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沪粤版期末模拟试卷(答案)

2023-2024学年度八年级(上)沪粤版期末模拟试卷
说明:全卷满分80分,考试时间为85分钟。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如图甲,体温计是根据液体 的性质工作的,额温枪是通过接收人体辐射的 (选填“紫外线”或“红外线”)来测温的。
2.冬天在使用空调时,为了防止空气太干燥,人们使用了一款超声波加湿器,增加空气的湿度,但是我们却听不到加湿器击打水滴的声音 (填序号)(选填“A.大于20Hz”、“B.大于20000Hz”、“C.在20Hz—20000Hz之间”或“D.小于20Hz”)。超声波加湿器喷出的“白雾” (选填“是”或“不是”)液化形成的。
3.大型运输机运-20对我国建设战略空军具有重要意义。运-20的巨大轰鸣声能将小鸟震晕,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运-20设计师通过改进发动机的结构,以实现从 (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
4.坐在教室内某个位置的同学因黑板“反光”而看不清某些粉笔字,但能看清自己书本上的字。这是因为前者发生了光的 ;后者发生了光的 。
5.小明高1.7米,站在平面镜前1米,平面镜内的像离小明的距离为 ,小明远离平面镜,他在平面镜中的像将 (选填“变小”、“变大”、“不变”)。
6.炎热的夏天中午,环卫工人时常开洒水车往路面上洒水,这是利用水在发生 这个物态变化过程时需要 热量,从而可以降低路面温度。
7.为了测量一些金属粒的密度,但没有量筒,小明先用天平测得这些金属粒的质量为80g,又测得一小瓶子装满水后总质量为100g,然后他又将这些金属粒放入装满水的小瓶子中,待水溢出并擦干后小心翼翼的放在天平上测得总质量为160g。则这些金属粒的体积为 cm3,金属粒的密度是 g/cm3.
8.某医院急诊室的氧气瓶中,氧气的密度为5kg/m3,给急救病人供氧用去了氧气质量的一半,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是 kg/m3;病人需要冰块进行物理降温,取360g水凝固成冰后使用,其体积增大了 cm3(ρ冰=0.9×103kg/m3)。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4分)第9~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第13、14小题为多项选择,每小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3分,全部选择正确得3分,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
9.甲、乙两人用两个刻度尺,分别测同一物体的长度,甲测得的结果是6.50dm,乙测得的结果是0.648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人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相同
B.两人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都是0.01dm
C.两人结果中必定有一个是错误的
D.甲读数比乙准确
10.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  )
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地震、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
11.小名探究“固体的熔化特点”实验时,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如图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物质属于晶体
B.相等时间内甲物质固态升温比液态升温慢
C.由图像可知,甲物质的熔点48℃
D.由图像可知,甲熔化过程用了8min
12.如图所示,在开关和小灯泡之间连着两个金属夹A和B,在金属夹之间分别接入干木棒、铅笔芯、玻璃棒和橡胶棒,其中能使灯泡发光的是(  )
A.干木棒 B.铅笔芯 C.玻璃棒 D.橡胶棒
13.物理知识在平时的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工用的尖嘴钳钳柄通常都装有橡胶套,主要是为了使劲握钳柄时手掌不至于太疼
B.电线的芯线外面包一层塑料,主要是为了保护里面的芯线不受腐蚀
C.手机的备用电池不能与硬币放到一起,主要是为了防止手机电池被硬币短路而损坏
D.有些地毯纤维内掺杂着金属丝,主要是为了增加地毯导电性,防止静电
14.小林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未在图中画出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屏上形成的是烛焰倒立放大的实像
B.图中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完全相同
C.将蜡烛移到光具座10cm刻度线处,保持凸透镜不动,光屏需移到75cm处可成清晰的烛焰像
D.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0cm刻度线处,保持凸透镜不动,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它上面都得不到清晰的烛焰像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5小题6分,第16、17小题各8分,共22分)
15.将一质量是100g的金手镯缓慢投进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测得溢出水的体积是8cm3,问:此手镯是纯金制成的吗?(已知金的密度是19.3g/cm3)
16.向前传播的声音遇到障物能反射回来,我们对着远处的高墙或山崖喊话以后听到的回声,就是反射回来的回声(设声音的传播速度为v声=340m/s)。
(1)若要听到自己的回声,人离障碍物至少要有17米,则声音向前传播17m后又返回到原处,共需要多少时间?
(2)一个同学站在山脚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1.6s后听到回声,那么该同学距该山崖大约是多少米?
(3)能否利用超声波测量月球到地球的距离?并说明理由。
17.小明有一支次品温度计,玻璃管的内径和刻度都很均匀,标度(最小标度1℃)却不准确。用此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示数是5℃;放在一标准大气压的沸水中,温度示数是95℃。据此推算:
(1)此温度计的实际分度值是多少;
(2)测得的温度是32℃时,实际温度是多少;
(3)将该温度放在50℃的水中,其读数为多少?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8.学习完声现象后,小明做了以下实验,如图所示:
(1)甲图,发声的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
(2)乙图,可以看到真空罩闹钟摆锤的振动,但不能听到铃声,说明 不能传声;
(3)丙图,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声音是由 产生的;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乒乓球弹起的幅度更大,由此可得出声音的响度与 有关;
(4)丁图,用硬纸板接触转动的齿轮。与齿数较多的齿轮接触时纸片振动较 (选填“快”或“慢”),发出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较 (选填“高”或“低”)。
19.小明用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实验前,小明先想办法测凸透镜的焦距,如图甲,他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下方地面放上白纸,测出透镜与白纸间距s与对应的白纸被烤焦的时间t,绘出图像,如图乙,则判断该透镜的焦距f为 cm;
(2)实验时,小明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高度时,应 (选填“点燃”“不点燃”)蜡烛;
(3)如图丙,将蜡烛移至45cm刻度处时,从凸透镜右侧通过凸透镜可以看到烛焰的 (选填“虚”或“实”)像;该实验现象可以说明 的成像特点(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4)小明在实验过程中不断移动烛焰位置,观察到如图丁中①至⑥的六种烛焰清晰的像,请按蜡烛到凸透镜距离由远到近所得到的6个像进行排序,正确顺序为②①③ ;
(5)实验中,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会导致光屏上的像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
(6)小明想利用LED发光字母来探究凸透镜成像时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图戊中的4个字母中最适合做LED光源的字母是“ ”。
20.小聪用实验测量玻璃样品的密度,操作过程如下: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 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如图甲所示位置,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
(2)把玻璃样品放在天平的左盘,往右盘加减砝码,调节游码使天平重新平衡。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样品的质量为 g。
(3)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内,量筒内水的体积如图丙所示。用细线系住玻璃样品轻轻放入装水的量筒内,水面上升位置如图丁所示,则玻璃样品的体积为 cm3。由此可得出玻璃样品的密度为 g/cm3。
(4)测得玻璃样品密度后,小聪又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得知玻璃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没有固定的熔点,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1.小军同学用一酒精灯加热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是根据测量结果画出的图象,请你根据图中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要完成这个实验,已准备有烧杯、酒精灯、铁架台、秒表,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 ;
(2)该实验应选用 (选填“大冰块”或“碎冰块”)来进行实验效果更好些;
(3)由图可知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冰的熔点是 ℃;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且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而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023-2024学年度八年级(上)沪粤版期末模拟试卷
一、填空题
1. 热胀冷缩 红外线
2. B 不是
3. 能量 声源处
4. 镜面反射 漫反射
5. 2m 不变
6. 汽化 吸收
7. 20 4
8. 2.5 40
二、选择题
9.A
10.A
11.C
12.B
13.CD
14.ACD
三、计算题
15.不是纯金制成的
16.(1)0.1s;(2)272m;(3)见解析
17.(1)1.1℃;(2)30℃;(3)50℃
四、实验与探究题
18. 能量 真空 物体振动 振幅 快 音调 高
19. 12 点燃 虚 放大镜 ⑤⑥④ 上 F
20. 零刻度线 左 27 10 2.7 吸收 非晶体
21. 温度计 碎冰块 晶体 0 98 不变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广东省深圳市2023-2024八年级(上)期末考试数学模拟卷(含解析)

下一篇: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同江市六校2022-2023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