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酸和碱单元同步卷---2023-2024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答案)

第十单元 酸和碱 单元同步卷
一、选择题
1.硫及其化合物的价类维转化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大量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
B.将锌粒加到e的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C.c→d为氧化反应
D.烧碱溶液吸收c生成Na2SO4和H2O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酸和碱都有腐蚀性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碗酸倒入水中
C.打开盛浓盐酸的瓶盖,瓶口会冒出白烟 D.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
3.柠檬酸(C6H8O7)是一种较强的有机酸,在水溶液中可以解离出H+,从而呈现酸性,主要用于制造香料或作为饮料的酸化剂。下列物质不能与柠檬酸反应的是
A.Zn B.CO2 C.Al2O3 D.Fe(OH)2
4.X、Y、Z、W四种元素的质子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Y属于同一主族
B.X、Z均能与Y形成两种化合物
C.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2倍
D.常温下,X、Y、W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pH<7
5.如图为改良版的“验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用一根铁丝穿4片紫色石蕊试纸,按图示将稀硫酸和水滴加到相应的试纸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1、3变为红色,2、4不变色
B.若将稀硫酸换成稀醋酸也可以得到符合题意的实验结果,因它们都属于酸
C.该实验证明二氧化碳能与石蕊发生反应生成红色物质
D.该实验的优点是将四个实验改成一个实验,对比性强
6.某地农业科技工作者在进行“酸雨对农业产量影响及对策的研究”中,得出酸雨的pH大小与小麦减产幅度关系的一组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酸雨pH 3.58 4.59 4.86
小麦减产(%) 10 5 3
A.酸雨的pH越大,小麦减产幅度越大
B.酸雨的pH越小,小麦减产幅度越大
C.酸雨的酸性越强,小麦的减产越小
D.酸雨的酸性强弱对小麦无影响
7.已知常温下溶解度为0.17g。向一定量饱和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pH随V(盐酸)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为检测某生石灰样品中钙元素含量,实验如下:
步骤1:取0.60g样品于锥形瓶中,向其中加入200mL蒸馏水,盖上表面皿充分振荡。
步骤2:向冷却后的锥形瓶中滴入几滴酚酞,再逐滴加入稀盐酸至反应完全。反应完全时锥形瓶内溶液红色恰好褪去。经换算,消耗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步骤1中充分振荡后得到澄清透明的溶液
B.步骤2中红色恰好褪去时,消耗 mL盐酸
C.步骤2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D.该样品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6.67%
8.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稀释浓硫酸:将水直接倒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
B.探究氨分子运动现象:按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C.配制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将5g氯化钠溶于100g水
D.验证牛奶中含有锌元素:向牛奶中加入稀硫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9.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①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容器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②溶解食盐时用玻璃棒搅拌以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
③向98g水中,加入2g的熟石灰,配制2%的氢氧化钙溶液。
④稀醋酸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O2也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CO2属于酸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10.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在氧气中点燃铁丝,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C.将二氧化碳通入到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加热后溶液变成无色
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
11.化学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小亮同学不慎被蜜蜂蜇伤,蜜蜂的刺液呈酸性,为了减轻痛痒,可以在蜇伤处涂抹的物质是
A.牛奶(pH≈6) B.苹果汁(pH≈3)
C.矿泉水(pH≈7) D.肥皂水(pH≈10)
12.下列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pH=2的稀盐酸至过量
B.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锌粉、镁粉
C.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D.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
13.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化学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称取8.0g氢氧化钠固体
B.测定溶液的pH
C.蒸发氯化钠溶液
D.稀释浓硫酸
14.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因此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碱能和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所以碱溶液能吸收一氧化碳气体
C.酸性溶液的pH<7,则pH<7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
D.催化剂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则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二、非选择题
15.我们常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研究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组成,如下图:
(1)Ⅰ实验是利用电热棒加热铜丝检验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搭载好仪器后开始加热,该实验中铜丝的变化是 ;实验结束后,打开止水夹,测定的氧气站空气的组成小于的原因可能是 (任写出一条)。
(2)Ⅱ实验是电解探究水的组成装置,试问A管下端导线应连接电源的 极;Ⅱ实验中如何检验B管的气体 。
(3)Ⅲ实验是针对微粒相关性质的创新性研究实验。搭载好实验装置后,可以观察到U形管内的现象是 ;试解释其原因是 。
(4)Ⅳ实验是针对燃烧的条件的创新实验。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实验时先夹紧弹簧夹,向装有生石灰的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观察到白磷燃烧,试分析生石灰的作用 (用化学方程式填写);待白磷燃烧结束后冷却到室温打开弹簧夹,注射器最终停留在 mL刻度处。
16.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请完成下列实验中的问题:
(1)实验1,倒入紫色石蕊溶液,拧紧瓶盖,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软塑料瓶变瘪, 。
(2)实验2,用如图装置,制一氧化碳并还原氧化铜。
资料:Ⅰ.;Ⅱ.
①反应Ⅰ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②反应Ⅱ中在a处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3)实验3,两端同时挤出浓氨水,A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设计A、B实验的目的是 。
17.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碳酸钙是一种常见的补钙剂,补钙剂中的“钙”是指 (填“钙单质”,“钙元素”,“钙原子”)。
(2)如图所示为“某饮用水”标签,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矿泉水中金属阳离子有 (填符号)。
②鉴别软水和硬水,可选择的试剂是 。
(3)雪碧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碳酸饮料,其中含CO2、H2O和柠檬酸(受热不分解,具有与醋酸相似的化学性质)等物质。
①小丽同学取适量的雪碧汽水于试管中,稍稍加热后产生大量的气泡,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 。
②将雪碧充分煮沸后滴入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便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是 。
(4)氮的氧化物有多种,其中有一种为无色有甜味的气体,经测定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44,其中氧的质量分数约为36.36%,其化学式为 。
②在室温条件下,小组同学使用6.0mL30%双氧水,进行实验1.5h,记录如表。
资料:常见可溶性氯化物在水溶液中大都是以阳离子和氯离子形式分散的。
探究氯化物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氯化物的种类 NaCl MgCl2 CuCl2
氧化物的质量 0.1g ag 0.1g
放出氧气的体积/mL 2.0 4.0 420.0
双氧水的分解率/% 0.30 0.60 63.18
在表中,a的值为 。实验3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由表可知:双氧水短期保存时最应避免引入的离子是 (写离子符号)。
18.“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请结合图示完成下列问题。
(1)图1中,打开弹簧夹观察到右侧试管中溶液颜色明显改变,说明浓盐酸具有 ,结合图2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
(2)图3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参加反应的“”和“”与反应生成的“”三种粒子个数比为 ;“”表示1个汞原子,还可以表示 (请写出一条)。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1页,共1页
参考答案:
1.D
2.C
3.B
4.B
5.C
6.B
7.D
8.B
9.A
10.B
11.D
12.C
13.C
14.C
15.(1) 由红色变黑色 铜丝的量不足或装置漏气或装置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2) 负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试管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3) 蘸酚酞试液的纸条变红色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4) 10
16.(1)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2)黑色粉末变红
(3) 棉花变红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17.(1)钙元素
(2) K+、Mg2+ 肥皂水
(3) 柠檬酸
(4) N2O 0.1 Cu2+
18.(1) 挥发性(或易挥发的性质等)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2) 1:2:2 汞这种物质/汞元素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译林版(三起)英语五年级上册期末英语真题重组卷 (7)(无答案)

下一篇:译林版(三起)英语五年级上册期末英语真题重组卷 (10)(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