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上化学期末测试卷2(以2023年上海中考卷为模式)
一、选择题(共14题;共14分)
1.(1分)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熔点、沸点 B.颜色、状态
C.可燃性、稳定性 D.密度、硬度
2.(1分)PM2.5对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的影响很大。下列措施对PM2.5的治理起不到积极作用的是( )
A.城市道路定时洒水 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C.大力植树造林 D.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控制
3.(1分)小科看了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群发的《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科学视频,对氧气有了一定的了解。下列关于氧气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氧气极易溶于水
B.氧气在低温高压时能变为液体或固体
C.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D.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4.(1分)王安石在《咏梅》中写道“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中的“暗香来”表明( )
A.分子很小,但真实存在 B.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5.(1分)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A. B. C. D.
6.(1分)下列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排序的是( )
A.煤、冰、天然气 B.氮气、氧气、牛奶
C.水银、氧化镁、果汁 D.稀有气体、氯化钾、空气
7.(1分)以下对、、、四种物质的一个分子中,说法正确的是( )
A.都含有氧元素 B.都是氧化物
C.都含有氧分子 D.都含2个氧原子
8.(1分)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研究空气的组成时给固体氧化汞加强热,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图表示(图中 表示汞原子, 表示氧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氧化汞受热时能分解成汞和氧气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C.氧化汞分子是由氧原子和汞原子构成的
D.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9.(1分)下列用途中利用了单质碳的还原性的是( )
A.金刚石刻划玻璃 B.石墨电极
C.活性炭吸附毒气 D.冶金工业
10.(1分)鉴别空气、O2和CO2三瓶气体的方法是( )
A.观察气体颜色 B.插入燃着的木条
C.闻气体的气味 D.倒入澄清石灰水
11.(1分)下列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食物变质 B.动植物呼吸
C.钢铁生锈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12.(1分)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一中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
B.该实验验证了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
C.图二烧杯中通入氧气后白磷没有燃烧
D.图一薄铜片的作用是阻止空气进入烧杯
13.(1分)在如图台灯所标识的各部件中,不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
A.① B.② C.④ D.⑤
14.(1分)有Ⅹ、Y、Z三种金属,Ⅹ的盐溶液能用Y制容器盛放;将X、Y、Z分别投入稀盐酸中,X、Y溶解并产生气泡,Z无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A.Y Z X B.X Z Y
C.X Y Z D.Z Y X
二、多选题(共3题;共6分)
15.(2分)放射性钐能杀死癌细胞,且对人体的危害比较低,可用于治疗癌症,钐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以下有关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元素名称是Sm B.原子质量是150.4
C.原子的质子数是62 D.钐在医疗中可大量使用
16.(2分)自来水厂净水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入的絮凝剂可以是明矾,该过程发生化学变化
B.经过滤池,水中杂质离子都已经除去
C.加消毒剂是为了杀死水中的细菌
D.经该净水过程,用户得到的是纯水
17.(2分)用如图装置进行下列实验,不能实现的是( )
A.气体从端通入,用于实验室收集氧气
B.若瓶内装有澄清石灰水,气体从通入可检验其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
C.若瓶内装满水,可在端连接量筒,收集气体并测量气体的体积
D.若瓶内装部分水,气体从端通入,可观察气泡的速度
三、简答题(共5题;共30分)
18.(5分)人类社会发展离不开能源。能源发展历史上经历了柴草时期、煤炭时期、石油和天然气时期,即将进入新能源时期。
(1)(3分)①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都属于 (选填“可再生”“不可再生”)能源。
②结合如图信息判断,图中相等质量的五种物质充分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多的是 (填物质名称)。
③能源发展战略是全面贯彻生态文明思想,确保“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举措。下列措施中,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是 。
A.倡导绿色低碳出行 B.增加花草绿植面积
C.大力发展燃煤发电 D.大量使用一次性筷子
(2)(1分)目前,很多家庭使用的都是管道然气,在炒菜完后关掉阀门,利用的灭原理是: 。
(3)(1分)在加热条件下,甲烷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9.(5分)工艺制造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1分)传统陶瓷大多是将黏土与水混合再高温烧结而成。黏土的组成元素主要来自地壳中含量居前三位的元素,其中一种元素含量仅次于氧,它是 (填元素符号)。
(2)(2分)制造水泥的主要原料是石灰石和黏土,石灰石煅烧时变成生石灰,与水混合生成的水合物逐渐硬化。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会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2分)制造玻璃的原料有纯碱、石灰石和石英砂等。实验室有许多仪器由玻璃制造,如玻璃棒,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如漏斗,其用于过滤时应注意的事项有 (写一点)。
20.(7分)实验课上,“未来科学大师”实验小组的同学们正在进行“水的组成”的探究。
【提出问题】水在通电条件下会发生化学变化吗?
【进行实验】同学们按照图1的装置进行了实验。
(1)(3分)【收集证据】
实验中,同学们观察到电极附近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正、负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正极气体,现象是 ;用燃着的小木条接近负极气体,现象是 ;
(2)(1分)【讨论分析】
实验时,先在水中加入了少量氢氧化钠,其目的是 。
(3)(1分)【得出结论】
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4)(2分)【拓展延伸】同学们又查阅到了如下资料:
a.氢氧化钠是一种强碱,具有腐蚀性。
b.老教材中,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c.给含有氯化钠的水通电会发生如下反应:。
请你分析思考:和图2的装置相比,现行教材(图1)装置的优点是 (任意写一点)。进行该实验时, (填“能”或“不能”)将氢氧化钠换为氯化钠。
21.(5分)化学小组同学对采集到的河水样品进行净化,主要步骤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1分)取水后加入明矾,其目的为 。
(2)(1分)过滤操作中玻璃棒所起的作用是 。
(3)(1分)向滤液中加入的X是 ,利用它的吸附性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
(4)(2分)日常生活中可选用 来区分硬水和软水。静置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净化水的操作中,可以降低水的硬度的是 。
22.(8分)高碳钢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其部分信息如下表所示。
元素组成 含碳量 用途
Fe、C 0.6%- 1.5% 制作工具、弹簧等
为测定某高碳钢弹簧样品含碳量是否符合标准,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先向装置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并称量,示数如图1;再加入5.65g样品粉末,待反应不再产生气泡后鼓入干燥的空气排尽氢气,立刻称量,示数如图2。
(1)(2分)加入足量稀盐酸的目的是 ;
(2)(2分)产生氢气的质量m= g;
(3)(4分)小组同学的计算过程如下。填写①、②处空白。
[解]设:5.65g样品中铁的质量为x
Fe +2HCl = FeCl2 +H2↑
56 2
x 0.2g
列比例式①
求解x=5.6g
该样品的含碳量为② (列式并计算结果,计算结果保留至0.1%),经测定,该弹簧样品含碳量符合标准。
答案解析部分
1.C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
故选C.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
2.B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解析:A. 城市道路定时洒水,能减少空气中PM2.5的含量,对PM2.5的治理能起到作用,故不符合题意;
B. 大力发展火力发电,煤燃烧会产生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对PM2.5的治理不能起到作用,故符合题意;
C. 大力植树造林,能减少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对PM2.5的治理能起到作用,故不符合题意;
D. 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控制,能减少空气中PM2.5的含量,对PM2.5的治理能起到作用,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只要能减少空气中固体颗粒就能对PM2.5的治理起作用。
3.A
知识点: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
A、氧气是一种不易溶于水的气体,A符合题意;
B、氧气在加压、降温会变成液体或固体,B不符合题意;
C、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C不符合题意;
D、氧气可以与很多物质发生反应,所以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氧气的性质分析,氧气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气体,不易溶于水,加压降温可转化为液态或固态,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
4.C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A. 分子很小,但真实存在 ,与“暗香来”无关,故不符合题意;
B. 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与“暗香来”无关,故不符合题意;
C.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花香分子不断运动,被人的鼻子捕捉到,就闻到了花香,与“暗香来”有关,故符合题意;
D.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与“暗香来”无关,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花香分子不断运动,被人的鼻子捕捉到,就闻到了花香分析。
5.C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A、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不符合题意;
B、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不符合题意;
C、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符合题意;
D、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离子的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是否相同判断。
6.C
知识点: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A. 煤、天然气都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冰是水的固态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B. 氮气属于单质,氧气属于单质,牛奶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C. 水银属于单质,氧化镁属于氧化物,果汁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正确;
D. 稀有气体含有留在气体属于混合物,氯化钾属于化合物,空气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混合物是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纯物质(元素或化合物)没有经化学变化而组成的物质。
单质:有一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纯净物 ;
化合物:有多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纯净物;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7.D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A. 分子是原子构成的,故错误;
B. O2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错误;
C. 由SO2、CO2、NO2分子都含有氧原子,氧气分子中含有氧原子,故错误;
D. 由SO2、CO2、NO2、O2四种物质的化学式可知,它们的一个分子中均含有2个氧原子,而不是四种物质中都含有2个氧原子,故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化学式,在宏观上表示一种物质,还表示物质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
微观上,表示一个分子,还表示一个分子是由几个什么原子构成的。
8.D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由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微观示意图可知:
A、氧化汞受热能分解生成汞和氧气,故A不符合题意;
B、加热氧化汞时,氧化汞分子分解成氧原子和汞原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没有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B不符合题意;
C、氧化汞分子是由氧原子和汞原子构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加热氧化汞时,氧化汞分子分解成氧原子和汞原子,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氧分子,汞原子聚集成金属汞,由此证明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只有分子,还有原子。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氧化汞受热分解时先氧化汞分子分成氧原子和汞原子,然后氧原子组成氧分子,汞原子直接形成汞分析。
9.D
知识点: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A、金刚石刻划玻璃是利用金刚石的硬度大 ,不符合题意;
B、石墨电极是利用石墨的导电性,不符合题意;
C、活性炭吸附毒气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 ,不符合题意;
D、冶金工业是利用碳的还原性,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A、根据金刚石的硬度大分析;
B、根据石墨的导电性分析;
C、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分析;
D、根据冶金是利用碳还原金属氧化物分析。
10.B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A、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观察气体颜色,无法鉴别三瓶气体。A答案错误;
B、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木条正常燃烧的是空气,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B答案正确;
C、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闻气体的气味,无法鉴别三瓶气体。C答案错误;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倒入澄清的石灰水可以鉴别二氧化碳,无法鉴别空气和氧气。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据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11.D
知识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解析:A、食物变质过程进行的相对缓慢,属于缓慢氧化,不符合题意;
B、动植物呼吸过程进行的相对缓慢,属于缓慢氧化,不符合题意;
C、钢铁生锈过程进行的相对缓慢,属于缓慢氧化,不符合题意;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过程进行的非常剧烈,属于剧烈氧化,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氧化反应根据剧烈程度分为缓慢氧化和剧烈氧化,常见的缓慢氧化有:钢铁生锈、动植物体腐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
12.B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A、图一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A答案错误;
B、图一实验证明了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一是可燃物要与氧气充分接触,二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B答案正确;
C、图二烧杯中通入氧气后白磷燃烧。C答案错误;
D、图一薄铜片的作用是导热。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
13.D
知识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A. 铁螺丝钉是铁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不符合题意;
B. 铝箔反光片是铝,属于金属材料,故不符合题意;
C. 铜质插头是铜,属于金属材料,故不符合题意;
D. 塑料灯座是用塑料制成的,属于合成材料,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纯金属、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14.C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由题意可知,X的盐溶液能用Y制容器盛放,说明了金属的活动性是X>Y;将X、Y、Z分别投入稀盐酸中,X、Y溶解并产生气泡,Z无变化,说明了金属的活动性是X、Y大Z,由此可知,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X>Y>Z。
故答案为:C。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15.B,C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钐,不符合题意;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50.4,符合题意;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62,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钐的质子数是62,符合题意;
D、钐有放射性,对人体有害,不可在医疗中大量使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C。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分析。
16.A,C
知识点:水的净化
解析:A. 在絮凝池中加入明矾、明矾易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而其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体中的微小颗粒物使得颗粒物聚集沉降,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B. 过滤是用于固液分离的手段,难以去除水中可溶性的杂质离子,故不符合题意;
C. 消毒剂自身有强氧化性可以杀死水样中的细菌等微生物,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故符合题意;
D. 自来水厂净水过程完成后,用户得到得水中依然有微量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微量消毒剂等,其属于混合物,不是纯净物,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
分析:根据水的净化过程分析。
17.C,D
知识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用该装置收集氧气,从长管b进入。A能实现;
B、若瓶中装有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从长管b进入。B能实现;
C、若瓶中装满水,气体从短管a进入,在b端连接量筒收集气体并测量气体体积。C不能实现;
D、若瓶中装部分水,气体从长管b进入,可观察气泡的速率。D不能实现;
故答案为:CD。
分析:A、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分析;
B、根据检验二氧化碳,应该将二氧化碳通过澄清的石灰水分析;
C、排水法收集气体应该从短管进入;
D、根据观察气泡的速率,要将气体通过水分析。
18.(1)不可再生;氢气;CD
(2)隔离可燃物
(3)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解析:(1) ①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②由图示可知相等质量的五种物质充分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多的是氢气。 ③ 倡导绿色低碳出行,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A不符合题意; 增加花草绿植面积可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B不符合题意;大力发展燃煤发电会增加二氧化碳排放,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C符合题意; 大量使用一次性筷子 ,增加树木砍伐,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D符合题意;
(2) 在炒菜完后关掉阀门, 采用的是隔离可燃物的灭火原理。
(3) 在加热条件下,甲烷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 该反应方程式为 。
分析:,(1)根据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图示中氢气燃烧值最大,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植物造林等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分析;
(2)根据隔离可燃物的灭火原理分析;
(3)根据甲烷和二氧化碳加热条件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分析。
19.(1)Si
(2)CaO+H2O= Ca(OH)2;放出
(3)引流;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合理即可)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1)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氧、硅、铝、铁等,黏土的组成元素主要来自地壳中含量居前三位的元素,含量仅次于氧的是硅元素,其元素符号为Si;
(2)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该反应会放出热量;
(3)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漏斗用于过滤时应注意的事项有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漏斗的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等。
分析:(1)根据地壳中元素含量分析;
(2)根据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分析;
(3)根据过滤的原理,仪器的用途,以及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
20.(1)1:2;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
(2)增强水的导电性
(3)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4)检验气体更方便(合理即可);不能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水的组成
解析:(1)【收集证据】实验中,同学们观察到电极附近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正、负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正极气体,正极生成的气体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现象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用燃着的小木条接近负极气体,负极气体是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现象是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
(2)【讨论分析】实验时,先在水中加入了少量氢氧化钠,其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3)【得出结论】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水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
(4)【拓展延伸】和图2的装置相比,现行教材(图1)装置的优点是检验气体更方便。进行该实验时,不能将氢氧化钠换为氯化钠,是因为加入氯化钠通电时氯化钠溶液会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
分析:(1)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氢气,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氧气,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2:1。熟记口诀:氢二氧一,阳氧阴氢。
检验氧气气体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根据水的导电性比较弱,水中加入了少量氢氧化钠,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分析。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分析。
(4)根据装置的特点分析。
根据氯化钠溶液在通电下会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
21.(1)吸附悬浮杂质,加速沉降
(2)引流
(3)活性炭
(4)肥皂水;蒸馏
知识点: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1)明矾是常用的絮凝剂,加入明矾的作用是:吸附悬浮杂质,加速沉降;
(2)过滤操作中玻璃棒所起的作用是:引流;
(3)活性炭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够吸附水中有色素,有异味的物质;
(4)日常生活中可以选用肥皂水来区分软水和硬水;静置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净化水的操作中,可以降低水的硬度的是:蒸馏。
分析:(1)根据明矾的作用分析;
(2)根据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分析;
(3)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分析;
(4)根据日常生活中可用肥皂水区分软硬水分析。
22.(1)将铁完全消耗掉
(2)0.20
(3);×100%≈0.9%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1)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加入足量稀盐酸的目的是将铁完全消耗掉。
(2)产生氢气的质量=150.00g+5.65g-155.45g=0.20g。
(3)设5.65g样品中铁的质量为x,
Fe +2HCl═FeCl2+ H2↑
56 2
x 0.20g
列比例式
x=5.6g
该样品的含碳量=×100%≈0.9%,经测定,该弹簧样品含碳量符合标准。
分析:(1)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分析。
(3)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50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20.0(40.0%)
主观题(占比) 30.0(60.0%)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17(77.3%)
主观题(占比) 5(22.7%)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选择题 14(63.6%) 14.0(28.0%)
多选题 3(13.6%) 6.0(12.0%)
简答题 5(22.7%) 30.0(60.0%)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普通 (86.4%)
2 容易 (9.1%)
3 困难 (4.5%)
4、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2.0(4.0%) 17
2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1.0(2.0%) 11
3 氧气的物理性质 1.0(2.0%) 3
4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0(2.0%) 10
5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1.0(2.0%) 4
6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10.0(20.0%) 18,19
7 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6.0(12.0%) 9,21
8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1.0(2.0%) 7
9 氧气的化学性质 2.0(4.0%) 3,10
10 水的净化 7.0(14.0%) 16,21
11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5.0(10.0%) 18
12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1.0(2.0%) 1
13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5.0(10.0%) 19
14 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2.0(4.0%) 17
15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2.0(4.0%) 15
16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1.0(2.0%) 8
17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0(2.0%) 12
18 水的组成 7.0(14.0%) 20
19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8.0(16.0%) 22
20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8.0(16.0%) 22
21 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1.0(2.0%) 2
22 物质的简单分类 2.0(4.0%) 6,13
23 电解水实验 7.0(14.0%) 20
24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1.0(2.0%) 5
25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1.0(2.0%) 14
26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1.0(2.0%) 12
27 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5.0(10.0%) 19
28 硬水与软水 5.0(10.0%) 21
29 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5.0(10.0%) 18
30 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5.0(10.0%) 19
31 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 1.0(2.0%) 13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