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一、填空(共16分,每空1分)
1. 请给下列数据中补上合适的单位或完成单位换算.
(1)72km/h=   m/s;
(2)一个初中生的身高约为160    .
【答案】(1)20
(2)厘米(cm)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1)根据速度的单位换算,72km/h=20m/s;(2)一个初中生的身高约为160cm 。
【分析】根据速度的单位换算解答;根据中学生的高度,结合数据填写单位。
2.我国古书上记载有“人在大舟中闭牖(牖指门窗),舟行而人不觉动”,这是对运动和静止    的生动描述,其中“人不觉动”是以    为参照物的.
【答案】相对性;人
【知识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解答】解:(1)人在舟里坐着,舟是行驶的,但是人感觉不动.原因是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同一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结论就不同.说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人不觉动”被研究的物体是船,船是静止的,船和人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所以选择人为参照物.
故答案为:相对性;人.
【分析】选择参照物时,首先确定被研究的物体,如果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一定选择一个和被研究的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如果物体是静止的为参照物,一定选择一个和被研究的物体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的物体为参照物. 
3. 如图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在这些实验中用到的探究方法叫    。
【答案】振动;转换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解答】根据图像,发声的鼓面使纸屑跳动,发声的扬声器上,纸屑跳动,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可知正在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实验中,利用其他物体反应发声体在振动,利用的探究方法叫转换法。
【分析】发声体在振动,利用其他物体反应发声体的振动,是转换法。
4. 在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不同高度的水,如图所示,当你用嘴贴着瓶口用同样大的力吹气时,你听到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有高有低,这是靠   振动发声(选填“空气”或“水”)。
【答案】音调;空气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玻璃瓶里装不同高度的水,贴着瓶口吹气时,瓶中的空气振动发声,由于空气柱长度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声音的音调有高有低。
【分析】吹气时,空气振动发声;空气的长度不同,频率不同,音调不同。
5. 小明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   形成的,当他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侧壁上,这是因为湿布中的水发生了   而造成的。(选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凝华;凝固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凝华及凝华放热
【解析】【解答】冰箱冷冻室的侧壁上的霜,是水蒸气直接变为固体的现象,是凝华形成的,湿抹布粘在了侧壁上,是湿布中的水变为固体,是凝固现象。
【分析】气体直接变为固体,是凝华现象;液体变为固体,是凝固现象。
6.(2022八上·南昌期中)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员可以从嘈杂的音乐中听出其中包含的乐器种类。这是依据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   不同。听广播时,我们可以轻易区分是男生合唱还是女生合唱,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不同。
【答案】音色;音色
【知识点】音色
【解析】【解答】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员可以从嘈杂的音乐中听出其中包含的乐器种类。这是依据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由于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因此听广播时,我们可以轻易区分是男生合唱还是女生合唱。
【分析】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通过音色辨别发声体。
7. 农民晒粮食的时候,要把粮食放在向阳的地方,这是通过升高粮食的    来加快粮食中水分的蒸发的;还要把粮食摊开,这是通过增大粮食的    来加快粮食中水分的蒸发的。
【答案】温度;表面积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解答】粮食晒在阳光下,温度升高,加快粮食中水分的蒸发的;把粮食摊开,增大了粮食的表面积来加快粮食中水分的蒸发的。
【分析】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蒸发加快。
8.如图是苹果下落过程中拍摄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0.1s曝光一次,由此可判断苹果的运动是   运动(匀速/变速),照片上A与B的间距,所对应的苹果的实际运动路程为60cm,则苹果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   m/s。
【答案】变速;2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根据图像,在相同时间内,苹果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速度在变大,是变速运动;根据图像,AB间的时间为0.1s×3=0.3s,速度为。
【分析】相同时间的路程不同,速度不同;根据,计算速度。
二、选择题(共14分.9~12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第13、14小题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全部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
9.(2022八上·全南期中)下列估计值中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一层楼高约为300mm
B.成人步行的速度大约为1.5m/s
C.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约为20dm
D.升国旗时演奏国歌的时间约为5min
【答案】B
【知识点】时间的估测;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A.一层楼高约为3m,即3000mm,A不符合题意;
B.成人一般在1s内通过的路程是1.5m左右,即成人步行的速度大约为1.5m/s,B符合题意;
C.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约20cm,即2dm,C不符合题意;
D.升国旗时演奏国歌的时间约46s,不到1min,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速度、时间,结合实际数据解答。
10.(2023八上·绥德月考)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开始沸腾以后,碗中的水将(  )
A.不会沸腾,温度能够达到水的沸点
B.不会沸腾,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沸点
C.同时沸腾
D.稍后沸腾
【答案】A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解答】锅里的水和碗里的水温度始终相等,当锅里的水开始沸腾以后,碗中的水温度达到沸点,但是碗里的水不能继续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A正确。
故选A。
【分析】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且持续吸收热量。
11. 管乐器在演奏中用手指堵住不同位置的孔时,就能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了乐音的(  )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速度
【答案】C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演奏管乐器时,手指堵住不同位置的孔,改变空气柱的长度,频率改变,改变了乐音的音调,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发声体的长度改变,频率改变,音调改变。
12. 如图所示的情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在行驶的帆船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B.空中的雨滴相对于正在行驶的帆船是静止的
C.空中的雨滴相对于牛是静止的
D.地面上的人相对于大地是静止的
【答案】D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A.正在行驶的帆船相对于地面,有位置变化,是静止的,A不符合题意;
B.空中的雨滴相对于正在行驶的帆船,有位置变化,是静止的,B不符合题意;
C.空中的雨滴相对于牛有位置变化,是静止的,C不符合题意;
D.地面上的人相对于大地没有位置变化,是静止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变化是静止的,有位置变化,是运动的。
13.(2018八上·青岛期末)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我们听到的上课铃声是由铃的振动产生的
B.太空行走的宇航员之间可以直接对话
C.噪声监测装置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
D.工人师傅们通过听机器产生的次声波来判断其工作状况
【答案】B,C,D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解析】【解答】A、铃的振动发出声音。此选项正确;
B、太空行走的宇航员之间不可以直接对话,因为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太空中没有空气。此选项错误;
C、噪声监测装置不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只能测量出噪声的等级。此选项错误;
D、工人师傅们通过听机器产生的声波来判断其工作状况,不是次声波,次声波是听不到的。此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CD。
【分析】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14.(2018八上·黄岛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气很冷时,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一种凝固现象
B.“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热
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水分蒸发带走热量
D.衣柜中的樟脑丸变小,这是一种汽化现象
【答案】B,C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蒸发及其现象;升华及升华吸热;凝华及凝华放热
【解析】【解答】A、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A不符合题意;
B、熔化吸热,使气温降低,所以化雪冷,B符合题意;
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身上有很多水,水分蒸发吸热,使人体表温度降低,C符合题意;
D、樟脑丸变小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升华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C。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5题7分,第16题7分,第17题8分,共22分)
15.(2018九上·黑龙江期中)一艘测量船将一束超声波垂直向海底发射,测出从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反射回波所用时间是4s,已知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问:这处海底深度是多少?
【答案】解:从发射超声波到达海底的时间为: ;超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 ,
海底深度: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声音的速度和路程计算公式计算总路程。
16. 如图所示,是根据王爷爷驾驶汽车在某段平直高速公路上行驶时记录的数据,描绘出的s﹣t图像。请你根据图像
(1)20min~50min时间段内汽车的速度;
(2)0~50min时间段内汽车的平均速度。
【答案】(1)解: 由图可知,20min~50min时间段内汽车行驶的路程,s1=80km﹣40km=40km,
则20min~50min时间段内汽车的速度:;
答:20min~50min时间段内汽车的速度为80km/h;
(2)解: 由图可知,0~50min时间段内汽车行驶的路程:s=80km,
5~50min时间段内汽车的平均速度:。
答:0~50min时间段内汽车的平均速度为96km/h。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计算速度大小;
(2)根据路程和对应的时间,利用计算速度。
17. 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速度给很多人带来了便捷惬意的生活体验,也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如表所示是G4809次列车运行时刻表:
站名 上饶 鹰潭北 抚州东 南昌西
里程/km 0 113 156 253
到站时间 始发站 21:03 21:19 21:47
发车时间 20:38 21:05 21:21 21:50
求:
(1)G4809次列车从上饶开往南昌西的运行时间;
(2)G4809次列车从上饶到南昌西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答案】(1)解: 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可得:
G4809次列车从上饶开往南昌西的运行时间:t=21:47﹣20:38=1h9min=7.15h,
答:G4809次列车从上饶开往南昌西的运行时间为1.15h;
(2)解: 从上饶开往南昌西的里程:s=253km,
则G4809次列车从上饶到南昌西的平均速度:。
答:G4809次列车从上饶到南昌西的平均速度是220km/h。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列车的发车时间和到站时间,计算运行时间;
(2)利用,计算速度。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8.
(1)图1中,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测得物体的长度是   cm,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   。
(2)如图2所示,机械停表读数是    min    s。
(3)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原理制成的;如图3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是    ℃。
【答案】(1)1mm;1.60cm;误差
(2)5;37.5
(3)热胀冷缩;-3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时间及其测量;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1)图1中,刻度尺上,最小的长度为1mm,则分度值是1mm,物体的长度为7.60cm-6.00cm=1.60cm,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误差不可避免;
(2)如图2,机械停表的分钟超过5后半格,秒钟读取超过30s的数值,示数为37.5s,停表读数为5min37.5s;
(3)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如图3,根据温度计液柱位置在零下,读数是-3℃。
【分析】(1)刻度处上最小的长度是分度值;根据物体对应刻度处的位置,测量长度;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间的差异;
(2)根据分钟指针判断秒钟指针位置,结合指针位置,读取示数;
(3)液体温度计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工作;根据液柱位置, 测量温度。
19. 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1)本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    (填“较大”或“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    (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2)实验中测得AB长度为30cm,AC长度为60cm,小车通过AC段所用时间为5s,小车通过AB段所用时间为3s,则小车通过下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m/s,通过计算判定小车在AC斜面上做    运动(填“匀速”或“加速”);小车在运动过程中,经过路程AC中点处的速度为v1,在通过路程AC所用时间中点时的速度为v2,则v1   v2(选“大于”、“小于”或“等于”)。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停表,如果小车离开A处一小会儿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小车通过AC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偏    (填“大”或“小”)。
【答案】(1)v=s/t;较小;时间
(2)0.15;加速;大于
(3)大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解析】【解答】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时,
(1)测量速度时,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根据进行测量,实验时,斜面的倾角较小,可以减小测量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2)根据路程和时间,小车通过下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上半程和下半程路程相同,上半程时间为3s,下半程时间为2s,速度在变大,小车在AC斜面上做加速运动;小车在运动时,经过路程AC中点时,时间已过一半,此时速度为v1,在通过时间中点时,路程未过半,在路程中点上方,此时的速度为v2,由于小车在加速,则v1大于v2;
(3)如果小车离开A处一小会儿后才开始计时,计时偏晚,测量的时间偏小,计算小车通过AC段的平均速度偏大。
【分析】(1)测量速度的公式是,斜面的坡度小,便于测量时间;
(2)根据,计算速度;斜面上的小车在加速运动;
(3)测量时间偏小,计算速度偏大。
20. 如图,是有关声现象的三个实验图。
(1)如图甲所示,当瓶中空气不断被抽出时,可听到铃声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由此推理可知:   。但现有的抽气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即实验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空。在这种情况下,你得出这一结论的方法是   (选填“A、B、C、D”)
A.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得出的
B.用实验直接证实的
C.通过理论推导出来的
D.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的推理得出的
(2)如图乙所示,用小纸片来反映鼓面的振动情况,这是物理学常用的   法。此实验表明   越大,响度越大。
(3)如图丙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两次用的力一样大,改变了振动的   ,从而能够听出卡片声音的   选填“响度”或“音调”发生了变化。
【答案】(1)变小;真空不能传声;D
(2)转换;振幅
(3)频率;音调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1)如图甲,当瓶中空气不断被抽出时,瓶中空气减少,铃声变小,若将瓶抽成真空,没有物质传播声音,不能听到声音,推理可知:真空不能传声;实际上,实验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空,得出这一结论的方法,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的推理得出的,D符合题意;
(2)如图乙,用小纸片来反映鼓面的振动,将不容易观察的微小振动变为纸片跳起,用的是转换法;而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如图丙,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改变了振动快慢,频率在改变,声音的音调发生了变化。
【分析】(1)传播声音的介质减少,声音减小;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2)利用纸片被弹起,反射发声体在振动;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发声体的频率改变,音调在改变。
21. 如图所示,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温度计刚插入热水时,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原因是   。
(2)实验过程中,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第4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值为   ℃,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由下表可知水的沸点为   ℃.由此可判断当地的气压   (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88 90 92 94   98 98 98 98
(3)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你认为水沸腾的特点是   。
(4)为了缩短实验时间,你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写出一条)
(5)某实验小组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丙中a、b所示。则图丙中   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答案】(1)水蒸气温度计表面液化成小水珠
(2)96;98;低于
(3)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4)减少烧杯中水的质量
(5)a
【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解答】探究水沸腾的实验中:
(1)温度计刚插入热水时,水蒸气在温度计表面遇冷,液化成小水珠,管壁模糊;
(2)根据图乙,温度计分度值1℃,液柱在90上6格,为96℃,由实验记录表,沸腾时,温度不变,为98℃,可知水的沸点为98℃,水的沸点随大气压降低而降低,判断当地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3)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4)可以减少烧杯中水的质量,来缩短加热到沸腾的实验时间;
(5)根据图丙,水在沸腾时,上下温度相同,水底的气泡上升变大,a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分析】(1)水蒸气遇冷,变为液体,是液化现象;
(2)根据温度计液柱位置,测量温度;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不变的温度是沸点;沸点和大气压有关;
(3)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4)减少质量,可以缩短加热时间;
(5)水沸腾时,水底的气泡上升变大。
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一、填空(共16分,每空1分)
1. 请给下列数据中补上合适的单位或完成单位换算.
(1)72km/h=   m/s;
(2)一个初中生的身高约为160    .
2.我国古书上记载有“人在大舟中闭牖(牖指门窗),舟行而人不觉动”,这是对运动和静止    的生动描述,其中“人不觉动”是以    为参照物的.
3. 如图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在这些实验中用到的探究方法叫    。
4. 在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不同高度的水,如图所示,当你用嘴贴着瓶口用同样大的力吹气时,你听到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有高有低,这是靠   振动发声(选填“空气”或“水”)。
5. 小明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   形成的,当他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侧壁上,这是因为湿布中的水发生了   而造成的。(选填物态变化名称)
6.(2022八上·南昌期中)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员可以从嘈杂的音乐中听出其中包含的乐器种类。这是依据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   不同。听广播时,我们可以轻易区分是男生合唱还是女生合唱,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不同。
7. 农民晒粮食的时候,要把粮食放在向阳的地方,这是通过升高粮食的    来加快粮食中水分的蒸发的;还要把粮食摊开,这是通过增大粮食的    来加快粮食中水分的蒸发的。
8.如图是苹果下落过程中拍摄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0.1s曝光一次,由此可判断苹果的运动是   运动(匀速/变速),照片上A与B的间距,所对应的苹果的实际运动路程为60cm,则苹果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   m/s。
二、选择题(共14分.9~12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第13、14小题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全部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
9.(2022八上·全南期中)下列估计值中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一层楼高约为300mm
B.成人步行的速度大约为1.5m/s
C.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约为20dm
D.升国旗时演奏国歌的时间约为5min
10.(2023八上·绥德月考)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开始沸腾以后,碗中的水将(  )
A.不会沸腾,温度能够达到水的沸点
B.不会沸腾,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沸点
C.同时沸腾
D.稍后沸腾
11. 管乐器在演奏中用手指堵住不同位置的孔时,就能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了乐音的(  )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速度
12. 如图所示的情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在行驶的帆船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B.空中的雨滴相对于正在行驶的帆船是静止的
C.空中的雨滴相对于牛是静止的
D.地面上的人相对于大地是静止的
13.(2018八上·青岛期末)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我们听到的上课铃声是由铃的振动产生的
B.太空行走的宇航员之间可以直接对话
C.噪声监测装置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
D.工人师傅们通过听机器产生的次声波来判断其工作状况
14.(2018八上·黄岛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气很冷时,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一种凝固现象
B.“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热
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水分蒸发带走热量
D.衣柜中的樟脑丸变小,这是一种汽化现象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5题7分,第16题7分,第17题8分,共22分)
15.(2018九上·黑龙江期中)一艘测量船将一束超声波垂直向海底发射,测出从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反射回波所用时间是4s,已知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问:这处海底深度是多少?
16. 如图所示,是根据王爷爷驾驶汽车在某段平直高速公路上行驶时记录的数据,描绘出的s﹣t图像。请你根据图像
(1)20min~50min时间段内汽车的速度;
(2)0~50min时间段内汽车的平均速度。
17. 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速度给很多人带来了便捷惬意的生活体验,也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如表所示是G4809次列车运行时刻表:
站名 上饶 鹰潭北 抚州东 南昌西
里程/km 0 113 156 253
到站时间 始发站 21:03 21:19 21:47
发车时间 20:38 21:05 21:21 21:50
求:
(1)G4809次列车从上饶开往南昌西的运行时间;
(2)G4809次列车从上饶到南昌西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8.
(1)图1中,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测得物体的长度是   cm,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   。
(2)如图2所示,机械停表读数是    min    s。
(3)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原理制成的;如图3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是    ℃。
19. 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1)本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    (填“较大”或“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    (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2)实验中测得AB长度为30cm,AC长度为60cm,小车通过AC段所用时间为5s,小车通过AB段所用时间为3s,则小车通过下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m/s,通过计算判定小车在AC斜面上做    运动(填“匀速”或“加速”);小车在运动过程中,经过路程AC中点处的速度为v1,在通过路程AC所用时间中点时的速度为v2,则v1   v2(选“大于”、“小于”或“等于”)。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停表,如果小车离开A处一小会儿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小车通过AC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偏    (填“大”或“小”)。
20. 如图,是有关声现象的三个实验图。
(1)如图甲所示,当瓶中空气不断被抽出时,可听到铃声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由此推理可知:   。但现有的抽气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即实验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空。在这种情况下,你得出这一结论的方法是   (选填“A、B、C、D”)
A.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得出的
B.用实验直接证实的
C.通过理论推导出来的
D.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的推理得出的
(2)如图乙所示,用小纸片来反映鼓面的振动情况,这是物理学常用的   法。此实验表明   越大,响度越大。
(3)如图丙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两次用的力一样大,改变了振动的   ,从而能够听出卡片声音的   选填“响度”或“音调”发生了变化。
21. 如图所示,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温度计刚插入热水时,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原因是   。
(2)实验过程中,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第4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值为   ℃,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由下表可知水的沸点为   ℃.由此可判断当地的气压   (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88 90 92 94   98 98 98 98
(3)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你认为水沸腾的特点是   。
(4)为了缩短实验时间,你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写出一条)
(5)某实验小组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丙中a、b所示。则图丙中   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20
(2)厘米(cm)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1)根据速度的单位换算,72km/h=20m/s;(2)一个初中生的身高约为160cm 。
【分析】根据速度的单位换算解答;根据中学生的高度,结合数据填写单位。
2.【答案】相对性;人
【知识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解答】解:(1)人在舟里坐着,舟是行驶的,但是人感觉不动.原因是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同一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结论就不同.说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人不觉动”被研究的物体是船,船是静止的,船和人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所以选择人为参照物.
故答案为:相对性;人.
【分析】选择参照物时,首先确定被研究的物体,如果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一定选择一个和被研究的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如果物体是静止的为参照物,一定选择一个和被研究的物体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的物体为参照物. 
3.【答案】振动;转换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解答】根据图像,发声的鼓面使纸屑跳动,发声的扬声器上,纸屑跳动,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可知正在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实验中,利用其他物体反应发声体在振动,利用的探究方法叫转换法。
【分析】发声体在振动,利用其他物体反应发声体的振动,是转换法。
4.【答案】音调;空气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玻璃瓶里装不同高度的水,贴着瓶口吹气时,瓶中的空气振动发声,由于空气柱长度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声音的音调有高有低。
【分析】吹气时,空气振动发声;空气的长度不同,频率不同,音调不同。
5.【答案】凝华;凝固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凝华及凝华放热
【解析】【解答】冰箱冷冻室的侧壁上的霜,是水蒸气直接变为固体的现象,是凝华形成的,湿抹布粘在了侧壁上,是湿布中的水变为固体,是凝固现象。
【分析】气体直接变为固体,是凝华现象;液体变为固体,是凝固现象。
6.【答案】音色;音色
【知识点】音色
【解析】【解答】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员可以从嘈杂的音乐中听出其中包含的乐器种类。这是依据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由于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因此听广播时,我们可以轻易区分是男生合唱还是女生合唱。
【分析】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通过音色辨别发声体。
7.【答案】温度;表面积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解答】粮食晒在阳光下,温度升高,加快粮食中水分的蒸发的;把粮食摊开,增大了粮食的表面积来加快粮食中水分的蒸发的。
【分析】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蒸发加快。
8.【答案】变速;2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根据图像,在相同时间内,苹果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速度在变大,是变速运动;根据图像,AB间的时间为0.1s×3=0.3s,速度为。
【分析】相同时间的路程不同,速度不同;根据,计算速度。
9.【答案】B
【知识点】时间的估测;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A.一层楼高约为3m,即3000mm,A不符合题意;
B.成人一般在1s内通过的路程是1.5m左右,即成人步行的速度大约为1.5m/s,B符合题意;
C.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约20cm,即2dm,C不符合题意;
D.升国旗时演奏国歌的时间约46s,不到1min,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速度、时间,结合实际数据解答。
10.【答案】A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解答】锅里的水和碗里的水温度始终相等,当锅里的水开始沸腾以后,碗中的水温度达到沸点,但是碗里的水不能继续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A正确。
故选A。
【分析】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且持续吸收热量。
11.【答案】C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演奏管乐器时,手指堵住不同位置的孔,改变空气柱的长度,频率改变,改变了乐音的音调,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发声体的长度改变,频率改变,音调改变。
12.【答案】D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A.正在行驶的帆船相对于地面,有位置变化,是静止的,A不符合题意;
B.空中的雨滴相对于正在行驶的帆船,有位置变化,是静止的,B不符合题意;
C.空中的雨滴相对于牛有位置变化,是静止的,C不符合题意;
D.地面上的人相对于大地没有位置变化,是静止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变化是静止的,有位置变化,是运动的。
13.【答案】B,C,D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解析】【解答】A、铃的振动发出声音。此选项正确;
B、太空行走的宇航员之间不可以直接对话,因为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太空中没有空气。此选项错误;
C、噪声监测装置不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只能测量出噪声的等级。此选项错误;
D、工人师傅们通过听机器产生的声波来判断其工作状况,不是次声波,次声波是听不到的。此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CD。
【分析】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14.【答案】B,C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蒸发及其现象;升华及升华吸热;凝华及凝华放热
【解析】【解答】A、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A不符合题意;
B、熔化吸热,使气温降低,所以化雪冷,B符合题意;
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身上有很多水,水分蒸发吸热,使人体表温度降低,C符合题意;
D、樟脑丸变小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升华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C。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15.【答案】解:从发射超声波到达海底的时间为: ;超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 ,
海底深度: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声音的速度和路程计算公式计算总路程。
16.【答案】(1)解: 由图可知,20min~50min时间段内汽车行驶的路程,s1=80km﹣40km=40km,
则20min~50min时间段内汽车的速度:;
答:20min~50min时间段内汽车的速度为80km/h;
(2)解: 由图可知,0~50min时间段内汽车行驶的路程:s=80km,
5~50min时间段内汽车的平均速度:。
答:0~50min时间段内汽车的平均速度为96km/h。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计算速度大小;
(2)根据路程和对应的时间,利用计算速度。
17.【答案】(1)解: 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可得:
G4809次列车从上饶开往南昌西的运行时间:t=21:47﹣20:38=1h9min=7.15h,
答:G4809次列车从上饶开往南昌西的运行时间为1.15h;
(2)解: 从上饶开往南昌西的里程:s=253km,
则G4809次列车从上饶到南昌西的平均速度:。
答:G4809次列车从上饶到南昌西的平均速度是220km/h。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列车的发车时间和到站时间,计算运行时间;
(2)利用,计算速度。
18.【答案】(1)1mm;1.60cm;误差
(2)5;37.5
(3)热胀冷缩;-3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时间及其测量;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1)图1中,刻度尺上,最小的长度为1mm,则分度值是1mm,物体的长度为7.60cm-6.00cm=1.60cm,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误差不可避免;
(2)如图2,机械停表的分钟超过5后半格,秒钟读取超过30s的数值,示数为37.5s,停表读数为5min37.5s;
(3)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如图3,根据温度计液柱位置在零下,读数是-3℃。
【分析】(1)刻度处上最小的长度是分度值;根据物体对应刻度处的位置,测量长度;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间的差异;
(2)根据分钟指针判断秒钟指针位置,结合指针位置,读取示数;
(3)液体温度计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工作;根据液柱位置, 测量温度。
19.【答案】(1)v=s/t;较小;时间
(2)0.15;加速;大于
(3)大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解析】【解答】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时,
(1)测量速度时,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根据进行测量,实验时,斜面的倾角较小,可以减小测量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2)根据路程和时间,小车通过下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上半程和下半程路程相同,上半程时间为3s,下半程时间为2s,速度在变大,小车在AC斜面上做加速运动;小车在运动时,经过路程AC中点时,时间已过一半,此时速度为v1,在通过时间中点时,路程未过半,在路程中点上方,此时的速度为v2,由于小车在加速,则v1大于v2;
(3)如果小车离开A处一小会儿后才开始计时,计时偏晚,测量的时间偏小,计算小车通过AC段的平均速度偏大。
【分析】(1)测量速度的公式是,斜面的坡度小,便于测量时间;
(2)根据,计算速度;斜面上的小车在加速运动;
(3)测量时间偏小,计算速度偏大。
20.【答案】(1)变小;真空不能传声;D
(2)转换;振幅
(3)频率;音调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1)如图甲,当瓶中空气不断被抽出时,瓶中空气减少,铃声变小,若将瓶抽成真空,没有物质传播声音,不能听到声音,推理可知:真空不能传声;实际上,实验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空,得出这一结论的方法,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的推理得出的,D符合题意;
(2)如图乙,用小纸片来反映鼓面的振动,将不容易观察的微小振动变为纸片跳起,用的是转换法;而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如图丙,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改变了振动快慢,频率在改变,声音的音调发生了变化。
【分析】(1)传播声音的介质减少,声音减小;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2)利用纸片被弹起,反射发声体在振动;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发声体的频率改变,音调在改变。
21.【答案】(1)水蒸气温度计表面液化成小水珠
(2)96;98;低于
(3)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4)减少烧杯中水的质量
(5)a
【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解答】探究水沸腾的实验中:
(1)温度计刚插入热水时,水蒸气在温度计表面遇冷,液化成小水珠,管壁模糊;
(2)根据图乙,温度计分度值1℃,液柱在90上6格,为96℃,由实验记录表,沸腾时,温度不变,为98℃,可知水的沸点为98℃,水的沸点随大气压降低而降低,判断当地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3)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4)可以减少烧杯中水的质量,来缩短加热到沸腾的实验时间;
(5)根据图丙,水在沸腾时,上下温度相同,水底的气泡上升变大,a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分析】(1)水蒸气遇冷,变为液体,是液化现象;
(2)根据温度计液柱位置,测量温度;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不变的温度是沸点;沸点和大气压有关;
(3)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4)减少质量,可以缩短加热时间;
(5)水沸腾时,水底的气泡上升变大。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Unit 7 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Section B 1a-1d)课时练习(2课时含答案)

下一篇:Unit 7 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Section B 2a-2e)分课时练习(2课时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