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训练题-2023-2024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答案)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单元训练题
一、选择题
1.化学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灼烧观察颜色的方法鉴别真假黄金
B.“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说明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以单质形式存在
C.生活中常用铁做炊具,利用了铁的导热性,也可以用来补充人体所需的铁元素。
D.焊锡具有熔点高的特性,常用来焊接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
2.分类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各组物质按照单质、氧化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A.合金、氧化钙、空气 B.石墨、冰水混合物、稀有气体
C.天然气、二氧化锰、石油 D.氢气、高锰酸钾、海水
3.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B.铜丝加入稀硫酸中,溶液变为蓝色
C.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D.木炭还原氧化铜,红色粉末逐渐变黑
4.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所有的金属都能与稀盐酸反应 B.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常用于制作导线
C.铁制品在干燥的空气中不易生锈 D.不能用铁桶盛放硫酸铜溶液
5.在Cu(NO3)2、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等完全反应后过滤,下列情况不可能出现的是
A.滤纸上若有Ag,滤液中可能有Cu2+、Ag+
B.滤纸上若有Ag、Cu,滤液中不可能有Ag+
C.滤纸上若有Ag、Cu、Fe,滤液中一定只有Fe2+
D.滤纸上若有Ag、Cu、Fe,滤液中可能有Cu2+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海绵能吸水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B.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明蜡烛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
C.鱼类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水中含有氧原子
D.金、银等金属化学性质不活泼,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
7.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铁粉和氧化铜 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
B 除去硝酸锌溶液中的少量硝酸铜 加入足量锌粉,过滤
C 分离铁粉和铜粉 用磁铁吸引
D 比较银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将银丝和铜丝分别放入等量的稀盐酸中
A.A B.B C.C D.D
8.制造高铁常用的金属材料中除铁之外,还有锡(Sn)和铜【已知金属活动性顺序Fe>Sn>(H)>Cu】。为验证Cu、Sn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下列试剂不能选用的是
A.稀硫酸 B.FeSO4溶液 C.CuSO4溶液 D.SnSO4溶液
9.实验课上,小明同学把一包铜粉和锌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蓝色滤液。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
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一定不含锌
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铜,一定没有硝酸锌和硝酸银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和硝酸铜,不可能含有硝酸银
10.下列区分物质或除杂的方法正确的是
A.用石蕊溶液区分硬水和软水
B.用观察颜色的方法区分铁片和铜片
C.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少量的CO
D.用灼烧的方法除去铜粉中少量的CuO
11.在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生成,则滤渣中
A.一定有铜,可能有铁和镁
B.一定有铜,可能有铁,一定没有镁
C.一定有铜和铁,可能有镁
D.一定有铜和铁,一定没有 镁
12.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浅绿色溶液,所以将少量生铁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固体会完全消失
D.化合物一定含有不同种元素,则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13.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不正确的一组是
编号 物质 杂质 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
A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通过足量澄清的石灰水后干燥并收集
B 铜粉 铁粉 用磁铁吸引
C 氮气 氧气 通过灼热的铜网
D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通入氧气(或者空气),点燃
A.A B.B C.C D.D
14.用CO还原CuO,当m克的CuO的部分变红时停止加热,待冷却后停止通CO,此时称得残余固体质量为n克,实际用去w克的一氧化碳,生成了a克的二氧化碳,最终得到铜的质量为多少克
A. B. C.4(m-n) D.
二、非选择题
15.铝、铜、铁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
(1)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薄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生铁是铁和碳形成的合金,生铁与钢的区别是 。
(3)青铜是 合金(填写符号),其强度高、抗腐蚀性强工业上可以用来制作轴承、齿轮。
16.金属材料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
(1)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使用了贴金技艺,贴金技艺利用了金具有良好的 性,将黄金锤成极薄的薄片。
(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他们的主要区别是 ,钢比生铁具有更多优良的性能。古法炼铁的原理包含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波尔多液是一种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它是由硫酸铜、石灰加水配制而成。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为什么不能用铁制容器来配制波尔多液: 。
17.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太空飞船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Ⅰ.航天材料
(1)航天员头盔的面窗两层之间充有高纯氮气,从空气中分离出氮气的过程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太阳能电池板需要使用铝合金箔片,铝合金能加工成箔片是利用了金属的 性。
Ⅱ.生命保障
(3)太空舱的氧气主要来自于水的电解,电解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航天员呼出的水蒸气经冷凝、净化可作为核心舱中的饮用水,净化采用RO反渗透膜(只允许水分子和少部分离子通过),原理类似于实验操作中的 。
(5)空间站的呼吸循环系统和水循环系统中都会用到活性炭去除杂质,主要利用活性炭的 性。
Ⅲ.能源系统
(6)长征2F型火箭使用的推进剂为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其中四氧化二氮(N2O4)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7)太空舱使用锂电池。Li可以通过Al与Li2O在高温下发生置换反应得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8.金属材料的使用作为一个时代的标志,见证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历史上人类冶炼不同金属的大致年代如图所示:
(1)我国的青铜文化历史悠久、西汉时期的湿法炼铜工艺就是利用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制取铜,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铁器时代大约在公元前500年,至今铁仍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但每年因腐蚀造成了巨大损失,写出一条防止铁生锈的措施 。
(3)铝的利用距今100多年,现在铝的年产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铝虽然较活泼,但抗腐蚀性能好,原因是 (用方程式作答)。
19.“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根据教材改变的三组重要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一留下痕迹的是 。
(2)实验二中A物质作用是 ,试石蕊变红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3)实验三中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填“A”或“B”),用化学方程式说明选择的理由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B
3.A
4.A
5.D
6.D
7.D
8.B
9.A
10.B
11.C
12.D
13.D
14.C
15.(1)
(2)含碳量不同,生铁的含碳量高,钢的含碳量低
(3)Cu
16.(1)延展
(2) 含碳量的不同
(3)
17.(1)物理
(2)延展
(3)
(4)过滤
(5)吸附
(6)+4价
(7)
18.(1)
(2)在铁制品表面涂油、刷漆等
(3)
19.(1)纯铜片
(2) 吸收水分,干燥二氧化碳,使石蕊试纸保持干燥 H2CO3
(3) B 、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人教PEP版英语上册六年级期末补全对话提升检测A卷(含答案)

下一篇: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综合试卷(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