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化学专项训练题--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选择题
1.(2023上·福建厦门·九年级厦门市湖滨中学校考阶段练习)明崇祯年间,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对“墨”有如下描述:“斯文千古之不坠也,注玄尚白,其功孰与京哉?离火红而至黑孕其中,水银白而至红呈其变。”对从火中所孕育出的黑墨,在记录千古名篇中无与伦比的功绩,给予高度肯定。下列关于这段描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制墨”过程涉及化学变化
B.墨是一种以碳单质为主要成分的混合物
C.用于书写文章体现了墨的导电性
D.墨对文化传承而言具有重要价值
2.(2023上·福建厦门·九年级厦门市湖滨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列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用途及其对应性质完全正确的是
选项 用途 性质
A CO2能用于灭火 能溶于水
B CO能用于冶金工业 有可燃性
C CO2能用作气体肥料 能参与植物光合作用
D CO能用于人工降雨 易升华吸热
A.A B.B C.C D.D
3.(2023上·河南安阳·九年级统考阶段练习)学习化学要用化学观念认识世界。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变化与守恒:依据X+2O2=2CO2+2H2O可知,X是C2H4O
B.模型与推理: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C.宏观与微观:金刚石和石墨虽是不同物质,但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
D.实验与探究:证明CuO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只需验证CuO能加快反应速率
4.(2023上·广西钦州·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将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5.(2023上·福建厦门·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以下归纳存在错误的一组是
A.物质用途 ①氧气用于供给呼吸 ②液氮用于制造低温环境 ③CO可作燃料 B.安全认知 ①点燃可燃性气体前需检验纯度 ②不慎碰倒燃着的酒精灯,用湿抹布盖灭 ③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需要进行尾气处理
C.化学用语 ①氢分子:H2 ②硫酸根离子: ③2个钙原子:2Ca D.物质的成分 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N2 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③人呼出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CO2
A.A B.B C.C D.D
6.(2023上·湖北省直辖县级单位·九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下列归纳或总结中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应用与生活 B.化学与人体健康
①区别硬水和软水:常用肥皂水检验 ②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的方法:煮沸 ①煤炭取暖:关闭门窗可能导致中毒 ②活性炭:可用来吸附甲醛
C.物质用途与性质 D.实验数据与记录
①金刚石制钻石:雕琢后璀璨夺目 ②用于灭火:不支持燃烧 ①用量筒量取盐酸 ②托盘天平称的食盐的质量为
A. B. C. D.
7.(2023上·江苏无锡·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2022年北京冬奥会,科技助梦,向世界完美展现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下列科技手段中发生的变化属于是化学变化的是
A.用固态硅胶模压制“冰墩墩”硅胶外壳
B.用“海派绒线”编结颁奖花束
C.用快速“造冰”打造最快冰面
D.用氢燃料电池为大巴车提供动力
8.(2023上·重庆渝北·九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学习要善于归纳和总结,以下认识完全正确的是
A.物质的分类 B.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①纯净物:铁、氧气、红磷 ②混合物:过氧化氢溶液、空气、自来水 ①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作保护气 ②氧气具有助燃性:用作燃料
C.对物质鉴别的认识 D.对安全知识的认识
①用品尝的方法鉴别实验室的氯化钠和蔗糖 ②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①将药品带出实验室 ②酒精灯着火,应用湿抹布盖灭
A.A B.B C.C D.D
9.(2021上·云南昆明·九年级统考期末)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性质也相同
B.CO2密度大于空气,CO的密度小于空气,它们在常温下都是气体
C.CO2和CO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D.CO2无毒,不是空气污染物,CO有毒,属于空气污染物
10.(2023上·广东茂名·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用拇指堵住收集了氢气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 发出尖锐爆鸣声 试管中收集的氢气较纯
B 点燃某气体,在火焰的上方罩上干冷的烧杯 烧杯内壁有水雾产生 该气体一定含有氢元素
C 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瓶无色的气体中 燃着的木条熄灭 该瓶中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D 将带火星木条伸入一瓶氧气中 带火星木条复燃 说明氧气能燃烧
A.A B.B C.C D.D
11.(2023上·新疆省直辖县级单位·九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微粒观:由60个C原子构成
B.转化观:金刚石和石墨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守恒观:1g碳粉和1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2g二氧化碳
D.结构观:一氧化碳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相似,其化学性质相似
12.(2023上·湖南岳阳·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关于CO2与CO的知识总结错误的是
A.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性质:通常情况下,CO2不支持燃烧;CO支持燃烧
C.用途: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气体可作燃料
D.危害: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一氧化碳会引起中毒
13.(2023上·重庆九龙坡·九年级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校考期中)、CuO的固体混合粉末ag,在高温条件下与一定质量的碳恰好完全反应,得到金属混合物,将生成的气体用足量澄清石灰水吸收后得到白色沉淀。则a的数值为
A.3.21 B.4.01 C.3.59 D.7.41
14.(2023上·广东广州·九年级广州市番禺区香江育才实验学校校考阶段练习)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煤炉上放一盆水可防止CO中毒
B.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只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
C.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能产生温室效应
D.重要档案用黑色签字笔书写,是因为墨水有吸附性
二、非选择题
15.(2023上·陕西渭南·九年级校考期末)我国正在深空、深地、深蓝等领域积极抢占科技制高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空间站利用再生技术,可将航天员排出的二氧化碳、水汽和尿液等废弃物回收,转化成氧气、水等生命必需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过多会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
(2)“深地一号·顺北油气田基地”成功勘探出全球最深的油气田,获取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 (填化学式)。
(3)5G基站的建立是深蓝网络空间领域数字基础的有力支撑。5G基站服务器芯片的制造需要用到高纯硅,工业制备高纯硅的化学反应为:,则X的化学式为 ,中Si元素的化合价为 。
16.(2023上·江西九江·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实验一是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中,红磷燃烧现象的是 ;造成实验结果偏小的原因可能是 (写一点)。
(2)实验二是电解水的实验。接通直流电后,a管中产生的气体是 。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水由 组成。
(3)实验三是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7.(2023上·福建三明·九年级永安市第六中学校考阶段练习)碳与碳的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1)如图甲是碳原子结构示意图,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碳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 周期。
(2)碳的单质有多种,如图乙,具有下列结构的碳单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填化学式),可用作铅笔芯的是 (填名称),不同的碳单质其物理性质存在差异的原因是 。
(3)古代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虽年久仍不变色,原因是墨中主要成分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 。
(4)硅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除电子产品的材料中含有硅外,建造房屋的水泥、日常使用的碗碟等,也都是由含硅物质制造出来的,硅的化学性质与碳很相似,太阳镜的玻璃镜片的主要成分是,其中Si元素的化合价为 ,氮化硅是一种耐高温陶瓷材料,工业上制得氮化硅的化学方程式为:(X为氮化硅),则氮化硅的化学式为 ,你推断的理由是 。
18.(2023上·广西·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如图是碳的几种单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小圆圈均代表碳原子。
(1)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较大差异的原因是 。
(2)石墨在一定条件下生成金刚石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保持 C60 化学性质最小的粒子是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3)石墨层与层之间能发生滑动,具有滑腻感,据此请写出它的一种用途: 。
(4)“碳海绵”是已知最轻的固体材料,其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具备高弹性和疏松多孔的结构。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具有吸附性
B.在一定条件下可还原氧化铜
C.常温下化学性质活泼
D.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 CO2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C
3.C
4.B
5.D
6.D
7.D
8.A
9.A
10.B
11.B
12.B
13.B
14.C
15.(1)温室效应
(2)
(3) HCl +4
16.(1) 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红磷的量不足(或装置漏气或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等)
(2) 氢气/H2 氢元素、氧元素
(3)
17.(1) 4 二/2
(2) C60 石墨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3)稳定
(4) +4 Si3N4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
18.(1)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2) 化学 分子
(3)作润滑剂
(4)ABD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