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鲁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一册第四单元 金属 期末复习检测题(答案)

2023—2024学年鲁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一册第四单元 金属 期末复习检测题附答案
鲁教版(五四学制)第四单元 金属
一、选择题。
1、“中国高铁,世界第一”,高铁列车车体材料使用了含镍不锈钢,工业上火法炼镍的原理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中NiO发生还原反应
B.气体产物中可能有CO
C.该不锈钢中还含有铁和碳
D.该不锈钢合金的硬度小于纯铁
2、在Cu(NO3)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和锌粉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时有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一定有Cu、Fe、Zn B.滤渣中一定有Cu、Zn
C.滤渣中一定有Fe、Zn D.滤渣中一定有Cu、Fe
3、下列防锈措施不合理的是( )
A.钢管存放在干燥的地方
B.用盐水清洗菜刀
C.及时清除铁制品表面的锈渍
D.在铁管表面镀上一层不易锈蚀的金属
4、下面是某同学对课本中图表资料情况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利用元素周期表,可直接查出元素的化合价
B. 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判断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
C. 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金属与盐酸是否发生置换反应
D. 根据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判断某些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不锈钢是永不生锈的钢铁
B.用酒精清洗碘单质形成的污渍是乳化的应用
C.图书档案起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D.“墙内开花墙外香”主要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间有空隙
6、下列成都出土的文物中,不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
A.东汉说唱俑 B.“郫”字青铜戈
C.龙纹铅饼币 D.黄金面具
7、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而y不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和z的金属活动顺序正确的是(  )
A.x>y>z B.x>z>y C.z>y>x D.z>x>y
8、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潮湿的空气中铁易生锈
B.金属的回收利用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
C.铝和金都有很好的抗腐蚀性,是因为二者的化学性质都很稳定
D.高炉炼铁的原理是在高温条件下,用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9、生活、生产中处处充满化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用生石灰处理含酸量超标的工业污水
B. 用铁桶盛放农药波尔多液
C. 铵态氮肥可与熟石灰混合使用
D. 油脂使人肥胖,进食时要避免摄入脂肪
10、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铁丝燃烧 B.铁丝生锈 C.铁丝弯曲 D.铁的冶炼
11、如图所示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实验,不正确的说法是( )
A.甲、乙两处的现象分别是黑色粉末减少、黑色粉末逐渐变红
B.甲处发生的反应是典型的吸热反应
C.丙处试管可防止液体倒吸
D.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未进行尾气处理
12、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图 1:向一定量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铁粉
B.图 2:铜和空气的混合物在密闭容器中加热至完全反应
C.图 3: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
D.图 4:向一定质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13、某同学根据铜锈的成分Cu2(OH)2CO3作出猜想:引起金属铜锈蚀的因素除有氧气和水外,还应该有二氧化碳。为证明“必须有二氧化碳”,需要进行下列实验中的( )
A.甲和乙 B.甲和丁 C.乙和丁 D.丙和丁
14、能用金属与同一种稀酸反应制取的化合物是( )
A. CuCl2,AlCl3 B. ZnCl2,MgCl2
C. Fe2(SO4)3,FeSO4 D. Na2SO3,K2SO4
15、规范的实验操作是进行化学实验的重要保障。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可对着自己或他人
B.实验室用CO还原Fe2O3,应先通入CO气体,然后用酒精喷灯加热
C.稀释浓硫酸时,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D.测定某溶液的pH,应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再进行测定
16、现有氢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共5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24%,混合气依次通过足量的灼热的氧化铁、氢氧化钙溶液,计算生成沉淀的质量( )
A.3g B.10g C.126 D.168
二、填空题。
17、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1)我国高铁飞速发展,下列高铁列车部件的主要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合金车体 B.塑料小桌板 C.涤纶座套
(2)自行车支架表面的一层漆可以隔绝空气中的氧气和   ,从而防止其生锈。
(3)工业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发生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
18、铝、铜、铁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
(1)铝在空气中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的原因是:
   。
(2)用铜制作导线主要是利用铜具有良好的   性;
(3)焊接铁制品时,通常先用稀盐酸除去其表面的铁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9、根据下列反应事实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_____ 。
(2)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_____ 。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_____ 。
(4)稀盐酸除去铁锈:_____ 。
20、质监部门对市场上的粽叶进行专项检查时,发现有些颜色翠绿的粽叶是用硫酸铜溶液浸泡的,人吃了用这种粽叶包的粽子,严重影响身体健康;但硫酸铜在农业上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可见,合理利用化学物质可以造福于人类,反之则会给人类带来危害.请回答: 波尔多液由生石灰与硫酸铜溶液混合配制而成,有效成分为碱式硫酸铜,在配制过程中不能用铁制或铝制容器,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理________ 。
21、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1)《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舶上铁丝……日久起销(锈)……所刮下之销末,名铁线粉”。铁有良好的 性,能拉成铁丝。铁丝“日久起销”的原因是铁与
同时接触而导致。
(2)《天工开物》记载:“水锡……其质黑色……愈经淘取”。用孔径小于锡砂的容器在水中淘取锡砂,该原理类似于实验室的 (填操作名称)。
(3)《本草经集注》记载“石胆能化铁为铜”,若石胆为硫酸铜溶液,则其与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三、实验探究题。
22、同学们在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发现磷燃烧逸出大量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因此想对实验进行改进。
(1)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
查阅资料:
①钢丝绒生锈可以缓慢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不消耗其他气体。
②醋酸溶液润洗钢丝绒,会加快钢丝绒生锈速率。
实验目的:探究钢丝绒生锈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最佳条件。
实验装置如图:
实验Ⅰ:探究钢丝绒质量对实验效果的影响。
将 不同质量的 2 号钢丝绒浸泡在1.2%的醋酸溶液中,约 1 min后取出。挤出钢丝绒吸收的醋酸溶液,快速地将其放入 150mL 锥形瓶中,塞上橡皮塞。测量及计算数据如下:
表1 不同钢丝绒质量的实验效果
2号钢丝绒质量/g 1.5 2.0 2.5 3.0 3.5 4.0 4.5
耗尽氧气时间/s 2500 1800 1700 1200 1200 1200 1200
实验Ⅱ:探究钢丝绒型号对实验效果的影响。
将3种不同型号的钢丝绒各3.0g,浸泡在1.2%的醋酸溶液中,约 1 min后取出。挤出钢丝绒吸收的醋酸溶液,快速地将其放入 150mL 锥形瓶中,塞上橡皮塞。测量及计算数据如下:
表2 不同钢丝绒型号的实验效果
钢丝绒型号 1 2 3
耗尽氧气时间/s 1000 1200 2000
实验Ⅲ:探究醋酸溶液的浓度对实验效果的影响
将3.0g 2 号钢丝绒浸泡不同浓度的醋酸溶液中,约 1 min后取出。挤干钢丝绒吸收的醋酸溶液,快速地将其放入 150mL 锥形瓶中,塞上橡皮塞。
表3 不同浓度醋酸溶液的实验效果
醋酸溶液浓度/% 0.6 1.2 1.8 2.4 3
耗尽氧气时间/s 2000 1200 1200 1200 1200
分析与讨论:
(2)钢和生铁都是铁的合金,铁生锈的条件是________ 。
(3)实验Ⅰ的目的是________ 。
(4)实验Ⅱ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
(5)若要采用钢丝绒生锈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达到最快的效果,所用钢丝绒质量最小、醋酸浓度最小的数值是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6)钢丝绒生锈法与磷燃烧实验相比较,实验所需时间较长,如果要加快反应速率,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写出一点即可)
23、探究铜、铝、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实验过程】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解释或化学方程式
将一根用砂纸打磨干净的铝线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铝线表面有(1)______生成,溶液颜色变浅 用砂纸打磨铝线的目的是(2)__________,(3)化学方程式______
将一根用砂纸打磨的铜线浸入(4)__________溶液中 铜线表面有银白色物质生成,溶液由无色变成(5)______。 (6)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实验结论】铜铝、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为________。
四、计算题。
24、铜镁合金常用作飞机天线等导电材料,欲测定合金的组成(其他元素忽略不计).进行如下实验:取铜镁合金10g放入烧杯,将200g稀硫酸分4次加入烧杯中,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请分析并计算:
(1)该铜镁合金样品中镁的质量是 g。
(2)所加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023—2024学年鲁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一册第四单元 金属 期末复习检测题附答案
鲁教版(五四学制)第四单元 金属
一、选择题。
1、“中国高铁,世界第一”,高铁列车车体材料使用了含镍不锈钢,工业上火法炼镍的原理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中NiO发生还原反应
B.气体产物中可能有CO
C.该不锈钢中还含有铁和碳
D.该不锈钢合金的硬度小于纯铁
【答案】D
2、在Cu(NO3)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和锌粉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时有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一定有Cu、Fe、Zn B.滤渣中一定有Cu、Zn
C.滤渣中一定有Fe、Zn D.滤渣中一定有Cu、Fe
【答案】D
3、下列防锈措施不合理的是( )
A.钢管存放在干燥的地方
B.用盐水清洗菜刀
C.及时清除铁制品表面的锈渍
D.在铁管表面镀上一层不易锈蚀的金属
【答案】B
4、下面是某同学对课本中图表资料情况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利用元素周期表,可直接查出元素的化合价
B. 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判断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
C. 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金属与盐酸是否发生置换反应
D. 根据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判断某些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答案】A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不锈钢是永不生锈的钢铁
B.用酒精清洗碘单质形成的污渍是乳化的应用
C.图书档案起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D.“墙内开花墙外香”主要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间有空隙
【答案】C
6、下列成都出土的文物中,不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
A.东汉说唱俑 B.“郫”字青铜戈
C.龙纹铅饼币 D.黄金面具
【答案】A
7、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而y不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和z的金属活动顺序正确的是(  )
A.x>y>z B.x>z>y C.z>y>x D.z>x>y
【答案】A
8、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潮湿的空气中铁易生锈
B.金属的回收利用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
C.铝和金都有很好的抗腐蚀性,是因为二者的化学性质都很稳定
D.高炉炼铁的原理是在高温条件下,用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答案】C
9、生活、生产中处处充满化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用生石灰处理含酸量超标的工业污水
B. 用铁桶盛放农药波尔多液
C. 铵态氮肥可与熟石灰混合使用
D. 油脂使人肥胖,进食时要避免摄入脂肪
【答案】A
10、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铁丝燃烧 B.铁丝生锈 C.铁丝弯曲 D.铁的冶炼
【答案】C
11、如图所示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实验,不正确的说法是( )
A.甲、乙两处的现象分别是黑色粉末减少、黑色粉末逐渐变红
B.甲处发生的反应是典型的吸热反应
C.丙处试管可防止液体倒吸
D.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未进行尾气处理
【答案】D
12、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图 1:向一定量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铁粉
B.图 2:铜和空气的混合物在密闭容器中加热至完全反应
C.图 3: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
D.图 4:向一定质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C
13、某同学根据铜锈的成分Cu2(OH)2CO3作出猜想:引起金属铜锈蚀的因素除有氧气和水外,还应该有二氧化碳。为证明“必须有二氧化碳”,需要进行下列实验中的( )
A.甲和乙 B.甲和丁 C.乙和丁 D.丙和丁
【答案】B
14、能用金属与同一种稀酸反应制取的化合物是( )
A. CuCl2,AlCl3 B. ZnCl2,MgCl2
C. Fe2(SO4)3,FeSO4 D. Na2SO3,K2SO4
【答案】B
15、规范的实验操作是进行化学实验的重要保障。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可对着自己或他人
B.实验室用CO还原Fe2O3,应先通入CO气体,然后用酒精喷灯加热
C.稀释浓硫酸时,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D.测定某溶液的pH,应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再进行测定
【答案】D
16、现有氢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共5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24%,混合气依次通过足量的灼热的氧化铁、氢氧化钙溶液,计算生成沉淀的质量( )
A.3g B.10g C.126 D.168
【答案】B
二、填空题。
17、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1)我国高铁飞速发展,下列高铁列车部件的主要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合金车体 B.塑料小桌板 C.涤纶座套
(2)自行车支架表面的一层漆可以隔绝空气中的氧气和   ,从而防止其生锈。
(3)工业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发生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A (2)水蒸气 (3) QUOTE 3CO+Fe2O3 2Fe+3CO2
18、铝、铜、铁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
(1)铝在空气中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的原因是:
   。
(2)用铜制作导线主要是利用铜具有良好的   性;
(3)焊接铁制品时,通常先用稀盐酸除去其表面的铁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铝能和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铝继续腐蚀
(2)导电 (3)
19、根据下列反应事实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_____ 。
(2)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_____ 。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_____ 。
(4)稀盐酸除去铁锈:_____ 。
【答案】 (1) 4P+5O22P2O5 (2)Fe+CuSO4═FeSO4+Cu
(2)CO2+Ca(OH)2=CaCO3↓+H2O (4)Fe+2HCl===FeCl2+H2↑
20、质监部门对市场上的粽叶进行专项检查时,发现有些颜色翠绿的粽叶是用硫酸铜溶液浸泡的,人吃了用这种粽叶包的粽子,严重影响身体健康;但硫酸铜在农业上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可见,合理利用化学物质可以造福于人类,反之则会给人类带来危害.请回答: 波尔多液由生石灰与硫酸铜溶液混合配制而成,有效成分为碱式硫酸铜,在配制过程中不能用铁制或铝制容器,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理________ 。
【答案】Fe+CuSO4═FeSO4+Cu(2Al+3CuSO4=3Cu+Al2(SO4)3)
21、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1)《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舶上铁丝……日久起销(锈)……所刮下之销末,名铁线粉”。铁有良好的 性,能拉成铁丝。铁丝“日久起销”的原因是铁与
同时接触而导致。
(2)《天工开物》记载:“水锡……其质黑色……愈经淘取”。用孔径小于锡砂的容器在水中淘取锡砂,该原理类似于实验室的 (填操作名称)。
(3)《本草经集注》记载“石胆能化铁为铜”,若石胆为硫酸铜溶液,则其与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延展 氧气、水 (2)过滤 (3)Fe+CuSO4=Cu+FeSO4
三、实验探究题。
22、同学们在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发现磷燃烧逸出大量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因此想对实验进行改进。
(1)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
查阅资料:
①钢丝绒生锈可以缓慢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不消耗其他气体。
②醋酸溶液润洗钢丝绒,会加快钢丝绒生锈速率。
实验目的:探究钢丝绒生锈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最佳条件。
实验装置如图:
实验Ⅰ:探究钢丝绒质量对实验效果的影响。
将 不同质量的 2 号钢丝绒浸泡在1.2%的醋酸溶液中,约 1 min后取出。挤出钢丝绒吸收的醋酸溶液,快速地将其放入 150mL 锥形瓶中,塞上橡皮塞。测量及计算数据如下:
表1 不同钢丝绒质量的实验效果
2号钢丝绒质量/g 1.5 2.0 2.5 3.0 3.5 4.0 4.5
耗尽氧气时间/s 2500 1800 1700 1200 1200 1200 1200
实验Ⅱ:探究钢丝绒型号对实验效果的影响。
将3种不同型号的钢丝绒各3.0g,浸泡在1.2%的醋酸溶液中,约 1 min后取出。挤出钢丝绒吸收的醋酸溶液,快速地将其放入 150mL 锥形瓶中,塞上橡皮塞。测量及计算数据如下:
表2 不同钢丝绒型号的实验效果
钢丝绒型号 1 2 3
耗尽氧气时间/s 1000 1200 2000
实验Ⅲ:探究醋酸溶液的浓度对实验效果的影响
将3.0g 2 号钢丝绒浸泡不同浓度的醋酸溶液中,约 1 min后取出。挤干钢丝绒吸收的醋酸溶液,快速地将其放入 150mL 锥形瓶中,塞上橡皮塞。
表3 不同浓度醋酸溶液的实验效果
醋酸溶液浓度/% 0.6 1.2 1.8 2.4 3
耗尽氧气时间/s 2000 1200 1200 1200 1200
分析与讨论:
(2)钢和生铁都是铁的合金,铁生锈的条件是________ 。
(3)实验Ⅰ的目的是________ 。
(4)实验Ⅱ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
(5)若要采用钢丝绒生锈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达到最快的效果,所用钢丝绒质量最小、醋酸浓度最小的数值是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6)钢丝绒生锈法与磷燃烧实验相比较,实验所需时间较长,如果要加快反应速率,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写出一点即可)
【答案】 (1) (2)与氧气和水接触
(3)探究钢丝绒质量对钢丝绒生锈法测定空气中氧气消耗的影响
(4)其他条件相同时,1号钢丝绒进行测定空气中氧气消耗最快
(5)3.0g、用1.2%醋酸溶液
(6) 加入其他催化剂(提高温度、增加醋酸溶液浸泡钢丝绒的时间等)
23、探究铜、铝、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实验过程】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解释或化学方程式
将一根用砂纸打磨干净的铝线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铝线表面有(1)______生成,溶液颜色变浅 用砂纸打磨铝线的目的是(2)__________,(3)化学方程式______
将一根用砂纸打磨的铜线浸入(4)__________溶液中 铜线表面有银白色物质生成,溶液由无色变成(5)______。 (6)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实验结论】铜铝、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为________。
【答案】紫红色物质 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
硝酸银 蓝色
Al>Cu>Ag
四、计算题。
24、铜镁合金常用作飞机天线等导电材料,欲测定合金的组成(其他元素忽略不计).进行如下实验:取铜镁合金10g放入烧杯,将200g稀硫酸分4次加入烧杯中,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请分析并计算:
(1)该铜镁合金样品中镁的质量是 g。
(2)所加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及解析】(1)3.6
(2)解:设参加第一次反应的硫酸质量为x
加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所加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2.25%。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第二中学2023-2024高二上学期第三学段教学质量检测(12月)化学试题(答案)

下一篇:2023~2024初中九年级上册物理期末检测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