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同步学习中考真题练(人教版)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单选题
(2023·湖北武汉·统考中考真题)
1.《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其中记载的下列工艺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纺纱织布 B.伐木制舟 C.烧制陶瓷 D.海水晒盐
(2023·陕西·统考中考真题)
2.诗词凝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诗句描写的变化体现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023·江西·统考中考真题)
3.井冈山红色研学之旅体验的下列项目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稻草编鞋 B.粗布裁衣 C.竹子制筒 D.红米煮饭
(2023·江苏连云港·统考中考真题)
4.下列事例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纸张燃烧 B.冰雪融化 C.粮食酿酒 D.光合作用
(2023·重庆A·统考中考真题)
5.斗转星移、日月变换,大自然美丽而神奇。下列自然现象与其他有本质区别的是
A.铜雕锈蚀 B.枯木腐朽
C.冰雪消融 D.火山烈燃
(2023·天津·统考中考真题)
6.下列成语涉及的变化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A.滴水成冰 B.星火燎原 C.积土成山 D.沙里淘金
(2023·四川达州·统考中考真题)
7.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古代诗词歌赋百花齐放、绚丽多彩。下列诗词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白玉为堂金作马 B.暗香浮动月黄昏
C.蜡炬成灰泪始干 D.日照香炉生紫烟
(2023·四川成都·统考中考真题)
8.《天工开物》中记载了“蜀省井盐”的制备步骤,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挖凿盐井 B.剖竹去节
C.汲取卤水 D.井水煮盐
(2023·重庆B·统考中考真题)
9.重庆火锅备受追捧。下列火锅底料的制作过程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刀切原料 B.清水洗涤 C.大火熬制 D.成品装袋
(2023·湖南长沙·统考中考真题)
10.长沙有许多国家级、省市级非遗项目。下列非遗项目涉及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烧制陶瓷 B.雕刻菊花石 C.用棕叶编篮子 D.用针线制作湘绣
(2023·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
11.劳动教育贯穿义务教育阶段,小明的以下家务劳动,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扫地抹灰 B.摘菜洗菜 C.淘米下锅 D.烧火做饭
(2023·河北·统考中考真题)
12.河北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下列工艺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剪窗花 B.酿白酒 C.刻石雕 D.晒海盐
(2023·黑龙江绥化·统考中考真题)
13.下列选项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毒性 B.密度 C.溶解性 D.熔点
(2023·湖南益阳·统考中考真题)
14.物质变化无处不在。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纸张撕碎 B.汽油挥发
C.木柴燃烧 D.冰雪融化
(2023·山东济宁·统考中考真题)
15.古代诗词谚语富载化学知识,下列词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花香四溢 B.滴水成冰
C.木已成舟 D.火上浇油
(2023·河南·统考中考真题)
16.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天工开物》记载的下列工艺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甘蔗榨汁 B.棉纱织布
C.白土烧瓷 D.楠木造船
(2023·湖北咸宁·统考中考真题)
17.请听厨房中几种物质的“谈话”,其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醋瓶:我摔碎了 B.煤气:我燃烧了
C.菜刀:我生锈了 D.蔬菜:我腐烂了
(2023·湖北·统考中考真题)
18.下列关于氢气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密度比空气小 B.难溶于水
C.无色无味 D.具有可燃性
(2023·山东聊城·统考中考真题)
19.化学使我们拥有了改变世界的神奇力量,为我们展现了物质变化的无穷魅力。下列过程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水的天然循环 B.海水“晒盐”
C.垃圾焚烧发电 D.浓盐酸挥发形成白雾
(2023·四川内江·统考中考真题)
20.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铜丝导电 B.玻璃破碎
C.酒精挥发 D.食物腐烂
(2023·湖北荆州·统考中考真题)
21.下列家务劳动过程中一定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晾晒湿衣服 B.起床叠被子
C.针线钉纽扣 D.生火烧开水
(2023·山东枣庄·统考中考真题)
2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以下诗句中划线部分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2023·四川凉山·统考中考真题)
23.凉山宁南豆腐干因其质地细腻、营养丰富成为凉山特产之一、下列制作豆腐的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泡豆 B.磨浆 C.滤渣 D.煮浆
(2023·湖南衡阳·统考中考真题)
2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了古人对世界的认识与思考。下列诗句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已是悬崖百丈冰 B.白玉为堂金作马
C.沉舟侧畔千帆过 D.山寺桃花始盛开
(2023·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
25.诗歌是中华文明皇冠上的璀璨明珠。下列诗句与化学变化有关的是
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石灰吟》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行路难》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D.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023·湖南岳阳·统考中考真题)
26.2023年5月30日,搭载神州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发射成功。下列火箭发射流程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吊装上塔 B.瞄准定位 C.关闭舱门 D.点火发射
(2023·甘肃金昌·统考中考真题)
27.中国古籍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砚”,其中“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炭黑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可燃性 B.常温下呈固态 C.难溶于水 D.熔点高
(2023·新疆·统考中考真题)
28.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燃放鞭炮 B.冰雪融化 C.玻璃破碎 D.裁剪纸张
(2023·湖南邵阳·统考中考真题)
29.2023年4月,淄博烧烤在全国走红。下列是制作烤肉的部分过程,其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清洗肉块 B.将肉切片
C.用铁签串成肉串 D.点燃木炭烧烤
(2023·四川广安·统考中考真题)
30.物质世界,千变万化。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 B.水的电解 C.燃料燃烧 D.粮食酿酒
(2023·四川·统考中考真题)
31.阆中保宁醋是中国四大名醋之一,以下生产过程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清洗原料 B.搅拌混匀
C.入坛发酵 D.成品装瓶
(2023·湖南永州·统考中考真题)
3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铁锅生锈 B.牛奶变质 C.水结成冰 D.葡萄酿酒
(2023·黑龙江·统考中考真题)
33.神舟十三号返回舱在返回过程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脱离空间站 B.自由下落 C.外壳烧蚀 D.打开降落伞
二、填空题
(2023·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
34.归纳整理,理解化学大概念——物质的变化。
(1)色彩斑斓:
A.101 KPa、-183℃时氧气变为淡蓝色液体。
B.吹灭蜡烛产生白烟。
C.白色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上方,碟子底部产生 色物质。
(2)才气横溢:
D.烧开水时,水中常有气泡冒出。
E.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现象是 。
(3)温润有致:
F.生石灰放入水中放热将鸡蛋煮熟。
G.硝酸铵固体放入盛有少量水的烧杯里,搅拌,溶液温度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4)清浊与共:
H.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吹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概念感知:
分析以上变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有 (填字母序号)。
(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
35.石墨、活性炭和木炭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回答下列问题:
(1)石墨的用途可以是______。
A.用于制铅笔芯 B.用作电极 C.用于切割大理石
(2)活性炭作冰箱除味剂,是利用其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3)木炭可用作燃料。木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纺纱织布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B、伐木制舟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C、烧制陶瓷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C符合题意;
D、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C
【详解】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述的是水由液体变成固体冰、雪的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不体现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中的“露”和“霜”分别是物态变化中的液化现象和凝华现象,没有生成新物质,不体现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描述的是植物秸秆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体现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描述的是月光照射,溪水流淌,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不体现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D
【详解】A、草鞋编制,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粗布裁衣,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竹子制筒改变竹子的形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红米煮饭,加热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4.B
【详解】A、纸张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冰雪融化,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符合题意;
C、粮食酿酒,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光合作用有氧气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C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详解】A. 铜雕锈蚀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 枯木腐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 冰雪消融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 火山烈燃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ABD发生的是化学变化,C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选C。
6.B
【详解】A、滴水成冰是物质状态改变,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星火燎原发生了燃烧,过程中有物质发生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积土成山,是物质形状改变,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沙里淘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C
【详解】A、“白玉为党金作马”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过程中涉及到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
D、“日照香炉生紫烟”是指光的作用,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D
【详解】A、挖凿盐井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则过程中发生物理变化;
B、剖竹去节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则过程中发生物理变化;
C、汲取卤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则过程中发生物理变化;
D、井火煮盐过程中有物质的燃烧,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则发生化学变化。
故选D。
9.C
【详解】A、刀切原料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清水洗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大火熬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
D、成品装袋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A
【详解】A、烧制陶瓷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
B、雕刻菊花石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用棕叶编篮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用针线制作湘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D
【详解】A、扫地抹灰,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正确。
B、摘菜洗菜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正确。
C、淘米下锅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正确。
D、烧火做饭过程中,燃烧产生新物质,米做成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正确。
故选:D。
12.B
【详解】A、剪窗花,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酿白酒,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刻石雕,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晒海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答案:B
13.A
【详解】A、毒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B、密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熔点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C
【详解】A、纸张撕碎,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错误;
B、汽油挥发,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错误;
C、木柴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正确;
D、冰雪融化,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错误。
故选C。
15.D
【详解】A、花香四溢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B、滴水成冰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C、木已成舟只是木材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D、火上浇油后,油燃烧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故选D。
16.C
【详解】A、甘蔗榨汁,没有新物质生成,主要发生物理变化;
B、棉纱织布,没有新物质生成,主要发生物理变化;
C、白土烧瓷,有新物质生成,主要发生化学变化;
D、楠木造船,没有新物质生成,主要发生物理变化;
答案:C。
17.A
【详解】A、醋瓶摔碎了,为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故为物理变化,故A符合题意;
B、煤气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故为化学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菜刀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故为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蔬菜腐烂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故为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8.D
【详解】A、密度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难溶于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无色无味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故选D。
19.C
【详解】A、水的天然循环,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海水“晒盐”,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垃圾焚烧发电,包含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浓盐酸挥发形成白雾,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20.D
【详解】A、铜丝导电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玻璃破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酒精挥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食物腐烂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21.D
【详解】A、晾晒湿衣服,只是水的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起床叠被子,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针线钉纽扣,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生火烧开水,发生了燃烧,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22.B
【详解】A.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春江水暖鸭先知,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爆竹声中一岁除,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符合题意;
C.千树万树梨花开,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日照香炉生紫烟,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3.D
【详解】A、泡豆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磨浆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滤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煮浆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24.D
【详解】A、己是悬崖百丈冰只是水的状态发生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B、白玉为堂金作马只是物质形状发生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C、沉舟侧畔千帆过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D、山寺桃花始盛开后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
故选D。
25.A
【详解】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煅烧石灰石,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结冰、下雪,只是水的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写的是瀑布,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狂风怒号,卷走茅草,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26.D
【详解】A、吊装上塔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B、瞄准定位也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C、关闭舱门只是舱门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但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D、点火发射后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故选D。
27.A
【详解】A、可燃性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B、常温下呈固态是物质的状态,不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C、难溶于水是物质的溶解性,不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D、熔点高是物质的熔点,不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故选A。
28.A
【详解】A、燃放鞭炮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
B、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有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物理变化;
C、玻璃破碎过程中只有物质的形状和大小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物理变化;
D、裁剪纸张过程中只有物质的形状和大小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29.D
【详解】A、清洗肉块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B、将肉切片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C、用铁签串成肉串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D、点燃木炭烧烤涉及木炭燃烧等,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故选D。
30.A
【详解】A、汽油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正确
B、水的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C、燃料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D、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故选A。
31.C
【详解】A、清洗原料,只是洗去原料表面的灰尘等,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搅拌混匀,只是将原料等混合均匀,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入坛发酵,有醋酸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成品装瓶,只是将醋装入瓶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32.C
【详解】A、铁锅生锈,生成新物质铁锈,不符合题意;
B、牛奶变质,生成新物质,不符合题意;
C、水结成冰,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状态变化,符合题意;
D、葡萄酿酒,生成新物质酒精,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3.C
【详解】A、脱离空间站,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B、自由下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C、外壳烧蚀,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
D、打开降落伞,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故选C。
34.(1)黑
(2)产生大量气泡
(3)降低
(4)
(5)ABDG
【详解】(1)白色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上方,蜡烛因不完全燃烧会产生碳,所以碟子底部产生黑色固体,故填:黑;
(2)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现象是产生大量气泡,故填:产生大量气泡;
(3)硝酸铵溶于水会吸收热量,所以硝酸铵固体放入盛有少量水的烧杯里,搅拌,溶液温度会降低,故填:降低;
(4)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吹气,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会与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这些选项中:
A.101 KPa、-183℃时氧气变为淡蓝色液体是氧气的气态变成液态,A物理变化;
B.吹灭蜡烛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气冷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B物理变化;
C.白色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上方,碟子底部产生黑色物质,是石蜡的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碳,C是化学变化;
D.烧开水时,水中常有气泡冒出,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D是物理变化;
E.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E是化学变化;
F.生石灰放入水中放热将鸡蛋煮熟,是因为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F是化学变化;
G.硝酸铵固体放入盛有少量水的烧杯里,搅拌,溶液温度降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硝酸铵溶解于水时的吸热现象,G是物理变化;
H.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吹气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发生了反应,H是化学变化。
故属于物理变化是ABDG。
35.(1)AB
(2)物理
(3)
【详解】(1)A、石墨具有滑腻感,且为深灰色,可用于制铅笔芯,故选项正确;
B、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作电极,故选项正确;
C、石墨很软,不能用于切割大理石,故选项错误;
故选:AB;
(2)活性炭作冰箱除味剂,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利用其物理性质;
(3)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