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集团2023年秋期第三次学情调研
九年级 化学
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Ca: 40 Cl: 35.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4分)
1.下列发明或技术中,主要原理为物理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 B.工业炼铜 C.活字印刷 D.烧制陶瓷
2.下列医药用品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医用酒精 B.生理盐水 C.碘酒 D.液氧
3.《郑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自 2019 年 12 月 1 日起执行,铝制易拉罐放入的垃圾桶上的图标应是
A. B. C. D.
4.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明矾能促进水中悬浮物的沉降 B.蒸馏可使水分子的体积变大
C.过滤可使海水变为淡水 D.活性炭能使硬水变为软水
5.下列有关化学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先加稀盐酸,后加石灰石
B.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组装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时,先左后右、先下后上
D.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从水中移出导管
6.下列关于电解水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证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负极产生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相关反应可表示为 2H2O2H2↑+O2↑
D.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没变但物质种类发生了改变
7.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B.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C.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8.尿素是一种高效氮肥,其化学成分为 CO(NH2)2,下列有关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尿素中碳、氢元素的个数比为 1:4 B.尿素由碳、氢、氧、氮四种原子构成
C.尿素是由 CO(NH2)2 分子构成 D.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
9.根据右图,下列关于钠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钠的原子序数与核电荷数相等
B.质子数等于11的微粒一定属于钠元素
C.钠元素与其他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D.与钠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室内起火时不要急于打开门窗
B.厨房中天然气泄露,不应打开排气扇通风换气
C.面粉、煤粉等粉尘遇到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
D.室内着火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沿墙壁逃离着火区
11.构成下列物质的微粒与构成干冰的微粒属于同一类别的是
A.金刚石 B.C60 C.硫酸铜 D.铜
12.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 B.
C. D.
13.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A.氢气还原氧化铜 H2 + CuOCu + H2O B.铁燃烧4Fe+3O22Fe2O3
C.生石灰与水反应 CaO+H2O=Ca(OH)2 D.用氯酸钾制取氧气 2KClO32KCl+3O2 ↑
14.3g 某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 4.4g 二氧化碳和 1.8g 水。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无法计算出该物质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
B.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该物质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个数比为 2:1
D.3g 该物质含碳元素的质量为 4.4g×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5.如图所示是氟元和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请回答:
(1)氟元素与硅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
(2)相等质量的氟气和硅单质的原子数目之比是 。
(3)氟元素和硅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氟为-1 价,硅+4 价)
16.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 ,过氧化氢和水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 。
17.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用高锰酸钾制取较为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填序号,下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在实验室,用来制取氢气的实验装置是 。
18.下图是某一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反应类型是 ;
(2)生成物中氧化物与单质的质量比 ;
(3)出上述示意图可获得的信息是 。(写出一条)
19.2018年11月19日,我国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42、43颗北斗导航卫星。长征三号运载火使用肼(N2H4)作燃料,氧气作助燃剂,火箭工作时生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和一种常用来作溶剂的物质,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 。
20.填写下表
实验目的 实验名称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理论依据
研究水的组成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三、简答题 (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0分)
21.给物质加热是实验室最基本的实验操作。请回答
(1)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应注意哪些事项?(写出2条) 、
(2)写出1条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应注意的事项。[回答与(1)不同之处]
22.请根据如图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写出本实验中水的作用 。
(3)设计本实验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本实验中的变量是什么 ?
23.如图所示是碳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1)写出涉及图中3种物质的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
(2)写出图中所示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一个) 。
(3)写出图中可用于鉴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24.某同学通过实验探究酒精的性质,请回答:
(1)从分子角度解释“进行实验时能闻到酒精气味”的原因。
(2)写出证明酒精中含有氢元素的正确实验方法。
四、综合应用题 (共10分)
25.为更好了解二氧化碳,以减小危害,造福人类,康康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制取并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写序号),检验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
(2)通过C、D装置可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A.二氧化碳不稳定 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C.二氧化碳能使石蕊变成红色 D.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了新物质
(3)E 实验的现象是下面蜡烛先熄灭。从CO 的性质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 。
(4)变废为宝,一举多得。二氧化碳除了作植物肥料、转化为干冰等外,还可被转化为更高价值化学品等。如二氧化碳与甲烷在催化剂作用下,可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 。
(5)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称取10 g石灰石(杂质不参加反应)放入烧杯中,加入100 g稀盐酸,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06.7 g(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请计算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试卷第4页,共5页
1.C
【详解】A.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粮食酿酒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工业炼铜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活字印刷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符合题意;
D. 烧制陶瓷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此依据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D
【详解】A.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医用酒精是酒精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生理盐水是一种溶液,属于混合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碘酒是一种溶液,属于混合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液氧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解答此题主要看物质是否由同种物质组成。
3.A
【详解】铝制易拉罐属于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可以回收再利用,故选A 。
4.A
【详解】A. 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能吸附水中的杂质,使杂质沉降下来,此选项正确;
B. 蒸馏可使水变为水蒸气,气体物质分子间隔增大,故蒸馏可使水分子的间隔变大,此选项错误;
C. 过滤只是除去难溶于水的固体物质,不能使海水变为淡水,此选项错误;
D. 活性炭能除去异味、色素,不能使硬水变为软水,此选项错误。
故选A。
5.C
【详解】A. 实验时,先加固体,后加液体,故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先加石灰石,后加稀盐酸,此选项错误;
B.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药品,此选项错误;
C. 组装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时,先左后右、先下后上,此选项正确;
D. 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实验结束时,先从水中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以防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此选项错误。
故选C。
6.B
【详解】A. 电解水实验证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此选项正确;
B. 电解水实验,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此选项错误;
C. 电解水实验反应可表示为: ,此选项正确;
D.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没变,但物质种类发生了改变,此选项正确。
故选B。
7.D
【详解】A.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此选项错误;
B.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此选项错误;
C.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此选项错误;
D.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此选项正确。
故选D。
8.C
【详解】A. 元素不能论个数,尿素中碳、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1:4,此选项错误;
B. 物质由元素组成,物质中含有元素,尿素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此选项错误;
C. 尿素是由 CO(NH2)2 分子构成的,此选项正确;
D. 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此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能结合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9.B
【详解】A、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微粒种类很多种,当微粒为多原子分子或多原子离子时,就不是同种元素了,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元素的定义:是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钠元素与其他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化学性质,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C
【详解】A. 室内起火时不要急于打开门窗,否则空气进入,增大了氧气的浓度,会燃烧更旺,此选项正确;
B. 厨房中天然气泄露,不应打开排气扇通风换气,因为电器在开或关的过程中,可能会形成电火花,引起爆炸,此选项正确;
C. 面粉、煤粉等粉尘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此选项错误;
D. 室内着火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沿墙壁逃离着火区,此选项正确。
故选C。
11.B
【详解】A. 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由分子构成。金刚石由原子构成,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C60由分子构成,此选项符合题意;
C. 硫酸铜由离子构成,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铜由原子构成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B
【详解】有气体参加反应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都需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A.镁条燃烧,是镁条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有氧气参与反应且没有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此选项错误;
B.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没有气体参加反应也没有气体生成,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此选项正确;
C.硝酸钠与氯化钾不反应,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此选项错误;
D.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有气体生成,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此选项错误;
故选B
13.C
【详解】A、氢气和氧化铜加热生成铜和水,反应条件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故A错误;
B、铁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故B错误;
C、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氧化钙与水的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正确,故C正确;
D、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条件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故D错误。
故选C。
14.D
【详解】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消耗氧气的质量为:4.4g+1.8g-3g=3.2g,此选项错误;
B. 根据元素质量守恒,若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加上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小于3g,则此物质中含有氧元素,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4.4g×=1.2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1.8g ×=0.2g,1.2g+0.2g<3g,因此该物质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此选项错误;
C. 原子个数比=元素的质量除以相对原子质量,该物质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个数比为::=1:2,此选项错误;
D. 根据元素质量守恒,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该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此选项正确。
故选D。
15. 质子数不同 2809:1900 SiF4
【详解】(1)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故不同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2)假设氟气和硅的质量为 1g,F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9.00,Si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8.09, 则氟元素和硅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809:1900
(3)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正价元素符号在前,负价元素符号在后,故氟元素和硅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SiF4。
16.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构成两物质的分子不同
【详解】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但是构成两物质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则两物质的物理性质有差异;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过氧化氢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则两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
17.(1) AC 2KMnO4K2MnO4+MnO2+O2↑
(2)BC或BE
【详解】(1)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氧气实验中反应药品为固体,反应条件为加热,则发生装置为A,氧气不易溶于水,则收集较纯净的氧气用排水集气法,装置为C,故制取组合为A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2)实验室常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反应物为固液组合,反应在常温下进行,则适合用B为发生装置;氢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则适合用排水集气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装置为C或E,故制取的组合为BC或BE。
18. 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9∶8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或其他合理答案)
【详解】(1)从图中可知题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双氧水分解的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因此化学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2)生成物中氧化物是水,单质是氧气,生成物中氧化物与单质的质量比为:(2×18)∶(16×2)=9∶8;
(3)由题目中示意图可获得的信息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或其他合理答案)
19. -2、0
【详解】火箭使用肼(N2H4)作燃料,氧气作氧化剂,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和一种常用来作溶剂的物质,分析可知生成物是氮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知,反应前氮元素的化合价为-2,反应后氮元素的化合价为0。
20. 电解水(或水的电解) 正极端和负极端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为1∶2,将点燃的木条放在两电极端,正极端木条燃烧的更旺,负极端气体可以燃烧,用干冷烧杯罩住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详解】实验名称:电解水(或水的电解)。
实验现象:水通电分解,两电极上产生气泡,正极端和负极端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为1∶2,将点燃的木条放在两电极端,正极端木条燃烧的更旺,负极端气体可以燃烧,用干冷烧杯罩住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根据实验现象,可以确定电解水反应生成了氢气和氧气。
理论依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后生成物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因此反应前的水也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21. 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 试管中液体不超过试管体积的1/3 试管口稍向下倾斜
【详解】(1)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注意的事项较多。比如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试管外壁应该干燥,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与桌面大约呈45度角;加热时要先预热,然后不停地来回移动试管使液体中下部均匀受热;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等。
(2)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与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不同的是: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以防止冷凝水会倒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22. 提供热量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温度
【详解】(1)根据图示实验中反应是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该反应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3)本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由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氧气和温度达到其着火点,铜片上红磷和白磷都跟氧气接触,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而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可见本实验中的变量是:温度。
23.(1)
(2)
(3)
【详解】(1)图示中碳和二氧化碳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2)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3)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产生白色沉淀,一氧化碳和氢氧化钙不反应,该反应可用于鉴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4.(1)分子在不断运动
(2)点燃酒精,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酒精燃烧后生成了水,说明酒精中含有氢元素
【详解】(1)由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酒精的分子通过运动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所以进行实验时能闻到酒精气味;故填:分子在不断运动;
(2)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通过酒精燃烧后有水生成,证明酒精中含有氢元素,实验为:点燃酒精,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酒精燃烧后生成了水,说明酒精中含有氢元素。
25.(1) B CO2+Ca(OH)2=CaCO3↓+H2O
(2)D
(3)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4)CO2+CH42CO+2H2
(5)解: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g+100g)-106.7g=3.3g
设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x=7.5g
则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75%
答: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5%。
【详解】(1)实验室利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由于反应物的状态为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不需要加热,故发生装置应选用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实验室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2)A、该实验不能说明二氧化碳不稳定,故A选项结论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该实验不能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故B选项结论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C装置中的现象可知,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的石蕊纸花变红,故C选项结论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通过C、D装置的实验可知,C装置中,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的石蕊纸花变红,D装置中,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了新物质,该物质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D选项结论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3)E 实验的现象是下面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4)二氧化碳与甲烷在催化剂作用下,可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H42CO+2H2。
(5)见答案。
答案第8页,共8页
答案第7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