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分必刷】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必刷卷5 (人教版含解析)


【提分必刷】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必刷卷5(人教版含解析)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乘坐地铁时,请勿高声喧哗”。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
2.一辆汽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直线向山崖行驶,在山崖前某处鸣笛后,经过2s后听到了回声,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则鸣笛时,汽车中的人距山崖的距离是(  )
A.350m B.340m C.330m D.320m
3.关于光的反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只有射到光滑平面上才能发生反射 B.只有在镜面反射中,每条光线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在漫反射中,每条光线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光射到不透明的物体表面上时才会发生反射
4.图所示是在国庆70周年阅兵分列式上,加受油机梯队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时的情景。下列关于加油机和受油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加油机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B.受油机甲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C.受油机乙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D.加油机相对于受油机是运动的
5.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AB段,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
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min
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
6.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
B.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C.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D.光在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7.如图所示,小明同学用毫米刻度尺的一长方形物块的长度做了四次测量,其中测量方法和读数都正确的是(  )
A. B.
C. D.
8.下列对一些常见的估测值恰当的是(  )
A.中学生课桌高度约70mm B.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C.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8.8℃ D.我国高速公路限速120m/s
9.下列情境中,利用物态变化时吸热的是(  )
A.将液态金属倒入模具中来浇铸金属器件
B.外科手术常将液态氯乙烷喷于皮肤局部来辅助降温
C.冬季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上蒙了一层水珠
D.深秋,果实上的霜会增厚
10.俗话说“水涨船高”,则( )
A.“水涨”是以水面为参照物 B.“水涨”是以船舱为参照物
C.“船高”是以水面为参照物 D.“船高”是以地面为参照物
11.当光从玻璃中射入空气中时(  )
A.传播方向一定会发生改变 B.折射角一定大于入射角
C.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随之增大 D.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随之减小
12.汽车的速度是35km/h,优秀短跑运动员的速度是10m/s,在赛道上竞赛的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为0.7km,则三者速度大小比较的结果是(  )
A.汽车的速度最大 B.运动员的速度最大
C.自行车的速度最大 D.无法判断
13.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一个硬币的直径时的情形,则相比较而言最佳的测量方式是( )
A. B. C. D.
14.把一金属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杯中时,从杯中溢出20 g的水,若将该金属块浸没在盛满酒精的杯中时(ρ酒精=0.8 g/cm3),从杯中溢出酒精的质量是(  )
A.10 g B.16 g C.20 g D.36 g
15.下列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其解析错误的是(  )
A.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属于凝固现象
B.冰箱冷冻室侧壁出现的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运输食品时,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可利用干冰的升华来吸热降温
D.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大量的热
1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图乙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时,音调越高
C.图丙中小白兔通过声音的音调判断出叫门的不是妈妈
D.图丁中捕鱼船通过声呐确定鱼群位置是利用了超声波
17.一束光线与水平面成30°角向下照射,如果想要让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沿水平方向射出,则入射角可能是以下角度中的(  )
A.15° B.30° C.60° D.75°
18.下列关于声学现象中正确的是( )
A.医生用听诊器治病是因为听诊器能使振动的振幅增加,使响度增大
B.在雷雨来临时,电光一闪即逝,而雷声却隆隆不断,这是由于雷声经地面、山峦、云层多次反射
C.几个相同的水杯装入不同深度的水,用棍敲击时能发出不同声调的声音,这是因为各水杯振动频率不同
D.公用电话亭都用玻璃做隔音墙,这是因为玻璃能吸收声音
19.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流传着许多朗朗上口、生动形象的诗句,在我们鉴赏这些优美诗句的同时常常能体会出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对下列几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群峰倒彩山浮水”——“群峰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夜半钟声到客船”——根据音调分辨出是钟声
D.“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一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20.为了比较两种新型保温材料甲和乙的保温效果,将这两种保温材料分别做成形状、结 构、厚度完全相同的保温筒,两保温筒内同时分别放置完全相同、温度均为80℃的恒温源,其截面图如图12所示,将两保温筒放在室温为20℃的房间内,每隔10min测量一次两保温筒外表面A点和B点处的温度,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如图13所示,图中图像Ⅰ表示保温材料甲做成的保温筒外表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像Ⅱ表示保温材料乙做成的保温筒外表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实验过程及图像, 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

A.可用单位时间内保温筒外表面的温度变化表示保温效果
B.甲材料的保温效果比乙材料的保温效果好
C.乙材料的保温效果比甲材料的保温效果好
D.如果把两保温筒内80℃的恒温源换成-18℃的恒温源,其它条件不变,则无法比较甲、乙两种保温材料的保温效果
二、填空题
21.如图所示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钻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为了增大蜡烛所成的像,可采取的办法是: (选填“增大”或“减小”)蜡烛到小孔的距离。
22.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在冰面上沿同一直线滑冰,此时两人之间的距离正在不断加大,如果说甲正在倒退,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选填“甲”“乙”或“雪堆”);若两人运动的速度相等,以甲为参照物,则乙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3.飞机从我国“辽宁号”航空母舰的甲板上起飞过程中,以飞机上的座椅为参照物,飞行员是 的。以甲板为参照物,飞行员是 的;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 的物理量。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行驶,可以表述为此汽车每秒钟行驶 m。
24.树在水中的“倒影”是属于光的 现象,而“阳光下的树影”是由于光的 形成。(填“反射”、“折射”或“直线传播”)
25.2004年12月26日,在南亚、东南亚发生强烈地震,引发了海啸,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但在现场却很少发现动物的尸体.人们猜测可能是动物能够听到地震产生的 声波,这种声波的频率小于 赫兹,人耳无法听到.
三、作图题
26.完成下列光路图.
( )
27.如图所示,人在什么范围内能看到窗外一棵树的全部?请作图说明(请将该范围用阴影标明)。
四、实验题
28.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响度的影响因素:
(1)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的现象,说明 。
(2)用更大的力敲击音叉,使其发出更大的声音,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出现的变化是 。
(3)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的结论是:响度与发声体振幅有关, 越大,响度越大。
29.如图甲所示的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图。
(1)在甲图中,点燃玻璃板前面的蜡烛A,拿一支没有点燃的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直到 ;
(2)移去蜡烛B,在其原位置上放置一块白屏,白屏上 ,(填“能”或“不能”)成蜡烛A的清晰的实像。
(3)学面镜成像后,小明回家观察到家里的餐桌桌面上有一块水平的圆形玻璃转盘,距转盘1.6m高处有一盏灯,该灯通过转盘成像如图乙所示。则灯的像距离该灯 m;若用手拨动转盘使其水平旋转,则会观察到灯的像的位置 。(填“改变”或“不变”)
五、计算题
30.一辆货车在小轿车前方1000m处,正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驶,小轿车的速度是25m/s,按照这种速度,要经过多长的时间才能追上货车?
31.小涵和小轩是双胞胎兄弟,他们家到学校的距离为1000m。某次他们一起从家里出发上学,如图是他们这次上学过程的路程s和时间t的关系图像,问:
(1)他们在什么时间在途中相遇?小涵比小轩早多少分钟到学校?
(2)小轩在途中停留了多长时间?他上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保留两位小数)
(3)小轩在上学途中最快的步行速度是多少?
参考答案:
1.A
【分析】本题考查声音的特性。
【详解】请勿高声喧哗指的是勿大声说话,所以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
故选A。
2.A
【详解】由得,在t=2s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为
该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路程为
则汽车司机鸣笛时距离山崖的距离为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C
【详解】A.光不只有射到光滑平面上才能发生反射,光射到凹凸不平的面上也能发生反射,即漫反射,故A错误。
BC.不管在镜面反射还是在漫反射中,每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B错误,C正确;
D.光射到不透明物体表面发生反射,射到透明物体表面一部分发生反射一部分发生折射,故D错误。
故选C。
4.B
【详解】A.加油机相对于地面来说,位置发生了改变,是运动的,故A项错误;
B.受油机甲相对地面来说,位置发生了改变,是运动的,故B项正确;
C.受油机乙相对地面来说,位置发生了改变,是运动的,故C项错误;
D.受油机与加油机受油的时候保持相同的速度,加油机相对于受油机位置没有改变,是静止的,故D项错误。
5.D
【详解】A. 由图知道,该物质从3min开始熔化,到6min结束,所以,在AB段,该物质处于固态,故A错误;
B.由于该物质是晶体,在BC段,该物质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B错误;
C.由图知道,该物质从12min开始凝固,到15min凝固结束,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3min,故C错误;
D.该物质的凝固对应的温度是45℃,凝固点为45℃,故D正确。
故选D。
6.B
【详解】A.由图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者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光路发生了偏折,,但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光在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D
【详解】A.刻度尺没有与被测长方形物块平行,故A错误;
B.被测长方形物块左侧没有与0刻度线或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故B错误;
C.被测长方形物块没有紧靠刻度尺有刻线的一侧,故C错误;
D.被测长方形物块左侧与刻度尺1.00cm刻度线对齐,并且紧靠刻线,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读数为
3.95cm﹣1.00cm=2.95cm
故D正确。
故选D。
8.B
【详解】A.教室里的课桌高约
0.8m=800mm
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
B.成年人的质量在65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50kg左右,故B符合题意;
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C不符合题意;
D.我国高速公路限速120km/h,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B
【详解】A.将液态金属倒入模具中来浇铸金属器件,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要放热。故A错误,故A不符合题意;
B.外科手术常将液态氯乙烷喷于皮肤局部来辅助降温,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要吸热。故B正确。故B符合题意;
C.眼镜温度度较低,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一层水珠,是放热过程。故C错误,故C不符合题意;
D.深秋气温急剧降低,空气中水蒸气会在苹果表面直接凝华成霜,是放热过程。故D错误,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D
【详解】船在水中漂浮,船的位置随水的位置变化,“船”和“水”相对静止;“水涨”说明水在运动,因此可以选取地面为参照物;“船高”,说明船在运动,因此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
故选D。
11.C
【详解】当光从玻璃中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变,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由上述可知,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2.C
【详解】汽车速度为35km/h,运动员速度为
骑自行车速度为
显然自行车的速度是最大的,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3.C
【详解】A.三角尺容易发生倾斜,这样测量出的数值不准确,故A不符合题意;
B.无法确定三角板和直尺垂直,无法测出圆柱体的直径,故B不符合题意;
C.因为是测量圆柱体的直径,需要用两块直角三角板把圆柱体夹在中间,放到刻度尺上测出它的直径.用两块直角三角板的直角边中间的长度代替了圆柱体的直径,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用末端三角板直角边所对的刻度值减去起始端三角板直角边所对的刻度值,即可得出圆柱体的直径.故C符合题意;
D.无法确定两个直尺垂直,故D不符合题意.
14.B
【详解】把一金属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杯中时,从杯中溢出20 g的水,则物体的体积为
若将该金属块浸没在盛满酒精的杯中时,从杯中溢出酒精的质量是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A
【详解】A.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水蒸气变为冰花,属于凝华现象,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冰箱冷冻室侧壁出现的霜是水蒸气变为霜,属于凝华现象,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干冰升华时,固态变为气态,吸收热量,可以到降温的目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大,容易造成更严重的伤害,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6.AD
【详解】A.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该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A正确;
B.钢尺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尺子的振动快慢有关,当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时,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故B错误;
C.不同材料的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小兔子根据音色判断出叫门的不是妈妈,故C错误;
D.捕鱼船通过声呐确定鱼群位置是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来传递信息,故D正确。
故选AD。
17.AD
【详解】由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等于反射角和入射角之和,而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此当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30°,入射角为15°;当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50°,入射角和反射角都为75°,故AD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
故选AD。
18.BC
【分析】(1)响度的大小主要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2)雷电在空中是同时发生的,因为在空气中光速大于声速,所以先看到闪电,闪电过后,雷声在传播的过程中,经许多障碍物多次反射,有隆隆不断的雷声传来;
(3)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4)防止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详解】A、听诊器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提高响度,不是改变的振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雷雨天,云层之间放电,同时引起了空气的振动,产生雷声,雷声在传播的过程中,经地面、山丘等障碍物多次反射,传来隆隆不断的雷声,该选项说法正确;
C、相同的水杯装入不同深度的水,用棍敲击时各水杯振动频率不同,因此能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该选项说法正确;
D、玻璃的表面比较光滑,可以更好的反射声音,使传出的声音比较少,起到了较好的隔音效果,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C.
19.ABD
【详解】A.“群峰倒彩山浮水”——“群峰倒影”类似于平面镜成像,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正确;
B.“风吹草低见牛羊”——当草高时,挡住了进入人眼的光线,所以人们看不见牛羊,说明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正确;
C.音色表示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夜半钟声到客船”——根据音色分辨出是钟声,故C错误;
D.“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一当以水为参照物时,桥是运动的,说明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故D正确。
故选ABD。
20.AC
【详解】A.由图知在相等时间内,乙的温度升高的少,乙材料的保温性能好,故可用单位时间内保温筒外表面的温度变化表示保温效果,故A正确;
BC.根据图像可知,图像的温度变化较慢,说明乙材料的保温效果比甲材料的保温效果好,故B错误,C正确;
D.如果把两保温筒内80℃的恒温源换成-18℃的恒温源,其它条件不变,可以通过相同时间,降低的温度多少来比较甲、乙两种保温材料的保温效果,故D错误。
故选AC。
21. 倒立 实像 减小
【详解】[1][2]由小孔成像原理可知,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3]小孔成像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所以为了增大蜡烛所成的像,可采取的办法是减小蜡烛到小孔的距离。
22. 乙 静止
【详解】[1]甲、乙两人在冰面上沿同一直线滑冰,由图示知,乙在甲的前方,两个之间的距离正在加大,说明乙的速度比甲的大,如果说甲正在倒退,是以乙为参照物,甲与乙的位置在变大。
[2]两人的运动速度相等,以甲为参照物,乙没位置变化,是静止的。
23. 静止 运动 快慢 20
【详解】[1][2]飞机从航母的甲板上起飞过程中,以飞机上的座椅为参照物,飞行员与飞机的座椅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飞行员是静止的;以甲板为参照物,飞行员与甲板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飞行员是运动的。
[3]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4]由于
所以汽车以72km/h的速度行驶,可以表述为此汽车每秒钟行驶20m。
24. 反射 直线传播
【详解】[1]倒影是物体发出的光照到水面上发生反射,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所成的虚像。
[2]影子的形成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
25. 次 20
【详解】[1][2]地震时发出声音的频率特别低,低于20Hz,属于次声波,这种声波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所以人听不到。
26.
【分析】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详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如图所示:
27.
【详解】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作图,人在阴影部分能看到树的全部,如图所示:
28.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被弹开的幅度变大 振幅
【详解】(1)[1]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此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通过乒乓球被弹起呈现音叉的振动,可以将音叉的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2)[2]用更大的力敲击音叉,声音的振动幅度变大,发出更大的声音,可以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变大。
(3)[3]用不同力度来敲击音叉,使得音叉振动的幅度不同,并观察乒乓球弹起的高度,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的结论是:响度与发声体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发出的声音越响,响度越大。
29. 蜡烛B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不能 3.2m 不变
【详解】(1)[1]在甲图中,点燃玻璃板前面的蜡烛A,拿一支没有点燃的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直到蜡烛B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2)[2]平面镜成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所以移去蜡烛B,在其原位置上放置一块白屏,白屏上不能成蜡烛A的清晰的实像。
(3)[3]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所以灯的像距离该灯3.2m。
(4)[4]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若用手拨动转盘使其水平旋转,物的位置不变,所以像的位置也不变。
30.100s
【详解】根据题意,小轿车追上货车时,要多走1000m,两者的速度差为追赶的速度,
所以所用时间:
答案:100s
点睛:重点是速度公式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要理解清楚题中关系,小轿车以两车的速度差追赶货车,追上货车时,小轿车比货车多走的距离即为原来两者相距的距离,所以用相距的距离除以速度差即可求出追赶货车所需时间.
31.(1)4min,3min;(2)8min,1.11m/s;(3)3.33m/s
【详解】解:(1)由图可知,当两人通过的路程相等时,即从家出发后4min时他们相遇;小涵到学校用时12min,小轩到学校用时15min,因为他们同时从家出发,所以小涵比小轩早到学校的时间为
(2)由图可知,小轩从出发后第2min到第10min通过的路程没有变化即静止,因此小轩在途中停留的时间为
已知小轩从出发到学校用时为
通过的路程即家到学校的距离s=1000m,则小轩上学的平均速度为
(3)由图可知,小轩从家到学校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0~2min,通过的路程s1=400m,所用的时间为
则0~2min的平均速度为
第二个阶段为2min~10min,小轩静止即v2=0;第三个阶段为10min~15min,通过的路程为
所用时间为
则10min~15min的平均速度为
即,所以小轩在上学途中最快的步行速度是3.33m/s。
答:(1)他们在从家出发后4min在途中相遇,小涵比小轩早3min到学校;
(2)小轩在途中停留了8min,他上学的平均速度是1.11m/s;
(3)小轩在上学途中最快的步行速度是3.33m/s。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
"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提分必刷】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必刷卷2 (人教版含解析)

下一篇:2023北京师达中学初三9月月考物理(PDF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