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酸和碱 单元测试题(答案)2023-2024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第十单元 酸和碱 单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
1.某同学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盐酸滴在湿润的pH试纸上,测得pH=3,他判断这是一种酸性溶液,对他的操作方法、测量结果及结论的评价,正确的是(  )
A.方法正确,测量结果正确,结论正确
B.方法错误,测量结果偏小,结论正确
C.方法错误,测量结果偏大,结论错误
D.方法错误,测量结果偏大,结论正确
2.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因为酸性的溶液能使石蕊变红,所以酸溶液一定能使石蕊变红
B.因为酸和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一定是中和反应
C.因为金属能和酸反应产生氢气,所以能和酸产生气体的一定是金属
D.酸性氧化物是非金属氧化物,所以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3.在物质混合、反应等过程中,存在着“1+1≠2”的有趣现象,通常情况下,下列选项不符合“1+1 <2”的是
A.1L酒精与1L水混合后溶液的体积
B.1L氧气和IL氢气反应后气体的体积
C.1g氢氧化钠溶液和1g稀硫酸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D.1g氢氧化钡溶液和1g稀硫酸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4.下列实验中,对水的主要作用分析不全面的是
A.a图中烧瓶内的水作为反应物,烧杯中的水便于观察烧瓶内气压的变化
B.b图烧杯中的水仅提供反应所需热量
C.c图集气瓶中的水可用来排尽其中的空气并可用来观察H2何时收满
D.d图集气瓶中的水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5.近几年来,我国实施了节能减排综合计划。据统计,2007 年我国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首次出现下降,比2006年下降了4.66%,下列有关二氧化硫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硫是一种酸性氧化物
B.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
C.开发新型绿色能源可有效降低二氧化硫的排放
D.二氧化硫和水反应可直接生成硫酸
6.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图示不合理的是(  )
A. 物质的酸碱度
B.灭火的方法
C.氧化反应、化合反应关系
D.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7.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①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②碱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碱性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③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④酸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都是酸
A.① B.①②③ C.②③④ D.全部
8.如图是稀HCl和NaOH溶液反应的pH变化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溶液的溶质为NaOH和NaCl
B.B点溶液的溶质只有NaCl
C.a是NaOH溶液质量,b是稀HCl质量
D.该反应是NaOH溶液滴入稀HCl中
9.把盐酸溶液逐滴滴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直至过量,这个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曲线为(  )
A. B. C. D.
10.如图所示实验中,②、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①、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并干燥后的棉球。下列能说明 NH3 密度小于空气且能溶于水的现象是
A.①不变蓝,③变蓝
B.①不变蓝,②变蓝
C.②比④后变蓝,①、③不变蓝
D.④比①先变蓝,②、③不变蓝
11.已知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比等于气体分子个数之比。现有20mLO2、CO、CO2的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用电火花引燃,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状态,体积减少了2mL,再通过足量NaOH溶液后又减少10mL,最后剩余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原混合气体中O2、CO、CO2的体积比可能是( )
A.1:6:3 B.3:5:2 C.3: 1:6 D.5:2:3
12.下列有关测定氢氧化钠溶液pH的实验操作或描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用镊子夹取pH试纸直接伸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测量
B.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再用滴管吸取氢氧化钠溶液滴到pH试纸上测量
C.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氢氧化钠溶液滴到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D.用pH试纸测得该氢氧化钠溶液的
13.氧化铜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时,容器中溶液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是将稀盐酸逐渐加入到盛有氧化铜的容器中
B.m点表示氧化铜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C.m点和n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的质量不相等
D.m点和n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相同
14.柠檬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柠檬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柠檬酸中C、H、O原子间的个数比为6:8:7
C.柠檬酸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9:1
D.柠檬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92g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酸的溶液就一定有酸性
B.化合价是指某元素在物质中显示的+n、0、-n的一些数值
C.食盐水中加入KNO3固体溶解后,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不变
D.溶液中阳离子的数目一定等于阴离子数目,溶液呈中性
二、非选择题
16.综合复习时,同学们又来到化学实验室进行实验,加强对酸的化学性质的整体认识。他们将适量的稀盐酸分别滴加到六只试管中进行实验(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六只试管中有气泡产生的是 (填序号),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只写出一个)。
(2)能证明“C试管中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现象是 。
(3)有一只试管中的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原因是 。
17.价类二维图反映的是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之同的关系,构建价类二维图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右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关于碳元素的价类二维图。请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点对应的物质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请写出其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图中c点和d点对应的两种物质化学性质不同,其原因是 。
(3)写化学式:e 。
(4)d、f可相互转化,若f是由三种元素组成,写出d→f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18.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在一次活动中,取刚降到地面的雨水水样,每相隔5分钟用pH计测定一次pH,其数据如下表:
测定时刻 6︰05 6︰10 6︰15 6︰20 6︰25 6︰30
p H 4.95 4.94 4.94 4.88 4.86 4.85
已知: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的pH小于5.6。回答下列问题:
(1)所取的雨水是否为酸雨 (填“是”或“否”);在测定的期间,雨水水样的酸性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渐 (填“增强”或“减弱”);
(2)经调查,这一地区有一座燃煤发电厂(生产过程中产生SO2),某同学设计用火碱来吸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SO2,将其转化成亚硫酸钠(Na2SO3)和水。请你帮他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若用pH试纸测定雨水的酸碱度,测定方法: 。在测量过程中,甲同学用刚清洗干净(未干燥处理)的玻璃棒蘸取雨水,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操作会导致最后的测量结果 (填“偏大”或“偏小”)。
19.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中和反应实验时,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看到有气泡产生。是不是拿错了药品?经检验确认没有拿错药品,而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了。小组同学另取未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继续实验,记录信息如下:

(1)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图一中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反应的稀盐酸用量是 g。
(3)图二说明中和反应 (填“吸热”或“放热”)。
(4)由图三知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
(5)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0.化学的学科特征让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研究物成和创造物质。请从微观的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
①根据Na、A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推知,金属Na、Al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②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
③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原因是 。
(2)下图是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图中“O”代表氢原子,“●“代表氧原子)。
①参加该化学反应的最小粒子是 ( 填微粒符号)。
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A
3.C
4.B
5.D
6.B
7.D
8.D
9.C
10.C
11.D
12.C
13.C
14.D
15.A
16. BD 或NaHCO3+HCl=NaCl+CO2↑+H2O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铜位于氢后面,所以不与稀盐酸反应
17.(1)
(2)分子构成不同
(3)H2CO3
(4) 或等
18.(1) 是 增强
(2)
(3) 将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雨水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该雨水的pH 偏大
19. 20 放热 或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
20. 钠元素与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一氧化碳分子与二氧化碳分子结构不同 它们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 H、O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期末真题汇编】01 词的适当形式填空100题 (含答案)--2023-2024五年级英语上册期末真题汇编(译林版三起)

下一篇:2023-2024度河南省信阳市重点高中高二上期12月月考(平行班)物理(含解析)