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同步训练题
一、选择题
1.CO2含量增多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CO2的低能捕集、转化和利用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题35-图是以CO2为原料制取炭黑(C)的太阳能工艺简易流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I为分解反应
B.生产过程中Fe3O4可以循环使用
C.该方法有利于减弱全球气候变暖
D.反应Ⅱ中C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
2.金刚石和石墨是常见的碳单质,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构成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大小不同
B.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属于化学变化
C.金刚石和石墨中原子排列方式相同
D.金刚石和石墨在氧气中都不能燃烧
3.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A.证明石墨具有导电性 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A.A B.B C.C D.D
4.化学是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在解决与资源、能源、材料、环境等相关问题中起重要作用,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农业上改漫灌为喷灌或滴灌,有利于保护水资源
B.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作发射火箭的燃料
C.冬季烧煤取暖时,在房间里放一盆水不能防止CO中毒
D.垃圾分类回收处理,能充分利用资源,减少对环境的危害
5.“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下列对劳动项目所涉及的化学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煮水时,若水的硬度大,易结垢 硬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物质
B 用明矾处理较浑浊的天然水 明矾主要起杀菌消毒作用
C 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干冰升华放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
D 用镁制造照明弹 镁在空气中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白烟
A.A B.B C.C D.D
6.我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超级材料”,由三维石墨烯(C)和黑色二氧化钛(TiO2)制成,在阳光照射下两周内可让黑臭水体变清澈,臭味消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技术可助力污染防治 B.石墨烯是含碳的化合物
C.该超级材料属于纯净物 D.二氧化钛是非金属氧化物
7.下列区分物质的方法或试剂选择不正确的是
A.用澄清石灰水来鉴别N2和CO2 B.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C.通过闻气味区分酒精和食醋 D.通过观察颜色来区分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8.实验证明,三氧化二碳()的化学性质与CO相似。下列关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3
B.具有可燃性
C.在一定条件下,能还原氧化铜
D.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9.汶上县2023年12月1日空气质量报告显示:中都文苑公园空气污染指数为36,空气质量级别为Ⅰ级,空气质量状况为优。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能与木炭、石蜡等单质、化合物反应,所以氧气具有助燃性
B.酥脆饼干敞口久置于空气中会变软,是因为空气中有水蒸气
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小,说明空气质量越差
D.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所以二氧化碳是有害气体
10.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取块状大理石 B.制取二氧化碳
C.收集二氧化碳 D.检验二氧化碳
11.“归纳与比较”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CO和CO2的知识归纳不正确的是
A.组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
B.性质: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都能溶于水,都能燃烧等
C.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等;CO可用作冶炼金属等
D.危害:CO2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12.实验小组利用图1装置测定塑料袋中O2和CO2的浓度。塑料袋中充有空气,一段时间后压瘪塑料袋,向瘪塑料袋中吹入一定量的呼出气体。测定结果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0s时开始向塑料袋中吹气 B.曲线①表示CO2浓度的变化
C.50s时O2的浓度等于CO2的浓度 D.呼气时中塑料带内壁有水珠
13.下列二氧化碳的用途与性质对应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它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密度比空气大
B.干冰能作制冷剂是因为干冰升华能吸收大量的热
C.二氧化碳能够制汽水,是因为二氧化碳不能支持呼吸
D.二氧化碳能做温室肥料,是因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14.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除去中混有的少量 通入,点燃
B 除去中少量的 加热固体混合物
C 探究蜡烛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点燃蜡烛,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D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用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A.A B.B C.C D.D
二、非选择题
15.碳元素是人类接触和利用最早的元素之一碳和碳的化合物都是非常重要的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下图是几种碳单质的结构模型。
(1)图1中能表示石墨的是 (填序号)。
(2)科学家成功的从石墨中分离出单层的石墨片也称石墨烯(如图2所示)。石墨烯优异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其他奇特性质正激励着科学家们不断去探索。金刚石与石墨烯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 。
Ⅱ.CO2作为一种碳资源,被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及化学实验。
(3)生产化肥:二氧化碳和氨气可以生产尿素[CO(NH2)2]和碳酸氢铵。合成尿素的反应为CO2+2NH3=CO(NH2)2+X,X的化学式是 。
(4)探究CO2的性质
在缓慢通入二氧化碳的过程中,a、b、c处观察到的现象为 。
16.日常生活用品很多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
(1)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使用了贴金技艺,贴金技艺利用了金具有良好的 性,将黄金锤成极薄的薄片。
(2)下列铜制品的用途中,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 (填字母)。
A.铜火锅 B.铜导线 C.铜钟 D.铜钱
(3)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通常铝制品却很耐腐蚀,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古法炼铁的原理包含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将一定质量的锌粒投入含有CuSO4和FeSO4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若滤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则滤渣中一定含有 ,溶质为 。
17.二氧化碳是空气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物质。
(1)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绿色植物的 作用转变为氧气。
(2)应对全球气候问题我国作出庄严承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请回答:
①“碳中和”中的“碳”的含义与下列名词中“碳”的含义与相同的是 。
A.碳单质 B.碳酸钙 C.碳纤维 D.低碳生活
②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过多容易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为控制空气中CO2的含量,以下建议可行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推广充电汽车,逐步减少燃油汽车
B.开展植树造林,提高城市绿地面积
C.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
(3)按下图所示装置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①A中的实验现象说明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②B装置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8.鉴照古今变化,传承奋进力量。
(1)出行:明朝末年从广州到北京约需半年时间,如今乘坐高铁几个小时便可到达。制造高铁使用了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
(2)记录:古代用墨书写的典籍保存至今而不变色,是因为 ;如今可将信息存储在芯片上,芯片中含有的硅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
①图中 , ;
②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周期;
(3)农业:古代种植农作物使用农家肥,现代常使用化肥,其中农家肥料的腐熟是属于 反应(填“缓慢氧化”或“剧烈氧化”);
(4)工具:“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是古代人对物质构成奥秘的表达;如今可以借助各种精密仪器探索,通过微观图示更清晰地表示物质的构成。“”、“”、“”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如图中表示混合物的是______(填序号)。
A. B. C. D.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1页,共1页
参考答案:
1.D
2.B
3.A
4.B
5.A
6.A
7.D
8.D
9.B
10.C
11.B
12.D
13.C
14.D
15.(1)b
(2)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3)H2O
(4)a、c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色,且c处先变红
16.(1)延展
(2)B
(3)
(4)
(5) Fe、Cu(或铁、铜) ZnSO4
17.(1)光合
(2) D 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 ABC
(3)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干紫色石蕊纸花不变色,湿紫色石蕊纸花变红 H2O+CO2=H2CO3
18.(1)Al/铝
(2) 常温下,碳单质化学性质稳定 8 14 三/3
(3)缓慢氧化
(4)BC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