⅰ:
反应Ⅱ: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1所示过程①是放热反应、②是吸热反应。
B.反应Ⅱ的能量过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
C.200℃时,肼分解生成氮气和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D.断开中的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和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
4.家用液化气的成分之一是丁烷,则其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A.
B.
C.
D.
5.物质的生成热可定义为:由稳定单质生成1mol物质所放出的热量,如气体的生成热就是1mol C完全燃烧生成气体时放出的热量,已知下列几种化合物的生成热分别是
化合物 葡萄糖
生成热() 1259.8 285.8 393.5
则1kg葡萄糖在人体内完全氧化生成气体和液态水,最多可提供的能量为
A.3225kJ B.2816kJ C.6999kJ D.15644kJ
6.下列反应既属于吸热反应又属于离子反应的是
A.在作用下分解 B.氯化铵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C.锌放入稀硫酸中 D.制备水煤气的反应
7.某教师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磁力搅拌器通电后,搅拌磁子能高速转动。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溶液密度均近似为1 g/mL,反应后生成的溶液比热容c约为4.18 J/(g·℃),且忽略量热计等的比热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盐酸与NaOH溶液反应时体系的温度变化情况
实验组号 反应前体系的温度T1/℃ 反应后体系的温度T2/℃ 温度差(T2-T1)/℃
1 20.8 24.1 3.3
2 20.8 24.2 3.4
3 20.9 24.3 3.4
A.隔一段时间需打开止水夹放出气体,防止容器内压强过大,但此操作会造成一定的热量损失
B.相同条件下,用醋酸溶液代替盐酸会使测得的△H偏大
C.该实验测得生成1 mol H2O时放出的热量约为56 kJ
D.用注射器分多次缓慢注入50 mL 0.55 mol/LNaOH溶液,以保证盐酸完全反应
8.盐酸与溶液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为防止混合溶液时溅出产生误差,混合时速度要慢
B.玻璃搅拌器材料若用铜代替,则测得的会偏大
C.用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醋酸溶液代替盐酸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会偏大
D.为了保证盐酸完全被中和,采用稍过量的溶液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B.已知强酸与强碱在稀溶液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则
C.同温同压下,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不同
D.已知: , ,则比稳定
10.古代的很多成语、谚语都蕴含着很多科学知识,下列对成语、谚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相同质量和温度的水和冰,水的能量高
B.“玉不琢不成器”,“百炼方能成钢”发生的均为化学变化
C.“刀耕火种”涉及放热反应
D.“火树银花”中的焰火实质上是金属的焰色反应
11.CO(g)与H2O(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CO(g)和H2O(g)的总能量大于CO2(g)和H2(g)的总能量
C.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CO(g)+H2O(g)=CO2 (g)+H2(g) △H= +41 kJ/mol
D.1molCO2(g)和1 mol H2(g)反应生成1molCO(g)和1 mol H2O(g)要放出41kJ的热量
12.10,1物质完全燃烧[氮元素转化为,氢元素转化为,碳元素转化为]的反应热叫做该物质的标准燃烧热,一些物质的标准燃烧热(25℃下)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化学式
氢气 -285.8
乙烯 -1411.0
乙醇 -1366.8
甲烷 -890.3
A.表示乙醇标准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B.2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1所放出的热量大于285.8kJ
C.常温常压下,的反应热
D.甲烷完全燃烧时,反应物的总键能大于生成物的总键能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烷的燃烧热为,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B.进行中和热的测定实验时,用温度计测定HCl溶液的起始温度后,不需洗涤就可直接测定NaOH溶液的起始温度
C.500℃、30MPa下,将和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放热19.3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D.已知25℃、101KPa条件下:, ,则比稳定
14.将和置于密闭容器中,在250℃下只发生如下两个反应: , ,一段时间后,和恰好全部消耗,共放出303kJ热量。已知:部分化学键的键能如下表所示
化学键 F-F Cl-Cl F-Cl(ClF中) F-Cl(中)
键能/(kJ/mol) 157 243 248 X
则X的值为
A.172 B.208 C.256 D.371
二、非选择题
15.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获取反应能量变化有多条途径。
(1)下列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_____(填字母)。
A.与水反应 B.甲烷的燃烧反应
C.与盐酸反应 D.锌与盐酸反应
(2)获取能量变化的途径
①通过化学键的键能计算。
已知:
化学键种类
键能 436 498 463.4 432 366
计算可得:
若水蒸气转化为液态水放出的热量,则反应的反应热为 ,的燃烧热为
已知
②根据上述数据,和本身具有的能量最低的是
③的液态乙醇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放出的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6.反应热的计算。
(1)在一定条件下,CO和CH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CO(g)+O2(g)=2CO2(g) ΔH=-566kJ·mol-1
CH4(g)+2O2(g)=CO2(g)+2H2O(l) ΔH=-890 kJ·mol-1
则由1 mol CO和2mol CH4组成的混合气体,在上述条件下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为 。
(2)已知几种共价键的键能数据如表:
共价键 N—H N≡N Cl—Cl H—Cl
键能/(kJ·mol-1) 391 945 243 432
则反应:2NH3(g)+3Cl2(g)=N2(g)+6HCl(g) ΔH为
(3)已知:298 K时,相关物质的相对能量(如图)。
则反应CO2(g)+H2(g)CO(g)+H2O(g) ΔH为 。
(4)已知:C2H5OH(g)+3O2(g)=2CO2(g)+3H2O(g) ΔH1=-Q1 kJ·mol-1
C2H5OH(g)=C2H5OH(l) ΔH2=-Q2 kJ·mol-1
H2O(g)=H2O(l) ΔH3=-Q3 kJ·mol-1
若使23 g酒精液体完全燃烧,最后恢复到室温,则放出的热量为 kJ。
17.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1 g碳(s)与适量水蒸气完全反应生成CO(g)和H2(g),需要吸收10.94 kJ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已知某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3)已知在常温常压下:
①2CH3OH(l)+3O2(g)=2CO2(g)+4H2O(g) ΔH= 1275.6
②H2O(l)=H2O(g) ΔH=+44.0
写出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
(4)图为ⅥA族元素氢化物a、b、c、d的生成热数据示意图。
则硫化氢在上述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18.(一)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其单质及化合物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有机物M经过太阳光光照可转化成N,转化过程如图:
△H=+88.6kJ mol-1
则M、N相比,较稳定的是 。
(2)火箭和导弹表面的薄层是耐高温物质。将石墨、铝粉和二氧化钛按一定比例混合在高温下煅烧,所得物质可作耐高温材料,4Al(s)+3TiO2(s)+3C(s)=2Al2O3(s)+3TiC(s) △H=-1176kJ mol-1,则反应过程中,每转移1mol电子放出的热量为 kJ。
(3)CH4、H2、C都是优质的能源物质,它们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①CH4(g)+2O2(g)=CO2(g)+2H2O(l) △H=-890kJ mol-1;
②2H2(g)+O2(g)=2H2O(l) △H=-571.6kJ mol-1;
③C(s)+O2(g)=CO2(g) △H=-393.5kJ mol-1;
CH4、H2组成的混合气体2mol,完全 烧后放出热量1297.0kJ能量,该混合气体中CH4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n(CH4):n(H2)= ;C(s)与H2(g)不反应,所以C(s)+2H2(g)=CH4(g)的反应热无法直接测量,但通过上述反应可求出其反应热△H= kJ mol-1。
(二)0.50mol L-1的盐酸与0.50mol L-1的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反应反应热,回答下列问题:
(4)实验中若改用60mL0.50mol L-1的盐酸与50mL0.55mol L-1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反应,若实验操作均正确,则所求中和热 (填“相等”或“不相等”)。
(5)取50mLNaOH溶液和30mL硫酸溶液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温度差(t1-t2)/℃
H2SO4 NaOH 平均值
1 26.6 26.6 26.6 29.1
2 27.0 27.4 27.2 31.2
3 25.9 25.9 25.9 29.8
4 26.4 26.2 26.3 30.4
①表中的温度差平均值为 ℃。
②近似认为0.50mol L-1NaOH溶液和0.50mol L-1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g 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 (g ℃)-1。则中和热△H= (取小数点后一位)。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向内筒中加入稀盐酸时,应当缓慢而匀速地加入
b.将用量筒量取好的稀盐酸如入内筒后,应当快速用水冲洗量筒内壁剩余的稀盐酸至内筒中,以免造成测量误差
c.用量筒量取稀酸或碱时,眼睛必须与液体凹面最低处相平
d.内筒洗净后,未及时烘干,直接用该内筒进行实验,对生成1molH2O(l)时所测得的中和反应的反应热(△H)有影响,△H会偏大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A.由图可知,该反应为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吸热反应,故A正确;
B.由图可知,反应的反应热,故B错误;
C.由图可知,该反应为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吸热反应,故C错误;
D.由图可知,溴化氢和氢原子的能量和一定高于溴原子和氢气的能量和,但无法判断溴化氢和氢气的能量大小,故D错误;
故选A。
2.C
【详解】A.甲烷的燃烧热是1 mol甲烷完全燃烧生成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正确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A错误;
B.氮气和氢气反应可逆,500℃、30MPa下,将0.5 mol 和1.5 mol 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的物质的量小于1 mol,放热19.3kJ,生成2 mol 放出的热量大于38.6 kJ,则 kJ mol,B错误;
C.等量的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放出的能量大于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放出的能量,放热反应是带有“-”号的,则,C正确;
D.醋酸是弱酸,电离吸热,含1 mol的稀醋酸和稀NaOH溶液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57.4 kJ,则该反应热 kJ mol,D错误;
故答案选C。
3.C
【详解】A.图1所示过程①发生的是反应Ⅰ,该过程焓变小于零,是放热反应,过程②是的分解,由反应Ⅰ-反应Ⅱ×3可得,焓变大于零,该过程是吸热反应,A正确;
B.反应Ⅱ是放热反应,生成物能量大于反应物能量,图2所示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B正确;
C.根据盖斯定律,反应Ⅰ-2×反应Ⅱ得 ,C错误;
D.由于反应Ⅰ为放热反应,因此断开中的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和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D正确;
故答案选:C。
4.C
【详解】燃烧热是指:在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指定产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则表示丁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故选C。
5.D
【详解】根据生成热的概念及各物质的生成热可知,①6C(s)+3O2(g)+6H2(g)═C6H12O6(s);△H1=-1259.8kJ/mol;
②C(s)+O2(g)═CO2(g);△H2=-393.5kJ/mol;
③H2(g)+O2(g)═H2O(l);△H3=-285.8kJ/mol;
根据盖斯定律,②×6+③×6-①得:C6H12O6(s)+6O2(g)→6CO2(g)+6H2O(l),故△H=6[-393.5kJ/mol+(-285.8kJ/mol)]-(-1259.8kJ/mol)=-2816.8kJ/mol,故1kg葡萄糖完全被氧化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最多可提供的能量为;
故选D。
6.B
【详解】A.在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的反应,不属于离子反应,A错误;
B.氯化铵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为吸热反应,氯化铵和氢氧化钡都属于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属于离子反应,B正确;
C.锌放入稀硫酸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C错误;
D.制备水煤气的反应是用碳和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属于吸热反应,但不属于离子反应,D错误;
答案选B。
7.D
【详解】A.隔一段时间需打开止水夹放出气体,放出气体同时会有热量带出,因此会造成一定的热量损失,A正确;
B.相同条件下,用醋酸溶液代替盐酸,醋酸是弱酸部分电离,随着反应的进行会继续电离出氢离子,电离要吸热,最终放出热量值小,会使测得的△H偏大,B正确;
C.根据Q=cm△t=4.18 J/(g·℃)×100ml×1g/ml×°C=1396.12J=1.396kJ,△H=-==-56kJ·mol-1,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约为56 kJ,C正确;
D.用注射器注入50 mL 0.55 mol/LNaOH溶液要一次性迅速注入,以减少热量损失,D错误;
答案选D。
8.A
【详解】A.溶液混合时,既要防止溅出产生误差,又要提高混合时速率,防止热量损失,A错误;
B.铜具有较强的导热能力,搅拌器材料若用铜代替,会导致热量散失,从而使测得的偏大,B正确;
C.醋酸是弱酸,电离时会吸收热量,用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醋酸溶液代替盐酸进行上述实验,放出的热量减少,测得的会偏大,C正确;
D.加入物质的量稍过量的溶液,其目的是保证盐酸完全被中和,D正确;
故选A。
9.D
【详解】A.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A错误;
B.生成硫酸钡放热,由强酸与强碱在稀溶液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KJ·mol-1, ,B错误;
C.根据盖斯定律只与始态和终态有关,与反应条件无关,C错误;
D.已知:① ,② ,结合盖斯定律可知,①-②得到,可知氧气的能量低,故比稳定,D正确;
故选D。
10.B
【详解】A.冰转化为水的过程吸热,因此相同质量和温度的水和冰,水的能量高,故A正确;
B.“玉不琢不成器”只是玉的形状改变,是物理变化,故B错误;
C.“刀耕火种”是将草地上的草木烧成灰做肥料,用刀就地挖坑播种,涉及到放热反应,故C正确;
D.焰色反应为元素的性质,则节日燃放的焰火是某些金属元素焰色反应所呈现出来的色彩,故D正确;
故选B。
11.B
【详解】A.从题图数据可知,该反应的△H<0,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
B.从题图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生成物的总能量低,CO(g)与H2O(g)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CO2(g)与H2(g)所具有的总能量,故B正确;
C.从题图数据可知,该反应的△H<0,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CO(g)+H2O(g)=CO2(g)+H2(g) △H=-41kJ mol-1,故C错误;
D.从题图数据可知,该反应的△H<0,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1molCO2(g)和1molH2(g)反应生成1molCO(g)和1molH2O(g)要吸收41kJ热量,故D错误;
故选B。
12.C
【详解】A.燃烧热要求应生成液态水,A项错误;
B.水由气态变为液体要放热,则2g完全燃烧生成1气态水放出的热量小于285.8,B项错误;
C.根据题给数据可知,;,结合盖斯定律可知,,C项正确;
D.甲烷燃烧是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键能小于生成物的总键能,D项错误;
故选C。
13.D
【详解】A.甲烷的燃烧热为1mol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的热量,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故A错误;
B.进行中和热的测定实验时,用温度计测定盐酸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残留的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会使测得起始温度偏高,导致所测中和热偏小,故B错误;
C.合成氨反应为可逆反应,可逆反应不可能完全反应,则0.5mol氮气与1.5mol氢气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氨气放出热量19.3kJ,说明合成氨反应的焓变小于-38.6kJ/mol,故C错误;
D.将已知反应依次编号为①②,由盖斯定律可知,反应①—②可得3O2(g)=2O3(g)△H=+284.2 kJ/mol,则氧气转化为臭氧的反应为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吸热反应,物质的能量越高越不稳定,所以氧气比臭氧稳定,故D正确;
故选D。
14.A
【分析】根据反应热与键能的关系,可求出a,以及用x把b 表示出来,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可解。
【详解】根据反应热与键能的关系,由题意 ; 可知:,,即a=-96,b=714-6x,设参与 的氯气物质的量为m,则消耗的氟气也为m,剩下的氯气和氟气正好按 的系数比反应,即,解得m=1.5mol,则有,解得x=172,故选A。
15.(1)C
(2) -528.6
【详解】(1)常见的吸热反应有:大多数的分解反应、C或氢气作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氯化铵与氢氧化钡的反应等,燃烧,酸碱中和,缓慢氧化,金属与酸反应属于放热反应,A、B、D都属于放热反应,只有C为吸热反应,答案:C;
(2)①根据化学键的键能计算得:
,已知,则反应;
1mol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燃烧热,故的燃烧热为
②能量越低越稳定,键能越大越稳定,键能大说明该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键能大更稳定,故本身具有的能量更低;
③乙醇为1mol,;
16.(1)2063kJ
(2)-462 kJ·mol-1
(3)+41kJ·mol-1
(4)0.5Q1-0.5Q2+1.5Q3
【详解】(1)根据2CO(g)+O2(g)=2CO2(g) ΔH=-566kJ·mol-1可知,1molCO完全燃烧放出283 kJ热量;根据CH4(g)+2O2(g)=CO2(g)+2H2O(l) ΔH=-890 kJ·mol-1可知,2mol CH4完全燃烧放出1780 kJ热量;则由1 mol CO和2mol CH4组成的混合气体,在上述条件下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
(2)焓变=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则;
(3)焓变=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则;
(4)①C2H5OH(g)+3O2(g)=2CO2(g)+3H2O(g) ΔH1=-Q1 kJ·mol-1②C2H5OH(g)=C2H5OH(l) ΔH2=-Q2 kJ·mol-1③H2O(g)=H2O(l) ΔH3=-Q3 kJ·mol-1根据盖斯定律:①-②+③×3得,若使23 g酒精液体完全燃烧,最后恢复到室温,则放出的热量:0.5Q1-0.5Q2+1.5Q3kJ;
17.(1)C(s)+ H2O(g)=CO(g)+H2(g) ΔH=+131.28 kJ mol 1
(2)A2(g)+B2(g)=2AB(g) ΔH=+(a b) kJ mol 1
(3)CH3OH+O2(g)=CO2(g)+2H2O(l) ΔH= 725.8 kJ mol 1
(4)H2S(g)=H2(g)+ S(s) ΔH=+20 kJ mol 1
【详解】(1)1 g碳(s)与适量水蒸气完全反应生成CO(g)和H2(g),需要吸收10.94 kJ热量,则1mol碳固体(质量为12g)与1mol水蒸气完全反应生成CO(g)和H2(g),需要吸收131.28 kJ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s)+ H2O(g)=CO(g)+H2(g) ΔH=+131.28 kJ mol 1;故答案为:C(s)+ H2O(g)=CO(g)+H2(g) ΔH=+131.28 kJ mol 1。
(2)已知某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焓变等于反应的活化能减去生成物的活化能,因此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A2(g)+B2(g)=2AB(g) ΔH=+(a b) kJ mol 1;故答案为:A2(g)+B2(g)=2AB(g) ΔH=+(a b) kJ mol 1。
(3)根据盖斯定律,将反应①减去反应②的4倍得到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CH3OH+O2(g)=CO2(g)+2H2O(l) ΔH= 725.8 kJ mol 1;故答案为:CH3OH+O2(g)=CO2(g)+2H2O(l) ΔH= 725.8 kJ mol 1。
(4)图为ⅥA族元素氢化物a、b、c、d的生成热数据示意图,根据非金属越强,与氢气反应生成的氢化物放出的热量越多,因此c为生成硫化氢放出的热量,则硫化氢在上述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S(g)=H2(g)+ S(s) ΔH=+20 kJ mol 1;故答案为:H2S(g)=H2(g)+ S(s) ΔH=+20 kJ mol 1。
18.(1)M
(2)
(3) 3:2 -75.1
(4)相等
(5) 4.0 -53.5
(6)c
【详解】(1)有机物M经过太阳光光照可转化成N,该反应的△H>0,为吸热反应,则N的能量高于M,能量越高越稳定,说明M较稳定。
(2)4Al(s)+3TiO2(s)+3C(s)=2Al2O3(s)+3TiC(s) △H=-1176kJ mol-1中Al元素由0价上升到+3价,每转移1mol电子,消耗molAl,放出的热量为。
(3)CH4、H2组成的混合气体2mol,完全 烧后放出热量1297.0kJ能量,假设n(CH4)=xmol,n(H2)=ymol,则x+y=2、890x+=1297,解得x=1.2,y=0.8,n(CH4):n(H2)=3:2;由盖斯定律可知,③+②-①可得C(s)+2H2(g)=CH4(g) △H=-393.5kJ mol-1-571.6kJ mol-1+890kJ mol-1=-75.1kJ mol-1。
(4)改用60mL0.50mol L-1的盐酸与50mL0.55mol L-1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反应,放出的热量大于0.50mol L-1的盐酸与0.50mol L-1的NaOH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但中和热计算的是生成1molH2O放出的热量,则两者计算出的中和热相等。
(5)①根据表格数据求得温差平均值为=4.0℃;
②50mL0.50mol/L氢氧化钠与30mL0.50mol/L硫酸溶液进行中和反应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为0.05L×0.50mol/L=0.025mol,溶液的质量为:80ml×1g/ml=80g,温度变化的值为△T=4℃,则生成0.025mol水放出的热量为Q=m c △T=80g×4.18J/(g ℃)×4.0℃=1337.6J,即1.3376KJ,所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 =-53.5kJ/mol。
(6)a.为避免热量散失,向内筒中加入稀盐酸时,应当迅速而匀速地加入,错误;
b.将用量筒量取好的稀盐酸如入内筒后,不能用水冲洗量筒内壁剩余的稀盐酸至内筒中,以免造成测量误差,错误;
c.用量筒量取稀酸或碱时,眼睛必须与液体凹面最低处相平,正确;
d.内筒洗净后,未及时烘干,直接用该内筒进行实验,会导致溶液的质量偏大,导致计算生成水放出的热量Q偏大,△H会偏小,错误;
故选c。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