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燃烧的学问 检测题(含解析)2023-2024京改版(2013)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6章《燃烧的学问》检测题
一、单选题
1.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①接连装置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加入稀硫酸 ④加入锌粒 ⑤收集氢气
A.①②③④⑤ B.④③①②⑤ C.①②④③⑤ D.②①④③⑥
2.甲醛(CH2O) 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对人体有害。不合格的家居用品或装修材料中常常含有甲醛,损害人体健康。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甲醛分子由4个原子构成
B.甲醛是氧化物
C.甲醛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D.甲醛分子中的原子都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3.2022年9月16日15时48分,长沙市芙蓉区电信大厦发生重大火灾,整栋楼持续燃烧,现场浓烟滚滚。虽然最终大火得以扑灭,没有人员伤亡,但是却给我们敲响了安全的警钟,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为尽快递离火场乘坐电梯下楼
B.逃生过程中用浸湿的毛巾、口罩等捂住口鼻,将身体贴近地面匍匐或弯腰前进
C.一旦发生火灾,按疏散指示标志方向迅速撤离
D.着火时不能贸然打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火势蔓延
4.下列标志与消防安全无关的是(  )
A.B. C. D.
5.下列反应中,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A.利用太阳能发电 B.干电池放电 C.给手机电池充电 D.电解水
6.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A.风能、太阳能都是新能源
B.煤、石油和乙醇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C.可燃冰将成为未来新能源
D.电动汽车推广使用不但保护环境且节约化石能源
7.在煤矿的矿井里,为了防止瓦斯爆炸事故,通常采取的安全措施是
A.选矿前先点火检查 B.准备灭火器材
C.通风并严禁烟火 D.戴呼吸面罩
8.除去二氧化碳中含有的少量一氧化碳,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A.点燃 B.通过足量的水
C.通过足量的石灰水 D.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9.学习化学的目的,并不在于要成为化学家,更重要的是善于用化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从化学角度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进入小煤窑严禁吸烟
B.面粉厂、加油站严禁烟火
C.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D.发现燃气(天然气、煤气或液化石油气等)泄漏,点火检查出泄漏处
10.学习化学可以增强科学风险意识。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净化后才能排放
B.在浴室内使用燃气热水器时一定要注意保持通风
C.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D.面粉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速的燃烧,不会发生爆炸
11.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用嘴可以吹灭蜡烛火焰,因为隔绝了氧气
B.炒菜时用炉火的外焰加热,因为外焰温度最高
C.面粉加工厂严禁烟火,主要是为了防止粉尘爆炸
D.若发现燃气灶火焰变黄、锅底变黑时,可以调大燃气灶的空气进风口
12.节约用水是保护水资源的有效途径。适合张贴在学校水龙头旁的标识是
A. B.
C. D.
13.PM2.5标准用于公布空气质量。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下列做法不会增加空气中PM2.5的是
A.露天焚烧秸秆 B.用煤作燃料
C.汽车排放尾气 D.用氢气作燃料
14.依据如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
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改通O2片刻,熄灭酒精灯后,b中红磷燃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实验过程②的a中无明显现象
C.实验过程①要先通入N2一段时间,再点燃酒精灯
D.对比①②两个实验过程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15.下列关于实验方法的归纳,错误的是
A.试管和量筒都可以作反应容器
B.制取气体时,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实验时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必须检验气体纯度
D.取用液体药品可用滴管吸取,也可直接倾倒
二、填空题
16.分类、类比、推理都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
(1)实验室制备某些气体的实验中,都能达到实验目的,但是其方案都有所不同,请从实验是否安全,操作是否简便,是否节约能源,是否环保等方面考虑,据此应将下列实验中的D与 (填“A”或“B”或“C”)归为一类,依据是 。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电解水制氢气 大理石和稀盐酸制二氧化碳 锌和硫酸制氢气
A B C D
(2)今年春节期间,新冠肺炎席卷全国,为了防止疫情护散,人们使用了“84”高效消毒液,其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NaCIO),广泛用于机场、车站、宾馆,医院等公共场所的卫生消毒,制取次氯酸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其中 元素的化合价在化学反应前后既有升高义有降低。请你再写出一个符合在同一种物质中有一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化学反应前后既有升高又有降低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初中学过的)。
17.能源的利用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1)常见的化石燃料有天然气、石油和 ;其中, 是比较清洁的燃料。
(2)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C2H5OH)作为汽车燃料,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乙醇由 种元素组成,属于 (填“可”或“不可”)再生能源。
18.如图表示济宁市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主要成分)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选填序号)
①煤中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氢、硫等元素,煤是清洁燃料
②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
③家用燃料燃烧时均放出热量
④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
⑤家用燃料更新为天然气,是因为天然气是可再生的能源
⑥从化学角度分析燃料经历上述变化历程的优势在于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三、实验题
19.为探究燃烧的条件,某同学查阅资料得知:白磷为白色蜡状固体,剧毒,不溶于水,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然后按下图所示A装置进行实验。
(1)观察到的现象为:1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分别是 ②水下的白磷 ;
(2)在使用组装好的B装置前,首先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然后加入药品并将B和C装置连接,滴入双氧水,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装置中的白磷燃烧。
(3)从以上实验分析可得出燃烧的条件为:可燃物、 和 。
四、计算题
20.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为做好个人防护,生活中常用75%的乙醇溶液进行手部消毒。另外,乙醇还用作酒精灯的燃料,酒精灯添加燃料不得超过其容量的2/3,约含乙醇92g。已知:乙醇完全燃烧的反应为。
请问:
(1)从是否含碳元素的角度,乙醇属于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92g乙醇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21.一家火锅店用某种材质的纸折成火锅,加上水,放在点燃的天然气炉上涮菜,如图所示。天然气属于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纸锅中的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选填“继续升高”或“保持不变”),该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若纸锅中水的质量为1kg,水温从20℃升高到100℃,则水需要吸收 J的热量。【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参考答案:
1.C
【详解】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接连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由试管口加入锌粒 ,安装好双孔塞,由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加入稀硫酸,收集氢气。故选C。
2.A
【详解】A、一个甲醛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则一个甲醛分子由4个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甲醛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甲醛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16=6:1:8,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甲醛分子中的原子不是都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如氢原子中没有中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3.A
【详解】A、火灾容易引发断电,发生火灾时不能乘电梯离开,应走楼梯,说法不正确;
B、逃生过程中用浸湿的毛巾、口罩等捂住口鼻,这样可以过滤掉一部分有毒气体,减少有毒气体的吸入,发生火灾因温度升高气体膨胀有毒气体在上方,故将身体贴近地面匍匐或弯腰前进,可以减少有毒气体吸入,说法正确;
C、按疏散指示标志方向迅速撤离,可以在最短时间内离开火灾区域,保证人身安全,说法正确;
D、发生火灾时,贸然打开窗户会使大量空气进入使火势变大,故着火时不能贸然打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火势蔓延,说法正确;
故选A。
4.B
【分析】
【详解】A、表示的是禁止带火种,与消防安全有关,不符合题意;
B、表示的是节约用水,与消防安全无关,符合题意;
C、表示的是禁止燃放鞭炮,与消防安全有关,不符合题意;
D、表示的是禁止吸烟,与消防安全有关,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B
【详解】A、太阳能发电,是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选项错误。
B、干电池放电,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选项正确。
A、手机电池充电过程,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选项错误。
D、电解水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选项错误。
故选B。
6.B
【详解】A.风能、太阳能都是新能源,选项说法正确。
B.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乙醇可以通过简单的化学方式合成,不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选项说法错误。
C.可燃冰为甲烷水合物,将成为未来新能源,选项说法正确。
D.电动汽车推广使用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不但保护环境且节约化石能源,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7.C
【详解】A、瓦斯是可燃性气体,不能先点火检查,以免发生爆炸,错误;
B、矿井空间狭小相对密封,瓦斯气体一但引燃会快速燃烧发生爆炸,在煤矿的矿井里准备灭火器材很难发挥作用,错误;
C、通风并严禁烟火可以尽量减少瓦斯浓度避免达到爆炸极限,同时可避免瓦斯与明火接触,以免被引燃,正确;
D、戴呼吸面罩不能防止瓦斯爆炸事故,错误;
故选C。
8.D
【详解】本题是一道除杂质的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两种物质的性质,并根据它们性质上的差异求解.要除去一氧化碳,就必须根据一氧化碳的性质使其反应掉.在反应掉一氧化碳的时候除了可以生成二氧化碳外,不能有其他气体生成.在回答此题时,有一部分同学选择了A选项,理由是一氧化碳能燃烧,且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这个答案显然是错误的,因为虽然一氧化碳能燃烧,但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是不能被点燃的,因为二氧化碳是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在大量二氢化碳存在的条件下,少量的一氧化碳不能被点燃.把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且原混合物中的二氧化碳不影响一氧化碳的还原性.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而一氧化碳不能溶于水,不能用水除去。二氧化碳可以与澄清石灰水反应,而一氧化碳不能,故也不能用澄清石灰水,故选D。
9.D
【详解】A、因为煤窑内含有甲烷等可燃性气体,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所以进入小煤窑必须严禁吸烟,选项A正确;
B、面粉厂车间内的空气中含有可燃性的面粉小颗粒,加油站内的空气中含有各种油品的气体,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因此这些场所必须严禁烟火,选项B正确;
C、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利用的原理是隔绝氧气,选项C正确;
D、发现燃气(天然气、煤气或液化石油气等)泄漏,如果点火检查出泄漏处,可能发生爆炸,选项D错误。故选D。
10.D
【分析】A、根据防止污染分析;B、根据燃气性质进行分析;C、根据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的规定分析;D、根据爆炸分析。
【详解】A、工业废水、生活污泳,净化后才能排放,A选项叙述正确;B、在浴室内使用燃气热水器取暖,要防止燃气外泄造成中毒,故必须保持通风,B选项叙述正确;C、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为防止发生危险,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C选项叙述正确;D、面粉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速的燃烧,发生爆炸,D选项叙述错误;故选D。
【点睛】掌握实验室安全及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一氧化碳的毒性,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燃烧、爆炸等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A
【详解】A、用嘴吹灭蜡烛的火焰,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选项说法不正确;
B、炉火炒菜时用外焰加热,因为外焰部位的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最充分,燃烧最剧烈,温度最高,选项说法正确;
C、面粉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面粉加工厂严禁烟火,主要是为了防止粉尘爆炸,选项说法正确;
D、若发现燃气灶火焰变黄、锅底变黑时,说明氧气不充分,可以调大燃气灶的空气进风口,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2.B
【详解】A、该图标为易燃气体的图标,不符合题意;
B、该图标为节约用水的图标,符合题意;
C、该图标为有毒品的图标,不符合题意;
D、该图标为腐蚀品的图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D
【分析】
【详解】用氢气作燃料,氢气是一种洁净的能源,只产生水,没有别的物质产生,属于最清洁的能源,其余三种在燃烧过程中均有大量的烟产生,造成了PM2.5的增加。
故选D.
14.A
【详解】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错误;B、实验过程②的a中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红磷无法燃烧,故无明显现象,正确;C、实验过程①要先通入N2一段时间,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再点燃酒精灯,正确;D、对比①②两个实验过程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正确。故选A。
15.A
【详解】A、试管可以作反应容器,量筒不可以,故A选项实验方法归纳错误;
B、制取气体时,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B选项实验方法归纳正确;
C、实验时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必须检验气体纯度,以防爆炸,故C选项实验方法归纳正确;
D、取用少量液体药品可用滴管吸取,取用大量液体药品可直接倾倒,故D选项实验方法归纳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6. C 这两个实验都能节约能源或操作都比较简单 氯或Cl
【详解】(1)实验中的D(固、液发生装置制氢气)与C(固、液发生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归为一类,依据是:这两个实验都能节约能(不需要加热)源或操作都比较简单;
(2)化学方程式为,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在化学反应前后既有升高义有降低,氯元素由0价变为+1价,同时由0价变为-1价;
同一种物质中有一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化学反应前后既有升高又有降低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产生水和氧气,,氧元素由-1价变为0价,同时由-1价变为-2价。
17. 煤 天然气 三 可
【详解】(1)常见的化石燃料有天然气、石油和煤;其中,天然气是比较清洁的燃料。
(2)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C2H5OH)作为汽车燃料,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乙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属于可再生能源,可通过粮食发酵制取。
18.①⑤
【详解】①煤中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氢、硫、氮、氧等元素,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故煤不是清洁燃料,错误;
②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说法正确;
③燃烧放出热量,故家用燃料燃烧时均放出热量,正确;
④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说法正确;
⑤家用燃料更新为天然气,是因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比较清洁的能源,天然气是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能源,错误;
⑥煤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之后的液化石油气、管道煤气、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从化学角度分析燃料经历上述变化历程的优势在于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正确。
故错误的是①⑤。
19. 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 不能燃烧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H2O2 2H2O +O2↑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温度达到物质的着火点
【详解】(1)铜片上的红磷,温度最多只有80℃,没有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240℃),不满足燃烧所需条件,故不燃烧.铜片上的白磷,温度近似为80℃,已满足燃烧所需要的40℃,并且处于空气中与氧气接触充分,达到了白磷燃烧所需要的条件,故燃烧.水下白磷,处于水中的白磷不能和氧气接触,不满足燃烧的条件,故不燃烧;
(2)实验室制氧气时,连接仪器后,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其反应方程式为:2H2O2 2H2O +O2↑;
(3)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进行对比,可以知道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铜片上的白磷与水中白磷比较,可以发现燃烧需要氧气的接触。
20.(1)有机物
(2)解:设消耗氧气的质量是x
答:消耗氧气的质量是192g。
【详解】(1)乙醇是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2)见答案。
21. 不可再生 保持不变 336000
【详解】煤、石油、天然气均为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纸锅中的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在此过程中水变为水蒸气;纸锅中水的质量为1kg,水温从20℃升高到100℃,则水需要吸收热量:Q=cm△t=4.2×103J/(kg·℃)×1kg×(100℃-20℃)=336000J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整式的加减》期末培优训练题(含解析)

下一篇:2024年中考化学专项训练题-- -酸和碱(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