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1 物质的溶解性
一、单选题
1.下列与化学有关的知识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化学中“大”“小”关系 B.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
Ca(OH)2在水中的溶解度---20℃ > 60℃ 沸点---液氮 > 液氧 点燃可燃性气体---先验纯后点燃 排水法收集氧气---先移出导气管, 后熄灭酒精灯
C.化学中常见的“三” D.用途与性质
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 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 用钨丝作灯丝---熔点高 铝合金制飞机---质轻、硬度好
A.A B.B C.C D.D
2.下列加速物质溶解的措施中,可以改变固体溶解度的是()
A.搅拌 B.振荡 C.粉碎 D.加热
3.溶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B.将汽油与水充分混合,得到的是溶液
C.将10%的某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0%
D.某饱和溶液降温到t℃析出晶体后,得到的溶液是t℃时的不饱和溶液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均一、无色、稳定的
B.一种溶剂只能溶解一种溶质
C.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
D.海水晒盐属于蒸发结晶
5.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B.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C.溶液中的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在溶剂中保持静止不动,所以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D.改变条件,能够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6.溶液是一种重要的混合物。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为溶液中的各种粒子保持静止不动
B.饱和溶液是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C.不饱和溶液通过降低温度一定能变成饱和溶液
D.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一定能形成溶液
7.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B.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C.将汽油与水混合,得到的是溶液
D.饱和溶液中一定不能再溶解其他物质
8.如图是 A,B 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信息中正确的是( )
A.图中阴影部分表明 A,B 两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t1℃时,A,B 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B 物质的溶解度大于 A 物质的溶解度
D.t2℃时,等质量的 A,B 两饱和溶液降温到 t1℃时析出溶质的质量相等
9.A、B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A,B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都为25%
B.t2℃时,100gA饱和溶液中溶有50gA固体
C.当B中含有少量A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B
D.t2℃时,A,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A>B
10.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AB.将t3℃时,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
C.当A中混有少量B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D.若要将组成在N点的A溶液转变为M点的A溶液。可以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11.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4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2
C.升高温度可以将甲、乙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D.40℃时,向100g水中加入50g乙,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33.3%
12.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个
①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
②t1℃时,a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比为1:5
③t2℃时,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0℃后,c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④t2℃时,30g a物质的饱和溶液稀释成20%溶液需加入水的质量为20g
⑤t1℃时,用a的饱和溶液配制10%的a溶液,只需要烧杯、玻璃棒、量筒三种玻璃仪器
⑥从混有少量b的a物质中提取较纯净的a,可通过冷却它们的热饱和溶液实现
⑦t2℃时,等质量的a、b、c分别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最多的是a
A.3 B.4 C.5 D.6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钢是比生铁含碳量更高的合金
B.喝汽水后打嗝,是因为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
C.化石燃料是优质的能量来源,不能作为化工资源
D.铝因不易与氧气反应而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
14.20℃时,在50克水中溶解12克食盐,则此温度下食盐的溶解度是( )
A.12g B.24g C.24g/100g水 D.无法确定
15.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取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甲>乙
B.T2℃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均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
C.若丙中混有少量的甲,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丙
D.T1℃时,甲、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均形成饱和溶液
16.关于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一定是很浓的溶液
B.饱和溶液是指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同种溶质的溶液
C.饱和溶液是指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D.不饱和溶液可以转化为饱和溶液,但饱和溶液不能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二、填空题
17.夏季雷雨前池塘里的鱼经常将头伸出水面,有的甚至死亡,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18.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主要有沉淀、过滤、 、加氯消毒等。进入居民家中的自来水含有余氯会影响鱼类健康,若要除去水中溶解的氯气,可将自来水放置在阳光下晾晒一段时间再养鱼。这是因为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 有关。
19.下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①20℃时,甲、乙、丙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②30℃时,50g水中加入10g固体丙,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③6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固体分别溶于水中,都恰好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甲、乙、丙的三种饱和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20.如图是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从氯化钠溶液中获取晶体的方法为 ;在时,将20g硝酸钾固体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仍有4.2g硝酸钾固体未溶解,则图中硝酸钾的溶解度a为 ;将时等质量氯化钠和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降温到,两溶液中水的质量是前者 后者(填“>”“<”或“=”)。
三、实验探究题
21.R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
(1)t1℃时,氯化铵的济解度为 g。
(2)①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
(3)根据以上信息可推出R是 (写名称或化学式均可)。
(4)关于图2中烧杯内的物质,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
A.①、②、③中,只有③中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
B.若使③中的固体溶解,可采用加水或升温的方法
C.①和②的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D.①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③的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
22.下表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g 水)。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①20℃时溶解度较大的物质是 ;
②除去KNO3晶体中混有的少量 NaCl,通过溶解、蒸发浓缩、 、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比较纯净的KNO3晶体。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有 。
③用 4 只小烧杯取 T℃时的水各 50 克,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编号 1 2 3 4
KNO3 质量/g 40 50 60 70
H2O质量/g 50 50 50 50
溶液质量/g 90 100 105 X
Ⅰ.实验 1 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实验 4 中 X 的值为 ,
Ⅱ. T℃时KNO3 的溶解度是 g/100g 水。
四、综合题
23.下表是KNO3和Na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单位:g)。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KNO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9 202 246
NaNO3 80 87 95 103 114 125 136 150 163 170
(1)从表中数据看出,KNO3与NaNO3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更大的是 。
(2)1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NaNO3 g。
(3)60℃时,向盛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100gKNO3,配成溶液,然后降温至20℃,烧杯中析出的晶体为 g。(精确到0.1)
(4)KNO3和NaNO3在t℃时的溶解度均为Wg,分析上表数据可推知,W的数值所在的最精确范围是 。
24.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
(1)I.下图为某直饮机工作流程图。
步骤①中利用活性炭的 作用,除去色素和异味。
(2)步骤③中紫外灯管照射的作用是 。
(3)取少量直饮水于试管中,滴加 ,振荡,可以判断直饮水是硬水还是软水。
(4)II.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 含丰富的盐类物质, 其中Na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在 ℃时,NaCl和KNO3的溶解度相等。该温度下,NaCl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列式即可)。
(5)当NaCl中混有少用KNO3时, 提纯NaCl的方法是 ;将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任写一种)。
(6)海水淡化常采用蒸馏法。将80t含NaCl 3.6%的海水蒸发浓缩为含NaCl 18%的浓盐水(无晶体析出) ,则可获得淡水的质量为 t。
五、计算题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2760-2011)规定葡萄酒中SO2最大使用量为0.25g/L。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测定葡萄酒中SO2的含量,取320mL某葡萄酒(加适量稀酸),加热使SO2全部逸出,并将SO2通入足量的H2O2溶液中发生化合反应,待完全反应后,得到含溶质质量分数为0.098%的硫酸溶液100g。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上述信息可知:当压强一定时,升高温度,SO2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通过计算判断该葡萄酒中SO2的含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解答】
A.化学中“大”“小”关系
B.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
Ca(OH)2在水中的溶解度---20℃< 60℃,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沸点---液氮 <液氧,故A符合题意; 点燃可燃性气体---先验纯后点燃,以防爆炸;排水法收集氧气---先移出导气管,后熄灭酒精灯,防止倒吸,故B不符合题意;
C.化学中常见的“三”
D.用途与性质
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故C不符合题意;
用钨丝作灯丝---熔点高;铝合金制飞机---质轻、硬度好,故D不符合题意。
【分析】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分析;根据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进行分析;根据煤、石油、天然气为三大化石燃料分析;根据金属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进行分析。
2.【答案】D
【解析】【解答】由于固体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度只受温度这一个外在因素的影响,因此若想改变固体的溶解度,就只能改变温度;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是温度和溶质、溶剂的种类。
3.【答案】A
【解析】【解答】A. 溶液是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故A选项符合题意;
B. 汽油不溶于水,只能以小液滴的形式悬浮于液体里,形成乳浊液,不能得到溶液,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 溶液具有均一、稳定性,将10%的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仍然是10%,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 某饱和溶液降温到t℃析出晶体后,有晶体析出,说明降温后得到的是饱和溶液,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溶液的特点,饱和溶液的特点,进行分析。
4.【答案】D
【解析】【解答】解:A.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说法不符合题意;
B.一种溶剂可以溶解多种溶质,如水中既可以溶解蔗糖,也可以溶解食盐,说法不符合题意;
C.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的条件:在同一温度同一溶质,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说法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小,所以海水晒盐是采用了蒸发溶剂结晶法,说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一定无色;
B、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中溶剂只有一种,溶质可以有多种;
C、同一温度下,同种溶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不同种溶液或温度不同就不一定了;
D、海水晒盐是通过风和太阳光的作用使海水蒸发得到粗盐的过程。
5.【答案】C
【解析】【解答】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外界条件不改变, 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B.微观上看,物质溶解时都有扩散过程(吸热)和水合(放热)两个过程,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C.溶液中的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在溶剂中,相互混合的微粒间以几乎相同的速度远动着,所以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D.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因此物质的溶解能力受溶质、溶剂、温度的影响,所以改变条件, 能够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故答案为:C
【分析】A、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外界条件不改变,溶液不会变化。
B、物质的溶解时,有的放热,有的吸热。
C、溶液中的粒子在不断的无规则的运动。
D、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需要改变外界条件。
6.【答案】B
【解析】【解答】A. 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但溶液中的各种粒子都在不断运动,故不符合题意,
B. 饱和溶液是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故符合题意,
C. 对于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物质而言,不饱和溶液通过降低温度一定能变成饱和溶液,但有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不符合题意,
D. 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才是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分子在不断运动的。
B、根据饱和溶液的概念,进行分析。
C、根据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进行分析。
D、根据溶液的概念,进行分析。
7.【答案】A
【解析】【解答】A.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故符合题意;
B. 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都是溶液,例如水是纯净物,故不符合题意;
C. 将汽油与水混合,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得到的不是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D. 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该种溶质,可能还能溶解其他物质,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溶液的特点,饱和溶液的特点,进行分析。
8.【答案】B
【解析】【解答】A、图中阴影部分表明A溶液是饱和溶液,B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故A不符合题意;
B、t1℃时,A、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B符合题意;
C、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B物质的溶解度小于A物质的溶解度,故C不符合题意;
D、t2℃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t1℃时,A、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等质量的A、B两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溶质的质量A大于B,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溶解度曲线中,位于线上的点,表示饱和溶液,线下的点表示不饱和溶液; t2℃时,等质量的 A,B 两饱和溶液降温到 t1℃时析出溶质的质量A大于B。
9.【答案】D
【解析】【解答】A. t1℃时,A、B的溶解度相同都是25g,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都为 ,故不符合题意;
B. t2℃时,A的溶解度是50g,由溶解度的含义可知,150gA饱和溶液中溶有50gA固体,故不符合题意;
C. 由于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受温度的影响较大,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当B中含有少量A时,可用升高温度结晶的方法提纯B,故不符合题意;
D. t2℃时,A、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A析出晶体成为t1℃的饱和溶液,而B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t2℃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于A在t1℃的溶解度大于B在t2℃时的溶解度,所以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A>B,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10.【答案】B
【解析】【解答】A. 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AB. 将t3℃时,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A、B析出晶体变成t2℃的饱和溶液,且溶质质量分数B>A,C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且小于t2℃时A的饱和溶液,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 ,符合题意;
C. A的溶解度随温度高而增大明显,当A中混有少量B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不符合题意;
D. 若要将组成在N点的A溶液转变为M点的A溶液,即不饱和的A溶液变饱和,可以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含义分析,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可以确定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确定结晶方法及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适用于降温结晶,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则可采用蒸发结晶;可以根据溶解度/(溶解度+100)确定某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1.【答案】D
【解析】【解答】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A不符合题意;
B、40℃时,甲的溶解度是50g,根据溶解度概念可知,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50g:100g-1:2,故B不符合题意;
C、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升高温度可以将甲、乙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故C不符合题意;
D、40℃时,乙的溶解度是40g,向100g水中加入50g乙,根据溶解度概念可知,100g水中最多溶解40g乙,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固体溶解度曲线可以得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提纯方法分析
12.【答案】B
【解析】【解答】①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该选项说法符合题意;
②t1℃时a溶解度是20g,a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比为20g:100g=1:5,该选项说法符合题意;
③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少,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t2℃时a、b、c的溶解度是a>b>c,所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为a>b>c,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0℃后,b的溶解度大于a,所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b>a,c由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溶液组成不变,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由图可知,c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还是最小,所以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④t2℃时,30g a物质的饱和溶液稀释成20%溶液需加入水的质量为30g× ÷20%-30g=20g,该选项说法符合题意;
⑤t1℃时,用a的饱和溶液配制10%的a溶液,需要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等玻璃仪器,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⑥a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b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从混有少量b的a物质中提取较纯净的a,可通过冷却它们的热饱和溶液实现,该选项说法符合题意;
⑦t2℃时,等质量的a、b、c分别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最多的是c,是因为该温度下c的溶解度最小,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固体溶解度可以得出,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提纯方法,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的溶解度,从而得出物质的溶解性
13.【答案】B
【解析】【解答】A、钢中的含碳量比生铁低,不符合题意;
B、喝汽水后打嗝,是因为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气体逸出导致的,符合题意;
C、化石燃料是重要的化工资源,不符合题意;
D、铝易被氧气氧化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而抗腐蚀性能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钢和生铁中的含碳量分析;
B、根据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分析;
C、根据化石燃料的作用分析;
D、根据铝的化学性质分析。
14.【答案】D
【解析】【解答】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定义为该物质的溶解度。
20℃时,在50克水中溶解12克食盐,题目中没有明确给出50g水溶解12g盐是否达到饱和状态,故此温度下实验的溶解度无法确定;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溶液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分析。
15.【答案】D
【解析】【解答】A.在 T2℃时,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 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 ,因此需要水的质量甲小于乙,A不符合题意
B. T2℃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均降温到T1℃时 ,析出晶体甲大于乙,B不符合题意
C. 若丙中混有少量的甲,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丙,C不符合题意
D.T1℃时 ,甲乙的溶解度都是30g,因此分别放入30g水中都能形成饱和溶液,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溶剂分析
B、根据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变化趋势分析
C、根据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分析
D、根据饱和溶液的概念分析
16.【答案】B
【解析】【解答】A、浓稀溶液是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饱和溶液不一定是很浓的溶液,如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就为稀溶液,说法不符合题意。
B、饱和溶液是指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同种溶质的溶液,说法符合题意。
C、饱和溶液是指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同种溶质的溶液,但还能溶解其它的溶质,说法不符合题意。
D、不饱和溶液可以转化为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也能转化为不饱和溶液,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能相互转化;浓稀溶液是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
17.【答案】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夏季雷雨前,温度升高、压强减小,水中溶解氧减少
【解析】【解答】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夏季雷雨前,温度升高、压强减小,水中溶解氧减少,故夏季雷雨前池塘里的鱼经常将头伸出水面,有的甚至死亡。
【分析】根据气体的溶解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8.【答案】吸附;温度
【解析】【解答】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主要有沉淀、过滤、吸附、加氯消毒等过程;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降低,所以溶解在水中的氯气会被出去。
【分析】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主要有以下过程:
(1)沉淀:将悬浮在水中的杂质沉淀下来;
(2)过滤:将沉淀下来的杂质通过过滤与水分开;
(3)吸附:使用活性炭将水中的色素、异味去除;
(4)加氯消毒:使用氯气杀死水中的微生物、细菌。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和压强。
19.【答案】乙>甲>丙;55;丙>乙>甲
【解析】【解答】① 由图可知,20℃时,甲、乙、丙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
② 由图可知,30℃时,固体丙的溶解度是10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10g丙物质,故30℃时,50g水中加入10g固体丙,只能溶解5g,故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55g;
③ 由图可知,60℃时,溶解度:甲>乙>丙,6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固体分别溶于水中,都恰好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溶剂的质量:丙>乙>甲,故所得甲、乙、丙的三种饱和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丙>乙>甲。
【分析】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1)根据已知温度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2)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查出对应的温度;(3)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20.【答案】蒸发结晶;31.6;>
【解析】【解答】由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可知,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从氯化钠溶液中获取晶体的方法为蒸发结晶;
t1℃ 时,50g水中最多溶解的硝酸钾固体的质量为: 20g-4.2g=15.8g,故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可以溶解31.6g硝酸钾达到饱和,所以图中 t1℃ 硝酸钾的溶解度a为31.6g;
在 t2℃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溶质质量:硝酸钾大于氯化钠,硝酸钾溶液中水的质量小于氯化钠溶液中水的质量,因为降温前后,溶剂的质量保持不变,所以降温后,水的质量为:氯化钠大于硝酸钾。
【分析】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适宜用蒸发结晶获取晶体,由溶解度曲线各点含义确定物质在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同一温度下等质量的饱和溶液,溶解度大的溶剂含量低分析。
21.【答案】(1)40
(2)25%
(3)硝酸钾
(4)B;C
【解析】【解答】(1)t
1℃时,氯化铵的济解度为40g。(2)①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3)R是硝酸钾;BC;
【分析】(1)t1℃时,氯化铵的济解度为40g。
(2)①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25%
(3)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0g,氯化铵的溶解度是40g,通过图②的操作可知,R物质在t2℃时,蒸发80g水没有晶体析出,即在100g水中可以溶解固体60g,所以R是硝酸钾;。
A.①、②,③中,②、③中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故A错误。
B.若使③中的固体溶解,可采用加水或升温的方法。故B正确。
C.①和②的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故C正确。
D.①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③的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③没有具体温度,无法比较。故D错误。
22.【答案】NaCl 或氯化钠;冷却热饱和溶液;KNO3、NaCl;4/9 或 44.4%;105;110
【解析】【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①20℃时溶解度较大的物质是氯化钠,溶解度是35.7g,硝酸钾溶解度是13.3g。②除去 KNO3 晶体中混有的少量 NaCl,通过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热饱和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比较纯净的 KNO3 晶体,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有KNO3、NaCl。③用 4 只小烧杯取 T℃时的水各 50 克,进行实验。Ⅰ.实验 1 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100%=44.4%,实验 4 中 X 的值为105,硝酸钾55g已经饱和。Ⅱ. T℃时 KNO3 的溶解度是55g×2=110g。
【分析】根据固体溶解度定义进行分析,溶解度为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根据某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用溶解度/(溶解度+100)进行分析。
23.【答案】(1)KNO3
(2)80g
(3)68.4g
(4)110-136
【解析】【解答】(1)由表中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2) 1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80克,则100g水中最多溶解NaNO380克;
(3) 6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110克,则向盛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100gKNO3,配成溶液,硝酸钾可以全部溶解,然后降温至20℃,20℃硝酸钾溶解度为31.6克,则烧杯中析出的晶体为100g-31.6g=68.4g;
(4)硝酸钾和氯化钠在60℃-80℃间溶解度相同,数值约为 110-136之间。
【分析】根据所给不同温度下硝酸钾和硝酸钠的溶解度进行分析,由溶解度与对应溶剂100克确定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间的溶质和溶剂的关系解答。
24.【答案】(1)吸附
(2)杀菌消毒
(3)肥皂水
(4)24;
(5)蒸发结晶;降温(合理即可)
(6)64
【解析】【解答】(1)自来水通过活性炭罐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除去色素和异味。
(2)步骤③中紫外灯管照射的作用是杀菌消毒。
(3)鉴别直饮水是硬水和软水,可加入肥皂水观察产生泡沫多少完成,产生较多泡沫为软水,较少泡沫或有浮渣为硬水。
(4)24 ℃时硝酸钾和氯化钠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溶解度相等,该温度下,NaCl溶解度为36克,则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
(5)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当NaCl中混有少用KNO3时,提纯NaCl的方法是蒸发结晶,将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降温、加硝酸钾固体、蒸发溶剂等。
(6)将80t含NaCl 3.6%的海水蒸发浓缩为含NaCl 18%的浓盐水,根据蒸发前后溶质质量不变,所得浓盐水的质量为,则蒸发水(即获得淡水)质量为80t-16t=64t。
【分析】(1)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分析;
(2)根据紫外线的消毒作用分析;
(3)根据硬水软水利用肥皂水鉴别分析;
(4)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含义及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100g+溶解度)分析;
(5)根据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适宜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以及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分析;
(6)根据蒸发浓缩时溶质质量不变分析。
25.【答案】(1)减小
(2)解:设加热逸出的SO2的质量为x
已知某葡萄酒为320mL,即0.32L。
则该葡萄酒中SO2的使用量为。
答:该葡萄酒中SO2的含量符合国家标准。
【解析】【解答】(1)题中提示“加热使SO2全部逸出”,说明当压强一定时,升高温度,SO2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
【分析】(1)根据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结合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分析。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