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秋人教九年级化学期末模拟押题卷
考试时间:60分 满分:100分 考试范围:第一单元~第七单元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B-11 C-12 0-16 Na-23 S-32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计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2023广东湛江市二中海东中学月考)
1. 下列不是利用化学实现的是
A. 开发新的能源 B. 研制新的材料
C. 电脑软件 D. 治理生态环境
(2022山东济南中考)
2. 树立环保意识,践行环境友好生活方式。下列做法中,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 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 B. 减少自驾燃油汽车出行
C. 开发利用氢能等新能源 D. 进一步扩大燃煤发电
(2023广东深圳期中)
3. 深圳生活了大量的客家人,客家人自从南下以来,一直保存着酿黄酒的传统习俗。黄酒的制作主要有以下几步,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熟糯米放凉 B. 加酒曲拌匀
C. 装容器密封 D. 发酵出酒
4. 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空气中的氧气支持燃烧,所以氧气是一种常见的燃料
B. 洁净的空气是一种混合物
C. 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没有任何使用价值
D. 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为78%
(2022广西梧州中考)
5.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加入固体 B. 滴加溶液
C. 读取体积 D. 加热溶液
6. 钼是一种稀土元素,被称为“战争金属”,在军事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如图是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属于非金属元素 B. 相对原子质量为95.96g
C. 原子核内中子数42 D. 原子核外电子数为42
7. 硼酸有杀菌消毒的作用,多用于治疗皮肤渗出性的反应,如硼酸软膏可用于治疗轻度、小面积急性湿疹、急性皮炎、脓疱疮等。硼酸的化学式为H3BO3,则其中硼元素的化合价为
A. +1 B. +2 C. +3 D. +4
(2022江苏泰州中考)
8.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长江水属于纯净物 B. 长期饮用硬水有利人体健康
C. 工业废水需处理达标后排放 D. 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杂质
(2023河南汤阴期中)
9. 分类法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各组物质按照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 氧气、五氧化二磷、海水 B. 汞、氯酸钾、空气
C. 硫、二氧化碳、冰水混合物 D. 氢气、硫酸钠、稀盐酸
(2023河北沧州十四中期末)
10. 用分子观点解释下列现象,错误的是
A. 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B. 花香四溢——分子不停地运动
C. 食物腐败——分子发生变化
D. 酒精挥发——分子间间隔变大
(2023广西北海银海期中)
11. 2022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4个防灾减灾日,主题为“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加油站、加气站内要禁止使用手机扫码支付
B. 电器着火,用自来水扑灭
C. 遭遇火灾,如果火势较大,立即拨打119电话报警
D. 为扑灭森林火灾,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2023云南昆明十中模拟)
12. 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B. CO具有可燃性,可以用作燃料
C. 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所以CO2呈酸性
D. CO有毒,在室内放一盆水无法防止CO中毒
13. 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正确的是
A. 地壳中元素含量
B. 硫元素质量分数
C. 金刚石的结构
D. 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的关系
(2023辽宁鞍山宝得中学期中)
14. 在密闭容器内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一种未知物质W,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物质 氧气 二氧化碳 水蒸气 W
反应前质量/g 50 1 1 23
反应后质量/g 2 45 28 X
A. X的值是0
B. 该反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质量比为44:27
C. 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 该反应中物质W含碳元素的质量为14g
(2023江苏盐城景山中学期中)
15.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若32g甲烷燃烧全部变为CO、CO2和H2O,恢复到室温,测得所得气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60%,则燃烧所耗氧气的质量为
A. 128g B. 112g C. 100g D. 96g
二、填空及简答题(共4小题,计36分)
(2022辽宁辽阳中考)
16. 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氦原子_________。
(2)硅元素_________
(3)2个氢离子_________。
(4)乙醇________。
17.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不少古籍中记载了丰富的化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石油的使用。现在常用石油中分离出的汽油、柴油等作为燃料。该分离过程属于_______(填“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
(2)苏轼《石炭·并引》中有“投泥泼水愈光明”:在高温条件下,碳与水蒸气反应得到一氧化碳和氢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易经》记载有“泽中有火”。有科学史研究者认为这描述的是甲烷气体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的现象。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4)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在提倡“低碳减排”的今天,新型燃料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以水为原料制取的清洁燃料是_______(填化学式)。
(2023辽宁辽河油田实验中学期末)
18. 化学是从微观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关系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甲是___________。
(2)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___________(填微粒符号)。
(3)图2中x=___________,该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形成的离子符号是___________。
(4)图3表示甲、乙、丙三种微粒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三种微粒表示___________种元素。
(5)三种微粒中质量最大的是___________(填“甲”、“乙”或“丙”)。
(2023福建福州日升中学期中)
19. 化学促进能源发展。中科院与福州大学合作发明了一种复合光催化剂,实现了太阳能人工光合成燃料过程,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1)该转化过程中,_______(填“原子”或“分子”)没有发生变化。因此______(填“原子”或“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2)写出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根据图和所学知识,获得以下信息,正确的有 。
A.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 反应前体系中均为氧化物
C. 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 在该反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三、实验及探究题(共2小题,计28分)
(2023广东佛山段考)
20. 制取气体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工氧化碳,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_(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收集二氧化碳应选用装置_______(填字母),检验其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4)若用F装置和另一仪器(除导管外)收集并测量氧气体积,另一仪器名称为____,氧气应从导管______(填“a”或“b”)通入。
21. 天然气作为燃料已进入千家万户,其主要成分是________(填化学式)。它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如果它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什么物质呢?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展开探究。
【提出猜想】生成物中一定有________(填化学式),可能有CO2和CO。
【实验探究】该小组同学将生成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猜想。
【现象与结论】
(1)观察到A中________,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CO2。
(2)观察到D中粉末由黑色变成_______色,证明混合气中含有CO,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交流讨论】
(1)小武认为:从E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能推断出混合气中有一氧化碳,那么B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
(2)小文则提出:从环保的角度看,此装置有一个不足之处,你认为是______。
四、计算题(共1小题,计6分)
(2022贵州六盘水中考)
22. 我国核工业技术世界领先,现已出口到西方发达国家。极硬的陶瓷材料碳化硼(B4C)可用作核反应堆的中子吸收剂,还可用于制造坦克装甲、防弹背心等。在电弧炉中用C与B2O3反应制得B4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B2O3+7CB4C+6CO↑。按此反应,当消耗70千克B2O3时,可制得B4C多少千克?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2023秋人教九年级化学期末模拟押题卷
考试时间:60分 满分:100分 考试范围:第一单元~第七单元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B-11 C-12 0-16 Na-23 S-32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计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2023广东湛江市二中海东中学月考)
1. 下列不是利用化学实现的是
A. 开发新的能源 B. 研制新的材料
C. 电脑软件 D. 治理生态环境
【答案】C
【解析】
【详解】A、开发新能源属于新物质制取,属于化学研究范围,故利用化学可以实现,不符合题意;
B、研制新的材料属于新物质制取,属于化学研究的范围,故利用化学可以实现,不符合题意;
C、电脑软件,属于信息技术研究的范围,故利用化学不可以实现,符合题意;
D、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属于环境保护问题,属于化学研究的范围,故利用化学可以实现,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22山东济南中考)
2. 树立环保意识,践行环境友好生活方式。下列做法中,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 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 B. 减少自驾燃油汽车出行
C. 开发利用氢能等新能源 D. 进一步扩大燃煤发电
【答案】D
【解析】
【详解】A、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有利于环境保护,正确;
B、减少自驾燃油汽车出行,减少有害气体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正确;
C、开发利用氢能等新能源,有利于保护资源和环境,正确;
D、进一步扩大燃煤发电,产生大量有害物质,不利于保护环境,错误。
故选D。
(2023广东深圳期中)
3. 深圳生活了大量客家人,客家人自从南下以来,一直保存着酿黄酒的传统习俗。黄酒的制作主要有以下几步,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熟糯米放凉 B. 加酒曲拌匀
C. 装容器密封 D. 发酵出酒
【答案】D
【解析】
【详解】A、熟糯米放凉过程中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加酒曲拌匀过程中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装容器密封过程中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D、发酵出酒过程中有新的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故选D。
4. 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空气中的氧气支持燃烧,所以氧气是一种常见的燃料
B. 洁净的空气是一种混合物
C. 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没有任何使用价值
D. 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为78%
【答案】B
【解析】
【详解】A、空气中的氧气支持燃烧,所以氧气是一种常见的助燃剂,不是燃料,选项A错误;
B、洁净的空气是由氧气、氮气等气体组成的,属于混合物,选项B正确;
C、稀有气体通电后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所以可用于电光源,如:制作霓虹灯,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有使用价值,选项C错误;
D、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78%,不是质量分数,选项D错误。
故选:B。
(2022广西梧州中考)
5.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加入固体 B. 滴加溶液
C. 读取体积 D. 加热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倾斜,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正确。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胶头滴管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选项错误。
C.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正确。
D.加热溶液,溶液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夹在离试管口三分之一的位置,正确。
故选:B。
6. 钼是一种稀土元素,被称为“战争金属”,在军事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如图是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属于非金属元素 B. 相对原子质量为95.96g
C. 原子核内中子数为42 D. 原子核外电子数为42
【答案】D
【解析】
【详解】A、钼为“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B、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中,最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4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核内中子数约为96-42=54,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则原子核外电子数为42,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7. 硼酸有杀菌消毒作用,多用于治疗皮肤渗出性的反应,如硼酸软膏可用于治疗轻度、小面积急性湿疹、急性皮炎、脓疱疮等。硼酸的化学式为H3BO3,则其中硼元素的化合价为
A. +1 B. +2 C. +3 D. +4
【答案】C
【解析】
【详解】在H3BO3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硼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3+x+(-2)×3=0,解得x=+3,故选C。
(2022江苏泰州中考)
8.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长江水属于纯净物 B. 长期饮用硬水有利人体健康
C. 工业废水需处理达标后排放 D. 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杂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A.长江水中含有水和多种可溶性、不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此选项错误;
B.硬水中含有较多钙镁化合物,长期饮用硬水不利于人体健康,此选项错误;
C.工业废水中含有一些有害物质,需处理达标后排放,此选项正确;
D.过滤可以除去的是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此选项错误:
故选C。
(2023河南汤阴期中)
9. 分类法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各组物质按照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 氧气、五氧化二磷、海水 B. 汞、氯酸钾、空气
C. 硫、二氧化碳、冰水混合物 D. 氢气、硫酸钠、稀盐酸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五氧化二磷是由磷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海水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正确;
B、汞是由汞元素组成的单质,氯酸钾是由氯元素、钾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空气中含有氮气和氧气等,属于混合物,故B不正确;
C、硫是由硫元素组成的单质,二氧化碳是由氧元素和碳元素组成的,属于氧化物,冰水混合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C不正确;
D、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单质,硫酸钠是由钠元素、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但不属于氧化物,稀盐酸是由水和氯化氢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D不正确。
故选A。
(2023河北沧州十四中期末)
10. 用分子观点解释下列现象,错误的是
A. 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B. 花香四溢——分子不停地运动
C. 食物腐败——分子发生变化
D. 酒精挥发——分子间间隔变大
【答案】A
【解析】
【详解】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B、花香四溢,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C、食物腐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故选项解释正确;
D、酒精挥发是因为分子的不断运动,扩散到空气中,分子间作用力减小,分子间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2023广西北海银海期中)
11. 2022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4个防灾减灾日,主题为“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加油站、加气站内要禁止使用手机扫码支付
B. 电器着火,用自来水扑灭
C. 遭遇火灾,如果火势较大,立即拨打119电话报警
D. 为扑灭森林火灾,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答案】B
【解析】
【详解】A、使用手机扫码支付时会产生电火花,所以加油站、加气站内要禁止使用手机扫码支付A正确;
B、自来水能导电,电器着火,用自来水扑灭,易发生触电危险。B错。
C、遭遇火灾,如果火势较大,立即拨打119电话报警。C正确。
D、为扑灭森林火灾,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即用清除可燃物的方法灭火。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B。
(2023云南昆明十中模拟)
12. 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B. CO具有可燃性,可以用作燃料
C. 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所以CO2呈酸性
D. CO有毒,在室内放一盆水无法防止CO中毒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此选项正确;
B. 性质决定用途,因为CO具有可燃性,所以CO可以用作燃料,此选项正确;
C. 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此选项错误;
D. CO有毒,在室内放一盆水无法防止CO中毒,因为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此选项正确。
故选C。
13. 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正确的是
A. 地壳中元素含量
B. 硫元素的质量分数
C. 金刚石的结构
D. 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的关系
【答案】B
【解析】
【详解】A、地壳中元素含量前四位依次是氧、硅、铝、铁,该选项不正确;
B、Na2S、Na2SO3、Na2SO4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依次为、、,则硫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依次为:Na2S、Na2SO3、Na2SO4,该选项正确;
C、选项所示为石墨的结构,该选项错误;
D、化合反应是指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属于交叉关系,该选项错误。
故选B。
(2023辽宁鞍山宝得中学期中)
14. 在密闭容器内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一种未知物质W,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物质 氧气 二氧化碳 水蒸气 W
反应前质量/g 50 1 1 23
反应后质量/g 2 45 28 X
A. X的值是0
B. 该反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质量比为44:27
C. 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 该反应中物质W含碳元素的质量为14g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表格中数据可知,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是50g-2g=48g,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5g-1g=44g;生成水的质量是28g-1g=27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参加反应的W的质量为44g+27g-48g=23g,X的值是0,选项说法正确;
B、由A中的分析可知该反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质量比为44:27,选项说法正确;
C、该反应是W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选项说法正确;
D、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所以该反应中物质W含碳元素的质量为 44g××100%=12g ,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2023江苏盐城景山中学期中)
15.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若32g甲烷燃烧全部变为CO、CO2和H2O,恢复到室温,测得所得气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60%,则燃烧所耗氧气的质量为
A. 128g B. 112g C. 100g D. 96g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元素种类反应前后不变,反应后物质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测得所得气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60%,根据恢复到室温水蒸气变为水,因此气体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混合气,碳元素质量分数是40%,则混合气的质量是,混合气中氧元素质量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甲烷完全反应生成水中氢元素质量为,则氧元素质量是,则燃烧所耗氧气的质量即反应后氧元素总质量36g+64g=100g,故选:C。
二、填空及简答题(共4小题,计36分)
(2022辽宁辽阳中考)
16. 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氦原子_________。
(2)硅元素_________。
(3)2个氢离子_________。
(4)乙醇________。
【答案】(1)He (2)Si
(3)2H+ (4)C2H5OH##C2H6O
【解析】
【小问1详解】
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故氦原子表示为He;
【小问2详解】
硅元素表示为:Si;
【小问3详解】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氢离子表示为:2H+;
【小问4详解】
乙醇的化学式为:C2H5OH。
17.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不少古籍中记载了丰富的化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石油的使用。现在常用石油中分离出的汽油、柴油等作为燃料。该分离过程属于_______(填“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
(2)苏轼《石炭·并引》中有“投泥泼水愈光明”:在高温条件下,碳与水蒸气反应得到一氧化碳和氢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易经》记载有“泽中有火”。有科学史研究者认为这描述的是甲烷气体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的现象。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4)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在提倡“低碳减排”的今天,新型燃料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以水为原料制取的清洁燃料是_______(填化学式)。
【答案】17. 物理变化
18.
19.
20. H2
【解析】
【小问1详解】
石油分离出汽油、柴油等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至少利用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进行分离,属于物理变化。
【小问2详解】
在高温条件下,碳与水蒸气反应得到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在点燃的条件下,甲烷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以水为原料制取的清洁燃料是氢气,且氢气燃烧只生成水,属于清洁能源,化学式为H2。
(2023辽宁辽河油田实验中学期末)
18. 化学是从微观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关系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甲是___________。
(2)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___________(填微粒符号)。
(3)图2中x=___________,该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形成的离子符号是___________。
(4)图3表示甲、乙、丙三种微粒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三种微粒表示___________种元素。
(5)三种微粒中质量最大的是___________(填“甲”、“乙”或“丙”)。
【答案】(1)原子 (2)Na+、Cl-
(3) ①. 38 ②. Sr2+
(4)二##2 (5)甲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微粒甲既能够构成分子,还能够形成离子,则甲为原子,故填原子。
【小问2详解】
氯化钠有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其符号分别为Na+、Cl-,故填Na+、Cl-。
【小问3详解】
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则图2中x=2+8+18+8+2=38,故填38;
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失去最外层的2个电子,形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的阳离子,该离子的符号为Sr2+,故填Sr2+。
【小问4详解】
由图可知,微粒甲中的质子数为2,微粒乙中的质子数为1,微粒丙中的质子数为2,由元素的概念可知,三种微粒表示二种元素。
【小问5详解】
由图可知,微粒甲中的核内有2个质子和2个中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为4微粒乙中核内有1个质子和1个中子,相对原子质量为2,微粒丙中核内的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为3,则三种微粒中质量最大的是甲,故填甲。
(2023福建福州日升中学期中)
19. 化学促进能源发展。中科院与福州大学合作发明了一种复合光催化剂,实现了太阳能人工光合成燃料过程,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1)该转化过程中,_______(填“原子”或“分子”)没有发生变化。因此______(填“原子”或“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2)写出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根据图和所学知识,获得以下信息,正确的有 。
A.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 反应前体系中均为氧化物
C. 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 在该反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答案】(1) ①. 原子 ②. 原子
(2)
(3)BD
【解析】
【小问1详解】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原子没有发生变化;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该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水在催化剂和光照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A、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是化合反应,故A错误;
B、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由物质的组成可知,反应前体系中的物质是二氧化碳和水,均为氧化物,故B正确;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前提是在化学变化中,故C错误;
D、在该反应中,有单质氧气生成,氧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改变,故D正确。
故选BD。
三、实验及探究题(共2小题,计28分)
(2023广东佛山段考)
20. 制取气体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工氧化碳,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_(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收集二氧化碳应选用装置_______(填字母),检验其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4)若用F装置和另一仪器(除导管外)收集并测量氧气体积,另一仪器名称为____,氧气应从导管______(填“a”或“b”)通入。
【答案】20. 长颈漏斗
21. ①. A ②.
22. ①. D ②. 将燃着的条置于瓶口,若木条熄灭,则已集满
23. ①. 量筒 ②. b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仪器①为长颈漏斗。
【小问2详解】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为固液常温反应,发生装置选A;
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可与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成分反应,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D作为收集装置;
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助燃,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瓶口,若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气体已经集满。
【小问4详解】
若想收集并测量氧气体积,则可连接量筒,通过量取排出的水的体积,则可知道收集氧气的体积;
氧气密度比水小,则气体应从b端通入。
21. 天然气作为燃料已进入千家万户,其主要成分是________(填化学式)。它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如果它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什么物质呢?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展开探究。
【提出猜想】生成物中一定有________(填化学式),可能有CO2和CO。
【实验探究】该小组同学将生成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猜想。
【现象与结论】
(1)观察到A中________,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CO2。
(2)观察到D中粉末由黑色变成_______色,证明混合气中含有CO,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交流讨论】
(1)小武认为:从E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能推断出混合气中有一氧化碳,那么B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
(2)小文则提出:从环保的角度看,此装置有一个不足之处,你认为是______。
【答案】 ①. CH4 ②. H2O ③.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④. 红(或紫红)##红##紫红 ⑤. ⑥. 除去混合气中的二氧化碳 ⑦. 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解析】
【详解】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为CH4。
提出猜想:甲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所以其燃烧后的产物中一定有水,故填H2O。
现象与结论:
(1)因为二氧化碳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当观察到A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2)一氧化碳可以还原氧化铜,所以观察到D中粉末由黑色变成红色或紫红色,证明混合气中含有CO;
D中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交流讨论:
(1)B中NaOH溶液与混合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除去了二氧化碳,所以若E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混合气中有一氧化碳,且其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
(2)该反应中有大气污染物一氧化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所以应该在装置末尾添加尾气吸收或处理装置,防止其排放到空气中。
四、计算题(共1小题,计6分)
(2022贵州六盘水中考)
22. 我国核工业技术世界领先,现已出口到西方发达国家。极硬的陶瓷材料碳化硼(B4C)可用作核反应堆的中子吸收剂,还可用于制造坦克装甲、防弹背心等。在电弧炉中用C与B2O3反应制得B4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B2O3+7CB4C+6CO↑。按此反应,当消耗70千克B2O3时,可制得B4C多少千克?
【答案】解:设可制得B4C的质量为x
x=28kg
答:可制得B4C28千克。
【解析】
【分析】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中物质相对分子质量之比等于实际质量之比。
【详解】见解析。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