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同步训练题(答案)-2023-2024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同步训练题
一、单选题
1.分析下列化学反应,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反应①:CO2 + H2O = H2CO3; 反应②:6CO2 + 6H2OC6H12O6 + 6O2
A.反应物种类相同,反应条件不同时,生成物不同
B.CO2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为O2
C.反应②将光能转化成了化学能
D.反应①是化合反应,且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氧化物
2.小张用足量的盐酸、石灰石反应,并尝试直接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和收集一瓶CO2。你认为小张
A.不可能收集到一瓶CO2,因为CO2可溶于水
B.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b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CO2
C.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c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CO2
D.选择A、B两种装置,导管a接导管b可收集到一瓶CO2
3.、CuO的固体混合粉末ag,在高温条件下与一定质量的碳恰好完全反应,得到金属混合物,将生成的气体用足量澄清石灰水吸收后得到白色沉淀。则a的数值为
A.3.21 B.4.01 C.3.59 D.7.41
4.碳元素是世界上最大的元素家族。下列有关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CO2的排放是导致酸雨的原因
B.在煤炉上放一盆水能防止CO中毒
C.CO能用于冶炼金属,是因为CO具有可燃性
D.在一定条件下,CO和CO2可以相互转变
5.金刚石、石墨、C60都由碳元素组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都是无色固体
B.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
C.在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物都不同
D.以石墨为原料转化为金刚石是物理变化
6.下列现象可用同一化学原理解释的是
①久置的石灰水,液面出现白膜
②通过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石灰水变浑浊
③为使刚刷过石灰浆的墙壁快点干燥,在室内生一盆炭火,开始时墙壁反而更潮湿
④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试液变红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7.如图所示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实验(图中固定玻璃管的仪器已略去),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有( )
①丙装置的作用是收集二氧化碳
②该装置不需要进行尾气处理
③点燃甲处酒精喷灯,可观察到黑色粉末减少,丁中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④甲处发生了化合反应
⑤点燃乙处酒精灯,可观察到乙处黑色粉末变红
⑥丁装置只用于检验乙处发生的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8.轻轨电车是近年来城市发展的一种 无污染的新兴交通工具,当轻轨电车开动时,轻轨电车与架空电线的接触点由于高速摩擦会产生高温,因此接触点上的材料应该具有现耐高温,不易氧化,能导电的性质,你认为接触点上的材料应选用
A.金刚石 B.铝 C.石墨. D.铜
9.甲、乙、丙、丁都是含碳的物质,它们有如下关系:①甲+丙乙;②乙+O2丙;③常温下丁能分解生成丙。则甲、乙、丙、丁分别是(  )
A.C、CO、CO2、CaCO3 B.C、CO、CO2、H2CO3
C.C、CO2、CO、CaCO3 D.C、CO2、CO、H2CO3
10.碳元素可以组成多种物质,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一氧化碳可用作燃料,因为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B.卧室里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因为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C.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D.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会变红,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
11.小乐要制备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可供选用的仪器如图所示。可供选用的药品如下:①石灰石②澄清石灰水③稀硫酸④浓硫酸⑤盐酸溶液⑥碳酸氢钠溶液⑦蒸馏水。下列装置连接顺序及组合最恰当的是(  )
A.甲(①⑤)、乙(④)、丙(⑦)、丁
B.甲(①③)、乙(④)、丙(⑦)、丁
C.甲(①③)、乙(⑦)、丙(④)、丁
D.甲(①⑤)、乙(⑥)、丙(④)、丁
12.某化学兴趣小组用青霉素的药瓶、注射器和眼药水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微型实验装置,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的性质。缓缓推动注射器活塞,滴入稀硫酸后,在眼药水瓶中即可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CO2生成
B.上下两片滤纸条变红,只能证明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该实验能验证二氧化碳通常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D.该微型实验具有所用药品量少,现象明显,操作简单等优点
13.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的0.034%,正常情况下能维持这个含量基本不变,是因为自然界存在如图所示的循环过程,图中A处不包括( )
A.人和动物的呼吸 B.植物的呼吸作用
C.用作燃料驱动火箭 D.含碳燃料的燃烧
1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分为如下五步: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按要求装配好仪器;③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④向锥形瓶中放入小块的石灰石;⑤收集气体.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④③⑤
C.①④②⑤③ D.②③④①⑤
二、非选择题
15.“氧循环”、“碳循环”、“水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从物质变化和分子的角度看,水循环与另外两种循环有本质的区别是: 。
(2)在⑤⑧两个反应中,反应物相同,产物不同的原因是 。从微观的角度解释为什么氧气和臭氧的性质不同 。
(3)从化学视角看,滴水穿石和溶洞形成其原理都是相同的,相应的化学化学方程式是 。
(4)结合图示,下列关于碳、氧循环的认识不正确的是(填字号) 。
a.能吸收二氧化碳的自然资源主要有海洋、森林
b.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守恒,其化合价不变
c.碳循环是自然界物质和能量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处于动态相对平衡
e.碳循环和氧循环存在着联系
f.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只涉及到化学变化
(5)自然界的二氧化碳处于不停的循环过程中,因此,人类降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的研究方向有两个:一是:要增加二氧化碳的消耗;二是: 。
16.碳及其氧化物性质的应用。
(1)如图所示,向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里投入几小块烘烤过的木炭,红棕色消失,说明木炭具有 能力,其原因是木炭具有 的结构。
(2)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规定应使用碳素墨水,原因是 。
(3)将一定质量的金刚石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固体全部消失,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将生成的产物用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充分吸收并测定其质量,当金刚石的质量恰好等于 时,则可证明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4)在实验室里,检验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石灰水,而吸收二氧化碳常用氢氧化钠溶液,理由是 。
(5)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 )炼铁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反应利用了一氧化碳的哪种化学性质: 。
17.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构成不同,二者的化学性质有显著的差异。
(1)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二氧化碳能被还原为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
(2)利用下图装置,可以验证CO2的性质。

①甲中的现象是 。
②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丙中下方蜡烛先熄灭上方蜡烛后熄灭,此现象证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 。
18.植物不但进行光合作用,也同时进行呼吸作用,为了比较二者的不同,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
在一个晴朗的早晨,选取大小相同的同种植物两盆,在花盆上各放一杯澄清的石灰水,然后把其中一盆用无色透明的塑料袋罩住,放在阳光下,另一盆则用黑色塑料袋罩住,放在阴暗处,如图所示。
傍晚,在塑料袋上剪一小口,并插入燃着的木条,发现A中木条比B中更亮;而A中的石灰水保持澄清,B中石灰水变浑浊。
(1)A中木条燃烧更旺,说明A中 较多,从而说明在阳光照射下植物主要进行 作用。
(2)A中石灰水保持澄清,而B中变浑浊,说明B中 较多,从而说明在缺少光照条件下,植物主要进行 作用。
(3)很多人喜欢在天刚蒙蒙亮时到茂密的树林中进行晨练,请你结合该实验谈谈你的看法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C
3.B
4.D
5.B
6.A
7.B
8.C
9.B
10.C
11.D
12.B
13.C
14.B
15. 水循环是物理变化,是由水分子的运动引起的 反应条件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 bf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16. 吸附 疏松多孔 碳素墨水中含有碳,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 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分别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现象不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解性的大小,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分别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不同
还原性
17. 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纸花变为红色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18. 氧气 光合 二氧化碳 呼吸 植物经过一个晚上的呼吸作用,使得清晨树林里二氧化碳的含量偏高,故不适宜过早在茂密的树林中进行晨练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6.1 分式及其基本性质 素养提升练习(含解析)

下一篇: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2022-2023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题(含答案及听力音频无听力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