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鲁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一册第3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期末练习(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鲁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一册第3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期末练习附答案
鲁教版(五四学制)第3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一、选择题。(16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21%
B.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氢元素
C. 海洋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
D.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硅元素
2、将一定浓度的稀盐酸、稀硫酸分别加入装有等质量CaCO3粉末的容器中,相同条件下测得两者产生的CO2体积(V)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0~300s内,两个容器内气体不断增多
B.0~100s内,反应Ⅰ、Ⅱ生成CO2的速率均先快后慢
C.在实验室可以将石灰石碎成粉末后与一定浓度的稀硫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
D.反应Ⅱ中0~100s内产生的CO2体积比100~200s内的少2.2a mL
3、氯化铵、硫酸铵、硝酸铵和尿素都是白色固体,也是重要的化肥。下列物质能够将尿素从这四种化肥中鉴别出来的是( )
A.氢氧化钙 B.稀盐酸 C.氯化钠 D.水
4、关于过滤操作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边缘,玻璃棒作用有搅拌、引流
B. 液面可以高于滤纸边缘
C. 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原因可能是不溶物堵塞滤纸
D. 漏斗下端的管口置于烧杯的中间
5、如图所示是过滤操作图,该图存在的错误是(  )
A. 漏斗下端管口处于烧杯中间 B. 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一边
C. 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 D. 滤液烧杯紧靠在玻璃棒上
6、为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长江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杀菌消毒等物理净化方法可得到自来水
B.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生活中要做到一水多用,及时关闭水龙头,以节约用水
C. “蒸馏法”是人类将海水转化为淡水的一种方法,这样得到的淡水为纯净物
D. 应用新技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对产生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净化后再排放
7、向一定量盐酸和氯化钙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用数字化实验设备测得溶液pH变化情况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AB段反应现象为有白色沉淀产生
B.BC段反应现象为有气泡冒出
C.CD段溶液中的溶质为碳酸钠
D.CD段溶液pH大于7是因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8、下列关于化肥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过磷酸钙[Ca(H2PO4)2和CaSO4的混合物]属于氮肥
B.凡施用过化肥的蔬菜都会危害健康
C.硫酸钾与熟石灰混合、研磨,能闻到刺激性的气味
D.合理施用化肥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9、利用海水晒盐的原理是(  )
A. 海水受热分解
B. 升高温度,降低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
C. 温度升高,使食盐的溶解度增大
D. 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氯化钠成晶体析出
10、下面是粗盐提纯部分实验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操作是(  )
A. 称量 B. 溶解
C. 过滤 D. 蒸发
11、下列有关过滤与蒸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过滤不能降低水的硬度,蒸馏能够降低水的硬度
B. 蒸馏时温度计有两个作用:一是测量温度,二是搅拌液体
C. 过滤时水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蒸馏时水变为蒸汽,是化学变化
D. 日常生活中的自来水是经过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多道工序净化制成的
1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常伴随能量变化
B.用过滤的方法可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C.碳酸钠水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D.增大氧气的浓度可促进可燃物的燃烧
13、下列物质能做钾肥的是( )
A.氯化钾 B.尿素 C.磷矿粉 D.氨水
14、下列有关玻璃棒在“粗盐提纯”实验中,操作错误的是( )
A. 捣碎研细 B. 搅拌溶解 C. 引流浊液 D. 搅拌防溅
1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溶液中K+和SO42﹣能大量共存
B. 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
C.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D. 氯离子和氯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16、小明将取来的黄河水样品倒入烧杯中,静置后,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过滤,请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改正图中的一处错误:过滤时滤纸的边缘要略低于漏斗的边缘
B. 指出图中的另一处错误:倾倒液体的烧杯没有靠在玻璃棒上
C. 漏斗的下端没有紧靠烧杯的内壁可导致滤液溅出
D. 将该图改进后过滤得到的水是纯水,不含任何杂质
二、填空题。
17、我国渤海及东海海域发生了大面积的赤潮,赤潮是海水受到某些元素的污染形成的,它导致海面上的藻类疯狂生长、繁殖,水质恶化,而有腥臭味,造成鱼类大量死亡。
(1)已知藻类的化学式为C106H263O110N16P,则组成藻类的元素有(填元素名称) ,藻类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根据藻类的化学式,确定工业和生活污水中导致藻类生长过快的营养元素是(填元素名称) 。
18、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t3℃时,把35g甲充分溶解在50g水中,所得溶液质量是    g。
(2)配制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应选择的温度是:
   ℃。
(3)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等质量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质量最少的是    。
(4)若甲中混有少量乙,要得到纯净的甲,常用的提纯方法是    。
19、理化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pH<______的雨水是酸雨。
(2)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期,身体缺少______元素,容易引起贫血。
(3)可用来制作糕点或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物质是______。
(4)保险丝(铅锑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______。
(5)生活中常用______的方法来鉴别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
20、现有烧杯、试管、量筒、铁架台、酒精灯、集气瓶、玻璃片、水槽、带导管的橡皮塞等仪器,不能用来完成下列________(填序号)实验。
①制取氢气 ②粗盐提纯 ③配制100g10%的NaCl溶液。
21、用Na2CO3、BaCl2(Ba2+有毒)、盐酸三种药品除去食盐中含有的CaCl2、Na2SO4,得到纯净的NaCl溶液,则加入药品的合理顺序是________。
三、实验题。
22、Ⅰ、实验室用块状大理石和5%的稀盐酸反应制取CO2,观察不到气泡产生时,发现固体还有剩余,对此进行探究(大理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
【提出问题】不再产生气泡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剩余固体中无碳酸钙。猜想二:______。
猜想三:生成物或杂质附着在大理石表面,阻碍反应继续进行。
【实验探究】剩余固体中是否有碳酸钙。
某同学先振荡反应容器,使剩余固体和液体充分接触,观察到仍无气泡产生;再向容器中滴加少量5%的稀盐酸,又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不再产生气泡,仍有固体剩余。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
【得出结论】
由以上实验可知,猜想一和猜想三______选填:“成立”“不成立”或“无法确定”)
Ⅱ、某兴趣小组利用传感器对二氧化碳性质再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1)如图1所示装置的气密性良好,三瓶250mL的烧瓶内收集满CO2气体,三个注射器内各装有85mL的液体(分别是水、饱和石灰水、40%的氢氧化钠溶液)。连接好装置和压强传感器。
(2)三位同学同时迅速将注射器内液体全部注入各自烧瓶中。
(3)一段时间后,同时振荡烧瓶,电脑记录烧瓶内气压随时间变化如图2所示。(瓶1、瓶2、瓶3对应的曲线是曲线1、曲线2、曲线3)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导致曲线1中CD段气压急速减小的操作是______ 。不改变装置药品的情况下,进一步降低E点的方法是______ 。
②曲线2中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
③对比曲线1、2、3,不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选填字母)。
A.CO2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 B.CO2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C.检验CO2用饱和澄清石灰水较合适 D.吸收CO2用NaOH溶液较合适
23、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用你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请回答:
①A极是电源的______极,C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D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能______ ,小颖同学在完成电解水实验后,发现C试管内产生了10mL 气体(相同状态),则D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约为______;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 。
②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得出:水是由______ 组成的。
(2)小明同学去九寨沟旅游时,用饮料瓶装了一些山下的泉水,带回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按图2流程进行实验,制取蒸馏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取水后加入明矾的作用是______ 。
②进行过滤操作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
A.液面不要低于滤纸边缘 B.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C.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D.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③过滤过程中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______。
④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______性,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
⑤在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在水中要放沸石(碎瓷片),其作用是:
______ 。
2023—2024学年鲁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一册第3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期末练习附答案
鲁教版(五四学制)第3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一、选择题。(16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21%
B.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氢元素
C. 海洋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
D.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硅元素
【答案】C
2、将一定浓度的稀盐酸、稀硫酸分别加入装有等质量CaCO3粉末的容器中,相同条件下测得两者产生的CO2体积(V)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0~300s内,两个容器内气体不断增多
B.0~100s内,反应Ⅰ、Ⅱ生成CO2的速率均先快后慢
C.在实验室可以将石灰石碎成粉末后与一定浓度的稀硫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
D.反应Ⅱ中0~100s内产生的CO2体积比100~200s内的少2.2a mL
【答案】B
3、氯化铵、硫酸铵、硝酸铵和尿素都是白色固体,也是重要的化肥。下列物质能够将尿素从这四种化肥中鉴别出来的是( )
A.氢氧化钙 B.稀盐酸 C.氯化钠 D.水
【答案】A
4、关于过滤操作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边缘,玻璃棒作用有搅拌、引流
B. 液面可以高于滤纸边缘
C. 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原因可能是不溶物堵塞滤纸
D. 漏斗下端的管口置于烧杯的中间
【答案】C
5、如图所示是过滤操作图,该图存在的错误是(  )
A. 漏斗下端管口处于烧杯中间 B. 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一边
C. 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 D. 滤液烧杯紧靠在玻璃棒上
【答案】A
6、为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长江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杀菌消毒等物理净化方法可得到自来水
B.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生活中要做到一水多用,及时关闭水龙头,以节约用水
C. “蒸馏法”是人类将海水转化为淡水的一种方法,这样得到的淡水为纯净物
D. 应用新技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对产生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净化后再排放
【答案】A
7、向一定量盐酸和氯化钙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用数字化实验设备测得溶液pH变化情况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AB段反应现象为有白色沉淀产生
B.BC段反应现象为有气泡冒出
C.CD段溶液中的溶质为碳酸钠
D.CD段溶液pH大于7是因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答案】D
8、下列关于化肥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过磷酸钙[Ca(H2PO4)2和CaSO4的混合物]属于氮肥
B.凡施用过化肥的蔬菜都会危害健康
C.硫酸钾与熟石灰混合、研磨,能闻到刺激性的气味
D.合理施用化肥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答案】D
9、利用海水晒盐的原理是(  )
A. 海水受热分解
B. 升高温度,降低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
C. 温度升高,使食盐的溶解度增大
D. 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氯化钠成晶体析出
【答案】D
10、下面是粗盐提纯部分实验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操作是(  )
A. 称量 B. 溶解
C. 过滤 D. 蒸发
【答案】D
11、下列有关过滤与蒸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过滤不能降低水的硬度,蒸馏能够降低水的硬度
B. 蒸馏时温度计有两个作用:一是测量温度,二是搅拌液体
C. 过滤时水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蒸馏时水变为蒸汽,是化学变化
D. 日常生活中的自来水是经过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多道工序净化制成的
【答案】A
1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常伴随能量变化
B.用过滤的方法可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C.碳酸钠水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D.增大氧气的浓度可促进可燃物的燃烧
【答案】B
13、下列物质能做钾肥的是( )
A.氯化钾 B.尿素 C.磷矿粉 D.氨水
【答案】A
14、下列有关玻璃棒在“粗盐提纯”实验中,操作错误的是( )
A. 捣碎研细 B. 搅拌溶解 C. 引流浊液 D. 搅拌防溅
【答案】A
1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溶液中K+和SO42﹣能大量共存
B. 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
C.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D. 氯离子和氯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答案】B
16、小明将取来的黄河水样品倒入烧杯中,静置后,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过滤,请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改正图中的一处错误:过滤时滤纸的边缘要略低于漏斗的边缘
B. 指出图中的另一处错误:倾倒液体的烧杯没有靠在玻璃棒上
C. 漏斗的下端没有紧靠烧杯的内壁可导致滤液溅出
D. 将该图改进后过滤得到的水是纯水,不含任何杂质
【答案】D
二、填空题。
17、我国渤海及东海海域发生了大面积的赤潮,赤潮是海水受到某些元素的污染形成的,它导致海面上的藻类疯狂生长、繁殖,水质恶化,而有腥臭味,造成鱼类大量死亡。
(1)已知藻类的化学式为C106H263O110N16P,则组成藻类的元素有(填元素名称) ,藻类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根据藻类的化学式,确定工业和生活污水中导致藻类生长过快的营养元素是(填元素名称) 。
【答案】(1)碳、氢、氧、氮、磷;3550 (2)氮和磷
18、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t3℃时,把35g甲充分溶解在50g水中,所得溶液质量是    g。
(2)配制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应选择的温度是:
   ℃。
(3)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等质量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质量最少的是    。
(4)若甲中混有少量乙,要得到纯净的甲,常用的提纯方法是    。
【答案】(1)75; (2)t1; (3)甲; (4)降温结晶。
19、理化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pH<______的雨水是酸雨。
(2)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期,身体缺少______元素,容易引起贫血。
(3)可用来制作糕点或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物质是______。
(4)保险丝(铅锑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______。
(5)生活中常用______的方法来鉴别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
【答案】5.6 铁 碳酸氢钠 低 灼烧闻气味
20、现有烧杯、试管、量筒、铁架台、酒精灯、集气瓶、玻璃片、水槽、带导管的橡皮塞等仪器,不能用来完成下列________(填序号)实验。
①制取氢气 ②粗盐提纯 ③配制100g10%的NaCl溶液。
【答案】②③
21、用Na2CO3、BaCl2(Ba2+有毒)、盐酸三种药品除去食盐中含有的CaCl2、Na2SO4,得到纯净的NaCl溶液,则加入药品的合理顺序是________。
【答案】BaCl2 Na2CO3 HCl
三、实验题。
22、Ⅰ、实验室用块状大理石和5%的稀盐酸反应制取CO2,观察不到气泡产生时,发现固体还有剩余,对此进行探究(大理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
【提出问题】不再产生气泡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剩余固体中无碳酸钙。猜想二:______。
猜想三:生成物或杂质附着在大理石表面,阻碍反应继续进行。
【实验探究】剩余固体中是否有碳酸钙。
某同学先振荡反应容器,使剩余固体和液体充分接触,观察到仍无气泡产生;再向容器中滴加少量5%的稀盐酸,又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不再产生气泡,仍有固体剩余。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
【得出结论】
由以上实验可知,猜想一和猜想三______选填:“成立”“不成立”或“无法确定”)
Ⅱ、某兴趣小组利用传感器对二氧化碳性质再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1)如图1所示装置的气密性良好,三瓶250mL的烧瓶内收集满CO2气体,三个注射器内各装有85mL的液体(分别是水、饱和石灰水、40%的氢氧化钠溶液)。连接好装置和压强传感器。
(2)三位同学同时迅速将注射器内液体全部注入各自烧瓶中。
(3)一段时间后,同时振荡烧瓶,电脑记录烧瓶内气压随时间变化如图2所示。(瓶1、瓶2、瓶3对应的曲线是曲线1、曲线2、曲线3)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导致曲线1中CD段气压急速减小的操作是______ 。不改变装置药品的情况下,进一步降低E点的方法是______ 。
②曲线2中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
③对比曲线1、2、3,不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选填字母)。
A.CO2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 B.CO2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C.检验CO2用饱和澄清石灰水较合适 D.吸收CO2用NaOH溶液较合适
【答案】盐酸量不足,已完全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
不成立 震荡烧瓶 使烧瓶内物质冷却
CO2+Ca(OH)2═CaCO3↓+H2O AC
23、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用你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请回答:
①A极是电源的______极,C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D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能______ ,小颖同学在完成电解水实验后,发现C试管内产生了10mL 气体(相同状态),则D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约为______;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 。
②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得出:水是由______ 组成的。
(2)小明同学去九寨沟旅游时,用饮料瓶装了一些山下的泉水,带回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按图2流程进行实验,制取蒸馏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取水后加入明矾的作用是______ 。
②进行过滤操作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
A.液面不要低于滤纸边缘 B.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C.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D.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③过滤过程中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______。
④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______性,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
⑤在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在水中要放沸石(碎瓷片),其作用是:
______ 。
【答案】(1)正 氢气 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5mL 2H2O=2H2↑+O2↑
氢、氧元素
(2)吸附悬浮杂质使之沉降 BCD 引流 吸附 防止加热时出现暴沸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2024山东省临沂商城实验学校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无答案)

下一篇:2023-2024江西省南昌市江铃学校九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