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期末模拟试卷03(测试范围:必修一+必修二第5章)(原卷+解析卷)

2023-2024学年度高一物理
期末模拟试卷03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3. 考试范围:必修一 第1章~第4章+必修二第5章;
第I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单选题(本题一共8小题,每题3分,共24分)
1.如图,某救援队驾驶冲锋舟由A出发,历时t到B处参加救援。已知冲锋舟运动轨迹(实线)长为s,A、B两点间直线距离为l,则( )
A.冲锋舟发生的位移大小为l,方向由A指向B B.冲锋舟通过的路程为s,方向由A指向B
C.冲锋舟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D.冲锋舟的平均速率为
【答案】A
【详解】A.位移是矢量,是由物体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A项正确;
B.路程是标量,无方向,B项错误;
C.平均速度是矢量,大小等于位移与时间之比,C项错误;
D.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之比,D项错误。
故选A。
2.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582秒后,飞船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清晨6时56分,飞船成功完成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节点舱的径向交会对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时23分”指的是时间间隔 B.“582秒”指的是时间间隔
C.“6时56分”指的是时间间隔 D.“0时23分”“582秒”和“6时56分”均为时刻
【答案】B
【详解】AC.“0时23分” “6时56分”对应的是一个瞬间,是时刻,故AC错误;
BD.“582秒”对应的是一个过程,指的是时间间隔,故B正确,D错误。
故选B。
3.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刹车过程中,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B.汽车在0-6s内发生的位移大小为48m
C.汽车的初速度大小为20m/s D.汽车在第4s内发生的位移为48m
【答案】C
【详解】AC.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有
比较可得,v0=20m/s,a=-4m/s2,故A错误,C正确;
B.设汽车经过t0时间停下来,根据运动学公式有0=v0+at0
代入数据可得,t0=5s
故该汽车刹车后5s末的速度大小为零,之后停止,0-6s时间内汽车的位移为,故B错误;
D.根据
汽车在前四秒的位移和前三秒的位移
第4s内的位移大小为,故D错误。
故选C。
4.如图所示,一质量为的木块靠在粗糙竖直的墙上,且受到水平力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木块静止,当增大时,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随之增大
B.若木块静止,当减小时,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随之减小
C.若木块与墙壁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撤去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
D.若撤去,木块沿墙壁下滑时,木块不受滑动摩擦力作用
【答案】D
【详解】AB.木块在水平力的作用下静止时,处于平衡状态,木块受推力F、重力mg、向上的静摩擦力Ff和向右的弹力FN,如图所示
由共点力平衡条件有,,
可得静摩擦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不会随F的变化而改变,故A、B错误;
CD.撤去F后,木块沿墙壁向下滑动,由于此时木块和墙壁之间没有相互挤压,木块没有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5.如图,一质量为m的物体恰好能沿倾角的斜面匀速下滑。现对该物体施加水平向右的力F,使物体沿斜面匀速上滑。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F的值为(  )
A. B. C. D.
【答案】C
【详解】物体恰好能沿斜面匀速下滑,根据力的平衡有
解得
施加力时,物体沿斜面向上匀速滑动,有
解得
故选C。
6.如图所示,在向右做加速度为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车厢内,小球与车厢相对静止,轻绳a斜向上,轻质弹簧b水平。某一时刻,轻绳a突然断裂(重力加速度为g),断裂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  )

A.g B. C. D.
【答案】B
【详解】a断裂前,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则有
联立解得轻质弹簧b的弹力为
当a突然断裂时,弹簧弹力保持不变,则小球受到的合力大小为
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
故选B。
7.很多智能手机都有加速度传感器,能通过图像显示加速度情况,用手掌托着智能手机,打开加速度传感器,把手机向上抛出,然后又在抛出点接住手机,得到如图所示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中,重力加速度,由此可判断出( )

A.刻手机的速度最大 B.时刻手机离开手掌
C.时刻手机处于超重状态 D.手机刚离开手掌时速度为
【答案】D
【详解】A.t1时刻手机的加速度最大,速度最大在 t2时刻,故A错误;
B.t2时刻加速度不是g,手机没有离开手掌,故B错误;
C.t3时刻加速度为g,手机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C错误;
D.手机在0.66s离开手后做竖直上抛,在1.26s接住,则升的高度为
代入数据解得h=0.45m
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可得t3时刻手机的速度为
解得v=3m/s,故D正确。
故选D。
8.用跨过定滑轮的绳把湖中小船向右拉到岸边,如图所示。如果要保持船的速度不变,则岸上水平拉绳的速度(  )
A.逐渐减小 B.逐渐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A
【详解】将小船的运动沿绳子收缩方向和垂直绳子方向进行正交分解,如图
拉绳子的速度v等于船沿绳子收缩方向的分速度,由几何关系有
在小船靠岸的过程中,由于船的速度保持不变,不断变大,则拉绳的速度v不断减小。
故选A。
二、多选题(本题一共4小题,每题4分,共16分。全部选对得4分,错选不得分,漏选得2分)
9.如图所示,倾角为的光滑斜面足够长,滑块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恒力F作用下,从A点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加速度大小为,一段时间t后到达B点,此时速度大小为;在B点撤去外力,物块做加速度大小为的匀变速运动,又经过时间t,物块回到A点,此时速度大小为。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D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
联立解得
故选AD。
10.如图所示为一轻质弹簧的长度和弹力的关系图像(轻质弹簧未超过弹性限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的原长为6cm
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0N/m
C.该弹簧两端各加1N压力时,弹簧的长度为5cm
D.弹簧的长为0.12m时弹力的大小为5N
【答案】AC
【详解】B.根据胡克定律,弹簧的劲度系数为,故B错误;
A.当弹簧弹力为零时,弹簧处于原长,由图可知弹簧的原长为6cm,故A正确;
C.该弹簧两端各加1N压力时,弹簧的弹力为1N,根据胡克定律
弹簧的长度为,故C正确;
D.弹簧的长为0.12m时弹力的大小为,故D错误。
故选AC。
11.如图所示,A、B两球质量相等,光滑斜面的倾角为,图甲中A、B两球通过轻质弹簧相连,图乙中A、B两球通过轻质直杆相连,系统静止时,挡板C与斜面垂直,弹簧、轻杆均与斜面平行,重力加速度为g。则在突然撤去挡板的瞬间( )
A.图甲中两小球的加速度大小均为
B.图甲中A球的加速度为0,B球的加速度大小是
C.图乙中两小球的加速度大小均为
D.图乙中A球的加速度为0,B球的加速度大小是
【答案】BC
【详解】AB.图甲中撤去挡板前,弹簧对B球的弹力大小为
图甲中因弹簧弹力不能突变,所以撤去挡板瞬间,A球所受合力仍为零,加速度为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B球的加速度大小为,故A错误,B正确;
CD.图乙中撤去挡板的瞬间,以A、B两球及直杆整体,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大小为,可知图乙中两小球的加速度大小均为,故C正确,D错误。
故选BC。
12.如图所示,某同学在距离篮筐中心水平距离为x的地方跳起投篮。出手点离地面的高度为h,篮筐离地面的高度为H。该同学出手的瞬时速度,要使篮球到达篮筐中心时,竖直速度刚好为零。将篮球看成质点,篮筐大小忽略不计,忽略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出手时瞬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B.出手时瞬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C.水平距离 D.水平距离
【答案】BD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篮球到达篮筐中心时,竖直速度刚好为零;根据逆向思维将篮球看成从篮筐处开始做平抛运动;设出手时瞬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由平抛运动规律可得
联立解得
故选BD。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三、实验题(本题一共有3小题,每空2分,共16分)
13.某学习小组利用不同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实验:
(1)甲同学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为了验证做平抛运动的小球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A球水平抛出,同时B球被松开自由下落。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两球的质量应相等
B.两球的质量可以不相等
C.两球应同时落地
D.应改变装置的高度,多次实验
E.实验也能说明A球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2)乙同学采用频闪摄影的方法拍摄到如图乙所示的小球做平抛运动的照片,图中背景方格的边长均为5cm,如果重力加速度g取,照相机的闪光频率为 Hz;小球平抛的初速度大小为 m/s,经过B点时的竖直分速度大小为 m/s。(所有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答案】 BCD 10 1.5 2.0
【详解】(1)[1]AB.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的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不需要质量相等,因此实验时需要A、B两球从同一高度开始运动,不需要两球质量相等,故A错误,B正确;
C.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后,A球做平抛运动,B球做自由落体运动,A球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情况应该跟B球相同,因此两球同时落地,故C正确;
D.为探究实验的科学性,应改变装置的高度多次实验,故D正确;
E.本实验只能说明A球在竖直方向的运动性质,不能说明A球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故E错误。
故选BCD。
(2)[2]由图乙可知,在竖直方向上
根据,可得

[3]小球平抛的初速度大小为
[4]经过B点时的竖直分速度大小为
14.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
(1)在该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B.滑轮与小车之间的细绳要与木板平行
C.应补偿小车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
D.牵引小车的钩码质量应等于小车的总质量
(2)实验过程中,该同学打出了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打点计时器使用50Hz交流电源,图中O、A、B、C、D、E、F为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根据纸带可计算B点的瞬时速度大小 ,并计算纸带所对应小车的加速度大小 。(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小车质量一定,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该同学根据测得的数据作出图像,如图所示。发现图像既不过原点,末端又发生了弯曲,可能的原因是 。(填选项前的字母)
A.补偿阻力时,木板的倾斜角度过大,且小车质量较大
B.补偿阻力时,木板的倾斜角度过小,且小车质量较大
C.补偿阻力时,木板的倾斜角度过小,且所挂钩码的质量较大
D.补偿阻力时,木板的倾斜角度过大,且所挂钩码的质量较大
【答案】 ABC 0.25 0.75 C
【详解】(1)[1]A.实验过程中,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选项A正确;
B.为保证绳的拉力方向与运动方向一致,滑轮与小车之间的细绳要保持与木板平行,选项B正确;
C.为了消除摩擦带来的影响,应补偿小车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选项C正确;
D.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则为了使得近似等于,则牵引小车的钩码质量应远小于小车的总质量,选项D错误。
故选ABC。
(2)[2]已知交流电源的频率为,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计时点没有画出,则
小车在B点时的速度
[3]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3)[4]图像不过原点的可能原因是:未补偿阻力或补偿阻力不够;图像末端发生弯曲的可能原因是:所挂钩码的质量过大,未保证小车质量远大于所挂钩码的总质量。
故选C。
四、解答题
15.(8分)飞机起飞过程可分为两个匀加速直线运动阶段,其中第一阶段飞机的加速度a1=3m/s2,加速运动的间t1=10s;当第二阶段加速结束时,飞机刚好达到规定的起飞速度288km/h。已知飞机起飞过程中,在水平直跑道上通过的总位移x=1250m。求:
(1)飞机第一阶段通过的位移x1和末速度v1的大小;
(2)飞机第二阶段运动的加速度a2的大小。
【答案】(1)150m,30m/s;(2)
【详解】(1)第一阶段通过的位移
代入数值可得,m
第一阶段结束时飞机运动速度为
代入数值可得
(2)第二阶段,根据运动学公式可得
其中,联立解得
16.(10分)如图所示,质量M=5.5kg的木块套在水平固定杆上,并用轻绳与质量m=1kg的小球相连。今用跟水平方向成60°角的力F=10N拉着球并带动木块一起向右匀速运动,运动中M、m相对位置保持不变,g取10m/s2。求:
(1)轻绳与水平方向夹角θ;
(2)木块M与水平杆间的动摩擦因数μ。
【答案】(1)30°;(2)
【详解】(1)m处于平衡状态,受到重力、拉力F和轻绳拉力FT,如图所示
以m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条件得
水平方向:Fcos60°-FTcosθ=0①
竖直方向:Fsin60°-FTsinθ-mg=0②
①②联立解得,θ=30°
(2)以M、m整体为研究对象,设杆对M的支持力为FN,由平衡条件得
水平方向:Fcos60°-μFN=0③
竖直方向:FN+Fsin60°-Mg-mg=0④
由③④解得,
17.(12分)如图所示,在距地面高为的A处以水平初速度投掷飞镖,与A点水平距离为的水平地面上的B点有一个气球,选择适当时机让气球以速度匀速上升,在升空过程中恰好被飞镖击中。飞镖在飞行过程中空气阻力不计,飞镖和气球均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为g。
(1)求飞镖击中气球时,飞镖竖直方向的分速度大小;
(2)求开始掷飞镖和放气球两个动作之间的时间间隔;
(3)假设飞镖击穿气球后,水平方向分速度保持不变,竖直方向分速度减小为击穿前的二分之一,求飞镖的落地点与B点的水平距离x。

【答案】(1);(2);(3)
【详解】(1)从飞镖飞出到击中气球过程中,对飞镖来说,,
飞镖击中气球时,飞镖竖直方向的分速度大小
(2)飞镖的竖直位移
气球上升的位移
气球上升的时间
两个动作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3)竖直方向上速度变为
根据运动学公式
解得,飞镖的落地点与B点的水平距离
(14分)如图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2m,长为的木板,质量为m可视为质点的物块以的水平初速度冲上木板,距木板前方处有倾角为的固定斜面,物块与木板达到共速后,木板与斜面碰撞并粘连,斜面足够长且左端和木板B端等高,已知物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物块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
(1)求碰撞前物块和木板达到的共同速度v;
(2)求碰撞前的瞬间物块离木板B端的距离;
(3)不计物体经过木板与斜面交界时的能量损失,求物块最终停下的位置。

【答案】(1);(2);(3)距木板B端
【详解】(1)根据题意,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物块在木板上滑动过程中,物块的加速度为
木板的加速度为
设速度相等的时间为,则有
解得,
(2)根据题意,由运动学公式可得,物块开始运动到与木板共速过程的位移为
木板运动的位移为
则物块在木板移动的距离为
碰撞前的瞬间物块离木板B端的距离
(3)木板与斜面碰撞并粘连,物块做减速运动,设物块冲上斜面时速度为,则有
物块冲上斜面后加速度大小为
设物块滑上斜面的最远距离为,则有
由于
物块不能在斜面保持静止,物块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为
设滑到底端的速度为,则有
回到木板上后,匀减速到停下的过程
联立解得
即物块最终停下的位置距木板B端。2023-2024学年度高一物理
期末模拟试卷03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3. 考试范围:必修一 第1章~第4章+必修二第5章;
第I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单选题(本题一共8小题,每题3分,共24分)
1.如图,某救援队驾驶冲锋舟由A出发,历时t到B处参加救援。已知冲锋舟运动轨迹(实线)长为s,A、B两点间直线距离为l,则( )
A.冲锋舟发生的位移大小为l,方向由A指向B B.冲锋舟通过的路程为s,方向由A指向B
C.冲锋舟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D.冲锋舟的平均速率为
2.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582秒后,飞船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清晨6时56分,飞船成功完成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节点舱的径向交会对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时23分”指的是时间间隔 B.“582秒”指的是时间间隔
C.“6时56分”指的是时间间隔 D.“0时23分”“582秒”和“6时56分”均为时刻
3.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刹车过程中,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B.汽车在0-6s内发生的位移大小为48m
C.汽车的初速度大小为20m/s D.汽车在第4s内发生的位移为48m
4.如图所示,一质量为的木块靠在粗糙竖直的墙上,且受到水平力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木块静止,当增大时,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随之增大
B.若木块静止,当减小时,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随之减小
C.若木块与墙壁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撤去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
D.若撤去,木块沿墙壁下滑时,木块不受滑动摩擦力作用
5.如图,一质量为m的物体恰好能沿倾角的斜面匀速下滑。现对该物体施加水平向右的力F,使物体沿斜面匀速上滑。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F的值为(  )
A. B. C. D.
6.如图所示,在向右做加速度为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车厢内,小球与车厢相对静止,轻绳a斜向上,轻质弹簧b水平。某一时刻,轻绳a突然断裂(重力加速度为g),断裂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  )

A.g B. C. D.
7.很多智能手机都有加速度传感器,能通过图像显示加速度情况,用手掌托着智能手机,打开加速度传感器,把手机向上抛出,然后又在抛出点接住手机,得到如图所示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中,重力加速度,由此可判断出( )

A.刻手机的速度最大 B.时刻手机离开手掌
C.时刻手机处于超重状态 D.手机刚离开手掌时速度为
8.用跨过定滑轮的绳把湖中小船向右拉到岸边,如图所示。如果要保持船的速度不变,则岸上水平拉绳的速度(  )
A.逐渐减小 B.逐渐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二、多选题(本题一共4小题,每题4分,共16分。全部选对得4分,错选不得分,漏选得2分)
9.如图所示,倾角为的光滑斜面足够长,滑块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恒力F作用下,从A点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加速度大小为,一段时间t后到达B点,此时速度大小为;在B点撤去外力,物块做加速度大小为的匀变速运动,又经过时间t,物块回到A点,此时速度大小为。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B. C. D.
10.如图所示为一轻质弹簧的长度和弹力的关系图像(轻质弹簧未超过弹性限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的原长为6cm
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0N/m
C.该弹簧两端各加1N压力时,弹簧的长度为5cm
D.弹簧的长为0.12m时弹力的大小为5N
11.如图所示,A、B两球质量相等,光滑斜面的倾角为,图甲中A、B两球通过轻质弹簧相连,图乙中A、B两球通过轻质直杆相连,系统静止时,挡板C与斜面垂直,弹簧、轻杆均与斜面平行,重力加速度为g。则在突然撤去挡板的瞬间( )
A.图甲中两小球的加速度大小均为
B.图甲中A球的加速度为0,B球的加速度大小是
C.图乙中两小球的加速度大小均为
D.图乙中A球的加速度为0,B球的加速度大小是
12.如图所示,某同学在距离篮筐中心水平距离为x的地方跳起投篮。出手点离地面的高度为h,篮筐离地面的高度为H。该同学出手的瞬时速度,要使篮球到达篮筐中心时,竖直速度刚好为零。将篮球看成质点,篮筐大小忽略不计,忽略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出手时瞬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B.出手时瞬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C.水平距离 D.水平距离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三、实验题(本题一共有3小题,每空2分,共16分)
13.某学习小组利用不同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实验:
(1)甲同学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为了验证做平抛运动的小球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A球水平抛出,同时B球被松开自由下落。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两球的质量应相等
B.两球的质量可以不相等
C.两球应同时落地
D.应改变装置的高度,多次实验
E.实验也能说明A球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2)乙同学采用频闪摄影的方法拍摄到如图乙所示的小球做平抛运动的照片,图中背景方格的边长均为5cm,如果重力加速度g取,照相机的闪光频率为 Hz;小球平抛的初速度大小为 m/s,经过B点时的竖直分速度大小为 m/s。(所有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14.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
(1)在该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B.滑轮与小车之间的细绳要与木板平行
C.应补偿小车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
D.牵引小车的钩码质量应等于小车的总质量
(2)实验过程中,该同学打出了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打点计时器使用50Hz交流电源,图中O、A、B、C、D、E、F为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根据纸带可计算B点的瞬时速度大小 ,并计算纸带所对应小车的加速度大小 。(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小车质量一定,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该同学根据测得的数据作出图像,如图所示。发现图像既不过原点,末端又发生了弯曲,可能的原因是 。(填选项前的字母)
A.补偿阻力时,木板的倾斜角度过大,且小车质量较大
B.补偿阻力时,木板的倾斜角度过小,且小车质量较大
C.补偿阻力时,木板的倾斜角度过小,且所挂钩码的质量较大
D.补偿阻力时,木板的倾斜角度过大,且所挂钩码的质量较大
四、解答题
15.(8分)飞机起飞过程可分为两个匀加速直线运动阶段,其中第一阶段飞机的加速度a1=3m/s2,加速运动的间t1=10s;当第二阶段加速结束时,飞机刚好达到规定的起飞速度288km/h。已知飞机起飞过程中,在水平直跑道上通过的总位移x=1250m。求:
(1)飞机第一阶段通过的位移x1和末速度v1的大小;
(2)飞机第二阶段运动的加速度a2的大小。
16.(10分)如图所示,质量M=5.5kg的木块套在水平固定杆上,并用轻绳与质量m=1kg的小球相连。今用跟水平方向成60°角的力F=10N拉着球并带动木块一起向右匀速运动,运动中M、m相对位置保持不变,g取10m/s2。求:
(1)轻绳与水平方向夹角θ;
(2)木块M与水平杆间的动摩擦因数μ。
17.(12分)如图所示,在距地面高为的A处以水平初速度投掷飞镖,与A点水平距离为的水平地面上的B点有一个气球,选择适当时机让气球以速度匀速上升,在升空过程中恰好被飞镖击中。飞镖在飞行过程中空气阻力不计,飞镖和气球均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为g。
(1)求飞镖击中气球时,飞镖竖直方向的分速度大小;
(2)求开始掷飞镖和放气球两个动作之间的时间间隔;
(3)假设飞镖击穿气球后,水平方向分速度保持不变,竖直方向分速度减小为击穿前的二分之一,求飞镖的落地点与B点的水平距离x。

(14分)如图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2m,长为的木板,质量为m可视为质点的物块以的水平初速度冲上木板,距木板前方处有倾角为的固定斜面,物块与木板达到共速后,木板与斜面碰撞并粘连,斜面足够长且左端和木板B端等高,已知物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物块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
(1)求碰撞前物块和木板达到的共同速度v;
(2)求碰撞前的瞬间物块离木板B端的距离;
(3)不计物体经过木板与斜面交界时的能量损失,求物块最终停下的位置。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四川省绵阳名校2023-2024高三上期测试(二)物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下一篇:2024年高考特训卷+物理【新教材】02(104份打包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