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国际育才高级中学2023-2024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物理试题(答案)

绝密★启用前
物理卷答案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7小题,共 28分)
1.“物理”二字最早出现在中文中,是取“格物致理”四字的简称,即考察事物的形态和变化,总结研究
它们的规律的意思。同学们要在学习物理知识之外,还要了解物理学家是如何发现物理规律的,领悟并掌
握处理物理问题的思想与方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探究小车运动规律的实验中使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
B. 用质点来替代实际运动物体是采用了理想模型的方法
C. 笛卡尔根据理想斜面实验,得到了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
D. 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实验证实了,在同一地点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快慢不同
【答案】B
【解析】【分析】
解决此题的关键要知道物理常用的研究方法,如理想模型法、等效替代法、控制变量法、比值定义等,难
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本题根据常用的物理研究方法,如理想模型法、等效替代法等,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
A. 在探究小车运动规律的实验中没有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故 A 错误;
B. 用质点来代替实际运动物体是采用了理想模型的方法,故 B正确;
C.伽利略根据理想斜面实验,通过科学的方法合理的外推,得到了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
故 C 错误;
D.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实验,证实了在同一地点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快慢相同,故 D 错误。
故选 B。
2.在某次火灾演练中,小华利用窗帘、床单等拧成绳,从四楼窗户沿绳下滑到地面运动过程的 图像如
图所示。已知小华的质量为6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 1 页,共 12 页
{#{QQABJY4AgggAAhAAARhCUQE4CkMQkAAAAAoGhEAIIAIBAQFABAA=}#}
A. 0 4 内,小华做自由落体运动
B. 4 5 内绳子对小华的作用力是0 4 内的4倍
C. 小华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
D. 小华开始下滑的位置距离地面的高度为10
【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 图象、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以及超重失重问题,明确图象的物理意义是解决问题的关
键。 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图像与坐标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分析绳子
对小华的作用力;当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处于失重状态,由此分
析即可正确求解。
【解答】
4
A.由图像可知, 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则0 4 内,小华的加速度为 = m/s2 = 1m/s21 ,则小华4
此过程中不是做自由落体运动,故 A错误;
B.0 4 内,对小华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1 = 1,得 1 = 1 = ( 1),
4 5 内的加速度大小为 2 = 4m/s
2,4 5 对小华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2 = 2,
得 2 = + 2 = ( + 4),则 2 ≠ 4 1,故 B 错误;
C.小华先加速度向下运动,后减速向下,则小华先处于失重后超重状态,故 C 错误;
4×5
D. 图像与坐标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则小华开始下滑的位置距离地面的高度为 = = m =
2
10m,故 D 正确。
3.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和“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研究,开创了科学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结合的重要
科学研究方法。图 、图 分别表示这两项研究中实验和逻辑推理的过程,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 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合理外推得出小球在斜面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 图 中先在倾角较小的斜面上进行实验,可“冲淡”重力,使时间测量更容易
第 2 页,共 12 页
{#{QQABJY4AgggAAhAAARhCUQE4CkMQkAAAAAoGhEAIIAIBAQFABAA=}#}
C. 图 中斜面倾角减小到零时,小球一定会一直运动下去
D. 图 的实验为“理想实验”,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答案】B
【解析】解:
、伽利略设想物体下落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因为当时无法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所以伽利略通过数学
推导证明如果速度与时间成正比,那么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由于当时用滴水法计算,无法记录自由
落体的较短时间,伽利略设计了让铜球沿阻力很小的斜面滚下,来“冲淡”重力得作用效果,而小球在斜
面上运动的加速度要比它竖直下落的加速度小得多,所用时间长的多,所以容易测量。伽利略做了上百次
实验,并通过抽象思维在实验结果上做了合理外推,故 A 错误,B 正确;
C、图 中斜面倾角减小到零时,由于摩擦力的存在,小球最终会停止运动,故 C 错误;
D、伽利略用抽象思维、数学推导和科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得到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 D 错误。
该题考查了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涉及到学生对于物理常识的理解,这些在平时是需要学生了
解并知道的,看的就是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掌握情况。
根据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和力与运动关系的研究,了解其研究过程中的物理思想与物理的方法。
4.一辆汽车在水平公路上转向时,为防止侧滑,沿曲线减速行驶。关于汽车的速度 及所受合力 的方向,
最可能如下列哪幅图所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解:汽车在水平公路上转弯,汽车做曲线运动,速度方向沿切线方向,同时为了让汽车做曲线运
动,合力 方向应指向凹侧;汽车做减速运动,故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夹角为钝角,故 B 正确,ACD 错
误。
故选: 。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力与物体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速度方向沿曲线的切线方向,合力方向指向
曲线的内测(凹的一侧),分析清楚图示情景,然后答题。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合力的方向指向运动轨迹弯曲的内侧,当物体速度大小不变时,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
第 3 页,共 12 页
{#{QQABJY4AgggAAhAAARhCUQE4CkMQkAAAAAoGhEAIIAIBAQFABAA=}#}
垂直,当物体速度减小时,合力与速度的夹角要大于90°,当物体速度增大时,合力与速度的夹角要小于
90°。
5.如图所示,一物块在水平拉力 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匀速直线运动。若保持 的大小不变,而方向与水平面
成45°角,物块也刚好能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 2 √ 3
A. √ 2 B. √ 2 1 C. D.
2 3
【答案】B
【解析】设物块的质量为 ,拉力水平拉物体时,根据受力平衡可得 =
保持 的大小不变,而方向与水平面成45°角时,根据受力平衡可得 ( sin45 ) = cos45
联合解得 = √ 2 1。
故选 B。
6.翼装飞行极具挑战性和冒险性,堪称“世界极限运动之最”。假设运动员从足够高处由静止下落,通过
调整姿态沿竖直方向运动,运动员所受的阻力与速度的关系为 = 2,运动员和装备的总质量为 ,重力
加速度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运动员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 运动员匀速时的速度大小为√


C. 运动员的加速度为号 时速度大小为√ 2
1
D. 运动员的速度为匀速运动的 时,加速度大小为
2 2
【答案】B
2
【解析】A.运动员下降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 2 = ,解得 = ,运动员的加速度随速

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故 A错误;

B.当 = 0时速度最大,运动员开始匀速运动,则匀速时的速度为 = √ ,故 B 正确;

2
C.当加速度为 时,代入 = 可得 ′ = √ ,故 C 错误;2 2
第 4 页,共 12 页
{#{QQABJY4AgggAAhAAARhCUQE4CkMQkAAAAAoGhEAIIAIBAQFABAA=}#}
1 1
D.当运动员的速度为匀速运动的 时,即 ′′ = √
2 2
2 3
代入 = 可得运动员的加速度大小为 ′′ = ,故 D 错误。
4
故选 B。
7.如图所示,质量为 的斜面体 放在水平面,斜面的倾角 = 30°,质量为 的木块 放在斜面上。木块
1
下滑的加速度 = ,斜面体静止不动,则
4
( )
A. 木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
B. 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等于( + )
√ 3
C. 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水平向右,大小为
8
D. 地面对斜面体无摩擦力作用
【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对木块根据受力求解动摩擦因数,对整体受力分析求解支持力和摩擦
力。
【解答】
A、对木块 受分析知,沿斜面方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 ) ( ) = ,带入数据解得:
√ 3
= ,故 A 错误;
6
B、由于 物体沿斜面加速下滑,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所以木块 处于失重状态,故对整体受力分析知
地面对斜面的支持力小于整体的重力,故 B 错误;
、对整体受力分析,斜面静止不动,由于木块 的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则将其加速度分解到水平方向,
则水平向右的加速度为: √ 3 = (30°) = ,则水平方向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为: = 8
=
√ 3
,方向水平向右,故 C正确,D 错误。
8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 3小题,共 12分)
第 5 页,共 12 页
{#{QQABJY4AgggAAhAAARhCUQE4CkMQkAAAAAoGhEAIIAIBAQFABAA=}#}
8.如图所示,用水平外力 将木块压在竖直墙面上,木块保持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木块所受的重力与墙对木块的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B. 木块所受的重力与墙对木块的静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 墙对木块的弹力大小等于 ,是因为墙发生形变产生的
D. 增大 ,墙对木块的摩擦力将变大
【答案】AC
【解析】 .木块在竖直方向合力为零,即木块所受的重力与墙对木块的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选项 A
正确,B错误;
C.墙对木块的弹力大小等于 ,是因为墙发生形变产生的,选项 C 正确;
D.墙对木块的摩擦力等于木块的重力,则增大 ,墙对木块的摩擦力不变,选项 D 错误。
故选 AC。
9.质量为4 的质点在 平面上做曲线运动,它在 方向的速度 时间图象和 方向的位移 时间图象如图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点的初速度大小为5 / B. 2 末质点速度大小为6 /
C. 质点初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方向垂直 D. 质点所受的合外力为6
【答案】AD
【解析】【分析】能从图象中获取尽量多的信息是解决图象问题的关键,对于矢量的合成应该运用平行四
边形法则,注意右图是位移与时间图象.
【解答】 、 轴方向初速度为 = 3 / , 轴方向初速度 = 4 / ,质点的初速度 2 20 = √ + =
5 / ,故 A 正确;
B、2 末质点速度应该为 = √ 62 + 42 / = 2√ 13 / ,故 B 错误;
第 6 页,共 12 页
{#{QQABJY4AgggAAhAAARhCUQE4CkMQkAAAAAoGhEAIIAIBAQFABAA=}#}
C、合力沿 轴方向,而初速度方向既不在 轴,也不在 轴方向,质点初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方向不垂
直.故 C 错误;
D、 轴方向的加速度 = 1.5 / 2,质点的合力 合 = = 6 .故 D 正确;
故选: 。
10.在电梯中,把一重物置于水平台秤上,台秤与力的传感器相连,电梯从静止开始一直上升,最后停止
运动,传感器的屏幕上显示出其所受的压力与时间的关系( )图像如图所示, = 10 / 2。则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是( )
A. 0 4 内电梯中的物体处于超重状态
B. 18 22 内,电梯中的物体处于先超重再失重状态
C. 从图中可以求出物体的质量
D. 从图中可以找出电梯上升时的最大加速度
【答案】ACD
【解析】A.由图可知,0~4 电梯中的重物对台秤的压力大于重力,重物处于超重状态,故 A 正确;
B.由图可知,4 ~18 匀速上升,压力等于重力,18 ~22 压力小于重力,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故 B 错
误;
.由图可知,4 ~18 匀速上升,所以 = 30 ,重物的质量 = 3 ,
由图可知,0~4 电梯加速上升,加速阶段,当压力 = 50 时,加速度最大,18 ~22 减速上升,减速
阶段,当压力 = 10 时,加速度最大且与压力 = 50 时的加速度一样大,
20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 得最大加速度 = / 2
3
故 CD 正确。
故选 ACD。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 2小题,共 18分)
11.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实验。
第 7 页,共 12 页
{#{QQABJY4AgggAAhAAARhCUQE4CkMQkAAAAAoGhEAIIAIBAQFABAA=}#}
(1)本实验采用的方法是______。(请将正确答案字母写在答题卡上)
A.理想实验法 .控制变量法 .等效替代法 .极限法
(2)对于实验的要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请将正确答案字母写在答题卡上)
A.实验前,需要先测量橡皮条的原长
B.两细线必须长度相等
C.确定力的方向时,应该用铅笔沿着细绳划直线
D.改变拉力进行多次重复实验时,橡皮条与弹簧秤都不能超过弹性限度
(3)在同一次实验中, 1、 2为两个测力计的拉力, 为 1、 2通过平行四边形规则所得合力; ′为 1、 2
的等效力,即用一只测力计时的拉力,则丙图中______(填“ ”或“ ”)比较符合实验事实。
【答案】 (1) ; (2) ;(3)
【解析】(1)本实验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分力与合力作用效果相同。
故选 C。
(2) .实验中需要用到拉力的大小与方向,其中方向为细线的方向,大小由弹簧测力计直接读出,因此不需
要测量橡皮条原长,故 A 错误;
B.两细线不一定要一样长,故 B 错误;
C.确定力的方向时,如果用铅笔沿着细绳划直线,铅笔会碰到细线,导致记录的方向不准确,应该采用两
点确定直线的方法记录力的方向,故 C 错误;
D.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拉力不能过大,实验过程中橡皮条与弹簧秤都不能超过弹性限度,故 D 正确。
故选 D。
(3)当用一只测力计拉橡皮条时,拉力的方向应该与橡皮条的方向共线,则图 比较符合实验事实。
第 8 页,共 12 页
{#{QQABJY4AgggAAhAAARhCUQE4CkMQkAAAAAoGhEAIIAIBAQFABAA=}#}
12.某同学进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将实验器材按图甲所示安装好。已知 为小车和
滑轮的总质量, 为砂和砂桶的总质量,力传感器可测出轻绳中的拉力大小,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
50 。
(1)实验时,以下进行的操作正确和必要的是_________。
A.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先释放小车,再接通电源
B.用天平测出砂和砂桶的总质量
C.将带滑轮的长木板右端垫高,以平衡摩擦力
D.为减小误差,实验中一定要保证砂和砂桶的总质量 远小于小车和滑轮的总质量
(2)正确的实验操作中,某次实验的纸带如图乙,其中每两个计数点之间有四个计时点未画出,则小车运
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 / 2(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3)该同学以加速度 为横坐标,力传感器的示数 为纵坐标,画出的 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
如图所示。已知图线的斜率为 ,则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 =_________。
【答案】 (1) (2)1.6 (3)2
【解析】(1) .释放小车之前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再释放小车,故 A错误;
.绳中拉力可以由力传感器测出,不需要用天平测出砂和砂桶的质量,也不需要使砂和砂桶的总质量
远小于小车和滑轮的总质量 ,故 BD 错误;
C.用力传感器测量绳子的拉力,则力传感器示数的2倍等于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大小,需要平衡摩擦力,故
C 正确。
故选 C。
[(22.33 7.96) 7.96]×10 2
(2)根据逐差法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 / 2 ≈ 1.6 / 2
4×0.12
(3)以小车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2 =

=
2

=
2
解得 = 2 。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 3小题,共 30分)
第 9 页,共 12 页
{#{QQABJY4AgggAAhAAARhCUQE4CkMQkAAAAAoGhEAIIAIBAQFABAA=}#}
13.如图所示,质量 = 40 的木箱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用大小为480 、方向与水平方向成 = 37 的斜
向下推力 推木箱,使木箱做匀加速直线运动,5 末撤去 。木箱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 0.5,不计空
气阻力, 取10 / 2,sin37 = 0.6,cos37 = 0.8,求:
(1)推木箱时地面所受的压力大小;
(2)5 末木箱的速度大小;
(3)撤去推力后木箱还能运动多远。
【答案】解:(1)对木箱受力分析得: + =
联立代入数据解得: = 688 ,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推木箱时地面所受的压力大小: ′ = 688 ,方向竖直向下;
(2)对木箱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 .
5 末木箱的速度大小 =
联立代入数据解得: = 5 / ,

(3)撤去推力后,木箱的加速度大小 1 = = = 5 /
2


根据速度—时间关系可知木箱停止的时间 1 = 1
联立代入数据解得: 1 = 1
2 52
可见撤去推力后木箱继续滑行的距离 = = = 2.5 。
2 1 2×5
【解析】本题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的基本运用,知道加速度是联系力学和运动学的桥梁,难
度不大。
(1)对木箱受力分析,根据竖直方向力的平衡解得;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在推力作用下的加速度,结合速度—时间公式求出木箱的速度;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撤去推力后的加速度,结合速度—位移公式求出木箱继续滑行的距离。
14.以6 / 的速度匀速上升的气球,当升到离地面14.5 高时,从气球上落下一小球,小球的质量为
0.5 ,假设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的阻力大小总等于1 。小球经多长时间到达地面? 取10 / 2。
【答案】解:设小球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为 ,小球与气球脱离后加速度大小为 。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 =
解得: = 12 / 2
第 10 页,共 12 页
{#{QQABJY4AgggAAhAAARhCUQE4CkMQkAAAAAoGhEAIIAIBAQFABAA=}#}
2
小球与气球脱离后上升的高度为 1 = = 1.5 2

小球与气球脱离后上升的时间: 1 = = 0.5
小球下落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 ′
解得: ′ = 8 / 2
1
下落过程由位移公式得: + 1 = ′
2
2 2
解得: 2 = 2
小球运动的总时间: = 1 + 2 = 2.5
答:小球经2.5 到达地面。
【解析】见答案
15.一种巨型娱乐器械可以使人体验超重和失重状态,如图所示。一个可乘坐二十多个人的环形座舱套装
在竖直柱子上,由升降机送上几十米的高处,然后让座舱自由落下。落到一定位置时,制动系统启动,到
地面时刚好停下。已知座舱开始下落时的离地高度为75 ,当落到距地面30 的位置时开始制动,座舱做
匀减速运动。若座舱中小张质量为50 , = 10 / 2,求:
(1)整个过程运动的时间;
(2)求制动过程中加速度大小;
(3)当座舱落到离地面10 的位置时,小张对座舱的压力。
【答案】解:(1)座舱自由落下,由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得:
1
= 2
2 1
解得
1 = 3
第 11 页,共 12 页
{#{QQABJY4AgggAAhAAARhCUQE4CkMQkAAAAAoGhEAIIAIBAQFABAA=}#}
制动系统启动时速度为
= 1 = 30 /
制动时间为

2 = = 2 0 +
2
整个过程运动的时间
= 1 + 2 = 5
(2)(3)当座舱落到离地面10 的位置时处于制动过程,制动过程有
0 2
=
2
=
解得
= 15 / 2
= 1250
由牛顿第三定律,人对座位的压力大小为1250 ,方向竖直向下。
【解析】本题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即可解答。
本题解题关键是分析出座舱运动分两个阶段,即自由落下的匀加速阶段和匀减速阶段。
第 12 页,共 12 页
{#{QQABJY4AgggAAhAAARhCUQE4CkMQkAAAAAoGhEAIIAIBAQFABAA=}#}黄梅育才高中2023年12月月考
高一物理试卷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28分)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探究小车运动规律的实验中使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
B. 用质点来替代实际运动物体是采用了理想模型的方法
C. 笛卡尔根据理想斜面实验,得到了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
D. 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实验证实了,在同一地点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快慢不同
2.在某次火灾演练中,小华利用窗帘、床单等拧成绳,从四楼窗户沿绳下滑到地面运动过程的图像如图所示。已知小华的质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内,小华做自由落体运动 B. 内绳子对小华的作用力是内的倍
C. 小华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 D. 小华开始下滑的位置距离地面的高度为
3.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和“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研究,开创了科学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结合的重要科学研究方法。图、图分别表示这两项研究中实验和逻辑推理的过程,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合理外推得出小球在斜面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 图中先在倾角较小的斜面上进行实验,可“冲淡”重力,使时间测量更容易
C. 图中斜面倾角减小到零时,小球一定会一直运动下去
D. 图的实验为“理想实验”,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4.一辆汽车在水平公路上转向时,为防止侧滑,沿曲线减速行驶。关于汽车的速度及所受合力的方向,最可能如下列哪幅图所示( )
A. B. C. D.
5.如图所示,一物块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匀速直线运动。若保持的大小不变,而方向与水平面成角,物块也刚好能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A. B. C. D.
6.翼装飞行极具挑战性和冒险性,堪称“世界极限运动之最”。假设运动员从足够高处由静止下落,通过调整姿态沿竖直方向运动,运动员所受的阻力与速度的关系为,运动员和装备的总质量为,重力加速度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运动员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 运动员匀速时的速度大小为
C. 运动员的加速度为号时速度大小为 D. 运动员的速度为匀速运动的时,加速度大小为
7.如图,质量为的斜面体放在水平面,斜面的倾角,质量为的木块放在斜面上。木块下滑的加速度,斜面体静止不动,则( )
A. 木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B. 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等于
C. 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水平向右,大小为 D. 地面对斜面体无摩擦力作用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8.如图所示,用水平外力将木块压在竖直墙面上,木块保持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木块所受的重力与墙对木块的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B. 木块所受的重力与墙对木块的静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 墙对木块的弹力大小等于,是因为墙发生形变产生的
D. 增大,墙对木块的摩擦力将变大
9.质量为的质点在平面上做曲线运动,它在方向的速度时间图象和方向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点的初速度大小为 B. 末质点速度大小为
C. 质点初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方向垂直 D. 质点所受的合外力为
10.在电梯中,把一重物置于水平台秤上,台秤与力的传感器相连,电梯从静止开始一直上升,最后停止运动,传感器的屏幕上显示出其所受的压力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内电梯中的物体处于超重状态 B. 内,电梯中的物体处于先超重再失重状态
C. 从图中可以求出物体的质量 D. 从图中可以找出电梯上升时的最大加速度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8分)
11.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实验。
本实验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A.理想实验法 控制变量法 等效替代法 极限法
对于实验的要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实验前,需要先测量橡皮条的原长 C.确定力的方向时,应该用铅笔沿着细绳划直线
B.两细线必须长度相等 D.改变拉力进行多次重复实验时,橡皮条与弹簧秤都不能超过弹性限度
在同一次实验中,、为两个测力计的拉力,为、通过平行四边形规则所得合力;为、的等效力,即用一只测力计时的拉力,则丙图中______填“”或“”比较符合实验事实。
12.某同学进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将实验器材按图甲所示安装好。已知为小车和滑轮的总质量,为砂和砂桶的总质量,力传感器可测出轻绳中的拉力大小,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
实验时,以下进行的操作正确和必要的是_________。
A.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先释放小车,再接通电源
B.用天平测出砂和砂桶的总质量
C.将带滑轮的长木板右端垫高,以平衡摩擦力
D.为减小误差,实验中一定要保证砂和砂桶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和滑轮的总质量
正确的实验操作中,某次实验的纸带如图乙,其中每两个计数点之间有四个计时点未画出,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结果保留位有效数字。
该同学以加速度为横坐标,力传感器的示数为纵坐标,画出的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如图所示。已知图线的斜率为,则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_________。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2分)
13.(14分)如图所示,质量的木箱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用大小为、方向与水平方向成的斜向下推力推木箱,使木箱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末撤去。木箱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不计空气阻力,取,,,求:
推木箱时地面所受的压力大小;
末木箱的速度大小;
撤去推力后木箱还能运动多远。
14.(12分)以的速度匀速上升的气球,当升到离地面高时,从气球上落下一小球,小球的质量为,假设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的阻力大小总等于。小球经多长时间到达地面?取。
15.(16分)一种巨型娱乐器械可以使人体验超重和失重状态,一个可乘坐二十多个人的环形座舱套装在竖直柱子上,由升降机送上几十米的高处,然后让座舱自由落下。落到一定位置时,制动系统启动,到地面时刚好停下。已知座舱开始下落时的离地高度为,当落到距地面的位置时开始制动,座舱做匀减速运动。若座舱中小张质量为,,求:
整个过程运动的时间;
求制动过程中加速度大小;
当座舱落到离地面的位置时,小张对座舱的压力。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精诚高级中学2023-2024上学期高二12月月考化学试卷(PDF无答案)

下一篇: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第二中学附属初中2023-2024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数学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