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一中集团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一中集团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四川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大量的金器、青铜器、玉石器、象牙等实证了古蜀文明,更惊艳了世界。古人制作这些物品的过程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捶打黄金 B.湿法炼铜 C.雕刻玉石 D.打磨象牙
2.下列关于氧气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B.夏天食物容易腐烂是因为气温高,与氧气性质无关
C.潜水、医疗急救及炼钢等,都需要纯氧或富氧空气
D.在时氧气可变为无色液体,在时变为白色固体
3.铷原子钟是一种计时装置,精度可达每2000万年误差1秒,广泛用于全球导航系统上。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与铷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m=37,铷原子核内有37个中子
B.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5.468g
C.铷原子核外共有6个电子层
D.铷元素是一种金属元素
4.2021年中科院航天催化材料实验室将甲烷转化为甲醇(,常温下是液态)实现了天然气的高效利用,反应历程如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铁的质量和性质不变
B.生成过程中,分子数目减少
C.反应中和个数比为
D.将甲烷转化为甲醇有利于储存和运输
5.幸福需要辛勤的劳动来创造。下列劳动项目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发酵粉焙制糕点 NaHCO3能产生CO2
B 用布擦干淋湿的自行车 铁部件潮湿易生锈
C 用食醋清除水壶内壁的水垢 醋酸能与水垢反应
D 利用活性炭自制简易净水器 活性炭具有还原性
A.A B.B C.C D.D
6.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成果“无细胞化学酶系统催化合成淀粉”相关论文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上发表,是合成过程中的一种中间产物。下列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B.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C.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D.该物质是有机高分子
7.下列对主题知识的归纳有错误的是
A.化学与能源:氢气、沼气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B.化学与安全: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氢氧化钠溶液
C.化学与生产:工业废液处理达标后再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
D.化学与生活:洗涤剂去除油污与汽油去除油污,二者原理不同
8.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测溶液pH B.加热液体
C.称量固体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9.下列实验中有化学反应发生,且能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  )
A.将木炭和氧化铜的混合粉末加热至高温
B.向硝酸铜溶液中滴入氯化镁溶液
C.向稀氨水中滴加稀盐酸
D.向氧化铁粉末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
10.已知20°C时,NaCl和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g和88g。
固体 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固体种类 NaCl NaCl NaNO3 NaNO3 NaNO3
固体的质量/g 20 40 20 40 60
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100
根据上述数据,下列关于①~⑤所得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质质量:①<④
B.溶液质量:②<④
C.溶质质量分数:①<③
D.⑤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5
11.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设计能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是
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分离碘酒中的碘
C.证明某化肥是铵态氮肥
D.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2.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将一根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木条熄灭 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B 向一未知固体中加入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并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该固体一定是碳酸钠
C 点燃某种气体,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 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倒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该气体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D 向石灰水中滴加入足量稀硝酸 无明显现象 两者不反应
A.A B.B C.C D.D
13.根据下列证据,运用化学知识进行推理,错误的是
证据 推理
A 用pH试纸测得某品牌洗涤剂的pH=12 该洗涤剂含NaOH
B 打开一瓶汽水的瓶盖,汽水中有较多气体冒出 气体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减小
C 把铁丝插入硫酸铜溶液后,在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出现 金属铁比铜活泼
D 打开盛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有白雾出现 浓盐酸易挥发
A.A B.B C.C D.D
14.向图1装置烧瓶内注入体积和浓度均相同的稀盐酸,分别剪取相同尺寸形状的镁、铝、锌、铜、铁金属条,打磨后投入烧瓶中,采集数据,得到图2所示的气压变化情况。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A.锌反应速率适中,压强变化比较平稳
B.镁反应用时最短到达反应终点
C.铁反应速率较慢,而铜无变化
D.铝反应产生压强最大,化学性质最活泼
二、填空题
15.居里夫人因发现放射性元素镭(Ra)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经查阅资料,镭的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性如下:
物质
在水中所溶解性 易溶 易溶 难溶 易溶 难溶
(1)预测氯化镭能与下列哪些物质反应_____
A.氢氧化镁 B.硝酸银 C.硫酸铜 D.铁
(2)依据各类物质之间的反应规律,设计两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将氢氧化镭转化成碳酸镭的方案:(写出方程式)
方案一: ;
方案二: 。
16.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我们探索太空的脚步会迈得更大、更远。今明两年,
(1)“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发射空间站核心舱,火箭采用了液氧-煤油、液氧-液氢发动机,液氧-液氢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是 (填化学方程式)。若有800kg氧气参与反应,则需要氢气的质量为 kg。
(2)钛铝合金是制造高推重比航空发动机极具潜力的高温结构材料。钛铝合金可能具有的特性有 (填序号)。
A.质量轻 B.硬度大 C.抗变形 D.耐高温
(3)我国“神舟”系列飞船返回舱使用是玻璃钢蜂窝增强热防护材料,玻璃钢是_____材料
A.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B.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C.复合材料
(4)“神舟十一”飞船为航天员提供了近百种食品,保证了航天员的营养需求。其中副食有土豆牛肉,下表是每100g土豆及牛肉中营养成分含量。
蛋白质/g 脂肪/g 糖类/g 磷/mg 钾/mg 铁/mg 锌/mg 硒 维生素C/mg
土豆 2.0 0.2 17.2 40 342 0.8 0.37 0.8 27
牛肉 19.9 4.2 2.0 168 216 3.3 4.73 6.4 0
①表中的磷、钾、铁、锌是指 (填字母)。
A.原子 B.单质 C.元素
②牛肉含有的营养成分主要是 。
三、推断题
17.现探究一固体混合物的成分,已知其中可能含有、、、、五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按图所示进行实验操作,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可能发生的反应都完全进行)。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做出判断,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操作,该固体成分为一定有 ,一定没有 。
(2)操作③中加入 量硝酸钡溶液,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
(3)为了使实验流程能够确定不能确定物质是否存在,则原实验流程需要做怎样的改进? 。
四、流程题
18.碳酸锶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广泛用于生产锶铁氧体磁性材料。一种以菱锶矿(含80~90%,含量、、等)制备高纯碳酸锶的工艺流程如图:

【查阅资料】
①不溶性碳酸盐高温下分解,生成金属氧化物和。可溶性碳酸盐高温不分解。
②可溶性碱(如KOH)中金属元素(K)形成的氧化物才能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KOH),反之,不溶性碱中金属元素形成的氧化物不能与水反应。
③金属锶: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可直接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锶和氢气。
④氢氧化锶在水中的溶解度数据如表:
温度/℃ 10 20 30 40 60 80 90 100
溶解度g 1.25 1.77 2.64 3.95 8.42 20.2 44.5 91.2
请回答以下问题:
(1)碳酸锶中碳的化合价为 ,氢氧化锶的化学式为 。
(2)立窑煅烧中将得到单质锶,请写出得到单质锶的化学方珵式 。
(3)杂质在立窑煅烧和浸取两个环节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浸取”中用热水浸取而不用冷水的原因是 ,滤渣1含有焦炭、和 。
(5)“结晶”采用的是 结晶法,“沉锶”反应中氢氧化锶和发生反应,产物还有一水合氨和水,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6)锶铁氧体是由锶和铁的氧化物组成的复合磁性材料。要制备某种锶铁氧体(化学式为,相对分子质量为1064)5.32t,理论上至少需要含的菱锶矿石 t。
五、实验题
19.气体的制取与就能通过质探究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1中仪器a的名称是 。实验室用装置①制取氧气的方程式是
(2)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反应原理是,应选择的制取装置 (填序号)
(3)二氧化碳性质探究:图1中的③中,若X为澄清石灰水,则③中可以观察到现象是 。若X是水,④中能观察到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若④中紫色石蕊试纸没有变红,则X可能是 。
A.溶液 B.溶液 C.浓硫酸 D.稀盐酸
(4)图2中E是小组同学组装的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该装置的优点是 ,为了解装置具有该优点的原因,他们在装置E中连接压强传感器(如图F),从而测定实验中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化的情况(如图G)。下列说法正的的是 。
A.ab段试管中液面逐渐上升
B.bc段石灰石与稀盐酸脱离接触
C.c点的对应操作是打开弹簧夹
六、综合应用题
20.石灰石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为研究石灰石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如下探究。
Ⅰ.石灰石分解的探究
取三块形状大小相近的石灰石、一块不加热,另两块分别在酒精灯和酒精喷灯的火焰上加热2min(假设杂质加热时不发生变化)。探究过程如图所示,实验现象见表1。

表1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现象
实验组别 实验条件 试管B中的现象
甲 未加热 无明显现象
乙 酒精灯加热 呈浅红色
丙 酒精喷灯加热 呈红色
(1)通过甲、乙、丙三组对比实验,得出影响石灰石分解的因素是 。
(2)丙组实验加热石灰石时,在火焰上方倒扣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的烧杯,石灰水变浑浊,出现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 。此实验能否推断石灰石煅烧产生二氧化碳,并说明理由: 。
(3)丙组实验中,向试管B中逐滴滴入稀盐酸,至红色恰好褪去。若轻轻晃动试管,溶液自下而上又变为红色,其原因 。
(4)为检验丙组实验中的石灰石部分分解,设计实验与预期现象:取研细后的粉末少许于试管中, 。
Ⅱ.石灰石煅烧温度的探究
某研究小组在电炉内煅烧石灰石样品,并测定煅烧产物(CaO)的活性度,数据见表2。
表2不同等件下煅绕产物的活性度(mL)
煅烧时间/活性度/燃烧温度 1050℃ 1100℃ 1150℃ 1200℃ 1250℃ 1300℃
12min 790 836 868 808 454 412
16min 793 856 871 845 556 530
20min 795 863 873 864 617 623
(5)石灰石煅绕的最佳温度范围为1100~1200℃的证据是 。
Ⅲ.石灰石用途的探究
(6)“超越者”学习小组探究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后的混合溶液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配制溶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3%的溶液。
②实验探究:取混合溶液40g置于烧杯中,加入(1)中配制好的5.3%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混合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 。

③将图中A点的溶液中和液面上方存在的微观粒子的种类在上图中补充完整;(粒子数目不作要求,不考虑空气、水) 。

参考答案:
1.B
【详解】A、捶打黄金,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湿法炼铜,铁与铜的盐溶液反应生成铜,涉及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雕刻玉石,形状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打磨象牙,形状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C
【详解】A、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只能烧至红热,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A说法错误;
B、夏天食物容易腐烂是因为气温高,缓慢氧化进行的快,与氧气性质有关,故B说法错误;
C、氧气能供给呼吸,所以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潜水等,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氧气可用于炼钢,故潜水、医疗急救及炼钢等,都需要纯氧或富氧空气,故C说法正确;
D、-183℃时氧气可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时变为淡蓝色固体,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3.D
【详解】A、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m=37,中子数相对分子质量-质子数=85-37=48;故选项错误。
B、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5.468,单位不是“g”,故选项错误。
C、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铷原子核外共有5个电子层;故选项错误;
D、铷元素是一种金属元素,故选项正确。
故选:D。
4.A
【详解】A、从图可知,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铁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物理性质可能改变,错误;
B、从图可知,该反应为,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减少,正确;
C、从化学方程式可知,CH4和CH3OH的个数比为2:2=1:1,正确;
D、常温下甲烷是气体,甲醇是液体,所以将甲烷转化为甲醇有利于储存和运输,正确;
故选A。
5.D
【详解】A、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是气体使糕点蓬松,A正确。
B、铁在水和氧气作用下容易生锈,用布擦干淋湿的自行车,避免铁部件潮湿生锈,B正确。
C、食醋中有醋酸,可以和水垢反应,故用食醋清除水壶内壁的水垢,C正确。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故利用活性炭自制简易净水器,D错误。
故选:D。
6.B
【详解】A、该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该物质的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故A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故B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3×12):(1×6):(3×16)=6:1:8 ,故C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一般把相对分子质量高于10000的分子称为高分子,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6+16×3=90,该物质不属于有机高分子,故D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B
【详解】A.氢气可由水通电产生,沼气是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下,经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而生成的,氢气、沼气都属于可再生能源,故A正确;
B.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不能涂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腐蚀性太强,故B错误;
C.工业废液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故C正确;
D.洗涤剂去除油污是利用乳化原理,汽油去除油污是利用溶解原理,二者原理不同,故D正确。
故选:B。
8.B
【详解】A、测定pH时应将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不能直接伸到待测液中,会污染待测液,如图所示,将试纸直接伸到了待测液中,操作错误;
B、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的三分之一,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如图所示,操作正确;
C、天平称量药品质量应左物右码,有腐蚀性的药品要放在玻璃容器中称量,如图所示,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在玻璃容器内称量,操作错误;
D、铁丝燃烧时应事先在集气瓶内注入少量水或是细沙,防止溅落的熔化物使集气瓶受热不均而炸裂,如图所示,未加入水或是细沙,操作错误;
故选:B。
9.A
【详解】A、木炭具有还原性,将木炭和氧化铜的混合粉末加热至高温,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会观察到黑色粉末逐渐变红色,且能观察到明显现象,故选项正确。
B、向硝酸铜溶液中滴入氯化镁溶液,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C、向稀氨水中滴加稀盐酸,稀氨水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水,反应无明显现象,故选项错误。
D、向氧化铁粉末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不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0.C
【详解】A、根据 20°C时,NaCl和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 36g和88g判断溶质质量:①=20g<④=40g;A正确;
B、根据 20°C时,NaCl和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 36g和88g判断溶液质量:② =100g+36g=136g<④=100g+40g=140g;B正确;
C、根据 20°C时,NaCl和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 36g和88g判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①=;③=;即①=③;C不正确;
D、根据 20°C时,NaNO3的溶解度为88g,判断⑤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60g:100g=3:5。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C。
11.C
【详解】A、镁比铁活泼,故Fe和MgSO4溶液不发生化学反应,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A错误;
B、碘易容于酒精,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故B错误;
C、铵盐遇碱研磨会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氨气,通过闻气味可以证明,故C正确;
D、硫和氧气反应生成的气体是SO2,瓶内压强几乎不变,所以无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D错误;
故选:C。
12.C
【详解】A、将一根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熄灭,说明该气体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而满足该条件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氮气、稀有气体等物质,故A错误;
B、向一未知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并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固体能和盐酸发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碳酸盐和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而碳酸氢盐也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固体不一定是碳酸钠,也可能是碳酸氢钾等物质,故B错误;
C、点燃某种气体,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倒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物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而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则说明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C正确;
D、向石灰水中滴加入足量稀硝酸,氢氧化钙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钙和水,该反应过程无明显现象,不能说明二者不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13.A
【详解】A、用pH试纸测得某品牌洗涤剂的pH=12,说明该洗涤剂显碱性,但不一定含有氢氧化钠,故选项推理不正确;
B、打开一瓶汽水的瓶盖,汽水中有较多气体冒出,说明气体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减小,故选项推理正确;
C、排在前面的金属能将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把铁丝插入硫酸铜溶液后,在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出现,说明金属铁比铜活泼,故选项推理正确;
D、打开盛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有白雾出现,说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故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A。
14.D
【详解】A、根据曲线可知,相同情况下,锌的压强变化曲线斜率几乎不变,说明其反应速度适中,所以压强变化较为平稳,故A正确;
B、根据曲线可知,相同情况下,镁反应完全所用时间最短,则其反应速率最快,故B正确;
C、根据图像可知,铁和酸反应时气压变化速率很慢,说明铁和酸反应速率很慢;铜的曲线为水平,说明铜和酸没有发生反应,所以铜无变化,故C正确;
D、根据曲线可知,相同情况下,铝产生的气体最多,且铝和酸开始反应时气体产生速率较小,随后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速率逐渐增大;相同条件下,镁反应完全所消耗时间最短,所以镁的化学性质最活泼,不是铝,故D错误;
故选D。
15.(1)BC
(2) Ra(OH)2+Na2CO3=RaCO3↓+2NaOH Ra(OH)2+CO2=RaCO3↓+H2O
【详解】(1)由表中信息可知,镭(Ra)的化学性质与钙相似,
A、氯化镭不能与氢氧化镁反应,因为氢氧化镁难溶于水;
B、氯化镭能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镭;
C、氯化镭能硫酸铜生成硫酸镭沉淀和氯化铜;
D、氯化镭不能铁反应,因为铁没有镭活泼;
故选BC。
(2)氢氧化镭可与碳酸钠反应转化成碳酸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a(OH)2+Na2CO3=RaCO3↓+2NaOH;
氢氧化镭可与二氧化碳反应转化成碳酸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a(OH)2+CO2=RaCO3↓+H2O。
16.(1) 100
(2)ABCD
(3)C
(4) 元素 蛋白质
【详解】(1)液氧-液氢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是氢气在氧气的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设需要氢气的质量为x。
(2)钛铝合金可能具有的特性有质量轻、硬度大、抗变形、耐高温,故选ABCD。
(3)玻璃钢是由玻璃纤维和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而成,故属于复合材料,故选C。
(4)①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所以表中的磷、钾、铁、锌是指元素;故填:C。
②牛肉含有的营养成分主要是蛋白质。
17.(1) 碳酸钠、硫酸钾(或Na2CO3、K2SO4) 硫酸铜、氯化钡(或CuSO4、BaCl2)
(2) 过
(3)将步骤②中稀盐酸换为稀硝酸
【详解】(1)硫酸铜溶液呈蓝色,固体物质加入足量的水,溶液为无色,说明不含硫酸铜;加入稀盐酸产生气体,只有碳酸钠可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因此该固体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钡不能共存,能够产生碳酸钡沉淀,而步骤②得到的是无色溶液,所以原固体中不含氯化钡;加入硝酸钡,产生了白色沉淀,只有硫酸钾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所以原固体中含有硫酸钾,同时进一步说明原固体中不含氯化钡;由于加入了过量的稀盐酸,引入了氯离子,加入硝酸银溶液一定会产生白色沉淀,不能确定原固体中是否存在氯化钠。所以该固体成分为一定有碳酸钠、硫酸钾,一定没有硫酸铜、氯化钡。故填:碳酸钠、硫酸钾(或Na2CO3、K2SO4);硫酸铜、氯化钡(或CuSO4、BaCl2)。
(2)为了除尽硫酸根离子,操作③中应加入过量硝酸钡溶液;硫酸钾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过;。
(3)由实验可知,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物质是氯化钠,为了避免引入氯离子,影响氯化钠的验证,可将将步骤②中稀盐酸换为稀硝酸,故填:将步骤②中稀盐酸换为稀硝酸。
18.(1) +4/+4价 Sr(OH)2
(2)2C+SrCO3Sr+3CO↑
(3)BaO+H2O=Ba(OH)2
(4) 增大氢氧化锶的溶解度 MgO/氧化镁
(5) 降温 Sr(OH)2+NH4HCO3=SrCO3↓+ NH3·H2O +H2O
(6)0.925
【详解】(1)碳酸锶中锶元素化合价为+2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设碳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为0,则有(+2)+ x+(-2)×3=0,得x=+4价,氢氧化锶中锶元素化合价为+2价,氢氧根的化合价为-1价,其化学式为Sr(OH)2,故填:+4或+4价;Sr(OH)2;
(2)分析流程图信息可知,碳酸锶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锶和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SrCO3Sr+3CO↑,故填:2C+SrCO3Sr+3CO↑;
(3)浸取时氧化钡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O=Ba(OH)2,故填:BaO+H2O=Ba(OH)2;
(4)氢氧化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则“浸取”中用热水浸取而不用冷水的原因是增大氢氧化锶的溶解度,能够防止氢氧化锶形成沉淀析出,使氢氧化钙析出;在立窑煅烧时MgCO3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镁,氧化镁是不溶物,滤渣1含有焦炭、Ca(OH)2和MgO,故填:增大氢氧化锶的溶解度;MgO或氧化镁;
(5)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氢氧化锶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变化较大,则结晶采用的是降温结晶法;由反应的流程图可知,“沉锶”反应中氢氧化锶和NH4HCO3发生反应,产物除了碳酸锶外,还有水和一水合氨,则化学反应方程式为Sr(OH)2+NH4HCO3=SrCO3↓+ NH3·H2O +H2O,故填:降温;Sr(OH)2+NH4HCO3=SrCO3↓+ NH3·H2O +H2O;
(6)解:化学反应前元素种类和质量守恒,设菱锶矿石的质量为x。
故填:0.925。
19.(1) 长颈漏斗
(2)①⑥
(3)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AC
(4)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BC
【详解】(1)由图可知,图1中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装置①属于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且试管口没有棉花,实验室用装置①制取氧气,应选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和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的方程式为:;
(2)实验室制取氨气,属于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应选择装置①,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应选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所以收集装置应选择装置⑥,故实验室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制取装置为:①⑥;
(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若X为澄清石灰水,则③中可以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若X是水,④中能观察到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若④中紫色石蕊试纸没有变红,说明二氧化碳被X溶液所吸收或水被干燥剂吸收,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AC符合要求;
(4)图二中E是小组同学组装的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该装置的优点是:通过开关活塞,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A、ab段试管中压强增大,液面逐渐下降,此选项错误;
B、bc段石灰石与稀盐酸脱离,压强不变,此选项正确;
C、c点的对应操作是打开弹簧夹,气体导出,压强减小,此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C。
20.(1)温度
(2) CO2+Ca(OH)2=CaCO3↓+H2O 不能,酒精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3)未溶解的氢氧化钙溶解
(4)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如产生气泡则说明石灰石部分分解
(5)1100~1200℃的活性度最高
(6) 5.55% (离子符号脚标在右上角,圆圈内加离子符号)
【详解】(1)甲(常温)、乙(酒精灯加热温度相对较低)、丙(酒精喷灯加热温度相对较高)三组实验的变量是温度,而最终试管B的现象不同,则说明影响石灰石分解的因素是温度。
(2)石灰石中的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使石灰水变浑浊,化学方程式为。因为酒精喷灯中的燃料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也有二氧化碳生成,无法确定二氧化碳的来源,所以此实验不能推断石灰石煅烧产生二氧化碳。
(3)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的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加入稀盐酸,稀盐酸将溶液中的氢氧化钙消耗,轻轻晃动试管,加速了底部的氢氧化钙固体溶解,所以溶液自下而上又变为红色。
(4)检验石灰石部分分解,则是检验石灰石中是否含有碳酸钙。碳酸钙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如出现气泡则有碳酸钙,则石灰石部分分解。但反应后的固体中有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会消耗加入的盐酸,所以加入的盐酸需要过量。所以设计实验为:取研细后的粉末少许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如产生气泡则说明石灰石部分分解。
(5)煅烧产物的活性度越高,效果越好。从表格中可知,相同煅烧时间时,1100~1200℃的活性度最高,均在800以上,而其他温度均在800以下,所以最佳温度范围为1100~1200℃。
(6)②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从图像开始无沉淀生成则盐酸过量,开始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之后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从图像可知,生成沉淀的质量为2g。
设参加反应的氯化钙的质量为x
混合液中 CaCl2 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③A点液面上方因为加入的是碳酸钠溶液,则存在的离子为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A点后加入碳酸钠没有产生沉淀,则A点溶液中有中有氯化钙(未反应)、氯化氢(剩余的)、氯化钠(生成的),则含有的微粒有钙离子、氢离子、钠离子、氯离子。补充为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2024上海市浦东新区九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 含解析)

下一篇:广东省惠州市重点中学2023-2024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