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云梦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
九年级12月月考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a-40 Cu-64
一、选择题(1—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2分*10=20分)
1.下列各项活动是孝感一些乡村春节的民间习俗活动,其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唱楚音,悦耳动听 B.燃烟花,喜庆洋溢
C.舞龙灯,虎虎生威 D.演皮影,惊奇逼真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 B.排水法收集并测量O2的体积
C.铁在O2中燃烧 D.加热固体
3..英国研究人员发明了世界上最黑的物质Vantablack,又称“超级黑”,它看上去非常之黑几能吸收所有的可见光。而人类的肉眼根本无法看清楚深度,看到的就像一个“黑洞好像什么都没有。“超级黑”是用比头发细一万倍的碳纳米管所制造,其传导热的效率为铜的7倍,坚固程度为钢的10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超级黑”是一种新型的单质
B.“超级黑”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
C.在一定条件下“超级黑”能够还原氧化铜
D.“超级黑”、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
4.对于下列化学用语,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CO2 ②Fe3+ ③KMnO4 ④ ⑤
A.①表示的是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B.②中数字的含义: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
C.③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7价 D.④⑤表示的元素位于同一周期
5.归纳梳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化合物
②同一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一定不同
③经过活性炭吸附池,水的硬度大大降低
④蒸馏和煮沸的净水方法都可使硬水软化
⑤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⑥CO2、SO2都能与水反应生成酸,它们都是引起酸雨的重要气体
⑦可以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人工吸收二氧化碳,以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A.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④⑤⑥ C.①④⑤⑦ D.①④⑤⑥
6.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错误信息是
A.该图表示的是一个化合反应
B.该反应中,生成物可能是氧化物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保持不变
D.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的微粒个数比为2:2:2:1
7.下列整理的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净水方法及目的 B.灭火实例与原理
过滤﹣﹣除去难溶性固体 吸附﹣﹣将硬水软化 蒸馏﹣﹣除去全部杂质得到纯水 油锅着火时盖上锅盖﹣﹣隔绝空气 住宅失火时用水浇灭﹣﹣降低着火点 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隔离可燃物
C.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D.化学中常见的“三”
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可能是化合物 过氧化氢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氯化钠是由Cl-和Na+构成的 三种可燃性气体﹣﹣H2、CO、O2 三种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电子 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A.A B.B C.C D.D
8.某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实验过程如下:
①将红磷和白磷分别放入如图的两只试管中,一段时间后,、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②用气囊鼓入空气至白磷和红磷露出水面,中白磷燃烧,中无明显现象。
已知:红磷的着火点为,白磷的着火点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要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必须补充实验:在烧杯底部放小块白磷于热水中,并与试管中的白磷进行对比
B.通过对比步骤②中露出水面的白磷和红磷可以得到结论: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燃烧的条件之一
C.无需气囊,也可以将试管移开水面,达到与步骤②相同的实验效果
D.该实验中热水的主要作用是:提高温度、隔绝空气
9.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图甲用两份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B.图乙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图丙加热碳和氧化铜,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D.图丁在密闭容器中,镁带燃烧前后固体质量的变化
10.N2、CO和CO2的混合气体100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使该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CuO、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得到沉淀的质量为x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气体通过灼热的CuO后,得到88.0gCO2 B.混合气体中CO质量可能为56.0g
C.x的数值为200 D.混合气体中含N2可能为40%
二、非选择题
11.现有:A.活性炭;B.碳酸;C.水;D.一氧化碳;E.氮气等四种物质,请选用合适物质的字母代号填空。
(1)被誉为“生命之源”的液体物质 。
(2)汽水中含有的一种酸 。
(3)具有还原性的氧化物 。
(4)常用于冰箱内除异味的物质 。
(5)作保护气的物质 。
12.水是宝贵的资源,如图1是水净化装置,图2是水电解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一杯含泥沙的府河水,要除掉其中的泥沙应该采用的操作名称是 ,若要进一步净化,将水样继续通过图1装置,水样从 口(填a或b)进效果更好。
(2)图2装置中n管中连接的是电源的 极。
(3)保持m试管中的气体的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的化学符号是 。
(4)已知相同条件下,相同体积的两种气体,它们的分子个数相同,现有相同条件下,相同质量的氧气和氢气两种气体,它们的体积比为 。
13.甲、乙、丙、丁、戊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丁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乙的固体俗称干冰,它们之间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某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成另一种物质,“一”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
(1)乙的化学式为 。
(2)丁→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丙和戊反应的现象是 。
(4)关于甲以及甲→丙的反应,有如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甲可能是金属氧化物
B.甲可能具有可燃性
C.甲→丙的反应可能属于分解反应
D.甲→丙与甲→乙的反应不可能为同一反应
(5)若甲常温下是黑色固体,则甲→乙的化学方程式为 。
14.某化学小组为了测定学校附近某矿山石灰石炭酸钙的质量分数,取12.5g石灰石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在烧杯中反应(假设石灰石样品中的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得到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求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
15.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标有“①”的仪器名称是 。
(2)甲烷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加热碱石灰(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固体的混合物)和醋酸钠固体制取甲烷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标号,下同),若用F装置装满水收集该气体,则气体要从 端通入。
(3)若实验室制取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证明CO2集满的方法是 。
16.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一包含碳的铜粉样品进行铜的质量分数的测定,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气密性良好,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已略去)。试回答下列问题:(碱石灰由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组成,可吸收水和二氧化碳)
(1)写出装置A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已知硬质玻璃管内装有铜和碳的混合物10g,反应完全后(氧气过量)停止加热,冷却后称得C装置增重4.4g,则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 ;另一组同学称得B装置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 。
(3)经讨论,有同学提出在A和B之间加 (填“甲”或“乙”)装置,再次实验后得到了较准确的结果,原因是 。
试卷第6页,共6页
1.B
【分析】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详解】A、唱楚音,悦耳动听,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正确;
B、燃烟花,生成二氧化硫等,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舞龙灯,虎虎生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正确;
D、演皮影,惊奇逼真,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正确。故选B。
2.C
【详解】A、胶头滴管加液时,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错误;
B、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水小,要把集气瓶中水排入量筒内,要短进长出,错误;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物的温度较高,实验中集气瓶内放少量水,可防止反应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正确;
D、给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用外焰加热,要夹在离试管口约处,错误。
故选C。
3.D
【详解】A. “超级黑”是用比头发细一万倍的碳纳米管所制造,是由碳元素一种元素组成的,一种新型的单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B. “超级黑”是碳元素形成的一种单质,碳元素的化合价为0,故选项说法正确;
C. 碳单质具有还原性,在一定条件下“超级黑”能够还原氧化铜,故选项说法正确;
D. C60是由分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4.D
【详解】A、①表示的是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正确;
B、②中数字3表示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正确;
C、③中钾元素化合价+1价,氧元素化合价-2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锰元素的化合价为+7价,正确;
D、④位于第三周期,⑤位于第二周期,表示的元素不位于同一周期,错误;
故选D。
5.C
【详解】①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而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则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化合物,也可能都为混合物,说法正确;
②同种元素在同一化合物的化合价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说法不正确;
③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但不能除去水中的钙离子和镁离子,则不能降低水的硬度,说法不正确;
④蒸馏、煮沸均能将硬水软化,说法正确;
⑤元素是指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则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水分子和氖原子,说法正确;
⑥正常雨水显酸性,是因为其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引起的,二氧化硫会引起酸雨,说法不正确;
⑦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吸收二氧化碳,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能保护环境,说法正确。
说法正确的为:①④⑤⑦,故选C。
6.D
【详解】A、删去两边相同的分子,可知该反应为多种分子反应生成一种分子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该选项正确;
B、氧化物是指含有两种元素,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由图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为 ,其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则可能为氧化物,该选项正确;
C、由图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均不变,该选项正确;
D、删去两边相同的分子,可知该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的微粒个数比为2:1:2,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D。
7.C
【详解】A、过滤能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正确;吸附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但不能除去水中的钙、镁离子,则不能将硬水软化,不正确;蒸馏能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正确,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盖上锅盖,能隔绝氧气,从而灭火,正确;着火点为固有属性,不能改变,用水灭火,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不正确;设置隔离带,能隔绝可燃物,从而灭火,正确,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化合物是指含有多种元素的纯净物,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为化合物,正确;过氧化氢是由氢、氧元素组成,正确;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正确,该选项符合题意。
D、氢气、一氧化碳为可燃性气体,但氧气不具有可燃性,只具有助燃性,不正确;物质是由分子、原子和离子构成,正确;化石燃料包含煤、石油、天然气,正确,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A
【详解】A.在实验过程中白磷露出水面前不燃烧,露出水面后燃烧就说明了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不需要补充实验,A项错误;
B.通过对比步骤②中露出水面的白磷和红磷可以得到结论: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燃烧的条件之一,B项正确;
C.无需气囊,也可以将试管移开水面,也能与空气接触,达到与步骤②相同的实验效果,C项正确;
D.该试验中80℃热水的主要作用是:提高温度、隔绝空气,D正确
9.C
【详解】A、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生成物质量,则最终生成的氧气的质量应相同,该选项图像不正确;
B、红磷燃烧放热,容器中的温度升高,压强增大,但随着氧气的减小,压强又会慢慢减小,且冷却后压强应小于外界大气压,该选项图像不正确;
C、碳和氧化铜的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且消耗的氧化铜的质量应大于生成的铜的质量,该选项图像正确;
D、镁燃烧消耗氧气,生成氧化镁,则反应过程中固体质量变大,该选项图像不正确。
故选C。
10.B
【详解】A、N2、CO和CO2的混合气体100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碳元素的质量为100g×24%=24g,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加热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依据碳元素守恒可知,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后,混合气中的碳元素全部转化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质量为:,故A说法正确;
B、若混合气体中含碳元素的全部为一氧化碳,则其质量为,而混合气中既有一氧化碳,也有二氧化碳,所以混合气体中CO质量一定<56.0g,故B说法错误;
C、N2、CO和CO2的混合气体100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碳元素的质量为100g×24%=24g,使混合气体与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完全反应,再将气体通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中,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碳元素的质量不变,充分反应后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为:,则x的数值为200,故C说法正确;
D、N2、CO和CO2的混合气体100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碳元素的质量为100g×24%=24g,假设气体中不含一氧化碳,则二氧化碳质量为:,则氮气质量为100g-88g=12g,氮气的质量分数为:,假设气体中不含二氧化碳,则一氧化碳质量为:,则氮气质量为100g-56g=44g,氮气的质量分数为:,所以混合气体中N2的质量分数应该在12%和44%之间,40%介于12%~44%之间,所以说混合气体中含N2可能为40%,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11.(1)C
(2)B
(3)D
(4)A
(5)E
【详解】(1)水是人体必需的物质,被誉为“生命之源”的液体物质水,故选C;
(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汽水中含有的一种酸是碳酸,故选B;
(3)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具有还原性的氧化物是一氧化碳,故选D;
(4)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常用于冰箱内除异味的物质是活性炭,故选A;
(5)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做保护气,故选:E。
12.(1) 过滤 b
(2)正极
(3)H2
(4)16:1
【详解】(1)过滤能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则除掉其中的泥沙应该采用的操作名称是过滤;
为了使净水效果更好,水样应下进上出,即水样从b进效果更好。
(2)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且生成的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由图可知,n管收集的气体较少,则收集的气体为氢气,连接的是电源的正极。
(3)结合前面分析可知,m管收集的气体为氢气,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则保持其化学性质最小的粒子为氢分子,化学式可表示一个分子,则符号为H2。
(4)设氧气和氢气的质量均为m,则分子个数比为,而相同条件下,相同体积的两种气体,它们的分子个数相同,则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6:1。
13.(1)CO2
(2)
(3)放出大量的热
(4)ABC
(5)(合理即可)
【分析】丁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为碳酸钙;乙的固体俗称干冰,则为二氧化碳;丁、乙能转化为丙,且丁能转化为戊,戊和丙能反应,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氧化钙能和水反应,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则丙为水、戊为氧化钙。
【详解】(1)由分析可知,乙的化学式为CO2。
(2)丁→丙的反应可为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丙和戊的反应为水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现象为放出大量的热。
(4)乙为二氧化碳,丙为水,甲能转化为乙和丙,则:
A、金属氧化物能和酸反应生成水,且能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说法正确;
B、甲烷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甲烷具有可燃性,说法正确;
C、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说法正确;
D、结合前面分析可知,甲→丙与甲→乙的反应可能为同一个反应,也可能为不同反应,说法不正确。
故选ABC。
(5)若甲常温下是黑色固体,氧化铜和四氧化三铁均为黑色,碳或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或氧化铁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或或或。
14.设该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为x,则
=
x=10g
答:该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为10g。
【详解】见答案。
15.(1)长颈漏斗
(2) A b
(3)Zn+H2SO4=ZnSO4+H2↑
(4)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则集满
【详解】(1)由图可知,仪器①为长颈漏斗。
(2)制取甲烷的反应为加热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发生装置选A;
甲烷密度比水小,若用F装置装满水收集,气体应从b端通入。
(3)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为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助燃,则验满方法为: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则集满。
16.(1)2H2O22H2O+O2↑
(2) 88% 80%
(3) 甲 氧气从A中逸出时带出水蒸气,水蒸气能被C装置吸收,测量结果偏大。
【详解】(1)装置A是固体与液体混合不需加热的发生装置,制氧气所用药品是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加热条件下,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碱石灰由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组成,可吸收水和二氧化碳,说明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为4.4g;
设:碳质量为x,
x=1.2g
则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
由另一组同学称得B装置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生成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等于原混合物中碳的质量,即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等于原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即;则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1-20.0%=80.0%;
(3)经讨论,有同学提出在A和B之间加甲装置,再次实验后得到了较准确的结果,原因是氧气从A中逸出时带出水蒸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水蒸气能被C装置吸收,测量结果偏大。
答案第6页,共7页
答案第7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