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化学一轮专题复习-盐类的水解
一、单选题
1.(2023上·江西南昌·高三南昌二中校考期中)根据实验目的,下列实验方法及现象、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及现象 结论
A 比较和F- 的水解常数 分别测浓度均为和NaF溶液的pH,后者大于前者 Kh(CH3COO-)
C 证明HA为弱酸 等pH且等体积的HA溶液和盐酸分别与足量NaOH固体反应,前者消耗NaOH固体的量更多 HA为弱酸
D 测量某溶液的酸碱性 某温度下,用pH计测量0.1mol/L的NaA溶液的pH值为7.0 该溶液为中性溶液
A.A B.B C.C D.D
2.(2023上·重庆·高三重庆市杨家坪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涉及了很多化学知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本草纲目拾遗》中对强水的记载:“性最猛烈,能蚀五金。”强水涉及到强电解质
B.《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利用的是盐类的水解
C.刘长卿诗云“水声冰下咽,砂路雪中平”,固态冰转化为液态水为熵增的过程
D.《本草图经》记载“盖此矾色绿,味酸,烧之则赤”,因绿矾能电离出,所以“味酸”
3.(2023上·河南洛阳·高三统考期中)缓冲溶液可以抗御少量酸碱对溶液pH的影响。人体血液里存在缓冲体系,可使血液的pH稳定在7.4左右,当血液pH低于7.2或高于7.5时,会发生酸中毒或碱中毒。缓冲体系的缓冲作用可用下列平衡表示:,已知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发生碱中毒时注射溶液可以缓解症状
B.溶液中的个数约为
C.的血液中,
D.人体血液中的在血液酸碱平衡中起着主要的缓冲调节作用
4.(2023上·河北石家庄·高三石家庄二中校考期中)25℃时,用浓度为0.1000 mol L-1的NaOH溶液滴定20.00 mL浓度均为0.1000 mol L-1的三种酸HX、HY、HZ,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相同温度下,同浓度的三种酸溶液的导电能力顺序:
B.根据滴定曲线,可得
C. mL时,三份溶液中
D.HY与HZ混合,达到平衡时:
5.(2023上·广东梅州·高三大埔县虎山中学校考期中)已知常温时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a,该温度下向20mL0.1 mol/L CH3COOH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 NaOH溶液,其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忽略温度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d点表示的溶液中c(OH-)>c(H+)
B.该滴定实验可以用紫色石蕊试液做指示剂
C.由图可知0.1 mol/L CH3COOH溶液pH=3
D.b、c点表示的溶液中的值相等
6.(2023上·山东聊城·高三统考期中)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会使测得结果偏大
B.将溶液从20℃升温至30℃,溶液中减小
C.酸碱滴定时,若加入待测液前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将导致测定结果偏低
D.将沉淀转入表面皿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加热蒸干得无水固体
7.(2023·河南新乡·统考一模)25℃时,向的氨水中逐滴加入的盐酸,向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的溶液(无气体逸出),溶液的pH与[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②中的
B.当时,恒有关系:
C.当时,两溶液pH均大于9.26
D.25℃时,的溶液的pH约为4.63
8.(2023上·福建莆田·高三莆田一中校考期中)25℃时,某混合溶液中c(CH3COOH)+c(CH3COO-)=0.1mol/L,1gc(CH3COOH)、1gc(CH3COO-)、lgc(H+)和1gc(OH-)随pH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Ka为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点时,c(CH3COOH)>c(CH3COO-)>c(OH-)>c(H+)
B.O点时,pH=-lgKa
C.25℃时,Ka(CH3COOH)的数量级为10-5
D.pH由7到14的变化过程中,CH3COO-的水解程度始终增大
9.(2023上·福建莆田·高三莆田一中校考期中)对下列粒子组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的判断和分析均正确的是
粒子组 判断和分析
A Na+、Al3+、Cl-、NH3·H2O 不能大量共存,因发生反应:
B H+、K+、S2O、 不能大量共存,因发生反应:
C Na+、Fe2+、H+、NO 能大量共存,粒子间不反应
D Al3+、Na+、K+、HCO 能大量共存,粒子间不反应
A.A B.B C.C D.D
10.(2023下·全国·高三统考阶段练习)常温下,向一元弱碱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溶液的M值[]随加入盐酸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已知a点,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B.b点时,
C.c点时,
D.a、b、c、d四点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小的是d点
11.(2023上·山东潍坊·高三统考期中)能够抵抗外加少量强酸、强碱或水稀释,而保持pH基本不变的溶液称为缓冲溶液。某化学学习小组配制不同浓度的NH4Cl-NH3缓冲溶液,探究c(NH4Cl)/c(NH3)对缓冲溶液抗酸和抗碱的影响。
实验1:配制缓冲溶液
该小组先配制0.1mol·L-1NH4Cl溶液和0.1mol·L-1氨水,再将NH4Cl溶液和氨水按照1:4、1:1和4:1的比例混合后,分别配制成15mL缓冲溶液①、②、③,测得pH分别为10.6、10.1和9.6。
实验2:探究c(NH4Cl)/c(NH3)对缓冲溶液抗酸、抗碱能力的影响
分别向滴定管中加入0.1mol·L-1盐酸和0.1mol·L-1NaOH溶液,逐滴滴入缓冲溶液①②③和等量蒸馏水中,测得pH与滴入的盐酸、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
对于实验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NH4Cl)/c(NH3)=4:1时,缓冲溶液抗碱能力最强
B.c(NH4Cl)/c(NH3)不变时,c(NH4Cl)+c(NH3)越大,抗酸抗碱能力越强
C.缓冲溶液抗酸、抗碱最佳比例为c(NH4Cl)/c(NH3)=1:1
D.向上述缓冲溶液中加入少量盐酸或NaOH溶液时,水的电离程度均增加
12.(2023上·河北保定·高三校联考期中)常温下,向一定体积0.2的溶液中逐滴滴入0.2的稀盐酸。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用表示,]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忽略溶液混合时体积变化和温度变化,已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的
B.c点溶液中水电离出的
C.b~c点间溶液中:
D.d点溶液中:
13.(2023上·山东青岛·高三山东省青岛第五十八中学校考期中)25℃时有关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表:
弱酸 HCN
电离平衡常数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取pH、体积均相等的、HCN溶液,分别加水稀释m倍、n倍,稀释后pH仍相等,则m
C.25℃时,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各溶液pH关系为:
D.amol/L HCN溶液与bmol/L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则a一定大于b
14.(2023上·江西南昌·高三南昌十中校考期中)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将盐酸稀释至1000mL,所得溶液的pH约为9
B.等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中和等量的NaOH,消耗醋酸的体积多
C.NaCl溶液和溶液均显中性,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D.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①②③三种溶液中,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②>①>③
二、非选择题
15.(2023上·吉林白山·高三抚松县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是食品加工中最为快捷的食品添加剂,用于焙烤食品;在分析试剂、医药、电子工业中用途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可作净水剂,其理由是 (用必要的化学用语和相关文字说明)。
(2)常温,①的,②的盐酸,③的氨水溶液,④的碳酸钠溶液中水电离出氢离子浓度从小到大排列顺序 (填序号)。
(3)的二元酸溶液中、、的物质的量分数随pH变化如图所示。
分两步发生电离,对应的电离平衡常数分别为和:
① , 。
②将的溶液和盐酸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 (具体)。
③的溶液中,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写出该溶液的质子守恒 。
16.(2023上·福建厦门·高三统考阶段练习)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均属于化学平衡。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生活中明矾常作净水剂,其净水的原理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常温下,pH都是8的NaOH和NaClO两种溶液中,设由水电离产生的分别为amol L与bmol L,则为
(3)25℃时,三种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
化学式 HClO H SO HCN
电离平衡常数
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亚硫酸的第一步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 。
②在相同条件下,、、和结合的能力由弱到强的顺序是 。
③用蒸馏水稀释0.10mol·L的醋酸,下列各式表示的数值随水量的增加而增大的是 (填序号)。
A. B. C. D.
④25℃时,在浓度均为1mol/L的、的溶液中,测得其中分别为a、b、c(mol/L),则a、b、c的大小关系 。
⑤室温下,某溶液中存在着,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用、或表示)
17.(2023上·福建厦门·高三统考阶段练习)部分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
弱酸 HCOOH HClO
电离平衡常数(25℃)
(1)室温下①0.1mol·LHCOONa②0.1mol·LNaClO③0.1mol·L④0.1mol L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填序号)
(2)浓度均为0.1mol·L的和的混合溶液中,、、、浓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
(3)“84”消毒液是一种以NaClO为主要成分的高效消毒剂,NaClO溶液呈 性(填“酸”“碱”或“中”),原因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 ;
(4)少量通入到过量的NaClO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5)浓度为0.1mol·L的溶液中,该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顺序为 ;
(6)25℃时,将通入氨水中,当降至mol L时,溶液中的 。
18.(2023上·北京西城·高三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校考期中)时,某小组同学用如下方法测定的电离常数()。
(1)电离方程式为 。
实验步骤:
ⅰ.取稀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2滴酚酞溶液。
ⅱ.用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溶液的体积为。
ⅲ.另取一份该稀溶液于烧杯中,用计测得其为。
(2)ⅱ中滴定恰好达到终点时的现象为 。
(3)该稀溶液的浓度 (用代数式表示)。
数据处理:
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代入相关数据,即可算得。
误差分析:
(4)若ⅰ中锥形瓶提前用该稀溶液进行了润洗,会使测得 (填“偏大”或“偏小”)。
(5)常温下,用溶液分别滴定浓度均为的溶液和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已知:;
A.曲线为的滴定曲线
B.点①和点②所示溶液中:
C.点③所示溶液中:
D.点④所示溶液中: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1页,共1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中铵根离子也会水解且使溶液显酸性消耗醋酸跟离子水解的氢氧根离子,故无法通过分别测浓度均为和NaF溶液的pH来判两种离子的水解程度,A错误;
B. NaClO溶液具有漂白性,不能使用pH试纸测其pH,B错误;
C.等pH且等体积的HA溶液和盐酸分别与足量NaOH固体反应,前者消耗NaOH固体的量更多,说明HA是弱电解质,电离微弱,C正确;
D.只有25℃时,pH=7才可以说明溶液为中性溶液,D错误;
故选C。
2.D
【详解】A.强水即镪水,强酸的俗称,指具有强酸的水溶液;强酸是强电解质,故A正确;
B.草木灰中含K2CO3,盐类的水解显碱性,能帮助去除衣服上的污渍,故B正确;
C.固态冰转化为液态水过程混乱度增大,是熵增的过程,故C正确;
D.绿矾的成分是FeSO4 7H2O,属于强酸弱碱盐,能电离生成二价亚铁离子、硫酸根离子,不能电离出H+,“味酸”是因为亚铁离子水解显酸性,故D错误;
故选D。
3.C
【详解】A.由缓冲作用表达式可知,人体发生酸中毒时注射NaHCO3溶液可以缓解症状,碱能与NaHCO3反应生成Na2CO3,则人体发生碱中毒时应该注射酸性溶液缓解,故A错误;
B.根据n=cV可知,没有已知溶液的体积,不能计算溶液中n(Na+)和Na+的个数,故B错误;
C.H2CO3的=4.5×10-7,则pH=7.00的血液中=4.5,即c(H2CO3)<c(),故C正确;
D.Fe2+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不能与H+反应,在血液酸碱平衡中不能起着缓冲调节作用,故D错误;
故选:C。
4.C
【分析】在相同温度下,同浓度的三种一元酸溶液的pH越小,其酸性越大,即酸性HZ>HY>HX。
【详解】A.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及其离子所带电荷数有关;在相同温度下,同浓度的三种酸溶液的酸性:HZ>HY>HX,则电离得到的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也为:HZ>HY>HX,故导电能力顺序为:,A正确;
B.当NaOH溶液滴到10mL时,溶质为等物质的量的NaY、HY,则溶液中c(HY)≈c(Y-),HA的电离平衡常数Ka(HY)=≈c(H+)=10-5,B正确;
C.mL时,三份溶液中钠离子浓度相同,且均存在电荷守恒,结合曲线对应的酸碱性可知,HZ的c(H+)更大,因c(Na+)+c(H+)=c(Z-)+c(OH-),所以三种溶液中最大,C错误;
D.HY与HZ混合,溶液中电荷守恒为:c(H+)=c(Y-)+c(Z-)+c(OH-);HA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a(HY)=,c(Y-)=,,D正确;
故选D。
5.B
【详解】A.c点呈中性,d点呈碱性,则d点表示的溶液中c(OH-)>c(H+),故A正确;
B.该滴定实验是强碱滴定弱酸,反应终点为碱性,用酚酞试液做指示剂,故B错误;
C.根据图中没有加入NaOH溶液时的pH值得到0.1 mol/L CH3COOH溶液pH=3,故C正确;
D.只与温度有关,因此b、c点表示的溶液中的值相等,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
6.B
【详解】A.测量溶液的pH值时不能用湿润的pH试纸,否则将可能引起实验误差,CH3COONa溶液呈碱性,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CH3COONa溶液的pH将使测量结果偏小,A错误;
B.将溶液从20℃升温至30℃,促进了CH3COO-的水解,水解常数Kh=增大,则减小,B正确;
C.酸碱滴定时,若加入待测液前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消耗的标准液偏大,则测定结果偏高,C错误;
D.将Mg(OH)2沉淀转入表面皿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由于MgCl2水解生成Mg(OH)2和HCl,HCl易挥发,故若加热蒸干溶液将得不到无水MgCl2固体,而是转化为Mg(OH)2固体或者MgO,D错误;
故答案为B。
7.C
【分析】向的氨水中逐滴加入的盐酸,,加入盐酸,pH减小,氢离子浓度增大,促进一水合氨的电离,逐渐增大,对应曲线②;向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的溶液(无气体逸出),,加入NaOH,pH增大,氢氧根离子消耗氢离子,促进铵根离子的水解,逐渐增大,对应曲线①;
【详解】A.根据分析,曲线②中的,A正确;
B.当时,两线相交,则,说明,B正确;
C.时,则两混合溶液中均含等物质的量的和,,所以的电离程度大于的水解程度,所以,则,,据图可知此时,C错误;
D.假设25℃时,的溶液中,则,,解得,则25℃时,的溶液的pH约为4.63,D正确;
答案选C。
8.C
【分析】混合溶液中c(CH3COOH)+c(CH3COO-)=0.1mol/L,随着pH增大,c(CH3COO-)增大,c(CH3COOH)减小,c(H+)减小,c(OH-)增大,且pH=7时c(H+)=c(OH-),所以图中各曲线代表的浓度分别是:曲线MN为1gc(CH3COO-)随pH变化的曲线、曲线MO为lgc(H+)随pH变化的曲线、曲线OP为1gc(OH-)随pH变化的曲线、曲线NP为1gc(CH3COOH) 随pH变化的曲线。
【详解】A.P点是曲线OP与曲线NP的交点,所以c(CH3COO-)= c(OH-),故A错误;
B.O点时,c(H+)=c(OH-),pH=7,由得,N点时c(CH3COOH)=c(CH3COO-),所以N点c(H+)=Ka,即N点时pH=-lgKa,故B错误;
C.由得,N点时c(CH3COOH)=c(CH3COO-),所以N点Ka(CH3COOH)=c(H+),从图中可以看到25℃时其数量级为10-5,故C正确;
D.CH3COO-的水解平衡为:,pH由7到14的变化过程中,碱性不断增强,c(OH-)不断增大,不利于CH3COO-的水解,CH3COO-的水解程度会减小,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9.B
【详解】A.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溶于强酸强碱,都不溶于弱碱氨水,则溶液中铝离子与一水合氨不能共存的原因是铝离子与一水合氨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铵根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A错误;
B.溶液中氢离子与硫代硫酸根离子不能共存的原因是溶液中氢离子与硫代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硫沉淀、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B正确;
C.溶液中的Fe2+、H+、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溶液中铝离子能与碳酸氢根离子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B。
10.D
【分析】向20mL 0.2mol L-1一元弱碱ROH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 L-1盐酸,发生反应ROH+HCl=RCl+H2O,由图可知,a点M=lg=0,故c(R+)=c(ROH),b点加入盐酸体积为20mL,溶质为等浓度的ROH和RCl,c点加入盐酸体积为40mL,溶质为RCl,d点加入盐酸大于40mL,溶质为RCl和HCl。
【详解】A. a点pH=9.8,c(H+)=10-9.8mol/L,c(OH-)=10-4.2mol/L,a点M=lg=0,故c(R+)=c(ROH),Kb(ROH)==c(OH-)=1×10-4.2,故A正确;
B. b点加入盐酸体积为20mL,溶质为等浓度的ROH和RCl,M=lg<0,故c(R+)>c(ROH),说明溶液中ROH电离程度大于R+水解程度,溶液显碱性,故c(R+)>c(Cl-)>c(ROH)>c(OH-)>c(H+),故B正确;
C. c点加入盐酸体积为40mL,溶质为RCl,由物料守恒可知c(Cl-)=c(R+)+c(ROH),故C正确;
D. a点pH=9.8,c(H+)=10-9.8mol/L,c(OH-)=10-4.2mol/L,溶液呈碱性,c(H+)水=10-9.8mol/L,d点溶质为RCl和HCl,溶液显酸性,M=lg=-3.8,故10-3.8c(R+)=c(ROH),Kb(ROH)==103.8×c(OH-)=1×10-4.2,c(OH-)水=10-8mol/L,水的电离程度a>d,b点ROH浓度减小,水的电离程度变大,c点RCl水解,促进水的电离,故水的电离程度最小的是a点,故D错误;
故选:D。
11.D
【分析】由缓冲溶液①②③逐滴滴入0.1mol·L-1NaOH溶液,测得pH与滴入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图可知pH变化越缓慢抗碱能力越强,缓冲溶液中抗碱微粒为,抗碱能力③>②>①;由缓冲溶液①②③逐滴滴入0.1mol·L-1盐酸溶液,测得pH与滴入溶液盐酸体积的关系图可知缓冲溶液抗酸微粒为,抗碱能力③>②>①。
【详解】A.由缓冲溶液①②③逐滴滴入0.1mol·L-1NaOH溶液,测得pH与滴入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图可知缓冲溶液③滴入相同体积NaOH溶液,pH变化最缓慢抗碱能力最强,其,故A正确;
B.由分析知缓冲溶液中抗碱微粒为,抗酸微粒为,不变时,c(NH4Cl)+c(NH3)越大,抗酸抗碱能力越强,故B正确;
C.由分析可知缓冲溶液抗酸能力①>②>③,抗碱能力③>②>①,综合来看缓冲溶液抗酸、抗碱最佳为比例为②,其,故C正确;
D.上述缓冲溶液均显碱性知氨水的电离为主,缓冲溶液对水的电离是抑制作用,加入少量盐酸pH均减小,对水的电离抑制程度减小,水的电离程度增加;加NaOH溶液时,pH均增大对水的电离抑制程度增大,水的电离程度减小,故D错误;
故选D。
12.D
【分析】根据图像可以看出a点溶质为,c点溶质是,d点溶液溶质为,根据分析答题。
【详解】A.根据a点数据 ,,A正确;
B.c点溶质是,,,B正确;
C.b~c点间溶液中溶质为,因此,C正确;
D.d点溶液溶质为,因此,D错误;
故选D。
13.B
【详解】A.酸性大于HCN,因此稀释时pH变化较快,若稀释后pH仍相等,则醋酸中加水少,m
C.由于酸性
答案选B。
14.D
【详解】A.酸溶液稀释不能变成碱,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无限接近,A项错误;
B.等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溶液,由于溶质物质的量浓度相同,分别中和等量的NaOH,消耗盐酸和醋酸溶液的体积一样多,B项错误;
C.NaCl溶液为强酸强碱盐,在水中不发生水解,不影响水的电离,为弱酸弱碱盐,醋酸根和铵根均发生水解,都可以促进水的电离,故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不相同,C项错误;
D.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溶液和溶液中均会产生氢离子抑制铵根离子的水解,但前者电离产生的氢离子溶度远大于后者铝离子水解产生的氢离子浓度,所以前者抑制程度大,铵根离子水解程度小,浓度高,溶液中铵根离子浓度是溶质浓度的两倍,所以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三种溶液中溶液中铵根离子浓度最高,D项正确;
故选D。
15.(1)中发生水解:(胶体),胶体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能吸附水中悬浮物生成沉淀实现净水
(2)②=③<④<①
(3) 6
【详解】(1)中发生水解:(胶体),胶体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能吸附水中悬浮物生成沉淀实现净水。
(2)①的溶液中存在的电离平衡、和的水解平衡,全部由水电离生成,其浓度为;
②的盐酸中由水电离和HCl电离提供,而则由水电离提供,根据水的离子积关系得由水电离产生的的浓度为;
③的氨水溶液中存在和的电离平衡,全部由水电离生成,其浓度为;
④的碳酸钠溶液中存在的电离平衡、和的水解平衡,全部由水电离生成,其浓度为,故大小顺序为:②=③<④<①;
(3)①pH=6时,,,,;pH=10时,,,;
②将的溶液和盐酸等体积混合,过量,发生以下反应:,所得溶液含有,离子间的电荷守恒式为:,因此;
③NaHA溶液中,电离常数,水解常数,则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NaHA溶液呈碱性,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该溶液的质子守恒式为。
16.(1)
(2)
(3) <<< B c>a>b
【详解】(1)生活中明矾常作净水剂,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其净水的原理是;故答案为:。
(2)常温下,pH都是8的NaOH和NaClO两种溶液中,,,氢氧化钠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为,NaClO中次氯酸根水解生成次氯酸和氢氧根,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等于水电离子的氢氧根浓度即,设由水电离产生的分别为amol L与bmol L,则为,故答案为:。
(3)①亚硫酸的第一步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故答案为:。
②在相同条件下,根据对应的酸越弱,其离子结合氢离子能力越强,酸的强弱为,因此、、和结合的能力由弱到强的顺序是<<<;故答案为:<<<。
③A.加水,醋酸根浓度减小,则减小,故A不符合题意;B.加水稀释,氢离子浓度减小,则增大,故B符合题意;C.加水稀释,平衡正向移动,醋酸物质的量减小,醋酸根物质的量增大,则减小,故C不符合题意;D.加水稀释,酸性减弱,氢离子浓度减小,氢氧根浓度增大,则减小,故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B。
④25℃时,在浓度均为1mol/L的、的溶液中,硫酸铵中铵根水解,碳酸铵中铵根和碳酸根相互促进的双水解,水解程度增大,硫酸亚铁铵中铵根、亚铁离子相互抑制的双水解,水解程度比单一铵根水解程度小,测得其中分别为a、b、c(mol/L),则a、b、c的大小关系c>a>b;故答案为:c>a>b。
⑤室温下,某溶液中存在着,该反应的平衡常数;故答案为:。
17.(1)③>②>④>①
(2)
(3) 碱
(4)
(5)
(6)0.62
【详解】(1)电离平衡常数越小,酸性越弱,酸根离子越易水解,H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的> HClO 的电离平衡常数 >的,所以室温下①0.1mol·LHCOONa②0.1mol·LNaClO③0.1mol·L④0.1mol L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③>②>④>①;
(2)的<的,则的水解程度小于,所以;
(3)由于NaClO为强碱弱酸盐,会发生水解:,因此溶液显碱性;
(4)酸性>HClO>,少量通入到过量的NaClO溶液中生成次氯酸和碳酸氢钠,离子方程式是:;
(5)为强碱弱酸盐,会发生水解生成亚硫酸氢根和氢氧根,使溶液显碱性,则浓度为0.1mol·L的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顺序为;
(6)25℃时,将通入氨水中,当降至mol L时,溶液中的。
18.(1)
(2)溶液由无色变为淡粉色,且半分钟内不裖色
(3)
(4)偏小
(5)ACD
【详解】(1)是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电离方程式为。
(2)酚酞在醋酸溶液中无色,ⅱ中滴定恰好达到终点时的现象为溶液由无色变为淡粉色,且半分钟内不裖色;
(3)稀,用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溶液的体积为,根据NaOH+CH3COOH=CH3COONa+H2O,c()=;
(4)若ⅰ中锥形瓶提前用该稀溶液进行了润洗,醋酸物质的量偏大,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偏大,测得醋酸浓度偏大,会使测得偏小。
(5)A. 醋酸的酸性大于HCN,相同浓度的溶液和溶液,醋酸的pH小,所以曲线为的滴定曲线,故A正确;
B. 根据钠元素守恒,点①和点②中,c(CH3COONa)=c(NaCN),点①为HCN、NaCN得混合液,溶液呈碱性,HCN电离小于NaCN水解,c(CN-)
C. 点③所示溶液呈中性,根据电荷守恒,故C正确;
D. 点④所示溶液呈碱性,根据电荷守恒,故D正确;
选ACD。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