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东北师范顶级名校2023-2024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摸底考试化学试题(答案)

2023-2024 学年上学期
东北师大附中(化学) 科试卷
高三年级第三次摸底考试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 考生须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并粘贴条形 码.
2. 回答选择题时, 选出每小题答案后, 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 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
3. 回答非选择题时, 请使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 超出答题区域或在草稿纸、本试题卷上书写的答案无效 .
4. 保持卡面清洁, 不要折叠、不要弄皱、弄破, 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a-40, Fe-56, Co-59 一、选择题: 本题共 15 小题, 每小题 3 分, 共 45 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化学与生活、科技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加入食醋可增强“84”消毒液的消毒效果
B. 石墨烯是一种新型化合物,在能源、催化方面有重要的应用
C. 硅胶、生石灰均可作食品包装中的干燥剂
D. 华为手机 mate60 使用的麒麟 9000s 芯片,其主要成分是硅单质
2. 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常温常压下, 23g 钠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1NA
B. 1mol H2 O 中,中心原子的孤电子对数为 2NA
C. 标准状况下, 22.4L 氯气、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数为 2NA
D. 标准状况下, 22.4L CHCl3 中含有的分子数为 NA
3. 不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通电
A. 工业上生产烧碱: 2Cl- + 2H2 O Cl2
)
(
2
)个 +H 个 +2OH-
B. Fe(OH)3 和 NaClO 的碱性溶液反应: 3ClO- + 2Fe(OH)3 + 4OH- 2FeO4 (2)- + 3Cl- + 5H2 O
C. NaHSO4 溶液和少量Ba(OH)2 溶液反应: H+ + SO4 (2)- + Ba2+ + OH- BaSO4 专 +H2 O
D. 酸性 KMnO4 溶液和 H2 O2 溶液反应: 2MnO4 (一) + 5H2 O2 + 6H+ 2Mn2+ + 5O2 个 +8H2 O
4. 为防止因天然气泄漏,居家安装天然气报警器很重要. 当空间内甲烷达到一定浓度时,传感器随之产生电
信号并联动报警, 图 1 是成品装置, 其工作原理如图 2 所示, 其中 O2一 可以在固体电解质 ZrO2 一 Na2 O 中移
动. 当报警器触发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报警器触发工作时,图 2 的装置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 O2一 在电解质中向 a 电极移动,电流方向由 a 电极经导线向 b 电极
C. 多孔电极 a 极上发生的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 CH4 一 8e一 + 4O2一 CO2 + 2H2 O
D. 当电路中有 0.008mol 电子转移时,则电极 a 有 24.4mL 甲烷参与反应
5. 利用 Sonogashira 反应机理合成苯乙炔的基本过程如图, 其中 Ln 为 2 个三苯基膦配体(PPh3, Ph 表示苯
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催化循环过程中, Pd 的配位数不变 B. Ln Pd 和 CuI 可提高碘苯的平衡转化率
C. PPh3 中的磷和碳均为 sp2 杂化 D. 该反应过程中涉及 3 个中间产物
6. 氮化铬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A 点分数坐标为(0, 0, 0). 氨化铬的晶体密度为 dg . cm一3, 摩尔质量为
Mg . mol一1 ,晶胞参数为 anm, N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铬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3d4 4s2 B. Cr 原子位于 N 原子构成的四面体空隙中
C. 距离 Cr 原子最近的 Cr 原子有 8 个 D. a = x 107
7. 化学是以头验为基础的学科.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到相应结论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 5mL 0.01mol . L一 1 溶 液 中 加 入 2mL 0.01mol . L一 1 FeCl3 溶 液 (pH = 1), 溶液呈烹黄色, 再滴加几滴 KSCN 溶液, 溶液变为红 色 Fe3+ 和 I一 的反应存在限度
B 常温下, 将两块相同的未经打磨的铝片分别投入 5.0mL 饱和的 CuSO4 溶液和CuCl2 溶液中, 前者无明显现象, 后者迅速反应, 现 象明显 Cl一 能 加 速 破 坏 铝 片 表 面 的 氧化膜
C 常温下, 向 H2 O2 溶液中加入 FeCl3 溶液,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 口,木条复燃 氧化性: FeCl3 > H2 O2
D 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的气 体 原 溶 液 中 一 定 含 有 CO3 (2)一 或 (
3
)HCO一
A. A B. B C. C D. D
8. 汽车尾气中 CO 与 NO 转化的三段反应历程及各物质的相对能量如图所示, 其中 TS 代表过渡态, M 表示
反应过程中的复杂中间产物,每段历程的反应物相对总能量定义为 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①为吸热反应,反应②、③为放热反应
B. 由上图可判断过渡态的相对能量: TS1 TS3 TS2
C. 反应①决定尾气转化的快慢
D. 采用对反应③选择性高的催化剂可以杜绝尾气中出现 N2 O
9. 用绿矾(FeSO4 . 7H2 O )制备电池电极材料 LiFePO4 的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 1 中 NaClO 转化为Cl2
B. 可用酸性 KMnO4 溶液检验反应 1 中 Fe2+ 是否完全反应
C. 可以使用 KSCN 溶液检验 FePO4 沉淀是否洗涤干净
D. 反应 2 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 1
10. M、 W、 X、 Y、 Z 是五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 其原子序数之和为 31;其中 Y 的最外
层电子数等于 X 的核外电子总数; 五种主族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Q 的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 X < Y < Z
B. X 的氧化物一定属于酸性氧化物
C. 在 Q 的结构中,所有原子最外层均满足 8 电子稳定结构
D. Y 元素组成的最常见单质和 M 的单质,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的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
11. 实验小组研究金属电化学腐蚀,实验如下:
实验 装置 5min 时现象 25min 时现象
I 铁钉表面及周边未见明显变化。 铁钉周边出现少量红色 和蓝色区域, 有少量红棕 色铁锈生成。
II 铁钉周边出现红色区域, 未见蓝色 出现,锌片周边未见明显变化。 铁钉周边红色加深, 区域 变大, 未见蓝色出现, 锌 片周边未见明显变化。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 II 中 5min 时出现红色区域,说明铁钉腐蚀速率比Ⅰ快
B. 实验 II 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 O2 + 2H2 O + 4e_ 4OH__
C. 实验 I 如果使用纯铁材质铁钉能减慢其腐蚀速率
D. 若将 Zn 片换成 Cu 片,推测 Cu 片周边会出现红色,铁钉周边会出现蓝色
12. 汽车尾气中 NO 产生的反应为: N2 (g ) + O2 (g ) 2NO(g), 一定条件下, 等物质的量的 N2 (g ) 和
O2 (g ) 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 如图曲线 a 表示该反应在温度 T 下 N2 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曲线 b 表示该反应
在某一起始反应条件改变时 N2 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2
c
)A.温度 T 下,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反应不一定达平衡 B.温度 T 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 = 4 (c0 _ c1 )2
1
C. 曲线 a 对应条件下, Q (d ) < K D. 曲线 b 对应的条件改变一定是升高温度
13. 用一种具有“卯榫 ”结构的双极膜组装电解池(如图), 可实现大电流催化电解 KNO3 溶液制氨. 工作时
H2 O 在双极膜界面处被催化解离成 H+ 和 OH一 ,有利于电解反应顺利进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卯榫”结构的双极膜中的 H+ 移向电极 b, OH一 移向电极 a
B. b 电极的反应式为2H2 O + 2e一 H2
个 +2OH一
C. 每生成1molNH3 . H2 O ,双极膜处有 8mol 的 H2 O 解离
D. “卯榫”结构可实现大电流催化电解 KNO3 溶液制氨,是因为这种双极膜表面积型大,更有利于电子通过
14. 反 应 A(g ) + B(g ) ——喻 C(g) + D(g) 的 速 率 方 程 为 v = k . cm (A ) . cn (B) (k 为 速 率 常 数, 其 中
lgk = 一 2.303 (E a)RT + lg A, A、 R 为常数, Ea 为活化能, T 为开氏温度), 其半衰期反应物消耗一半所需的时
间)为 0.8/k. 改变反应物浓度时,反应的瞬时速率如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A ) / (mol . L一 1 ) 0.25 0.5 1 0.5 1
c (B) / (mol . L一 1 ) 0.05 0.05 0.1 0.1 0.2
v/ (10一3 mol . L一 1 . min一 1 ) 1.6 3.2 v1 3.2 v2
A. m = 1, 2v1 = v2
B. k = 6.4 min一 1
C. 升温、加入催化剂,缩小容积(加压),均能使 k 增大,导致反应的瞬时速率加快
D. 在过量的 B 存在时, A 剩余 12.5%所需的时间是 375 min
15. 一 定 温 度 下, 向 三 个 容 积 不 等 的 恒 容 密 闭 容 器 中 分 别 投 入 2mmol NOCl, 发 生 反 应:
2NOCl(g ) 2NO(g ) + Cl2 (g ). 反应 t min后, 三个容器中 NOCl 的转化率如图中 A、 B、 C 三点. 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 点加入适当催化剂,可以提高 NOCl 的转化率
B. 容积为 aL 的容器达到平衡后再投入1mol NOCl、1molNO ,平衡不移动
C. A、 B 两点的压强之比为 25: 28
D. 容积为 cL 的容器 NOCl 的平衡转化率小于 80%
二、简答题: 本题共包含 4 个小题, 共 55 分
16. 草酸亚铁晶体(FeC2 O4 . 2H2 O,M = 180g/mol) 是一种黄色难溶于水可溶于稀硫酸的固体, 具有较强还
原性, 受热易分解, 是生产电池、涂料以及感光材料的原材料. 某化学活动小组分别设计了相应装置进行草酸
亚铁的制备及其性质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I. 制备草酸亚铁晶体(装置如图所示):
(1)从 b 中获得产品的操作为 .
(2)装置 c 的作用为 .
(3)实验过程:待 a 中反应一段时间后,需要对开关进行的操作为 .
II. 草酸亚铁晶体热分解产物的探究:
(4)盛放无水硫酸铜的装置 a 的装置名称为 ;
(5)装置 C 的作用为 ;
(6)从绿色化学考虑,该套装置存在的明显缺陷是 ;
(7)实验结束后, E 中黑色固体变为红色, B、 F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a 中无水硫酸铜变为蓝色, A 中残留
FeO,则 A 处反应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Ⅲ. 运用热重分析法推测产物
称取54.0g 草酸亚铁晶体(FeC2 O4 . 2H2 O )加热分解,得到剩余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8)已知 B 点时,固体只含有一种铁的氧化物,根据上图可知 B 点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 ,.
17. 化工生产排放的烟气含有SO2 和 NOx ,是空气污染的重要元凶 .
(1) NOx 引发的环境污染有酸雨和 .
I. 硫酸盐气溶胶作为 PM2.5 的主要构成成分, 科学家最近发现了一种利用水催化促进硫酸盐形成的化学新机
制. 如图所示:
(2) 通过“水分子桥 ”, 处于纳米液滴中的 SO3 (2)一 或 HSO3 (一)可以将电子快速转移到周围的气相 NO2 分子. 观
察图示可知“水桥”主要靠 形成. 其中由 HSO3 (一)形成中间体SO3 (2)一 的离子方程式为
(3)写出 HSO3 (一)与 NO2 间发生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Ⅱ. 工业可使用酸化的 NaClO 溶液处理含 NO 和SO2 的烟气,
(4)为测定 NaClO 溶液在不同温度下对烟气中的硫、硝脱除率,实验得到如下图所示结果 .
若烟气中 SO2 和 NO 体积比为 1: 1, 烟气于 50 ℃时的吸收液转化生成的 n (SO4 (2)- ): n (NO3 (-)): n (Cl- ) =
________
(5) 二氧化铈(CeO2) 作为一种脱硝催化剂, 能在 Ce4+ 和 Ce3+ 之间改变氧化状态, 将 NO 氧化为 NO2,
并引起氧空位的形成, 得到新的铈氧化物 Ce(III)x Ce(IV)y Oz . 铈氧化物晶胞发生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生
成新的铈氧化物中 x、 y、 z 的最简整数比为 , 当1mol CeO2 发生如图所示变化时, 可吸收标况
下 NO 的体积为 .
18. 随着小型电子设备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 退役锂离子电池数量逐年递增, 废旧锂离子电池的回 收成为目前新能源产业重要的发展方向, 科研人员通过对大量废旧钴酸锂(LiCoO2) 电池进行手工拆壳、电
池芯粉碎、筛分得到混合粉料(成分分析见表 1),并成功制得了草酸钴,其流程如下:
表 1 粉料金属成分质量分数%
Co Li Al Cu Fe Mn Ni
23.6 3.4 3.2 0.84 2.8 1.1 0.34
表 2 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 pH
金属离子 Fe3+ Fe2+ Co2+ Al3+ Mn2+ Cu2+
开始沉淀的 pH 2.7 7.6 7.6 4.0 7.7 4.7
完全沉淀的 pH 3.7 9.6 9.2 5.2 9.8 6.7
已知: Co(III)有较强氧化性, Na2 S2 O3 有较强还原性 .
(1)机械破碎的目的是
(2)还原酸浸的主要反应中 LiCoO2 和 Na2 S2 O3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 沉铝操作中, 加入 NH4 HCO3 溶液调节溶液 pH = 6, 根据题中所给数据, 分析滤渣 1 的主要成分
、 .
(4) 氧化过滤的目的是沉铁和沉锰, 其操作为控制体系的 pH 在 4—5, 加入 NaClO 溶液. 写出其中沉铁的
离子方程式 ;实际生产中,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锰和铁的沉淀率逐渐增大,但钴的损失量也
随之增大,可能的原因为:① Co2+ 氧化成Co(OH)3 沉淀而增大钴的损失率;② (5) P507(2-乙基己基磷酸-2- 乙基己基酯) 为有机磷酸萃取剂, 下图为水相 pH 对不同离子萃取率的影响曲
线,水相合适的 pH 为 左右 .
(6) 该工艺中, 1000kg 废料生产得到CoC2 O4 . 2H2 O (M = 183g/mol) 的质量为695kg, 则该工艺的产率
为 (保留 2 位有效数字) .
19. 我国力争于 2030 年前做到碳达峰,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我国科学家研究CO2 加氢制备甲醇方面取得一
定进展. 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 CO2 加氢制备甲醇的过程中主要发生如下三个反应,请回答以下问题:
反应 I. CO(g ) + 2H2 (g ) CH3OH(g ) ‘H1 = 一90.7kJ . mol一 1
反应 II. CO2 (g ) + H2 (g ) CO(g ) + H2 O (g ) ‘H2
反应 II. CO2 (g) + 3H2 (g ) CH3OH(g ) + H2 O (g ) ‘H3 = 一49.1kJ . mol一 1
(1)反应Ⅱ的‘H2 =
(2)有利于提高甲醇平衡产率的措施有 (至少回答 2 条).
(3)反应Ⅲ的平衡常数 LgK ~ ,的变化关系应为下图的曲线 (填“①”或“② ”)
(4) 5MPa 时, 往某密闭容器中按投料比 n (H2 ) : n (CO2 ) = 3 :1 充入 H2 和CO2, 反应达到平衡时, 测得各
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
①图中 Z 代表 (填化学式).
②体系中CO2 的物质的量分数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其原因为
(5) T℃时, 将 n (H2 ) : n (CO2 ) = 5 : 3 的混合气体充入压强为 6MPa 的恒压密闭容器中,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
发生反应Ⅱ和反应Ⅲ;
反应Ⅱ: CO2 (g ) + H2 (g ) CO(g) + H2 O (g)
反应Ⅲ. CO2 (g ) + 3 H2 (g ) CH3OH(g ) + H2 O (g )
反 应 达 到 平 衡 状 态 时, H2 和 CO2 的 分 压 相 等, 甲 醇 的 选 择 性 是 CO 的 2 倍, 则 CO2 的 平 衡 转 化 率 为
,反应Ⅲ的Kp = (MPa)-2 (计算结果保留 3 位有效数字) .高三年级第三次摸底考试化学参考答案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B
D
C
C
D
D
A
D
9
10
11
12
13
14
15
D
D
A
D
D
B
简答题
16(14分)
(1)过滤(1分)
(2)液封(或防止空气进入b中氧化产物)
(3)关闭K3打开K2
(4)球形干燥管(或干燥管)(1分)
(5)除去CO2气体,防止干扰C0的检验
(6)缺少处理C0尾气装置,污染空气
(7)FeC2042H20Fe0+C0↑+C02↑+2H20
(8)Fe304
17(13分)
(1)光化学烟雾(1分)
(2)氢键HSO3+NO2=S03+NO2
(3)HSO3+2NO2+H2O=2HNO2+HSO4
(4)5:4:11
(5)2:2:7
5.6L
18(14分,每空2分)
(1)增大接触面积,加快酸浸速率,提高酸浸效率(后两点每点1分)
(2)8:1
(3)AI(OH和Cu(OD(各1分)
(4)
C10+2Fe2+5H20=2Fe(O2l+4H*+CI
②生成F(OH3絮状沉淀,吸附一部分钴,使钴的损失加大
(5)4
(6)95%
19(每空2分,共14分)
(1)+41.6kJ·mol1
(2)降低温度、增大压强、及时分离出产物
(3)②
(4)①H20
②温度升高时,反应Ⅱ吸热反应正向移动的程度和反应山放热反应逆向移动的程度相差不大。
(550%或0.5
0.296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Unit 2 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 Section B 1a-1e易错题精练(2课时含答案)

下一篇:2023-2024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十校联盟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