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分必刷】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必刷卷2 (人教版含解析)


【提分必刷】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必刷卷2(人教版含解析)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质量和体积都相同的三个空心球,它们的材料分别是铝、铜和铅,则空心部分最大的是( )
A.铝球 B.铜球 C.铅球 D.无法判断
2.下列有关声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
B.能够分辨出不同乐器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
C.利用B超检查身体,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手机铃声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
3.小李在做“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时,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再用装有适量水的量筒测物体的体积,用这种方法较准确测量以下物体密度,合理的是(  )
A.一枚大头针 B.一粒大米 C.比赛用铅球 D.小石块
4.对于以下声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声
B.大声说话就能听到回声
C.“怕得鱼惊不应人”说明固体可以传声
D.利用声呐探测海底的深度,是因为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5.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当将一个物体放在距离这个透镜5cm处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可以观察到(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6.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声说话就能听到回声
B.乐队演出时,可通过音色来识别乐器
C.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响度太小
D.在空气中声音的速度总是 340m/s
7.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表面涂有一层特殊材料,可避免火箭因高速飞行与空气摩擦生热而被烧毁的危险。这种材料能起这种作用的主要原因是(  )
A.材料坚硬,不怕热
B.材料非常光滑,不易与空气产生摩擦生热
C.材料不传热
D.材料温度升高时熔化、汽化吸热
8.生活中有许多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烧开时壶嘴周围冒“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B.炒菜时碘盐和油不宜同时加热,因为碘在高温下很容易升华
C.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是因为锅内气压高液体沸点低
D.用保鲜袋装蔬菜并放入冰箱,为了加快蒸发
9.最早通过实验研究光的色散现象的科学家是(  )
A.牛顿 B.赫兹 C.焦耳 D.欧姆
10.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用铁水浇铸工件是凝固现象,要吸收热量
B.用久的灯泡壁会变黑是因为钨丝先熔化后凝华
C.冰块液化为水,需要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D.人刚从水中出来,感觉冷,是因为皮肤上的水蒸发吸收热量
11.如图,日晷(guǐ)是古代的一种“时钟”,利用太阳光下指针的影子指示不同的时刻,这其中利用的物理原理与如图中各现象相同的是(  )
A. 海市蜃楼
B.水中断笔
C. 小孔成像
D. 露珠下的“叶脉”
12.汽车从远处开来,声音越来越大,是因为( )
A.发声体的振动频率越来越高
B.发声体的音调越来越高
C.汽车加大了油门
D.发声体距离越来越近,响度越来越大
13.坐在甲飞机中的某人,在窗口看到大地向飞机迎面冲来,同时看到乙飞机朝甲飞机反向离去,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甲飞机正向地面俯冲 B.乙飞机一定在作上升运动
C.乙飞机可能与甲飞机同向运动 D.乙飞机可能静止不动
14.下面对老牛和蜜蜂的对话描述正确的是(  )
A.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音调高,牛的叫声响度大
B.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音调低,牛的叫声响度小
C.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响度小,牛的叫声音调高
D.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响度大,牛的叫声音调低
15.在我国的“太空授课”中,女航天员王亚平制造了一个小水球(相当于凸透镜),我们通过水球看到了她的“倒影”,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水球对光具有发散作用
C.“倒影”不能成在光屏上
D.若王亚平距水球距离变近,“倒影”会变大
16.如图是反映新龟兔百米赛跑的 s-t 图像,请根据图像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比赛结果是乌龟获胜
B.比赛开始时,乌龟先出发
C.比赛途中,兔子和乌龟共计相遇三次
D.整个比赛过程中兔子的平均速度较大
1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路径上减弱噪声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18.甲、乙两个实心金属块,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甲、m乙,它们的体积分别为V甲、V乙,它们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已知ρ甲>ρ乙,则下列情况存在的是(  )
A.V甲>V乙,同时m甲>m乙
B.V甲>V乙,同时m甲<m乙
C.V甲<V乙,同时m甲>m乙
D.V甲<V乙,同时m甲<m乙
19.生活处处皆物理,小明对生活中一些数据进行了估算,下列估算合理的有( )
A.周一升国旗时,国歌演奏一遍时间约为46s
B.一枚一元硬币的厚度约为2cm
C.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
D.一名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50mm
20.下列关于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的物体
B.温度计读数时,视线要跟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C.读数时为了准确,应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
D.温度计的玻璃泡要浸没在液体中
二、填空题
21.中国传统音乐“南音”也称“弦管”,演奏时其美妙的声音都是通过物体 产生的。人们可以通过声音的 辨别乐器的种类。音乐厅内壁都用吸音材料,是为了减弱声音的 。
22.单位换算:56m= mm(用科学计数法表示);72km/h= m/s;2h= s。
23.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至 ,最小分度值是 。
24.人耳能听到回声的条件:
(1)
(2)
25.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3.5km= m
(2)12.16nm= dm
(3)2.88m3= cm3
(4)1.68μg= g
(5)3.14g/cm3= kg/m3
三、作图题
26.如图所示中是由空气向水面斜射的一条光线.请你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及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并用箭头标明它们的传播方向.
( )
27.在图中画出从蜡烛上S点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镜面的反射光线。
四、实验题
28.某同学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
(1)实验时,应该选择颗粒 (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冰粒进行实验;
(2)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冰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其熔化过程的特点是 。
29.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时。
(1)如图1所示,组装实验装置时,应当先调整图中 (选填“A”或“B”)的高度;
(2)除了图1中所给的实验器材外,完成本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
(3)在实验过程中老师发现个别小组的操作过程规范正确,但是将水加热至水沸腾所需的时间过长,为了缩短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写两条)① ,② 。水沸腾时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如图2所示, (选填“甲”或“乙”)图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4)如图3所示是某一小组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所绘制的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为 。为了提高水的沸点,换用火力更大的酒精灯加热,这种做法 (选填“可行”或“不可行”);
(5)实验结束后,各小组通过分析与论证,归纳出水沸腾时的特点是:① ;② 。
(6)探究物态变化现象:另一组同学将沸腾的水倒入烧瓶,继续探究液化现象,实验装置如图4(C是温度计)。将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试管A放在装冷水的容器B内,过一段时间,观察到试管A中产生少量的水,这是由于水蒸气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同时可以看到温度计示数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的现象。
五、计算题
30.如图,重庆轨道2号线在李子坝站“穿”居民楼而过,山城的复杂地形造就了全国绝无仅有的震撼景象。吸引众多游客至此来“打卡”。若某辆不停靠站点的空载列车长度120m,行驶速度为72km/h,求:
(1)该列车经过一位在站台上静止站立的乘客需要多少时间?
(2)某位游客张大哥测出该列车完全穿过居民楼的过程中所花的时间为14s,由此可知该居民楼长度为多少?
(3)根据以上信息计算该不停靠站点的空载列车穿楼过程中“完全隐没”在楼中的持续时间。
31.某种合金由两种密度为金属构成,求下列情况下合金的密度:
(1)两种金属的体积相等
(2)两种金属质量相等
参考答案:
1.C
【详解】质量和体积都相同的三个空心球,它们的材料分别是铝、铜和铅,,由可知:铅球的实心部分体积最小,铝球的实心部分体积最大,由于它们的总体积相同,所以则空心部分最大的是铅球,C符合题意.
2.D
【详解】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错误;
B.音色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不同的乐器的音色不同,可以根据音色分辨不同乐器,故B错误;
C.利用B超检查人体疾病就是利用声音能够传递信息的,故C错误;
D.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我们听得到手机铃声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故D正确.
3.D
【详解】AB.因一枚大头针和一粒大米的质量较小,单独测量一枚大头针和一粒大米的质量误差较大,同时一枚大头针和一粒大米的体积也较小,无法用装有适量水的量筒准确测出其体积,用这种方法不能准确测量其密度,故AB不符合题意;
C.比赛用的铅球体积和质量比较大,用量筒和天平无法测量出它的体积和质量,故C不符合题意;
D.用天平可以准确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同时用装有适量水的量筒也能准确测出其体积,用这种方法可以较准确测量其密度,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D
【详解】A.物体振动才能发声,故错误;
B.能否听到回声的条件是回声与原声之间时间间隔在0.1s以上,大声说话不一定能听到回声,故错误;
C.“怕得鱼惊不应人”说明液体可以传声,故错误;
D.声呐利用回声探测海底的深度,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正确。
故选D。
5.D
【详解】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当将一个物体放在距离这个透镜5cm处时,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6.B
【详解】A.要想听到回声必须是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 以上, 回声与声音的响度没有关系,故A错误;B. 乐队演出时,可通过音色来识别乐器,B正确;C. 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次声波频率太低,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不是因为响度太小
故C 错误;D. 声音在真空不能传播;温度为15℃时,声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1).要想听到回声必须是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 以上;(2)了解次声波的频率范围;(3)15℃时,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是340m/s,与温度有关.
7.D
【详解】火箭和空气摩擦产生大量的热量,火箭表面涂了一层特殊材料,特殊材料熔化并汽化时吸收热量,火箭的温度不致很高,保护火箭,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8.B
【详解】A.水烧开时壶嘴周围冒“白气”,这是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错误;
B.炒菜时,若碘盐和油同时加热,固态的碘在高温下极易变成碘蒸气,即碘在高温下很容易发生升华现象;故B正确;
C.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时,水的沸点升高,煮饭菜时高压锅的气压比普通锅内的气压高,所以水沸腾时高压锅内的温度高于普通锅内的温度,故C错误;
D.用保鲜袋装蔬菜,减慢了蔬菜周围的空气流动;放入冰箱,降低了液体的温度,所以减慢了蔬菜内水分的蒸发,故D错误。
故选B。
9.A
【详解】A.牛顿最早研究了光的色散,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分解为多种色光,故A正确;
B.赫兹是德国物理学家,第一个发出并接收了无线电波,故B错误;
C.焦耳研究发现了焦耳定律,故C错误;
D.欧姆研究发现了欧姆定律,故D错误。
故选A。
10.D
【详解】A.用铁水浇铸工件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故A错误;
B.用久的灯泡壁会变黑是因为钨丝先升华后凝华,故B错误;
C.冰块熔化为水,需要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故C错误;
D.人刚从水中出来,感觉冷,是因为皮肤上的水蒸发吸收热量,使人体温度降低,故D正确。
故选D。
11.C
【详解】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当光遇到不透光障碍物后,被障碍物挡住,于是在障碍物后就形成影子,日晷就是利用光沿直线传播。
A.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水中断笔是光的折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故C符合题意;
D.露珠下的“叶脉”是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D
【详解】 解答:因为声音的响度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就越大;
故选D.
点睛:响度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此外,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就越大.
13.B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知道我们平时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并且要会选择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详解】A. 坐在甲飞机中的某人,在窗口看到大地向飞机迎面冲来,所以现在描述大地的运动状态是以飞机和飞行员为参照物的.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将看到甲飞机正向地面俯冲,故本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 如果乙飞机一定在作上升运动,坐在甲飞机中的某人,将会看乙飞机向甲飞机迎面冲来,将不会同时看到乙飞机朝甲飞机反向离去,故本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C. 如果乙飞机与甲飞机同向运动,且其运动速度小于甲飞机,所以坐在甲飞机中的某人,将会同时看到乙飞机朝甲飞机反向离去,故本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 如果飞机静止不动,坐在甲飞机中的某人,将会同时看到乙飞机朝甲飞机反向离去,故本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B.
14.A
【详解】蜜蜂翅膀振动幅度较小,响度较小,振动频率较快,音调较高,牛的声带振动慢,叫声音调低,振幅大,响度大。
故选A。
15.D
【详解】AB.王亚平前的水珠相当于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此时的“倒影”是通过凸透镜成的倒立的、缩小的实像,是光的折射的缘故,故AB错误;
C.“倒影”是凸透镜此时成的倒立、缩小的实像,实像能成在光屏上,故C错误;
D.若王亚平离水球越近,则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可知,物距变小,所以像距变大,像变大,故D正确。
故选D。
16.BCD
【详解】A.由题图可知,兔子在t2时刻到达100m处,乌龟在t3时刻到100m处,且t2比t3小,故兔子先到达终点,兔子获胜,故A错误;
B.由题图可知,兔子是在t1时刻出发的,比乌龟晚出发,故B正确;
C.由兔子和乌龟的s图线相交三次可知,兔子和乌龟相遇三次,故C正确;
D.由于乌龟和兔子通过的路程相等,兔子运动的时间短,说明兔子的平均速度较大,故D正确。
故选BCD。
17.ABC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
B.减弱噪声的方式有三种,分别是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间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公路旁安装隔音墙,减弱了汽车产生的噪声传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正确;
C.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不同的人音色不同,所以能“闻其声而知其人”,故C正确;
D.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D错误。
故选ABC。
18.ACD
【详解】AB.已知ρ甲>ρ乙,当V甲>V乙,由m=ρV可知,则m甲>m乙,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如果ρ甲远大于ρ乙,而V甲略小于V乙,则m甲>m乙,故C符合题意;
D.如果ρ甲略大于ρ乙,且V甲远小于V乙,则m甲<m乙,故D符合题意。
故选ACD。
19.ACD
【详解】A.完整演奏一遍国歌的时间约为46s,故A合理,符合题意;
B.一枚一元硬币的厚度约为2mm,故B不合理,不符合题意;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
故C合理,符合题意;
D.中学生的身高在1.60m左右,也就是1650mm左右,故D合理,符合题意。
故选ACD。
20.ABD
【详解】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否则会损坏温度计.此选项正确;
B、读温度计示数时,视线要跟液柱的上表面相平,否则会造成读数错误.此选项正确;
C、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不能离开被测液体.此选项错误.
D、测量液体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此选项正确;
故选ABD.
21. 振动 音色 反射
【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南音”演奏时其美妙的声音都是通过物体振动产生的。
[2]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人们可以通过声音的音色辨别乐器的种类。
[3]音乐厅一般较大,因为声音的反射可能引起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所以内壁都用吸音材料,是为了减弱声音的反射。
22. 5.6×104 20 7200
【详解】[1]长度的单位换算
56m=56×103mm=5.6×104mm
[2]速度的单位换算
[3]时间的单位换算
2h=2×3600s=7200s
23. 35℃ 42℃ 0.1℃
【详解】[1][2][3]体温计上最小示数和最大示数分别为35℃和42℃,所以它的测量范围是35℃至42℃,最小分度值是0.1℃。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体温计,使用前别忘了“甩一下”。
24. 声源距离障碍物17m以上 障碍物尺寸大于波长
【详解】[1]由得人距离障碍物
[2] 障碍物尺寸大于波长,小于波长声音可以绕过障碍物,听不到回声。
25. 3500 /
【详解】(1)[1]根据长度的换算关系可知
3.5km=3500m
(2)[2]根据长度的换算关系可知
(3)[3]根据体积的换算关系可知
2.88m3=
(4)[4]根据质量的换算关系可知
(5)[5]根据密度的换算关系可知
26.
【详解】分析: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在界面上会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依据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先画出法线,再根据反射角和折射角的变化,大致找到光线的位置,画出即可.
解答:解:先画出法线,这是一条过O点垂直于界面的直线;再在法线的左侧、界面之上,依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OB;最后再在水中、法线的左侧,依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OC.如图所示:
27.
【详解】首先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作出法线,然后根据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28. 较小 温度保持不变
【详解】(1)[1]为了实验过程中,冰块能均匀受热,实验时应该选用较小的冰块进行实验。
(2)[2]由图乙可知,冰块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冰的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可得到其熔化过程的特点是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29. A 秒表 提高水的初温 减少水的质量 甲 99 不可行 继续吸热(或吸收热量) 温度不变 液化 升高
【详解】(1)[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因此必须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即先调整A的高度。
(2)[2]此实验中需要探究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所以用的测量器材有秒表和温度计,实验中已给出了温度计,所以还需要添加秒表。
(3)[3][4]要缩短实验时间,我们可以提高水的初温,或适量减少水的质量或盖上硬纸片来减少热量的损失。
[5]读图可以看出,水沸腾时将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并且小气泡越往上越大,如甲图所示。
(4)[6]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是温度不变,分析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99℃。
[7]想提高水的沸点,换用了火力更大的酒精灯进行加热,这种做法不可行,因为水沸腾后,吸热,温度不变。
(5)[8][9]实验结束后,各小组通过分析与论证,归纳出水沸腾时的特点是:温度达到沸点后继续吸热、温度不变等。
(6)[10][11]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水蒸气在试管A中遇冷,由气态水蒸气液化成液态的水。 由于水蒸气液化成液态的水需要放出热量,所以容器B内的冷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30.(1)6s;(2)160m;(3)2s
【详解】解:(1)已知空载列车行驶速度
v=72km/h=20m/s
该列车经过一位在站台上静止站立的乘客需要的时间
(2)列车完全穿过居民楼的路程
s′=vt′=20m/s×14s=280m
列车穿过居民楼的路程
s楼=s′﹣s车=280m﹣120m=160m
(3)空载列车穿楼过程中“完全隐没”在楼中的路程
s″=s楼﹣s车=160m﹣120m=40m
空载列车穿楼过程中“完全隐没”在楼中的持续时间
答:(1)该列车经过一位在站台上静止站立的乘客需要6s;
(2)该居民楼长度为160m;
(3)不停靠站点的空载列车穿楼过程中“完全隐没”在楼中的持续时间是2s。
31.(1) (2)
【详解】设两种金属的密度分别为1、2,当体积相同时,由ρ得,m11V, m22V,则合金的密度;当质量相等时,由ρ得,V1, V2,V=V1V2,则合金的密度.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
"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北京人朝分校九年级上册10月月考英语(含答案)

下一篇:【提分必刷】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必刷卷5 (人教版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