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二模试题汇编-溶液(含解析)

2023年广州市中考二模试题汇编-溶液
一、单选题
1.(2023·广东广州·统考二模)实验室用固体氢氧化钠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6%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计算:所需固体氢氧化钠的质量是8.0g
B.称量:将固体氢氧化钠直接放在托盘上
C.量取:用50mL的量筒和滴管量取所需的水
D.溶解:用玻璃棒搅拌加快氢氧化钠溶解
2.(2023·广东广州·统考二模)20℃时,在装有50mL氯化钠饱和溶液的甲烧杯中加入50mL水,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已知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的密度是1.12g/mL)
A.甲、乙溶液中存在的微粒只有Na+和Cl﹣
B.甲、乙溶液中氯化钠的溶解度:甲>乙
C.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D.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甲)%=2×w(乙)%
3.(2023·广东广州·执信中学校考二模)根据如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50g甲能完全溶于50g水
B.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C.t2℃时,丙和丁的饱和溶液的浓度相同
D.加压或升温能增加戊的溶解度
4.(2023·广东广州·统考二模)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探究合金及其成分金属的熔点高低 探究空气是铁生锈的必要条件 验证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A.A B.B C.C D.D
5.(2023·广东广州·铁一中学校考二模)如图为NH4HCO3和Na2C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NH4HC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交点A表示此温度下NH4HCO3和Na2CO3两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B点时Na2CO3的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后仍然为饱和溶液
D.80°C时,NH4HCO3的溶解度大于Na2CO3的溶解度
6.(2023·广东广州·统考二模)通过下列实验可得到正确结论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结论 燃烧需要可燃物 只能探究出CO2不支持燃烧 CO2能溶于水 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ρ水=1 g/mL)
A.A B.B C.C D.D
7.(2023·广东广州·统考二模)如图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t2 ℃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b>a=c
B.在t2 ℃时,将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液的质量分数增大
C.在t1℃时,将20gc充分溶解于50g水中,所得饱和溶液的质量是60 g
D.在t2℃时,将5ga加入到5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50%
二、流程题
8.(2023·广东广州·广州大学附属中学校考二模)锂电池具有高储存能量密度,使用寿命长等特点,成为用途最最广泛的电池。碳酸锂是生产金属锂制品的基础材料,以β锂辉石为原料,用硫酸培烧法制取碳酸锂的工艺流程(部分试剂与细节已略去)如图:

(1)β锂辉石中,金属元素主要以氧化物的形式存在,其主要成分为氧化锂,此外一定还含有杂质 (填化学式)。
(2)写出“酸化焙烧”步骤中氧化锂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沉锂”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下表为Li2CO3与Na2SO4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g)数据,据此判断: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Li2CO3 1.54 1.33 1.17 1.01 0.85 0.72
Na2SO4 5.0 19.4 48.8 45.3 43.7 42.5
①“沉锂”应在较 (填“高”或“低”)温度下进行,
②在“析钠”步骤中,得到Na2SO4晶体的方法为: 。
③“余液”中含有Na2CO3和 (填化学式)。
9.(2023·广东广州·铁一中学校考二模)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创文的联合制碱法,将碱厂与氨厂联合,既提高效益又减少污染,促进了世界制碱工业的发展。联合制碱法的模拟流程如图一所示。
三种盐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图二所示,吸氨碳化塔中温度控制在30℃一35℃,其中主要发生的反应是 。
(1)氨厂的原料N2来自于空气。分离液态空气是利用空气中各成分的 不同。
(2)通常状况下,NH3的溶解度远大于CO2的溶解度。为了提高产率,吸氨碳化塔中应该先通入的是 (填“NH3”或“CO2”)。
(3)加热NaHCO3制得纯碱的化学方程式是 。
(4)结合图二分析,吸氨碳化塔中析出NaHCO3固体的主要原因是 。
(5)氨厂生产的NH3溶于水后得到的氨水可以做氮肥。碱厂与氨厂联合后,用NH4C1代替氨水做氮肥,其优势是 (答一点即可)。
(6)母液中主要含有氯化铵,还含有少量碳酸氢钠,现欲从20°C110 kg母液中回收CO2,若向母液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可得CO2 kg(结果精确到整数)。
三、实验题
10.(2023·广东广州·统考二模)某化学兴趣小组研究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
(1)如图是实验室中常用配置溶液的仪器:

①仪器C的名称是 。
②如图选择合适的仪器将20%过氧化氢溶液稀释为20mL10%过氧化氢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有哪些? (填标号)。需要取用20%过氧化氢溶液 g。(10%过氧化氢溶液密度看似为1g/mL)
(2)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很多,老师又布置了一道作业题:设计下列实验,对比分析影响双氧水分解速率的因素。
双氧水浓度 双氧水体积 反应温度 催化剂及用量 补加蒸馏水
实验1 10% 20.0mL 25℃ MnO2固体1.0g xmL
实验2 10% 20.0mL 25℃ CuCl2溶液2.0mL ymL
实验3 10% 20.0mL 25℃ FeCl3溶液4.0mL 0mL
实验4 10% 10.0mL 25℃ FeCl3溶液4.0mL zmL
实验5 10% 10.0mL 30℃ FeCl3溶液4.0mL zmL
已知,MnO2、Fe3+、Cu2+都可以作为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假设相同体积下,CuCl2溶液、FeCl3溶液的浓度相同。
①请写出实验3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3和实验4实验研究在相同反应条件下双氧水浓度对分解速率的影响,则z= ;实验4和实验5的实验目的是 。
②实验1、实验2、实验3是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研究MnO2、Fe3+、Cu2+对双氧水分解速率的影响,则x= ,y= 。
③如果以生成的氧气作为观测对象,可以通过测定 ,来定量比较双氧水在上述条件下的反应速率。
参考答案:
1.B
【详解】A、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6%的氢氧化钠溶液,需固体氢氧化钠的质量是50g×16%=8.0g,故A说法正确;
B、固体氢氧化钠有腐蚀性、易潮解,应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将固体氢氧化钠直接放在托盘上的说法错误,故B说法错误;
C、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6%的氢氧化钠溶液,需水的质量是50g﹣8g=42g,即水的体积42mL,则用50mL的量筒和滴管量取所需的水的说法正确,故C说法正确;
D、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氢氧化钠溶解速率,则用玻璃棒搅拌加快氢氧化钠溶解的说法正确,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2.C
【详解】A、甲、乙溶液中存在的微粒除Na+和Cl﹣,还有水分子,故该选项说法错误;
B、甲、乙溶液的温度相同,所以甲、乙溶液中氯化钠的溶解度相同,故该选项说法错误;
C、向甲溶液中加入50mL水形成乙溶液,所以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不同的是溶剂和溶液的质量,故该选项说法正确;
D、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的密度是1.12g/mL,水的密度为1g/mL,20℃时,50mL氯化钠饱和溶液的质量为,设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m,则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在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和甲溶液相等,溶液的质量在甲溶液质量的基础上加50mL水,所以乙溶液的质量为:,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则有w(甲)%<2w(乙)%,故该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3.C
【详解】A、根据图示可知t1℃时,甲的溶解度为80g,则此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80g甲,50g水中最多可溶解40g甲,则50g甲不能完全溶于50g水,故A错误;
B、根据图示可知温度升高溶液中剩余的固体质量减小,则溶解入水中的乙质量增加,所以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故B错误;
C、根据图示可t2℃时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则此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t2℃时,丙和丁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即浓度相同,故C正确;
D、根据图示可知加压气体的溶解度增加,升高温度气体的溶解度降低,故D错误。
故选C。
4.A
【详解】A、铅、锡的熔点比铅锡合金熔点高,处于相同环境加热,温度先达到铅锡合金的熔点,先熔化,可以探究合金及其成分金属的熔点高低,能达到实验目的。
B、铁生锈需要同时和氧气、水接触,没有铁同时和氧气、水接触的实验组,无铁钉生锈,不能探究铁生锈的必要条件,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白磷着火点相同,环境温度相同,一份与氧气接触燃烧,一份不和氧气接触不燃烧,验证的是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对比实验要控制单一变量,有环境温度和溶剂种类两个变量,不能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5.B
【详解】A、由图可知,NH4HC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该选项A说法正确;
B、由图可知,A点碳酸氢铵和碳酸钠溶解度相等,但没有指明溶液状态,无法比较两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否相等,该选项B说法错误;
C、B点后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则升温后,碳酸钠饱和溶液中有晶体析出,仍为饱和溶液,该选项C说法正确;
D、由图可知,80°C时,NH4HCO3的溶解度大于Na2CO3的溶解度,该选项D说法正确;
故选:B。
6.C
【详解】A、滤纸碎片、乒乓球碎片都与氧气接触,温度相同,其中滤纸碎片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发生燃烧,乒乓球碎片温度达到着火点发生燃烧,该实验说明燃烧条件是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错误;
B、二氧化碳像液体一样向烧杯倾倒,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该实验不仅能探究出CO2不支持燃烧,而且能探究出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错误;
C、旋紧瓶盖振荡,塑料瓶变瘪,可得出二氧化碳溶解于水,使得瓶内气压减小,正确;
D、ρ水=1 g/mL,100mL水质量=100mL×1 g/mL=100g,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公式可知,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错误。
故选C。
7.C
【详解】A.在t2 ℃时,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a >b >c,选项错误;
B.在t2 ℃时,将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变,因为溶质质量不变,选项错误;
C.在t1℃时,c的溶解度为20g ,所以将20gc充分溶解于50g水中,只有10gc可以溶解在水中,所以所得饱和溶液的质量是10g+50g=60 g,选项正确;
D.在t2℃时,a的溶解度为50g,所以将5ga加入到5g水中充分搅拌,只有0.25ga可以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选项错误。
故选:C。
8.(1)
(2)
(3)
(4) 高 降温结晶 、
【详解】(1)由工艺流程中的“除镁除钙”可知滤液中有镁离子、钙离子,钙离子可能来自与酸反应所得,由此可推断β锂辉石一定含有镁元素,因为金属元素主要以氧化物的形式存在,由此可知β锂辉石中一定还含有杂质氧化镁,故填:;
(2)氧化锂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锂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沉锂”发生的反应是硫酸锂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锂沉淀和硫酸钠,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①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较高温度下,在水中溶解量较少,有利于固体析出,故填:高;
②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影响较大,因此得到晶体的方法是降温结晶,故填:降温结晶;
③余液是析出晶体和晶体所得液体,余液是和的饱和溶液,因此余液中含有和,故填:、。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是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是要注意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注意点。
9.(1)沸点
(2)NH3
(3)2NaHCO3Na2CO3+H2O+CO2↑
(4)30℃一35℃时,NaCl、NaHCO3、NH4Cl的溶解度相比较,NaHCO3的溶解度最小,易达到饱和而析出
(5)肥效高
(6)5
解:20°C时,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为10g,110 kg母液是碳酸氢钠的饱和溶液,则110 kg母液中含有碳酸氢钠的质量为:110 kg×=10kg,设向母液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可得到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x≈5kg
答:现欲从20℃110kg母液中回收二氧化碳,若向母液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可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5kg。
【详解】(1)分离液态空气是利用空气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
(2)通常状况下,NH3的溶解度远大于CO2的溶解度,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因此先通入氨气,更容易吸收二氧化碳,故答案为:NH3。
(3)加热NaHCO3生成碳酸钠、水、二氧化碳,所以加热NaHCO3制得纯碱的化学方程式是:2NaHCO3Na2CO3+H2O+CO2↑。
(4)结合图二分析,吸氨碳化塔中析出NaHCO3固体的主要原因是:30℃一35℃时,NaCl、NaHCO3、NH4Cl的溶解度相比较,NaHCO3的溶解度最小,易达到饱和而析出。
(5)碱厂与氨厂联合后,用NH4C1代替氨水做氮肥,其优势是肥效高,因为氨水具有挥发性。
(6)见答案
10.(1) 量筒 DE/ED 10
(2)
10 探究相同条件下,温度对双氧水分解速率的影响 4 2 相同时间内产生氧气的体积或产生相同体积的氧气所需时间
【详解】(1)①仪器C是量筒;
②浓溶液稀释为稀溶液需要使用量筒、胶头滴管量取浓溶液和水,需要使用烧杯作为溶解容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不需要托盘天平和药匙量取固体药品,所以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有DE。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则需要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为。
(2)①实验3过氧化氢在氯化铁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实验3和实验4实验研究在相同反应条件下双氧水浓度对分解速率的影响,则要确保双氧水浓度不同(用水稀释),最终溶液体积相同。则zmL=20mL+4mL-10mL-4mL=10mL,z=10。实验4、5其他条件相同,但温度不同,则实验目的是探究相同条件下,温度对双氧水分解速率的影响。
②实验1、实验2、实验3是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研究不同催化剂对双氧水分解速率的影响,则需要双氧水浓度相同。因加入双氧水体积和浓度相同,所以补加蒸馏水后要确保后加入的液体总体积相同。则xmL=2.0mL+y=4.0mL,x=4,y=2;
③相同时间内产生气体越多反应速率越快,产生相同体积的气体用时越少则反应速率越快。所以可以通过测定相同时间内产生氧气的体积或产生相同体积的氧气所需时间,来定量比较双氧水在上述条件下的反应速率。
第12页,共1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上海市重点中学2023-2024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下一篇:期末复习 Unit 4 Lesson 10 My Interests 短语句型翻译练习(含答案)2023-2024北师大版英语七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