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 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
1.分离苯和水的混合物的操作方法是( )
A.过滤 B.分液 C.萃取 D.蒸馏
2.据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 He,每百吨 He核聚变所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目前人类一年消耗的能量。在地球上,氦元素主要以 He的形式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He原子核内含有4个质子
B. He和 He互为同位素
C. He原子核内含有3个中子
D. He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所以 He具有较强的金属性
3.标准状态下,2molN2的体积是( )
A.44.8L
B.22.4L
C.11. 2L
D.2L
4.下列关于焰色试验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焰色试验是化学变化
B.钾元素的焰色试验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C.钠元素的焰色试验为黄色
D.蘸取待测液之前要先灼烧铂丝(或铁丝)至与原来的火焰颜色相同
5.下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
A.200mL 0.2mol/L MgCl2溶液
B.500mL 0.5mol/L NaCl溶液和500mL0.5mol/L KCl的混合液
C.250mL 0.2mol/L AlCl3溶液
D.300mL 1.0mol/L KClO3溶液
6.下列对实验操作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配制0.1mol/LNaCl溶液时,若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则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偏低
B.NH4NO3溶解吸热,若配制0.5mol/L NH4NO3溶液时直接将溶解后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则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
C.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若所用砝码已经生锈,则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
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若定容中不小心加水超过刻度线,立刻将超出的水吸出,则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低
7.通过下列操作获得的物质不是晶体的是( )
A.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08℃
B.凝华获得的碘
C.从硫酸铜饱和溶液中析出的硫酸铜
D.从熔融态以适当速率凝固获得的硫
8.石油蒸馏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仪器W的名称是:圆底烧瓶
B.碎瓷片的作用是:催化剂
C.冷却水的流向是:X进Y出
D.收集到的 60~150℃的馏分为混合物
9.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7gAl与足量盐酸充分反应电子转移数目为0.3NA
B.1.8g2H2O含中子数目为NA
C.22.4LHCl含原子数目为2NA
D.1mol/LH2SO4含H+数目为2NA
10.用98%浓硫酸配制200 mL 0. 5mol.L-1的硫酸溶液,一定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是( )
①玻璃棒 ②烧杯 ③烧瓶 ④量筒 ⑤容量瓶
A.①②③ B.①②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11.以下除杂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 反应条件或除杂方法
A 苯 乙酸 烧碱溶液 分液
B 硅 铝 稀盐酸 过滤
C 氯气 氯化氢 饱和食盐水 洗气
D 乙烷 乙烯 氢气 催化剂、加热
A.A B.B C.C D.D
12.质量为8.02g的铁片,放进1.0L 0.90mol/L的CuSO4溶液中,过一段时间取出、洗净、干燥,称量,质量变为8.66g.若认为溶液的体积没有变化,则溶液中Cu2+的浓度变为( )
A.0.89mol/L B.0.82mol/L C.0.78mol/L D.0.6mol/L
13.如图所示仪器可用于实验室制备少量无水FeCl3,仪器连接顺序正确的是( )
A.a﹣b﹣c﹣d﹣e﹣e﹣f﹣g﹣h B.a﹣e﹣d﹣c﹣b﹣h﹣i﹣g
C.a﹣d﹣e﹣c﹣b﹣h﹣i﹣g D.a﹣c﹣b﹣d﹣e﹣h﹣i﹣f
14.用等体积的0.2mol/L的BaCl2 溶液,可使相同体积的Na2SO4、KAl(SO4)2、Fe2(SO4)3三种溶液中的SO42ˉ完全沉淀,则三种硫酸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A.6∶3∶1 B.6∶3∶2 C.9∶3∶1 D.12∶3∶2
15.除去某溶液里溶解的少量杂质,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 )
A.NaCl溶液(BaCl2):加过量Na2CO3溶液,过滤,再加适量盐酸并加热
B.KNO3溶液(NaCl):加热蒸发得浓溶液后,降温
C.NaCl溶液(Br2):加CCl4,分液
D.KNO3溶液(AgNO3):加过量KCl溶液,过滤
16.如果你家里的食用菜油混有水分,你将采用下列何种方法分离( )
A.过滤 B.蒸馏 C.分液 D.萃取
二、综合题
17.现有21.6g由CO和CO2组成的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其体积为13.44 L。回答下列问题:
(1)该混合气体中CO与CO2的分子数之比 ;
(2)混合气体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
(3)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如图所示装置,最后收集在气球中(实验在标准状况下测定)。
① 气球中收集到的气体的摩尔质量为 ;
② 气球中收集到的气体中,电子总数为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③ 气球的体积为 L。
18.
(1)室温时,在下列物质中:①Na
②Cl2 ③Na2O ④FeCl2溶液 ⑤NaHCO3 ⑥蔗糖 ⑦NH3⑧NaCl晶体 ⑨HClO
⑩ Fe(OH)2
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用序号填写,下同) ,属于酸的是 ,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能导电的是 。
(2)下列各组化学用语中:①3He、4He ②2H2 O、1H2O ③ 1H、3H
④14N和13C质子数相同的有 ,中子数相同的有 ,互为同位素的有 。
19.实验室配制500mL 0.1mol/LNa2CO3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应用托盘天平称取十水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g。
(2)以下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操作中,其正确操作顺序的标号为 。
① 称量或量取:用托盘天平称取所需溶质或用量筒量取浓溶液。
② 定容:向容量瓶中加入水至刻度线1~2cm处,再改用胶头滴管定容至刻度。
③洗涤:用蒸馏水洗涤小烧杯和玻璃棒2~3次,目的是使溶质尽可能地转移到容量瓶中,以防止产生误差。
④ 溶解(稀释):在烧杯中溶解或稀释。溶解一般在小烧杯中进行。 注意:溶液静置至室温,防止出现误差。
⑤ 计算:所称固体的质量或所量液体的体积。
⑥ 转移:转移时要用玻璃棒引流,且其下端应靠在容量瓶内壁上。
⑦ 摇匀:塞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3)配制Na2CO3溶液时需用的主要仪器有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
(4)若实验遇下列情况,溶液的浓度是偏高,偏低还是不变?
A.加水时超过刻度线 ;
B.忘记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 ;
C.容量瓶内壁附有水珠而未干燥处理 ;
D.定容后摇匀液面低于刻度线 。
20.如图所示为减压过滤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A,B,C三种仪器的名称,A ;B ;C .
(2)该装置图有三处错误,请指出错误并加以改正.① ;② ;③ .
21.
(1)6.02×1023个NH3 分子的质量为 g,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L,与 gCH4中含有的氢原子数相等。
(2)将标准状况下2.24LHCl气体溶于水,得到100mL溶液,则:该溶液的浓度为 。取出20mL该溶液,所取出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 g。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解答】苯和水互不相溶,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
故答案为:B
【分析】苯与水互不相溶且密度不同,用分液方法进行分离。
2.【答案】B
【解析】【解答】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熟悉原子的表示符号 X,A表示质量数,Z表示质子数,所以可判断A、C不符合题意;又 He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虽然少于8个,但属于稳定结构,因此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称为同位素。
3.【答案】A
【解析】【解答】标准状况下,V(N2)=n(N2)×22.4L/mol=2mol×22.4L/mol=44.8L,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公式:气体体积V=nVm;
4.【答案】A
【解析】【解答】A.焰色试验是物理变化,A符合题意;
B.钾盐中常含有钠盐,为排除钠离子的干扰,观察钾的焰色反应要透过蓝色钴玻璃,B不符合题意;
C.钠元素的焰色试验的火焰是黄色的,是钠元素特有的颜色,C不符合题意;
D.取一根洁净的铂丝,放在酒精灯上灼烧至与原来火焰颜色相同,说明没有其他杂质,再蘸取被检测物质,进行焰色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焰色试验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钾元素的焰色反应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C.钠元素的焰色为黄色;
D.要清除铂丝上附着的杂质,所以每次实验都要先将铂丝灼烧至与原来的火焰颜色相同,再蘸取被检验物质。
5.【答案】C
【解析】【解答】A、200mL0.2mol/LMgCl2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0.2mol·L-1×2=0.4mol·L-1;
B、 500mL0.5mol/LNaCl溶液和500mL0.5mol/LKCl的混合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0.5mol·L-1×0.5L+0.5mol·L-1×0.5L)/(0.5L+0.5L)=0.5mol·L-1;
C、250mL0.2mol/L AlCl3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0.2mol·L-1×3=0.6mol·L-1;
D、 300mL1.0mol/LKClO3溶液中无氯离子,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0mol·L-1;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溶液中的组成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判断最大铝离子浓度,注意与溶液的体积无关。
6.【答案】B
【解析】【解答】A.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小,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偏低,故A不符合题意;
B.NH4NO3溶解吸热,直接将溶解后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加水体积偏大,浓度偏小,故B符合题意;
C.所用砝码已经生锈,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大,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故C不符合题意;
D.加水超过刻度线,立刻将超出的水吸出,有部分溶质也会被取出,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低,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过程中的误差分析,根据公式cB= ,若操作不当引起nB偏大或V(aq)偏小,所配溶液浓度偏高,反之偏低。
7.【答案】A
【解析】【解答】B、C、D得到的都是晶体,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08℃得到的是玻璃态物质,不属于晶体,
故答案为:A。
【分析】获得晶体的一般途径有三种:熔融态物质凝固;气态物质冷却不经液态直接凝固(凝华);溶质从溶液中析出。而A中是急速冷冻得到的不是晶体,其他选项均正确
8.【答案】D
【解析】【解答】A、仪器W的名称是:蒸馏烧瓶,选项A不符合题意;
B、 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暴沸,选项B不符合题意;
C、 冷却水的流向是:Y进X出,选项C不符合题意;
D、石油馏分是多种烃的混合物,收集到的 60~150℃的馏分为混合物,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蒸馏操作中需要的仪器和操作注意事项等进行判断即可。
9.【答案】A
【解析】【解答】A.2.7gAl与足量盐酸充分反应电子转移数目为2.7g÷27g/mol×3×NA=0.3 NA, A符合题意
B.一个2H原子中含有一个中子和一个质子,一个2H2O分子中含有10个中子,1.8g2H2O含中子数目为1.8g÷18g/mol×10=1 NA,B不符合题意;
C.22.4LHCl,没有指明条件,C不符合题意;
D.1mol/LH2SO4,没有给出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H+的数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 A.求出2.7gA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铝和盐酸反应后变为+3价来分析;
B.求出1.8g2H2O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此水中含10个中子来分析;
C.HCl所处的状态不明确;
D.硫酸体积不明确。
10.【答案】B
【解析】【解答】用98%浓硫酸配制200mL 0.5mol L-1的硫酸溶液,需要选用200mL容量瓶,实验步骤为:计算→量取→稀释→转移→洗涤→定容→摇匀,量取浓硫酸要用量筒,稀释浓硫酸要用烧杯、玻璃棒,配制溶液要用容量瓶;定容时要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配制过程中用不到烧瓶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实验室中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操作过程判断需要的仪器即可.
11.【答案】D
【解析】【解答】解:A.苯不溶于水,乙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反应后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A正确;
B.硅与盐酸不反应,且不溶于水,铝于稀盐酸反应,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故B正确;
C.氯气难溶于饱和食盐水,而氯化氢易溶于水,可用洗气的方法分离,故C正确;
D.实验室难以完成,且不能确定乙烯的含量,易引入新杂质,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A.苯不溶于水,乙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
B.铝于稀盐酸反应;
C.氯气难溶于饱和食盐水;
D.易引入新杂质.
12.【答案】B
【解析】【解答】解:设参加反应的Cu2+的物质的量为x,则
Fe+ CuSO4 ═ FeSO4+Cu △m
1 (64﹣56)g
x (8.66g﹣8.02g)
,解得x=0.08mol,
则溶液中Cu2+的浓度变为 =0.82mol/L,
故选B.
【分析】根据发生的反应为Fe+CuSO4═FeSO4+Cu,利用差量法来计算.
13.【答案】B
【解析】【解答】解:实验室制备少量无水FeCl3需要用纯净、干燥的氯气在加热条件下与铁粉反应,故首先要制备氯气,故最先使用的仪器是a;
制取出的氯气中有HCl和水蒸气,应先用饱和食盐水洗气除去HCl,而洗气时,气体要长进短出,故接下来的气流的方向是e→d;
然后用浓硫酸干燥氯气,故接下来的气流的方向是c→b;
制取了纯净干燥的氯气后,通入铁粉,在加热条件下与铁粉反应,故接下来连h;
氯气是污染性气体,对空气有污染,故应连接尾气处理装置,考虑到氯气是酸性气体,故要用碱液来吸收,故接下来通入NaOH 溶液,气流的方向是g→f;
故仪器连接顺序正确的是a﹣e﹣d﹣c﹣b﹣h﹣i﹣g,故选B.
【分析】实验室制备少量无水FeCl3需要用纯净、干燥的氯气在加热条件下与铁粉反应,在此过程中应注意氯气制取后的除杂和干燥,以及与铁粉反应后氯气尾气的处理等问题即可解答.
14.【答案】B
【解析】【解答】要使同体积同浓度的BaCl2溶液中钡离子完全沉淀,则消耗Na2SO4、KAl(SO4)2、Fe2(SO4)3三种溶液中的SO42-的物质的量相等,三种溶液体积相等,则三种溶液中硫酸根离子的浓度相等,Na2SO4、KAl(SO4)2、Fe2(SO4)3中SO42-个数之比为1:2:3,要使硫酸根离子浓度相等,则这三种盐溶液的浓度之比为6:3:2;故答案为:B。
【分析】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等,根据化学式推断溶质的物质的量与硫酸根关系是解题关键。等体积的0.2mol/L的BaCl2溶液,可使相同体积的Na2SO4、KAl(SO4)2、Fe2(SO4)3三种溶液的SO42ˉ完全沉淀,则Na2SO4、KAl(SO4)2、Fe2(SO4)3三种溶液中n(SO42ˉ)相同,根据硫酸根守恒可知,n[Fe2(SO4)3]= n(SO42ˉ),n(Na2SO4)=n(SO42ˉ),n[KAl(SO4)2]= n(SO42ˉ),三种溶液的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之比等于溶质物质的量之比,据此计算。
15.【答案】D
【解析】【解答】解:A.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过滤后,过量的碳酸钠可与盐酸反应除去,加热可除去氯化氢,故A正确;
B.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降温可得到纯净的硝酸钾,氯化钠残留在母液中,故B正确;
C.溴易溶于四氯化碳,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C正确;
D.氯化钾过量,引入新杂质,应加入适量的KCl,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A.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过量的碳酸钠可与盐酸反应除去;
B.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
C.溴易溶于四氯化碳;
D.氯化钾过量,引入新杂质.
16.【答案】C
【解析】【解答】解:食用菜油与水分层,选择分液法分离,过滤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蒸馏分离互溶但沸点不同的液体、萃取分离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差异大的混合物,
故选C.
【分析】食用菜油与水分层,选择分液法分离,以此来解答.
17.【答案】(1)1:1
(2)0.9mol
(3)28g·mol-1;4.2NA;6.72 L
【解析】【解答】设CO和C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则列方程组,解之得x=0.3,y=0.3,气体共为0.6mol,则
(1)该混合气体CO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3:0.3=1:1;
(2)n(O)=0.3mol+0.3mol×2=0.9mol;
(3)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如图所示装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经浓硫酸干燥,得到的气体为CO,
①气球中收集到的气体为CO,摩尔质量为28g/mol;
②0.3molCO含有的电子数为0.3mol×(6+8)×NA/mol=4.2NA;
③V=0.3mol×22.4L/mol=6.72L。
【分析】(1)分子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2)根据CO和CO2中氧原子的个数以及物质的量计算;
(3)①CO的摩尔质量为28g/mol;
②每个CO含有的电子数为14,结合物质的量计算;
③根据V=nVm计算。
18.【答案】(1)③;⑨;③⑤⑧;⑥⑦;①④
(2)①②③;④;①③
【解析】【解答】(1)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Na2O;属于酸的是HClO; 属于强电解质的是Na2O、NaHCO3、NaCl晶体,属于非电解质的是蔗糖、NH3,能导电的是Na、FeCl2溶液; 故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③;属于酸的是⑨;属于强电解质的是③⑤⑧;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⑥⑦;能导电的是①④;(2)由上述分析可知,①3He、4He的质子数均为2,中子数分别为1、2;②2H2O、1H2O 的质子总数均为10,中子总数分别为10、8;③1H、3H的质子数均为1,中子数分别为0、2;④14N和13C的质子数分别为7、6,中子数均为7;由此可知质子数相同的是①②③;中子数相同的是④;互为同位素的是①③。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以及相关化学用语;(1)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只生成一种盐和水,主要包括绝大多数金属氧化物;酸: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发生完全电离的化合物;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不发生电离的化合物;能导电的物质有大多数金属单质或存在有自由移动电荷的物质;根据物质特点结合定义解答;(2)对于原子 而言:Z为质子数,同一元素的质子数不变,X-Z为原子的中子数,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为同位素,根据定义进行解答即可。
19.【答案】(1)14.3g
(2)⑤①④⑥③②⑦
(3)500mL容量瓶
(4)偏低;偏低;不变;不变
【解析】【解答】(1)配制500mL 0.1mol·L-1的Na2CO3溶液需要的Na2CO3的物质的量n=C·V=0.5L×0.1mol·L-1=0.05mol,应用托盘天平称取十水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质量m=n·M=0.05mol×286g·mol-1=14.3g。(2)操作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移液、定容、摇匀等操作,正确操作顺序为⑤①④⑥③②⑦;(3)根据上述操作,一般用托盘天平称量,用药匙取用药品,在烧杯中溶解(可用量筒量取水加入烧杯),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冷却后转移到50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洗涤烧杯、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移入容量瓶中,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最后定容颠倒摇匀,所用仪器有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药匙、还需要:500mL容量瓶;(4)A、加水超过了刻度线,溶液的体积偏大,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
B、忘记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烧杯壁与玻璃棒上沾有少量溶质,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小,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
C、由于溶液配制需加水定容,容量瓶内壁附有水珠而未干燥处理,对所配溶液的浓度无影响,所配溶液浓度不变;
D、定容后摇匀,液面低于刻度线,容量瓶内壁附有水珠,属于正常操作,所配溶液浓度不变。
【分析】(1)托盘天平可以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2)在移液时,要采用少量蒸馏水湿润,但是多次洗涤的方法你,这样才能保证所有的溶质都转移到容量瓶中,从而减小误差;
在摇匀后,液面可能低于刻度线,这时,不能再向容量瓶中滴加蒸馏水;
(3)托盘天平的作用是称量;烧杯的作用是溶解;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和引流;胶头滴管的作用是定容;
(4)水加多了会使浓度偏低;未洗涤就相当于并未把所有的溶质转移到容量瓶中,导致浓度偏低;容量瓶内壁有水珠不会对浓度造成影响,因为需要定容;定容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不会对溶液浓度造成影响。
20.【答案】(1)布氏漏斗;吸滤瓶;安全瓶
(2)布氏漏斗插入过深,不应超过 ;布氏漏斗下端斜口未对支管口,应对支管口;安全瓶导管左长右短,应左短右长
【解析】【解答】解:(1)由题给装置可知A为布氏漏斗,B为吸滤瓶,C为安全瓶,故答案为:布氏漏斗;吸滤瓶;安全瓶;(2)该装置图有三处错误:分别是①布氏漏斗插入过深,不应超过 ;②了让收率效率更高.斜面朝向支管口,则漏斗斜面口部的空气很快被优先抽走,形成负压.滤液会更快的被抽滤下来;③安全瓶导管左长右短,应左短右长,防止倒吸.
故答案为:布氏漏斗插入过深,不应超过 ;布氏漏斗下端斜口未对支管口,应对支管口;安全瓶导管左长右短,应左短右长.
【分析】减压过滤装置一般用到布氏漏斗、吸滤瓶以及安全瓶等,操作时注意防止固体堵住吸滤瓶以及倒吸等现象,以此解答该题.
21.【答案】(1)17;22.4;12
(2)1mol·L-1;0.73
【解析】【解答】(1)n(NH3)=6.02×1023÷(6.02×1023mol-1)=1mol,m(NH3)=1mol×17g/mol=17g,标准状况时V=1mol×22.4L/mol=22.4L。
n(H)=3mol,则n(CH4)=0.75mol,m(CH4)=0.75mol×16g/mol=12g。
(2)n(HCl)=2.24L÷22.4L/mol=0.1mol,c(HCl)=0.1mol÷0.1L= 1mol·L-1。
20mL溶液中m(HCl)=0.02L×1mol·L-1×36.5g/mol=0.73g。
【分析】(1)根据阿伏加德罗常数计算氨气的物质的量,然后计算器质量和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2)根据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计算HCl的物质的量,然后计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