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综合素养测评卷二
一、选择题(满分16分)
1.明明每天刷牙大约用( )。
A.3小时 B.3分钟 C.3秒
2.不用精确计算,你能选出得数比300大的算式是( )。
A.203+96 B.400-102 C.500-176
3.下面的重量,最重的是( )
A.3吨300千克 B.3330千克 C.3吨350千克
4.估一估,得数小于300的算式是( )。
A.876-476 B.144+150 C.724-346
5.“998×9”的积大约是 ( )
A.900 B.9000 C.90000
6.下面涂色部分可以用表示的图形是( )。
A. B. C.
7.下列图形中,每个小正方形都一样大,( )图的周长最长。
A. B. C.
8.一个外国旅行团的游客只会说两种语言,其中有79人会说英语,有56人会说韩语,两种语说的有32人,这个外国旅行团的游客一共有多少人?列式是( )。
A.79+56-32 B.56+32-79 C.32+(79-56)
二、填空题(满分16分)
9.钟面上最细最长的针是( )针,秒针走1小格是( )秒,走1大格是( )秒,走一圈是( )秒.
10.在括号里填上“>”“<”或“=”。
9800千克( )9吨 5000米( )5千米
2分米( )18毫米 1分米( )1厘米
11.估算时,把295看作( ),104看作( ),结果大约是( )。
12.在加、减法竖式计算中,( )要对齐,从( )位算起。
13.明明去年的眼镜度数是200度,今年的眼镜度数是250度,今年比去年增加了( )度。
14.下面的图形是由两个同样大的小长方形拼成的,每个小长方形长8厘米,宽2厘米,拼成的图形的周长是( )厘米。
15.今天参加数学竞赛的考生有120人,根据刚才进场情况统计,其中有的人没戴红领巾,其余的人都戴红领巾。任意两个考生中至少有1人戴红领巾,则戴红领巾的考生比没戴红领巾的多( )人。
16.读作:( ),六分之五写作:( )。
三、判断题(满分8分)
17.被减数是478,差是159,减数是637。( )
18.1分=100秒。( )
19.一篇文字900字,丽丽平均每分钟录入92个字,9分钟能录入完。( )
20.. ( )
四、计算题(满分12分)
21.(12分)列竖式,我会算。(带※的要验算)
※39+648= 802-393= ※600-407=
423×9= 706×5= 390×8=
五、连线题(满分12分)
22.(6分)哪两个数相乘的结果在400~500之间?
23.(6分)连一连。
六、解答题(满分36分)
24.(6分)王叔叔早晨锻炼,沿着正方形花坛跑了6圈。这个正方形花坛的边长是30米。王叔叔沿着正方形花坛一共跑了多少米?
25.(6分)工地上有1吨沙子,用去56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26.(6分)一车化肥,第一次运走了,第二次运走了。两次一共运走了几分之几?还剩下多少没运完?
27.(6分)三(1)班每人至少完成一种作业。其中完成语文作业的有37人,完成数学作业的有42人,两种作业都完成的有31人,这个班共有多少人?
28.(6分)如图商品的价格比原来便宜多少元?
29.(6分)朵朵和妈妈星期六早上8:40去外婆家,妈妈开车平均每小时行76千米,到上午10:40她们能到达外婆家吗?
参考答案
1.B
2.C
【分析】根据整数加减法的估算方法:利用“四舍五入法”,把加数、被减数和减数分别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的数,然后进行口算即可。
【详解】A.203+96≈200+100=300,估算时,203估小,96估大了,所以估算的结果与实际的结果相近。
B.400-102≈400-100=300,估算时,102估小了,所以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的结果大。
C.500-176≈500-200=300,估算时,176估大了,所以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的结果小。
所以得数比300大的算式是500-176。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整数加减法的估算方法。
3.C
【分析】把复名数都化成用千克作单位的单位名数,再根据数值的大小进行比较、排列,即可确定哪个最重.
【详解】3吨300千克=3300千克,3吨350千克=3350千克
3300千克<3330千克<3350千克
即3吨300千克<3330千克<3350千克
最重的是3吨350千克.
故选:C.
【点睛】不同单位的名数的大小比较通常是先化成相同的单位名数,再根据整数或小数或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进行比较.
4.B
【分析】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分别求出各个选项中算式的结果,然后再比较解答。
【详解】A:876-476=409
B:144+150=294
C:724-346=378
294<300<378<409
故答案为:B
【点睛】含有算式的大小比,关键是求出各个算式的结果,再比较解答。
5.B
【分析】我们把998×9中的998看作1000再与9相乘即可。
【详解】998×9,
≈1000×9,
=9000;
故应选:B。
【点睛】本题把非整百或整千的数看作与它较接近的整百或整千的数进行解答即可。
6.B
【分析】根据分数的意义可知,分母表示平均分的总份数,分子表示涂色的份数,依此选择。
【详解】A.此图涂色部分可以用表示。
B.此图涂色部分可以用表示。
C.此图涂色部分可以用表示。
故答案为:B
【点睛】熟练掌握分数的意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7.C
【分析】假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厘米,
选项A,图形的周长相当于一个长是4厘米、宽是2厘米的长方形的周长,根据:长方形周长=(长+宽)×2,可求出它的周长;
选项B,图形的周长相当于是一个边长为3米的正方形的周长,根据: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求出它的周长;
选项C,图形的周长相当于一个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的长方形的周长,根据:长方形周长=(长+宽)×2,可求出它的周长;
比较各个选项中图形的周长即可得解。
【详解】假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厘米,
A.(4+2)×2=6×2=12(厘米);
B.3×4=12(厘米);
C.(4+3)×2=7×2=14(厘米);
14>12,所以选项C的周长最长。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掌握。
8.A
【分析】用会说英语的人数加上会说韩语的人数,减去两种语都会说的人数,求出游客总人数。
【详解】要求这个外国旅行团的游客一共有多少人,列式为79+56-32。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集合问题,用各部分总和减去重叠部分,求出实际总量。
9. 秒 1 5 60
10. > = > >
【分析】千克和吨之间的进率是1000,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分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是100,分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据此将各个数统一单位,再比较大小。
【详解】9吨=9000千克,9800千克>9000千克,则9800千克>9吨
5000米=5千米
2分米=200毫米,200毫米>18毫米,则2分米>18毫米
1分米=10厘米,10厘米>1厘米,则1分米>1厘米
【点睛】不同单位的数比较大小,要先换算成同一单位的数,再进行比较。
11. 300 100 400
【分析】估算三位数的加法时,把三位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再相加,据此解答。
【详解】估算时,把295看作300,104看作100,300+100=400,结果大约是400。
【点睛】熟练掌握三位数的加法估算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2. 相同数位 个
【详解】在加、减法竖式计算中,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例如:
13.50
【分析】求谁比谁增加多少或求谁比谁减少多少用减法计算,代入数据解答即可。
【详解】250-200=50(度)
【点睛】本题考查减法的应用,掌握求谁比谁增加多少用减法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14.36
【分析】根据题干可知,这个图形是由两个同样大的小长方形拼成的,每个小长方形的长和宽都知道,在图形上标示出来,相加即可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如下图:
8+2+8+2+8+6+2=36(厘米)
所以拼成的图形的周长是36厘米。
【点睛】由于封闭图形外围一周的长度叫周长,则把所有的线段加起来即可解答此题。
15.118
【分析】根据题意,任意两个考生中至少有1人戴红领巾,说明不能有2人或2人以上的人不戴红领巾,如果有2人不戴红领巾,那么就不能满足“任意两个考生中至少有1人戴红领巾”这个条件,所以只有1人没戴红领巾,那么戴红领巾的考生就有(120-1)人,再用减法求出戴红领巾的考生比没戴红领巾多的人数。
【详解】没戴红领巾的有:1人
戴红领巾的有:120-1=119(人)
戴红领巾的考生比没戴红领巾的多:119-1=118(人)
【点睛】解答的关键是理解“任意两个考生中至少有1人戴红领巾”隐含的意思。
16. 八分之五
【分析】在读分数时,要先读分母,中间的分数线读作“分之”,最后读分子,则读作:八分之五;
在写分数时,可先写中间的分数线,再写分数线下的分母,最后写分数线上的分子;则六分之五写作:。
【详解】读作:八分之五,六分之五写作:。
【点睛】本题重点考查了学生对分数的读法与写法这一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17.×
【分析】根据:被减数-减数=差或减数+差=被减数,把各个数据代入计算,看看是否成立,由此判断正误即可。
【详解】637+159=796≠478
所以,被减数是478,差是159,减数是637;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正确理解被减数、减数和差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8.×
19.×
【分析】丽丽平均每分钟录入的字数乘录入的分钟数求出9分钟录入的字数,再与900相比即可解答。
【详解】92×9=828(个),828<900,9分钟不能录完900个,所以判断错误。
【点睛】熟练掌握整数乘法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
21.687;409;193;
3807;3530;3120
【分析】(1)整数加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得数的数位也要对齐。
(2)整数减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3)一位数乘多位数乘法法则: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中的每一位;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4)加法的验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交换加数的位置,再计算一次;一种是和减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减法的验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差加减数等于被减数;一种是被减数减差等于减数。
【详解】39+648=687 802-393=409 600-407=193
验算:验算:
423×9=3807 706×5=3530 390×8=3120
22.见详解
【分析】由题意可得,85×5=425,62×7=434,62×8=496,74×6=444, 58×7=406,58×8=464,49×9=441,据此连线即可。
【详解】
【点睛】此题考查了乘法的应用,关键是先分别算出各算式的结果即可。
23.见详解
【分析】根据三位数与两、三位数的加、减法计算法则,分别计算出每个算式的结果再连线即可。
45+233=278;25+163=188;103+23=126;136-33=103;405-23=382。
【详解】
【点睛】熟练掌握三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4.720米
【分析】已知正方形花坛的边长是30米,根据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求出跑一圈的长度,王叔叔跑了6圈,跑的总路程也就是这个正方形周长的6倍,由此列式解答。
【详解】30×4×6
=120×6
=720(米)
答:王叔叔沿着正方形花坛一共跑了720米。
【点睛】此题属于正方形周长的实际应用,直接根据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解答即可。
25.435千克
【分析】1吨=1000千克,用1000减去565,求出还剩多少千克。
【详解】1吨=1000千克
(千克)
答:还剩435千克。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1吨=1000千克。
26.,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将这一车化肥看作一个单位“1”。要求两次一共运走了几分之几,用第一次运走的加上第二次运走的。要求还剩下多少,用1减去两次一共运走的即可。
【详解】+=
1-=-=
答:两次一共运走了,还剩下没运完。
【点睛】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时,分母不变,分子相加或相减。
27.48人
【分析】完成语文作业的人数加完成数学作业的人数,再减两种作业都完成的人数即等于这个班的学生数。
【详解】37+42-31
=79-31
=48(人)
答:这个班共有48人。
【点睛】本题是集合问题题目,分析清楚各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8.66元
【分析】用原价减去现在的价格就是便宜的钱数。
【详解】965-899=66(元)
答:如图商品的价格比原来便宜66元。
【点睛】本题运用原价,现价,差价之间的关系进行解答即可。
29.不能
【分析】先求出从8:40到10:40经过的时间,再根据路程=速度×时间,求出朵朵和妈妈行驶的路程,最后与170千米比较即可解答。
【详解】10时40分-8时40分=2小时
2×76=152(千米)
170>152
答:到上午10:40她们不能到达外婆家 。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求出朵朵和妈妈行驶的路程。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